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纸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00:19: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戴冰精彩新闻,码上开始,马上开始//@pinmm: 转发微博
@长江日报科教部【长江日报今日首推“立体报”】长江日报今日推出“魔码新闻”,只要用手机扫描印刷在报纸新闻旁边的二维码,更多精彩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立即在手机上呈现。“魔码新闻”是二维码的一种创新应用——我们带您走进新闻发生地,让你和前线记者直击现场。@长江日报,可获意外惊喜哦。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285)
|
評論(63)
2月14日07:07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2)|
收藏|
評論(1)
1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62#
发表于 2012-3-13 12:32: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研究表明数字版报业可能并不能拯救报纸

2012年03月13日11:42  新浪传媒

  美国报纸出版商并未找到最佳数字化商业模式

  新浪传媒讯: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皮尤调查中心“卓越新闻项目”(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PEJ)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研究发现,为了重振报业对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只会让整个行业停滞不前;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好像并不清楚这一点。

  研究揭示,平均在数字广告收入1美元,报纸就会在已出版的广告收入中损失7美元。这个结论来自于PEJ对六家公司的调查研究,这六家公司旗下一共拥有121份报纸;并且他们都同意向皮尤公开其财务业绩之中的私人数据,以保证该调查的可信度。

  该项目的主管汤姆-罗森斯蒂尔(Tom Rosenstiel)在报告中写道,“一共有13家公司的高管参与了这项调查,并且证实,拉近这两方面的财务收入仍然是一场艰难的斗争”

  罗森斯蒂尔表示,“最乐观的预测是在几年之内,数字版所带来的收益会弥补印刷版的损失;而最悲观的预测则是,这种情况永远都不会发生。许多高管都表示,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才会发生。在调查研究中,有38份报纸都提供了它们运营的详细数据。数据显示,并不是所有报纸的数字版收入都在增长;例如,其中7份报纸都在过去一年里承受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有一份报纸几乎每一年都保持在同样的水平。然而,这么多的数字都表明,报纸在以一种明显的方式背离趋势。”

  罗森斯蒂尔告诉《纽约时报》称:“与我们进行讨论的一些人似乎很沮丧,甚至不知道该怎样进行下去。但是,我们也发现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你可以突破旧的模式,就可以另辟蹊径,找到其他改变现状的方法。”

  他解释道,在报纸行业成功的迹象“是努力去激励并改变它们的销售员工,努力推动数字版,愿意冒更多风险,与许多高管描述的那种“惯性”作斗争。

  报告表明,在销售方面,报纸业还面临很大的挑战。接受调查的许多报纸都在努力出售移动广告版面,招聘数字广告销售代表,以及从类似Groupon优惠券的每日一团中获得收益。

  报告称:“只有40%的报纸表示,内容定向广告是他们销售努力的主要方向。大部分报纸都不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在销售‘精致的’,或者是可以定制的数字广告里。”

  作为非盈利性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部分,PEJ认为他们的研究是新闻行业第一个系列的经济转变。在未来,PEJ还计划收集关于“付费墙”的各种数据。

  PaidContent的斯达希-克雷默(Staci Kramer)评论该报告称,“它描述出一个非常传统的情节,那就是你做与不做都是一样糟糕”。因为,如果你进度太快就会承担很多风险;但是如果你进度太慢,“惯性就会成为最大的风险。”

  克雷默引用了一位并未透漏姓名高管的话告诉研究者:“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正面临停业的危机……如果孤注一掷,将有90%的可能加速停业的步伐,否则会有10%的可能寻找到一种新的模式;然而,却没有人愿意抓住这10%的机遇。”(秦朗)

http://news.sina.com.cn/m/2012-03-13/114224107080.shtml
63#
发表于 2012-3-19 13:10: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还有谁比美国的报纸行业境况更糟糕
文/陈永东

最近,NAA(美国报业协会)发布报告称,美国报纸行业的广告收入连续六年下滑,到目前已至近年来最低点,过去五年印刷广告收入减半。美国报业的这种颓势不能不引起国内同行的警惕,因为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因为许多行业的美国走势就是若干年后中国同行业的预演。


一、美国报业广告收入连续下滑
  最近,浏览MARKETINGCHARTS.COM网站时,读到其对NAA(美国报业协会)近日发布报告的解读,看到美国报业的颓势尽现,广告收入连续六年下滑。
  2012年3月NAA发布数据称,2011年美国报业的广告收入同比下降7.3%,从2010年的258.4亿美元下降到去年的239.4亿美元。
  在这些收入中,印刷广告的收入与报纸在线广告收入走势相反。印刷广告收入同比下降9.2%,从2010年的228.0亿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206.9亿美元;报纸在线广告收入同比上升6.8%,从2010年的30.4亿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32.5亿美元。
  美国报纸行业境况不可谓不糟糕。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报业要从在线广告扳回些收入也显得力不从心。据PEW最近的报告,38家报纸发现每从在线广告获得1美元收入的同时,印刷广告的收入也失去了7美元。
  整个美国报业的收入已经连续六年下滑,且如果不去除通货膨胀的因素,美国报业去年的收入也是1984年来的最低。
  二、过去五年印刷广告收入减半
  其实这种下滑态势在最近五年演变得愈来愈激烈,因为过去五年美国报业印刷广告收入就已经减半。也许有许多行业称自己收入有所下滑或业绩上涨乏力,但相比报业可能算是相对幸运的了。
  根据NAA的数字,美国报业的印刷广告收入在2003~2005年曾经有过一个小幅增长期,并达到了顶峰474.1亿美元。然后就开始下降,2007年时为422.1亿美元,到了2011年则只有206.9亿美元。
  虽然报纸的在线广告让报业看到一丝希望,但看起来仍然只能算杯水车薪,而且报业的在线广告收入出现了走势放缓的趋势。从2004年到2007年,报纸业在线广告增长从18.8%到31.4%, 而2008及2009年增幅下滑,至2010年增幅为10.9%,而去年的增幅仅有6.8%。看起来,报业融入新媒体的道路并不平坦。
  在各类广告中,全国性、分类广告的下滑速度最快,降速分别为10.5%及11.0%。
  结局就是:传统优势广告(印刷广告)收入失去的越来越多,新型广告(在线广告)收入增长的越来越慢,总体上导致美国报业日子越来越难过。
  三、美国报业境况对国内之警示
  在看到美国报业如此境况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为国内报业的发展而担忧。虽然国内许多报纸还可以大量依赖“公家”的钱来保证一定的报纸订量,虽然国内许多报纸还不会一下子出现业绩大幅下降,但是美国同行如此迅速的业绩下滑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
  这种警惕需要引起深入的思考及积极的准备,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如何在国内报业中分得更多市场。报纸行业在走下坡路,并不意味着所有报纸都会倒闭,只有那些没有特色、没有任何吸引力的报纸会更早关闭。还是那句话:你有让读者购买你的理由吗?如果报纸在速度上稍微会输给新媒体,那么突破点只能在文章的深度、广度、专业、系统及权威等方面上下功夫。比如,有水平评论性文章还是有一定读者的。
  其二,是如何找到报业与新媒体融合有效的途径。我曾经提到过,新媒体可以对报纸的精彩文章做引导,新媒体可以成为记者寻找新闻源的便利途径,且可以利用新媒体与读者进行更多的互动、沟通,了解读者对报纸的希望。另外,不论是报纸网站,还是移动应用商店中的报纸APP,其实还要靠有精彩内容吸引人。当然,如何将各种新媒体渠道利用起来,并分别发挥各自的特点,同时进行有机的整合,也是报业必须认真探索的地方。至于全媒体的探索,还需要探索可持续发展且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而不仅停留于口号。
  总之,对于报业而言,坐吃山空的资本没有了,坐以待毙的后果可能很严重。在美国报业呈现出如此严峻的下滑态势的同时,国内报业必须思考: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不被淘汰或晚些被淘汰。当然可以更积极的是考虑何时转型,如何将自己原有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找到切入点。(作者:陈永东,电子邮件:cyd888@sina.c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bdbb80102dx66.html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2:19: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多家报网络版收费见成效:要么收费要么灭亡

2012年03月20日10:56 新闻晚报



“付费墙”,报业重生的希望?

  “付费墙”,报业重生的希望?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人们享受到了免费的"新闻大餐",但对报社而言,却意味着印刷版订户和广告收入的下降。为此,越来越多的报纸网站开始向读者竖起"付费墙"。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从目前为止的报纸网络版订户数量来看,很多报社的收费模式并不能马上扭转出版商的财务状况,但这样的结果并没有使行业高管灰心,他们说,这些措施正成功地支撑住多年来持续下滑的核心出版业务。
  收费境遇各不相同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集团旗下的《洛杉矶时报》本月初开始对其网站的完全阅读权限收费。出版商甘耐特也表示将加入收费行列。包括以上两者在内,在过去一年中,约有10家美国主流报纸和数百家规模较小的报纸表示,已经或计划就其网络版收费,只让已经订阅印刷版的读者或数字版的付费用户获得完全的网络阅读权限。
  明尼阿波利斯市的 《明星论坛报》从去年11月就已经开始向网络版读者收费,目前网络订户已经达到1.4万,相当于该报工作日印刷版订户数量的5.7%。
  《波士顿环球报》也从去年9月开始,在维持原有免费网站的基础上,推出付费阅读网站,后者比前者多了每日出版的印刷版报纸的所有版面,以及突发新闻、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等在免费网站上无法阅读的内容。运行三个月后,付费版网站就吸引了大约1.6万名用户,其中包括移动终端用户。而该报每日印刷版的发行量在20万份左右。
  纽约时报公司去年3月针对 《纽约时报》的网络阅读权限收费,免费读者每月只能在其网站上阅读20篇文章,想看21篇及以上的文章,就得掏钱。迄今为止,该报已有38万网络版付费订户,相当于其日发行量的一半。
  而纽约的 《新闻日报》的状况则有点惨淡,在建立网络付费阅读模式两年之后,其数字版付费订户数量尚不足1000。
  要么收费要么灭亡
  虽然从以上几家报纸的情况来看,实行收费模式面临着风险,但分析人士表示,报纸行业别无他法,只能不断尝试。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报纸在时效性和信息量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为了在 "信息战"中生存下来,很多报纸都走上了网络化的不归路。一开始,报纸网站确实吸引了海量的读者,也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然而,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于报纸内容可在网上免费阅读,它们的财务收入受到重创。
  据美国 《编辑与出版人国际年鉴》提供的数据,从1999年到2009年,全美报纸的工作日发行量下降了近1000万份,降幅在17%左右。而据美国报业协会统计,报纸印刷版的广告收入在同一时期减少了大约一半。 2009年美国报业网络版和印刷版的广告收入总和被视为有史以来最差的一年,但2010年,这一纪录又创新底,比上一年下降了6.3%。而根据市场行为研究公司坎塔尔媒体的调查,美国去年的广告支出比2009年增长了6.5%,其中电视媒体广告量增长了 10.3%,而杂志增长了2.9%。
  多年来,报业公司一直抱着美好的愿望,希望网络广告的收入增长可以弥补印刷版的损失,但事实上,网络广告收入的增长速度根本赶不上印刷版的减速。因此很多出版商都开始考虑向网上用户收费这条路。
  研究报业经营状况的分析师肯·道科特说: "这是一道要么收费、要么死的选择题。报纸面临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这个行业正在不断萎缩,报业公司们也希望能偿还债务,但他们可以借用的资源并不多。"
  收费模式成功案例
  报业高管们说,对网络版收费的措施与其说是为了增加网络订户,不如说是为了消除让读者放弃订阅印刷版、转投网上免费内容的根源。但问题在于,在订户和广告收入流失多年之后才设立付费门槛是不是太迟了。
  一些大报的收费模式做得很成功。 《华尔街日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便限制了部分网络内容的阅读权限。截至去年秋季,其数字订户已有53.7万左右。其中约8万订户阅读的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电子书阅读器上的版本,其余订户则阅读电脑网络版本。英国媒介巨头培生集团旗下的 《金融时报》在2007年年底也建立了目前的付费模式,截至去年年底,数字订户已达26.7万。
  纽约时报公司去年3月对《纽约时报》的网络阅读权限收费,免费读者每月只能看20篇文章。目前该报已有38万数字版付费订户,相当于其日发行量的一半。
  但这些可能只是特例。《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都是行业内的领军者,提供的是专门化的商业新闻,竞争者和替代者较少。而《纽约时报》的情况又不一样,其网站每月的访问量高达3000万。去年底刚从纽约时报公司负责数字业务的高级副总裁职位退休的尼森霍茨说,从转化率来讲,这样大的访问量是一个优势。
  保持访问量和吸引新用户
  目前,所有报纸都面临的挑战是,网上的免费内容仍然很多。多数出版机构都为现有印刷版订户提供了完全的网上阅读权限,但并没有采取让普通读者订阅网络版的激励措施,因此潜在的新增数字版订户相对较少。
  另外,很多出版机构采取计量策略,允许非订户免费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只有10%到20%的网络读者访问网站的频率达到了需要付费才能继续阅读的程度。例如, 《纽约时报》就设定了每月20篇的免费阅读量,该报估计, 85%的网络版读者每月的阅读量并不会超过这一界限。《波士顿环球报》采用的则是更加严格的付费专区制度,该报的免费网站没有关闭,只不过付费版提供的内容更多,很明显,它吸引的目标人群并不是随意阅读的网民,而是有 "深度需求"的读者。
  无论是 《纽约时报》的计量策略,还是 《波士顿环球报》的付费专区模式,都将读者划分成两种:一些人认为新闻行业提供的产品应该是有偿的,而另一部分人则不愿意花钱看新闻。计量策略的优势是网站流量不至于迅速下降,使网站能够留住大部分读者群和在线广告收入。曾有分析人士担心收费模式将使报纸网站访问量下降,但 《纽约时报》网站在美国本土的访问人数在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之间实现了2.3%的增长。而根据美国报业协会的数据,全美新闻网站的访问量去年上升了20%。《纽约时报》网站的访问量上升,部分原因就在于付费用户的增加。
  阻止传统读者数量下跌
  很多报业高管说,订户数量不是关键。面向网络读者的发行成本远远低于印刷版的发行成本,所以按人头算,数字版读者本身带来的利润率更高。 《明星论坛报》数字版的收费是每年100美元,现有的1.4万名付费用户为该报带来了约140万美元的年收入。其出版人克林根史密斯说,由于没有印刷成本和发行成本,这些收入转化成利润的比例更高。
  与此同时,从 《明星论坛报》开始对网站的完全阅读权限收费以来,网络点击量仅下降了12%左右。克林根史密斯说,新增数字版订户产生的收入超过访问量下降造成的损失15倍。 "我当然愿意做这样的交换,"他说。
  但放到行业大环境中来看,这些数字毫不起眼。在2011年的第二和第三季度, 《明星论坛报》工作日印刷版的订户比5年前同期少了10万。目前该报的印刷版年度订阅价格约为244美元。
  限制数字版阅读权限确实起到了阻止印刷版订阅量下降的作用。一年前推出计量阅读制度的 《纽约时报》说,截至去年9月份,该报周日发行量实现了五年来的首次同比增长。
  尽管目前美国报业的收费模式成效不一,但总体上给了观望者希望。甘耐特公司首席执行长马尔托雷说,预计网络版收费模式2013年将为公司增加1亿美元的利润,并促使该公司旗下80份正在采取收费模式的社区报纸的年度订阅收入总额增长25%。值得注意的是, 2011年甘耐特公司在报纸发行方面的收入比3年前减少了1.3亿美元。
  收费模式样本
  《波士顿环球报》:开设收费网站。印刷版订户有完整的网站阅读权限,否则每周支付3.99美元。(截至2011年年底,数字版付费订户为1.6万。)
  《明星论坛报》:每月可免费阅读20篇文章。获得完整阅读权限需每周支付1.99美元。印刷版订户可免费阅读数字版。(截至目前,数字版订户有1.4万。)
  《纽约时报》:每月可免费阅读20篇文章。印刷版订户可免费阅读数字版。数字版基本套餐一年195美元。(截至2011年底,数字版付费订户有38万。)
  《华尔街日报》:部分文章免费。网络版基本订阅套餐207美元一年。(截至2011年9月,数字版付费订户已经超过53.7万名。)杨美萍 国际周刊专稿

http://news.sina.com.cn/m/2012-03-20/105624144162.shtml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2:19: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调查称60%出版商认为2020年报纸出版业寿命终结

2012年03月19日09:52  新浪传媒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编辑和出版商》报道,MPP全球解决方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出版行业近三分之二的行业领袖预计,报纸和其它印刷版出版商最终将在2020年变成仅有数字版的企业。

  在讨论出版行业未来走向的两个网络会议上,这项调查收集了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与出版部门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其中有60%的受访者预言,我们将在有生之年看到大多数报纸出版商变身为数字企业。

  MPP全球解决方案——媒体及娱乐行业付款服务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世界领先的提供商,进行了一项名为“印刷出版,1605–2020,愿它安息——死后还会有生命吗?” 的探索。作为给饱受赞誉的《泰晤士报》网站“付费墙”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MPP的位置非常适宜讨论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内容货币化。

  MPP全球解决方案首席执行官保罗-约翰逊说:“这个结果证实,出版行业承认,印刷出版业的未来是有限的;并且要保证长期的未来,需要一个数字策略,来确保其内容以新的方式提供给读者。”

  根据发行审计局(ABC) 2011年12月公布的数字,在英国,报纸的日销售额正以年同比平均10%的速度下降。保罗说:“随着出版销售额的下降;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销售额大幅上升,为用户访问数字版报纸和杂志提供更为方便的通道;出版商必须确保欢迎数字内容在多个平台之间传送。”

  他说:“有意思的是,他们如何继续将内容货币化,并在未来驱动底线数字。‘付费墙’技术的实施正为诸如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纽约时报》服务。长远来看,这点将可能证明是区分成败之处。”(秦朗)

http://news.sina.com.cn/m/2012-03-19/095224137293.shtml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0:2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2-3-22 00:31 编辑

【案例】
@范东升昨广州一大报编辑来电,问美报业转型到底情形如何?我想附图已足够说明问题:07至今270多家报纸关闭,所有年龄层读者连年下滑,广告收入跌至历史低点...读皮尤中心2012报告报业部分,不客气地指出报业已失去太多时间,2012年难有起色。报告拿棒球赛做比喻,称再多打几局的结果可能导致更快地完结。轉發(126)
|
評論(25)
3月21日17:39
來自新浪微博

//@范东升:谢谢翻译。但其中个别意思搞反:”少数新公司在一些关键的新数字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应为“很少有新闻公司在...取得明显进展 few news companies have made much progress in some key new digital areas. //@新浪传媒:【2012美国新闻业年度报告】阅读译文点击:http://t.cn/zOJmev
67#
发表于 2012-4-9 17:28: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偏安一隅也安然哎,只能怪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太凶狠
@XLL徐林林[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纸媒不太可能靠本土硬新闻或“独家报道”打天下了。国际、国内要闻待到翌日见报,在相当数量的受众眼里几成“旧闻"。而目下的所谓“报网互动”大多是拾人牙慧,或佐证网络消息而已……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确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轉發(2) | 評論(2) 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68#
发表于 2012-4-13 23:22: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五大杂志巨头联合推出数字报刊

2012年04月10日11:59  新浪传媒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读者们都在以最快的速度从平板电脑上下载杂志进行阅读。如今,出版商们断言,为了一个能够满足所有阅读需求的价格,读者们反而会消耗更多金钱。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一个由杂志出版商组成的联盟将发布“digital newsstand”(数字报摊)的完整版,从而使读者们有机会可以包月统一费用购买杂志。

  Next Issue Media是由包括康泰纳仕、赫斯特、梅雷迪斯、时代公司及新闻集团在内的出版公司合资创办的。该公司将宣布,其平板电脑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这其中包括《纽约客》、《时代》、《名利场》、《家居》、《ELLE》、《时尚先生》、《连线》、《财富》、《人物》、《简单生活》和《体育画报》等在内的32份杂志。

  下载该应用程序的用户可以选择支付9.99美元无限量的订阅所有应用中的月刊杂志,或者支付14.99美元浏览所有的月刊以及周刊杂志。

  对读者来说,所有的订阅计划都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为前提的。目前,《纽约客》iPad版应用程序一个月的订阅价格为5.99美元,一年的订阅价格为59.99美元。当然,读者也可以以一个月1.99美元和一年14.99美元的价格订阅《家居》杂志。

  遵从Next Issue Media的计划,单份将花费2.49至5.99美元,订阅个别杂志的费用为一个月1.99至9.99美元。

  该联盟在2009年12月宣布成立,并且在去年5月发布了这一程序的最初版本。这个新的应用程序将被用于平板电脑Android 3.0软件的运行版本,以及更高的版本。

  基于各种原因,联盟都希望使读者可以通过平板电脑阅读电子版本。根据美国报纸发行量审核署的统计,在平板电脑、支付性网站及手机杂志的电子版发行量在去年翻了一番。与2010年195份杂志报道的150万份发行量相比较,在2011年下半年,一共有223家杂志售出至少310万份出版物的电子版本。

  同样在这周,一直在平板电脑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iPad也迎来了第二周年纪念日。然而,Next Issue应用程序的这个版本并不适用于iPad。Next Issue Media的行政长官兼美国电视录制技术公司(TiVo)的前董事长摩根-冈瑟(Morgan Guenther)说,公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由苹果公司提交应用程序从而获得批准。

  冈瑟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该应用程序亟待实现,Next Issue的iPad版本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投入使用。”

  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高级分析师保罗-维尔纳(Paul Verna)说,使杂志内容可以通过iPad浏览,这个决定是很关键的。“一切决定都要遵循消费者的需求,而且顾客告诉我们,他们都喜欢使用iPad。”

  考虑到无法通过该应用收集用户数据,以及和苹果公司进行生意往来的高额费用,许多出版商都反对创建iPad应用。维尔纳说:“苹果公司为此实行了大幅度的削减,许多不情愿与苹果公司进行生意往来的公司都毋庸置疑的不想放弃这30%的收益。”

  愿意承担风险的出版商们表示,让读者在一个应用上浏览所有内容,比让他们为每一个出版物都下载一个应用要容易的多。

  时代公司负责消费市场和销售的副总裁史蒂夫-萨克斯(Steve Sachs)说:“我们从其他的内容类别了解到,当消费者没有一个特定计划时,他们会消费更多。”萨克斯说,公司在包括iPad、Android、亚马逊的平板电脑Kindle Fire,以及由Barnes & Noble推出的Nook电子书在内的所有主要平板电脑平台都拥有所有杂志的版本。

  梅雷迪斯首席数字官莉斯-施梅尔(Liz Schimel)指出,这个新的应用为“创新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可以使读者浏览他们喜欢的杂志,而且有可能发现一些他们之前没有阅读过的读物。

  这个意外的发现可能为广告商提供新的机会,但新应用的广告模式仍不明朗。然而,每一份杂志都将带有自己的广告宣传,市场营销者暂时还不会通过出版物来购买广告。

  冈瑟在一封邮件中说道,“随着商业达到一定的规模,通过我们的杂志选择,可以看到一个对于额外费用,丰富的媒体广告购买的明显机会。”他补充表示道,这种可能性“至少要12个月才能实现。”(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2-04-10/115924247743.shtml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0:11: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播//@今日:电视呢?同样老化吗
@何刚美国人还读报纸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读者群缩小并老化是大趋势。包括老年人也不那么忠实于报纸等印刷媒体。在波士顿地铁里碰到一对老年人,老头儿在看当地的主流都市日报《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老太太则拿过类似KINDLE的电子书看得起劲,地铁一坐半小时,老人阅读很专心,自得其乐。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51)
|
評論(13)
4月22日23:22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1:18: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老王回复@郭晓松:单在2011年,香港报业市场就多了两份免费报纸,令香港这个700万人口的城市有达20份报纸。若以平日周一至周五的总发行量计算,最保守都有420万份,这发行量自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以来,可以用“节节上升”来形容。此外,香港报纸的广告长期稳占整个媒体总收入的第二位。
@传媒老王据香港中通社报道,尽管报业正受网络媒体冲击,但香港报业公会主席甘焕腾23日在“2011年香港最佳新闻奖”颁奖典礼上披露,自香港回归以来,香港报纸的发行量却是“节节上升”。甘说,在这几年间无论是世界各地以至是香港都有很多评论或报告指报业市场前景黯淡,甚至急速萎缩,但香港的情况截然不同。轉發(3)
|
評論(3)
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