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51#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7:17:51 | 只看该作者

更灵敏的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创造力

【案例】


更灵敏的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创造力




机器智能突破的前景和风险
想象一下,一台电脑可以用更恰当的措辞来完成你的句子;或者用一段旋律来创作听起来像是你写的音乐(尽管你永远不会这样做);或者通过创建数百行计算机代码来解决问题——这可以让您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那些更难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那台计算机只是加速工业革命的动力织机和蒸汽机的后代。但它也属于一类新的机器,因为它掌握了语言、音乐和编程中的符号,并以看似有创意的方式使用它们。因此,在这一点上,与人类相似。
“基础模型”对这些工作的完成就代表了它们在人工智能,也可以说是人工智能领域上的突破。他们也承诺进行一场革命,但这一次将影响工业革命从未触及的高地位脑力劳动。无法保证未来会发生什么——毕竟,人工智能过去曾四处碰壁。但现在也是时候看看机器智能领域的下一件大事的前景和危险了。
基础模型是“深度学习”( dl) 的最新发展,该技术在十年前就已崭露头角,如今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深度学习”( dl )系统大致基于人脑中神经元的网络结构,使用数百万或数十亿的文本、图像或声音片段示例进行“训练”。近年来,深度学习( dl )系统的培训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它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断膨胀,这让人们担忧该技术已经达到极限。一些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冬天。但基础模型显示,构建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深度学习”( dl )确实会继续解锁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功能。没有人知道极限在哪里。
由此产生的模型是一种创造性的、非人类智能的新模式。这些系统足够复杂,既能掌握语言,又能连贯地打破规则。一条狗不会因为《纽约客》的笑话而发笑,但人工智能可以解释为什么它是有趣的——坦率地说,有时《纽约客》的读者无法理解这一壮举。当我们要求其中一个模特使用这位领导人的头衔创作一幅拼贴画时,这为我们美国和亚洲版本提供了封面艺术,如图所示(我们试图用欧洲版本的不同封面分散我们焦虑的人类设计师的注意力)。

基础模型有一些令人惊讶和有用的特性。其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们的“突发”行为,也就是说,技能(比如获得笑话或匹配情境和谚语的能力)产生于模型的规模和深度,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设计的结果。就像一连串的快速静止照片给人以运动的感觉一样,数以万亿计的二进制计算决策融合成一个流动的模拟物,它便于人类理解和创造力的发展,不管哲学家怎么说,它看起来很像真实的东西。即使是这些系统的创造者也对它们的力量感到惊讶。
这种智能是广泛的和适应性强的。诚然,基础模型能够表现得像个白痴,但人类也一样。如果你问谁获得了16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答案可能是伽利略、培根或开普勒,它不知道奖项是在1901年开始颁发的。然而,它们也具有早期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适应性,也许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在绘画、创意写作和计算机编程等不同学科中操纵符号的规则之间存在相似之处。这种广度意味着基础模型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从通过预测蛋白质在三维空间的折叠方式来帮助人们寻找新药,到从数据集中选择有趣的图表,以及通过搜索庞大的数据库来制定答案来处理开放式问题。从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这是令人欣慰的,并有望带来巨大的好处,但其中大部分还有待想象。但它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人们难免担心人工智能足以让创造者引以为豪的创意会变得有恶意。事实上,基础模型与好莱坞钟爱的有知觉的杀手机器人相距甚远。终结者往往专注、执着,并对他们行为产生的后果视而不见。相比之下,基础人工智能是模糊的。同样,人们对这些模型消耗的巨大能量及其产生的排放而感到焦虑。然而,人工智能正变得越来越高效,他们的见解可能对于开发那些快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技术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更深刻的担忧是关于谁控制了基础模型。训练一个真正大的系统,例如 Google 的palm,它成本远不止1000万美元,并且需要访问大量数据——计算能力越强,数据越多越好。这就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一种技术集中在少数科技公司或政府手中。
如果是这样,训练数据可能会以一种尤其令人窒息和不愉快的方式,来进一步加深其对世界的偏见。你会相信一个十岁的孩子吗?他对现实的全部感知都是通过上网形成的。受过中国和美国训练的人工智能系统是否会被招募到一场意识形态斗争中来改变它们的思想?在线上表现不良的文化会发生什么?
然后是访问问题。目前,最大的模型受到限制,是为了防止它们被用于恶意目的,例如制造假新闻。初创公司Open ai设计了名为dall-e 2 的模型,想试图阻止它制作暴力或色情图片。然而,公司担心滥用职权是有道理的,但这些模式越强大,对它们的准入就越有限,从而产生出新的精英。自我监管不太可能解决这一困境。
进行革命
多年来,一直有人说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对从事重复性日常工作的人构成威胁,而艺术家、作家和程序员更安全。基础模型对这一假设提出了挑战。但它们也展示了如何将人工智能用作软件助手来提高生产力。这种机器智能与人类不同,但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东西。如果处理得好,它更有可能成为人类的补充,而不是取代人类。


来源:科技世代千高原


编辑:邓秋雨

552#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21:30: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日本法院要求科技公司披露算法,创下全球先例

日本法律专家表示,一起与当地一家餐厅网站有关的反垄断案件,可能会改变谷歌(Google)、Facebook和亚马逊(Amazon)等大型互联网平台在日本的运营方式,迫使它们披露其秘密算法的内部运作方式。

上个月,东京一家法院在一起针对日本最大餐厅点评平台Tabelog的运营商Kakaku.com的反垄断案件中,裁定韩式烧烤连锁餐厅运营商Hanryumura胜诉。

Hanryumura成功地证明,Kakaku.com改变了用户评分的计算方式,从而损害了其餐厅的销售工作。虽然Kakaku.com被命令向Hanryumura支付3840万日元(28.4万美元)的“滥用优势谈判地位”的赔偿金,但这家互联网公司已对该决定提出上诉。

虽然该餐饮集团受到限制,不能公开透露向其展示了哪些信息,但法院的要求开创了一个罕见的先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科技集团一直坚持认为,他们的算法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被视为商业机密。

法律专家表示,这一结果可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来源:FT中文网

编辑:陶鹏辉

553#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9:49: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虚拟数字人火爆出圈 能否推动AI企业摆脱亏损局面
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
  203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这是头豹研究院对我国虚拟数字人(9.320, 0.04, 0.43%)市场的测算。
  近年来,在元宇宙概念的推动下,AI数字人市场迅速升温,从虚拟歌手洛天依,到数字虚拟偶像翎_Ling、AYAYI、南梦夏、柳夜熙,再到虚拟偶像组合A-soul等各式各样的虚拟数字人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虚拟数字人已经开始以特有的创造性和交互性,融入我们的生活。但当下虚拟数字人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距规模化落地还有一定距离。”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火爆出圈
  虚拟数字人是什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总体组联合中关村(6.730, 0.04, 0.60%)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数字人工作委员会曾在《2020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中指出:虚拟数字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需要具备三个主要特征:拥有人的外观、人的行为和人的思想。
  虚拟数字人被分为下述两种:广义虚拟数字人(Meta human),指通过CG建模、手绘方式完成虚拟人前期制作,通过联合动作捕捉、面部捕捉技术实现驱动的虚拟数字人。超级自然虚拟人(Al being),指主要通过AI技术“一站式”完成虚拟数字人的创建、驱动、内容生成,并具备感知、表达等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交互能力。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爆,虚拟数字人市场也得以快速升温。从虚拟偶像、虚拟主播到数字员工,数字人从游戏界破圈,在文娱、金融、电商、教育等领域频繁出现。据测算,全球平均每天都诞生一个数字人。数字人正成为一种潮流,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6月28日,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中国AI数字人市场现状与机会分析,2022》报告显示,中国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26年将达102.4亿元。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融媒体中心执行主任袁帅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虚拟数字人,在各行各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虚拟数字人技术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领域,切入各类行业,形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赋能影视、传媒、游戏、金融、文旅等领域,根据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则对记者分析,从目前行业和产业发展情况看,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具备开发初步功能或者说进阶功能虚拟数字人的能力。同时,大家对于元宇宙、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诉求或者关注度在提升。而且开发数字人可以提质降本增效,在短时间内有利于企业提升市场知名度,甚至说有可能抬升上市公司的股价,所以这些多元因素造成大家对虚拟数字人的追捧。
  而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虚拟数字人,一般需要三方面的AI技术,第一种是AI语音库,用来收集声音素材,通过机器学习来缔造AI;第二种是3D形象,由3D素材拼接出形象,包括各个角度的形象特征;第三是动作捕捉后形成的AI动作和语音的交互功能。如果就语音库和3D虚拟数字人形象,的确当前的制作效率越来越高,但从交互角度来说,当前虚拟数字人大多数还是真人同步语音和动作捕捉,只是通过AI渲染成虚拟数字人,从技术门槛来说,还不是很高。
  大厂入局
  火爆的市场行情自然备受资本的青睐。天眼查显示,我国现有“虚拟人”“数字人”的相关企业38.6万余家,2017~2021年,5年新增注册企业增速复合增长率近66.3%。特别是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近18万家。
  不仅如此,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年,虚拟数字人相关投资共27笔,融资金额从数百万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2022年开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数字人领域已完成了近百起融资,累计额度超过4亿元人民币。
  这其中不乏Meta、英伟达、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百度、华为、B站等重磅玩家。
  其中,腾讯联合搜狗更是推出了五款“数智人”,为企业定制智能客服,百度、华为、阿里等都纷纷引入AI数字人入职,或担任宣讲员、或担当形象代言人;OPPO、小米则宣布了各自智能语音助手的虚拟形象。
  虽然,大厂入局为虚拟数字人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虚拟数字人目前只实现了部分场景的落地,距离规模化落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IDC报告认为,当前虚拟数字人大多处于L1~L3阶段,即依赖算法驱动肢体、姿态、口型、表情等,数字人可执行简单的决策和操作。
  袁帅认为,更为客观的事实是,虚拟数字人当前仍处在早期阶段,需要不断的试错与探索,很多技术仍不成熟,能实现的展现方式也有待优化。
  盘和林则指出,国内虚拟数字人语音库还是比较完善的。3D素材、生产3D形象动作的游戏引擎等工具软件比较落后,生产虚拟数字人的工具软件基本被国外垄断。需要从基础引擎、建模软件、AI学习框架、编程语言方面有很多创新,来夯实虚拟数字人产业基础。
  救命稻草?
  “AI产业持续亏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前缺少一个杀手锏应用。”一位国内AI龙头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王鹏认为,虚拟数字人未来会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杀手锏应用,但前提还是需要长期的研发,需要差异化的应用和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而不是仅仅进行简单的交互和呈现。
  火热的虚拟数字人,是否会成为AI产业的一个杀手锏应用尚不得知,但起码不会是AI产业的救命稻草。
  相较于英伟达等美国AI芯片巨头,我国AI公司更多优势在于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应用端。比如国内有AI语音识别龙头企业科大讯飞(40.430, 0.75, 1.89%),AI视觉识别龙头商汤科技等。但国内众多AI企业目前依然陷在亏损之中,即便是被视作“AI四小龙”的商汤科技(00020.HK)、旷视科技、云从科技(23.150, 0.76, 3.39%)(688327.SH)与依图科技。
  2022年3月,商汤科技发布在港交所挂牌后首份年报,2021年实现营收47亿元,同比增长36.4%,毛利率为69.7%;经调整后,亏损净额为14.2亿元,同比上升了61.5%。今年5月27日在上交所敲钟并挂牌上市的云从科技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实现营收10.76亿元,亏损额度为7.53亿元,营收规模在扩大,亏损额度小幅收窄。今年5月16日在科创板恢复发行注册程序的旷视科技,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70亿元,亏损额度为18.65亿元。其他已经上市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比如寒武纪(59.770, -0.33, -0.55%)(688256.SH)、格灵深瞳(24.900, 0.28, 1.14%)(688207.SH)等,也亏损明显。即使是作为身处AI芯片热门赛道上的寒武纪,也同样陷入亏损日益扩大的尴尬局面。
“AI真正落地产生很大效益的应用,基本上都集中在互联网,例如各个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虚拟数字人,但互联网公司最大的特点是它的AI算法完全是自闭环的,不需要依赖商汤科技等传统公司的落地,所以他只需要购买基础的软硬件。”上述国内AI龙头的内部人士向记者分析道,每天用的抖音、微信、淘宝,背后的搜索都是靠AI推荐,现在算法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最能够实现落地、最能够完成商业变现的应用它们碰不到,互联网公司自己解决了,是个自闭环,比如腾讯有自己的AI团队,阿里也有自己的AI团队,不需要这些算法公司,这些算法公司就只能在非互联网领域实现相关应用的落地。
来源:新浪财经
编辑:屈妍君

554#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9:58: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漫

555#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19:38: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漫

55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21:26: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再见了,快递员!首都打响第一枪!

一个个脑洞大开的创新,让人眼花缭乱,目眩神迷!


01
别了,快递员!配送机器人正式上路

这几天,刘强东突然扔出一枚超级核弹,炸的整个物流业措手不及,炸得快递员胆战心惊:

京东的智能配送机器人正式上路,这是全球首次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

一早的北京市海淀区,20多台京东配送机器人整装待发。随着调度平台发出命令,首批载有618订单的配送机器人自动发出。

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路灯,还能自动驾驶、路线规划、主动换道、车位识别、自主泊车……

配送机器人快到目的地时,后台系统将取货信息发送给用户。“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

消费者可自由选择人脸识别、输入取货验证码、点击手机App链接等三种方式取货,十分方便。

说到无人送货车,仅仅是京东物流革命的一小步。京东地上跑是智能化的,天上飞的,一样无人!

在京东618促销创造1600亿元新高之后,刘强东却宣布:今年618最让他高兴的,是京东第一架重型无人机正式下线!

这辆无人机,目标有效载重量达到1-5吨!飞行距离超过1000公里!100%自主知识产权!

更牛的,是京东刚刚正式立项的超重型无人机项目。这个超重型无人机目标有效载重量达到40-60吨,飞行距离超过6000公里!

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京东想要干的超重型无人机,综合指标甚至超过运20、西飞,可怕吧?

为什么要用无人机送货呢?因为,无人机是最佳运货工具,它可以飞直线,不用受地形的影响,更不用像汽车一样走弯路兜圈子。

现在,刘强东已经拿到了无人机空域批文。也就是说,无人机送货,不是天方夜谭,而是说干就可以开干了!

现在,京东的无人“机、车、仓、配送站”已经实现无缝衔接。也就是说,消费者在京东购物,从下单到配送的全流程无人化,已然实现。

比如,京东的无人仓。这个无人仓的日处理订单能力将超过20万单。而传统的仓库一天的订单处理量只有3-4万,也就是说,无人仓库是人工仓库效率的4-5倍。

不多说,有图为证,让你感受下,什么叫做带你装X带你飞。

再比如,京东无人机能将货物送到无人智慧配送站顶部,并自动卸下货物。从入库、包装,到分拣、装车,全程100%由机器人操作,一个配货员、分拣员、打包员都没有!

之前,刘强东还阐述了未来无人机的布局:将在四川建立185个无人机机场,建成后将实现24小时内送达中国的任何城市。

不仅四川,京东还将在陕西建设100个无人机机场。在这之前,京东已经建成全球首个无人机调度中心,为无人机常态化做保障。

更甚者,刘强东还与西安航天基地合作,投资205亿建设全球智能物流。

02
无人化的不止是快递!

今天,如果你在上海道路上发现行驶中的汽车看不到司机,驾驶位是空的,方向盘自己动……千万别惊讶!

近日,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清洁车队,在上海松江正式诞生。并且在当地道路上正式运行!

未来,在上海的街头,你或许将再也看不到风吹日晒、尘土飞扬的环卫工人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停自动往返以及更加高效有序的无人驾驶清洁车。

环卫工人这个职业或将要消失了!

到底有多神奇呢?

清洁车队的黑科技你必须要看看:凌晨2点,无人驾驶清洁车自动苏醒。

你没有看错:自动苏醒、自动驾驶、自动掉头、自动过红绿灯、自动停车,无人驾驶清洁车真的来了!

以前扫一条街需要10个环卫工人工作一天,现在无人车开出去两个小时全部搞定。请问,扫马路还要你吗?

03
未来的残酷在于:你可能要和机器人抢饭碗

京东的16万员工,每年公司要为他们缴纳60亿人民币的保险和公积金,除此之外,缴纳的税款还要更多。

相比之下,机器人不吃不喝不休息,并且不用缴纳各种费用,性价比远超吃喝拉撒还要交五险一金的人类。

如此一来:如果京东真的实现百分之百实现AI和机器人运营后,京东的员工总数,可能不止减少50%,甚至只剩下10%的员工!

长期从事重复性,单一性,可替代性很强工作的小伙伴,你们可要当心了,未来不只是优秀的人和你在竞争,更有不需要睡觉会自动学习的机器人和你竞争。

无独有偶,德国商业银行也宣布,到 2020年他们将会将银行中 80%的工作都数码化、自动化,最终将会裁掉 9600名员工。

斯坦福教授卡普兰做了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那些以低端技术、体力工作为主的国家,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花旗预计,2015——2025这十年间欧美银行将裁员30%,数量最多达到170万人。36万小时的人力工作,AI只需几秒就能完成,一切人类在AI面前都是树懒。

马斯克说在未来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

银行柜员这种工作,不要看不起眼,薪资也不高,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很多人,为了这样一份工作,甘愿花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去疏通关系,走后门来获取这样一个职位。

04
未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你会发现,所有稳定的工作都有一个特点,缺乏高强度的竞争,那么其另一面就是,市场也绝不会给你有竞争力的薪酬,你的薪资不与能力挂钩。

但是20年过去了,这种稳定终于被打破了!

今天,你的竞争对手早已不是同事、你的同龄人,而是比你更快、比你更精准、还不会累的机器,谁比得过?

这个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互联网发明,不过44年;

从门户网站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过5年;

从智能手机普及到微商遍地,不过1年!

从移动支付流行到手机消失,你认为会很久吗?

15年前,有人说将来拿着手机,可以全球对话视频是做梦;

5年前,有人说以后手机代替电脑可买火车票是做梦;

3年前,有人说手机可以代替取款机,可随时随地支付购物,这肯定是做梦;

但今天,这些都实现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不去冒险就是最大的风险!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总是伴随着对旧产业和落后生产力的淘汰,这是无法违背的社会规律,面对科技、文明的每一次飞跃,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简单地留恋过去,而是积极地拥抱未来。

未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那是一个三无的世界:无生意可做、无工可打、无缝可钻。

所谓无生意可做,旧世界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导致社会的“供给”和“需求”始终是错位的,这就需要“生意人”去对接,并从中谋利。而在新世界里,互联网把信息变的对称,使“供给”和“需求”精准连接。“中间环节”和“赚差价”都不存在了。

所谓无工可打,旧世界遵循的是大工业逻辑,有的人只需要执行命令并不需要承担结果。这就是打工的本质。而在新世界里,个体开始崛起、公司开始平台化,你必须主动思考和去解决问题,并发挥特长为社会创造价值,否则你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所谓无缝可钻,在旧世界里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每个行业都有潜规则,这让很多人可以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灰色收入。而在新世界里,法律、法规变越来越完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每个人都应该适应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展开活动。

归根结底,在旧世界里,每个人只需要是一个“价值传输点”;而在新世界里,每个人必须是一个“价值放大点”。

中国正在淘汰那些依靠壁垒、资源、投机并且思维还在僵化的人。转型之痛,就好比一个新生儿即将呱呱落地,此时妈妈正在咬着牙挺过最后的疼痛。不要着急,这只是一场产前阵痛。

05
唯一不会背叛你的,是你的认知和能力

固然,人工智能或许会让一些行业永久消失,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解放了人类的创造力,但倘若你不去改变,就只能被社会淘汰,就只能失业。

真正的稳定不是来自外界的施舍,不是来自于体制的庇护,而是来自于自身,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稳定。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职业与人一样,都有他的生老病死。

真正的稳定是你在风暴之前就未雨绸缪,抓住机会学习,野蛮生长,而不是说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倾,在你最好的年华,满足于优越感和舒适区。

在这个时代,你的工作会背叛你,你的行业会背叛你,你的专业会背叛你,唯一不能背叛你的,是你的认知和你的能力!

过去的荣耀已经过去,将来的辉煌才属于自己。如果你想把握未来,现在必须提升自己,赶上潮流的脚步!

来源:广阅图文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snQ5dZy8d8BJx9zgDPQbQ

编辑:张铭麟

557#
 楼主| 发表于 2022-8-4 15:49: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省级电台首位“虚拟员工”上岗!它都有哪些“绝活儿”?

“这竟然是数字人主播?这形象也太逼真了吧!”
“功力不错,无敌。绕口令都能说得这么赞。”
近日,“AI女主播在线发起绕口令挑战”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这位名为“长小姣”的数字人主播,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以下简称长三角之声)与腾讯在线智能视频创作平台“智影”联手打造,经过2个多月的“试用期”,已于7月29日正式在长三角之声上岗,这是全国省级电台中首位“虚拟员工”。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小姣”播报视频的播放量、话题阅读量已突破3300万。
“长小姣”是如何诞生的?数字人主播的应用将给媒体融合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8月1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执行总监殷月萍。

‍揭开“长小姣”的神秘面纱

2022年上半年,上海暴发新冠肺炎疫情。3月中旬,长三角之声率先在官方微信上线“伴你疫刻·长三角抗疫服务工具包”菜单,集纳防疫科普长图、病毒知识短视频、辟谣短视频、心理疏导服务短视频于一体,以及面向沪苏浙皖四地用户可供查询的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区域情况等大数据服务。
但是,持续的内容生产、多样态的表达,也给作为广播媒体的长三角之声带来了新挑战。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执行总监殷月萍谈道,在长三角之声的官方微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客户端阿基米德等平台持续输出相关内容产品,制作量巨大,由此产生了“希望能够找到‘一键提升’制作效率的技术服务或工具”的想法。
作为领先的在线云端智能视频创作工具,智影是集素材搜集、视频剪辑、后期包装、渲染导出和发布于一体的免费在线剪辑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视频剪辑及制作服务。

智影平台操作界面

一方具备强大的技术力量,一方提供应用场景,双方的合作一拍即合。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之后,智影团队定制了专属于长三角之声的虚拟数字人主播形象,我们为她取名为‘长小姣’,一来谐音‘长三角’,二来寓意双方合作出品的数字人主播出众、美好。”殷月萍告诉传媒茶话会。
5月5日,“长小姣”开启实习主播生涯。第一次“出镜”,给网友们带来了有关“奥密克戎新变种或能逃避免疫保护”的最新研究动态,之后便活跃在长三角之声科创垂类节目《思创空间》的短视频专栏中。


据传媒茶话会了解,作为AI数字人主播,“长小姣”基于腾讯AI的超写实数字人建模、多模态识别及生成、实时面部动作生成及驱动、迁移学习等多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结合扫描还原、面部肌肉驱动、表情肢体捕捉等技术,有着高达98%的真人相似度。
数据显示,智影数字人唇形模型效果比真人唇形效果高2.34%,因此看上去更加自然,声音支持多情感、多方言、多风格朗读,令适配的内容类型也更加多元。
“长小姣”诞生的背后不仅是前沿技术解决媒体痛点的实践,也标志着作为主流广播媒体,长三角之声全媒体化、产品化、视频化转型的探索迈出了新步伐。

AI技术赋能媒体融合发展

媒体与科技基因的融合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基础底色。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已全面渗透到媒体行业的业务流程,不仅丰富了媒体表达形式,也加速了媒体智能化转型进程。
作为首个由省级电台创办的区域广播,2020年10月28日开播之日起,长三角之声就贯彻和强化自身区域传播的定位,坚持“移动优先、台网并重”理念,致力于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力争做强新型主流媒体。


2021年,长三角之声正式落地首个由阿基米德智能语音虚拟主播系统制作的广播专栏。此次,AI主播“长小姣”的运用,意味着长三角之声全媒体探索、实践的深化,将进一步助推融合发展。
殷月萍认为,AI主播“长小姣”的运用将给长三角之声带来三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1.技术赋能,促进长三角之声加快视频化转型步伐,提升短视频创作效率
“无视频,不传播”。视频化表达已经成为当下最流行、受众最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75亿,使用率为94.5%。
视频化转型势在必行,但传统广播媒体在视频内容生产方面具有天生的短板——技术、人才、制作经验的补齐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智影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全流程、高效、简便方案,降低短视频制作门槛与生产成本。
“长小姣”的到来,大大提升了短视频创作效率。
殷月萍举例谈到,疫情期间,长三角之声推出的由主持人出镜录制的科普短视频,完成“选题策划、文案设计、视频脚本撰写、拍摄录制、视频剪辑、后期包装”等流程需要2位员工,整体耗时约2-3小时。同类视频产品使用虚拟数字人主播之后的生产流程,可由1位员工完成,整体耗时约30分钟。
2.人机协作,推动长三角之声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入媒体融合新阶段
2021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提到,要加快推进制播体系技术升级,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在内容选题、素材集成、编辑制作、内容审核、媒资管理、字幕制作等环节的应用,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殷月萍认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催化“技术+内容”融合质变,推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重塑、为编辑记者提供内容生产智能化流程、推动跨媒介、跨平台的信息聚合,促进人机协作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底座。
从“长小姣”新闻播报的生产流程来看,编辑与数字人主播分工明确、携手合作。编辑做好选题策划,提供文本内容,“长小姣”依托的智影平台提供素材、AI主播,合成、剪辑、审校并输出视频产品,再通过人工“三审三校”之后发布。
从音频单一产品生产,到图文、音视频多元产品制作,长三角之声开播近两年来,始终致力于打破媒介形态壁垒、实现全媒体资源整合、一体化采编流程再造。而借助AI技术,将助力长三角之声加速进入媒体融合共融共通3.0阶段。
3.解放媒体生产力,增强媒体竞争力
殷月萍认为,并不需要进行“主播是不是会被完全取代”这样的讨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如今的数字人技术无论是从仿真度还是从交互感,都比前两年具备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即便如此,在对内容和直播环境灵活处理、和受众情感交流、复杂创意过程方面,数字人很难取代人类。
在殷月萍看来,技术对媒体而言是加持、赋能,而不是替代关系。“长小姣”形象逼真、语态鲜活、播报流畅、情感表达立体,能很好地替代一些重复度高、创造性低的播报工作,媒体人从而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意策划与原创内容生产,这对提升长三角之声产品质量与媒体竞争力是很好的助力。
据传媒茶话会了解,“实习”期间,“长小姣”播报了约20条视频作品。7月29日刚刚“转正”,广播端已经有了她的专栏——在长三角之声科创垂类节目《思创空间》中开设了有关科创产业知识普及的全媒体专栏《姣姣教教我》,并继续在微博、视频号、阿基米德客户端等平台同步更新。未来,它还将作为长三角之声试水全域媒介服务、策划更多全媒体内容产品、政务服务产品的重要抓手,开拓更多应用场景。

智影不止于AI主播播报
作为免费的在线云端智能视频创作工具,智影平台的功能不止于AI主播播报。它也是一款专业、易用的视频剪辑器,在浏览器中即可实现视频多轨道剪辑、添加特效与转场、添加素材、关键帧、动画、蒙版、变速、倒放、镜像、画面调节等功能。此外,智影还具备字幕识别、横屏转竖屏、云端存储功能,解决视频创作者创作难题。
操作简单、免费开放是智影的两大优势。
在智影平台生成一条AI主播播报视频,只需输入文本内容,就能根据语义播报,并即时输出播报视频。目前可支持最高5000字文本配音转换,支持播报语音倍速、局部变速等效果,操作简单快捷。


因成本限制,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数字人产品绝大多数面向B端,属于定制类数字人,在特定场景下发挥作用。智影数字人是真正意义上面向C端的产品,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目前,不只在媒体行业,在教育领域,智影平台的数字人播报、数据视频、文本配音、字幕识别等功能也大展身手,成为教师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体验,高效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创新作业表达形式的助手。
l 上海市松江四中生物课老师隔离期间因为感冒喉咙沙哑说不出话,智影平台的数字人播报功能,将文本转化为语音,代替老师讲话;
l 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第十九届英语老师利用智影数字人主播制作英语周活动邀请函,鼓励孩子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l 学生们也在提交给老师的演示作业中趣味玩转数字人功能,甚至有的学生借助数字人解说起了经典影视剧《武林外传》;
自媒体创作者中,也不乏利用智影平台创作功能而出圈、走红的爆款视频。
6月20日,西安交大一位毕业生用AI主播科普高考志愿填报视频引起广泛关注,并冲上了微博热搜。视频中,AI数字人主播“小天”总结了7条志愿填报注意事项,视频内容干货多、形式新颖,“人美声甜、动作流畅”的3D数字人“小天”也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从传媒领域到教育行业,从专业创作机构到自媒体,智影平台秉持开放、共享观念,以强大的技术能力为视频内容创作、教学演绎等活动提供丰富、实用的服务,展现了数字技术助力传媒、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向善力量,开创了视频内容生产、教育创新实践的新图景。


来源:传媒茶话会(公众号)

编辑:马源

558#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23:52: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概念的日益成熟,使其技术应用领域日益扩大,技术应用已经逐渐覆盖人工神经网络、智能语音系统、深度学习、自动驾驶、信息通讯、战争军事、教育医疗、传播娱乐等多个领域,凭借其深度学习能力,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可以很好地胜任某些复杂工作。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巨大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智能语音技术

播音主持领域中,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丰富播音主持的样态,为播音主持领域提供技术支撑,智能语音播报可以作为播音主持领域的技术入口。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相互融合,通过技术的有效融合,为主持播报的语音合成及语音识别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拓宽了语音测评的技术领域。
语音识别技术发展至今,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于某些词汇量不足、语音模糊等特定群体而言,语言的识别精度达到98%以上,就某些词汇量丰富,语音清晰的特殊群体,语音识别的精准性更是接近100%,可充分满足播音主持人的语音及文字的实际要求,并且为语音合成、语音测评及智能翻译提供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配音,可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实现文本文件与语音语言的相互转换,从而确保合成语音及真人播音之间的相似性,保证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实际效果,满足播音过程中的声话同步的技术需求。2018年1月份,我国发挥了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进行配音的纪录片《创新中国》,在该纪录片中,采用智能语音是被与合成技术形成我国知名配音艺术家的声音,为该纪录片进行配音。现阶段,在主持播音领域,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愈发普遍,可通过智能语音技术实现文本与声音的实时转化。

二、虚拟主播技术

播音主持领域中,虚拟主播技术的应用,可成为播音创作空间及创作能力的拓展渠道,通过智能化技术加以处理,并最终通过播音主持的传播渠道形成虚拟化的主持人形象,进而向受众播报新闻或进行主持工作。常见的虚拟主播包括以关键帧动画为基础的虚拟主持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虚拟主持人及以跟踪设备为基础的虚拟主持人三种类型[1]。
或可以虚拟化的人替换真正的播音主持,将虚拟主播置于虚拟化的播音主持场景中,或者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呈现虚拟主播形象。虚拟主播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的人文价值,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中全面拓展的重要表现。
2001年,英国的播音主持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之间相互融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位虚拟主持人Ananova,随后各国都在尝试人工智能与播音主持领域的相互结合,我国也相继推出了TV NO.1、QQ小姐等虚拟主持人。在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虚拟吉祥物“阳阳”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虚拟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與真正的播音主持一起主持。虚拟主持人在播音主持领域中的应用,成为播音主持方式的重要补充,随着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虚拟主持人正在凭借其大数据、信息化、数据化、实时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播音创作空间及能力的有效拓展,通过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人机互补。

三、互动机器人

虚拟主持人之外,互动主持人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中的应用方向。不同于虚拟主持人,互动主持人拥有更加贴近真实的表达与识别能力,其情感表现更加贴近于人类,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人类的情绪波动与变化,并对人的情感能力加以拓展与延伸,互动机器人也因此而被称作情感机器人。互动机器人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的,兼具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具备语音识别与合成、语义生产与分析等拟人化功能,通过互动机器人,可有效提高人工智能播音主持的工作能力与互动能力。
另外,互动机器人拥有硬件实体与活动能力。比如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2014年,结合情感计算框架、智能算法、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完整的人工智能体系,该体系以EQ为发展方向。小冰可与用户之间达成实时对话,每次的对话数据 可以达到23轮,并且能够对人类情感产生反应与反馈。
在播音主持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人机互动效果,给用户以更加真实而连续化的情感互动,可使用户在人机交互中逐渐忘记对方的真正身份。互动机器人是技术创新与媒介创新的重要产物,互动机器人的出现,可有效带动播音主持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转型,并将进一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相互融合,保证播音主持领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为互动机器人提供个性化的音色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表达方式[2]。

四、结语

智能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行业的相互融合,已然成为播音主持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进一步促进媒介之间的有效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中的应用,将以人工智能技术、心理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为必然趋势,互动机器人及虚拟主持人等人工智能主持角色的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张易泽.智能时代主持人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西部广播电视,2018 (19):175-176.
[2]杨春辉.智能语音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8,2 (27):135.


来源:电台工厂(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yAmvGe1gtLzMzMmR0IeSw

编辑:马源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9-14 01:02: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爷和算法,是谁搞坏了评论区

我愿意称这个时代为,算法情绪时代,公共关系团队,需要情绪专家,也需要算法专家。

很多读者反馈,文章太长,八卦减产。
文章决定压缩到3500字以内,八卦还是算了,没有保镖,迟早被打死。
上一期,我是如此结尾文章的,一些好友私信我,你这才刚到正题,怎么就结束了。
“拖出去枪毙!”
“说吧,收了XX多少钱!”
“资本家该死!”
“这种企业就应该早点倒闭!”
做了多年公共关系工作的你,是不是早就发现了这几年评论区的巨大变化?为何似乎一夜之间,原本还是百家争鸣的论坛和灌水区,就突然变成了舆论一边倒的情况?
现在的评论区和各种社区,已经成了很多大公司市场和公共关系同学最大的痛苦之源,毕竟说一些偏激的话,并不犯法,他们却不知道,他们一起呼叫的偏激,却已经成了所谓民意。多少企业,正在为这种民意,瑟瑟发抖。
如何处理好跟他们的关系,不在一些文字或者视频中成为一边倒的众矢之的,正在成为公共关系部门的核心需求,但是大家却发现,以往的公关经验,在这里全部失灵,很难形成有效对抗,利用就更别提了。
罪魁祸首到底是谁?企业本身应该如何面对?公关关系人才格局如何调整?
我愿意称这个时代为,算法情绪时代,公共关系团队,需要情绪专家,也需要算法专家。

“ 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为什么,今天的评论区,会成为令人头痛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大爷,一个是算法。
先说说大爷的事儿。
我仔细观察过,我周边老年人的用户习惯,他们在刷短视频和看新闻的时候,更热衷于点赞和评论,如果周边有人,他们看到兴奋的地方,还得找你聊几句。
老年人,尤其是下沉市场的老年人,在当下的互联网舆论环境中,本质上是非常活跃的一群人,在他们所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他们没有说话的权力,因为根本没人听他们的,子女甚至都会一句话把他们冲很远,加上他们大多已经退休或者正在排队等待退休,每天有大把的时间。
我放三张图,大家先看一下,看完大概就会立刻明白一些问题。






是的,十年时间,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网民结构正在发生彻底的变化。
下沉市场的网民数量更多,整体年纪正在变大,受教育水平被拉宽,手机网民成为主体。
在PC时代,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与今天相比,差距很大,2011年中国GDP总量48.76万亿元,2021年中国的GDP总量是114.37万亿元,在那个时间段,电脑在下沉市场的普及度并不高,毕竟电脑的使用场景以及操作门槛,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是相对受限的。
这里面,手机提供了更方便的上网环境,参与虚拟世界讨论的门槛被降低,而涌入到互联网世界来的大爷大妈们,则有着所有人走向老年之后的通病,特别固执和绝对。
当他们遇到算法之后,有意思的事情就来了,他们发现自己在年轻人世界里,处处都被DISS的局面,得到了彻底的反转。
接下来,我们聊聊算法。
腾讯新闻客户端大裁员后,标志着几乎所有做信息流的公司,都在逐渐抛弃原创,算法时代成为主流共识。
我跟很多老公关人聊过这个问题,大家都只看到了网民年龄结构带来的原因,但是很少人注意到算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为什么PC时代的无论在论坛或者评论区,都很少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往往都是两种甚至更多的观点在博弈和争执,也就是微博以前最经常出现的撕逼,但是这几年撕逼的事儿越来越少了,基本上就是一边很快打倒一边。
我去年写过一篇十万加的文章《手撕联想,司马南之心人人皆知》,大家可以转过去看一下,当时这篇文章在知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几千上百的小粉红在评论区一边倒的骂我,然后偶尔有几个站在我这边的,立刻就会被骂回去,甚至还有十几个人私信我,问候我祖宗十八代,问我收了联想多少钱(事实上,这篇稿子在联想内部,却被认为是黑联想的黑稿)。
但是,有意思的事情来了,在司马南最近被搞得一塌糊涂之后,知乎又有好事者把这篇文章翻出来,然后挨个去问这些小粉红,现在如何看待司马南,还叫他南大爷不?结果这些小粉红也毫不掩饰自己,有人回答说,当时也是看大家都这么叫也就叫了,本质上也不喜欢司马南。
这就是算法的力量,它会根据人们的喜好给你推送内容,往往会把价值观类似的人聚集到一起,我突然想起了网易很多年前的口号,网聚人的力量,可惜丁磊并没有实现它。
不要幻想什么独立思考,在算法面前,最终结果就是理性思考的人们被声音更大的人们所掩盖,这个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老百姓,都是普通吃瓜群众,他们在舆论上的大多数站队,往往就是看谁的声音更大。
既然,大多数人,在中间,那么玩传播的公共关系从业者,就有操作空间。

“企业应该如何面对

这个世界的道德弧线很长,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它偏向正义。
所以,我特别喜欢小米公司的一句话,始终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乐观去看待并不乐观的世界,就会产生去研究和改变的动力。
什么样的传播,会持续性给一家企业创造正面舆论?
一定不是财富的堆积,也一定不是造富神话,更不会是大到令人可怕的规模,永远记住,在传播中,仇富是一个持续性的负面流量池,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首先,企业是一块海绵。
伟大且受人尊敬的企业,一定是一块海绵,能吸收能释放,如果一味只知道赚钱,而从来不给所处的商业社会做贡献,这样的企业走不远,更别谈伟大。
毕竟,每一家企业在所处的社会中,都会触达天花板,一开始企业从社会中赚取利润,但是必须要拿一部分利润回馈社会,让社会变得更好,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持续提高改善,教育得到持续优化,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循环,企业也才能永远有持续增长的机会。
所以,我们的传播,一定要有释放的环节,技术研发、创业型投资、公益慈善等等都是值得拿出来讲述的故事。
华为这些年,其实就做好了一件事,持续投入研发,于是在舆论上,就有了持续性可做的文章,百度这几年也开始走这条老路,强调自己的研发投入。
其次,持续做一件善事。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一种价值观,永远都是不会错误的,那就是“利他”,人人都想利他,企业如何把自己的“利他”行为,更好的传递给公众?
这些年,腾讯的99公益和蚂蚁森林,算是两个我个人认为做的比较不错的国内项目,其实很多人也在研究他们为什么做得好,在我看来,持续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持续才有价值。
比尔·盖茨、巴菲特等等美国知名的企业家,在慈善这一块的投入,也是持久不断的,然后盖茨已经离开了微软很多年,但是盖茨作为创始人的慈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依旧还在为微软贡献一部分良好商誉。
毕竟这个世界,有些关系,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第三,少谈自己多谈生态。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互联网企业的传播,一直集中在商业模式、竞争、数字游戏之中,这些传播基本上就是服务自己,通过秀肌肉来吸引更多的关注,方便自己融资或者赢得羡慕。
此前,我写过一篇谈腾讯传播的文章,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腾讯这么多年一直都很少秀肌肉,虽然它的肌肉是最大的,鹅厂的传播更多聚焦在生态之上,它给合作伙伴赋能了什么,通过公益给社会赋能了什么。
据我所知,99公益在鹅厂算是预算最充足的项目,这一段时间铺天盖地的小红花软文投放,就可以看出一些逻辑了,腾讯并没有把钱花在财报。
这就是积德行善的力量,没有人会骂一个每天在利他的企业家和企业,这属于典型价值观不正确。
而且,慈善和公益,就在身边,唾手可得。
很多人都很好奇,一口老炮的主图为什么一直是一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图片,因为我想让大家知道,慈善就是非常容易参与的事。
我每次都会跟我的一些富人朋友们说,你们总说要做慈善,但是似乎这个行为一直在脑袋里,却不曾执行,其实非常简单,打开一口老炮的文章,扫描二维码,就立刻可以实现最简单的慈善。
据我所知,通过一口老炮,已经有一千多个人参与了月捐计划,这证明我们公众号的转化能力非常不错,搞得我最近都在思考,是不是要开放广告位给企业投放硬广了。

“ 新时代的传播团队

记者的天职是记录,而小说家的天职则是讲故事,前者要建立在事实基础,而后者则可以二次艺术加工。
这两年,很多公关都在跟我说,市面上讲故事的媒体太少了,大家找来找去,就那么几个号,像“人物”这样的公众号就变得非常稀缺起来,曾经一度,我都萌生过去做一个类似的号,毕竟我写了很多年小说,如何写一个感人的故事,属于强项。
为什么,我说媒体人这几年不再适合做公关了?因为当下的舆论环境,媒体人的天性是很危险的一种习惯,很多事情在这几年,最好不要太较真,较真的结果就是自寻死路。
我的建议,招以下几类人。
第一类是虚拟创作型人才。
小说家、编剧可以负责文案的形成,导演可以负责视频组的内容。
一个写小说的人,在写故事上,与一个记者,能够有多大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代入感上,写小说的人,可以更轻松的让受众感动,并且带动情绪。
记者负责记录,而小说家则负责情绪。
媒体人在视频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我自己做了一年多视频,后来都放弃了,完全不在频道上。
第二类是数据分析型的人才。
如果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最好直接去做算法的部门借调一个人过来分析舆情数据,在每一次舆情中,找到算法推荐机制,然后根据算法的权重再去给内容输出团队匹配相应的指导。
每一个公关部,以后必须要配备一个自己的CTO,这个是我的基本判断,以后我也会重点在写一篇文章来分析这个观点。
毕竟,以前的公关部面临的都是各个平台的编辑,那些都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招一些媒体的编辑记者来做公关,是对症下药,但是如今我们面对的是算法,用编辑记者去对付算法,很显然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你还在用老思维搭建你的公关部,你就一定会举步维艰,传播的渠道、信息流通的逻辑、受众的组成,一切因素都发生了变化。
解散你的冷兵器军团吧,欢迎来到算法情绪时代,算法,情绪,核心秘密武器。

END


来源:一口老炮(公众号)

编辑:马源

560#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19:19: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漫画观察:AI啥时候学会了画漫画?




    今年八月,《大西洋月刊》因在文章中使用顶级AI绘图软件Midjourney创作的图片,引发大量争议。人们担心,媒体在未来将会大量使用AI绘图,插画师、摄影师则无法销售作品,这个群体的收入锐减,无人再愿意安心创作,长此以往,将导致行业的覆灭。
【图片,《大西洋月刊》刊登Midjourney创作的插图】
一周后,编辑部道歉,他们认为,使用AI创作的图片,确实不妥。
AI绘图是什么?
AI绘图软件,指建立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经过深度学习,根据用户指令,自动绘制出图画作品的软件出于好奇,笔者尝试了国内外几款AI绘图软件,其中比较优秀代表有:OpenAI出品的DALL·E、谷歌出品的Imagen、Parti,以及设计成APP,并引起上文争议的MIDjouney等。TikTok也有利用AI画画的功能。6Pen Art、文心一格,则是国产软件中的佼佼者。虽然尚处于公测阶段,但目前看来,效果也还不错。
AI绘图软件操作极为简单,用户输入“关键词”或“一两句指令清晰的句子”,选定“艺术家风格”和“绘画形式”,AI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为用户设计几张低像素画面备选。当用户选定了设计方案,AI便对方案进行完善,计算出高像素画面。
【图片,文心一格创作的插图】
这些图片天马行空,美轮美奂,而获得出这些作品,不再需要艺术家通过长年累月、繁琐枯燥的训练,换来的绘画能力,而仅仅只与用户的个人审美情趣、主观需求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AI实现了“人人都是艺术家”。
【图片,Journey小姐的油画肖像The Verge / Midjourneynone】
【图片,From Liza】
【图片,From @MarkTurkston 地球上最后的图书馆】
【图片,From @viewsfrance】
        笔者作为从业多年的职业新闻漫画设计师,面对这一盛况,震撼之余也引发许多思考。
绘画工具不断升级
艺术和技术,从来不分家。绘画工具则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翻看艺术史,如果没有凡·艾克发明油彩,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欣赏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油彩干的慢、易修改等特性,给慢工出细活的达·芬奇留下足够的空间。“晕涂法”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法的创新,还得大量的时间。《蒙娜丽莎》花费了画家三年时光。而同时期的蛋彩画、湿壁画等绘画技术,因为技法的局限——干的太快,不易修改,而无法做到从容不迫地等待患有“严重拖延症”的达·芬奇精雕细琢。
如果没有油彩的发明,就无法跳过素描,直接用色彩塑造形体、制造明暗和立体感。艺术史失去了直接用油彩起稿的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提香,还能算完整吗?
【图片,红衣教主本博肖像,提香 1545-1546】
技术发展、思想进步,为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科技让画笔变成电子笔,画布被替换为液晶屏,画家的调色盘,由CMYK或RGB数值决定,自带笔刷,预设图层,滤镜效果......早已成为绘图软件的标配,这些都能帮助画家高效的实现想法,完成作品。
工具发展到这一步,画家们并未感受到太大压力,因为想成为画家,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如:创意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等并未改变。当数字画家与传统画家还在争论艺术品的唯一性,NFT能否解决数字艺术增值保值的时候,AI绘图出现了。
AI绘图的运算机制
几年前谷歌发布的AI矢量图绘制软件auto draw。从用户在识别区画下的第一笔开始,AI就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推测用户想绘制的对象。随着笔画的增多,数据量的增加,AI提供的图形与用户希望得到的图形无限接近。这项技术的运行逻辑是:从已有的图像中提取数字特征,并对未来的绘画趋势进行预判。只以最新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演算,而从不瞻前顾后,左思右想,被其他因素干扰。
这种算法并不新鲜,早在围棋人机大战中,战胜李世石的人工智能软件alphago,就是这种运算逻辑的成熟运用。
新印象主义代表人物,画家修拉认为:颜色是可以计算的,用同样大小的一半洋红小点和一半蓝色小点,奇偶数穿插排列,经过视觉混合,可以得到一片灰蓝色的天空。这与47%的洋红点+49%的蓝点+4%的黑点,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他证明了自己是“实证主义,科学绘画”。
恰巧,AI也这么认为。但和修拉不同的是,AI使用的不是颜料,而是电子像素。
【图片,修拉 康康舞 1889-1890】
在学习输入阶段,AI将物体看成是不同层级像素的集合,通过规整的分割,像素有了固定搭配,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
在应用输出阶段,用户输入关键词,AI寻找相匹配的图形特征,从而进行预判。
假设我们画一只企鹅,画到一半就停下来,AI会根据已有图像进行分析,与数据库中的海量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用户将会描绘的对象。
【图片,AutoDraw使用页面】
当这种数学模型一旦建立,在大量输入、输出数据的过程中,AI绘图的精准度越来越高。而这种学习数据的投喂,对于互联网来说是无穷无尽的。
2016年,十七世纪初著名画家伦勃朗的“新作”问世。它是微软与伦勃朗故居博物馆,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合作的结果。这幅画被命名为《下一个伦勃朗》,AI通过计算,并连接3d打印机完成最终画面。颜料堆积让画面凸凹不平,使其更具有立体感。从而给参观者提供更真实的视觉体验。
【图片,《下一个伦勃朗》】

在此之前,AI通过算法,将伦勃朗所有的作品进行数据化,并兼顾绘画各层面要素,建立伦勃朗数据库。从画面构图到主体物的光线运用,从笔刷方向、颜色搭配习惯,到分析颜料化学成分、堆积厚度数据......大量数据告诉AI,在画面的特定部位,画家大概率会使用何种笔触;画面局部颜色与整体的协调等等相关信息。统计数据显示,某些固定搭配,能提高伦勃朗绘画风格的可识别性。
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AI完全掌握形成伦勃朗绘画风格的各种关键要素后,它就可以开始作画了。输入关键词:中年男性+伦勃朗光,AI就会在系统储存的数据中,选择出与关键词相匹配的特征,再通过一系列算法优化,并将最终结果通过数据进行输出,使用3D打印机将其转化成为画面,精致装裱后,呈现在观众面前,因为风格极度相似,作品无限接近伦勃朗,让业内专家惊叹。
在惊叹之余,笔者盘点了自己的漫画作品。总数量也接近两万余幅,从信息论角度去分析,每一张漫画所包含信息量,数据复杂程度,都远远不及伦勃朗。若有一天,哪位天才AI算法工程师,在闲暇之余,顺手设计一套算法,让AI自动学习这些漫画作品并完美输出。我会不会失业呢?这款软件若以笔者的名字命名,会一种奢望吗?当然,若价格合适,请专家设计一款自己的AI绘图APP,往后用户需要“曹一漫画”风格的新闻漫画,不就触手可得。万一我还能收点版税,岂不美哉。某些品牌字库中,已有类似的成熟机制。感叹一声:未来皆有可能。
学习与模仿,是一体两面
《下一个伦勃朗》的绘制过程中,也出现过大量的失败案例,有些是算法错误的选择了数据,有些是AI未能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但这些在计算机工程师眼里,都不是大问题。随着算力不断增强,一分钟绘制几十张图片,总有一款能让用户满意。当初稿确定后,再经过用户后期加工完善,发表出来的作品,应该能超越所有初选方案。
艺术家在创作时也会经历相似的过程。首先产生一种意向,相当于AI的“关键词”,新闻漫画则称为“选题”。围绕这种意向,绘制大量草图,在草图中进行取舍、修改和完善。要做到这些,与艺术家之前的大量的专业训练密不可分。
大量临摹前人的作品是艺术家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大脑的某种先天机制,将临摹对象中的一些明显特征加以概括、高度抽象化,吸收并储存,使其成为大脑数据库中的一部分。当艺术家产生创作冲动时,大脑便会调取数据,形成创意想法。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艺术家的作品里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前人作品的影子。AI绘图也是基于此原理,只是AI将输入和输出过程,提高到人类大脑无法匹及的速度。在其他领域,如音乐、小说、新闻简讯等,AI都在使用类似的机制运行。

【图片,6pen artFrom@零夕】
如果说学习与模仿是硬币的一体两面,于是,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类临摹前人绘画被称为“学习”,即便自己的作品中出现前人的艺术元素,也被叫做“创作”。而计算机将前人作品数据化,经过一系列复杂计算后,产生出的作品,是应该被称为“创作”,还是“模仿”,引发人们的争论。
著作权出现“真空期”
试想一下,AI技术发展到今天,只要有合适的故事脚本,《哆啦A梦》、《千与千寻》、《七龙珠》或者其他动漫作品中人物形象,将持续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读者在阅读全新的故事时,可能会忘记创造这个动漫形象的漫画家早已离去。对于AI来说,只要动漫人物IP形象足够丰富,按照当前算法,就能源源不断地绘制出该形象的各种形态。余下的工作,只剩在对话框内填入适合的对白,然后根据剧情的发展,编排版式。AI绘图技术将深刻的改变漫画创作生态。在未来,漫画畅销书作者,可能不会画画。
那么问题来了,AI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分析,重新排列组合所产生的作品,是否受到著作权保护,又引发了激烈地争论。

【图片,From@狼烟无言】
赞同的一方认为,AI绘图作品虽然是机器通过算法自动生成,但背后依然体现出主创团队的个性化设计,价值观判断以及主观表达意图,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这部分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而反对方则认为,计算机生成的作品不是作品,权利人对其享有的也不是著作权,而是邻接权。创造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特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实质是: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将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匹配运算而得到的结果,这些不是智力创造的结果,不应获得著作权的保护。

【图片,6pen artFrom@aми The Man】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笔者尝试的几款AI绘图软件都发出声明,生成出来的画面可以商用,版权属于用户。AI依靠付费会员和流量变现,这种商业模式是否成功还有待考证,但毫无疑问,目前机制有助于AI绘图软件的推广和普及。
另外,AI在网络上进行海量数据学习,在持续不断、自我迭代的过程中,这些“教材”的版权、著作权,目前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画家与“表演艺术家”
让我们做个思想实验。将《千里江山图》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分析墨色构成与颜料的化学性质,将画面各部分拆分成若干个像素集合,建立起一组完善的数据库,然后用北宋的娟本设色,作一幅山水主题国画,盖印做旧,并对外宣称这是考古新发现——王希孟又一作品重见天日,猜猜鉴宝节目中,会有多少专家看走眼。
现实中早有这样的案例,去年上海进博会上,全球第一台全协作双臂机器人YUMI,经过程序设置后,现场模仿出多种书法字体。从技术上来说,这部机器模仿任何一幅书法作品都不存在问题。这同样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生态。

【图片,全协作双臂机器人YUMI】
YUMI在算法上依靠AI绘图技术,这无意中大大提高了收藏家获取艺术家作品的信任成本。古代为了证明文人画作是真迹,只需盖个文人专属的印就行。随着仿制技术的提高,高分辨率扫描、仿真喷绘的广泛引用,赝品越来越难辨认。为证明作品不是赝品,画家得拿着作品与收藏家合影。当技术发展到AI绘图阶段,拍照都不能完全证明作品真伪时,录制绘画过程,则变成“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收藏家要求录制画家完成作品的全过程,才敢相信这幅作品是真迹,这直接关系到艺术品在资本市场的流通,保值增值,因此很难妥协。虽然这会给艺术家带来一定的困扰,但在商业利诱下,能保持磷磷傲骨的大师总是少数。毕竟,在生活压力面前,再伟大的艺术家,永远都是乙方。
面对现实,笔者开始认真思考,要不要在画室安装一台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摄像头。一来创作灵感不是随时都有,万一没有捕捉到,实在可惜。二来总是要面对摄像头,不如早些适应,说不定将来某天,摄影师摆拍“手握画笔进行创作”的特写镜头,笔者若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如此这般,实在太尴尬了。
绘画本来是重结果的,观众欣赏的是作品,品味的是细节,感受的是文化。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环境的改变,绘画逐渐开始重形式、重过程、重表演。也许,那些用头发、胡须,拖把等“奇门遁甲”,在宣纸上抽风的“表演艺术家”们,会认为自己的春天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
商业需求是AI绘画的重要推手
工具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还有另一层含义,工具可以替代人。从这个角度去看,与经济学家一起嘲笑“卢德主义”者(注1),显得有些不善良。
正如前文所述,用户开始使用AI绘图、AI设计页面,轻松实现购物网站“千人千面”......这确实会取代一部分摄影师、设计师、漫画插画师的工作,影响他们的收入。人工智能时代,规则清晰、拥有海量数据、大量基础性重复劳动的岗位都会被替代。历史反复验证,与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对抗,往往是徒劳的。
商业的本质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一段文字需要配一张插图,以前只能依靠艺术家完成。当AI绘图的种种优势逐步显现,引发用户对传统绘画方式缺乏耐心。传统绘画等待时间较长,价格较高,这还没算上沟通成本。当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会让这一特性变的更加明显,用户会不得不在成本与绘画产品之间重新寻找平衡。AI绘图就是种不错的选择。只需支付很少的费用,在极短时间内,给用户大量选择。种种有态势,使AI图片很可能直接被采用。

【图片,Midjourney 一分钟左右,生成四个基于文本描述的图片】
若是手头宽裕,而独特的审美要求又只能依靠特定的艺术家才能完成,这才有可能促使一次艺术创作的发生。历史上的罗马、佛罗伦萨、维也纳、巴黎等城市能够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所具有的共同点:宽松的社会氛围、充足的用户需求,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一大群艺术家的全身心投入。
商业推动技术普及的案例很多,20世纪前后,人们只需向照相馆支付低廉的价格,就能获得一张效果不错的碘化银全家福照片,那么,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去光顾昂贵的学院派肖像画工作室呢?虽然手绘肖像具有成为艺术品的潜质,但若伦勃朗晚出生200年,也许会成为一位摄影大师。

【图片,银版照相法照片】
每当技术变革来临时,都会出现各种声音。例如录音设备变的更小更轻便时,卓别林说:只有默片才是艺术;黑白照片变成彩色,会有人说:黑白照片才是艺术。诚然,这些表述有一定道理,但若将此用做拒绝新技术、新形式的理由,那就显得苍白无力。
举个身边的例子:短视频,投入资金少,技术门槛低,播放渠道多,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在商业需求的推动下,传统长视频优势被削弱。有观点认为“只有长片才具有艺术价值。”,就略显局限了。短视频同样具备表达艺术的能力。工具不是主要因素,人才是。
面对危机,绘画行业是有经验的。
AI绘图出现,打破了画家赖以生存的重要壁垒。画家无法凭借经过长时间艰苦训练获得的“审美能力,手绘造型能力,用艺术图形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获得足够多的订单。并失去了“有关审美问题与用户进行深入探讨”的机会。用户想要得到一张作品,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完成,这的确给艺术家造成了极大的危机感。
危机,在危险的境地中也隐藏着突破的机会。面对危机,绘画行业是有经验的。二十世纪初,照相术的发明对于画家群体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危机,而那个时代的画家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不仅仅平安度过危机,还推动了艺术史发展。现代艺术的多样性,发展的契机,也是在那个时代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流派依托不同的哲学思想,发展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观,一时间,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
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目标是“在现实世界平行之处,建立起一个艺术世界,以便找出让画面各要素形成和谐关系的普遍规律。”他认为,世界都是由几何形构成的,而标准的几何型只是一个起点,走向世界不规则形状的过程,但画面最终还是要呈现出几何型的骨架,并称之为“结晶”。
【图片,塞尚,圣维多利亚山 1904-1906】
学霸马蒂斯读懂了塞尚,并且他打破了色彩的边界,获得了绝对的色彩主观化。他成功后,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自己一直在“追求画面中各要素之间的和谐”。
毕加索称塞尚为“所有人的父亲”,他是一个极具艺术天赋的文化课学渣。这导致他原教旨主义地去理解塞尚的几何形理论,甚至直接用不同材料进行几何图形拼搭。虽然这是对塞尚艺术思想的误读,但客观上,毕加索打破了造型观念的边界,创立了立体主义风格。并对后来的结构主义,表现主义,装置艺术等众多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照相术的发明,给二十世纪人们的世界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笔者认为,这种冲击远大于AI绘图带给当下艺术家的。二十一世纪的艺术家视野开阔,学识渊博,有着丰富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凭借群体智慧,一定能找到面对AI绘图工具的适合方法。
有目的的取舍,是衡量作品是否具有“独特创造性”的重要标准。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思想实验,将所有汉字输入到一台超级AI,设定好算法,让它随机排列组合汉字,形成语句。假设组合次数无上限,理论上,这台机器就能组合成出中文世界中最美的文章诗词。但与此同时,人们又遇见了新问题,如何能将这些优美的文章诗词从海量的文字组合中挑选出来?
回到现实生活,人类作曲家在工作时,也会进行大量的作曲尝试,他们对灵感涌现时记录下的音乐初稿进行选择,用自己独有的标准来判定哪些作品比较好,哪些不太好,哪些值得修改,哪些应当直接删除。作曲家与超级AI之间的区别是:人类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创造性与准确性是相关联的。
画家构思草图也是同样原理,在创作进行中,是否有清晰的目标?是否刻意为之?艺术家的构思与目标选题的匹配度有多高?想法是否具有独特性……如果没有这些评判标准作为锚,思想可能会像脱缰野马,在迷宫中漫无目的胡乱穿行。艺术家在创作阶段,作品雏形无数次被大脑修改,取舍,验证。对发散性思维创造出来的种种想法,进行反复推敲,最终得到令艺术家感到满意的想法,并将其通过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否对作品进行主观评价,有目的的取舍,是衡量作品是否具有“独特创造性”的重要标准。
为此,笔者尝试与AI绘图,分别完成真实新闻选题:根据新闻“数字月饼投资有风险”,绘制评论漫画。
AI绘图软件:6Pen Art。一款排名比较靠前的国产AI绘图软件。
关键词:数字月饼,投资,风险。
风格及艺术家:AI默认的风格和艺术家比较有限,笔者的选择是:现代,超现实和达芬奇。
渲染图片:有付费和免费两种选择,区别是等待时间长短,我选择了免费,需要等待三小时。

【图片,AI绘图等待中】

在这三个小时里,笔者按照平时工作的流程,开始绘制这幅新闻漫画。研读新闻信息,某些企业跟风“元宇宙”概念,售卖数字月饼,本来正常的商业现象引发无序炒作,大量投机商蜂拥而入,造成供求两旺的假象,诱引散户入场。很多平台上,一枚数字月饼高达上万甚至数万元,投资需谨慎。
笔者并不像AI绘图那样去提取关键词。多年的从业经验,让笔者可以自如转换表达角度。
1:商家为赚钱而搭建的舞台,绚丽却充满危险。
2:各路投机商心怀鬼胎入场。
3:散户盲目乐观,迷之自信,确定自己不是最后的接盘侠。
4:侥幸心理,赌博心理在背后推动。
5:监管部门对数字概念产品管理滞后……
如此多的想法摆在面前,笔者根据一系列复杂的评判标准,如艺术表现性,发布媒体属性,用户接受度等等,选择了新闻漫画设计方案:人们想获得不切实际的财富,如水中捞月,到头来落得一场空。投资数字月饼,需要支付现金,笔者把捞网改成用货币做成的杆儿,杆儿中间碎裂,货币散落到水里,寓意投资“打水飘”。而画中人物,举头望去,数字月饼如一轮明月,在各种大肆宣传的映射下,高挂空中,无比灿烂。想到这里,草图也就出来了。

【图片,新闻漫画:警惕“数字月饼”成陷阱】
起稿的时候还有些忐忑,不知道AI会如何表达,那可是各类自媒体热捧的宠儿,江湖传说中的顶级高手。
当笔者不再胡思乱想,转而专注于绘画,流畅的线条,收放自如,准确的结构,带来愉悦,色彩搭配,反复推敲,绘画太容易让人进入心流状态,这是极为享受的过程,笔者忘却了隔壁AI刚刚带来的压力。
两小时之后,作品完成,交了稿,想起AI绘图,回头一看,它还得一个多小时才能出图。目前看来,面对免费的AI绘图,笔者还是蛮有优势的。
不卖关子了,为诸君揭晓AI绘图的最终作品。多种艺术风格混搭,印有中国传统纹样的巧克力月饼十分精致。画面除了不太符合选题要求以外,其他的都蛮好。

【图片,AI绘图作品:警惕“数字月饼”成陷阱】

对于此次尝试,笔者还是比较满意。其实大家心理都很清楚,随着资本的持续投入,算法的不断迭代升级,程序设计师对新闻漫画行业内在思维逻辑、运作方式的深入了解,各路专家的加入,AI绘图作品只会越来越完美。未来是否拥有商业价值,决定了AI绘图演进的速度。笔者不禁感叹,商业价值不高,也不见得是件坏事。资本没有兴趣入场,客观上能够给新闻漫画艺术家留出更多的时间。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赋予了艺术品意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总能演化出适合物种延续的独特属性,人类与生俱来的多样化情感,也是演化的杰作。艺术作品为记录或表达人们的情感而存在。艺术创造性包含了人们对生与死,爱与恨,理性与感性的体悟。生命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赋予了艺术品意义。
AI的视角去审视,艺术是基于“构成人类特性复杂目的”的函数。以目前的技术水平,AI无法持有与人类相同水平的“目地函数”,很难计算人们丰富的内心情感,不能以人类社会和文化为背景,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艺术品。虽然AI绘画效果是如此的“惊艳”,但那仅仅只是存在于表面,而无法展现艺术作品内在的血肉、骨骼、灵魂。所以AI无法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
举个书法的例子来说明“人类特性复杂目的函数”。前文提到全协作双臂机器人YUMI,模仿历代名家的墨宝,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而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面”。这其实说的是书写者将自己的生命情感都融入到文字中去。在传统语境下被称为“性情”。这里面包含了书写者的观点,情感,个性,气度和修养。书法未必能准确分辨喜怒哀乐,但书写者的情绪,在汉字的运笔轨迹中,会得到一定的呈现。人常说,书法中蕴含“心相”,就是一种心理投射。而书法造诣越高的人,则更能够通过书法作品反映内心真实的状态,其作品包含的信息也就越丰富。
比如东晋门阀士族王羲之,在悠闲从容,举杯把盏时写下的《兰亭序》(永和九年),而仅仅三年之后(永和十二年),战乱来袭,厄运连连,祖坟都被挖了。在极度悲怆和惶恐之下创作了《丧乱帖》。将两组作品摆放一起,展现出王羲之性情的不同侧面。这也造就了他在书法史上无法被超越的地位。
【图片,王羲之《兰亭序》】
【图片,王羲之《丧乱帖》】
目前AI技术对书法的探索,止步于模仿,画出的文字,是静态的。而王羲之的字是动态的。是手、心、笔的高度协调一致,一气呵成的。人们欣赏他的文字,内心是随着笔迹在纸上舞动。起笔、顿笔、力度、速度、轻重缓急都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而且书写经验越丰富的人,感受就会越强烈。
事物所蕴含的意义,总是随着人们审视角度的转变而不停转变。AI无法理解,无法延展,也无法做出判断。正如王羲之,在闲散安逸生活与颠沛流离的强烈刺激下,在文化、精神、情感、体悟的孕育中,创作出书法作品,而不是相反。当然,AI也可以依靠随机组合,创造出海量新图片,新文字,新事物。其中的一些,会有一定概率被人类赋予意义,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本文暂不做讨论。但无论如何,没有人的参与,事物的艺术属性等于“0”。
面对AI绘图,艺术家们该如何应对?
AI将手工劳动,变成工业化生产。传统艺术家虽然一直坚守,但注定也无法跳脱出时代的局限。艺术家应该如何应对?
改变认知,换种角度看待AI绘图这种新技术。
艺术家学习一种风格,需要长时间积累。而创造一种风格,那就更难了,成熟艺术家终其一生,风格的变化也十分有限。熟练使用AI绘图,能够有效开拓思路,提升工作效率,草图绘制的数量和质量也会有所改进。AI绘图也为艺术家风格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换种角度看待新技术,将其为我所用,是种不错的选择。
举个其他行业的例子,当阿法狗战胜柯洁,柯洁说自己看见了上帝,并且认为从意义的角度来说,AI时代的围棋特别无趣,这是一种看法。而有些资质普通的棋手,通过不断向AI学习,拓展思路、磨炼棋路,在后来的比赛中,拿到世界冠军,这又是另一种路径。
与人交流,其乐无穷。
前文提到商业规律、节约成本,会促使部分用户选择更经济的AI绘图产品,但请注意,在这一过程中,用户是与机器在进行交流。这种交流的有效性,丰富性,远达不到人类水平。并且,两者之间建立的是:用户与企业的关系。而用户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建立起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极为不同的。一个常见的场景,打客服热线,用户会更愿意与机器对话,还是与人交流呢?这是艺术家与生俱来的优势。
忘记艺术家的“高冷”,并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让用户觉得你是个有趣的人,觉得你可以信任,这是除了手艺之外,艺术家最大的竞争力。
艺术家如何做到有趣?首先要具有独特的视角。
【图片,黄永玉,鸟事好鸟,就是话多】
黄永玉先生是公认的著名老艺术家,先不去谈他的绘画作品有多么精致,百岁人生是多么传奇,仅仅去品位他的题词:鸟是好鸟,就是话多。就能让人感受到他的趣味。
画一张刚刚下完蛋的母鸡,题词:生个蛋,犯得上这么大喊大叫嘛?这些素材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可看见老先生的作品,不免赞叹,构思精妙,太有趣了。

【图片,黄永玉,生个蛋,犯得上这么大喊大叫嘛】
        是什么地方让我们觉得有趣?
首先,黄永玉先生具有十分独特的视角。换成普通人,大概都会说“母鸡下蛋”,这就过于直白,失去了想象空间和轻松诙谐的感觉。当一个独特视角,通过幽默的表达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便会激发读者的兴趣,仔细探寻其中深意。正如这幅“鸟是好鸟,就是话多。”作品触发观众联想,自动对应生活中真实存在的“TA”,人是个好人,就是像祥林嫂一样絮絮叨叨,惹人烦。作品与读者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连接,产生互动效果,从而呈现出独特的完整性。这与国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AI却提供不了。
除了独特的视觉,幽默的表达之外,一些人非常规的行为,也让人觉得很有趣。
以前大部分画家都是用纸和笔在画布上作画,但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在1974年创造了一种滴画法,不仅绘画的过程全程公开,还请了一帮记者,摄影师进行全程录制,他将画布铺在地上,把颜料装到带小孔的桶里,光着脚,拎着桶在画布上走来走去,颜料滴满画布,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状画风,这种独特的风格引来众多的效仿者,他的作品不仅大卖,本人还成功的挤进艺术史,甚至还有自传体电影。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当绘画沦为一种表演艺术,不知道是艺术的前进还是倒退。
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他一定是一名跨界高手。
会画漫画,在企业做过管理,恰巧还会讲故事,这个人叫斯考特·亚当斯,畅销数十年的办公室黑色幽默漫画系列《呆伯特》的作者。

【图片,斯考特·亚当斯在工作室绘制呆伯特】
综上所述,有趣的四个特征,分别是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表达,非常规的行为,以及拥有多项能力的斜杠人才。这些都是围绕在艺术家绘图能力周围的软实力,是AI技术所不具备的。
再次强调,AI绘图只是一件工具而已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想起几年前在网络上被热烈讨论的话题:关于未来有哪些工作可能被AI取代。当时李开复提出了一个经典的五秒钟准则,一项原本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五秒钟以内对工作的问题做出决策,那么这项工作就很可能被AI取代。他认为,翻译,助理,客服,司机等岗位,将会有90%被人工智能替代。
AI绘图的出现,证明了李老师说的不完全对。笔者认为,未来绝大多数职业的初级岗位都有可能被AI取代,每种职业中,被动的重复劳动性工作都会交给AI,只有需要综合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具有与人进行深入沟通能力的高级岗位和专家岗位才会留给人类。
AI绘图视为这个时代的新工具,成为它的主人,而不要被它束缚,更不要变成它。新工具的诞生,促使新的艺术风格,艺术史学者沃尔夫林认为,艺术风格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艺术风格的演变,就像一块石头滚下山坡,一路坑坑洼洼不平,石头弹跳的轨迹是不规则的,但这块石头受到万有引力的影响,会一直往下,这就是艺术的意志。(完)

(注1)卢德主义:哲学领域术语。卢德主义是指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的一种盲目冲动反抗。卢德主义出现于工业革命初期,那时候的工人对于大机器生产的出现认识不足,盲目地认为是大机器的出现使自己丧失了就业,于是憎恨大机器,开始破坏这些新出现的机器设备,以换取就业。

作者:曹祎(笔名:曹一漫画)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秘书长
《人民日报》评论漫画家
新华社(北京)摄影部图表室签约漫画师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评论动画师



来源:漫画观察(公众号)

编辑:邓秋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