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级第一次广播电视文稿写作作业

[复制链接]
邱佳 该用户已被删除
61#
发表于 2010-9-12 23:25: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舒博展 该用户已被删除
62#
发表于 2010-9-13 10:35: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俞国威 该用户已被删除
63#
发表于 2010-9-14 11:58: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23:33:1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广播和美国广播语言上的差异
      

    BBC: 新西兰发生7.2级强震
    BBC News with Jonathan Wheatley
    An earthquake of 7.2 magnitude has struck the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said the quake struck some 30 kilometres from the country's third largest city of Christchurch. Initial reports say some roads and buildings there have been damaged.
  
翻译: 7.2级的地震袭击了新西兰南岛。美国地质勘探局说大约30公里的地震发生后,该国的第三大城市。最初的报道说,一些道路和建筑有破损。
    新华网:9月8日,参与新西兰震后救援的工程人员在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清理遭严重损毁的建筑。新西兰政府当日表示,4日在克赖斯特彻奇市以西40公里处发生的里氏7.1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会高达40亿新元(约合28亿美元)。
新华社记者黄兴伟



        
从导入语来说,中国的广播和外国广播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例如美国VOA在介绍主要内容之前要说明主播和组织机构的名字(BBC News with Sue Montgomery)
)而不会说日期,而中国的广播的主播的开场白一般进行自我介绍和节目时间段的说明以及播报当天的日期。接下来播出内容提要。这是导入语的差别
        从导入语的
长度来看,美国广播导语很多时候都是复合句,这种 长而复杂的句子容量内大,内容包括的范围广,五个W基本上都包括进去了,而中国广播导语不是很长,复杂句子也很少见,一般都含3个W。
        美国广播中的
缩写此较多,因为美国的地名,人名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名字大多很长,为了播报的快捷,就大量采用缩写,例如,BBC,ABC等,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不会产生歧义,而在中国某些缩写词的缩写就会造成误解,例如西科大既可以说是西南科技大学但同时也可以说是西安科技大学,这种缩写受到一定环境的影响,美国与中国的缩写之所以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缩写的标准不同,美国是根据词组中主要词的开首字母组成的,比较准确,而中国是随意的省略其中的词,同时中国人多地博,同名出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中国应该尽量避免缩写,特别是一些没有被普遍认可的词语。
       美国的广播播报时,
喜欢以一个短语来代替句子,这种方式的采用与他们的语法分不开,他们一直以来就有承前火山或是承后省略,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就不行了,一旦省略了就很有可能背叛着病句或是歧义,中国文字句型结构一般包括主,谓,宾。而从动词的使用来看,美国的动词除了表现特定的意义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表现事件发生的时间或持续状态,这一般分为三种,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和现在时,以此间接说明事件的状况,一般不需要在添加时间的说明,而中国的动词自身不带时态,所以需要附带时间的说明
       同时在国的广播中,句子的修饰语较多,特别是一些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来强调修饰主语或宾语,形成的是长句却不是复合句,而在中国一些定语会单独的列出来,作为一句话,以提高听众的接受效率,从句子的角度看,美国在强调的时候会采用倒装,而中国广播一般按照正规语序,从修饰角度来看,形容词和一些虚词也比较少,而一些具体的数字引入
较多。
       从语气的角度看,在中国一些娱乐性的广播中,各种语调使用频繁,以调节气氛,减少听众的乏味感,但这种语调通常是播音员自身所带的幽默感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而美国的语调大多从单词的升调来表现,一些感叹或是惊叹也是从词调上来看的。


                            秦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