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纸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61#
发表于 2024-12-3 15:01: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呼和浩特晚报要停止出版了,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次大考!





编辑:李梦瑶


662#
发表于 2024-12-9 23:23: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二十一届党报论坛举办

  本报北京12月8日电 (曾紫涵)8日,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报党刊改革创新及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主题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二十一届(2024)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

  本届年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党报党刊如何进行改革创新、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传媒教育改革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人民日报社等19家媒体的有关负责人、专家和编辑记者,以及17所高校的师生等与会。“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以党报党刊为翼,构筑业界与学界融通的桥梁。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21届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岛电影学院新闻传媒学院联合主办,传媒杂志社协办。


来源:人民日报

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632134-500005980772

编辑:李佳



663#
发表于 2024-12-10 12:13: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英媒:为“恢复民众信任”,美国两大富翁欲改革报纸,引发新闻界人士不满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陆泽楠】据英国《金融时报》8日报道,美国科技界亿万富翁黄馨祥和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为“恢复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近期将对《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这两家广为人知的美国媒体进行全面改革。《金融时报》称,这“引起了新闻倡导者的警觉”。 美国加州艾尔塞昆多,《洛杉矶时报》总部。(视觉中国)



报道称,贝索斯2013年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外界曾一度认为他成功扭转了该报的命运。然而,近年来《华盛顿邮报》一直面临着读者流失和财政困难的困境。在12月初的一次会议上,贝索斯表示,他“有一堆想法”来恢复大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且正在努力解决传统媒体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洛杉矶时报》的所有者黄馨祥也在电台一档政治节目中透露,他此前一直在秘密开发一款可以附加到新闻报道中的人工智能“偏见测量仪”,以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分辨文章的偏颇程度。他解释称:“读者可以通过点击按钮,获取故事的‘正反两面’,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评论。”他还强调,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员工必须明确区分新闻与对新闻的个人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黄馨祥和贝索斯都在美国大选前几周撤回了《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对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的支持,这一决定曾引起两家媒体编辑部的强烈不满。为“创造某种程度的平衡”,黄馨祥最近任命了曾在小布什政府任职的斯科特·詹宁斯为《洛杉矶时报》编委会成员。然而,这一举措并未平息争议,反而引发了更多关于新闻独立性和公正性的讨论。
新闻界相关人士和从业者对黄馨祥的行为表达了不满。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负责人称,黄馨祥的行为是和自己的员工搞对立。“他向公众宣布对自己的员工缺乏信任,并计划在公共场合对他们进行独立监督和评分。这对于已经脆弱的新闻行业来说是不健康的。”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前首席执行官席勒更是将之描述为“每个人对亿万富翁老板最糟糕的噩梦”。
报道还提及,当前美国社会和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正处于历史低点。有民调显示,2024年只有不到1/3的美国人表示他们“非常”或“相当程度”地相信媒体会公平、准确地报道新闻,这一比例远低于上世纪70年代的70%。
黄馨祥是出生在南非的华裔,后在美国求学,在医学和商业上都获得了成功,有“世界上最富有医生”之称,他在2018年买下美国《洛杉矶时报》和《圣迭戈联合论坛报》。


来源:环球网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编辑:李佳



664#
发表于 2024-12-12 13:32: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实体杂志出现复兴潮
纽约市仅存的拥有狂热追随者的杂志店之一Soho News International内部一景
我很想对大家说,关于纸质媒体消亡的报道被过分夸大了,但实际情况要更为复杂。20年前,那些曾挤满报摊和邮箱的出版物,许多确实已经彻底停刊,而随着读者和广告收入转向线上,几乎所有幸存的出版物都改变了商业模式,通常是减少发行频次,甚至完全数字化。康泰纳仕(Condé Nast)曾是全球最强大的杂志出版商,巅峰时期拥有20余种纸质出版物,但在2022年,其首席执行官罗杰·林奇(Roger Lynch)宣布它“已不再是一家杂志公司”。如今,该公司在全球仅剩13种印刷刊物。当然,《彭博商业周刊》也概莫能外:现在每天发布线上内容,并于2024年7月再出发,转型为了月刊,结束了94年的周刊历史。

昔日的印刷品模式确实已经消逝,与之相伴的庞大发行量和文化普及度也一去不返,互联网颠覆了媒体行业,只为我们留下超市收银台旁的八卦小报和低碳食谱类“杂志书”。但杂志领域机会仍在,不论商业模式如何变迁,一些出版商和品牌似乎正在找到生存之道。包括《田野与溪流》(Field & Stream)、《尼龙》(Nylon)、《美味》(Saveur)、《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和《异视异色》(Vice)等多类刊物都在2024年宣布将重启曾经放弃的实体出版物。《公寓》(Apartamento)、《悲情南国》(Bitter Southerner)、《漂移》(The Drift)和《假小子》(HommeGirls)等以印刷品为核心的小众独立杂志继续深耕各自的细分领域。疫情以来,每年仍有数十种新的纸质刊物问世。

这些现象看似不合常理,但要理解它们,需要记住一点:即便杂志制作的经济环境变得日益艰难,人们对杂志的热爱从未消失。我的前老板、《大西洋月刊》(Atlantic)主编杰夫·戈德堡(Jeff Goldberg)10月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解释了为何其杂志要增加印数,因为目前超过百万的订阅者中有近半数选择接收印刷版,同时,该杂志计划从每年出版10期恢复至12期。
市场萎缩
纸质杂志属于休闲产品,完全由制作方控制,并直接送达读者手中,无需任何科技中间人。这些特点自然深受读者喜爱,但也可以说更受高端广告商的青睐,他们仍然认为精美的大篇幅杂志广告是吸引富裕受众的有效途径。如今,许多用户面对数字付费订阅时,如果偶尔能获得一份(质量必须上乘)印刷版作为线上访问的补充,他们会更愿意订阅。这意味着,对于某些广告商和出版商而言,印刷品仍然具有价值,尽管这种价值已经发生变化。杂志并未消亡,但正如《访谈》(Interview)杂志主编梅尔·奥滕伯格(Mel Ottenberg)最近在纽约所述,杂志成了“一种奢侈品”。
[color=rgba(0, 0, 0, 0.9)]在思考纸质杂志的新角色时,不妨先看看那些始终坚守纸质版的出版物:《建筑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大西洋月刊》(Atlantic)、《好胃口》(Bon Appétit)、《GQ》、《纽约》(New York)、《纽约客》(New Yorker)、《名利场》(Vanity Fair)和《Vogue》等。这些杂志的读者群并不代表美国社会的全貌,他们大多是经济条件较好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通常愿意为他们认为高端、优质或精美的产品付费。这正是他们依然订阅(尤其是这些)杂志的原因。这些杂志是高端产品,多数页面都光鲜亮丽,充满长篇深度报道、时尚大片或原创摄影,这些内容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正如《彭博商业周刊》一样,它们向读者传达了为这种工作付费的价值,以及坐下来阅读它的乐趣。类似的宣传也推动了各种实体媒介的怀旧复兴,从胶卷相机到黑胶唱片,并稳定了图书和书店业务,这两项业务在电子书问世后一度被认为岌岌可危。

愿意为这些杂志付费的人群,往往也是购买高价时装、预订豪华酒店,并可能对最新款电动汽车感兴趣的人。康泰纳仕在向广告商推广时也强调了这一点,承诺其纸质版读者比一般消费者更富有、更年轻,这正是坐拥庞大广告预算的高端品牌渴望触达的受众。对于广告商而言,在网上找到这类人群不是不可能,但的确存在挑战。人们倾向于避开或忽视数字广告,无法避开的广告则惹人反感。技术层面或许没有问题,但广告商正愈发关注“品牌安全”问题,当他们的广告出现在他们不认可的内容旁边时,便会损害品牌安全。

与此相比,纸质广告没有被截屏并恶意传播的风险,而且消费者调查一致显示,纸质广告比数字广告更值得信赖,效果也更佳。2024年4月,《尼龙》杂志重启印刷版时,其母公司BDG Media的首席执行官布莱恩·戈德堡(Bryan Goldberg)表示,首期的广告销量“远超目标”。只要广告设计得足够漂亮,读者通常不会像对自动播放视频或弹出广告那样嗤之以鼻,甚至可能会欣赏它们。
今天的杂志往往是媒体公司众多服务的延伸及营销载体

藉此,纸质杂志使媒体经济的各个方面摆脱了线上阅读中常见的不快元素:没有算法干预内容推荐,没有记不住密码的付费墙,也没有屏幕四周各种夺人眼球的元素。它们让出版商和广告商有机会向公众展示最好、最完整的一面,也让读者有机会花一两个小时沉浸在由真正关心成品质量的人制作的内容中。你或许已经厌倦了购买网站的访问权限,但如果我们每年寄给你几本趣味盎然的精美书籍呢?

当然,杂志必须说到做到,提供一些能让人们放下手机的内容,并且围绕纸质版本构建业务,包括活动、周边等等,才能不枉费制作它们的成本。纸质出版物或许不再能独立支撑整个业务,但它们可以作为现代媒体公司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推广工具,特别是如果目标是吸引那些真正看重优雅、声望甚至浪漫情怀的人群,而这些正是一本真正出色的杂志所能激发的情感。

“浪漫”这个词也是新的性和文化杂志《AFM》的联合编辑玛丽亚·迪米特罗娃(Maria Dimitrova)接受我们采访时使用的词汇,该杂志由约会应用公司Feeld Ltd.出版。其创刊号刊登了哈尼夫·阿卜杜拉齐布(Hanif Abdurraqib)和托尼·图拉西穆特(Tony Tulathimutte)等文坛重磅人物的作品,这些作者以敏锐、细腻、深刻的人性化写作而闻名。《AFM》给人感觉艺术性十足、并非直白的商业产品,同时也像是在厉声反驳大众对约会应用的批评:这些应用将约会变成了千人一面、算法介入、有时缺乏人性的体验。而且,既然媒体公司可以将杂志用作有效的营销工具,其他公司为何不能呢?

当然,许多公司都做过此类尝试,《开市客通讯》(Costco Connection)的发行量超过1500万份,是美国最成功的杂志之一。但大多数杂志都难逃停刊命运,包括Casper和Away的杂志,甚至包括美国联合航空控股公司(United Airlines Holdings Inc.)旗下的《半球》(Hemispheres),这些公司也从中体会到了媒体公司多年来的教训:出版一本优质杂志是一项艰难且昂贵的工作。《AFM》也不例外;迪米特罗娃及其联合编辑海莉·莫洛泰克(Haley Mlotek)花费了18个月才推出创刊号,并计划每半年出版一次。她说Feeld并未将杂志视为收入来源。这可能足以让我们认为它终将步其他品牌杂志的后尘,但或许这正是大多数媒体公司对待其纸质杂志应有的态度,哪怕广告收入令人满意。当你向人们索取金钱与注意力时,努力制作人们真正喜爱的内容总是有益的,哪怕你真正推销的是完全不同的产品。

来源:i商周(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SYZVS2VyqoWxrn5Brl14g
编辑:李佳


665#
发表于 2024-12-18 15:11: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湖州晚报》将于202511日起停刊
一直以来,《湖州晚报》秉持“主流价值、百姓情怀”的办报宗旨,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本地资讯、民生热点、文化动态等内容,与大家共同见证了湖州的发展变迁,也收获了众多读者的支持与喜爱。在此,我们向每一位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停刊后,我们将全力投入南太湖号APP的内容运营,为您持续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新闻。广大读者朋友无需担心信息获取渠道的变化,只需下载南太湖号APP,即可继续便捷地获取各类时事新闻、民生百态、文化体育等资讯,以及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的实用服务信息。
最后,再次感谢您的一路陪伴与厚爱!我们会在新的平台上继续努力,书写湖州故事,传递温暖与力量。
湖州晚报编辑部
20241217

来源:爱湖州(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666#
发表于 2024-12-29 00:38: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新报》2025年1月1日起休刊





昨天出版的《每日新报》在头版发表《休刊启事》,全文如下:   
休刊启事   

《每日新报》定于2025年1月1日起休刊,感谢广大读者长期以来对《每日新报》的支持与厚爱。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每日新报》

2024年12月27日


公开资料显示:创刊于2000年元月1日的《每日新报》,是天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都市早报之一。2004年12月31日,《每日新报》成功出版516版,创造了中国报纸单日版量的最高纪录。2020年起,《每日新报》进驻地铁渠道,成为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指定独家地铁报。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667#
发表于 2024-12-30 20:39: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跃进时期的报纸

























来源:神州语录
编辑:刘诗扬

668#
发表于 2024-12-31 18:41: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些报纸明起停刊
20002024《云南经济日报》《呼和浩特晚报》《湖州晚报》休刊或停刊









编辑:刘诗扬

669#
发表于 2025-1-9 23:08:29 | 只看该作者
元旦多家报纸宣布休停刊!广告主今年都往哪儿投放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四家纸媒宣布从2025年元旦起正式停刊或休刊,包括《云南经济日报》《呼和浩特晚报》《湖州晚报》和《每日新报》。

其中,《云南经济日报》根据上级部门决定停刊,而《呼和浩特晚报》和《每日新报》则选择休刊,并依托新媒体矩阵发布新闻信息。《湖州晚报》停刊后将全力投入南太湖号App的内容运营。

此外,去年12月31日出版的《北京青年报》在头版发表《敬告读者》,称《北京青年报》将由每日出版改为周一至周五出版,改版后的《北京青年报》,将强化党报底色,突出青年特色。
近年来,国内纸媒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大量报纸因同质化严重和资源消耗大而相继停刊或休刊。一些报纸因讳言“停刊”二字,用所谓的“休刊”来代替,但对于包括《京华时报》《东方早报》《新闻晚报》《北京晨报》《法制晚报》等在内的众多报纸而言,“休刊”即是“停刊”。

据范以锦、辜晓进主编的《中国传媒风云(2017—2018)》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1月31日的短短两年内,国内已有69家报纸停刊休刊。这些报纸中的绝大多数在宣布停止出版消息时,都用了“休刊”二字。

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纸媒式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工作委员会在今年10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报纸经营整体形势严峻。具体来看——

省级党报上半年经营同比增长的仅有20%左右,增幅不大;基本持平的约占30%;整体下滑的占50%。

城市日报和都市报情况与省级党报相似,但比较困难的较省报居多。

收入增长行业中,文旅行业成为亮点,南方某都市报的文旅行业收入同比增长超200%。

收入下降行业中,政务类广告因政府费用压缩而下降明显。有的省级党媒与市州合作的项目服务,市州压缩投放预算比率在20%左右;县区投放降幅更为明显。公告类、活动类广告投放降幅也较大。

75%的广告主不计划增加广告预算,广告投放奉行维持基本盘稳定。消费行业市场需求不旺,企业投放意愿降低;市场类广告投放更少,地产、汽车、金融等行业的投放都有较大幅度下降。

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但房地产市场表现不佳,对纸媒经营产生影响。

然而,报告也提到,尽管纸媒经营面临多种挑战,但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创新经营模式等方式,媒体经营仍展现出稳定有序的发展态势。

2024年广告主营销趋势呈现出明显变化,他们更倾向于把广告投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健康生活、娱乐休闲相关的品类都有明显的增长;

二是加强创意广告投放,强调其科技属性;

三是细分市场持续挖掘,以新需求拓展品牌疆土,新品营销费用再增长;

四是短剧营销爆火,45%的广告主通过微短剧进行品牌营销活动;

五是以技术革新为品牌营销提效;

六是广告主尤其看中效果广告的转化能力,对效果广告的费用投入占比明显提升。

在此背景下,纸媒行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新媒体渠道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同时,也需要关注广告主营销趋势的变化,灵活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来源:传媒头条(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3z_P591BofNFVd4HBZZog
编辑:李梦瑶



670#
发表于 2025-1-24 21:58: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程正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