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法规案例

[复制链接]
541#
发表于 2016-5-24 23:36: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甘肃兰州涉“敲诈勒索”记者张永生被不起诉
2016年05月19日 18:44 来源于 财新网
甘肃兰州凉州区检察院称张永生“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张永生及其家属未作回应

【财新网】(记者 周淇隽)2016年1月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质疑的甘肃三名记者涉嫌敲诈勒索案今日划上了一个句号。5月19日傍晚,兰州市凉州区检察院官方微博发布通报,对核心当事人张永生作出不起诉决定。
通报称,2016年5月19日,该院对张永生涉嫌敲诈勒索一案审查终结。因张永生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悔罪,积极退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二款之规定,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已公开宣布。张永生表示服从检察机关的决定。
  针对这一决定,财新记者以不同方式联系了张永生家属,均未得到回应。
  2016年1月7日,《兰州晨报》驻武威记者张永生失联,次日,《兰州晚报》和《西部商报》的两名记者也先后失联。1月8日警方通知张永生家属,张因涉嫌嫖娼被行政拘留五天。拘留期满后,1月14日,张永生家属又收到警方的书面通知,称张涉嫌敲诈勒索,再次遭到刑事拘留。
  1月18日深夜23时许,武威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通报“凉州警方依法查处记者涉嫌敲诈勒索案”,称1月7日武威市公安局凉州分局民警在执行社会治安大清查专项行动中,查获一起违法犯罪案件,其中一名违法人员叫张某生(即张永生)。凉州分局在办案过程中查明,2011年以来,张某生伙同雒某某、张某某等人,利用记者身份,借舆论监督之名,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被凉州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1月27日晚间,甘肃武威凉州区政府官方网站凉州网发布消息称,犯罪嫌疑人雒某某涉嫌敲诈勒索罪,直接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由公安机关继续侦查。同日,《兰州晨报》记者张永生被执行逮捕,《兰州晚报》记者雒某某与《西部商报》记者张某某被依法取保候审。
  由于甘肃三记者失联及涉嫌敲诈勒索案被报道后引起舆论关注,甘肃省检察院组成核查工作组赴武威调查并于2月6日发布了核查通报。
  2月6日的通报称,根据目前查证的事实,省检察院核查工作组认为,张永生自2009年3月以来,利用其《兰州晨报》记者身份,以报道负面新闻对多个单位和个人进行要挟,其中敲诈勒索人民币5000元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张永生供认不讳”,“虽然涉嫌敲诈勒索犯罪,但鉴于涉案金额不大、本人认罪悔罪态度较好,已建议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施,对张永生取保候审”。
  关于为何张永生因嫖娼被抓又因涉嫌敲诈勒索被批捕,甘肃检察院的通报表示,2016年1月7日,凉州区公安局民警在对张永生涉嫌嫖娼留置盘问过程中,发现其系2016年1月4日武威市公安局批转的举报信中的被举报人,遂就举报信反映的敲诈勒索问题同步进行盘问。
  对于张永生嫖娼遭到行政拘留问题,甘肃省检察院工作组的通报称,“凉州区公安局以张永生有嫖娼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已建议甘肃省公安厅调查处理”。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甘肃省代表团举办的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就武威抓记者案对财新等媒体记者做了回应,称甘肃省检察院核查工作组对该案的核查结论是经得起考验的,《兰州晨报》驻武威记者张永生至少涉及四起敲诈勒索,涉案金额共5000元,证据确凿。■

http://china.caixin.com/2016-05-19/100945468.html

542#
发表于 2016-5-28 13:37: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者是高危职业:英美媒体决定这样保障安全 | 普利策中心

原创 2016-05-27 翻译:李琳 普利策危机报道中心

近百家国际新闻机构联合签署的
《全球自由记者安全协议》

翻译:李琳
本文原载于普利策中心网站,以下为节选
普利策中心(微信号:pulicezhongxin)发表的一切文章均来自我们新闻报道奖金支持的报道项目。转载必须取得授权!请直接联系jding@pulitzercenter.org

2
015年2月12日,包括普利策中心在内的,由主要传媒集团和新闻机构所组成的ACOS(安全文化)联盟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记者和新闻机构的最佳操作规范协议。该协议旨在提升记者在危险环境下的工作安全。认可此标准的媒体机构包括美联社、法新社、彭博社和BBC英国广播公司等。

我们赞同在工作中按此标准行事,为全世界的记者提供支持,不论他们是自由职业者亦或供职于新闻机构。我们鼓励所有的媒体机构和新闻组织一起加入到此项倡议中来。有兴趣签署该标准的可以联系David Rohde,他是这项倡议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普利策中心的董事会成员。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david.rohde@thompsonreuters.com联系他。

件签署者认可下列针对国际新闻组织及与之共事的自由记者的安全原则和操作规范。让全球范围内的新闻机构和记者采用这些标准是一项长期的活动,这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在新闻业处于危险的时刻,新闻机构和记者必须共同协作,守护自身、职业以及他们在全球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致承担危险任务的记者:
1.
在冲突地带或危险环境下开始任务之前,记者应当具备自理或照顾受伤同行的基本技能。

2. 我们鼓励所有记者完成一项公认的新闻业界急救课程,随身携带一个急救箱,并持续训练,以不断跟上最新的生理和心理护理安全标准。在去往冲突地带或传染病地区执行任务前,记者应争取投保充足的医疗保险。

3. 身处战争活跃地带的记者应该意识到拥有弹道防护服——包括装甲夹克和头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冲突地区或危险环境中工作的记者应该努力完成一项业界认可的敌对环境课程。

4. 前往冲突地区或投身危险环境前,记者应该和在现场的同僚及新闻机构共同完成审慎的风险评估,并针对一项任务面对的风险衡量其新闻价值。

5. 身负任务时,记者应该对任务的操作事项进行事无巨细的计划和准备,包括确定路线、交通方式和联系人,以及每日向该地区的同事或编辑报到的沟通策略。只要可行,记者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移动和互联网通讯,使其不受侵入和跟踪。

6. 如果独立行动,记者应与其所在的新闻机构、委派任务的组织或业内同行密切合作,了解每一项具体任务的风险。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他们应当寻求安全信息,以及专业同行、当地联系人、大使馆和安保人员的旅行建议并予以重视。

7. 记者应把直系亲属的信息留给新闻机构,确保一旦发生受伤、绑架或死亡事件,这些指定的联系人有明确的指示和行动计划。

致在危险地区分配任务的新闻机构:
1.
编辑和新闻机构需认清当地记者和自由职业者,包括摄影师和摄像师,在国际报道特别是危险故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编辑和新闻机构应该给予当地记者和自由职业者与其员工一视同仁的福利。

3. 在涉及安全培训、急救和其他安全设备,以及在受伤和绑架的情况下责任承担等问题上,新闻机构和编辑应尽量给予经常雇佣的记者和自由职业者与其员工同等的待遇。

4. 编辑和新闻机构应该对交战地区产生的培训、保险和安全设备的额外费用有所了解,并将其计算在内。他们应在任务下达之前,明确划定自由职业者的薪酬及其他费用支出。

5. 编辑和新闻机构应认识到即时付款对自由职业者的重要性。设定任务时,新闻机构应尽量同意提前预支费用,或者任务一完成尽早结清,并在工作结束后以尽可能及时的方式支付报酬。

6. 报道发表或播放时,编辑和新闻机构应确保在署名栏和说明上给予自由记者公正的认可。如果报道随后提交奖项评审,自由记者也应得到公正认可,除非新闻机构和自由记者一致认为署名会危害其自身或家人的安全。

7. 除非新闻机构在自由记者被绑架或受伤的情况下,准备好为其承担与在职记者相同的责任,新闻机构不应向自由记者委派位于冲突地带或危险环境下的任务。只要自由记者遵守该新闻机构的规则和指示,新闻机构对委派于危险区域的记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综上,作为签署人,我们鼓励所有的在职记者、自由记者和新闻机构对安全和新的共治与关怀精神作出共同的承诺。

已签署媒体(部分名单)
美国广播公司
法国新闻社
中东新闻网
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
Article 19
欧洲记者协会(保加利亚)
美联社
白俄罗斯记者协会
Blink
彭博
英国广播公司
加拿大暴力和创伤新闻论坛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新闻和共同伦理中心(墨西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
保护记者委员会
丹麦记者联盟
达特新闻和创伤中心
东方通讯社
欧洲记者联盟
外国记者俱乐部(香港)
阿根廷新闻论坛
前线俱乐部
前线自由记者注册处
在前线(阿尔巴尼亚)
德国新闻社
全球记者安全
环球邮报
全球广播新闻社
GroundTruth项目
卫报新闻与媒体集团
国际记者中心
国际记者联盟
国际新闻安全协会
国际妇女媒体基金
伊拉克记者权利保护协会
James W. Foley遗产基金会
记者自由瞭望台(伊拉克)
记者危殆(哈萨克斯坦)
日本共同社
新闻博客Mashable
麦克拉奇报业
迈阿密先驱报
全国记者俱乐部
全国记者协会
菲律宾记者联盟
全国广播公司
新闻周刊
荷兰广播新闻
网络新闻协会
美国海外记者俱乐部
海外记者俱乐部基金会
自由记者网络PayDesk
记者派(墨西哥)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前线
新闻标志运动(瑞士)
国际公共广播:国际新闻
普利策危机报道中心
新闻记者战场生存
无国界记者
路透社
环球传媒
Rory Peck基金会
安全第一(英国)
职业记者协会
自由视频新闻平台Storyhunter
记者创伤培训
以色列记者联盟
今日美国
Vice新闻
视频新闻(日本)
华盛顿女性摄影记者联盟
战后记
世界报纸和新闻出版商协会
祖玛新闻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8IdEKlpxerU8Olww#rd
543#
发表于 2016-6-7 23:34: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魏永征:传媒法的界定和对象
2016-06-04 西法大新锐传媒

2016年6月4日,陕西省法学会与西北政法大学共同举办的“陕西省法学会传媒法治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传媒法治论坛”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召开。在研究会揭牌仪式结束后,香港树仁大学荣休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法和政策研究中心总顾问,魏永征教授作了传媒法治建设专题报告,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全面、生动的传媒法治课,使在座师生对我国传媒法治建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理解。

专题报告以“传媒法的界定和对象”为主题。魏教授讲到,传媒法不仅仅是一部法律,也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律部门,在一些主要的国家并没有一部以“传媒法”命名的法律,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体系。例如属于普通法系的美国与传媒相关的法律有宪法、信息自由法、版权法、反垄断法等;英国涉及到的有人权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欧陆法系的法国主要包括了宪法、新闻自由法、广播法等;日本主要涉及有宪法、公务员法、资讯公开法等;德国主要有宪法、各州新闻法和广播电视法、青少年媒体保护国际协议等。其中俄罗斯的“俄罗斯联邦大众传媒法”即使是以“传媒法”命名的成文法,但是它对于俄罗斯整个国家传媒业的规范来说远远不够,这还需要各种不同的法律相互配合进行规制来保障传媒事业的健康发展。总之传媒法是指调整大众传播活动这个特定社会活动领域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各种法律,各个法律部门,都会涉及到大众传播的法律规范,而且具有多样的法律形式即法律渊源,是综合性的法律群。

论坛由慕明春教授主持

中国至今没有传媒法,甚至也没有一部新闻法。1988年相关人士曾提出过要制定新闻法,并且制定出了新闻法的相关文稿,但是后来却没有了下文。至今为止,法律界,媒体界很多人都呼吁要制定出一部中国的新闻法。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成文的传媒法问世,但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与传媒相关的法律已经很多了。在我国在不同位阶的法律中,在不同的法律部门当中,都有许多与传媒相关的法律内容。第一个层次的宪法涉及到的相关传媒领域的法律包括有言论出版自由、舆论监督自由、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自由等。第二个层次属于一般法包括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社会法、诉讼法各部门法律,其中刑法中约有270项犯罪,与传媒有关的约50项,比如言论侵犯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犯罪共20项,非法获取披露传播国家企业个人信息的犯罪约14项,破坏和非法利用传播工具的犯罪7项;行政法中特意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法信息公开条例”这部法律对我国公民知情权是一个保障,它规定了政法信息公开的范围;民商法中提到了侵权责任法,著作权法,广告法等等。第三个层次的专门法涉及到了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等。



魏教授最后总结说,我国传媒法制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传媒法的规范就总体而言,维权性规范数量少而且停留在原则上,没有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加以设定,缺乏权利受到侵犯时的救济手段,以至于有的成为空文,有的规定了救济手段也难以实施;各种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分布位阶偏低特别是直接调整传播活动的核心规范,位阶都在行政法规或以下,大量有效规则都是以部门规章规制,甚至只是规范性文件;在立法“宜粗不宜细”的指导下,有些规范过于模糊,可操作性差,有意无意的形成所谓“战略性模糊”,公权力自由裁量权限过大,不利于依法行政;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甚至背法而行对于传媒法治,对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带来不利影响。传媒法制建设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进行整体的研究、探索的研究、实施的研究和比较的研究,需要法律界和新闻界相关人员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文字: 万文竹
编辑:杨庆芳
544#
发表于 2016-6-11 01:20: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男子叫卖假记者证称网上可查 一本卖到1800元
发布时间: 2016-06-10 11:05:36来源: 京华时报

执法人员在清点查缴的假记者证。京华时报记者赵思衡摄
男子叫卖假记者证称网上可查
仿照中国记者网建假查询网站假证身价倍增一本卖到1800元
近日,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执法总队)在执法中发现有人在QQ群中发布售卖记者证的消息。根据此线索,执法总队会同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西城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及网安大队组成专案组,赶赴制假窝点所在地河南开封,经过多天的调查摸排,最终将制售假记者证的两名嫌疑人李某及陈某抓获,查获空白的假记者证973个。目前,两名嫌疑人已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线索
QQ群有人卖记者证
近日,执法总队的执法人员获得线索:QQ群中有人售卖记者证,只要提供身份证信息及电子照片即能办理正规记者证,每个记者证1800元,持有该证件可以免费到景点旅游,可以免过路过桥费。
卖证人自称为李某,是凤凰旅游杂志社的记者,其办理的证件均是凤凰旅游杂志社的记者证。
只要年龄在18岁到55岁之间,手机拍个身份证照片发给他,再传一张一寸电子版照片就能办证。李某保证,汇款后10天左右就能拿到证件。
为了让办证人相信办理的是正规记者证,李某还会给办证者发送一个名为“中国网络传媒中心”的网站网址(http://www.onews.net),称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查询到记者证的真伪。
执法总队的执法人员立即对此事展开调查。
□调查
假证封皮与真证一样
记者通过QQ和李某取得联系。李某给记者发来几张已经办好的记者证图片,并发来“中国网络传媒中心”网址,称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查询记者证的真伪。见记者很感兴趣,李某详细介绍了制作费用和流程。
记者向李某提供的银行账号汇入1800元,并提供了个人身份信息和电子版照片。10天后,记者收到了记者证。该证件封面与正规记者证一样,内页纸质较差。记者登录李某提供的“中国网络传媒中心”网站,发现该网站完全仿照“中国记者网”设计,结构布局几乎完全相同。记者输入身份证号码,网页上果然显示了该记者证的电子版,单位为“凤凰旅游杂志社”。
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鉴定,李某给记者办理的证件为仿造2014版旧版记者证制作的假证件。
记者经过查询得知,所谓的“凤凰旅游杂志社”根本就不存在。
□抓捕
制假证窝点锁定开封
根据相关线索及前期工作,执法人员判断李某的制作假证的窝点位于河南省开封市。5月10日,执法总队会同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西城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网安大队组成专案组赶赴河南开封。
在侦查过程中,专案组人员锁定了李某在开封市及尉氏县的多个住处。在开封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掌握了李某的妻子陈某参与销售假记者证的线索。5月24日上午8点多,专案组人员初步确定李某的一个办公地点位于开封省尉氏县某小区的单元楼内。上午9点多,专案组决定实施抓捕。
“不许动,都不许动电脑,我们是警察。”民警和执法人员冲进窝点,迅速控制了正在操作电脑的李某和两名女性员工张某、石某,当场收缴用于制作假证的4个台式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随后,民警赶到李某妻子陈某的工作单位附近将其控制。
执法人员在李某的办公电脑内发现了近百张假记者证的图片。图片上的信息显示,办证人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南、江西等省份,证件上的单位显示为“凤凰旅游杂志社”或“中国书画大百科”。
“我处有渠道能办理记者证,停车不要钱,过路桥收费站不要钱,去景点不要钱,网上可以查询。”执法人员在李某的办公电脑上发现了用于销售假记者证的话术。张姓女员工称,这些话术是李某写的,她负责把这些话术发到QQ群,如果有人要做记者证会和李某联系,“我们不知道做的这些证件是假证件,李某说可以在一个网站上查询到,我们就以为是真证件”。
执法人员发现,李某的办公地点存有大量的“国家一级书法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大百科润格评定中心认定润格”等证书,这些证书上均加盖着“中国书画大百科”的印章。执法人员介绍,“中国书画大百科”是李某自己创建的一个网站,没有任何资质。
执法人员初步认定,李某通过为书法爱好者在他自己创建的4个网站上做宣传获利。李某的进账统计显示,每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发一篇宣传稿收费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制作一个书画类的证书收费300元到500元左右。
□供述
一本假证10分钟做完
李某供称,他制作假记者证的地点位于其尉氏县的家中。专案组人员随后赶到李某住处,发现空白的假记者证973本和用于制作假记者证的打印机一台,并查获“凤凰旅游杂志社”“中国书画大百科”“中国书法协会”等各类印章25枚。
李某供述,去年年底,他在QQ上认识了一名戴姓男子。戴姓男子告诉他说,有的司机需要假记者证,有了假记者证能够免过路过桥费。因为办理假记者证的成本低、赚钱快,所以他决定做一些,为此他还杜撰了“凤凰旅游杂志社”。
“我在网上找了卖证件的网店,自己模仿正规记者证设计了封面及内页,然后交给网店制作,还花100块钱买了两个钢印。”李某说,空白的假证件2元钱一本,拿到空白的假记者证后,他再用打印机把记者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及所在单位打印上去,最后扣上钢印,整个制作过程10分钟就能完成。
李某的妻子陈某供述,她知道丈夫在制作假的记者证,她主要负责帮他给办证人发快递及到银行把办证人打到银行账号的钱取出来。陈某称,李某在QQ和微信上发布办理记者证的信息,收费从几百元到1800元不等。
办证人信息全有存档
李某称,为了让办证人相信他办理的证件是正规的证件,他花100元仿照“中国记者网”创建了“中国网络传媒中心”这个网站。“办证人在这个网站上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能查询到电子版的证件,他们会相信是正规的证件,才愿意出高价购买”。
李某供述称,在他这里办理了记者证的人可以获得一个账号,用这个账号可以登录他创建的4个网站的后台,“登录后台后他们就可以在我的网站上发文章,有不少人是为了发文章才办理的记者证”。
“我担心办证的人拿着假证去敲诈勒索。所以我把他们的身份信息都存档了。”李某称,为了防止被卷入其他案件,他将所有办证人的身份信息都做了备份存档。
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目前,李某夫妻俩已被刑事拘留,该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责编:tibet)
http://www.tibet.cn/news/china/1465528011724.shtml
545#
发表于 2016-6-12 23:36: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公车私用 江西广播电视台驻抚州记者站站长被处分
2016-06-12 08:50:43 来源: 信息日报(南昌)

0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原标题:公车私用 江西广播电视台驻抚州记者站站长被处分)
本报南昌讯 记者袁思东报道:11日,记者从抚州市纪委获悉,江西广播电视台驻抚州记者站站长仇小达,因违反公务用车使用有关规定,被抚州市纪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同时被省纪委驻江西广播电视台纪检组给予警告处分。
经查,今年1月3日吃完早饭,仇小达的妻子朱某提出与仇小达一同去展坪乡山下村游玩。上午,仇小达驾驶记者站公务用车,同妻子朱某一起赴山下村,随行的还有朱某的两个朋友(自行驾驶私车)。到达山下村后,仇小达采访了村党支部书记及部分村民,了解健身器材捐赠及新农村建设情况。朱某等3人则去钓鱼,费用自理。11时许,4人驾车返回抚州市。
江西省纪委驻江西广播电视台纪检组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仇小达当时有顺便去该村采访收集新农村建设新闻素材的想法,并在村里也有采访情节,但其主要目的是开车带妻子外出游玩,违反了公车使用规定,违反了廉洁纪律。
作者:袁思东
(来源: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
http://news.163.com/16/0612/08/BPBM6EHA00014Q4P.html
546#
发表于 2016-6-14 23:55: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京江宁聚集打斗为假新闻 5名造谣者被查获
发布时间:2016-06-10 01:44:14  |   来源:中工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徐忠彪
  新华社电 针对7日晚网传“南京江宁发生聚集打斗事件”,记者经采访涉事人员、现场处置民警,并查看现场监控视频,发现当晚该区域确有人员聚集,但未发生打斗。南京公安部门表示,已查获5名涉嫌编造散布谣言人员,嫌疑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不良社会影响,表示今后不再传播未经核实的不良信息。
  记者在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东山派出所查看了现场监控,录像显示7日20时50分,江宁万达广场附近出现部分群众聚集围观。21时10分,部分人员走到竹山路辅路和机动车道上,当地出动警力劝阻并疏导交通。21时30分,聚集群众开始散去,至23时现场秩序恢复。其间没有出现网传的斗殴场面。
  现场指挥疏导的东山派出所所长张远斌说,当晚正赶上电影《魔兽》首映,万达广场附近的群众较多。其间,因个别出租车司机与网约车司机发生纠纷,引发群众聚集围观,影响交通秩序。民警对聚集群众进行劝离,并对个别不服从劝阻的人员采取了控制措施。
  据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网安大队民警王海丁介绍,初步调查发现,网传多辆出租车聚集在立交桥下的图片内容,是以前发生在外地的事情。网传群体持械斗殴的小视频,是外地的电影拍摄场景。网传手臂受伤的保安,实际是在6月3日执行其他任务时受伤并入院治疗的人。
  涉嫌制造散布谣言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把朋友圈里的虚假视频截了9张图发到微博,并发帖称:“南京出租车与滴滴、优步等软件集体在江宁万达集体街头斗殴!目前已一死、多伤!!多名特勤受伤!”作为拥有7万多粉丝的微博用户,张某某的帖子被网友大量转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南京公安部门表示,截至9日上午,已查获编造散布该事件谣言的嫌疑人5名,其中1人被刑事拘留,2人被行政拘留,另有2人受到了其他的行政处罚。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law/political/5896689_1.html
547#
发表于 2016-6-19 00:54: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8学生明星梦碎起诉传媒公司 每人交纳5万至10万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6-06-18 02:50:55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8学生明星梦碎起诉传媒公司 每人交纳5万至10万
  京华时报讯(记者郑羽佳)近年韩流来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成为艺人,但也因此上当受骗。李某等8人大多为初高中生,通过网络与北京嘉娱帝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并交纳5万到10万元保证金,而此后却联系不上公司工作人员。为此,8名受害者将该传媒公司诉至法院。昨天记者获悉,通州法院判决传媒公司与8名原告合同解除,并赔偿合同款。
  承办法官介绍,近年来韩潮袭来,追捧韩星、成为艺人是初高中学生的渴望与梦想,随之而来也为一些传媒公司带来了市场和商机。不幸的是,有些公司却借此机会大发横财后人去楼空。自2015年7月以来,通州法院连续接到8起对北京嘉娱帝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纠纷案件的起诉。
  据了解,案件原告均为未成年人,大多为初高中学生,年仅十四五周岁。据当事人朱某等人介绍,2014年7月左右,他们偶然间通过网络得知北京嘉娱帝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存在,经过和家长一起实地考察后,选择了和该公司签约,签约当天便交纳了5万到10万元不等的签约保证金。
  当事人朱某称,其接受过培训,拍过写真,曾去过一次韩国后传媒公司的工作人员便联系不上。另据当事人赵某、张某及刘某称,他们只接受过一次培训,拍摄的写真没有来得及发放便找不到公司了。而另一位当事人霍某也表示,他都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就再也无法联系到公司。
  法院受理后,通过原告方提供的联系方式向被告通过电话、邮寄传票等方式联系被告未果后,承办法官亦曾多次到被告公司的工商注册地进行送达,但发现被告公司在此地并未实际存在,亦未找寻到被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随后,通过公告送达后,法院依次公开开庭审理了这8起案件,判决8原告与被告北京嘉娱帝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同解除,并根据合同约定及签约时原告交纳的合同款由被告传媒公司赔偿原告的部分及全部合同款,判决被告赔偿数额在3.8万元到10万元不等。截至日前,该8起案件中有两起在判决公告阶段,5起已进入案件执行阶段。
(责任编辑:郝龙 UN654)
http://news.sohu.com/20160618/n455011809.shtml
548#
发表于 2016-6-22 00:58: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堂公开课:美国传播法是什么样的?

2016-06-21 互联网胡萝卜


主题:美国传播法与互联网规制的新趋势
时间:2016年6月20日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楼B103
主办方:腾讯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
主持人:姚泽金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主讲人:唐    勇  美国西伊利诺伊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新闻项目主任、新闻传播法学教授
评议人:
徐    迅  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传播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朱    巍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互联网法律专家
蔡雄山   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高级研究员、互联网法律专家

主持人:同学们下午好,传播法大讲堂系列讲座开始了,今天是我们传播法研究中心和腾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公开课,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来自于美国西伊利诺伊大学的新闻主管和传播法的著名教授唐勇教授来为我们做一次讲座,唐老师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美国传媒法与互联网规制的新趋势》,下边请大家欢迎。
唐勇教授:谢谢大家,作为研究传播法的学者能够来到中国法学最高学术殿堂我觉得非常幸运,我叫唐勇,今天跟大家交流的是美国的新闻传播法和它的最新趋势。
我为什么选择新闻传播法?第一,我在人民日报工作了十几年做国际新闻报道,其中五年在人民日报华盛顿分社做记者,期间就遇到了一个事儿,我专门采写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关于西安翻译学院的,西安翻译学院是位于中国西安的一所民办学校,他们在2004年的时候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根据一项调查,西安翻译学院被评为中国最有名的私立大学,西安翻译学院院长被评为中国最有名望的私立大学的院长,国内外报纸都在转载,大家搞的沸沸扬扬。我当时在做记者,我看到新闻以后有一种置疑,然后我就做了大量的调查,最后写了一篇文章,文章标题叫《中国最佳私立大学排行榜,哪来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假的排行榜,这篇文章当时国内报纸都转载了,西安翻译学院很生气,就把我和当时转载的人一起告上了法院,我当时也没法出席法庭,最后就判我败诉,其实在美国的话我应该是胜诉,这个触动我很深,作为中国的记者为什么那么容易败诉?就是因为我们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所以我认为我要投身于新闻传播法的研究,而美国新闻传播法是最强大的,所以我就想研究这个,希望我能够在未来中国传播法研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我的第一个动机。
第二是我的导师,他是犹太人,他全家是犹太难民,他逃到美国,到美国洛杉矶时报做了20多年的编辑,50多岁的时候从报界转身学界也是研究新闻传播法,新闻传播法说实话非常难,新闻传播法的文章文字太多,而且非常艰深,他特别善于深入浅出,让我体会到了新闻传播法的魅力。所以我就选择了新闻传播法。
再者我个人对法学对哲学也有兴趣。最后一点就是理想主义,因为当时我可以选择公关,我可以选择广告,可以选择其他很多东西作为,但是我选择新闻传播法,我觉得通过法学的研究能够给我们社会带来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能够改变社会,能够比其他学科更加直接的改变社会,所以我的未来是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新闻传播法的学者,能够促进美国新闻传播的发展促进中国的新闻传播发展,同时促进中美两国之间新闻传播法的交流。我觉得这四点加在一起促使我选择新闻传播法。
咱们今天讲座的题目有互联网法律的最新趋势,我先要申明一下实际上美国没有专门的互联网法,没有这样的法律,为什么?因为美国最高法院早在1997年就通过了一个判例,确定了一个原则,就是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享受第一修正案保护,跟报纸杂志这些平面媒体一样享受最高的保护,如果说这是一个金字塔,广播电视处在金字塔的最底端,政府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限制。现在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整体,就是美国的新闻传播法。
我相信美国没有一个概念叫美利坚合众国新闻传播法,新闻传播法是一个很大的体系,一切调整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都可以把它归结为新闻传播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我列的这十一项。诽谤法、隐私法、新闻采集法、公开文件和公开会议法、盾牌法、独立媒体与公正审判法、公开法庭法、淫秽言论管理法、知识产权法、版权法、广告法、广播电视管理法,今天咱们在一个小时要讲完,所以我只能蜻蜓点水讲一个大概。
诽谤法
第一个我要讲的是诽谤法,美国的诽谤法是什么特点?中国的诽谤法总体来讲是什么特点?诽谤法是哪两种权利?一个权利是公民民选,另外一个是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这两个权利之间是有冲突的,在美国根据宪法,宪法没有说公民有名誉权,所以说在美国宪法跟名誉权只是一个成文法的权利,不是一个宪法的权利。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这个案子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诽谤法,这个案子确立的原则是由原告来承担举证责任。如果我写了一篇文章说一些对你不利的话,然后你告我侵犯你的名誉,这时候在美国你必须承担所有举证责任。自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判决之后,美国的名誉权诉讼官司急剧下降,同时美国的调查报告急剧增加,大家知道六七十年代美国新闻史上发生了什么?水门事件,那是调查事件报告做出来的,还有纽约时报,五角大楼案,都是这个案子催发的。应该说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确定了实际恶意原则,在全世界上影响非常大,但是有一些国家明确的拒绝沙利文案确定的原则,当然咱们中国80年代的时候也在讨论中国是否需要引进这方面的原则,最后学者和记者基本都同意,但是在立法层面没有任何动作。最近这些年咱们的司法判决里面开始出现了公众人这个概念,有一个案子范志毅,一个足球明星,后来法院判范志毅败诉,原因就是他是公众人物,他的名誉权应该受到限制,但是对于公共官员这点完全没有任何提及。
实际上作为记者有很多方法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我们刚才说的是原告,美国法院给原告制造了很多的障碍,尤其是对于公共人物,记者怎么为自己辩护呢?我列举了一下基本上有十种辩护方法,比如说夸张:我这篇文章里面我提到了你,对你影响很不好,对你名誉有损害,但完全是我个人观点,而观点无法证明对错,所以观点是受美国第一修正案的保护,所以我可以免责。我在发表之前可以请你看一下,如果你同意我再发表,因为你看过你不可以再告我。还有有限制的传播特权,也用来保护记者。我们记者在日常的生活报道中经常会去参加一些会议,包括党政机构的会议,立法机构的会议,还经常会引述官员的观点和会议材料。有些时候官员说的话还有会议过程中引用一些材料会有一些诽谤性的东西,非诽谤者可以告谁?根据美国的法律直接告美国,因为美国官员也享受绝对的传播特权,而记者享受有限的传播特权,我报道这个会议总体是公正的你不能告我诽谤,这对记者是一个保护。大家知道启动诉讼是有时效的,一般来讲美国是从诽谤行为发生之后一年之内,有的州是两年,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Retraction是有些州你要告媒体诽谤,有些州规定你必须先要求媒体登报道歉,就说我们这篇报道的确是实务的,放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位置,登报之后你就不能再告记者,这对记者也是一个保护。诽谤的去罪化——这个案子宣判之前如果你诽谤某一个人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现在我没怎么听说谁因为诽谤而被判刑,相比之下我们国内不仅没有做到非罪化,现在还有加重的趋势。
讲讲诽谤法最新的动向,什么叫OSP?比如face book、推特、腾讯、新浪,他们是提供一个平台,让所有的老百姓公民在这个平台上来自由交流思想,因为美国法律规定,OSP免责,就是在平台上发表东西他不承担任何责任。还有一个就是UGC,大家现在有一种习惯在网站上看文章以后,文章末尾都有一个点赞发表评论,你发表评论这个本身不属于文章内容,他叫UGC,什么意思呢?如果你跑到我的网站上去发表了一些言论评论,我同样是免责,因为我是第三方。这应该说对言论自由是一个非常大的保护,尤其保护了互联网提供商他们的积极性。最后一个叫诽谤旅游,也可以叫诽谤恐怖主义,大家知道什么意思吗?我刚才讲了美国的诽谤法很明显的是倾向于保护谁?保护记者。有些人很聪明,他不在美国告你他去国外告,一般来说去英国告你,英国2013年之前整个诽谤法是非常不利于被告的,所以很多人就跑到伦敦去告美国的作家和记者,而且还真的胜诉了,所以一度伦敦被称为世界诽谤的天堂,基本上都是成功,但是后来美国发现不行,后来美国法又做出一些规定,说什么呢?在国外的这些法律判决,无法在美国执行,要跟美国诽谤法满足同样的条件你才能让这个判决在美国生效,这个对旅游恐怖主义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当然英国也在进步,2013年通过了一个最新的修正案,应该说在向美国靠拢,诽谤旅游至少在伦敦在英国降低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中国来告美国的记者,如果要告的话他们肯定很容易胜诉。
隐私法
下一个法律,隐私法,据我了解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隐私保护法。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解释,美国公民隐私权受到宪法保护,所以他一旦跟新闻自由产生冲突的时候法官必须平衡。隐私法主要分成四种,第一个叫姓名权、肖像权的滥用,还有声音。第二个叫非法侵入他人的私人空间。第三个叫发表无关公共利益的私人信息。第四个叫虚光。第一未经他人同意非法使用他人的姓名、肖像、声音用于商业用途,但是有三个例外,新闻机构都报道可以使用你的肖像你的声音。第二可以使用很短的时间,比如一秒两秒你的肖像,如果使用时间很短也不构成侵权。第三我不是把你东西拿过来然后照搬,而是把你的肖像、声音改变成一种社会评论,粉刺或者挖苦,这种东西也是受保护的。
非法侵入他人私人空间。私人空间有两种,一种比如你的私宅你的卧室,另外一种叫网络空间,比如我非法侵入你的私人医疗档案那也算是非法侵入。什么时候构成非法侵入私人空间,当非法侵入发生的时候,原告那一刻是否拥有合理的隐私期待,如果有合理的隐私期待就构Intrusion,如果没有就不构成,什么时候我们公民享有合理的隐私期待?如果是在公共空间里面收集信息,原告不享受合法隐私期待。如果我进入某一个人的家里,我需要拍一组照片,那就是私人空间,私人空间就是非法侵入。这里面有两个案例,第一个是ABC的两个记者,有一天来到原告的家里,他没有进入家门,而是到家的门口让女主人出来,说我们想采访你,播放出来之后就打官司,最后官司你们猜谁胜诉?被告胜诉,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公共空间,就新闻采集行为发生在公共空间,所以被告胜诉。
下面一个1971年时代周刊的两个记者,一男一女,他们对一个假医生行医的事进行采访,他们到医生的家里,医生在家里开诊所,一个女的装成病人,男的在旁边偷偷的拍,这个也是被医生告上了法庭,大家猜一下这个谁胜诉?医生胜诉,为什么?新闻采集行为发生在私人空间。但是什么地方是公共空间什么地方是私人空间,美国法律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只是列举了一些地方,比如公园比如餐馆、市政厅这些地方。
第三项是发表无关公众利益的私人信息,怎么才算发表无关公众利益的私人信息,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信息本身是私人信息,第二发表这个信息会给原告造成一种尴尬,第三你发表这个信息无关公众利益,如果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记者败诉。这里面有个案子发生在1983年,是一个关于变性人的案子,Diazv,他本来是一个男的,后来偷偷做了变性手术变成女的,之后他又把他的身份证、医疗信息全改了,改了之后去上学,后来到了大学里做了学生会主席,结果有一天一个报纸记者登载了一篇文章,把这个事儿爆料了,而且对他进行了嘲讽。后来发生官司,最后谁胜诉?Diazv胜诉,为什么?一用这三条来验证,第一这个信息是不是隐私,的确是,因为没有任何人知道,他把所有的信息做了隐藏,没有公开。第二个是不是会让一个正常人会感到身心受到伤害,因为那个时候社会非常保守,公开了之后会受到社会排斥,所以第二项也成立。第三项爆料他是变性人这件事儿,本身是否促进我们公众利益,法官的判决是no,无关公共利益,为什么?因为他是男人还是女人这本身对他做学生会主席这个职务本身毫无影响,所以无关公众利益。
第二个案件Sipplev案发生在1984年,案情主要是美国福特总统从洛杉矶的酒店里出来后遭人暗杀,一个二战老兵果断的阻止了这一惨剧的发生,媒体暴露他是英雄的同时还爆料他是同性恋,他感到很烦恼,告上法庭,最后该案打到最高法院。我们用上述规则来检验,这个信息是否公开?原告Sipplev本身是同性恋者,他经常在旧金山的同性恋酒吧出没,在某一个圈子里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同性恋,所以这个信息本身并不私密,基于这一点他败诉了。
就公共利益而言,主要关注的点在于其是否为公众人物。如果是公众人物,那么在美国享有非常少的隐私权,任何关于你的消息都可能符合公众利益。另一个关注点是在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之间是否有一种连接,变性人案例中原告胜诉,就是法官认为这两个事情没有连接点。
最后一项虚光,虚光有时候与诽谤非常相似,其实不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电台记者,现在正在报道中国的艾滋病情况,拍到一个行人给了两个大特写,然后报道中国现在的艾滋病人情况,实际上我只是把你作为一个行人来处理,但是却给了观众一种行人是艾滋病患者的错觉,这就是所谓的虚光。在美国要告记者虚光很难赢,因为原告必须提供实际恶意,实际恶意很难证明,上述说的案子就是Time V.Hill,这个案子媒体胜诉,因为原告很难提供实际恶意的证据。
由于网络的出现,美国的新闻传播法很多时候是落后于传播发展实践的。被遗忘权最早是欧洲提出来的,欧盟国家基本上都把被遗忘权作为一项立法原则确立起来,遗憾的是美国法院判决基本上都不接受这个概念。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是对言论自由保护最强的一个国家,如果接受了被遗忘权就会严重影响言论自由权,这两权发生剧烈的冲突。
新闻采集法
进入下一个环节,叫新闻采集法,在美国如果你拿到信息你有很大的权利来发表,但是在新闻采集的过程中法律对记者的保护很弱。主要表现在:第一,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不得非法侵入他人民宅。即使警方邀请记者去同行执行一个任务,如主人没有同意记者进入其住宅,记者也不可以进入。未经主人同意,记者陪同警察办案在美国是非法的,警察和记者都要受到处罚。第二,Harassment是骚扰,狗仔队不能近距离的对名人进行连续的持续的拍照。第三,记者很多时候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假装自己是警察或者医生来进行新闻采集,这种欺骗行为在美国是非法的。另外,在执法现场记者要进行报道,警察有巨大的权利,他会拉一个红线,如果你越过红线他可以逮捕你,这就是新闻保护能力。最后是录音,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都要录音,这涉及到什么法律?在美国是有规定的,有些州是One-Praty consent,有些是All-Party Consent,否则是非法的,你可能会成为被告。
公开文件法
下一个公开文件法和公开立法,公开文件法实际上是我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信息自由法全世界大概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相当于美国的信息自由法。信息自由法认为政府的所有信息从根本上属于老百姓,老百姓有权知道。信息自由法包括两方面,一是只要不属于例外的,政府机构必须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第二个申请公开,也叫被动公开。所有政府信息法都有例外,美国的政府信息法有九个例外,比如涉及国家安全的。
相较于中国记者,美国记者非常善用政府信息公开法,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法故意跟新闻媒体拉开距离,淡化新闻淡化记者与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关系。第一个最新趋势,美国现在更加强调主动公开,因为被动公开或者申请公开成本太高,耗时长。主动公开节约成本,而且造成一种政府非常透明的良好意向,美国政府把所有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叫DATNWGOV的网站上,在这里可以找到美国联邦政府所有部门公开的信息。第二个是国际合作,又叫国际交流,信息自由法的国际交流在不断加深,而且有学者专门做了一项研究叫定量研究,应该是对全世界的政府信息公开法来进行评估、打分及排名,满分是150分,一百多个国家中,中国排名76,美国排在40多,也没有我们想象的好,所以美国信息公开法也有很多问题。这个排名只是看法律本身,不看法律的实施,因为有些法案本身写的很好,但是实施起来很困难。
信息自由增强法
美国国会最近刚刚通过了一项新法律,叫信息自由增强法,参议院和众议院都已经通过,就等奥巴马签字了。这部法案增加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公开,公开是一般准则,不公开是例外。第二是根据美国信息公开法的例外规定,政府官员在做决策过程中需要讨论,讨论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属于例外信息,同时做了信息公约,意思是政府可以将信息留在档案库里存放25年,25年之后也得公开。还有一个新的规定,就是政府将信息整合在一个集中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申请到美国联邦政府整个部门的信息。最后,如果某一项信息或某一个文件大家都在申请且这个信息不属于例外,政府必须主动公开,这样节省了大量的行政成本及社会成本。
盾牌法
下一个要讲的法律是盾牌法,盾牌法是保护我们的记者匿名消息来源,目前中国尚无盾牌法。在美国,记者承诺在发表文章的时候不公开消息来源,一旦做出此承诺即承担了法定义务,违反此义务,要负法律责任。1972年的案例,这一案例实际上也涉及到匿名消息的来源,案件情况为:记者使用了匿名消息来源,警察找到记者,以调查犯罪为由要求其将匿名消息来源透露给警方,结果记者说NO,最后案件诉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认为,在大陪审团面前你不享受第一修正案保护,如果一个大陪审团让你去做证,透露你的线人身份你必须透露,否则你就违法。
冲突就在这里,当你写了一篇报道,你写了匿名消息来源,又恰好有犯罪案件里面涉及到你的匿名消息来源身份,法院召集你必须说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如果说出来你违背承诺,你违法了,如果不说出来,法庭可以判决你藐视法庭,并将你打入监狱,属于轻罪,美国有很多记者因此坐牢。为了解决这个冲突出台了盾牌法,盾牌法就好象一个盾牌一样,当你被法庭召集,让你说出匿名消息来源真实身份的时候,你可以用盾牌来保护自己,美国50个州外加哥伦比亚特区都有盾牌法,都对线人实施保护,只有一个州例外,目前还没有盾牌法。比较遗憾的是:盾牌法只适用州法庭系统,如果联邦法庭让你去作证则不适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记者在联邦法庭也能享受到盾牌法保护,于是就产生了现在国会两院正在讨论并通过,一旦两院通过总统签字就生效的联邦盾牌法,如果有了联邦盾牌法就意味着在联邦法律这个层次记者也能享受保护,即没人能够强迫你说出线人的名字,除了大陪审团。
自由媒体公正报道
下一个是自由媒体公正报道。自由媒体公正报道会产生剧烈的冲突,为什么?因为自由媒体会产生大量倾向性报道,说暗示某个人有罪,其实这个人还没有宣判,但直接干扰司法公正审判,这点我想大家很熟悉,在中国表现特别突出,叫媒体审判,在美国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采取了一整套措施,来确保媒体既能独立公正的报道,同时法院判决也能够公正。什么措施?两个层次,一个是审判层次,他来保证我们媒体的报道不至于伤害公正独立的司法审判。这些方式对媒体报道没有伤害,因为他跟媒体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另外一种方式就不太一样了,限制令,法官有权发出限制令来控制媒体的相关报道,限制令分两种,一种是针对媒体的,一种是针对案件赞誉者,我们先说针对媒体的,针对媒体的限制令,美国法院法官有权对报道相关案例的记者发出限制令,不准再写相关的报道。你要向媒体记者发出限制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大量的媒体报道在那。第二没有其他方式可能消除媒体报道对这个案件的影响。第三你发出限制令能够有效的防止带有偏见的媒体报道影响我们陪审团。如果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你可以发出限制令,强令媒体不许报道某一个案件。
法院还可以向案件的参与者发出限制令,这次发出的对象就不是记者,而是律师、陪审团这些人,但是这里面也是有限制令的规定,你的限制令不能太宽泛,必须清楚列明哪些是不能说,哪些是能说的。法院不透明,少部分的案件法庭可以闭门审判,比如涉及到未成年人,比如涉及到性犯罪的受害者,比如涉及到国家机密的,这些可以闭门审判,其他绝大部分都必须公开审判,如果你确实想要闭门审判,应该公开审判结果。法庭的文件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是必须公开的,记者公民都可以去查阅这个文件。
摄像头能进法庭吗?这也涉及到司法透明的问题,目前来讲还是很不乐观的,大家可以看一下美国的司法体系,联邦体系和州体系,联邦体系里面都是NO,在目前阶段摄像记者不能在这里面摄像的,除了第二和第九巡回法,其他都是NO。州法庭相对公开一些,当然这个里面也在变化,美国司法体系也在变得越来越透明,这个法律目前国会还在讨论,一旦通过之后基本上可以说联邦法院和州法院都可以带摄像头进入。
淫秽物品管理
淫秽物品严格管理,淫秽物品的管理在美国立法原则是1973年确定的,根据这三条,如果法庭根据这三条来判定你某一段视频是淫秽的,其中有一个就是缺少科学价值或者政治价值或者艺术价值,淫秽的东西是不受宪法保护,完全不受宪法保护,儿童色情,淫秽色情这两个概念非常混淆,就说色情在美国是合法的,他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所以色情在美国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有很多三级片的明星,有很多色情刊物都是合法出版的,都是受宪法保护,但是一旦涉及到儿童18岁以下青少年未成年人那就不享受保护了,最高法院在这个案子里面说儿童色情即使没有达到淫秽的等级也不受宪法保护,所以现在美国对淫秽物品的管理基本上就集中在这一点,叫儿童色情,打击非常厉害,处罚非常严厉,在美国若是成年人,不涉及到未成年人,色情完全是合法的,但是如果涉及到青少年的色情物品是联邦重罪也是州重罪,重的判十几二十年,美国的学者研究淫秽物品管理的学者也说处罚过于严厉了,今后可能会降低这个处罚力度。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色情的图象,这个在美国是严格禁止,只要涉及到未成年人,都是违法行为,所以处罚非常重。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在美国是一项宪法权利,不需要美国最高法院来解释,因为美国联邦宪法里直接将知识产权规定为一项宪法权利,并在该宪法基础上于1976年制定了美国版权法,适用至今。跟新闻记者有关的法规主要就是这一部。
具体来说,版权法不保护Facts(事实),比如“奥巴马昨天遇刺”是一个Facts,但是版权法保护的是新闻作品来报道这件事实的这种作品的风格方式。其他人不能原文照抄,完全重新改写是可以的。下面我们谈到合理使用——Fair Use Doctrine,如果你在美国想要使用一个已经受到版权保护的作品,你必须征得别人的同意,但是某些情况下你可以不接受别人的同意也可以使用,那个叫合理使用,什么情况下构成合理使用?必须要满足四点:你的使用对别人的原著作权的拥有人、对作品市场不构成影响;量很少;使用是为了学术研究而不是商业目的等。
美国学界现在对版权法的批评声音很多,认为版权保护时间太长,不少专家建议要减少保护时间。另外,1998年通过一个针对解码软件生产行为的法律,加重了对版权侵权的处罚力度。
广告法
1975年的案子确立了美国广告法的基础。广告在美国是一种商业言论,商业言论也受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但是保护力度不如政治言论,又高于不雅言论,处于中间状态。
美国政府可以对广告进行管制,但管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美国对广告进行管制主要部门就是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广播电视享受的宪法保护程度比较低,这是因为美国法院认为广播电视塔的影响太大,儿童非常容易接触到,所以必须对它的内容进行控制。具体来说,在美国办一个杂志报纸根本不需要到政府部门注册,任何人都可以办,但是如果要办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必须到政府去注册,而且开办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拿到一个营业许可,且这个许可只能用八年,如果违规的话FCC联邦通讯委员会会吊销你的执照,这些管制都是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没有的。
不雅言论如何界定?1978年确定了一个原则:如果广播电视台播放了不雅视频就受到联邦政府的惩罚,什么叫不雅?FCC给了一个定义:所谓的不雅,第一,此不雅言论或者视频必须描述性行为或者性器官或者分泌器官,第二,根据现在公民普遍标准来看,播放这种东西必须使人不愉快。第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冲突时间来阻止播放不雅视频的言论。什么是不雅?比如这七个美国最肮脏的字眼在美国电视台播放是犯大罪的,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有一个音乐人在金球奖颁奖典礼的时候,他说了其中一个字眼,FCC给他罚双美金,就是因为使用了不雅的词汇。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迈克杰克逊的妹妹杰尼杰克逊有一年参加超级碗演出的时候,突然一个男明星过来把她的衣服拉开露出了乳房一秒钟,FCC对此也是开出了巨额的罚款。
美国FCC联邦通讯委员对不雅视频和言论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安全区——晚上十点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这期间电台和电视台可以合法的播出不雅的视频,因为需要受到保护的对象儿童已经入眠。从管制类型上来说,美国FCC对于节目的管制是“双标”的——FCC对新闻节目的不雅是不管的,因为新闻有很高的宪法保护,而对娱乐节目管的非常严。
对电台电视台有时播出有关灾难、犯罪这种假新闻,FCC是有处罚权的,但是门槛非常高,你必须要证明电台电视台本身就知道这个新闻是假的还把它播出来,一般这个很难证明,所以很少有这样的例子出现。新闻造假原则上FCC也是会进行管制的,但是你必须证明电台电视台在播出新闻之前就知道这个新闻是假的,但是还故意播出。
美国新闻传播法对言论的管制总的原则是相信观点和信念的自由市场,认为各种不同的观点在一起交锋,最后真理总会胜出。
但也有一些言论不能进入观点市场,因为美国政府认为这些对社会发展没有价值。八种言论是不受宪法保护的,第一个真实的人身危险,你可以骂奥巴马是混蛋,但是你要说我要杀掉奥巴马,你还做了一些周密的策划,那对不起你可能会被逮捕,这种言论不受保护;第二个面对面的侮辱性的言论,说白了就像中国人面对面在一起吵架,挑衅性的,而且使用侮辱性语言,而且警方相信两人在这么吵下去会造成暴力,所以政府认为为了安全必须把两个人都逮捕;第三个是可能造成即刻的无法律秩序状态的行为,这种言论也不受保护,这个来自于一个著名的案例。第四,虚假的广告不受宪法保护,前不久有一个案子,谷歌发布虚假广告结果被罚款当时几亿美金;第五,淫秽言论;第六,儿童色情不受宪法保护,成人色情基本上受保护。第七,诽谤不受保护;第八,侵犯他人著作权知识产权的言论也不受保护。
我认为美国新闻法最强的一点是通过宪法第一修正案,真正把政府权力关进了笼子,从诽谤法规定公共官员要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这一点大家就可以看出来,美国对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保护力度是很强的。
美国新闻法比较弱的方面,第一,信息自由不是一个宪法权利,而只是一个法定权利。很多学者在呼吁要把信息自由上升到一个宪法权利,现在瑞典、南非都是把它作为一个宪法权利来保护的。第二,联邦盾牌法对消息来源很有危害;美国现在还没有阳光法庭法,所以整个司法系统目前还不够透明;最后,对新闻采集过程记者活动也缺乏法律保护。
大家再回顾一下美国第一修正案,短短的45个字,我认为美国强大并不是因为它强大的科技能力,而是因为他的言论自由。
我演讲的最后我想引述一下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的最后几句话。美国法庭判决就像博士论文一样,逻辑推理非常强,而且语言也非常优美,像诗一样,让人很震撼。
这几句话都是说我们为什么要把公共官员限制起来,要限制他们民选,就是美国社会对社会公共的辩论必须无拘无束,必须强大而有活力,必须非常开放。不可避免的包括对政府和公共官员的言词尖刻的批评,他在分析,这个适合于任何社会。另外,在自由的辩论过程中,产生错误的言论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保护这种错误言论,否则言论自由就失去了他们赖以存活的呼吸的空间,这个对我们当前非常有借鉴意义,如果你把言论控制太死,就会造成寒颤效应,谁都不敢说话,最后会造成更大的效应。我认为中国当今社会应该不同程度借鉴美国新闻法的经验。 谢谢大家。



嘉宾评议环节

主持人:非常感谢唐教授,接下来就是评议环节,我们今天请了三位评议嘉宾,第一位是我们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徐迅教授,第二位是来自于腾讯公司腾讯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蔡雄山老师,第三位是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的朱巍副教授,现在我们给每位老师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来对今天唐老师的讲课做一个回应,请徐老师先来。
徐迅:很荣幸今天可以做这样一个点评,唐老师用两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把美国传播法非常系统的梳理了一遍,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听一个从美国来的教授讲美国传播法,有很多的收获。我想说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叫做跨界,跨界首先是理论和实务的跨界,唐老师是一个教授,是一个传播法学的教授,但是他做过记者,典型的中国记者,这是他的第一个跨界;第二个跨界是法学和新闻传播学,两门科学都有所实践有所掌握;第三个跨界是中美,他非常了解自己的祖国,同时他又是美国人的教授,这样一个背景决定了他在给我们讲座的时候,非常清楚我们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样的需求,从而将理论讲的非常清晰,这比看美国的教科书要立体的多,生动的多。

目前像唐勇教授这样的华裔的美国大众传播法的教授,并且能够跨两国两界,可能凤毛麟角,我们今天有幸可以听到他的报告,这是难得的机会,这也是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和腾讯研究院的一个合作成果,开门大吉。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异同,我们在报告当中听到了太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诽谤法的不同,美国的诽谤法刑法就消灭诽谤罪,我们的刑法进一步细化了公诉和自诉的条件,美国的诽谤罪从1964年沙利文案之后就很少发生了,但是我们知道去年的统计数字在中国2014年的统计数据比2013年名誉权纠纷的诉讼上升了27.9%,是接近三成的一个上升速度,这个增速很惊人。另外美国的互联网平台受到了美国宪法修正案最高的行政保护,但是我们中国平台的责任现在是越来越多,这都是我们重要的不同,但是我们要看到其实最最重要的不同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带来的这样一种格局,所以有时候我也会经常的和年轻的同学们讨论,就是说中国的记者们都非常羡慕美国,因为有那么多特权的保护,也就是说宪法第一修正案带来的保护,使得在美国做新闻记者比在中国似乎要受到的保护更多更为自由,但是这没有什么可羡慕的,为什么?因为那是人家的国家制度决定的,就是宪法第一修正案带来的结果。我们中国其实言论自由也受保护,人格尊严也受保护,这都是宪法的原则,我们是平等保护,所以在我们的国情下考虑我们的问题,可能比较实事求是,这是说我们看到的不同,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若干的相同,法律毕竟是一门科学,法学是一门科学,他走到世界各地都有共同的规律,比如在隐私法的领域里,在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域里,特别是严厉打击淫秽信息或者言论,这个方面两国都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这就是法律科学的一个规律所带来的一个结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看到美国不仅仅是保护言论自由,或者说新闻记者有若干的特权,比如有盾牌法的保护,而且还有一些是我们可以做而美国记者做不了的,比如说偷拍偷录、随警的采访、进入私人空间而不受追究的那种机会等等,这是美国记者大概看了也很眼红的地方,这个是我们的特色,这是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异同。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借鉴,说到法律,它是一个科学自由的规律,其实在某些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美国作为二百年前的不毛之地,现在成为世界第一,他的法律对他强大起来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所以他在法律上进步的因素,即便我们国家和美国的国情如此不同,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说在我看来现在最值得借鉴的,就是把淫秽和色情分开,可以严厉打击淫秽,但是色情要加以区别,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很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们的办法就是扫黄打非,一个“黄”字把色情、淫秽全给包了,这个带来实践当中的困难和争议也非常多。另外,即便在诽谤法的领域里,我们没有宪法倾斜保护的制度,但是我们在一些专门法里投射出和美国公共人物制度所体现出来完全一样的精神,比如说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武装警察法,这样一些法律专门法当中,都规定了对从事这些公职人员的一些特别要求,这些特别要求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中国的法律对从事公职的人员要求严于普通人,这个精神和美国宪法、沙利文案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但是非常遗憾,我们没有在任何一个判决当中发现有这样的法律被适用、被律师提及、被媒体提及用来作为监督公权力的一个依据,却还是简单的羡慕别人有更多的自由。中国的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更为长久的问题,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都期待我们年轻的学子做出贡献,再一次感谢唐勇教授,谢谢。


主持人:谢谢徐老师非常精采而又全面的点评。下面有请蔡雄山老师。
蔡雄山:谢谢大家,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样一个学术活动,今天这个屋子有点热,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德沃金教授来中国政法大学做讲座,那个时候在昌平,我还是学生,德沃金教授现在已经去世了,那个时候的政法大学的礼堂也是这样的,没有空调,也是六七月份非常的热,但是大家听的津津有味,聚精会神,所以这种状态又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状态,这个状况就像中国的法治进程,十多年了感觉没有太多的进程。

唐教授今天讲了两个多小时,我觉得应该是非常全面、系统、前沿地把美国传播法的内容都做了讲解,当然因为时间关系,很多内容是没法去深入。他从美国传播法的法律渊源开始,讲到美国第一修正案,再讲到美国传播法构成的各个领域的立法,比如说诽谤法、隐私法媒体的新闻采编还有政府信息公开,还有盾牌法等等,另外也讲了每一个立法前沿的趋势,所以我说真的是好久没有这么认真的听这个讲座了,谢谢唐教授。
我自己听完之后我有一点想法,我先下一个结论,中国现在的立法无论是传媒法还是互联网法,在越来越走向一个国家的本位主义,这个和美国的立法或者说美国的很多新的趋势是不一样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当我们在说美国的新闻传媒法的时候,毫无疑问我们绕不开第一个东西就是美国的第一修正案,但是在中国谈论传媒或者说是新闻自由的时候,没有人会引用中国宪法的条文和言论自由的保护,因为大家知道这个东西是没有什么太多用,大家更多讲的是我们立法里面的九不准,什么具体是九不准,比如不能说一些违背社会主义制度,后面还有兜底条款,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官的,其他是什么,所有都能囊括进来,所以这是第一个对比;另外举个简单的例子,唐教授刚才讲到隐私和数据保护方面,在美国,隐私或者数据保护是一个私权,包括人权保护的一个背景,但是在中国现在很多的立法,比如说数据的保护,更多强调的是国家安全,所以我们看到我们今年会推出的网络安全法里面更多的会讲个人数据保护,但是他更多的目的是从国家安全这个角度来去考虑,这是第二个例子;第三个,就是美国网络在线服务提供商,他所承担的是有限的责任,但是在中国现在一个立法趋势是,我们的网络在线服务越来越承担一个无限的责任,比如说你是电子商务的你要去审查实名的登记,审查假货的问题,侵权等这样一些问题,现在的立法在各个领域对网络在线服务的义务是越来越加重了,这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刚才讲到了数据开放的问题,美国的数据开放和政府信息公开是不是一回事,这个我可能后面还要跟唐教授请教一下,但是数据开放这个事情中国现在也在讨论,无论是美国或者欧盟,当我们提数据开放的时候,他指的是政府的数据开放,但是中国现在也有讨论企业的数据为什么不开放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方向可能是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问题的。另外在色情方面,美国有米勒原则,但我们国家在色情这一块是非常模糊的概念,非常大的画质的概念,这些对比说明我们的立法和美国的立法还是有很多的区别,包括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些是我们需要去学习或者借鉴的一些东西。很多年前老师也给我们讲了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老师说很多年之后你可能什么都忘了,但是你上了这堂课一定要记得一个案子就是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其实我特别想跟同学们说的就是,作为传媒法的同学,确实应该看一看这个案子,更多的是去理解纽约时报诉沙利文这个案子所体现出来的对言论自由这样一种价值的捍卫,因为这个东西对一个社会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希望很多年之后同学们十多年之后又能够想起这样一个讲座,想起这样一个案子,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蔡老师,他通过对比视角把今天唐教授跟我们讲的很多内容掺入他自己的思考,非常好的给我们进行了一个他自己陈述,我觉得非常非常精采,谢谢蔡老师。下面有请朱巍老师。
朱巍:在讲之前要感谢腾讯研究院,咱们原来叫互联网大讲堂,现在更名叫腾讯研究院公开课,都叫公开课。以后包括同学想组织一些活动觉得有特别好的话题可以找我们,资助热烈的年轻人参与到互联网法律的学术中来,要出费用的话,是没问题的。课题费就是要给大家,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我今天听了这个课两个小时,今天讲的确实是非常全面的。不过,比较遗憾,新的东西,特别是互联网方面的新东西太少,唐教授讲的这些东西都是我多少年前知道了,美国到现在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新案子么。不是说您讲的不好,时间短所以一定要这么讲,讲的中规中矩,时间长可能就不这么说了。我一直认为,以前美国人两百年前有了宪法第一修正案,现在对我们来说看起来很美,像诗一样,然而,诗的美与实践并不相同,对现在的实践意义不大,特别是对中国国情有点脱节。

我讲的第一个大问题是传播法研究应该是传播法问题和传播法学问题,前者涉及到司法实践问题,后者则是理论体系问题。传播法是一个实践的法律,所以,司法实践的传播法问题,应该比理论为主的传播法学问题更重要。
我个人一直坚持中国的国情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同,任何问题都有两个方面。以互联网来说,之所以中国现在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这么好,与美国平分秋色,世界排行前两名,这一方面是BAT等企业自己努力的结果,另外,也有着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当年相对闭塞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才能把这些企业“养肥了”起来。如果真的像韩国等其他国家那样,把自己的市场完全开放,只管自己企业不管美国企业的话,我相信今天这个市场不会有马云不会有马化腾。所以我们看待一个事情的时候没有永远的对和错。如果一个电影,上来就说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这就太幼稚了,不是一个好电影。所以,从制度与国情适应角度看,绝对不要认为中国的一定不好美国就一定好,当然也不要认为美国就一定不好中国就一定好。面对互联网这个新事物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学生,对法律和新技术要有敬畏之心。
现在互联网法律研究现状,就是有教授,没权威;有技术,没制度;有野心,没远见。所以,我们总是号召大家都来研究传播法,就是鼓励大家敢于创新,敢于开拓,这就是一个处女地,谁占了山头,就是谁的。
我以前本硕博都是学传统法律的,但不能像传统一样搞民法,民法学者这么多,等你出头之日也双鬓斑白才可以,这是为何呢?就是因为这方面的研究实在太丰富了,太有历史感了,几百年的研究,让这个领域山头遍立,群雄割据。特别是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法律适用受到挑战,对互联网适用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如果想研究传播法学跟唐教授研究,如果你想研究传播法想真枪实弹的打的话,那就跟我研究。特别是传播法,通过互联网的演变,新的技术带动的新的发展,新的发展让本来就滞后的法律更加滞后,这就需要我们去面对新问题,研究新技术,了解新国情,解决新问题。例如,以隐私来说,刚才唐教授也讲了隐私,但是现在隐私就讲的是这个问题吗?绝大部分不是这个问题,讲的更多的也不是说安全法国家利益方面的,更多的是大数据如何使用的问题,我们讲到政府信息公开时,要明确这个信息到底是谁的?信息的所有权谁?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他们卖的所有的信息几乎没有一个大数据是由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该所卖的所有的信息都是由政府自己留的数据,甚至包括一些脱敏后的信息。那么,这个信息所有权是谁的?是不是涉及到人的隐私?我们每天在手机里的行为,都通过技术上传至网络服务提供者,他们得到的信息,直接或间接的能否识别到我们的核心隐私?到底什么样的信息可以使用或商业化?这都是问题所在。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我一直坚持法律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永远是保护好人惩罚坏人,保护好的行为,惩罚坏的行为。不过,互联网却让人出现了两面性,这很奇怪。为什么在现实中一个人是正常的,在互联网中这个人就不正常了。为什么现实中的人懂得礼义廉耻,在互联网上却无法无天?我这两天,整天在研究互联网直播问题,下载和注册了不少直播软件,发现里面的男主播东北人居多,女主播大都是露这儿露那儿,几乎没有营养成分。就是这样的主播,收入却那么高,看的人那么多?我想,这就是有什么样的网民,就有什么样的主播。我们不能否认,现在中国的网民情况很多就是“三低”:低素质、低层次,低收入。没有理性,谩骂、粗鲁、残暴、诈骗这种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一直坚持不要总把责任推给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网民就有什么样的网络环境,不是说刑事手段用的太多,而是太少了。俗话说,乱世用重典,现在互联网环境无序已久,诈骗、色情、谩骂、暴力等情况层出不穷,法律绝不能缺位。
最后,我非常欢迎各位同学能够投身于互联网法律研究队伍中,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起去探索,为中国互联网法治做出贡献。


主持人:感谢朱巍教授非常犀利的言论,他第一次把我们这个讲座代入了观点的自由市场,当然观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何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并最终说服大家这才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最重要的机制,今天下午这个讲座我觉得有三点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很好的来汲取,第一点他第一次展示给我们的是美国的传播法和中国传播法在研究领域的框架结构上的重大同和异。传播法是非常宽广的领域,这个领域里面刚才唐老师已经给我们展示了十个部门法的研究范畴,这都是我们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应该好好研究的一个又一个的园地。

我觉得第二点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好好的思考的,传播法的问题和理论到底如何来面对,有人说理论不重要,朱巍老师说实务很重要,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见,但是我又不同意他另外一个意见,就是理论不重要,当中国一天到晚在打谣言的时候,我们连谣言的法律性质是什么都不知道,你说理论重要吗?当我们天天打大V的时候,我们连大V的身份都不知道,你说理论重要吗?当我们天天强调平台责任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媒介是什么,理论不重要吗?没有理论,传播法的大厦注定不能建成,今天我认为唐教授给我们的讲座最重要的一点,我特别有感触,他把美国传播法里面最精细的对概念的界定讲的太清楚了,太深入浅出了,而我们中国的传播法在这个领域差距太大了。
第三个我觉得非常受教育,是今天的三位评议嘉宾,他们通过自己各自研究的心得非常好的应合了我们今天唐教授讲座的内容,既有总结,还有拓展,更有不同意见的交锋,这才是一个非常精采的学术报告,所以最后我再次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感谢远道而来的唐勇教授,也谢谢今天来支持我们的徐迅老师,蔡雄山老师还有朱巍老师,他们的精采评议我相信对大家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启发。最后还要感谢今天来到我们的讲座的现场没有发言的殷教授,谢谢你们。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h2kcWgbebcS9luEY#rd
549#
发表于 2016-7-5 21:50: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境外媒体:中国向网络虚假新闻开刀 数家网站被罚
2016-07-05 09:12:56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核心提示:国家网信办今年以来持续加大网路虚假新闻整治力度,处理了“上海女孩春节逃离江西农村”和“城市媳妇回乡过年不能上桌吃饭怒掀桌子”等网路虚假新闻信息,并对制造、传播虚假新闻情节较为严重的新浪网、凤凰网、中华网、扬子晚报网、张家界在线、财经网、腾讯网、网易网、今日头条等多家网站进行了处罚和惩戒。
参考消息网7月5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将加大力度整治网络虚假新闻,这是政府打击假新闻和谣言传播行动的一部分。
据路透社7月4日报道,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印发通知,严禁未经核实将社交工具等网络平台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刊发。
通知称,严禁网站道听途说编造新闻或凭猜测想象歪曲事实,并要求各级网信办要切实履行网络内容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虚假、失实新闻信息。国家网信办还列出了一些最近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虚假新闻,其中包括“长沙大巴被纵火”事件。
中国政府已经对互联网实施了普遍的监管,并力求使该政策成为法律。有官员表示,面对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等威胁,也为了阻止破坏性谣言的传播,出于安全考虑而对互联网实施限制是必要的。外国政府和企业团体则将对互联网的限制视为一个更广泛的贸易问题。
台湾“中央社”7月4日报道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为进一步打击和防范网路虚假新闻,严禁未经核实将社交工具等网路平台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刊发。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网信办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网站进一步规范包括移动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在内的各类网路平台采编发稿流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机制。严禁网站不标注或虚假标注新闻来源,严禁道听途说编造新闻或凭猜测想象歪曲事实。
通知还要求各级网信办要切实履行网路内容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虚假、失实新闻信息。
报道称,国家网信办今年以来持续加大网路虚假新闻整治力度,处理了“上海女孩春节逃离江西农村”和“城市媳妇回乡过年不能上桌吃饭怒掀桌子”等网路虚假新闻信息,并对制造、传播虚假新闻情节较为严重的新浪网、凤凰网、中华网、扬子晚报网、张家界在线、财经网、腾讯网、网易网、今日头条等多家网站进行了处罚和惩戒。

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60705/1218034.shtml
550#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9:05: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东电视台原主持人陈维聪被公诉 涉嫌诈骗2亿多
2016-07-06 02:08:52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原标题:广东电视台原主持人陈维聪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中新网广州7月5日电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5日透露,广东电视台原主持人陈维聪涉嫌诈骗罪,日前被该院依法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广州检方此前称,2011年至2014年期间,陈维聪通过虚构年份、出处、伪造《广东省文物总店文物商品证明书》及通过隐瞒真实拍卖价格、虚构竞拍过程、虚报竞拍价格等手段,高价出售各类物品给被害人,共骗得人民币2.2亿多元。
据悉,陈维聪是活跃在电视界近20年的粤语名主持,曾主持创下了收视纪录的综艺节目《万紫千红》,获得全国“金话筒”奖。

http://news.163.com/16/0706/02/BR8OBISP00011229.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