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生态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4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0:15: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财新刑讯逼供文章被删



编辑:程正元


54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20:18: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网评家们是否该感恩吕台
淄博烧烤火出圈后,我一直在想,山东的下一个火出圈会是什么呢?
真没想到,寒冬里,山东广电一把手吕台的讲话火出圈。
当然这火不是淄博烧烤盛赞一片的正能量的火,是群起而攻之的火。
认真看了网络写手们(尤其曾在各级各类官媒做过新闻的)写的丰富多样、角度各异、语言犀利辛辣的文章,我情不自禁拍案叫绝:
写得太棒了,有理有据有节,我也曾是官媒人,简直叹为观止。
但我隐约察觉到,大家发泄的心里话肯定不是看(听)了吕台的发言后才新生涌现的,定是积攒了许久,只是苦于没一个由头和出口而已。
仅就这一点,诸位是否该感恩一下吕台,若没有他这根导火线,你们如何宣泄和发声,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的?

印象里,我和吕台没有交往。但早知其人。
齐鲁的新闻界、出版界曾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名动华夏。
原因之一,是注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比如,出版界从高校挖来青年副教授或硕博士,从省级医疗机构挖来医学博士、骨干医师到科技类出版社做编辑,等等。
新闻界也好从名校接收硕博士毕业生。
吕台就是那个时期从大名鼎鼎的山东大学博士毕业(全日制的本硕博)进入山东电视台工作的。
许多年后,我赴泉城和时任山东电视台台长吃饭时,吕是该台新闻部主任。

长期在省级电视台重要岗位任职的人,脑子里都生长着一根无形的弦,对负面的火爆的影响面大的社会新闻事件少报少碰,
因为你一弄就要出画面,一出图像,影响面比报纸大而迅速。
吕台耕耘的山东新闻,根植于孔孟故土,他敢去扯这些吗?
我长期看北京台的北京新闻,以及各省卫视的新闻节目,几乎都以正面为主,偶尔曝光的多是一些无关大局的鸡毛蒜皮的丑事。
不久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并在央视播出的反腐专题片,焦点之一是辽宁省三任公安厅长(也是副省长)的接续腐败,持续近二十年。
这期间,我没见过辽宁电视台的新闻说过该省公安系统上上下下的塌方式腐败,我看到的全是歌功颂德的。
估计负责报道或采访吹捧过这三任厅长的电视记者和报纸记者,看了上述专题片,会汗颜、羞愧和无地自容。
高官腐败让新闻媒体和新闻人难堪。

我这个台外的普通观众,早已习惯了省级电视新闻的格局和现状,那身在新闻岗位上负责内容把关和播放的人,是不是更自律地坚守某种底线和红线不敢不会逾越?
他们在荧屏之外发出来的声音,也许偏颇乃至荒谬不可理喻,但退一步想想,理解万岁吧。
吕台的翻车,是因为把大家心知肚明的共识在孔子的名言和孔子的家乡加持下,说出去了。
我在想,一个深谙古代汉语文学的聪明人,他应清楚自己发声后会有什么结果。
也许他明知而为之,隐含春秋笔法深意,也许他单纯站在自己统帅的齐鲁广电旗下的闪电新闻新媒体品牌的角度,表达了一个绝对的不转发负面的灰色的和不看别人笑话的观点而已。
总之,这是我一厢情愿地瞎猜。
他的发言是不是闪电新闻的人代起草,经他审阅或他亲自操刀的?我不得而知。
总之引来争议和四面楚歌,是躲不过去的铁的事实。
或许,日后会成为中国新闻史的一个小故事被载入史册。

我夜里看了北大、清华、人大、中大等众多知名高校2024招录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生的名额,颇为壮观。
这些几年后的新闻学博士们,会到哪儿工作呢?
吕台是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他们应该关注到吕台的发言吧,他们会有何感想呢,他们的博导们又有何心声?对我而言,全是未知数。
我突然想向我的老领导(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请教:
你也是山东大学毕业的,你还兼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学博士生导师,你当初对我写的类似刀刃向内、自我批评揭短的长篇调查报告果敢决定——全文照发,一字不改。
如此胆识,是因为你曾在中央书记处工作过,担任过国家部委的领导,所以站位高,不怕担风险?你的答案,我不得而知。
吕台发言风波,我本想隔岸观,静静看网络文海波涛,但公号主编诚邀我写点什么,只好遵命。

动笔前,发微信问一位正在远方出差的山东某省直单位的女处长——
东:山东广电吕台的演讲轰动全网,关注了吗,他兼任山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你应该熟悉吧?
L:是挺熟的。他是大才子!
东:他当年分到电视台时,是电视系统少有的博士(山大全日制一路读下来的本、硕、博)。
L:没错。现在真不敢随便发声了。

我突然想到了安徒生。他改写自西班牙民间故事并于1837年发表的《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童话》的代表作之一。
问世187年来,这个经典作品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始终深受全地球村的大大小小的亿万万读者喜爱。连欧洲国家的皇家贵族亦津津乐道。
我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吕台像那个童话里说实话的孩子吗?像,又不像。
我忽然很想去济南,找熟人牵线,拜访吕台,听听他发言的原动力和底气,以及发声风波后的感受。
或许,会得到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或许,他谢绝见我,拒绝对话和受访,那将完全无解。
我只希望他近期能睡好觉,不失眠。
来源:京汉云影微信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hB72cotuLkEQiHF4WdauA
编辑:程正元

54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1:47: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程正元


54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 20:11: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size=0.83em]央视主持.jpg (1.12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1 秒前 上传





编辑:程正元

54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21:19: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从来不是单打独斗

2024126日晚,对于我来说,是百感交集的时刻。
一方面,家中发生了巨大的变故;一方面,我又得到通知,第五届“记者的家”新闻奖,评选我为2023年的年度“杰出媒体人”。
评委会给予我的评语,令我受之有愧。


尽管在2023年里,我的工作还算认真努力,不过就单篇报道的厚重而言,其实远不如《中国新闻周刊》的老友刘向南先生。
向南在20236月发表的山西忻州代县矿难瞒报事件调查,是毫无疑问2023年年度中国内地最有份量的调查报道。



北京青年报的李东先生,这几年也是佳作频出。


“虎哥”(刘虎先生)牵头组织的“记者的家”新闻奖评选活动,虽然是纯粹的新闻业民间评价,但这几年来,影响力和认可度越来越高,甚而被称为“中国版的普利策奖”。
我理解的“普利策奖”更主要是针对美国媒体而言的新闻奖项,并不是一个真正国际意义上的新闻奖——因为语言文字的不同,全世界使用其他语言文字进行报道的新闻作品,很难被其他国家的读者所了解和熟悉。
我所知道的,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都有非常非常出色的世界一流的新闻人。2016年,韩国记者还通过新闻报道,把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拉下马”。这是韩国新闻界,乃至全世界新闻人共同的骄傲。
在前四届“记者的家”新闻奖评选中,我只拿到了2次入围,一次是2020年因为报道北京杀人犯郭文思通过10次减刑(其中9次成功)提前出狱,出狱7个月后,又打死了一位老先生的故事;一次是2022年,与同事合作,对于“东航空难”的系列报道。MU5735航班的空难事故,迄今已近2年了,什么时候才有事故真相报告的发布?
202212月,我曾在朋友圈戏言,在2023年年度,争取拿个大奖,没想到,幸运果然前来。


除了这次“记者的家”新闻奖获奖,这半个多月里,因为从2024112日开始,我在经济观察网(经济观察报)连续报道的“马树山案”(河北唐山迁西县退休干部马树山老先生举报当地县委书记而被逮捕并被起诉之事),而得来的过誉之词、不虞之誉,更是让我完全没有想到。
甚至有不少自媒体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来写或者讲我的经历或故事,其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之处,比如这里:


先不论我是否属于“年轻人”,这“身材魁梧健壮”,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得知”的?
因而有朋友怀疑,这是否是传说中的AI写作?
至于“腼腆”一词,则以我的小朋友对我的评价最为准确:
“爸爸,你哪里腼腆了?我看你只有钱包‘腼腆’……”
言归正传:在我的认知里,中国一直不乏真正的新闻人;认真、努力写新闻的人,也从来都不少。
“记者的家”评选出来历届新闻奖的获奖者、入围者,可以作为参考;还有诸如财新传媒这样领先的媒体里,也有好几位我非常尊敬的同行,如于宁大姐、王和岩大姐。
在我所供职的《经济观察报》里,这几年同样涌现出了多位我非常欣赏的优秀的年轻同行,他们都是90后,乃至95后。假以时日,他们在新闻行业的成就,必然远远胜过我们这些“魁梧健壮的年轻人”。
更重要的是:
这些年,并非矫情地说,我越来越认识到,新闻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即使是文字稿件,即使记者可以完成其中的大部分工作,但优秀的编辑,有抱负、有担当的媒体机构领导者,更加重要。
韩愈先生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还说:“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有志于新闻业的诸位同行,有志于新闻从业的大学生们,找到适合你的平台,找到你的“伯乐”,至关重要。


来源:十驾(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54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23:02: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晨雅



547#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10:07: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晨雅

54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1 21:16: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视频记者的工作会被Sora代替吗?
文|魏圆来源|庖丁解news
“我们一直在说,传播业已经发生了‘视觉转向’(a visual turn),但ChatGPT、Midjourney、 Stable Diffusion 和Sora似乎告诉我们,文字是一切媒介之母。影视业和短视频从业者仍然不能抛弃文字,而要精通文字表达。”
去年,ChatGPT横空出世,让文字记者颤抖不已,直呼“饭碗不保”。
今年,沉浸在过年喜悦氛围中还没缓过神来的视频记者,就被OpenAI最新推出的AI文(图)生视频模型Sora给了“当头一棒”——
通过简单的文本指令,Sora就可以直接输出长达60秒的视频,不仅背景细致入微,而且包含了复杂的多角度镜头和富有情感的多个角色。
file:///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ksohtml8672/wps1.png
对此,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建国表示,“视频记者”这四个字中重要的不是“视频”而是“记者”。
新闻报道追求真实(facts),而Sora全是虚拟(fictional),因此它从本质上对新闻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它唯一可以被新闻业利用的也许是建构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情景再现。
突破性:Sora是向着元宇宙方向的迈进
相较于Runway Gen 2、Pika等还在突破几秒内连贯性、单镜头生成的AI视频工具,Sora已经可以生成60秒一镜到底的视频。
OpenAI发布的示例中,视频中的女主角及背景人物栩栩如生、细节丰富,各种镜头随意切换,人物都保持了稳定性,Sora的AI视频效果几乎和人工拍摄不相上下。
“Sora可以基于一段文字、图片和视频提示(prompt),理解它并根据相应的物理原理在时空上向过去或未来推演,因此而形成60秒钟的视频。”邓建国表示,Sora不是一些人所说的“导致了物理原理的消失”,而是证明了物理原理的强大。
也正是因为这一能力,Sora被称为“世界模型”(world model)或者“世界模拟器”(world simulator),因为它具有根据已有信息建模出一个未来可能的世界的能力。
邓建国进一步指出,我们此前用文字建构世界,比如曹雪芹用美轮美奂的文字建构了“大观园”,我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对其进行可视化;今天同样用文字,我们则可以用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
Sora 所基于的技术,如芯片算力、算法以及图形渲染引擎Unreal Engine 5等,都是建设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因此Sora是向着元宇宙方向的迈进
▍冲击性:视频记者不必瑟瑟发抖
如果说ChatGPT是语言大师,那么Sora则是一个多模态数据的通才。
有学者提出,Sora的出现将深刻影响10个行业,包括短视频行业、影视行业、游戏行业、广告行业、教育行业、电商行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建筑行业、艺术创作行业等。
在人才培养方面,邓建国预测,Sora将对大学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较大的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永谋在《新京报》评论撰文认为,短视频时代,Sora既然可与人工媲美,制造短视频的专门团队可能就面临下岗危险。要知道,短视频的摄影、导演、剪辑等任务,Sora“一个人”费点电就全包了。
对于媒体而言,不少视频记者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Sora代替。
“‘视频记者’这四个字中重要的不是‘视频’而是‘记者’。如果记者没有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而仅仅满足于坐在空调房里进行网络内容搜索、编辑和发布,这样的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具备不可替代性。”
与此同时,邓建国也表示,目前Sora生成的视频还不能做到完全真实,有的细节破绽用肉眼可以识别,有的通过AI能识别,所以创作者如何使用文字精确地控制视频的细节和效果,目前还有待Sora迭代发展。
“我们一直在说,传播业已经发生了‘视觉转向’(a visual turn),但ChatGPT、Midjourney、 Stable Diffusion 和Sora似乎告诉我们,文字是一切媒介之母。影视业和短视频从业者仍然不能抛弃文字,而要精通文字表达。
危险性:警惕深度造伪风险
图文时代,都说“有图有真相”,结果发现图可以P;到了视频时代,又有人说“有视频有真相”,结果现在视频也可以AI生成了。
最近美国巨星Taylor Swift就被深度伪造色情内容而引发舆论关注,X(原名“Twitter”)也被迫禁止用户对她名字的检索。
“过于逼真的AI视频很有可能会造成假新闻泛滥,给新闻伦理和新闻治理带来巨大挑战。”邓建国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多模态的内容生产(AIGC)可以降本增效,但同时也引入了深度伪造的风险。
“新闻报道追求真实(facts),而Sora全是虚拟(fictional),因此它从本质上对新闻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我想,它唯一可以被新闻业利用的也许是建构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情景再现。
“让事情更为棘手的是,从平台算法开始到现在的人工智能,由于涉及到海量数据、极为复杂的算法,以及众多用户与ChatGPT及Sora的个性化互动,即使是人工智能专家也无法精确预测和解释人工智能给出的每一个输出背后的原因,这给对AI的规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邓建国表示,从文字开始,媒介技术就是生产复制品(化身、幻影、鬼魂)的工具,所以我们要从技术生产者、政策制定者、新闻媒体、教育机构和用户等多方面共同规制AIGC。
参考文章:《Sora一夜刷屏,这只是开始!》作者:胡炜
发布平台:新京报传媒研究
来源:广电独家
编辑:程正元

54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7:13:04 | 只看该作者
“女企业家讨工程款被批捕”报道被指不实后,调查记者抛出证据

摘要:“女企业家讨工程款被批捕”事件,由深陷漩涡的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自我澄清”,显然不合时宜。建议由省里成立联合调查组介入,同时,最高检将此案列为“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的第一案,直接派员审查监督

事情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耐人寻味……2月25日,央媒《中国经营报》刊发一篇猛稿:《》。随着稿件传播,舆论一片哗然。


据报道,少数民族女企业家马艺珈伊,为贵州六盘水承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央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幼儿园、小学等10个政府项目后,持续讨要工程款8年。2023年年末,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听证会召开当天,她被地方公安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
记者核实到,在她之前,为她代理债务执行的律师、律师助理等10余人已被刑事拘留,涉嫌罪名均为寻衅滋事罪。所涉事项,即律师等人曾在微博、抖音发布相关债务、诉讼信息。律师还曾将举报水城区政府某官员的信,邮寄给了这位官员本人。举报内容则涉及欠债不还、非法解冻、大量资金去向等问题。
上述报道提到,企业统计,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相关方共欠企业约2.2亿元。而马艺珈伊等人被抓前,区政府一度提出以1200万元化解所有债务,被她和代理律师拒绝,随即案发。
此案被质疑系典型的地方政府“以刑化债”!
随着公众关注和质疑,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连夜研究、发布《情况通报》称,《中国经营报》刊发“女企业家讨工程款陷’寻衅滋事’被批捕 过亿债务政府只愿给1200 万”新闻稿件。稿件刊发后,水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有关部门再次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据知名自媒体“知灼”概括:回应说了一大堆,最重要的是这句——综上,“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共欠企业约2.2亿元”,以及“区里要以1200万元化解所有2亿余元的债务”的报道均不属实。
政府的通报的总体意思是:我们是冤枉的!欠的钱,我们都还了90%了,被抓的讨工程款老板,她是个无赖,想联合律师想讹诈咱们区政府……
为不向恶势力低头,我们果断出击,把他们都抓了!对!就是这样的……
“官方通报”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让一些人认为,该事件在翻转。一位网友发微博称,“终于翻转了!工程款都付了九成,竟然还这样闹,甚至动用非法手段讨债,这个女人,简直是疯了!”


不过,在笔者看来,稍有理性思维和认知判断的人会思考,此事已成社会公共事件,作为“当事方”的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其此时应不应该、有没有权力发布结论性的“官方通报”?是不是应该成立省级联合调查组,认真调查核实后再发布“情况说明”?
一位知名网友就评论说,官方说支付比例高达89%,支付给承建方了,还是马某某?如果没有官方欠账、哪来“恶意讨账”?抓律师的事怎么不回应?“自己拖欠巨款,自己矢口否认”,这样的“官方通报”可信度有多大?不应该上级部门联合调查吗?
知名律师王鹏也就此事提出多项质疑:“看了水城政府的通报,疑问更多。”


在媒体界,报道被指失实是“天大的事儿”!对面六盘水市水城区“自说自话”、“自我澄清”的通报,报道此事的知名调查记者郝成回应:“追着采访你,打电话、发短信你不回。稿子发出去后,你深夜 ‘字斟句酌’回了一个,还定性了一个 ‘不实报道’。你究竟有没有看一下文件,你自己的文件里怎么说的?”


随后,该调查记者公开抛出采访掌握的多份证据资料。其中的一个统计文件,详细列举了9个项目“拖付工程款”明细及依据的相关诉讼裁判文书案号等。
“合计:结算价30668.57万元,已支付工程款12008.21万元,欠付工程款22202.29万元。”

笔者注意到,这份统计文件中,最后三项工程未记录欠款依据的具体裁判文书,但即便减去这三项,有执行等法律裁判文书支撑的欠付款便高达6900余万元!这跟当地“官方通报”所说的“支付比例89.82%”明显不相符。
另一份盖有公章的《六盘水市水城区玉舍森林旅游开发有限 公司关于马艺珈伊实施项目审计还款计 划及审计事宜》中,详细介绍了十个项目的具体情况。笔者注意到,该文件中提到,审计的项目有3个,未审计的项目有7个。


“以上项目,工程款共计约 21188.791446 万元。其中,已审计金额:7029.531446 万元;未审计金额:约 14233.89 万元(最终以审计结算金额为准);已支付金额:11839.846 万元,未支付金额约 9348.945046 万元(最终以审计结算金额为准)。 ”
这份文件中记录的工程款2.1亿余元,跟“官方通报”中说的1.6亿余元,有着明显的巨大差额。其中有何内情?笔者未能看到所有的案卷资料,无法对“官方通报”的情况给出确然性的结论。
不过,在笔者看来,“女企业家讨工程款被批捕”事件,由深陷事件漩涡的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自我澄清”,显然不合时宜。建议由省里成立联合调查组介入,同时,最高检将此案列为“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的第一案,直接派员审查监督
有趣的是,在“官方通报”传播的同时,有网友扒出央视播出的原六盘水市委书记、贵阳市委书记、贵州副省长李再勇狱中访谈:“我欠债从来没想过还,反正一拍屁股走人,后来继任者谁来继任谁承担责任。”

最后,笔者在此说明,攥写此文只为理性探讨,绝无“惹是生非”“寻衅滋事”的意图。

来源:just law(公众号)


附:
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定义一个调查记者的报道“失实”,通常情况下,他们在写这类报道时,掌握的证据在会形成完整证据链且环环相扣时,才可能动笔开写。

调查记者对这些证据材料的追查、取证,通常都要逐一核查到原始证据及原始凭证这一层面,调查时间可持续一周至几年,这是靠开一两小时会或看一份汇报材料就发表公开意见的官员完全没法比的。

在技术层面上,这是两大非对称战争:一是官方对调查记者的资源优势的压倒性非对称;一是调查记者对核心证据、逻辑、法理的求证、锁定证据,对一般官员来说,有非对称优势。二者在前述两大领域,各有各的压倒性优势。

一般情况下,调查记者大都会查到十分,写三分,不会一梭子把子弹全打完。目的一是出于慎重考虑,适当压制一下发稿后带来的影响力及冲击力,二是出于给地方上留余地的考虑。你要不服,甚至强烈反弹,好,那就逐步释放关键证据,或把另几分逐步释放出来,就有好戏看了。





55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21:00: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周记者找不到工作,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耻辱

编辑:李梦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