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学案例

[复制链接]
681#
发表于 2022-8-30 21:34: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8月15日—21日)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编辑:邓秋雨        
682#
发表于 2022-9-2 20:56: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邓秋雨
683#
发表于 2022-9-2 20:56: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邓秋雨
684#
发表于 2022-9-5 13:42: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8月29日—9月4日)





来源:编前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5aM7Ku4WFT7sX3WqGRoJA

编辑:张铭麟


685#
发表于 2022-9-10 21:03: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9月5日—10日)


中秋节











教师节























来源:编前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D0XAnZHJw9UUes6fEUldg

编辑:张铭麟
686#
发表于 2022-9-25 15:02: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标点符号易犯错误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
[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
8.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9.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
10.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点拨]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11.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点拨]完整的直接引用(句号在引号内)前应该用冒号。
12.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点拨]“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三、分号误用
13.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点拨]“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改冒号。误用原因同12,属未搞清前后关系。
14.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点拨]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如12。
15.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点拨]分号同句号换位,明确层次关系。
四、冒号误用
16.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
[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18.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20.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五、问号误用
21.非疑问句用问号。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点拨]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才用。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该句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
2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点拨]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注意:这里强调的句子是一个。
2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点拨]由相关的几个疑问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句群,各句的句末都要用问号。以上由三个问句构成。
24.倒装句之间误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点拨]引号内属于成分倒置,是一个句子,因而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否则会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且只能用于句末。改法: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用问号。另外,感叹号、句号使用也存在这一错误,如:①多美啊!济南的冬天。(主谓倒装)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没精打采的。(定语和中心语倒装)都属误用。
特别提醒:反问的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六、省略号误用
25.与“等”并用。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点拨]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七、破折号误用
26.与“即”“就是”等词并用。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点拨]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只能保留其一。
27.少用了破折号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点拨]“秦山第二核电厂”是解释前面的,且属于句子的有机构成部分(否则用括号),前面应加“──”,去掉引号。
八、书名号误用
28.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点拨]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
九、括号误用
29.非注释语误用括号。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点拨]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不是在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
30.括号位置错误。
①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②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点拨]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①句的句号应后移至括号完;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②句的句号应提前到“成了路”后。
十、引号误用
31.滥用引号。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点拨]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
3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点拨]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3.加引范围不清。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点拨]此题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另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34.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
①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②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点拨]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故①②恰好用反。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引号中还有需要引用的再用单引号,如32。


来源:编辑课堂
编辑:邓秋雨

687#
发表于 2022-10-7 11:18: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919日—25日)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688#
发表于 2022-10-19 21:52: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内容审核这块有多?哪些媒体挣钱了?
Original 陈莹 [url=]传媒茶话会[/url] 2022-10-19 15:40 Posted on 北京
在媒体,“三审三校”制度能够有效规避硬伤、修正漏洞,那么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平台发出的通知、公告、内容由谁来把关呢?对媒体来说这里潜藏着哪些商机?

人民网、封面科技、重庆日报等媒体敏锐地发现了潜在的市场需求,积极布局内容审核业务。

他们挣到钱了吗?经验能否被复制?

10月上旬,传媒茶话会对话重庆传媒审读中心负责人吕骏、封面传媒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解决方案专家肖翔、人民网内容风控业务相关负责人。
传媒审读中心是个什么鬼?
累计审读近20万篇稿件、发现大大小小风险隐患3000余处,其中包括突出重大问题50余处。
这是“重庆传媒审读中心”挂牌5个月后交出的成绩单。今年5月该中心作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直属二级单位挂牌,成为国内首个省级传媒审读中心。

其实,就在去年,呼吁成立省级互联网内容审核中心的建议已被提交到了全国两会。
“内容审核效果不佳,究其原因,‘自审自校’机制是关键所在,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结果就是,内容审核无法做到尺度严谨、客观公正。”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王兆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让传统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协作,对平台内容进行审核把关,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实际上,嗅觉敏锐的媒体早就发现了这块市场。
早在2012年,人民网就已成立专门的内容风控团队开展内容风控业务;2019年,人民网曾阐释了其内容主业的四个层次,其中第二层便是内容风控业务:帮助互联网公司做好内容风险把控、内容审核把关。

2019年度财报显示,人民网第三方内容审核业务同比增长约166%,已服务中国移动、阿里云、咪咕等企业;2021年度财报则显示,报告期内包括内容风控在内的内容科技业务经营稳健,实现营业收入4.63亿元。

在人民网内容风控业务开疆拓土的时候,澎湃新闻也悄然起步

2019年底澎湃新闻“清穹”内容风控智能平台1.0版本上线试运行,彼时只能提供以关键词的文字审核为主的审核服务,经过不断增加业务场景的优化迭代,如今,“清穹”已经形成覆盖图片、音频、视频、评论、用户等多种场景的审核能力。
到了今年,内容审核更成了香饽饽,先是重庆传媒审读中心挂牌,紧接着封面科技在6月推出集智能学习、智慧审校、智效赋能“三智”合一的封面智媒审核云解决方案。
现象背后是行业变迁。近几年,媒体深融进入深水区,融合不仅体现在策、采、编、发等内容生产环节,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受众传播的终端,这对内容审读、校检,尤其是新媒体产品的内容审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信息更加海量复杂的互联网平台来说,对内容安全的需求更为紧迫。
某种程度上,人民网、封面科技等媒体涉足内容风控业务,承担了介于内容生产和传播之间的“闸口”角色,既保证互联网内容顺利传播,又保证传播过程中不出现问题。

不过,内容审核并非媒体专长,一些专业科技公司也凭借在审核技术、产品特性等方面的优势提早布局。


以内容审核服务平台网晴科技为例,在视频审核方面使用了已获专利的逐帧审核技术,在不降低审核效率的情况下克服了传统审核模式的漏帧问题,已为多家主流媒体提供服务。

内容审核,媒体为什么行?
为啥媒体能做内容审核?上述媒体是如何用好自身优势的?
1.媒体权威性
“内容把关能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人民网内容风控业务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
媒体具备内容风控资质和成熟的内容把控能力,不仅手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等专业证照,更在新闻出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上具有成熟的内容把关能力。
2.政策利好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支持主流媒体搭建内容审核与安全管理平台,向社会提供第三方服务,提高对全媒体内容导向的把关能力。
内容审核业务的发展势头引得投资机构关注,中金公司发布的《传媒产业:内容审核是主流媒体商业模式创新的突破口》的行研报告中提到:主流媒体参与第三方内容审核符合政策导向,是发挥舆论引领作用一种方式。主流媒体具有政治背景优势,对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对审核尺度的把握具有权威性。
3.人才能力
如果说技术提高了审核效率,人才则决定了审核水平。

重庆传媒审读中心就是依托重报集团技术团队自主研发“融媒体智能审读系统”,从而具备了利用大数据、智能识别等技术对文字、图片、视频进行监测的能力。
但在重庆传媒审读中心负责人吕骏看来,新型智能技术和新闻专业人士的结合,才是重庆传媒审读中心目前最大的优势和价值所在。
据了解,重庆传媒审读中心现有60名人工审核员,均有20年以上从业经验,其中22人拥有高级职称,团队曾25次获中国新闻奖。“审读中心有效整合媒介资源、人力资源,让一大批资深报人尽才显能,是从生产端和市场端实际出发的媒体深度融合的务实创举。”吕骏颇有感触。
“老玩家”人民网更是已经建立起数百人的专家团队。
“在内容风控领域,当下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状态,无法满足信息爆炸式增长和有害内容不断变异的互联网内容审核需求。尤其是涉及时政、财经、文史等深度内容,需要专业人士的深度介入,才能确保安全。”人民网内容风控业务相关负责人认为,内容风控是具有“人才密集型”特质的行业,人工深度干预是目前无法替代的一种必要的审核模式。
4.技术能力
封面智媒审核云采用了一种更轻的模式。
“前期研发阶段也是‘AI+人工’,但我们将安全标准融入算法、把技术和人才的整体经验变成数据,最终将审核服务封装成SaaS化的智能工具,可以说是百名专家工程师与百名资深媒体人融合之作。”肖翔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较同业直接提供服务,封面选择了提供审核体系的路子,客户可以根据产品给出的结果自主判断,同时可在产品的独立审核知识库,添加自身需要的词条,甚至是规则,从而满足不同单位、不同领域的审核需要,并且依据这套产品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审核知识体系。
掌握这四个要点,也能靠内容审核挣钱!
内容审核是块“肥肉”吗?
中金公司行研已经说明白了:“中长期来看,政策红利只是必要条件,只有真正为企业客户提供市场化的、有价值的服务,才能获得持久的业绩增长。”

那么,哪些媒体才能靠内容风控赚钱?成功媒体的经验可复制吗?
1.夯实基础条件

“媒体是以内容和传播为生的行业,审核是媒体业务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每一个媒体在满足自身审核需求之外,都能实现业务输出。”肖翔提醒说。
在他看来,媒体想靠内容风控挣钱,需要具备四个基础条件。
一有成熟的融合转型经验——才懂新型生产传播的要求;
二有体系化的自主技术团队——才能妥善地将经验积淀转化工具和服务;
三有长期从事内容安全工作的专业团队——才能促进审核标准融入算法模型;
四有契合市场和输出模式——才能让服务能力和研发成果得到转化。
可见,媒体涉足内容风控并不意味着已经具有不可逾越的行业壁垒,深刻理解内容风控需求,将媒体融合能力转化为产品能力、服务能力更为重要。
2.优化产品能力
在“AI+人工”的内容风控业务模式下,算法起到了重要作用,敏感词库、风险评估等能力就是媒体业务经验的转化。

深知其中重要性的澎湃新闻有积累多年的专业敏感词和样本库,尤其是在涉政类方面,保持动态更新;封面科技结合深度学习、在线学习能力对核心政务知识库、通用媒体知识库、新闻知识图谱等不断迭代优化,并且逐步提供涵盖基础校对、政治校对的完备校对服务。
“虽然封面科技以SaaS形式输出产品,但后台也常态化配备专业的编辑和技术人员,持续维护更新知识库和算法模型,通过提升产品能力解决问题。”肖翔表示。

3.完善流程和制度

完善的流程和制度是对审核效果的客观保障。“清穹”团队不断建立健全审核与培训标准体系,不断优化关键词架构、机器初审、人工初审与复审、人工质检与召回等审核制度流程,保证每次机器审核“硬迭代”都有相匹配的人工审核“软迭代”相辅相成。
重庆传媒审读中心细分工作小组,针对不同产品形态和传播方式突出不同审读方式和重点,并且强化对评论互动区域和三方转载后的审读。
4.丰富产品和服务
“很多人认为内容风控等于互联网企业内容风控,其实内容风控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不论是内容型企业还是非内容型企业,只要有传播、有内容,就存在内容风险隐患。”人民网内容风控业务相关负责人抛出了上述观点。
在这样的导向下,人民网已经开启“广告审核”这一新业务品类。

重庆传媒审读中心也做好了计划表,未来将推出“融媒传播力分析系统”,集成用户情绪分析等智能技术,研判新闻内容的舆情风险。

吕骏表示,未来还将逐步拓展全市报刊图书、政务新媒体、区县融媒体、各级各类网站和新媒体等业务合作领域,提供发布前审校、发布中动态监测、发布后传播舆情分析、专项审读和质量阅评以及户外平台检测等服务。
https://mp.weixin.qq.com/s/_ksGo1HcvgcJuyOHWRZsVA
编辑:吴氏垂心


689#
发表于 2022-10-26 09:35: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观察》拍了拍你:我们改版啦!

亲爱的你们:

时光白驹过隙,万物新故相推。不知不觉间,创刊于1984年的《传媒观察》(初名《新闻通讯》),已陪伴大家走过几十载春秋。这期间,《传媒观察》云集了众多一流学者、业界专家的名篇名作,也见证了老中青几代学人、媒体人的成长成熟。


(1984年,《新闻通讯》创刊号)

2018年5月,《传媒观察》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的推动和支持下,进行了全新的学术改版转型,探索专业办刊、开门办刊、融合办刊的路径,以媒体融合实践丰富理论研究成果,以前沿理论创见助推业界转型发展,逐步建构起自身鲜明的学术品格和期刊风格。

我们邀请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彰显理论引领。挖掘新锐作者,构建成熟、多元、优质的作者队伍。栏目设置既紧跟理论前沿、聚焦传播热点,又注重强化个性办刊风格、凸显地方优势资源。如“专家论坛”刊登知名学者的思想精粹;“数字生活”审思数字空间的新动向、新体验;“青梅论坛”和“青椒论坛”以青年学者的朝气带动可贵的学术创新;《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政治机关报,我们的“新华日报报史研究”专栏着力挖掘其当年在国统区艰苦卓绝的办报史,并将其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进行观照。

在新的信息传播格局下,《传媒观察》首创学术论文的刊、网、端、微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多元传播渠道,达到立体传播效果,在新闻传播业、学两界搭建了一个深入交流互动的桥梁,形成“破圈”传播效应,赢得广泛认可。

期刊改版后,在综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基金资助文献量、重要期刊转载率等方面的数据大幅攀升,在同类刊物中的综合排名显著上升。

2021年5月,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去年底,又先后获评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传媒观察》成为新闻传播业、学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

在2018年重要学术转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顺应媒体格局的发展变革,全面提升期刊的时代性、学术性、专业性,2022年10月,《传媒观察》再度改版——

此次改版本着“守正创新、突破惯势”的原则,以形式之变促进内容之变,以内容提升带动品位提升。

我们对期刊的封面、版式、栏目、内容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力争在新时代、新起点展现出新面貌、新气象,让更多的作者、读者感到由内而外的生机勃勃。

我们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孙晓云题写刊名。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孙晓云认为,“书以载道,字如心画,不论作文赋诗还是记言录史,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延续,都是需要一代代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接续完成的历史使命。”

我们邀请著名书籍设计师、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赢椿为期刊设计装帧。

朱赢椿设计的图书多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在他眼中,书的美是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之美,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内容也可以成为形式。


在“书衣坊”,编辑部负责人与朱赢椿探讨改版平面设计


经过反复的沟通、构思、创意、修订,期刊的装帧设计焕然一新



朱老师为我们设计的专属LOGO非常特别

(像不像一个美好的中国结?)

我们邀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创新实验室主任王辰瑶,担任特约副主编,增强专题策划,推动新闻创新研究。



集团党委对《传媒观察》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视,自去年10月份以来,先后向《传媒观察》调入了多位精兵强将,编辑部队伍不断壮大。


图为编辑部窗外的江东中路。每至傍晚,气象万千。我们开设的“江东访谈”特色专栏,也正是由此创意而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在改版首期推出“新时代 新思想 新传播”栏目,将通过系列专题文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中心要旨,探讨新思想传播创新的机理与经验,助力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对近期相继开设的“江东访谈”“讲好故事研究”“媒体融合研究”“媒介法规与伦理”“国际传播”“灯下漫卷”“深观察”等栏目,我们将在内容品位上进一步完善提升,在版式设计上力求创新出彩。

“江东访谈”栏目与大咖学者“面对面”,在问答中触碰真问题、推动真研究、探求真发展。

“讲好故事研究”栏目回归新闻文本,就具体的新闻叙事等形成系列、深入、专题性的思考,为打通业、学两界藩篱切实作出努力。

“媒体融合研究”栏目分析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实践中的难题,为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媒介法规与伦理”栏目特邀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和伦理专业委员会会长顾理平教授主持、点评,剖析社会深度媒介化带来的伦理抉择。

“国际传播”栏目放眼全球,立足传播,以开放的学科视野把握人类共通意义与共同价值。

“灯下漫卷”栏目坚持回到学术著述的思想原野,展开新闻传播学经典著作的研读与品评。

今年,我们还将陆续推出“新闻传播思想史”“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论坛”“新闻传播研究这十年”等一系列专栏,期待大家的持续关注与支持……

千舟竞渡而扬帆,百舸争流以日上。改版,是一次重新出发。这一路,虽是风雨兼程,但我们初心永恒。

我们相信,有大家始终如一的关心关注、倾情不移的相守相伴,《传媒观察》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传媒观察》编辑部

2022年10月

来源:传媒观察杂志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IMCPyuYdTHzUUnJ79RFcw


编辑:张铭麟

690#
发表于 2022-10-28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关于举办“报刊编校质量与出版形式质量差错分析”培训班通知

   

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Rch5lStfK195qFx9l3reA

编辑:张铭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