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61#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23:02:43 | 只看该作者

乌克兰抱怨:俄罗斯TikTok玩太溜了,我们也要加把劲

乌克兰抱怨:俄罗斯TikTok玩太溜了,我们也要加把劲

► 文 观察者网 房佶宜
据彭博社和今日俄罗斯报道,当地时间5月7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下属“反虚假信息中心”(CCD)负责人安德烈·科瓦连科(Andrey Kovalenko)在接受采访时声称,俄罗斯正在通过TikTok质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执政的合法性并削弱乌士气。
科瓦连科称,基辅希望在TikTok的帮助下,对抗俄罗斯在该社交媒体的主导地位。
科瓦连科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由于俄罗斯付出的巨大努力,其“在TikTok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方法,并考虑关注这个社交媒体”。
按他的说法,俄罗斯人正在“系统地工作”,“用乌克兰的电话卡创建账号”,并利用TikTok的算法,在乌克兰吸引更广泛的受众。而在TikTok上,乌克兰博主并不多。
报道显示,乌克兰只有25%的社交媒体用户使用TikTok,超过70%的用户使用Telegram。

乌克兰用户使用各社交媒体的比例。图自彭博社
科瓦连科认为,俄罗斯在TikTok上发布信息质疑泽连斯基的合法性。“俄机器人”的视频聚焦5月20日,20日后泽连斯基任期届满。而此前基辅以实施戒严令为由推迟了所有选举。
彭博社援引TikTok2023年第四季度报告称,该公司删除了200万个乌克兰的视频,这些视频涉嫌通过人为放大亲俄和亲乌言论进行针对俄乌战争的“秘密影响行动”。
科瓦连科表示,他不赞成禁用TikTok,还希望该公司在基辅设立办事处,以“帮助更有效地打击虚假信息”。报道称,科瓦连科自己在TikTok上拥有543000个粉丝。他在该平台发布短视频强调乌克兰对战争的看法。
据今日俄罗斯介绍,科瓦连科此前曾拒绝乌克兰官员禁止Telegram的要求,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会损害基辅的宣传工作。
彭博社提到,乌克兰方面发表此番言论之际,TikTok正面临着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压力。4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涉TikTok“不卖就禁”法案。而在欧盟,监管机构也对该程序进行了审查。
5月7日,TikTok和字节跳动针对“不卖就禁”法案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提起诉讼,起诉美国联邦政府,称该法案在诸多地方违反美国宪法,包括侵犯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权。

来源:观察者网(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x2FLb5fDEHbqxtD-nDKkg
编辑:李梦瑶



662#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3:58: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劳务人员”已充斥记者编辑队伍
作者丨申辛  来源丨海门记协公众号
原题丨“劳务人员”哪当得了好记者好编辑

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得有政治家的素养和立场,得有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显然,要当个好记者、好编辑,并不容易,必须是人才,最好是不一般人才。

然而,多年来,一些地方和媒体对此的要求似乎放得有点宽,以至如今出现了本文题目中所持有的那种担忧,“劳务人员”已充斥记者编辑队伍,尤其是基层媒体的记者编辑队伍中。

笔者这里所说的“劳务人员”,包括三种对象,其本身就是劳务人员身份,其能耐也只能够格当个劳务人员,其压根就被当作个劳务人员使唤。

自然了,如果媒体工作就置身在相对简单的劳务环境和氛围中,岂能谈得上新闻事业跟上时代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何切实改变这种与媒体现代征程不相和谐的新闻业界现象?我认为当务之急必须给出三“制”。

一是给编制。不能让记者编辑在人员性质上再低人一等。

谁都知道新闻工作的重要性,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各大主流媒体在地方上的作为和地位也是显而易见,应该说不在文教、医疗等部门之下。

大多媒体,无论看其历史,还是发展走势,都少不了其应有的经营,少不了企业化管理,不少地方因此已成立报业、广电、融媒等集团以至多个下辖公司,然事实上其本体、主体仍是导向一方舆论的事业单位。

可是这些年,就不少媒体来说,所招聘的多数是事业编外人员,如企业编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经编办核招的正式事业编人员很有限,有时可谓一“编”难求。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能招到岗位所需的中高端人才,连不少在岗位上逐渐培养成长起来的行家里手也是人心思走,外考外调外出创业的大有人在,基层媒体这些年普遍受扰于人才流失。

很大原因是企业编、劳务派遣工给到的政治、经济等待遇与其付出不对等,与他们理想中的模样不匹配。

这些人员除了退休后待遇会与同工在编人员呈巨大落差,还如在组织部门认可的干部提拔上一般挨不到边、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评获中高职称也进不了人社部门笼子、工资及福利计算发放方式也只能参照普通员工等级标准等等。

如此岗位“尊严”,怎能吸引中高端人才前来应聘,稳下心来。

媒体从上至下都只能算是个小体量单位,在全国拿到记者证并经年度审核的不过二十多万人,不像医疗、教育等行业那么庞大,每年一地招聘人数也有数十数百个,即使人多,准招的一般都是事业编,虽不少地方教育、卫生机构也都进行了集团化“改造”,并挂出了牌子,可很少见到有正式老师、医生是企业编、是劳务派遣工的。

有关地方及部门为什么对媒体记者、编辑等科技人员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在给编上慷慨一些呢?其实从现实情况看,也不需要增编多少人数,做到动态平衡就可以了。

也真不希望总看到跟着当地党委政府领导跑新闻写新闻的记者、在基层一线风里来雨里去采写出不少精品力作的记者,其身份还是个让人尴尬的劳务工。

二是给机制。什么样的人就要给予什么样的位子和待遇。

这对当下媒体应该是能够做到的事,是可以自己说了算的事情。

当然作为媒体,我以为不应该动辄埋怨体制有多局限有多不灵活,体制罩的面大,有时真的难以顾全,可机制不一样,能够事在人为。

如基层单位人员素质低下、经营出现下滑、人浮于事严重等等,看似普遍问题,然只要出去走走或略微关心行业动态,不难发现仍有不少媒体的内外部环境仍不错,其员工在经济生活上过得仍滋润,表现为个人收入还在涨,高素质人才愿意进,媒体创收及利润节节高等。

问他们,其答案好像也不一定非要有事业编人员来支撑。就有单位负责人说,再庞大的编制体系,若机制跟不上,反而更容易让编内人躺平,导致有紧迫感、必须以绩效计价的企业员工、劳务员工更卖力干事。

关键在于,要让有本事的员工,不论是什么人员性质,在职务、职称晋升及经济报酬上不受任何歧视和伤害。

如提拔干部,上级组织部门下文任命比较困难,媒体可以自行来完成,事实上很多单位早已这么干了;如在职称评聘上,也可作个内部规定,在经济等待遇上参照执行,也有单位早已实施多年;而在绩效考核上则更无任何障碍,完全可以做到同工同酬。

当然同时则需要我们积极争取,对符合进编条件的员工,及时加以吸收。在行业里,媒体间这方面的现状还是存在差距的,这从一定程度上得看不同媒体与地方及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及情况如何。

如果缺乏协调,缺乏动真碰硬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即使在一些皮毛问题、环节上有创新有改善有调整,也难于改变、消除总体管理上存在的“被动”,存在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差一个样等根深蒂固的顽疾,继而也就无助改变媒体人才多多却干不过个别“自媒体”、任由少数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地兼职或私办个人类似机构等现象。

三是给定制。对那些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要施予优待政策。

不要把媒体当作纯粹行政机关、一般事业单位,要用媒体法则经营管理媒体及媒体人。很多媒体中人有编制,也有外部激励,可大多满足于中性运行、满足于过得去。而在媒体改革年代、在不利发展大势中,需要超常发展、需要转型升级,这就有必要拿出超常举措。这里说的定制,就是其中一种。

比如说,我们制订的制度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可能为某个顶级人才的到来量身定制,或是为了吸引急需的个别人、适用发挥这些人的作用。这无疑需要胆识和魄力,因为编制内人习惯按部就班、论资排辈,你有点跳跃,要按实绩论英雄,就可能遇到不同意见遇到干扰。

比如媒体缺少经营人才,尤其缺少团队领军人物,这又是个普遍问题。就媒体,无论有没有相中对象,都可许予需要的特别报酬和待遇,促使有人加盟或愿担此任。实质上这仅仅是打破了一种容养懒人的常态、病态,人们宁愿看到一个人干一个人的活拿一份报酬,而不愿看到一个人干三五个人的活拿三五份报酬,又好点人头而不那么讲究成效和贡献,否则心里就不平衡。

还比如,有的人既有能力又有干劲,即使其到了退位退休年龄,也应有特定政策去留用去返聘。可以说,这些“老法师”的能力和作用并不以他们的退职退休年月而消减,他们或仍独掌绝技、仍可以一抵几。现在对女50岁或55岁、男60岁一刀切的退休年龄,包括江苏、山东在内的多个省份已说“不”,如对特殊人才,规定可按实际需要自行决定是否延缓退休。这当然是好事,但仰待本属于先行官的主流媒体领头去执行,对可带来超值价值的人才,征得其个人意愿,除了可留人,还可让其继续任职。

上面有了大政方针,下面努力起来便容易得多,主要得出台个操作办法。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媒体可各自大加发挥。总而言之,一个人几个人零散做永远做不过团队做全员合力做,死做硬做机械做永远做不过认好了方向巧妙做智慧做。

若听之任之让“劳务人员”在那滥竽充数、低效作为、应付日常,即使不出什么纰漏,要想让媒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或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定制”看似个性化产物,实质上是媒体管理的系统工程、有机组成,其极易带来示范、激励、品牌的杠杆效应,哪怕原本是“劳务人员”,也有可能受其积极影响而改弦易辙、锤炼成受众和媒体都期待的好记者好编辑。


来源:传媒头条(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VOCX-hzHNS8ixteHltdgw
编辑:李梦瑶




66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20:30: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汇总:璩静离职前,有多少百度员工、前员工悄然向媒体爆料

据中新经纬报道,百度公关副总裁璩静已离职。该消息登上热搜。“转型Media人”梳理发现,在她离职前,除了那个明显是百度内部人对外发出的“飞镖扎小人”视频之外,还有多名百度员工、百度前员工悄悄向媒体爆料——

红星新闻的报道节选

5月8日,多名百度工作人员对红星新闻表示,璩静2021年进入百度,主要负责公关部门相关工作,最近几个月其要求部门员工也要在视频平台或者生活平台开设账号,并发布与百度相关内容,否则“建议尽快换个不重视短视频的地方待”。

一名百度在职员工对红星新闻表示,其下午通过内部系统查询后发现,璩静的任职信息依旧在公司系统中。

曾在百度和璩静有过工作交集的一名百度员工告诉红星新闻,璩静2021年下半年进入百度,其工作节奏比较快,比较“卷”,要求部门员工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一旦不接电话就会被认为是“与岗位不符”。

对于璩静要求下属开设视频账号并发布内容一事,多名百度工作人员及前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证实了此事。

“公关部门属于相对没有直接价值产出的部门,因此领导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创造所谓的项目出来。”一名百度前工作人员表示,璩静发布的短视频引发争议后,有部分员工暗暗叫好,“有些人早就觉得做这样的事情没有太大意义。”

另一名百度员工对红星新闻表示,璩静对部门的短视频拍摄一直比较感兴趣,此前曾想邀请媒体记者分享拍摄经验,但最后不了了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490950172903547&wfr=spider&for=pc

九派新闻的报道节选

对于这场风波,九派财经采访了多名内部知情人士,从他们反馈的信息中记者了解到:舆情危机酿成的背后,与璩静近期在百度公关部内推进的一项“短视频项目”有关。据了解,该计划要求公关部自璩静以下全员开通短视频自媒体账号,“没有人可豁免”,不做自媒体将影响年度绩效。知情人士还告诉记者,这项要求公布后,有数名百度公关部员工选择了离职。
一份流传于网络的聊天记录显示,4月21日,璩静在工作群通知团队员工,要求5月2日“大限将至”前,员工必须任选或多选在视频号、抖音、小红书开通账号,并对个人IP账号定位和发稿数量进行汇总统计,还提到发稿少于3条且内容与百度无关、“明显蒙事的”不达标。要求中还明确提到“leader(管理者)和我以身作则”。而对于不认同该任务要求的员工,则“建议换个不重视短视频的地方呆”“公关部没有人豁免”;非要申请不做自媒体的员工,可“手写承诺”,将影响年度绩效和年终奖。以上内容,记者从多名内部人士处得到证实。

对于“百度公关要求团队成员都下场做自媒体”一事,有内部人士称:并不清楚和理解此举的因由,即便有员工开通和运营个人账号,也不乏“应付”“交差”的心态存在。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31751427948557

新浪科技的报道节选
多位百度内部人士告诉新浪科技,早在今年3月,璩静便要求百度公关部全员转型做视频自媒体,除了高层外,要求每个员工都开设自己的视频号,如果运营好,粉丝量足够高的话,可以为百度产品带货,员工的视频号表现影响当年年终绩效。而这件事的初衷在于,公众沟通部门在集团内部话语权较弱,多数信息都是为了响应业务部门要求,“他们(公关部门)会非常被动,内外部沟通比较困难,因此希望有自己可控的发声渠道。”
不过对于这一做法,内部多数员工表示不满。有员工直言:“我们也不爽,但又无可奈何。”

https://finance.sina.cn/tech/2024-05-07/detail-inaukzcz9172265.d.html

证券时报的报道节选
百度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璩静正在百度公关内部推进“短视频项目”,要求全员开通短视频自媒体账号,短视频号的运营情况将影响绩效考核。据了解,已有员工因不满或无法接受这一要求而离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532881447883675&wfr=spider&for=pc

澎湃新闻的报道节选

5月8日,有传言称璩静已被百度开除。一位百度内部人士回复称:“我刚还看见她上班了呢。”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99204


来源:转型Media人(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53FzIo5v-mqpwpvjjx1Xw
编辑:李梦瑶





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8:06: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周好稿|梅大高速悲剧的“三无”新闻竞争
梅大高速路面塌方灾害已过去两周,悲剧带来的追问在多种力量作用下的舆论场渐渐下沉。《三联生活周刊》《财新》两家杂志在不同阶段提供了同业中最为清晰完整的叙事。
“上观新闻”关于南通小学生大巴车事故的报道,发掘出了事故背后所隐藏的城市化管理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缺位,将此类悲剧放在了一个更大的层面。
上周的几篇报道,让人难免追问:本该好好的路,为什么走着走着就塌了?本该追问的事,为什么说着说着,就只剩下了感动?


标题:梅大高速塌方:没有抵达家乡的打工者
作者:彭丽 覃思 夏杰艺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时间:2024-05-06
梅大高速塌方:没有抵达家乡的打工者
标题:梅大高速悲剧
作者:向凯 覃建行
来源:财新
时间:2024-05-10
5月1日凌晨广东梅大高速茶阳段的特大事故发生后,多家媒体派记者赶到现场,前方与后方密切合作,社交媒体动态和论文数据库提供的采访线索被及时整合进现场报道,直播、短消息、深度报道和特稿轮番上线——这些都曾是典型和平常的新闻操作,但在过去几年中已经非常罕见,也因此,和许多只存在于通稿上的重大伤亡不同,梅大高速事故看上去是一出层层递进的悲剧。
在难得一见的新闻竞争中,两家杂志在不同阶段提供了同业中最为清晰完整的叙事。5月6日《三联生活周刊》发布《梅大高速塌方:未能抵达故乡的打工者》,以对幸存者、亲历者和死者亲朋的密实采访重构了核心现场和事发经过,初步但清晰地提出了地质、气候和工程质量方面的疑问。他们尝试将受害者行为特征放在经济地理和基建模式的背景下加以解释,也体现了杂志把握新闻的独特视角。
事发10天之后,悲剧带来的追问在多种力量作用下的舆论场渐渐下沉。财新此时发布《梅大高速悲剧》,在连日多篇不同角度的动态报道基础上,这篇长文讲述的故事,从事故现场下方的养鸭人开始,回溯至事发前20分钟通过事发路段的道路养护工,以及4月下旬广东的超强降雨,再追溯至持续多年的边坡塌方,不断转手的运营主体,以及2010年代初粤北高速公路建设热潮中的能吏与贪腐往事,以全景式报道为事件第一阶段传播画上了句号。
上述两篇报道风格有异,出发点却并无不同。2000年代前后成形的一种新闻观念,相信自由而负责任的媒体竞争,能带来较多有效信息和增量信息。但梅大高速悲剧的新闻竞争中,并无任何政府机构、涉事企业或专业人士以职务身份实名接受采访。许多稿件见刊后很快无法访问(三联生活周刊和财新的报道也不例外)。可以想见,事件第二阶段的传播退回通稿状态,将是大概率事件。(作家夏佑至)


标题:开鲁“阻耕”再调查:农业大县耕地倍增后的“烦恼”
作者:韩谦 程嘉欣 杨笑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24-05-06
开鲁“阻耕”再调查:农业大县耕地倍增后的“烦恼”
通读全文,感觉就像看了一部精彩的悬疑电影,层层揭秘“阻耕”背后的底层逻辑。这是一篇很有技术含量的深度调查,尤其是材料整合梳理水平,堪称超一流。写过同类题材的同行,非常值得对照学习。(资深媒体人谢宏钰)


标题:法学教授们的最小单位堡垒
作者:张月
来源:谷雨实验室
时间:2024-05-09
法学教授们的最小单位堡垒
四位法学大咖,尤其是罗翔,在互联网上可谓“神一般的存在”,人们过往只是从他们的文章或者视频中接触到他们的学识,但终隔了一层,感谢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细节,带领读者了解到罗翔们思想火花背后的碰撞,尤其他们内心的坚守与挣扎,这让人们对几位大咖的了解更为深入、立体,也让人们对坚守法治精神的意义更为理解。环境越是艰难,坚守越是可贵,一如文末那句“圆桌不散,骑士永存”,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旨在通过法治来推动进步的罗翔们,也适用于本作者以及那些期望通过文字来改变社会的人。(新民晚报时政中心主编、新民周刊副主编杨江)


标题:生死之间:吴谢宇案的最后三个月
作者:柴会群 梁栋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24-05-07
生死之间:吴谢宇案的最后三个月
本文作者对重大案件的角度选取,可以追溯到3年前的阿里女员工的口红印。在全国媒体追逐的重大热点案件中,在几乎所有案情都被各路记者吃干打尽的情况下,深度报道怎样才能后发制人?
这篇报道在吴谢宇已执行死刑三个多月后另辟蹊径,从吴谢宇的第一位代理律师开始,几乎采访了其每一任律师或团队。我冒昧猜测,报道希望通过每一位接触过吴谢宇的律师,试图接近吴谢宇的内心,甚至有可能还原真实动机。
角度很巧妙,工程量和难度亦不小。且在当下的舆论语境下,如此大篇幅呈现“凶手”一方的辩护团队如何竭尽全力为其“免死”,媒体和记者都需要不小的勇气。只是遗憾,即便如此多律师深入的研究过吴谢宇案,但似乎还是没有人真正走进他,直到他死去。
态度鲜明、情绪饱满的报道是最容易得到网友共鸣的,但就我个人看来,这样的报道可能离真相更远。社会和人性,很难用非黑即白的观点概括,因此我更希望记者去体现人物和事件的复杂面,即便文字硬一点。偏杂志风格的深度报道,很容易打着深度的旗号而走向了偏颇甚至臆断,特别是案件新闻,尤忌春秋笔法。
正如这篇报道,即便通过这么多律师的还原,我们仍不懂吴谢宇,而在他死后,也许永远也没有真相。又如何?就像一位读者留言:“读完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一声叹息。”就够了。(红星深度国内新闻主编蓝婧)


标题:“我脱下衣服,给躺在路边的女孩盖上”,南通小学生大巴车事故现场救援者亲述
作者:原点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4-05-12
“我脱下衣服,给躺在路边的女孩盖上”,南通小学生大巴车事故现场救援者亲述
如果抛开这篇报道的文本价值不谈,仅从突发事件新闻介入的公共性来说,这是一篇有价值的报道。
最近清华大学劳东燕教授的担忧发人深省,她说,公共事件的事实越来越无从得知,重大事故频出,是否涉及刑事责任或其他法律责任的追究之类的话题,完全从公共领域中消隐了,似乎这样的事故仅仅是一场不幸或是天灾。相反,私人事务越来越多地被拉入公共领域,在显微镜下细细加以察看,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被上纲上线,想想也是挺荒谬的。
所以,具体到这篇报道,在追踪突发热点事故、还原现场的同时,它发掘出了事故背后所隐藏的城市化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缺位,比如红绿灯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比如渣土车在限行路段招摇过市被监管所忽略,这一切像埋下的定时炸弹,在某一刻会被引爆,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而此类悲剧,放在一个更大的层面,绝非个案。(资深媒体人王强)

来源:磨稿子(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66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20:38: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晨雅

66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5:30: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菏泽一梦:从喜迎网红到驱逐盲流 | 舆论手札
数日间,在仔细观察完菏泽南站聚集的直播群体后,菏泽终于转变态度,以周边中学考试为由,像这些天拍马赶来参与流量市集的视频博主下达驱逐令。这也意味着菏泽终于从幻想的流量富贵中幡然醒悟,眼前这些丐帮一样的直播主承载不了行政狂想。目前并不清楚,始于郭有才走红的这个点,究竟有多少成分是平台的营销操作。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判断当地之前的“菏泽欢迎你”——连夜铺沥青路、将南站那的信号扩容、提供志愿者等——有多少是营销的配合动作,亦或是流量内卷的本能操作。从南站所在的牡丹区职能部门的动作看,他们没闲着。城管、市监局、公安和街道都忙乎起来,说是提供服务,实际上也还是将管理网格转移到这些突然出现的“妖魔鬼怪”身上——这些人搞了多少天流量性聚集,当地政府就旁观了多少天。也许没用多长时间,菏泽当地政府就发现,这股流量的洪流并不是理想态:一是这些所谓的流量并不能扩张为经济助力,像淄博、天水那样,带动一下当地文旅经济;二是这些直播主的扮相怪异,社会观感糟糕,呈现出狂躁的病态。当初提升南站环境,为郭有才们提供基础设施的市政公用部门,此刻只怕也已经冷静下来,回头看看他们所做的事,不只被外界嘲笑为“面子工程”,更像是错认了一帮乱七八糟的人,这种认知和决策上的始乱终弃,事后看到底是相当喜感的。不管处于什么动机,菏泽一周前对南站直播聚落的礼遇,多少带着体制内的势利心态——毕竟淄博、天水、哈尔滨等流量文旅模式珠玉在前,想必已经深入行政当局的内心深处,培育出下意识的“接盘”意识,哪知道接来的不是泼天富贵,而是网络盲流。郭有才倒是一枝独秀,平台也赚到了,唯独菏泽利用财政资金贴金,既没捞着流量的好处,还留下社会耻笑的话柄。要是从政府角度算一笔账,说好听点,菏泽这次是完完全全被当作了流量搭子;说难听点,菏泽是被平台与直播主们当猴耍了一次。当谈,你也可以说菏泽连夜铺路、紧急为电信扩容,是善待外地人的忠厚表现;而且,在短短几天时间里,菏泽体制内的聪明人都看清了陡然降临的所谓流量高地,实则上内涵浓重的羞辱成分。菏泽容纳这些人一天,此等羞辱就会加重一天。
经过菏泽这件事,各地政府想必能从中学习到一点教训,那就是泛泛地讲“流量点亮一座城”是毫无意义的,不过是陈词滥调般的直播话术,一旦当真就会成为全国级别的笑料。菏泽悬崖勒马不算很晚,但因为铺路等举动中无法抹消,见笑已是不可避免。
郭有才及其幕后推手制造的群体性直播事件,因为其急速捞金的效率,以及对地方政府的快打快撤,可以命名为菏泽一梦。在菏泽一梦中,流量对地方政府的贡献为零,要是参照急吼吼的谄媚之举,社会风评恐怕为负数,菏泽一梦堪比黄粱一梦。笑话已经铸成,菏泽体制内的一些人只怕落下流量PTSD,这也算是好事,菏泽公务员率先掉进平台以流量为诱饵所挖的坑里,起码可以治一下政府人员在流量上的精神内耗。这个事之后,行政单位将绩效合法性立于流量之上的企图,都得悠着点。如果留意这些年的直播风向,可以看到菏泽南站被“选中”,成为直播集市,与之前某座桥、某条街占满直播主是同一个类型。在这些情况下,城管都实施了驱逐,但当直播群聚换了更大的城市场景,菏泽反而愣神了,足见流量绩效的意识已经深植。菏泽以学生考试为由下达驱逐令,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相对不那么粗暴的借口,相较于当初功利性很强的欢迎“套装”,现在这个婉拒就算是软着陆了。这是一场暴露在全国官民视野中的流量下沉行动,行政单位灰溜溜地败下阵来,菏泽一梦势成菏泽梦魇。流量不眠,借菏泽一用。在玩转流量上,地方政府像是小学生,姿势僵硬,只会互相抄作业;态度上扭扭捏捏,迎上去怕被玷污,躲开来怕错失良机。弃用已久的菏泽南站的日与夜,演绎出政府与流量错配的超尴尬戏份,菏泽内伤,饮恨蒙羞矣。
来源:旧闻评论
编辑:李佳


66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21:06: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调查记者万佳丽:千万爆款流量密码——去老家“挖宝”

最近,有几篇“好稿”引起了鲸平台的关注,传媒圈的探讨:
《恒大汽车“救世主”吴楠背后的大佬圈‍》
《家乡投资卷入工程款拖欠纠纷,王文银和他的正威国际怎么了?》
中国经济周刊主编郭芳称,“(王文银这篇文章)是非常棒的一篇公司深度调查稿件!这家颇具争议的世界500强企业,一直戴着神秘面纱。在该公司爆出诸多负面传闻之后,记者实地调查了该公司的多个项目,采访了多方信源,揭露了该公司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为公众特别是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大量的增量信息……无论对于市场及相关合作方还是监管方,这样一篇扎实的深度调查报道,都是极具价值的,尤其是在当下。‍‍”

让小鲸印象深刻的是,王文银这篇文章实拍了王文银老家(当地人称其为“庄园”)的豪华程度,还用卫星地图测绘工具大致算了院落面积(占地12亩以上);吴楠这篇文章牵引出了带主人公起家的重要女性,以及资本圈的错综复杂。
小鲸发现,资深调查记者万佳丽做出过多篇脍炙人口、反响热烈的好稿,包括《承兴实控人罗静如何编织她的“资本局”?》以及全网点击超1600万的《上海富商密春雷“秘史”》系列调查文章。
这些好稿是如何诞生的?如何在“信息海”中捕捉线索,牵引出真相?小鲸与万佳丽聊了聊。
图片
鲸平台:您如何“顺藤摸瓜”找出独家线索?



万佳丽:通常是通过筛查和分析海量的信息从中挖掘,与业内人士多交流也是常用的方法,常说的拿爆料反而我觉得是需要记者去警惕的一种信息来源方式。比如我以前做“罗静编织资本局”这篇稿子时,当时在财联社跟踪金融条线。我筛查了罗静在香港注册的全部公司,发现她早期与一名男性注册了多家公司。

按照我们对商业大佬习惯的了解,内地富豪早期创业的时候一般都会和自己的亲属共同注册企业,我猜测这名男性可能是罗静的丈夫。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找到他们早期有联系的公司所在的园区,联系上与这家公司有生意往来的人,最终确认二人就是夫妻,不过后来离婚了。然后再延着这条线找到她前夫在内地的公司办公地,就这样一步步地在这个选题上有了突破。

做“吴楠背后的大佬圈”这篇稿件时,我如法炮制,筛查了吴楠早期在内地注册的全部公司以及纽顿汽车美股的信息,从中挖出了一些独家的、此前媒体未公布的信息,比如吴楠与其母亲的亲属关系。

过程中我发现吴楠与一位女性曾共同出资成立过多家公司,我猜测这位女性是他的母亲或夫人,之后我又发现,二人都是天津人,那母亲的概率就更高,最终,我在美股公告中找到这位女性的姓名,并确认了他们的母子关系。

做调查记者就像做刑侦警察,要基于专业知识、生活常识去锁定一些点的线索,发现线索之间的关联,再以点连线,最终绘制出“真相”这张图。
图片
  鲸平台:您如何让受访对象分享出您想要的

  信息?



万佳丽:很重要的一点是,让采访对象放下戒备地与你畅聊。但要做到这点,我认为前提是记者自身需要展现出真诚,并且获取信息的原则是不会伤害到采访对象。比如,在第三方取证时,我会用一个轻松自然的方式切入话题。类似的,王文银老家是在“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河湾村,我让自己以一个游客的状态去和当地超市、小卖铺、老家邻居攀谈,“听说你们这里出过一个首富啊……他这么厉害啊”……中间停顿一下,看看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愿意聊,那就多聊聊,如果对方很警惕,那就把话题扯开,等他放松下来再继续。不要过于强行地、直白地获取信息。
采访当事人时,千万不要刺激、挑衅对方,不要与被调查对象产生冲突。有些记者很犀利,直戳敏感点,最后矛盾升级成抢手机、抢摄像机……这样会让自身陷入危险,也问不出什么东西。我个人出去采访,尽量做到零事故、零冲突,实在要发生冲突那也是采访的最后一步了,对峙完就赶紧走人,用最快的速度离开对方的势力范围。
图片
  鲸平台: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万佳丽:其实前面说到的面对冲突的方式就是一种方式。但调查记者总是难以避免要做一些“揭人黑底”的工作,容易被人盯上,各种找你稿件中的漏洞。

记者自身在做选题的过程中要保持记者的理性。我刚做这行时,觉得所有人都是好人,尤其是看起来很可怜的人,觉得记者应该为这些可怜的人做点什么。但我也遇到过采访对象突然倒戈反过来骂你要你删稿的情况,被冲击过认知,逐渐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
要警惕爆料。来爆料的人,往往有目的性,他们可能一边和你“卖惨”,另一边去威胁对家。我现在接到爆料,会事先告诉爆料者,事情我了解了,不过我还要去收集更多证据,我最终写出来的东西,未必完全是你想看到的,甚至不一定是完全有利于你的,并且调查一旦开始就要以我做为记者的专业判断去进行,我不会受任何一方左右,你能接受这一点吗?
完全被某一爆料方主导的选题,不要做。
要保护个人隐私。我之前做“密春雷”系列选题期间,突然有警察数次登门我家,问了许多问题,还查我父母身份证等,当那段时间我不在家住。现在除了有必要知道我选题进展的编辑以外,我不会和任何人透露我在做什么选题,外出调查时,我也会时不时与领导、同事分享一些定位与图片,采访到有监控的地方,故意抬头露个脸.....都是为了留下我的“足迹”。毕竟绑架记者或者把记者关小黑屋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做王文银这个选题时,稿子一发出去,我就离开了住处,日常基本是“游击战式工作”。

图片
鲸平台:挖不出、连不上线索, 心态会崩吗?如何调节?



万佳丽:难免会的,尤其做这么大的稿子,花了那么多心血,不一定总能有突破,经常发生中途线索断掉的情况,这时候心态真的会有点崩。

或者调查出来的实际情况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也会让人“破防”,就可能整个稿子的逻辑、定调全要改。这时一定要遵循事实,敢于推倒重来,不要出于本能去牵强附会,去执着于自己最初的错误判断。
图片
鲸平台:为何选择调查记者这样烧脑又

有点危险的职业?



‍‍‍‍万佳丽:刚开始是误打误撞入了这行,但其实发现每个人走什么路最后都是性格使然,你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做出了选择。我本科学经济学,硕士学金融,毕业以后没有像大部分同学一样进金融机构工作。当时只是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比较有正义感、揭露黑暗,我喜欢写作,喜欢与不同人交流,又是财经相关的专业背景,性格上比较嫉恶如仇、理想主义,梦想做个伸张正义的侠客,执笔犹如仗剑,便进了报社,后来去了《中国经营报》深度报道专栏《等深线》。
说来也有趣,小时候第一个理想是当个国际刑警,觉得警察可以惩恶扬善,保护他人,为此还专门去学了跆拳道。长大后虽然没能实现当警察的梦想,但调查记者也是个符合我价值观和兴趣的职业。

但刚开始只是做金融条线的跑口记者,后来是在记者生涯里,认识了几位做调查的记者前辈,看到他们做出了包括赵薇黄有龙资本江湖,起底明天系、安邦系等系列调查稿件……我逐渐对这样的报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断向他们学习,就这么入了调查记者的“坑”。

图片
鲸平台:您会不会有事业倦怠期?



万佳丽:会的,经常有啊。和家人吐槽——图啥呢?钱少事多,揭人黑料又不招待见,不干了不干了!我甚至觉得,从世俗意义上来讲,这份工作没啥太多优点,我也不推荐别人去当记者。

但我还是做到了现在,还是因为非常喜欢。我喜欢逐渐深入事件、抽丝剥茧地还原真相的感觉,仿佛在“破案”,这种感觉会给我带来沉浸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兴奋感,以及一种价值感。经常研究到凌晨,突然发现重大线索,兴奋得不得了!


来源:鲸平台
编辑:李佳

66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22:45: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金明大:没有现场画面就别发视频新闻啊,你搞个资料画面是几个意思?


编辑:徐思凡


669#
 楼主| 发表于 2024-6-5 17:18: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民网三评“短视频之困”

日前,人民网三评“短视频之困”指出,短视频已成为当下人们交流沟通、内容消费、商业经营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短视频发展的短板也日益凸显。让流量变得透明,让算法变得可理解,让生态有趣更有用,走出“短视频之困”,需要各方面各履其责、共同努力。
人民网三评“短视频之困”之一:
时间黑洞,弊端日显
寒酥
你有没有想到,短视频里的“金融巨鳄”可能是假的!
近日,媒体记者获悉,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侦破的一起特大集资诈骗案的首犯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张某通过拉拢所谓网红主播,吸引快钱爱好者投资,实施集资诈骗犯罪,涉案金额高达3亿余元。利用短视频博主影响力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属于当下新型的投资诈骗手法。


不可否认,短视频已成为当下人们交流沟通、内容消费、商业经营的重要平台。但与此同时,短视频发展的短板也日益凸显,令人担忧。短视频内容创作同质化严重,版权保护缺位,低俗内容和创意抄袭大行其道;短视频沉迷从早期的年轻化延伸至“上到九十九,下到小朋友”,成为“时间黑洞”的代名词;短视频造假等违规违法乱象频发,冲击公序良俗,影响社会稳定。这些消极负面影响最终要社会和受众埋单,是时候正视短视频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了。
低快乐高伤害,短视频已成“杀时间”利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51分钟。刷视频猛烈吞噬我们的时间,会让人忽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导致在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失控;也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茧房”,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只看“偏好”内容,逐渐失去对丰富世界的感知。一些短视频的表演性看似引人入胜,实则效果边际递减,无需费脑的快乐要靠不断加强刺激强度或延长时间来维持,于不觉间消磨人的专注力、创造力,会使个人的思维变得浅薄和僵化。
假幸福真孤独,沉迷短视频损害心理健康。与其他上瘾现象类似,数码成瘾者也表现出不使用时焦躁不安、与家人朋友疏离、人际关系冲突等种种病态现象。沉迷于短视频中的喜怒哀乐,如同追逐梦幻泡影,指尖余温尚存,幸福已一触即散。短视频中普遍使用的美化和滤镜效果,侵蚀人们的审美观念;长时间高频次的广告洗脑,削弱人们理性消费的定力;鱼龙混杂的生态、良莠不齐的内容、泛娱乐化的倾向,联手冲击着人们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潜在危害尤其不容忽视。
热经济冷思考,短视频不能只“叫座”不“叫好”。从记录生活、才艺展示,到经验分享、情绪表达,再到搞笑段子、花式科普,可以说,短视频生动呈现着世界的千姿百态,也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这也导致各方资本加速投向短视频行业,各个平台为了抢用户可谓是“手段”尽出。但细看不难发现,各家平台上的爆火视频都如出一辙,并无太多创新。只要能获取流量,价值观、道德感往往被忽视。短视频赛道之争,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的共享单车之战,资本一拥而上,资源严重浪费;资本一哄而散,留下遍地鸡毛。
2023年,短视频上传用户超过7.5亿户;年度新增互联网视频节目11291.87万小时,短视频54746.26万小时;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其他收入4282.52亿元……未来,短视频和直播形态还将加速融入每个人的数字生活、职业与工作、商业与产业。相关部门应加快健全法规制度的步伐,对短视频行业进一步规范管理和监督。

人民网三评“短视频之困”之二:
恶性竞争,肆意追风
明健
短视频行业风起云涌,在为大众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内容与服务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沉迷短视频、制造传播虚假信息、内容低俗、炫富攀比、无底线骗流量等问题,更引发社会关注。
欲疗其疾,需究其源。短视频领域乱象滋生,表层原因是“娱乐至死”的无度与泛化;深层问题是平台利益与流量优先,技术应用“跑偏”,导致传播规范失序,丧失商业伦理。促进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要瞄准乱象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互联网企业纷纷在短视频领域“攻城掠地”,极度关注市场占有率与渗透率,想方设法争取用户,千方百计实现流量变现……逐利是企业的天性,这本无可厚非。但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它的底层逻辑,商业也是如此。既然抢占了行业高地,就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现实中,一些平台,对短视频的内容导向、传播价值、社会影响等重视不足,对社交平台账号作品的把关意识不强,甚至对不良的、刺激性的内容持半推半就的态度,其后果是会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运营过度商业化,内容颇为同质化,原则底线模糊化,短视频行业“亚健康”式竞争被越来越多网友诟病。
非良性竞争反映到技术应用层面,也出现各种问题。短视频平台虽然有自动内容审查系统,但此类系统往往不够完善,可能会被熟悉游戏规则者绕过审查。自动审查系统能否及时升级,人工审查有没有跟上,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平台对“花头”性的内容是否“欲拒还迎”。内容分发机制同样存在弊端,在“流量为王”这根指挥棒下,一些平台的流量分配更多遵循是否“吸睛”,致使一些质量不高、单纯博眼球的短视频大行其道。算法推荐这把“双刃剑”更值得推敲,持续向用户推送“偏好”内容,令用户选择面变窄,形成“信息茧房”,诱使用户长时间刷视频,平台倒是获得了用户黏性,可网络沉迷问题不容小觑。凡此种种,平台还需反躬自省。
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平台如雨后春笋,但不容野蛮生长。面对短视频领域乱象频发、某些人竭泽而渔、技术应用剑走偏锋,治理当“该出手时就出手”。短视频从业者也要明白,规范是为了避免陷入恶性竞争的内耗,让技术更好服务于广大用户,助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力求实现传播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有机结合。
人民网三评“短视频之困”之三:
完善算法,强化担当
子川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公司拥有巨大的能量,既可以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也可能带来一系列挑战,其动能愈强,则愈需筑牢责任之堤坝。
当前,受短视频行业发展红利吸引,互联网公司纷纷挤入赛道。事实上,在经历了多年爆发式增长后,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速已开始呈现放缓迹象。未来,短视频行业要稳居可持续发展“快车道”,既需拓展增量,更要深耕存量。


推动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必须重视防沉迷问题。短视频富含的情绪价值,好比糖让受众甜在一时,成瘾后却可能苦在长远。若不能防患未然,当下的短视频用户沉迷之困,恐怕不久也将演变为行业发展之困。
正视短视频成瘾对社会发展、个体成长的影响,不能单靠机制保驾护航、网民集体努力,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公司,理应有更多担当、更多追求、更多作为。
帮助受众远离沉迷,完善算法推荐责无旁贷。人工智能算法精准的内容推送,会加剧使用者的依赖性。平台APP应将“关闭个性化推荐”等功能置于突出位置,将是否使用算法功能的主动权还给用户;要让“青少年模式”与时俱进,并探索增加“长辈模式”等新功能,对短视频内容严格、细化地做好分级和管理。
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优化内容分发机制势在必行。这之中,首先要强化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对不良内容坚决说不,同时筛选出真正优质的、值得传播的的好作品。不得不提的是,在当前一些平台的推荐规则下,再优质的内容如果没有得到分发的支持也可能默默无闻。反之,倘若任由乃至助推那些荒诞离奇、虚假低俗的内容去吸睛引流,它们会迅速抢占注意力高地,带来不良影响。流量分配权是互联网平台的既得财富,但在流量红利之外,更多去关注公共利益、精神文明、用户福祉,才是社会责任必答题的正确答案。
此外,综观国内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无一不是拥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储备的科技公司,应积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大型互联网公司不应只会追着潮流走,而不懂如何去创造更多的潮流。除了在短视频战场一较高低,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仍大有可为。
让流量变得透明,让算法变得可理解,让生态有趣更有用,走出“短视频之困”,需要各方面各履其责、共同努力。

来源:新传学苑

编辑:刘诗扬


670#
 楼主| 发表于 2024-6-5 17:44: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反问记者“跟你们有啥关系”,就这么对待舆论监督?| 新京报快评

这名公职人员对法律法规与媒体监督缺乏起码的敬畏感。

▲男子反问记者“我们这事跟你们有啥关系”,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图/社交平台截图

6月3日,有网友发帖称“西安市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大队有多辆燃油车无牌上路行驶,涉嫌违法,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6月4日,沈阳晚报指尖新闻记者核实采访此事时,被自称西安市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局长秘书的男子反问:“我们这事跟你们有啥关系?”并称,要给记者单位领导说这个事。最新报道显示,临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已安排工作人员调查此事。
男子反问记者“我们这事跟你们有啥关系”,显然并非正确对待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态度。即便其随后表示自己的回复是“个人观点”,但还是会给舆论留下不佳观感。身为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这样的反问反映的不仅仅是对舆论监督的认识不足,更有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无知和漠视。
面对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媒体报道是促进相关问题解决的重要方式。该男子既自称为公职人员,本就有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的义务。“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是各级党政机关始终强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不少地方也在持续强调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该男子的反问,显然不是公职人员对待舆论监督的正确态度。
不仅如此,报道中,该男子还表示,“《陕西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对景区内的巡查车辆另有规定。”但记者查询了该《办法》后,并未看到“允许无牌上路”的任何表述。且该《办法》还规定:“日常使用公务用车应当严格遵守机动车管理法规,严禁发生挪用车牌、套牌、违反规定使用军警车号牌和私自安装车载警灯、警报器等行为。”
与此同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五条也明确规定,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并可以依照本法第九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可见,涉事执法监察大队的车辆涉嫌违法了。
身为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不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还对相关法律常识表现得如此无知,这令人感到诧异。诚如不少网友所说,当其用“景区内的巡查车辆另有规定”“地方法严于细于大法”的说法回应记者时,其想表达的“规则例外”想法更是暴露无遗。
从既往的案例看,公职人员一旦有这样的“规则例外”想法,往往会对一地法治建设和公众形象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身为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维护规则的统一性与公平性、确保规则的公正执行本是其重要的工作职责。但此事件中,这名公职人员无论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还是对舆论监督的态度,都很难让人看出,其对相应规则有什么敬畏感。
媒体记者监督执法行为与执法方式,本就是正当权利。在此背景下,该男子反问记者“我们这事跟你们有啥关系”,这种态度和认知不仅是对媒体角色的轻视,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需要严肃纠偏。


来源:新京报评论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rR1t91FSPsM56ojjhhuew

编辑:刘诗扬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