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宇宙案例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6:57: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虚拟“分身”:未来十年人可能在虚拟世界拥有自己的孪生体



简·威克菲尔德(Jane Wakefield)

BBC科技事务记者

有专家说,人能有自己的能思考的数字化分身可能在十年内成为现实

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有朋友告诉你,有人和你相貌恰如孪生,他们在街上碰到过跟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但是,如果你同意创造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另一个自我,一个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生命,你会如何想呢?

我们生活的时代,真实世界的所有存在都在经历数字复制,我们的城市,汽车,居所,甚至我们自己。

这就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元宇宙(metaverse)那样,建立一个虚拟的数字化世界的计划,其中虚拟生命在里面游逛。“数字孪生”现在也是一个新出现的,受到关注和议论的新技术潮流。

一个数字化的孪生品是对物理世界的完全准确的复制,它旨在帮助改善、或者以某种其他方式向有真实生命生活的世界提供反馈。

最初这种孪生体仅仅是复杂的三维电脑模型,但是把人工智能同物联网结合,利用传感器把物理存在的物品同网络相连,这就意味着你能创造出某种数字化的孪生存在,它能不断地从真实孪生体学习并且帮助真实存在的实体。

信息行业的分析师罗伯·恩德勒(Rob Enderle)认为,在2030年前我们就将看到第一版有思考能力、数码化的“孪生人”。


信息行业的分析师罗伯·恩德勒说,有了数字化分身后会产生许多伦理问题


“科幻小说”

他说,“这种技术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将需要进行很多思考,并考虑伦理问题,因为能够思考、我们自己的数码分身可能对雇主十分有利。”


“如果你的公司创造出一个你的数码分身会怎么样,他们对你说,‘喂,有了你的数码分身,我们不必给他付工资,为什么还要雇佣你呢?’”

恩德勒认为,拥有这样的数码分身会在即将到来的元宇宙时代成为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决定性问题。


我们已经开始在向数码化孪生体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的数码化拟人技术仍然十分笨拙,十分原始。

在Meta(从前的脸书)的虚拟仿真平台上,例如“地平线世界”(Horizon Worlds),你可能得到一个跟自己相貌相似的虚拟分身,但是你无法为这个虚拟人安上腿,因为这种技术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牛津大学的人工智能高级研究员桑德拉·沃希特深知为人创造数字化分身的吸引力,她说,“它让我们想起令人激动的科幻小说,而目前我们正处在这样的阶段。”

沃希特教授说,人的数字化分身在目前阶段仍然是科幻

她还补充说,“一个人是在法律学校顺利毕业,是生病,还是走向犯罪,这些是‘先天还是后天’决定的呢,这是个人们仍在辩论的问题。这取决于运气好坏,亲友,家庭,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环境,当然也和他们的个人选择有关。”

但是她还解释说,“人工智能还没有完善到能够预测这些单个的社会事件,因为这些社会事件有极其复杂的内部因素。我们还要走很长一段路,然后才能弄明白,做出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模型,当然这个前提是,这一切都是可能的。”

应用领域

不过现在使用数字化分身范围最广,复杂程度最高的是在产品设计,分配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在一级方程式赛车当中,迈凯伦车队和红牛车队在他们的赛车上使用了数字化分身技术。

而物流巨头DHL正制作数字化地图,显示他们的仓库,物流供应链,提高效率。

迈凯伦车队的最新车型已经有了数字化分身,被用来帮助研发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被复制进入数字化世界;上海和新加坡都有对应的数字化城市,建造这些数字化城市的目的在于帮助城市改善建筑,交通系统和街道的设计和管理。

在新加坡,数字化对应物的一个功用就是帮助他们找的新途径,帮助人们在城市中穿行,避免污染区域。其他地方还利用这种技术提示那里修建诸如地铁等新的基础设施。在中东地区建立的新城市,在城建一开始就在数字化世界同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新城市。

法国软件公司达索系统说,他们现在看到大量公司对建立数字化对应体的技术表现出兴趣。

现在该公司的业务包括使用数码分身技术帮助一个护发产品公司设计数字化的可以更持久使用的洗发精容器,他们不用无休止地制作许多真实的产品原型。这样做降低了浪费。

上海有关部门用他们城市的数字化分身帮助城市做未来规划

他们还帮助其他公司设计新的面向未来的项目,从背包式喷气引擎,到装水面浮动轮的摩托车,甚至能够飞行的轿车。每个产品都有一个物理的原型,但是对初始原型的改进优化是在数字化世界中进行。

医疗与健康

数字化分身技术真正的价值在于在健康保健领域的使用。


法国公司达索系统在“活心脏”项目中,他们把一个人的心脏做成一个精确的虚拟模型,虚拟模型可以被用来做检测和分析,这样外科医生就能在使用不同的治疗程序和医疗器械对这个心脏进行一系列的假设和推演。


这个项目的资助人是史蒂文·莱文(Steven Levin)医生,他出资创造数字化的分身有其个人原因。他的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就在几年前他女儿过了25岁以后,随着心脏衰竭风险增大,他决定把她的心脏在虚拟现实中进行复制。

波士顿儿童医院现在正使用这种技术扫描复制真实患者的心脏情况,在伦敦的大奥蒙德街医院,也有工程师团队在同医务人员合作测试新装置,这种装置能够帮助患罕见,难治的心脏疾病的儿童的治疗。

达索系统全球事务负责人塞弗茵·特鲁耶(Severine Trouillet)说,用一个数字化的虚拟心脏做试验的附带效应是减少了动物试验的需要,而用动物做试验一直是科学研究当中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方面。


这个公司现在计划制作更多的对应具体真实器官的数字化器官,包括眼睛,甚至大脑。

特鲁耶女士说,“某一天我们都会有一个数字化的分身,这样你就能去看医生,我们能够加强医疗的预防性,确保让所有治疗变成个人化的治疗。”

复制地球

比复制人体器官更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努力把我们整个地球变成数字化的模拟世界。

美国的软件公司英伟达(Nvidia)管理的一个平台被称作Omniverse,其目的就是创造一个和真实世界相对应的数字化的虚拟世界。

目前最雄心勃勃的一个项目就是创造一个地球的数字化分身,把地表的所有东西都以高清形象存入虚拟世界。

地球-2号的数字化虚拟世界能够帮助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它被取名为“地球-2”,将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和神经网络在虚拟空间模仿真实的物理环境,并且用它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宇航局以及其他机构一起合作,宣布了创造地球的数字化分身的计划,该计划被取名为“地球目标”。


他们希望在2024年底前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和模拟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建造一个数字化的分身,它侧重的应用在于洪水,干旱和热浪,以及诸如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向各国提供切实可行的计划,让他们在面对灾难时能挽救生命。


来源:BBC中文网
链接: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61802792

编辑:张铭麟

52#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23:00: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在元宇宙办毕业典礼,扎克伯格看了都说牛

毕业的别离之殇总需要些仪式感才能抚平。
疫情让小王的重逢梦碎,为了参加毕业典礼她只能将灵魂与纸片人交织缠绵。

远隔千里的阳仔,选择充分发挥极客精神。
与睡在下铺的兄弟隔屏相望,替身的身姿摇曳便将羞赧尽显。


当学校出手操办,场面之宏大总让人以为进入赛博社会。
机器人动作僵硬让人仿佛置身灵堂,学生靠比心才能证明自己尚在阳间。


把毕业典礼搬入虚拟世界,师生之间的尊卑会土崩瓦解。
面对学生的以下犯上,手握挂科权柄的张院长也唯有步步后退,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体面。

红圈:院长   绿圈:学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讲堂里战火将息,红毯上又乱作一团。
“请同学们不要飞来飞去,红毯不是飞毯,这里也不是霍格沃茨”。


直到少先队员排队升旗,人们才发觉岁月早已将童真敛藏。
而人物表现上的虚实相接,是校领导的匠心独具——“生活本就真伪参半”。
学位授予仪式也颇为考究。
秒换学士服让赛博感飙升,同学们在礼花下辗转腾挪,让分别的伤痛消弭在风中。



主张全面发展的化工学院,在程序代码上同样拥有深厚造诣。
遗逝感满满的全自动拨穗,不仅营造出位列仙班的效果,也标志着赛博高校的建设取得了关键进展。


尚不足以自研毕业系统的高校,总会利用好前人开发的工具。
在微信群中,校长抚顶传功,毕业生坦然受洗,这便是极简主义的最新形态。

疫情改变了毕业典礼的形态,也改变了世界。
在校园时光的末尾,未能及时道声珍重,或许才是刻在这代人内心深处的一道痕。


多数素材来自网络,我们已尽可能追溯来源,但还是有部分无法考证,如原作者看到素材,请跟我们联系。

第一作者:比尔盖词博士
第二作者:崽崽、秦捉月
审阅:小鸣


来源:B头4(公众号)

编辑:马源

53#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7:08: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元宇宙的元思考

6
卷首语

当前,学界和业界对元宇宙的好奇心爆棚,其热度几乎爆表。在这热闹和喧嚣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混合发酵:既有主观想象的因素,也有技术的硬性加持;有资本的“灼心”,也有社会的“加戏”;有理论的想象,也有实践的托举。在学界出现稀有的奇观:多个学科翻越各自的专业护城河,在元宇宙这个主题上集体共情。如此景观,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人类对于技术的追梦,多是靠欲望和想象力驱动的。不过,在很多时候,人的能力追不上野心,欲求与想象在前,而技术和能力在后。欲望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在人类历史的长时段里,欲求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夸父逐日、嫦娥奔月、顺风耳、千里眼、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所有这些起得太早、跑得太远的欲求和想象,多是停留在虚构的世界里。由于技术、能力跟不上,我们的先人多靠想象和虚构去打发技术迟到的漫长岁月。

如今,技术的可及性和人类的梦想“变现”能力追了上来,使得“可欲”与“可及”之间的落差大大缩小,甚至会出现技术反超欲望、想象力的奇点。遇及这种情境,技术不经意地成为大写的主体,甚至以“超人”的力量脱缰于人的控制。

汉斯·约那斯有一洞见:任何技术领域在任何方向上取得的每一步新的进展,在其手段适应于目的过程中,并不倾向于达到一个平衡点或饱和点,而是倾向于在所有不同方向上的进一步发展。目的可通过其自身激发的新技术手段得到更好的满足,与此同时,新的技术启发、创造乃至迫使之前未曾预见的新目的的出现。即是说,技术的每一次供给并不是严丝合缝地填满人的欲望,它会溢出“目的”的容器,刺激新的欲望,以至于人的欲望和技术之网就会越织越大。

技术与人之间相互成就、赋能,技术之网与社会之网相互缠绕,深度套嵌,使得人所悬挂的关系网络越织越密,越来越大。布鲁诺·拉图尔曾用“社会关系网图”(sociogram)和“技术关系网图”(technogram)这两个概念来解释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逻辑。他认为,社会关系网图和技术关系网图本质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种特定的技术配置反映了一种特定的行为者网络的影响。技术关系网图使得在一个系统中获得的每一条信息也是另一个系统中的信息,而每一种技术都以技术要素的特殊配置为中心组成一种社会利益联盟的社会关系网图。

以互联网和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革命是一场“元技术”意义上的技术革命。所谓“元技术”是一种“技术中的技术”,是指在诸多信息传播技术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起奠基作用的技术形态。

贝尔纳·斯蒂格勒有言:“一切无须出发就已‘到达’”,即是保罗·维利里奥所说的“普遍化了的到达”。凭借数字化传播技术,人类传播的束缚得以松动,被赋予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实践可能性,人的脱域行动变得更加自由。新传播技术改写了空间和时间对于实在性和物质性的依附,出现“脱域”趋向,与此同时,因新传播技术的影响,社会场域中的“时间”表现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在世界和虚拟空间的交互渗透,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更加模糊,“虚虚实实”乃至“脱实向虚”的特征更趋显豁。

作为元技术的新传播技术,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技术簇,其引发的媒介技术革命,所释放的裂变效应是系统性、全域性的,造成社会交往空间的天量级拓展,社会关系变量也变得异常复杂。因有新传播技术的广义联接和赋能,社会场景、社会角色、社会行动以及长期演化的制度和文化均出现了结构性的转化。  

尼葛洛庞帝在其《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过: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元技术把人推送到“元宇宙”之后,作为技术关系网图和社会关系网图中的人,被技术高度介入、深度建构以及过度连接,容易迷失自我,易被欲望带偏,人们会被深不见底、远不见边的“美丽新世界”引向不归之路。技术能力越强,就需要人类有更强的能力和意志,去驯服技术和欲望,过度沉迷技术带来的“自由”,会招致技术的反噬。“元宇宙”带来的“失重”,容易让欲望下沉。因此,元宇宙的价值支点不能有偏差,当以人为尺度。

来源:新闻大学(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bCx1uUT9HTsbnGfW7QYUA

编辑:邓秋雨


54#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21:34: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时代》杂志重磅封面:元宇宙时代将改变世界
元宇宙——下一个数字时代将会改变一切。
这是最新一期的Time杂志封面。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元宇宙究竟意味着什么?未来发展又是怎样的呢?

元宇宙改变一切

随着元宇宙在大众视野内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元宇宙概念似乎已经成为各家科技公司避不开的话题。
Facebook改名Meta正式将元宇宙概念纳入公司未来发展。
另外,亚马逊、苹果、谷歌、腾讯等巨头也都开始发力为元宇宙布局,重组内部员工结构,重新规划产品设计。
据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估计,今年前5个月元宇宙相关的投资已高达1200亿美元。


那么元宇宙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对普通人来说,元宇宙没有可供购买的商品,也没有任何一项因此带来的收入,这个概念似乎来了又去,虚无缥缈。
但它又真实地存在着,这个酝酿了一个世纪的想法正悄然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世界。
如果我们希望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我们必须像那些投资建设的人一样积极塑造它。

未来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把元宇宙世界想象成一个「平行的虚拟世界」。它跨越了所有的数字技术,甚至会控制物质世界。
21世纪的互联网为例,尽管互联网范围广泛且功能强大,但它并不是为涉及大量参与者的实时和交互式体验而构建的,尤其是在3D成像方面。
我们无法提前预知3D互联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就像互联网刚出现时我们也不知道它的价值一样。
但我们可以从时代的发展趋势中窥见未来的缩影。
元宇宙是下一代的3D互联网。这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建立元宇宙那么困难,但确实值得的。
随着互联网连接和计算机处理器的改进,我们已经从无色文本转向原始网页和网络博客,然后是在线个人资料(如Facebook页面)和基于视频的社交网络、表情符号和过滤器。
我们在线制作的内容量已经从每周的几条留言板帖子、电子邮件或博客更新转为源源不断的流媒体内容。
而随这种趋势演变的下一个时代是一个「活的虚拟世界」,不是我们分享生活动态的一扇窗口,比如Instagram,也不是朋友们交流传达信息的平台(如Gmail),而是我们真实参与、融入其中的环境。
此外,教育、医学、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也将被重新定义。
先看看医学领域。
2021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外科医生使用增强现实耳机进行了该医院的首次现场患者手术,从而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患者内部解剖结构的交互式显示。
实施手术的是Timothy Witham医生,他把AR眼镜比作医生拥有了GPS。
再看看教育行业。
就比如,斯坦福便在2021年夏天开启了一门面向元宇宙的课程。
选择这门课的263名学生在元宇宙里一起参加现场讨论,表演音乐短剧等,共同度过了超过20万分钟的时间。
而这些习以为常的场景在元宇宙环境下将被更真实、更简单的方式所替代。
香港机场已经开始将「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融入其基础建设中,它可通过创造3D实时模拟引导旅客以及为飞机指导航行路线。
对于社会来说,元宇宙到底意味着什么并不清楚。一些人将元宇宙视作计算机和网络的「第四个时代」——前三个时代为大型机时代、PC和互联网时代,以及今天的移动和云时代。
Facebook、Netflix或亚马逊的AWS云计算平台等服务,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水到渠成的结果,但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技术和设计原则在当时都是「离经叛道」的产物。
我们应该承认,混乱和不确定性是产生颠覆性创新的先决条件。


2022年6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第4届NFT.NYC年度会议期间,时代广场的广告牌上写着「 解锁元宇宙」。
从认识上看,元宇宙经常被错误地于沉浸式虚拟现实头盔画等号,比如Meta Quest,或谷歌的增强现实眼镜等。VR/AR设备可能成为访问元宇宙世界的首选方式,但它们并不等于元宇宙。
游戏也远远不是元宇宙的全部,元宇宙不是《Roblox》、《我的世界》、《堡垒之夜》或其他任何游戏,这些虚拟世界或平台很可能成为元世界的一部分,就像Facebook和谷歌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一样。
另一个常见的概念混淆是元宇宙和Web3、加密和区块链。这三者可能成为实现元宇宙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仅仅是原则和技术,而非元宇宙本身。
教育+元宇宙,其实一直是我们所期待的。然而事实好像并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这种模式下要消耗的资源可能比传统的方式要更多;另一方面,当把教育转到线上时,我们会失去很多关键的东西。比如人与人近距离的接触、眼神交流、动手实验的机会等等。
元宇宙中最能引起大众共鸣的可能就是视频通话了。
2021年早些时候,谷歌发布了Project Starline设备,该设备使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十几个深度传感器和摄像头以及多层光场显示器,来创建3D全息视频,而无需使用XR眼镜。
基础设施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香港国际机场现在在该设施上运行一个实时的 「数字孪生」,允许机场运营商使用实时的3D模拟来确定乘客和飞机应该被引导到哪里。
耗资数十亿美元、历时数十年的城市项目正在使用这些技术来确定某栋建筑可能会如何影响交通流量和应急响应时间,或者它的设计将如何影响某一天当地公园的温度和阳光,这些大多是不连贯的模拟。
下一步是让它们在线上——就像从离线的微软Word文档转移到基于云的、协作的文档——把世界变成一个数字开发平台。
元宇宙不应该被认为是对互联网的彻底改革,也不应该被认为是将取代所有移动模型、设备或软件的东西。它将产生新的技术和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我们喜欢的东西。我仍然在PC(个人电脑)上写作,这可能仍然是写长篇文本的最佳方式。
如今,大多数互联网流量都是在移动设备上产生和终止的,但几乎所有的流量都是在固定线路电缆上传输的,并使用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互联网协议套件。
今天处于移动时代,但第一次蜂窝网络出现是在1973年,第一次无线数据网络是在1991年,智能手机是在1992年,一直到2007年iPhone出现。
虽然说不清元宇宙的发展是从何时开始的,但它显然正在稳步发展中。2021年年中,就在Facebook公布其元宇宙计划的几周前,《堡垒之夜》开发商Epic Games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Tim Sweeney在推特上发布了该公司1998年游戏《虚幻》的预发布代码。
而《虚幻》,则可能是更早的元宇宙。
谁来掌控?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
3月,沙盒游戏平台Roblox上市,市值直接飙升至400亿美元,打响了元宇宙第一股。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扎克伯格竟在10月31日Facebook一年一度的Connect大会上宣布: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全力奔向元宇宙。
同时,在大会上,小扎介绍了Horizon Home的一些应用场景,并透露一款新的名为「Project Cambria」的VR耳机正在研发中。
紧随Meta其后,微软便在11月2日Ignite大会上正式宣布进军元宇宙,并推出混合现实会议平台Mesh。
这个最新平台可以让人们可以通过虚拟化身的形式见面和互动,还能共享Office文件等。
此外,纳德拉表示Xbox游戏平台将来也要加入「元宇宙」。
值得注意的是,在纳德拉宣布微软全面进军元宇宙后,公司市值直接突破2.5万亿美元,超越苹果,成为全球上市公司市值一哥!
11月9日,英伟达在GTC大会上推出了自己的虚拟形象Toy-Me,还有全能阿凡达平台亮相,更加证明了全力布局元宇宙势不可挡。
11月10日,Unity在豪掷16亿美元收购了《阿凡达》幕后特效公司Weta。
2021年,尤其是下半年,全球科技巨头在元宇宙赛道上密集起航,加速元宇宙布局。
到了2022年,这些巨头的脚步并没有放缓。
1月初,微软宣布了史上最大收购案,以687亿美元买下游戏巨头动视暴雪。此次收购也会成为微软在构建元宇宙过程中的重要助力。
直到现在,各家都在为推进元宇宙做出一部分贡献。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元宇宙的未来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共识。
同样,市场上也没有成熟的元宇宙产品,体验上并没有革命性的改变。
元宇宙的发展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正如Matthew Ball在Time封面文章中所提到的,
元宇宙将重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确保它变得更好。
作者介绍

可以说,Matthew Ball是个元宇宙专业户。
Time封面这篇文章便是出自Matthew Ball之手。
真正让他名满江湖的便是2020年1月,他在个人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The Metaverse: What It Is, Where to Find It, and Who Will Build It 。


文章地址:https://www.matthewball.vc/all/themetaverse
虽然这篇文章随后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是疫情过后,元宇宙突然大火,让这篇文章被更多人熟知。
Matthew Ball不仅是作家,还是EpyllionCo 的管理合伙人,负责运营早期风险基金和企业和风险咨询部门,也是全球最大的游戏风险基金 Makers Fund 的合伙人,曾担任亚马逊工作室的全球战略主管。



另外,他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和彭博社拥有专栏,是全球最早且最全面介绍「元宇宙」的「专业人士」。
2021年6月,Matthew Ball著有《The Metaverse Primer》系列书籍,从8个角度对元宇宙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剖析。
在这本著作基础上,7月19日,Matthew Ball的新书《The Metaverse: And How it Will Revolutionize Everything》正式出版。


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拜读下Matthew Ball最新作品。
或许你就能获取到对元宇宙的深刻见解。
最后,再附上Matthew Ball最新采访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G3A3fO8q_tUsx8dBHQtNqg
来源:公众号“新智元”
编辑:吴漫

55#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22:32: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把乌托邦建筑搬进元宇宙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Les Rencontre d’Arles)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节之一,从1970年开始,每年夏天在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举行。今年摄影节的主题是“可见或不可,夏天的启示”(Visible or Invisible, A Summer Revealed) ,意在发现摄影这种媒介对于人们的启迪,以及摄影师和使用这一媒介的艺术家们如何通过作品提醒人们去思考、审视那些既不想听到、也不想看到的事物。
本届摄影节设有20多个展区,分散在阿尔勒的大街小巷,卫星展甚至延申到尼姆、亚维农等附近的城镇。展览的内容相当丰富,有记录女权运动的影像作品,也有尝试突破摄影界限的实验性创作。除了大师回顾展之外,还吸引了不少新秀作者的参与,伊朗艺术家阿拉什•哈纳伊(Arash Hanaei)和策展人莫拉德•蒙塔扎米(Morad Montazami)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阿尔勒著名地标圣托菲姆教堂 (Saint-Trophime d'Arles)内以“郊区幽灵学”(Suburban Hauntology)为标题,展出了录像、数码绘图以及全息图等作品,希望以此探讨如下议题:年久失修的社会住房,能否在元宇宙中重拾焕新的活力?而元宇宙又能否帮助上世纪的建筑师,延续乌托邦建筑的梦想?
来源:FT中文网
编辑:吴漫

56#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15:57: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元宇宙:科幻小说还是现实?

我们往往高估了一项技术在短期内的能力,而严重低估了它在长期内的作用。




Randall Mayes
2022年7月14日

我们终于开始掌握区块链的概念。现在,我们正在与最新的科技流行词“元宇宙”作斗争。如果“元宇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中的东西,那是因为它确实是。Neal Stephenson在其1992年的小说Snow Crash中,设想元宇宙(meta+universe)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3D虚拟世界,类似于虚拟,人们可以使用化身或虚拟人进行交互。

皮尤研究中心和伊隆大学想象互联网中心定期进行调查,让各行各业的技术专家来评估数字景观的未来,以预测我们是否会因为这个预测的未来而变得更好。在最近的调查中,我们被要求(根据我们的专业知识)对有关这一主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评论:

· “它将如何改变人类社会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 “基础设施的时间框架和区块链的作用是什么?”

· “结果可能会出现哪些积极和消极因素?”

· 也许最发人深省的问题是“它会如何改变我们思考世界和自己的方式?”

和其他专家一样,我为他们的报告提交了我的答案,但我也决定对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作为一名技术分析师,我的关注点是推进公众主流采用的趋势,如使能技术的发展、元空间对数字经济的影响,以及阻碍其发展的趋势,如社会问题。然后我根据工程师、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目前的工作,对这些趋势进行元分析。

元宇宙的技术成熟度曲线

从历史上看,新兴技术遵循着一种发展模式,Gartner用S型曲线的图形形式来表示。为了达到一个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步骤,你可以跟随每一步的进展来进行技术预测。这个过程以概念验证开始。然后是一系列的成功和失败。飞行员和宇航员使用模拟训练已经有几十年了,游戏业也在蓬勃发展,但3D电视从未起飞。

目前,元宇宙正处于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关键发展阶段。幸存的企业家将继续改进他们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个时刻,新兴技术通常要么失败,要么被公众主流采用。有了积极的宣传,资金通常会随之而来,这就是成功之路。

Roy Amara观察到的另一种可预测的模式,即阿马拉定律,是我们倾向于高估一项技术的近期能力,而严重低估其长期作用。这是因为我们通常忽视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持续出现的大规模社会、经济和技术趋势。

所以,你需要把炒作和现实——工程的真实状况分离开来。通常情况下,科技公关部门不会告诉我们他们的产品很糟糕,以及他们在失败的产品上花了多少钱。然而,由于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吸取了教训,企业家们现在对炒作他们的产品犹豫不决。

构件

与人工智能类似,元宇宙基础设施是各种技术的融合;因此,它有多个技术成熟度曲线。伴随着这些构件的是各种各样的技术术语,你需要熟悉这些术语。

元宇宙术语

5G、6G网络 更新的数字网络和边缘计算必须满足使沉浸式体验成为可能所需的低延迟标准,尤其是在移动连接方面

增强现实(AR) 将数字信息叠加在真实世界元素上

化身(Avatar):虚拟人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 将处理和数据存储移到更靠近需要提高响应时间的位置

触觉技术(Haptics) 与触觉有关

沉浸(Immersion) 虚拟世界中的体验

混合现实(MR) 在物理和虚拟环境中进行交互和操作

NFTs 非同质化代币

语义网(Semantic web) 机器可读的互联网数据

虚拟现实(VR) 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和声音世界

Web1 使用网页的互联网

Web2 具有用户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例如社交媒体

Web3 基于区块链技术和语义网的万维网;这一阶段目前正在进行中,可能包括元宇宙等概念

硬件

通过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登录互联网后,您需要一个显示器来实现元宇宙的身临其境的3D体验。这是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耳机实现的。2014年,脸书(2021改名为Meta)投资20亿美元收购了生产VR和AR耳机的Oculus VR。目前,这些设备主要用于特定群体:游戏玩家。然而,根据娱乐软件协会的数据,在美国1.69亿玩家中,只有29%的人说他们拥有其中一个。

应用程序还将确定需要哪种类型的替代现实。虚拟现实攻击大脑,让用户认为他们实际上在一个虚拟空间中。使用摄像头和互联网接入,用户可以将元宇宙叠加到物理世界上,即AR的本质。例如,客户可以使用宜家应用程序选择家具项目,并可视化他们在家中的样子。当用户可以在物理环境中直接与元宇宙交互时,就会创建混合现实。

虽然研究人员在虚拟现实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距离主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低端产品设备体积庞大,有些还需要布线,高端产品则价格昂贵。一台高端虚拟现实计算机的价格约为1000美元,NVIDIA估计,市场上99%的计算机无法处理真正虚拟现实体验所需的规格。目前,高端虚拟现实耳机的价格高达1600美元。此外,Meta正在研究高科技触觉手套,让用户能够触摸和感受虚拟世界,这将进一步推高成本。

区块链

与用于虚拟配件区块链交易的常规代币不同,非同质化代币(NFTs)是真实性的数字证书,无法复制并以数字方式表示虚拟房地产、图像、音乐、视频和艺术品等资产。如果在欺诈交易发生时没有买方保护,在虚拟世界中投资大量资金是有风险的。

网络

需要更强大、更快的网络来处理所有3D成像所需的数据量。基础设施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是5G和6G网络以及边缘计算,这是满足使沉浸式体验成为可能所需的低延迟标准所必需的,尤其是在移动连接方面。然而,我们现在正进入4G数字网络时代,移动设备刚刚开始与4G兼容。

互操作性

为了开发基础设施,有必要制定标准或协议,以确保所有不同技术的构件都可以相互协作。因此,相关方(包括Meta)正在加入元宇宙标准论坛,以确保互操作性。
刺激数字经济

大多数技术都有导致其发展的驱动因素。例如,效率和解决难题是人工智能发展背后的驱动力。相比之下,Meta首席执行官Mark Zuckerberg已投资数十亿美元帮助建设元宇宙的基础设施,他和其他企业家正在寻找使用它的方法。Zuckerberg设想,在这十年的后半期,元宇宙可能会在这家社交网络运营商的业务中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对于Meta来说,他的商业模式是让将近十亿人加入元宇宙当中,每个人在虚拟产品和服务上花费数百美元。

虚拟房地产是一种投资。你可以通过诸如The Sandbox之类的网站购买虚拟私人岛屿。已经投资虚拟房地产的有说唱歌手Snoop Dog和社交名媛Paris Hilton。化身需要虚拟配件,虚拟家庭和会议室需要虚拟装饰。主要时尚品牌也在研究虚拟时尚,以此来推销自己并增加收入。Nike收购了虚拟运动鞋公司RTFKT,并与Roblox合作建立了“Nikeland”,客户可以在那里为他们的头像购买Nike服装。此外,Balenciaga在Fortnite上销售虚拟时尚品牌,在Roblox上一款数码古驰包售价超过4000美元。

麦当劳最近宣布,在未来,顾客将可以选择使用虚拟耳机从他们的虚拟咖啡店订购食物、进行配送,并使用数字钱包付款。这将有助于消除纸币和硬币,但从相当昂贵的虚拟现实耳机订购汉堡包或炸鱼薯条真的比信用卡订单有显著优势吗?

摩根大通估计,元空间的年收入有1万亿美元的市场机会,所以它成立了一个虚拟办公室,与区块链部门一起工作。比尔·盖茨预测,几年后,大多数商业会议将在元宇宙中举行。其他拟议的应用包括改善互动学习环境和音乐音乐会。

反乌托邦场景

如果每个人都变得富有和快乐,科幻小说就不会热销,所以在Snow Crash中,Stephenson让一个白天送比萨饼晚上做黑客的人在虚拟世界中肆意破坏。这在赛博朋克类科幻小说中很典型,技术导致了社会的衰败或崩溃。虽然这个概念起源于一个反乌托邦式的未来场景,但今天,大多数人并不担心世界末日的到来。相反,他们关注的是积极主动的步骤,以防止负作用的出现。

技术专家和未来学家未能预测网络成瘾以及伴随Web2和社交媒体而来的隐私、安全、网络安全和收入不平等问题。大多数问题直到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而且势头如此之大,正如行为科学家Preeti Kotamarthi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无法“把牙膏再挤回去”。

人们还有兴趣更好地理解在虚拟中花费大量时间的独特效果。一些心理影响是积极的。在元宇宙中,焦虑症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他们的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化身创造新的更好的身份。

对于负面影响,Zuckerberg在接受Lex Fridman播客的采访时表示,虚拟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如此浸入式,以至于我们不想离开它们。对于玩家来说,这是一种娱乐性的好处,可能会刺激他们对虚拟现实体验的上瘾。有了元宇宙,玩家将从仅仅玩游戏转向体验更完全的身临其境体验。

此外,根据Kotamarthi的说法,由于网络去抑制效应,人们会说和做一些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做的事情,例如挑衅和虐待行为,因为他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决策者需要确定是否可以接受向化身吐痰、伤害、虐待或杀死化身等虚拟行为。

主流采用

虽然虚拟世界有很多可能性,但主流世界对它的采用将取决于几个因素。其中包括建立基础设施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所提供的价值大于任何有负面影响的产品和服务。

由于几个原因,预测元宇宙是困难的。由于元宇宙基础设施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并且有多个技术成熟度曲线,因此基础设施是否构建将取决于应用程序是用于游戏、个人、零售或者企业用途。

此外,人们并不是说“如果我们有一个元宇宙,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并做得更好。”相反,工程师正在创造积木,企业家将不得不找出如何利用它们。由于没有具体的目标,只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也使得预测变得困难。然而,硅谷人文主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ylvia Galluser表示,硅谷的文化是一种反复尝试的文化,她是一位专攻元宇宙的未来学家。像Steve Jobs这样的企业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没有创造性的限制。

那么,风险资本家是否应该投资于元宇宙?目前,已知的好处不多,但有无数已知的潜在负面效应。在现实世界中,元宇宙将不得不与其他互联网技术竞争市场份额。根据Productsup的一项研究,60%的购物者对购买虚拟商品的兴趣为零。为了被主流采用,企业家们将不得不整合能够提供货币利益并超越其他数字技术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Pew的研究,技术专家们对元宇宙概念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存在分歧。我的解释是,这意味着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未来可能会有多种结果。我已经演示了技术预测的复杂性,在过去十年中,我作为一名技术分析师,学会了预测不同的场景,而不是预测它们本身。

技术预测人员将场景分为可能场景和首选场景。然而,现在确定哪些元宇宙场景是最有可能的还为时过早。基于我的技术背景,我同意Matthew Ball的观点,他是一位密切关注元宇宙现象的风险投资家。Ball预测,元宇宙并不是数字革命中的一个根本转变,而是在虚拟3D世界中使用区块链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和Web2到Web3的延续。随着不同产品、服务和能力的集成,它将慢慢出现。

一个首选的情景是,包含宇宙的Web3版本将成为数字经济的范式转变,不仅刺激经济,而且解决与Web2和社交媒体相关的社会问题。然而,这种情况有多种可能性。如果这个概念成功了,我们会有一个元宇宙,还是拥有谷歌、Meta、微软、苹果,和同等的中国元宇宙等多个元宇宙?相比之下,一个可能的甚至是大概率的情况是,元宇宙概念本身逐渐消失,消费者采用不同版本的Web3。

来源:科技世代千高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qoX_iQCc9xuDmpy47y2iA

编辑:张铭麟



5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12:42: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元宇宙发展综述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标志性事件是Facebook把公司名称改为“Meta”,并在财报中披露要对旗下的元宇宙部门投资至少百亿美元。进入2022年,元宇宙大火,但也出现了一定泡沫。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厘清元宇宙的内涵与本质特征、快速发展的驱动力、相关技术与产业链、主要参与者等。

01元宇宙的内涵、本质特征与发展动因

元宇宙的本质是技术集合体之上的共创、共享、共治,短期主要表现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长期则表现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有机融合的虚实共生。
元宇宙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对元宇宙的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主要有三种解读。一是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场景落地。互联网从Web1.0发展到Web2.0,并正在向Web3.0发展。Web3.0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具有“去中心化”的个性化环境,更加以人为本,倾向于保护个人隐私,内容由用户创作,数据归用户所有。二是元宇宙是人类生活在三维数字世界的一种重构。元宇宙融合了社交媒体、在线游戏、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加密货币的各种方面,能够在数字世界重建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三是元宇宙是物理世界和数学世界的一种虚拟共生状态。
上述三种解读从不同的方面对元宇宙进行了剖析。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按照自己的角度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从短期来看,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而从长期来看,元宇宙则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有机融合的虚实共生。
元宇宙的本质特征。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概括了元宇宙的特征。世界知名的多人在线创作游戏平台Roblox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David Baszucki从深度体验的角度,把元宇宙的主要特征归结为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性、经济系统和文明等八个方面。游戏开发服务平台Beamable公司创始人Jon Radoff则从构造的角度把“元宇宙”分为体验、发现、创作者经济、空间计算、去中心化、人机互动、基础设施等七个层面。
综合概括关于元宇宙的各种观点,元宇宙具有如下本质特征。一是元宇宙的基本价值观为共创、共享、共治。借助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元宇宙中的参与者共同创造内容、共同分享成果、共同参与治理,是互联网分享、互通精神的进一步深化和演进。二是沉浸式的深度体验。三是技术先进,基础设施好。四是具有基于区块链的经济系统。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经济系统可以为创作者和参与者提供更为公平、合理、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借助NFT(非同质化代币)、比特币等通证打造更为繁荣、更为广泛的数字经济系统。
技术、市场与企业成为推动元宇宙发展的三重推动力。目前元宇宙发展的技术基础初步完备。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包括通信技术、交互技术、计算能力、核心算法等,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备。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元宇宙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NFT发展迅速。NFT解决了元宇宙中身份认证和确权问题,同时可以实现元宇宙之间的价值传递。
互联网经济亟须通过元宇宙向数字经济深化。互联网经历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阶段之后,遇到了严重的发展瓶颈。一是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红利基本衰竭,移动互联网用户开发上面临天花板,亟须寻找新赛道。二是消费互联网已经相对成熟,亟须把消费互联网的成功经验和数字化能力复制到产业互联网,让数字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总的来看,互联网经济亟须向全面数字化的数字经济演进深化,而元宇宙无疑是有效路径。
互联网巨头大举进入元宇宙及相关领域。目前,Facebook、谷歌、苹果、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元宇宙及其相关产业,不仅为元宇宙带来了巨额资本,也带来了大规模的用户和应用场景,让元宇宙更快地走到用户身边。

02元宇宙的底层技术和相关产业链

元宇宙的高速发展是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底层技术的支撑。
元宇宙的底层技术。元宇宙的底层技术包括芯片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AR/MR/XR)、游戏技术(游戏引擎、游戏代码、多媒体资源)、AI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
第一,云计算及网络技术。元宇宙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需要更高要求的通信和计算能力。当前发展的5G技术为元宇宙提供高速、低延时、规模化的传输通道,能够给元宇宙用户带来更实时、流畅的体验;云计算通过提供快速创新、弹性硬件和规模经济,为元宇宙提供功能更强大、更轻量化的设备。
第二,人机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是元宇宙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主要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全息影像技术、脑机交互技术和体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增强了元宇宙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感,能够增强用户的感知交互能力。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的沉浸式交互设备为用户进入元宇宙提供了真实的交互体验,将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世界连接起来。AR/VR/MR技术具备3D显示、大视角高分辨率的特性,逐渐成为元宇宙世界的重要终端设备接入方式。
第三,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研究、开发用户模拟、延伸和拓展的一种新兴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元宇宙大量的应用场景提供技术保障,为元宇宙提供虚实结合的体验感。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能够使得元宇宙中的系统和角色接近甚至超过于人类的学习水平,从而提高元宇宙的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人工智能中的智能语音和自然语言技术处理技术,能够给元宇宙主客体之间提供更加准确和顺畅的交流方式。
第四,区块链和NFT技术。二者是元宇宙经济体系的支撑性技术。在元宇宙的经济系统中,区块链技术能够运用于金融交易、数字版权确认、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等方面,真正实现了核心的去中心化。NFT能够清晰地表明每一件虚拟物品的所有权。
第五,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为元宇宙万物链接以及虚实共生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和网络层能够为元宇宙感知物理世界的信号提供技术基础;应用层能够链接元宇宙的万物并进行有序管理,实现虚实共生。
元宇宙产业链。元宇宙作为一个生态综合体,相关的企业和技术范围十分广泛。根据Beamable公司创始人Jon Radoff的标准,可以从七个层面拆解元宇宙产业链。
第一,体验层。指用户实际参与的社交、游戏、现场音乐、虚拟会议等非物质化的体验,能够映射现实世界的生活场景。主要的参与者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Facebook(Meta)、字节跳动、Netflix、Twitter等。
第二,发现层。发现层是用户了解到体验层的重要途径,是未来极大可能获利的一层产业。发现层包括各种应用商店等,主要参与者包括苹果、谷歌、Steam、Facebook(Meta)、微信等。发现层产业是内容消费的关键领域。当前兴起的NFT就是一种逐渐成熟的技术,具备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特征,促进更多的创作者参与,将内容置换成数字资产。
第三,创作者经济层。能够帮助元宇宙创作者将成果货币化,包括设计工具、货币化技术、动画系统、图形工具等。主要参与者有Facebook(Meta)、腾讯、英伟达、Unity、Roblox等。当前各类引擎和平台的搭建,能够帮助创作者在数字世界中进行创作。
第四,空间计算层。这是对创作者经济层的赋能,是实现元宇宙世界与现实世界无缝切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3D引擎、手势识别、空间映射、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让人类创作并进入虚拟的3D空间成为可能。空间计算层的主要参与者是3D软硬件厂商。
第五,去中心化层。去中心化是元宇宙生态的核心,帮助元宇宙生态系统构建分布式架构,形成民主化结构,从而使得真正的创作者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元宇宙的共创、共治以及共享。主要参与者有IBM、微软、亚马逊、华为、万向集团、Oracle、百度、腾讯云等。
第六,人机交互层。人机交互层是大众接触元宇宙的媒介工具,主要表现在触觉、姿势、声音、神经等层面,加强微机设备与人类躯体的结合,从而提高人机交互的体验感。主要产品包括AR/VR、手机、电脑、汽车以及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层的主要参与者是3D软硬件厂商,代表的公司有Oculus、Xbox、三星、百度、阿里、科大讯飞等。
第七,基础设施层。即网络设施与芯片,主要包括5G、半导体芯片、新型材料、云计算、电信网络、物联网等基础设施。主要参与者是基础硬件公司,包括苹果、亚马逊、微软、IBM、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

03元宇宙的产业规模与主要参与者

从短期来看,元宇宙细分产业将主要集中于游戏、NFT、VR/AR/MR、内容产业等,未来将在实体经济的各个场景落地并极大地拓展虚拟经济的商业版图,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有机融合。
元宇宙产业及细分产业空间巨大。根据ARK投资基金的研究,元宇宙的收入将以每年17%的复合增长率,从2021年的180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900亿美元。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报告,长期内元宇宙有望成为一个8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并很可能成为下一代的社交媒体、流媒体和游戏平台。而花旗银行的预测更加乐观,到2030年,元宇宙用户总数将达到50亿人,元宇宙经济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能在8万亿美元到13万亿美元之间。在我国,也有不少省市地方政府相继发布元宇宙建设规划。《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带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0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
游戏产业继续发展并向云游戏快速拓展。游戏是数字化生活的典型场景,且游戏玩家被视为元宇宙的种子用户。根据Newzoo发布的2021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显示,到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的年收入规模将增长至2187亿美元,全球玩家人数将会增长至33亿。尤其是VR游戏市场在复苏,2020年全球VR游戏市场的总收入达到了8.16亿美元。未来,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游戏、体验、社交、创作、娱乐、购物等,“游戏+社交”成为虚拟世界的新场景和新应用。
NFT产业潜力巨大。根据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发布的《2022—2030年NFT市场规模、份额、分析报告和区域预测》显示,2021年,全球NFT市场的规模为16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120亿美元,2022年至2030年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3.7%。
交互设备和VR内容已初具规模。AR/VR及智能穿戴设备是实现让用户持续稳定接入元宇宙、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关键,也是元宇宙用户和产业发展的前提。根据华西证券的预测,2021年AR/VR虚拟终端设备市场空间为1150亿元,其中VR设备市场空间约为650亿元,AR设备市场空间约为500亿元。而到了2024年,AR/VR虚拟终端设备市场空间将达到4800亿元。
互联网巨头是元宇宙产业的主要参与者。互联网巨头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元宇宙,采取自己打造、投资并购等方式,从游戏、社交业务到VR、AR、MR、XR等产业,从元宇宙平台到新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
Facebook全力向元宇宙转型。早在2014年,Facebook就以20亿美元收购了虚拟现实厂商Oculus VR,开始了在元宇宙产业的布局,此后不断取得新突破。2021年10月,Facebook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于Facebook Connect开发者大会中正式宣布,公司名称将更改为“Meta”,并表示将引入NFT作为生态一环,在元宇宙中设置广告展位,更想建立一个能够让用户产生真实交易的元宇宙。整体来说,目前Facebook在元宇宙的布局最全面且投入最多,包括Creator内容创作社区、VR/AR Oculus Quest、数字货币diem以及Workplace虚拟办公空间。其中,Creator APP让内容创作者围绕内容搭建社区,并提供一站式创作服务,包括创作、编辑、发布视频等。
腾讯以“全真互联网”概念全方位布局元宇宙。腾讯作为集游戏、社交、娱乐等元素一体的公司,天然具备元宇宙基因,并从游戏领域出发全方位布局元宇宙。腾讯积极通过投资布局元宇宙。早在2012年,腾讯就投资了以3D内容及AR/VR内容开发为主的公司Epic Games,且是持股40%的大股东。腾讯自身也在不断布局和探索元宇宙。2020年,腾讯云推出了智慧城市底层平台CityBase,这被看作是其进入全真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动作;腾讯旗下天美工作室负责人姚晓光将亲自带队,开发一款对标电影《头号玩家》中虚拟世界“绿洲”的游戏;腾讯上线了国内首个NFT艺术品交易APP“幻核”。
字节跳动也在积极布局元宇宙。2020年4月,字节跳动以1亿元战略投资了“中国版Roblox”的代码乾坤;8月,字节跳动以90亿元收购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Pico),这也标志着字节跳动正式入局VR赛道。此外,微软、英伟达、谷歌、苹果、阿里巴巴、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也通过各种方式布局元宇宙产业。
需要强调的是,当下元宇宙行业出现了一定的泡沫,而元宇宙的完美落地还需要30年甚至更长时间,将与下一次互联网——Web3.0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作者郭全中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魏滢欣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冷一鸣系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编辑:陈琦
本文刊发于《传媒》2022年14期


来源:传媒(公众号)

编辑:马源

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16:02: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Meta能同时完成两大转型吗? 会员专享沃特斯:Meta的第一重转型是转向短视频,以抵御TikTok的威胁;第二重转型更为根本,要从“带围墙的花园”转变为元宇宙中的开放平台。

来源:FT中文网

编辑:马源

59#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13:11: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刘建明:元宇宙概念正在走向崩溃
【摘要】Metaverse不是超越天体的另一个宇宙,除我国外,没有一个国家将其译为元宇宙。元宇宙概念是对飞船派科幻作品的曲解。由于Meta公司欺骗用户并侵害其隐私,扎克伯格的虚妄理念遭到广泛质疑,元宇宙概念正在加速崩溃。
【关键词】元宇宙metaverse的国外译介;曲解3D网络的崩溃
当脸书CEO马克·扎克伯格过分夸大metaverse的功能时,他的观点立即受到舆论的广泛质疑,种种迹象表明,元宇宙这一概念正在走向崩溃。2021922日百度转发的一篇文章指出:元宇宙的泡沫必将崩溃。在元宇宙的闹剧中,谁被收割,谁又笑到最后?可以参考币圈,笑到最后的永远是资本。同年1129日美国华人生活网刊文说:很多人说元宇宙必然会崩溃,所以元宇宙不可能是未来,只能算是玩游戏又升级了,科技大佬们不过是靠这些收割一波金钱罢了。国内有人把metaverse译成元宇宙,紧随扎克伯格的虚妄理念描述跨越物理和虚拟空间的世界,不禁让人迷蒙眩晕:metaverse果真是超越现实宇宙的另一个宇宙吗?!
一、metaverse的国外释译与元宇宙的曲解
早在2006年就有10多个国家的网媒及学者开始研究metaverse,但没有一个人把科幻小说中的虚拟空间视为人类可在里面生活和工作的另一个世界。扎克伯格使用metaverse一词是指完全真实的世界我们可在里边永远地工作、玩耍和交友我们走出了一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大、更包容的世界。这一妄说引起各国研究者的怀疑或抵制,为了忠于原意,国外研究者对这个概念不做翻译,直接使用metaverse原词敷衍或反驳扎克伯格的说法。
20217月德国巴伐利亚广播公司记者格雷戈·施马尔兹里德在《什么是metaverse?》一文中没有将metaverse翻译成德文,他写道:“metaverse是一个虚拟现实,人们在三维空间互动……目前,metaverse首先是一个想法,而不是一个实际的对象。这篇文章被德国各大媒体转载,德国人不相信人类的身体可以进入网络。法国研究者同样使用英文原词metaverse,认为这是隐喻性的虚拟网络。学者亚力克西·休特说:一些作者谈到由互动和沉浸式虚拟世界组成的网络,用户可使用化身进行互动、工作、购物和参与各种活动……硅谷的梦想家们相信,这个沉浸式的、网络化的、三维的世界最终将取代目前存在的二维互联网,他们已经在为这个项目投入财力和人力资源。所有法国研究者一致认为,metaverse作为沉浸式的三维网络,人们看到和体验到的是虚拟场景,不是实体世界。
英语国家自然无须翻译metaverse一词,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视其为3D互联网。美国风险投资家马休·鲍尔20201月在《metaverse是什么,在哪里找到它,谁来建造它?》一文中指出:“Metaverse通常被描述为一种数字嵌入互联网,基于一个虚拟世界,成为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一种体验世界或空间的方式。伦敦《金融时报》编辑、美国鲁斯金国际网站(LuskinInternational.com)执行主任伯纳德·鲁斯金强调:“Metaverse一词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真实世界的暗喻(metaphor),它把感知引入现实,比如与朋友一起参加虚拟音乐会,用奥运会运动员的全息图击剑等。事实上,没有确切的事例为扎克伯格对metaverse的描述提供证据。今年127日英国《知识》杂志发表《Metaverse时代的网络安全》一文,把metaverse的含义概括为:“metaverse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顶峰。除了触觉反馈,还提供对三维世界的完全沉浸式体验,用户通过数字化身相互交流,可在虚拟和物理空间运行,同时在虚拟经济中进行交易。显然,用户进入虚拟现实不过是数字化身,而不是人们的身体,传播学有关具身化的假说都是不着边际的夸张。
日本对metaverse采用拟音词,以片假名メタバース拼写,读为梅塔勃斯。日本研究metaverse的文章有时也用英文原词,但在报刊与网页上很少见,使用英文原词属于特例。例如20211124日,日本图片网发表该网站主编吉田《什么是metaverse?其特征及其事例介绍》一文,解释metaverse的原理为:メタバース以三种技术展现图景,3DCG(三维计算机图形)的制作更接近现实的立体影像。VR(Virtual-Reality)通过360度的数字影像构筑虚拟空间,用护目镜观看,仿佛自己就在那个地方。日本专修大学经营管理系教授木下圆和森本祥一早在2011年在网上发表的《メタバース的商业模式和效果考察》一文中,将メタバース的含义解释为:模拟接近现实的场景,让人通过兼具空间性的虚拟化身,体验似乎真实的感觉。俄罗斯研究者用基里尔字母拼写metaverse,以метаверс标示,释义为三维网络场景2006年俄罗斯《计算机在线》小报登出《计算机正站在虚拟现实的门槛》一文,作者伊万·捷勔申写道:最近在帕洛阿尔托参加Metaverse路线图峰会(200655-6日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的Palo Alto市召开,有40位专家参加)的各行各业人士聚集在一起,他们都与综合三维网络场景的研究密切相关。俄罗斯研究者有时也直接使用英语词metaverse,有的还使用“метавселенная”一词,表达虚拟世界的含义。
以上互联网大国对metaverse的译名和释义表明,metaverse指的是三维虚拟空间,同宇宙没有联系,因此没有一个国家的研究者把它翻译成元宇宙。我国把metaverse译成元宇宙,将天体科幻和网络科幻混为一谈,背离了原意,纯属自说自话。在1992年至2021年期间,全世界发行了400多部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有近60部描写人类在宇宙中穿行,称为飞船派。从20世纪末,西方科幻作家开始创作有关互联网的梦幻作品,描述人们戴上数字设备进入3D空间,称为网幻派,如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这类科幻构想借助数字技术、脑机接口或机器人,人们以虚拟化身进入三维网络,但不是进入宇宙,称为赛博朋克作品。20217-10月,扎克伯格在几次讲话中接过metaverse这个词,认为赛博朋克假说能变为现实,宣布要创建实体网络。20211028日他在加州索萨利托宣告Facebook改名为Meta115日美国科技记者布鲁克·格拉德斯通采访哈佛大学历史学家、《纽约客》特约撰稿人吉尔·莱波雷和科幻作家安娜丽·奈维茨等人,以《metaverse的科幻起源》为题发表了如下谈话:马克·扎克伯格10月宣布了该公司的新名称和愿景,引起轩然大波。新的名字是Meta,新的愿景是metaverse,许多人很快就确定了这个词的来源: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赛博朋克经典小说《雪崩》。但这部小说很难描绘一个乐观的未来——通货膨胀、崩溃的政府以及疯狂的媒体巨头,他利用metaverse摧毁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的网络娱乐,越来越多的反乌托邦故事,证实一些人已经存在偏见,即世界已经崩溃,我们无能为力,只好找一条非常黑暗、虚无主义的隧道。”“科技大亨为何如此热爱科幻小说,过分直白地鼓吹建构世界的风险,因为科技百万富翁试图重塑政治面貌,加深已经压迫我们的东西。metaverse概念令人不安,它带领娱乐者回避现实,投入科技巨头的怀抱,让他们大发横财。由此看来,扎克伯格幻想的metaverse网游不仅不涉及宇宙问题,而且充斥着虚无主义,引导人们逃离现实,在美国首先遭到批评。
我国最先把三维虚拟网络空间称为元宇宙的是2021313日腾讯网发表的《这家中国公司吃到了元宇宙红利:语音社交有多少潜力尚未挖掘?》一文,最先给元宇宙概念下定义的是该年515日湃客上发表的《什么是元宇宙经济》。该文对元宇宙的界定是:元宇宙,Metaverse,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并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这个定义既有正确的一面,又包含自我否定的倾向:既然Metaverse在线虚拟世界,不是指宇宙,为什么在释文中出现元宇宙三个字?根据自我推测翻译的这个概念,脱离了metaverse的本意,充斥着曲解和逻辑混乱。据多部英语原版词典的解释,meta没有元的意思,是指超越、××之外;verse不是universe(宇宙)的后缀,verse是单独一个词,有诗歌、版本与版本化等含义,把metaverse译成元宇宙毫无根据,何况Metaverse一词目前还没有收入任何一部英语词典。在翻译实践中,无论直译、转译、编译或缩译,都要坚持等量翻译法信达雅原则,忠于原意是首要准则。Metaverse的本意是3D网络或三维虚拟空间,杜撰出元宇宙无疑是我行我素的臆断。类似的胡编乱造在新媒体研究中较为常见,这种违背科学与学术精准的做法,扰乱了人们的思维,对普及知识极为有害。
二、对扎克伯格狂想的深度质疑
不仅我国一些研究者对metaverse浮想联翩,对其具身性深信不疑,其他国家有些玩家也是畅想淋漓,发出种种自相矛盾的呓语。法国的马蒂亚斯·豪泽竟然信口雌黄地说:我们可在虚拟世界中结婚,孩子们在虚拟世界中玩耍和学习,父母在虚拟世界中工作,并帮助孩子做作业。过了片刻,他又不得不直言:“metaverse这个术语涵盖的更多是一个概念而不是技术,更多的是社会渴望而不是真正的突破性创新。我们生活在虚拟社会的泡沫中。日本有的研究者对metaverse的认识同样具有两面性,既赞美metaverse的神奇,又指出它的虚假。夏野剛与佐々木俊尚在《脸书即使受到批评也要行骗的理由》一文中写道,用户进入虚拟网络,想获取一切就能占有一切,的确很荣耀,但这种欲望气球随时都会破裂。这些东西毕竟都是数字化身,别人很容易复制。有些人一面幻想metaverse是实体世界,另一面又不得不承认它是虚拟网络。
国外更多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研究者,对扎克伯格创建一个替代的、平行的、永久的第二世界,不仅直接予以驳斥,而且提出深度质疑。所谓深度质疑,是指揭露扎克伯格的所谓实体网络是对用户的欺骗,侵犯用户的隐私,有伤社会道德,其目的是为了挽救Facebook的经营困境而疯狂敛财。更可笑的是,扎克伯格竟然漠视网络常识,编造谎言愚弄用户。
202238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英国自由撰稿人汤姆·费伯《为什么玩家对扎克伯格的metaverse持怀疑态度》一文说:目前,‘metaverse’对投资者来说不过是一种诱惑。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令人振奋。Meta推出了Horizon Worlds地平线世界一款交友游戏),游戏中的性骚扰受到审查,Crypto(货币交易游戏)引发粉丝抢购虚拟土地,轻松地拿走用户的金钱。这两款游戏都是简陋的、空洞的,与正派的网络游戏相比都极其乏味。法国记者让·伊夫·阿尔里克指出:欧盟目前正在讨论有关Horizon Worlds的指令,美国国会已经出台新的法律条文,决定对其实施监管。英国利物浦希望大学人工智能教授大卫·里德认为,metaverse给人类带来一些兴奋,但它有可能大幅加深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现有问题,如数据隐私和网络欺凌问题。里德在一份声明中说:“metaverse有着巨大的影响——它有着惊人的优势和可怕的危险,沉浸式的本能体验会异常情绪化,网络欺凌可能变得更加危险和非常极端。metaverse的另一位著名批评者、Facebook的早期投资人罗格·麦克纳密,在里斯本举行的网络峰会上表示,metaverse项目是Facebook匆忙推出的,目的是为转移内部揭露者弗朗西斯·豪根揭发性证词带来的负面新闻。
弗朗西斯·豪根曾是Facebook的产品经理,于20215月离开Facebook,她在美国国会参议院作证时说,Facebook一贯选择利润而非安全,许多项目伤害儿童和少女,引发17岁少年自杀身亡,用加密货币逃避征税和制裁。它热衷用假新闻报道世界和种族冲突,造成更多的分裂、更多的伤害、更多的谎言、更多的威胁和更多的暴力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愤怒、仇恨和两极分化的信息环境中,它侵蚀了我们公民的信任,侵蚀了我们彼此的信任,侵蚀了我们彼此关心的能力。”Facebook根据数百甚至数千种算法对广告和其他内容排名,梳理用户的偏好,把裸体、垃圾邮件、仇恨性言论及诱饵性标题推荐给用户。“Facebook正在使家庭四分五裂,成为64%的极端主义团体的推荐工具虚假新闻甚至死亡威胁被作为培训数据,构建下一代LLM(话语样式),我们看到青少年的自杀率和抑郁率不断上升。弗朗西斯·豪根的证词得到美国大量研究者的支持,美国各界人士普遍认为,脸书上的大量游戏、社交和虚假新闻对社会心理造成严重伤害。
202111月美国中央视窗(Windows Central)高级编辑杰兹·科登指出,谷歌在信息搜索和广告投放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亚马逊成为零售业的霸主,而Facebook却面临一系列危机。大量年轻用户退出Facebook,接连出现的负面新闻对其造成严重冲击。Facebook自己也承认,重新命名“Meta”是为了淡化不良声誉,摆脱经营困境。科登写道:简单来说,metaverse只是一个品牌推广活动。它让Facebook得以避开对其社交平台的批评,并为投资者提供未来的关注点。”“虚拟现实对游戏者来说可能很有趣,如果Facebook认为人们戴上耳机,用扎克伯格的摄像头填满他们的家庭空间,穿着低保真机器人套装与朋友和家人交谈,我认为Facebook是在开玩笑。扎克伯格设想通过Meta的专有区块链向用户收费,销售和买卖代币(NFT)获利。但是只有当一个更大的傻瓜愿意为它们支付更多的钱时,它们的价值才会上升。根据最新报告,今年3Facebook失去了50万每日用户,自2019年以来青少年用户下降了13%,预计未来两年将下降45%
由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电脑和手机等构成的互联网,终端显示的符号和图像,由电流释放出荧光及正离子,人们才能辨认出文字、场景和影像。它不是立体空间,人们是进不去的,3D网络的画面来自左右眼视差产生的立体感。就这些网络常识,俄罗斯研究者击碎扎克伯格等人的谎言说,metaverse是带电的(заряженный),人们进入网络要被电死。使用区块链中的专有虚拟网络(VPN),只是增加一点额外的沉浸感,人们不可能停留在显示器的平面上。“metaverse能成为现实吗?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已经是现实了。在这里,我们甚至不应该考虑个人数据,而应该考虑依赖于这些数据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22119日,美国流媒体“Blind”发表一篇《metaverse全是废话》的文章写道:扎克伯格要么是个骗子,要么是个笨蛋,因为他从根本上误解了《雪崩》的意义。”“这一产品发布和品牌重塑显然是一种公关噱头,目的是转移人们对Facebook品牌如此糟糕的事实的注意力。”“他们要做的只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在线游戏。针对这篇文章的观点,纽约记者韦伯·莱特在击鼓网站上发表文章说:许多与metaverse有关的传言要么被夸大,要么就是彻头彻尾的不真实。因此,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将事实与虚构区分开来是一个真正的挑战。”“围绕Web3metaverse的疯狂、半痴迷的讨论中的一些胡说八道,使人已经失去重力感,已经不受限制地随波逐流。
三、Metaverse谎言崩溃的事实与数据
扎克伯格利用metavers撒谎同3D网络的虚拟现实完全是两回事。3D网络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沉浸式版本,呈现视频和图像的三维影像,使用户感到他们与某人交谈,就好像他们与此人在一起的效果。在智媒高度发达的任何时代,网络只能是表现人类生活的媒介,不可能是他们置身生存的空间。自2021年,一些网络公司肢解3D网络的基本功能,炒作数字游戏和虚拟交易,打着metaverse的旗号投入商业运营,大力推动metaverse股票上市。但是,无论购物还是代币交易,对用户来说只是一行代码,公司可以无限销售他们不需要制造的物品,这些物品通过代码生成。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娇奥·马林诺蒂指出,metaverse中的虚拟土地、商品和角色存在于专有代码的服务器上,这些平台允许你访问数字资产,却没有办法变成现实的真正财产,metaverse不过是欺骗消费者的工具。许多用户已经识破这类网络公司的骗局,正如日本媒体在报道中说,这是利用闹剧性话题进行投资欺诈。法国在一项“Ifop Talan”的调查中证实,“75%的法国人表示,他们担心数字虚拟世界的侵害。这些担忧在25-64岁的人群中(71%-80%)明显高于18-24岁的人群(49%)。67%的法国人不希望他们的Facebook账户与Meta数据发生关系,因为74%的受访者不信任公司创建和管理的metaverse”
在西方与日本抵制metaverse的人越来越多,因为网络投资诈骗案件大量增加,网络罪犯利用加密货币和加密资产蓄意捏造虚构项目,上线的钱往往不翼而飞,侦破这种案件十分困难。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21年扎克伯格试图发行全球加密货币“Diem”,引起用户恐慌,纷纷退出网上投资和各个metaverse网站。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对Facebook的全球加密货币举行了听证会,坚决制止实施这项计划,德、法等国也宣布抵制该项目。今年2Meta市值损失超过2200亿美元,到目前Meta的市值仍然缩水40%以上2022419日美国金融市场研究专家凯文·乔治在《Meta股指下跌,代币销售崩溃》一文中指出:Meta在一个充满泡沫的NFT市场中推出时,市场欢欣鼓舞,但自那以后,需求急剧下降。在过去30天里,销售额下降了67%,这可能是郁金香狂热泡沫破灭的迹象。
扎克伯格等人偏离3D网络功能的最荒谬的观点是,人们能够摆脱物理世界的约束,进入metaverse里生活。这种说法可能是口误,也可能是为了招揽用户故弄玄虚,问题是他们不断散布这种谎言。美国《第二人生》游戏的开发者菲利普·罗斯代尔,直到20221月接受《连线》(Wired)采访时还宣称,“metaverse是一个三维互联网,里面有真实的人。编造这种妄说的目的,是吸引头脑简单的人参与游戏和购买数字资产。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明显的界限,虚拟空间映现在平板终端上,没有立体容积能够存留物质的东西。打通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物理现实和虚拟现实融合的说法,都是含糊不清、神秘兮兮地卖关子。因为二者永远打通不了,也永远不能融为一体,3D网上的景象和人物是上网者操作的数字化身,无法转移到现实中来,现实中的人和物也无法进入网络。有关metaverse的种种荒唐说教,一些人却迷迷糊糊地把它当作真知灼见。
美国一些metaverse平台上的大量内容宣扬凶杀、抢劫、性骚扰和强奸,严重毒害16岁以下的少年。因为美国早在2020年就有超过一半16岁以下的儿童在这类平台上玩游戏,第四季度平均日用户达到3710万,25岁以上的青年人仅占15%2022113日美国一个名为Defaul的社区网站曾发表一个帖子声称:“metaverse是个骗局,我们被赶进了黑客帝国,抵制metaverse,拯救美国!滚吧metaverse”226日美国一位父亲给他的两个女儿写信说:当我研究马克·扎克伯格的新Metaverse时,我意识到,我不想参与其中。我讨厌它,我不想和它有任何接触。在我看来,metaverse会加速美国社会已经存在的一些负面趋势。Metaverse是一种倒退,而不是前进。女儿们,祝福你们:像你们的父亲一样生活。避开数字鸦片,尽可能多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用警惕的眼光和怀疑的心态审视当今的技术工具,不要被他们诱惑。”2022211日美通社(PR Newswire)新闻专线调查了1000位美国网络消费者,有77%的人反对拥有Facebook的消费数据。
在国内,元宇宙假说被称为高度致幻的精神鸦片,类似王者荣耀的一款款游戏无异于毒品。同时,30多家元宇宙概念股走势低迷,屡遭股民抛售。2021年末,中国洪泰基金执行董事宋楠表示,元宇宙行业泡沫成分占85%,借助元宇宙概念炒作融资的初创公司最少占95%。爱奇艺CEO熊文、艾媒咨询CEO张毅、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联席秘书长叶毓睿等人都承认,元宇宙存在很大的泡沫。泡沫崩溃的前兆是什么?答案就是多家元宇宙公司股票下跌超5%。今年223日元宇宙之心网报道,一些媒体感觉到元宇宙不行了,从16日元宇宙概念股开启了下跌模式,在短暂的一次下跌后,第二浪的下跌幅度就非常大了,如今已经跌去20%,再结合最近MetaRoblox的大跌,看起来似乎真如一些媒体所说元宇宙大势已去了?”“元宇宙分崩离析是必然的,任何不尊重唯物主义、欺骗民众的伪科学势必破产,元宇宙的基底就是反历史进程的。到今年4月,仅在百度上批驳和澄清元宇宙谬说的文章就有数百篇,远远超过赞成它的文章。
  刘建明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再建巴别塔(微信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Zvhb5O_1fDUw1RNwnh_aw
编辑:屈妍君

60#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14:04: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段伟文|现实冲击:作为世界生成机器的元宇宙

文章来源:《晨刊》2022年第4期

摘要:元宇宙是数字化未来的可能前景,其实质是基于技术图像的世界生成机器。由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演化而来的元宇宙的构想是技术图像演进的新阶段,其目的是通过技术图像对世界的实显构建一个“为我”的世界。作为世界生成机器的元宇宙将对物理现实、社会现实和心理现实带来巨大的冲击,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更重要的是,在元宇宙等数字化的未来,我们必须审度的是,人们会不会成为自动化智能系统中可以被全面观测和完全预见的全自动主体,是否会彻底丧失对建立在技术图像之上的世界和生活的反思能力,甚至沦为无差别的工具性的智能体,从而沉溺于绝对技术化的元宇宙这一世界生成机器之中无法自拔。

关键词:元宇宙;生成机器;技术图像;实显;主体自动化


元宇宙是关于我们正在开拓中的数字化未来的一个总体性构想。尽管它未必会作为一个蓝图性的概念得到持久的追逐,但确实反映了人类致力于构造一个人工世界的未来情境。而且,元宇宙(Metaverse)一词蕴含着从原初意义上开天辟地的内涵,还有普遍性和一统天下的意谓。抛开究竟应称之为元宇宙还是元空间不谈,我们至少可以将元宇宙视为人类所构建的世界生成机器。显然,以人类科技现有的发展水平,合成生物学和脑神经系统的研究才刚起步,元宇宙对世界的生成不可能是造物主创造天地万物意义上的,只能是对包括主体在内的世界万物的模拟和模仿。这恰是我们思考元宇宙的本质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出发点。鉴于相关的哲学思考才刚开始,下面主要从技术图像与世界的实显、元宇宙对现实的冲击、主体的自动化与“我能”世界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技术图像与世界的实显

如果说元宇宙所构建的是一个拟仿的世界,那么它的基础乃至实质便是图像,而图像又是人造的和为人所理解运用的——不论其材料、工具还是形制、叙事,即图像总是技术图像。在图像出现之前,动物与原始人类沉浸于四维时空,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双手与世界对抗,两者的结合使得手在眼睛的监控下做事,因而使得主体得以面向客观世界。一方面,技术图像成为世界与文明的意义的创造者。随着壁画等传统图像的出现,世界和人的形象成为有意义的象征,由此所开启的想象空间使人们的行动具有时空意义上的历史性和超越性。另一方面,技术图像又是人造世界和技术文明的奠基者。

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型相(Form,亦称几何理型)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技术图像的维度来看就是从世界所呈现的理性图像中把握造物主创造世界时可见的信息过程。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指出了视觉的重要性:“造物者将视觉赋予我们,是要我们能够注视天上智慧的运行,并把它们应用于相类似的人类智慧的运行,包括正常的和不正常的。进而,我们通过学习而分享它们,然后通过模仿造物者的完善运行来调节我们的游离运动。”[1] 而透过木工制作等隐喻可见,柏拉图所设想的“永远自身同一的理性原型”或基于理性认识的数学化的理念或型相(Form, 亦称几何理型)其实就是用于指导人们进行人工活动的技术图像——当然它们是以神圣的造物主的完美理性的面目出现的。在那时,技术图像就显现出它居于现实世界和象征意义之间的居间性:遂石或弓箭本身就是蕴含着技术的设计、加工和使用的图像,而从基于图像的象形文字演化出的文字符号所建构出的意义远远超越了人造世界的内涵。

从技术图像演进的维度来看,近代科学革命则是技术图像客观化的产物,是对自然的信息过程的表征与摹写。海德格尔曾经批判过现代技术与科学所依据的对象性的空间观。他认为,现代性的命运集中体现于现代技术或技术化科学的本质之中,即作为限定与促逼的展现方式。在他看来,使世界成为图像,就是使得与世界不可分割的存在变成由“形式直观”得到的抽象空间中的对象,进而成为“表象着的制造之构图”。其关键性的前提乃是抽象的空间架构预设——从欧几里得的三维空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从牛顿的绝对空间到统计物理的相空间,从笛卡尔解析几何坐标系到虚拟现实/虚拟实在(VR)环境中的三维空间——使世界在与主体无关的抽象空间中展现为客观的图像或对象,使人在图像诠释者或对象操控者意义上成为抽象的主体,如同上帝一样站在空间之外——其所构造的是一个无主体的世界。

由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演化而来的元宇宙的构想是技术图像演进的新阶段,其目的是通过技术图像对世界的实显构建一个“为我”的世界。何谓世界的实显呢?就是运用人工的手段使技术图像在主体的感知中达到某种实际的等同效应。具体而言,各种实显都固然涉及某个事物与过程的模拟或虚拟,但重点是主体会不会产生与其所模拟或虚拟的事物与过程等同的感知。由此,模拟或虚拟最终能否成功地实现实显,不仅取决于技术虚拟更取决于人的想象与虚构或心理上的“虚拟”。换言之,技术图像实显基于技术与人的互动。从实显的维度来看,元宇宙实际上建立在感知现象之上,而自柏拉图时代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视觉是最为重要的人类感知,故元宇宙时代的实显依然会以视觉为主要感知线索。

运用实显这一概念,就可以超越元宇宙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区别之类的争论,而将技术图像的实显性作为元宇宙缘起与发展的历史线索。例如,据《汉书·外戚传》所载,最为武帝所钟爱的李夫人香消玉殒后,汉武帝悲痛难忍,来自齐地的方士少翁自称能一解武帝相思之苦。遂在夜晚于帷帐之中点起灯烛,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身居另一帷帐中的汉武帝竟远远望见一状似李夫人的女子翩然出现,虽见而不得,但刘彻在恍惚缥缈之间也得到极大宽慰。从实显的维度来看,皮影戏的原型就成了汉武帝当年的“元宇宙”。类似的,早期电影通过每秒 24 帧连续静态图片这一方式来产生连续影像,就是实显的过程。

二、元宇宙对现实的冲击

自脸书(Facebook)改名 Meta 以来,在其推出的首个测试性元宇宙平台《地平线世界》(HorizonWorlds)中,多次发生虚拟性骚扰事件。根据当事人的反映,具有骚扰性的虚拟触摸,在感觉上比一般的网络骚扰更为强烈。一般来说,真实物理世界中的性骚扰是物理现实、社会现实和心理现实的综合产物,而元宇宙中对性骚扰的感知或其实显效应表明元宇宙对现实的冲击值得深入关注和探讨。

其一是物理现实。在物理现实中,目前对于质量和引力的模拟和虚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在运动感上也受到人的生理感受的制约(如虚拟现实头盔带来的眩晕症),但在声、光、电和影像方面,虚拟现实与物理现实在实显层面的等效实际上是元宇宙得以发展的前提。这种基于无质量和重量的物理现实的元宇宙中的“失重”生活是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无疑值得关注,但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无利可图,在人们认识到其巨大危害之前,它又注定是会被忽视的。

其二是社会现实。根据美国哲学家塞尔(JohnSearle)的研究,与物理现实不同,社会现实一般要依赖人类社会群体对相关实体的表述或意向性,而且社会现实可以进一步分为普通社会现实和制度现实。普通社会现实的创造一般需要相关实体能够执行某种物理功能,如亚马逊的电子书 kindle 可以用于阅读,即便在其电子书服务中止后,还可以被用来做泡面盖。制度现实则是指在集体协议的基础上就可以赋予某个实体以特定的地位这一约定性的现实。在这一区分的基础上,不难看到,元宇宙自身发展的关键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最大冲突在制度现实层面,区块链、NFT、数字货币等都是绕不开的难题。

其三是心理现实。这其实就是模拟与虚拟的现实或行为在主体心理和感知层面的实显效应。简单来讲,其中涉及的问题就是模拟和虚拟的生活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其中不仅包括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会不会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虚拟性爱会不会破坏现实的两性关系等问题,还涉及数字人、深度伪造等引发的虚拟人的人格化、眼见不再为实等全新的挑战。例如,运用深度伪造对人进行的诋毁,即便被揭穿之后,依然会成为被诋毁者无法摆脱的数字阴影甚至数字遗产。

三、主体的自动化与“我能”世界

不论未来元宇宙是否以元宇宙之名来临,我们实际上已经构建了诸多元宇宙的初级版本。虚拟的演唱会,特别是邓丽君等已经逝去的明星与真实的明星的合唱节目,无疑对揭示元宇宙中的主体将会如何出现提供了重要线索。在我们跟小度等聊天机器人聊天时,常常会陷入尴尬的聊天状态,由此,我们就希望将来的聊天机器人会更加智能化,就是要让机器人能够根据输入的数据和算法自动地一直聊下去,随时知道怎么接话,也懂得何时该停止。

据此,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是在元宇宙中如何要让其中的机器人和所有的环境都成为自动化的智能系统,而是作为人的生存环境一旦自动化之后,是不是意味着作为主体的人也要随之自动化。据说,为了努力活到人类可以用通用人工智能活到永生的“奇点”2045 年,提出“奇点”临近的谷歌科学家和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每天要吃大量维生素。除此之外,他还在努力搜集已故父亲的数据,以便届时老库兹韦尔能以人工智能的形式转世复活。在他的想象中,数字版的父亲将比曾经的真实的父亲更像他的父亲。库兹韦尔的这个未来寓言实际上已经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构建我们的各种数字画像和数字孪生,而且对我们的各种数字版本及其产生过程,我们往往一无所知。但这些数字版本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没有决定出行和购物之前,相关的应用软件已经赶在我们的意识之前做出了推荐。在元宇宙等数字化的未来,我们会不会彻底地成为整个自动化智能系统中的一个可以被全面观测和完全预见的全自动主体?

进一步值得深入反思的是,这种被动的主体的自动化在技术上可能会以万物皆备于我的形式出现,元宇宙所开启的“为我”的世界甚至会以“我能”世界这一具有迷惑性的方式呈现。为了廓清这一问题,有必要深入辨析的是元宇宙在本体论上的生成性。而理解元宇宙的生成性的关键是,要绕开“比我的父亲更像我父亲”“比真实还要真实”中视觉隐喻下的表征陷阱,即将元宇宙解读为人在元宇宙中存在,而不单是人通过元宇宙去“看”像不像、真不真。换言之,应该看到元宇宙作为同时具有生成性媒介和控制性媒介双重特征:使人成为可控的自动化主体和让人们在交往和行动中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将成为元宇宙中本体论生成的相反相成的莫比乌斯带。

因此,沿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扩展现实等演化出的元宇宙谱系并不是简单的后现代意味的对现实的“弑杀”;在元宇宙中,重要的不是“我思”和“我看”,而是“我能交往”和“我能行动”。一言以蔽之,将来元宇宙未必会一统江湖,但其魅力恰在于它昭示了一个“我能”世界的未来愿景。

由此,可以进一步思考元宇宙时代对主体的生成性的深远意味。其中,最为重要的切入点是元宇宙对主体的身份或自我同一性的根本性影响。从利用技术认知和刻画主体身份的维度来看,人们对主体的身份或自我同一性的认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前期基本不用技术认识主体的阶段,特别是在近代主体哲学及作为其延续的自然主义的主体观中,一般会从主体的意识及其形成机理的维度探讨主体的身份或自我同一性问题。二是量化统计和科学管理中将主体作为观测对象,以统计平均值和行为标准化衡量刻画主体的身份或自我同一性,如以“平均人”和“标准动作”作为驯服偶然和实施科学管理的依据。三是在信息论、控制论、行为心理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与智能科技将主体以及人工智能体视为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Agents),这使得主体一性主要通过人的行为和人与其他智能体的交互得以呈现。

主体生成性的第三个阶段的重要特征是人工智能体等机器的自动化不断推动着人或主体的自动化,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智能系统开始运用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画像等使得人的特征和行为模式得到自动识别,从而使得主体的自我或身份同一性的呈现实现自动化,而这种自动化往往是以商业、安全等系统目标所推动的。例如,在疫情防控中,完全通过各种自动化信息和识别系统使得人的行踪以及疫病防控状态被纳入主体的身份同一性之中,并且以此规制其行为,如以健康码、时空伴随和告知弹窗对行动的可能性加以规制。

运用技术认知和刻画主体的过程,也是主体的身份或自我同一性得以创造和生成的过程,沿着这一谱系在元宇宙时代的演进,无疑有助于揭示虚拟化身和数字人等全新主体在本体论与认识论层面的创构机制。

透过这些讨论,可以看到元宇宙时代的人类所面对的绝不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我能”与“我行”的世界,而将在主体性层面遭遇根本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挑战有二。其一,人类主体总是有缺陷的,环境和主体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是不是意味着对个性与差异性的彻底克服,即主体性在本讨论层面的取消。其二,元宇宙完全针对主体的感知而设计,而主体的感知又完全是透明与可控的,人们在生活世界和生存环境具有绝对“可供性”的情况下,是否会彻底丧失对建立在技术图像之上的世界和生活的反思能力,甚至沦为无差别的工具性的智能体,而沉溺于绝对技术化的元宇宙这一世界生成机器之中无法自拔。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 . 蒂迈欧篇 [M]. 谢文郁 , 译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32.

来源:科技世代千高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qKuumwbYNZFvwYMJqcOOw

编辑:张铭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