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复制链接]
531#
发表于 2016-3-13 23:16:38 | 只看该作者

记者,请别用错了两会报道用语

记者,请别用错了两会报道用语

2016-02-29 财经通讯录 。

文丨新华社总编室    来源丨《中国记者》官网

导读:有关两会的常见错误用语有哪些?怎样规避?如何正确使用规范用语?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梳理一番将有助于相关的报道工作。

1. “×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全国政协×届×次会议”这两个会议名称中“×届”“×次”的位置不同,不要写错。“两会”一词因使用较广,可不加引号。“十五”“十一五”均应加引号。

2. 不要随意使用简称和略称。“政府工作报告”不要简写成“政府报告”。

3. “提案”与“议案”、“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提的是“议案”,全国政协委员提的是“提案”,不要用错。“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和人大代表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议案”必须是由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代表按法定的联名人数,依照法定的程序提出。而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个人可以提出,代表联名也可以提出。“议案”内容必须是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而“建议、批评和意见”则是对各方面的工作都可以提出。

4. “审议”与“讨论”。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而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同时进行这一活动,可并称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有的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使用“学习”“领会”等词汇,这与代表、委员的职责不符,新闻报道中应避免使用。正确的用法是“审议”或“讨论”。

5. 政府和法院、检察院是由人大产生的,对人大负责,向人大及常委会报告工作。不要说“人大要积极帮助呼吁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产生人大请求或者劝说政府、法院、检察院解决问题的误解;正确的表述是“人大要依法解决或督促有关机关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6. “审议”与“一起审议”。是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央领导同志参加所在代表团的会议时,使用“审议”;是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国家行政机关成员的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代表团会议时,在使用“一起审议”的同时还应有“听取代表意见”的内容。

7. “参政议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之一,报道中涉及政协委员时,可使用“参政议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报道中涉及人大代表时,不能使用“参政议政”,可使用“履行职责”或“行使权力”;“代表、委员”并提时,最好把“履行职责”与“参政议政”写全。

8. 在同一届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的“界别”不要写为“届别”。“届”是从时间上说的,指的是九届、十届、上一届、本届等;“界”则是针对委员的工作领域分类而言,如“经济界委员”等。

9. “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表述。人大常委会没有“常委”这个职务而只有“委员”,“×××是人大常委”或“人大常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表述应写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10. “组成人员”与“委员”。人大常委会会议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其组成人员不仅包括委员,还有委员长、副委员长(地方的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为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因此,在报道中不能说“出席人大常委会×次会议的委员们……”,正确的表述应为“出席人大常委会×次会议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11.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停止问题,要使用“终止”或“撤销”的标准表述。在人大,按规定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罢免某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某人的代表资格终止。在政协,则由政协常委会会议表决决定撤销某人的全国政协委员资格。

12. 人大对一府两院有监督权,但这种监督权力应该由集体行使。代表从事个案监督的行为,于法无据。而代表拥有的权力属于公权范围,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就应该“不做”。监督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按照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的监督权也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行使,如: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参加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小组活动。”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代表按前款规定进行视察,可以提出约见本级或者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被约见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或者由他委托的负责人员应当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可以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要求,联系安排本级或者上级的代表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代表视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第二十七条还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必须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

13. “法律委员会”与“法工委”。法律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之一,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法制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下设机构、办事机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简称“法工委”。法律委员会的负责人称“主任委员”;法工委的负责人称“主任”。

14. “检察长”与“审计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不要写成“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国务院机构中的审计署的首长职务为审计长,不能写为“审计署署长”。各地各级检察院的首长称检察长。各地的审计部门,省级多称“审计厅”,其首长称“厅长”;有的地方称“审计局”,其首长则为“局长”。

15. 法律名称加标点符号的问题。(1)使用法律的全称应加书名号,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但使用法律的简称时,则不用加书名号,也不用加引号。如“按照刑法的规定”,不要写成“按照《刑法》的规定”或“按照‘刑法’的规定”。(2)法律草案的表述,全称应加书名号,同时“草案”用括号括起来置于书名号内;使用简称则不加标点符号。如,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简称则为“物权法草案”。(3)人大代表建议案中建议制定“某某法”时,应用引号注明建议制度的法律名称;不用引号也可。但不能用书名号,书名号只能用于已颁布实施的法律全称。如,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也可表述为: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但不要写成:“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

16. 国家机关名称中的“和”及“与”字。国务院机构中有3个机构所主管的工作包括多方面内容,在名称中用“和”字进行连接,不用“与”字。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中则不用加“和”字,如“发展改革委或发改委”“劳动保障部”“人口计生委”。但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名称中,则用“与”字连接,如“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等。

17. 监管机构的名称。国务院机构中有一些单位名称中明示有监管职能,但表述不尽相同。其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使用的是“监督管理”。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用的是“监管”。在使用这些单位的全称时应注意区别。

18. “权力”与“权利”。权力指的是政治上或职责范围内一定的强制力量或支配力量,人大代表所担负的职责是依法赋予的,因此,一般使用“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力”,而不要写成“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利”。同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不要写成“行使权利”。“权力”可构成“权力机关”“权力部门”等词组,而“权利”则不能。“权利”一般用于个别,如“享有公民应有的××权利”。

19. 新闻稿中对人物一般使用“职务+姓名”的表述方式,而不使用“姓名+职务”的表述。两会报道中,应尽量使用“代表”“委员”身份,即“××代表”“××委员”。

20. “共商国是”不要写作“共商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

21.关于称谓。 “普通代表”“普通委员”的称谓有违代表、委员平等的精神,“父母官”的称谓缺乏法治精神,均不要使用。

22. 报道中不要炒作“议案(提案)大王”“一号议案(提案)”等,要重点报道议案(提案)的质量。

23.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分布在各地,其中有的居住在北京。两会报道中,如统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会聚到北京开会,不要称“进京”。“代表委员进京前”不如说“代表委员到会前”。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532#
发表于 2016-3-15 21:50:01 | 只看该作者
20条范例教你写好导语
2016-03-15 蒋剑翔 新闻与写作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现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11.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12.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3.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14.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15.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

16.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南方日报1986年3月8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17.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18.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19.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20.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另起一段)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  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   
(来源:《当代劳模》)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pNtebYUVrtdK1eFO#rd
533#
发表于 2016-3-19 22:56: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有人用古文翻译了当下流行话语,对比一下古文有多美!
【一】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原文:有钱,任性。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原文: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原文: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二】原文: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翻译: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
原文:别睡了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文: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翻译:欲图大事,莫拘小节。
原文:你这么牛,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
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三】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我单方面宣布和xx结婚。
翻译:愿出一家之言,以结两姓之好。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四】原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翻译: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才智。原文: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原文: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不明白。
翻译: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
原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原文:我有知识我自豪。
翻译: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翻译: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五】原文:秀恩爱,死的快。
翻译:爱而不藏,自取其亡。
原文:吓死宝宝了。
翻译: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原文:沉默不都是金子,有时候还是孙子。
翻译:圣人不言如桃李,小民不言若木鸡。
原文:备胎。
翻译:章台之柳,已折他人;玄都之花,未改前度。
原文:屌丝终有逆袭日
翻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34#
发表于 2016-3-26 13:31:39 |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出师表》四川大白话版:肚皮都笑怀孕了……
2016-03-26 王小四 小四扯把子
出师表原文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四川大白话版:      幺儿,听叔叔给你摆:你老汉打下江山,屁股还没坐热就洗白了。全国的蛋糕切成三大块,四川这块蛋糕,别个都想吃,不是我们兄弟伙扎起,早就出脱了。     你现在还是个青勾子娃娃,只晓得耍,但是以后还是要学勤快点,要把你老汉的气质拿出来,争口气,不要被人笑你是个瓜娃子。     记倒嘛:凡是跟你混的人,你都要对他们好,而且一碗水要端平。郭二娃、费跛子、董麻子,这些人三棒棒都打不出一个屁来,只有辣么老实了,你老汉在的时侯用起就很顺手,你要接倒用,以后大事小事你都要问哈他们再决定,还有向秃子,脑壳没毛,但脑壳好用,打架也得行,哪个敢来找麻烦,你就他让去摆平。    跟你说嘛:跟好人混不跟坏人操,江山就坐得久;跟坏人操不跟好人混,江山就要垮杆。所以你老汉在的时侯,经常说,抢红包要看人品, 用人更要看,你手下几个人,都是我介绍的,他们是啥子人,我清楚得很,你尽管用嘛。     我原来就是一个农二皮,一天到黑不是犁田挖地,就是讨猪草割牛草,理想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唯一的理想就是把肚皮整饱。国家大事,关我垂子事。但哪晓得,你老汉带几两个拜把子兄弟,提一升包谷来找我,说我是人才,把我吹上天,鼓倒要我跟他出去操社会,我躲了两次,一次躲得茅斯头,一次躲得芍坑头,都被他找到了,我就是打死不跟他走。    哪晓得他脸皮比我还厚,又来第三次,我一哈心就软了,就跟他摆悬龙门阵,吹当今天下如何如何。你老汉三弟兄眼睛都听绿了,接拍巴巴掌,说我讲得只有辣么好了!     再后来,我脑壳没转过弯,就跟他们走了,你老汉人还是对,刚到公司,就让我当老二,工资也开得高,于是我就巴心巴肝地跟他干,给他出了好多馊主意,把别人打惨了,也才暂时打下了这刘家江山。     哪晓得,你老汉没得福气,他两个兄弟被害死后,就想去报仇,结果仇没有报成,把自己整挂了,死之前,他把你交给我,让我把你看好,实话说嘛,从那天起,我就没睡过一天好瞌睡,为了把还没开的屁股开干净,我天天带着一帮打手,到处去收拾人,卡卡隔隔都走高了,把该甩翻的都甩翻了。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现在在四川,没得哪个敢跟老子冒皮皮。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现在又要出去砍人了,不晓得是我砍别人,还是被别人砍,要是我打输了,回来你想把我杂子就杂子,最好把我弄死,让我去你老汉面前赔罪。     我走的这段时间,家头的事情,你就让我前面点到的几个龟儿子撑起, 你娃也要快点懂事,就算是叔叔求你了。   哎,不说了,说起来都是泪。 也不晓得给你说了些啥子?
--------------------------------------------------------------------------------
你喜欢的,就是我要扯的!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cKikC3kmip2JNCcV#rd
53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1:12: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福建一财政局前副局长落水身亡 跳前曾沉默2分钟
2016-03-28 09:34:16 来源: 中国网(北京) 分享到: 9814
(原标题:沉默两分钟翻身跳下 永春县财政局前副局长落水身亡)
永春县财政局前副局长落水身亡

事发永春县城湖滨路人工湖 警方介入调查

昨天上午7时40分许,一名男子从永春县城湖滨路桃溪流域的闸楼上跳入水中,不幸身亡。事发后,永春当地消防、民警赶到现场,展开搜救。经过4个多小时的开闸放水,昨天中午12时许,男子被搜救上岸,已经没有生命迹象。记者了解到,死者为宋某金,今年54岁,为永春县财政局一工作人员,此前曾担任永春县财政局副局长,2014年起经人事调整任永春县财政局主任科员,不再担任该局副局长。事发后,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目击者: 他沉默两分钟翻身跳入水中

昨天下午,记者接到线索赶往现场,此时事发现场——湖滨路桃溪流域闸楼附近已恢复平静。附近群众介绍,当地人都称闸楼下的水域为“人工湖”。闸楼为仿古建筑,高约30米,分为三层,最底下一层为十几个相邻的闸门。记者看到,在第三个闸门位置上方的照明灯有被踩踏损坏的痕迹,一旁的救生设备也有损坏。

“当时他就一个人坐在闸楼二层过道的椅子上,一直沉默着。”目睹男子落水过程的潘金村说。潘金村是闸楼上的保洁管理人员,他告诉记者,昨天早上6点30分,他如往常一样到闸楼上开始作业,早上的人并不多,7点35分左右,他看见男子走上了闸楼二层,坐在了过道的椅子上,椅子下正对着闸楼第三个闸门的位置。

“不到两分钟,他就突然跨过扶手,跳了下去。”潘金村说,正在干活的他回头看时,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他赶紧将房间里的三件救生衣拿了出来,扔到水里,但是男子并没有抓到,双手一直拍打着水面,挣扎着沉入水中。


潘金村告诉记者,人工湖蓄水时,水深近10米,见到男子被卷入水中,他赶紧报警。当地消防、公安部门迅速来到现场。闸楼对面一店面店主郑先生告诉记者,相关部门人员赶到后,于昨天上午8点多开始开闸放水。“将水快放光了才搜寻到男子。”郑先生说,经过约4个小时的放水搜救,男子才在闸楼的第三个闸门下被发现,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遗体已被家人接走。

http://news.163.com/16/0328/09/BJ8238OJ0001124J.html
536#
发表于 2016-4-9 09:34: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豫传》
      杨鲁豫,字不豫,莒人也。浮于宦海,人皆莫知其父何许人。年未弱冠,即得以为襄城吏。及任满,北上哈市,入学府,修工程学。业满,效命于国部位。未几,赴渝州任教,后几经辗转,擢东营尉,时尚未及不惑之年。行事干练,闻于有司。胡氏执政,迁为泰山刺史。环岱筑路,坏原始自然,上不查,反以政声卓著,履职于省会,为济南刺史,佐党部王敏。王敏者,济阳人也,其父即省官宦也。敏素有贪名,而豫和之,兴土木,毁民舍,无所不为。又以创卫为名,逐商贩,致市巷间就早餐而弗得,怨声四起。
      习氏立,动国器以反腐,二载而绳敏。豫惶遽,日不下食,久之,竟无事,乃笑曰:“能耐我何!”有人暗以招贴悬于城壁间,曰:“虎已就缚,狼何逍遥耶!”
      又二年,吏部巡按复造济南,豫尚侥幸视之。适有水泥厂弹其贪吝,晓于国人。豫始惧,阴谋蹿之。遂命司驾并书吏扈之,至于济南之西鄙,此有大驿,名西客站。
      巡按闻讯,疾走逐之,豫甫至而我亦至矣,遂逮三人,押于车,径羁京城候审耳。
      太史公曰:初,金陵以党部书记并刺史双陷阶下而令万民狂欢,今泉城重覆其辙,民复悦。盖官者,本为民之公仆,至若贪敛横暴,实民之敌也,一朝革职,亦彰天道之无私也。


杨鲁豫落马 济南成十八大后第2个书记市长双双落马的省会
0条评论2016-04-07 19:26    来源:凤凰网
http://mobile.it168.com/a2016/0407/2589/000002589302.shtml
537#
发表于 2016-4-13 11:27: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要“成风化人”,不要“娱乐至死”
李其芳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13日   05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以及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落实这一要求,需要在日新月异的媒体实践中,把握好方向和准星。

  当下,我国的副刊、娱乐、社会新闻体量巨大。尤其是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一点多面、巨量扩展传播,为信息插上了更便捷的翅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媒体为引起关注,传播小道消息、散发不实之论,过度娱乐化,缺乏基本的边界和敬畏。需要认识到,这些媒体同样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认同、文化指向功能,对社会公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同样要重视导向问题,这将决定社会文化生态的健康程度。

  重视导向问题,首先要自觉抵制泛娱乐化倾向。事实上,媒体的过度娱乐化,早受诟病,早有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警告,当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文化内容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使人们逐渐丢失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既为媒体避免过度娱乐化指明了新方向,也是一线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政治素养和职业追求。面对新的舆论传播形势,传统媒体和快速成长的新媒体首先应搞清楚“我是谁”。媒介必须坚持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建设好、维护好清朗、健康的舆论空间,是传播者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进一步提高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是一项紧要的工作。

  从更深层次看,避免过度娱乐化,目的还是要在“化人”上下功夫,通过重塑公信力,更好地引导受众。信任带来影响,信任决定地位。公信力上去了,传播力、引导力自然会越来越强。广大新闻工作者应以维护报刊形象、荧屏形象为己任,坚持大局意识,多接地气,切实提高媒介公信力。方向正确,才能有效净化舆论环境和文化生态。传播者多提供积极、正向的信息,多提供喜闻乐见的报道,有利于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媒体与公众各彰其能,构建良性互动、正向传导,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就会越来越多。假以时日,社会道德的提升就会水到渠成。

  新闻舆论工作在促进社会凝聚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信任,是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媒体,是社会信任资本的重要来源。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需要新闻传播者在日常工作中沟通、团结更多公众,扩展更多共识,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b_20160413_5-05.htm


扭腰村民
23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语汇越来越令人内啥了。 先是有“妄议”,现在又有了”敬畏“。
538#
发表于 2016-4-15 18:18: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台湾人谈大陆汉字改革,语惊四座:
         “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
        可巧的是:魔仍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骗还是骗,贪还是贪,毒还是毒,黑还是黑,赌还是赌,贼仍是贼!"
         非常经典, 值得反思!
539#
发表于 2016-4-23 13:19: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读懂这一类段子,大概需要一点智商:
一,比如新华社文章“多党轮流执政照样腐败”......“照样”;
二,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有人说花4.8万就可以投资移民台湾,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好事”;
三,新华社名篇“美国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大恶棍”......“才是”;
四,“郭boxiong等穷二代升官手段更卑劣”......“更”;
五,环球时报“马英九记者会台湾方面的记者提问明显也是安排好的,都叫得出媒体和名字”.....“也”。
540#
发表于 2016-5-29 00:45: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前不久,央视在全国各阶层不同行业做了一个调查,英语China(中国)究竟该怎么念?结果出乎想象,穷人读:钱哪?  医生读:切哪?  官员读:权哪? 光棍读:妻哪? 有钱人读:妾哪? 恋人读:亲哪?  强盗读:抢哪? 地产商读:圈哪?  贫民读:迁哪?  政府读:拆哪?  最后得出结论:还是政府发音最准确!城管听后不乐意了,我 们读:踹哪?  到底谁最标准?中纪委表态一一一査哪?大家都息声了。编者简直是人才呀!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