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职业打假人王海:315晚会都是传统骗局,真正问题更严重一年一度的315晚会终于落下了帷幕。无论是安徽产的泰国香米、直播间的苦情戏、还是一台手机操纵2万水军……暴露出的消费问题依旧让人触目惊心。 纵观近几年的315晚会,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趋势:新消费模式下的消费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新的消费场景下,市场创新步伐加快,新的产品、服务不断涌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已然溢出了传统监管范畴。 那么,普通消费者该如何防范新消费陷阱?又该如何维权? 我国最懂得消费维权的人,应该就是职业打假人王海了。1995年,王海以12副假冒索尼耳机,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第一个依据该法第四十九条主张双倍赔偿的人,也拉开了其职业打假的生涯。 3月16日晚,深蓝财经对话知名职业打假人王海,对于今年315晚会、消费者如何防范新消费陷阱、以及目前对职业打假人的争议,谈了谈他的看法。 1今年315:晚会弄得好,但揭露的都是老问题今年的315晚会口碑有些两极分化,有网友觉得,揭露出的问题依旧让人触目惊心,但也有网友认为,相较前两年点出很多大企业,今年确实感觉没那么给力。 而在职业打假人王海看来,今年央视的315晚会弄得很用心,一年比一年弄得好。但总的来讲,都是一些传统骗局。揭示的问题,是我们的监管进步得比较慢。 王海表示,像此次315晚会上揭露的医美、情感主播方面的消费骗局问题,他们在去年也揭露过,套路手段基本没什么差别。“这些骗局,很多年都是这样。”苦情戏也相当于是以前线下套路的一个直播版升级。 在他看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央视要考虑到避免影响到消费者信心,所以点到为止,有所保留。但他也表示,真正的问题可能更严重。“比如大米,许多本来用作工业用途的陈化米,被翻新了之后,通过电商平台来进行低价销售。类似这些问题,本次的315晚会都没有触及到。” 再比如节目中曝光的网络水军,也是比较常规的,并不是最新的。王海表示,目前最新的网络水军,典型代表就是疯狂小杨哥。“这就比央视揭露的机器人水军要高级多了。平台算法能识别一部分机器人,但无法识别活人水军。” 王海表示,小杨哥曾对外宣称,自己有一万个剪辑师。们的工作是把小杨哥直播带货的视频录下来,再剪成短视频发布,再在视频下面挂上抖音小黄车(电商商品挂链分享),利用自己的账号,继续帮小杨哥卖货。据报道,小杨哥每个月要分给这些人1600万,平均每个人每月1600元。 但这些人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其实是活人水军。“抖音直播上,一般的主播开播后,人气可能就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几千个人就已经很多了。但小杨哥有一万个剪辑师,也就是活人水军,他们要录屏剪视频带货,所以要早早等着进入小杨哥的直播间。所以小杨哥一上播,打底就有一万的人气,能很快把他冲到直播热榜第一,继而欺骗看直播的粉丝。” 2消费者维权:较真就很难吃亏作为国内“打假第一人”,王海在消费维权方面,经验颇丰。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维权往往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比如不知道具体该如何维权、很难找到专业的检测机构、以及维权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 以王海为例,“疯狂小杨哥”直播带货的破壁机虚标功率一事,即便已经过去了近半年,王海团队还在跟进。“一个案子,我们可能要举报几十次。从盯上一个产品开始到最后索赔成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目前,他们正在走行政诉讼,起诉行政部门不作为。 对此,王海建议,一般消费者,现场抗议,往往是最有效率的。 维权其实没有那么难。王海表示,“比如产品超过了质保期,消费者可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要求商家提供该批次的检验报告,证明商品检验合格。如果他提供不了,就有问题了。这时候消费者就要自己找机构检验了。” 而如今,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直播间似乎成了维权的重灾区。对于直播行业存在的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等行为,王海认为,平台在管理上没有遵守《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规定。 王海表示,按照电子商务法的规定,产品的宣传、广告,包括带货的视频,平台要保存三年,并且消费者要能容易拿到。但现在的情况是,主播售假,卖完之后就可以把直播的视频删掉了。消费者从订单信息里可能就找不到直播视频,只能找到一个交易快照。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维权时,可以拿着交易记录、订单号,要求平台提供相关的视频。如果平台不给,可以向网信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举报。 消费者也不需要担心无法证明有问题的商品就是商家卖出的。王海表示,如果消费者维权时被商家质疑,那么这就需要商家自己来证明这个说法,拿不出证据,这就是作伪证,消费者可以对此单独起诉他。 3 电商扩大制假售假规模消费者如何避免踩雷? 如今直播行业的维权频发,主要是因为电商比线下传统业态,更容易逃避监管。 王海称,平台审核不严、主播睁一只闭一只眼,工厂方面,因为发货仓不在工厂内部,当地工厂所在地的监管部门没法监管,或者是渎职。通过电商,扩大了售假制假的规模,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情况。 通过互联网逃避打击的非法添加,也远比我们看到的更严重。王海称,去年一年,他们的实验室就已经检测出600多个涉嫌非法添加的产品,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还有保健品、消毒产品等。“基本上按照每个品类的top10去检,都能发现非法添加。”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避免踩雷呢? 王海表示,首先,消费者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有质疑精神,尊重科学,尊重常识。食品就是食品,不要指望食品能壮阳、减肥。不要轻信主播的说辞、花言巧语。 其次,消费者踩雷,最大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要避免踩雷,消费者要习惯于追根溯源,刨根问底,解决信息不对称。 第一,要看主体方面的信息。生产厂家是谁?产品的设计者是谁?公司的情况是什么,有没有过诉讼、处罚。 第二,产品的功效信息,有无依据。比如壮阳咖啡,有没有科学根据;法律依据方面,有没有药字号。要了解产品功效的依据,来自于哪里。 第三,要了解产品的标准和相关许可。一般来说,产品的标准就是对产品定性,是食品还是药品,看它的标准就知道了。如果明明是一般食品,却存在减肥功效,那就涉嫌非法添加。“我们现在检查出来,很多都添加了番泻苷a、番泻苷b、双丙酚丁。” 第四,要了解替代方案的一些信息。比如祛痘,去医院几百块就能治好,去美容院挤痘,一次几百,总的下来可能要几千、几万。 同时,消费者要及时行使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消费者有权利知道产品相关的质量检验情况、产品标准、功效的根据.....消费者可以据此要求经营者提供相关相关信息,如果经营者提供的信息是假的,那就是存在欺诈行为。 有质疑精神,及时行使知情权、要尽量解决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做到这三个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权益受到损害。 4 “打假第一人”如何看待职业打假人的争议? 自1995年以来,职业打假人走过了27年的历史,但近年来,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受到的争议越来越大。不少职业打假人瞄准小微店铺、作坊以及经营副业的农民,让这些经营者不堪其扰,职业打假人的社会风评也在这些事件中直线下降,从早期王海那样的“打假侠客”,变成“恶龙”和“碰瓷者”。 作为国内打假第一人,王海认为,很多对打假有争议的人,没有搞清楚事实:是打假还是假打。“这么多年里,我们发现其实真正的打假不多,更多的是假打。” 打假是打击欺诈行为,故意隐瞒或捏造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实质影响的信息。在王海看来,这种行为和扭送小偷去派出所没什么差别,他们是扭送欺诈行为去监管部门,这是不存在争议的,立法的初衷也是如此。 他表示,存在争议的是掉包、投放异物、栽赃陷害这种假打行为。向没有欺诈行为的经营商,通过虚构、捏造事实诈骗,或者故意投诉和起诉等方式,骗取惩罚性赔偿,或直接索要财物。如“00后职业打假人”陈志强(2021年底,陈志强在和商家打了800多场官司、获利十多万元后,收到了法院寄来的《民事裁定书》,被认为其行为已构成了对诉讼权利的滥用,当地公安局也决定对其涉嫌敲诈勒索案立案侦查)。 人们对于打假的看法,取决于人们的认知,王海认为,首先是对事实的认知,真正的打假,是让制假售假不可避免的受到处罚。这是个优化营商环境的好事。而假打,本质是违法犯罪。 其次是,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海认为,打假实质是为人民服务。打假既可以遏制作恶,也可以帮助合法经营者、以及大部分消费者。2016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中,就有一个是职业打假的案例,弘扬诚信经营。 王海打假有四个原则:正当性,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合法是最低要求,我们追求的比合法更高,我们要追求正当性。打假第一个要符合正当性原则,不偷不抢不骗,也不要妨碍别人的正当利益;然后要符合必要性,即做这个事有没有必要。比如街边的小摊小贩卖烂水果,街边卖盗版光碟的小商店,别人只是混口饭吃,打假这个没有必要。 无论是打假,还是做人做事,都应该符合这四个原则,不能把底线作为最高要求。”
来源:深蓝财经 编辑:吴氏垂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