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09:44: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何镇飚我有些不确定,石先生也转发了,我求证下。不要污名化记者,但也需要行业自律。 //@还是石扉客:基本是这样,不过很多人会误读主贴里说的XX社地方分社。//@邝海炎2011: 转发微博。
@杨樾杨樾地方主流媒体一般不太会干新闻敲诈这种事,因为有自己的媒体平台,创收稳定,无需敲诈。新闻敲诈的主力是XX社地方分社、央媒驻地方记者站、行业、协会和内部刊物,这些媒体的特点是名头很大但没有稳定创收平台,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且多没有正规人事关系,收入偏低,敲诈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创收手段。 轉發(38) | 評論(12) 36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轉發| 收藏| 評論(1) 13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舉報
5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0:43: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疑似韩国女主播艳舞视频引下载潮
2012-07-25 18:23:24 来源: 网易娱乐 有315人参与

2(2)


今日,一条附有一名性感韩国女子照片的微博在网上被疯狂转载。据悉,照片中的女主角近期因一段《KW7142情趣内衣》的视频在网上爆红,获中国网友的疯狂下载。


疑似韩国女主播艳舞视频截图。

疑似韩国女主播艳舞视频截图。

疑似韩国女主播艳舞视频截图。
网易娱乐7月25日报道 今日,一条附有一名性感韩国女子照片的微博在网上被疯狂转载。据悉,照片中的女主角近期因一段《KW7142情趣内衣》的视频在网上爆红,获中国网友的疯狂下载。包括宁财神、刘春等人都在微博转发,并笑称:“求个种。”而对于该女子的身份,有人说疑似韩国女主播朴妮唛。
据悉,该名女子在网络被疯狂下载的艳舞视频共有四部,而其中有三部被证实作假,真正被网友看到的视频只有一部,长约半小时,视频中该名女子穿着蕾丝内衣裸露出镜,并不时对镜头撒娇或极尽性感之能,网友大赞其身材火辣。此外,还有人专门为其设立了贴吧“朴妮唛吧”,贴吧建立不久,就已经有粉丝六百余人,帖子数超过6500篇,引来超高点击率和网友疯狂追捧。连宁财神都在微博上开玩笑求网友给个种子,“要三部曲。”
而对于视频女主角的身份,网友也纷纷猜测为韩国女主播朴妮唛,尚未有确切资料证明其身份。

http://ent.163.com/12/0725/18/879EVIVB00031H2L.html

5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22:55: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纸观察【微视角】中国记者丢人了?



轉發(594)| 收藏| 評論(103) 3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514#
发表于 2012-7-28 20:20: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暴雨遇难者遗孀上芒果台节目谈“减压”引争议


暴雨遇难者遗孀邱燕(左)被邀录制《完美释放》节目

据网易娱乐消息 湖南卫视暑期翻身之作的大型减压励志类节目《完美释放》最近一期录制请到了北京暴雨期间“广渠门事件”中遇难者丁志健的妻子邱燕。26日,录制消息一出,在微博上就遭到铺天盖地的争议。7月27日,《完美释放》的官方微博删去了预告广渠门死亡车主妻子邱燕上节目的微博,不过这期节目是否会照常播出仍是未知数。

网友意见两极化

有网友称:“对于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女人来说,心情完全不能平复时还要录这样的节目,太过残忍。”“这是减压节目么,简直是增压吧。既然邱燕都不愿意接受资助,干嘛还要让她到节目中再经历一次折磨。”

也有网友对此表示理解,“我想她上节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找一个可以把她不幸遭遇倾诉的地方,让大家来主持公道。”“邱燕参加完美释放,一些人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谴责。而广渠门事件发生后,有人批评政府,有人则质疑丁志健被淹死是因为他不肯弃车,还有人责怪邱燕催老公回家吃饭。而事实上,这些人可能都还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所以当他的家属站出来,还原真相释放压力。然而自诩高尚的人们却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邱燕。”

 邱燕谢绝嘉宾资助

《完美释放》是湖南卫视新推出的减压力类节目,节目寻找在生活中承受巨大压力的人物来到节目现场,讲述他们的压力故事,现场由心理专家来给出减压方案,让他们在节目及以后的生活中得到心理援助。

在节目中,邱燕向大家倾诉,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大雨会让她失去丈夫,一个人去承担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切,孩子才几岁,邱燕怕孩子无法承受,只能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孩子“爸爸变成了一颗星星,你要是听话,表现的好,爸爸就会变成最大最亮的那颗星星,你就会看得到他了!”邱燕说“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只当他是出了趟远差,家里还放着他的剃须刀,洗面奶,这不是真的。”

节目组嘉宾面对特殊的倾诉者,他们情绪也很激动。正当帮客嘉宾和主持人都表示愿意倾力相助的时候,邱燕却拒绝了薛蛮子、邓飞等帮客嘉宾的资助,她相信自己聪明能干的丈夫在另一个世界也希望看到坚强的自己。

[编辑:高芹 实习生 江俊]

http://ent.ifeng.com/zz/detail_2012_07/27/16357653_0.shtml
5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1:04: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抄袭
邓辉林深圳回复@孙海:好在新闻要素虽然不全,但作者姓名没有缺位。这一点很“难得”。 //@孙海:原来是"创作"(哦,不对,是抄袭)的新闻!?不过,其引发的社会广泛讨论值得关注! //@郭晓松: //@邓辉林深圳:回复@神奇小蛋仔:7月29日《南京晨报》A04版。 //@神奇小蛋仔:有没有署名是集团下面哪家媒体?
@邓辉林深圳发现一条来自新华报业网,署名张周洲、卢斌的假新闻:男子嫌民工汗味重赶其下公交 车上众乘客齐声援http://t.cn/zW90KSB 这条新闻明显抄袭 男青年嫌味大想赶农民工下车遭拒绝 扬言要投诉http://t.cn/zW90KS1 @李清 @廖保平的微博 @闽南庄三 @于立生 轉發(21) | 評論(20) 今天14:56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男子嫌民工汗味重赶其下公交 车上众乘客齐声援
时间:2012-07-29 09:46 来源: 新华报业网 作者:




  两人得到了车上不少乘客的声援。  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下午,天气炎热,在28路公交车上,一男子因嫌上车的两民工身上汗味太重,竟要赶农民工下车,被车上其他乘客严词拒绝,车上绝大部分的乘客对于那名男子的做法感到愤怒和不解,认为赶民工下车太伤人的自尊了,他们也无法接受。  “你们身上汗味太重了,满车是怪味,赶快下车!”昨天下午1时,南京天气炎热,一辆28路公交车开往火车站方向,行驶到水西门站时,上来两名吃力背着行李的民工。由于天气炎热,他们浑身是汗,散发着一股浓重的汗味。车上人不多,行李也不多,他们就先将行李放在车厢后门处,这时候坐在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不愿意了,冲他们喊道。不过,两民工一直没有理睬该男子。车到了建邺路车站,男子见两名民工还是没有下车的意思,又上前说,“谁让你们不下车,快下车去!”“  “别理他!这样做也太伤别人的自尊了,他俩凭什么不能乘公交车,硬要他们下车?”这时,车上一女乘客说,“你们俩站我这里来吧,出门在外不容易的。”几名乘客也帮他们将行李往后面一空处挪去。由于是外地人,两民工始终没敢冲那名男子说一句话,只是一个劲地对帮他们提行李的乘客说:“谢谢!谢谢!”  男子:  他俩影响了公共场所环境  面对这一幕,这位硬欲赶两位民工下车的吴姓男子有话要说。  “我的态度太强硬,自己的行为欠妥,但我认为他们影响了公共场所环境,汗味太重,必须赶他们下车!不存在这样做伤别人的自尊的情况。”吴先生说,不仅他们汗味太重,身上散发难闻的异味,而且他们裤子上有很多泥巴,别的乘客也应该嫌他们脏。  采访中,吴先生一直强调说,他没有歧视农民工兄弟一说,“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兄弟,我并没有歧视他们的想法。”  乘客:  民工不容易多担待点吧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和公交乘客。他们说:“公交车是公共场所,谁都没权利拒载,每个人都有乘坐公交车的权利。那名男子的做法令人愤怒、不解,赶民工下车太伤人的自尊了,我们也无法接受!”  “我们只不过说了分内的公道话”,“他们带给城市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对城市的索取,应该被尊重,也值得被尊重。没有农民工干脏活累活,我们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该说谢谢的是我们。”不少乘客说道。  更多的乘客认为,农民工也不容易,都是为了生活,最近天气也这么热,他们应该在外面晒了很长时间了,才会流这么多汗的,刚刚他们也说了,是赶时间,大家还是体谅一下他们吧,担待一点。  司机:  谁都无权赶我的乘客下车  正当乘客议论的同时,28路公交车的司机将车门关上,继续行驶,“我是这辆车的司机,你们都是我的客人,既然上了我的车,就是我的客人,无论是谁都一样,谁都别想赶走我的客人。”公交司机师傅说,每个人都有权利坐公交车,谁都没权利拒绝!这是一个人的权利啊!作为一个驾驶员,这是他应该做的,他有责任维护乘客的利益。  “乘客拒绝农民工兄弟乘车的做法,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不对的。”公交司机师傅说。

男青年嫌味大想赶农民工下车遭拒绝 扬言要投诉2012-07-03 12:28
   
  点击: 94  (责任编辑:shanxuen)
关键词农民工 男青年 味大

  7月1日下午,济南45路公交车上一男青年因嫌上车的农民工身上有味儿,要赶农民工下车,被驾驶员和其他乘客严词拒绝,事后竟扬言要投诉驾驶员。驾驶员直言:“就算被处理,我也不后悔。”
  味大
  他竟想赶农民工下车
  当天下午1点半左右,45路车驾驶员刘晓驾驶车辆行驶到火车东站时,上来四个四十多岁背行李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天气炎热,他们浑身是汗。车上人多,行李也很多,他们就先将行李放在车厢后门处。
  旁边一位二十四五岁的男青年不愿意了,冲他们喊:“浑身是汗,脏兮兮的熏死人了,把东西放一边去。”他还一脚将其中一件行李从还开着的后车门踢了下去。
  接着,男青年冲驾驶员喊道:“农民工不能让他们上车!”驾驶员对他说,“他们也是乘客,我无权阻止他们上车。”
  后面一名女乘客说,“你们几个站我这里来吧,出门在外不容易的,凭什么赶人家?”驾驶员和几名乘客帮他们将行李提了过去。由于是外地人,四人始终没敢冲男青年说一句话,只是一个劲地对司机和帮他们提行李的乘客说:“谢谢!谢谢!”

http://www.3x88.net/news/qinggan/20120703/78769.shtm

5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59: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潇湘晨报【技术控】1.CCTV新闻13,台标,有“新闻”2字,PS图遮住了“新闻”2字;2.PS图的新闻标题太小,且有逗号出现在标题里,看上去有明显的PS痕迹;3.再看下方字幕天气预报,明显是冬天,而PS图上男子穿大裤衩、睡凉席……(综合)
@潇湘晨报【小伙子一天手淫40次,抢救无效死亡?实为谣传】29日,某网官方微博发了张图片,对CCTV13频道新闻直播间节目截图进行移花接木。该条微博在不到24小时内转发2万余次,不少网友(包括部分大V)信以为真,但这实为PS图。素材来源1:2011年1月11日CCTV节目截图;素材2:见链接http://t.cn/zW9sjhC



轉發(61) | 評論(31) 3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7)| 收藏| 評論(17) 1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5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1:06: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更正
绝密档案馆抗战时陆铿在报纸上发文章,说宋子文的公司用了3亿贷款,全国震动,当时全国一共5亿外汇。后来发现小数点点错了,只有300万,还是买军火用的。结果又在报纸登了个大的地方更正了。。。



轉發(2)|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微博物语iOS客户端 | 舉報
5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3:2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2-7-31 11:48 编辑

【案例】道歉
北京厨子回复@建晓吴: 她应该让领导来举。她可以选择罢赛。她仍然可以选择自己能举起来的。 //@建晓吴:比方说你一次最多举100公斤,但是你领导上来就让你举150公斤,即使给你三十次机会,你也举不起来呀,难道你觉得自己举不起来是耻辱么? //@北京厨子:回复@king-33: 17岁也能举起4公斤吧?好歹算个成绩。
@周智琛今天有数家媒体在周俊报道上使用了“耻辱”一词,本报在内,错已铸成,我们除了惭愧,将在明天报纸上真诚向周俊致歉。 轉發(901) | 評論(310) 21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2) 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都市时报【给周俊的致歉信】亲爱的周俊妹妹,由于编辑部的工作失误,我们在昨天的报纸上做了一个十分错误的标题,妄言你的伦敦失利是“中国女举最耻辱一败”。我们忽略了胜败乃常事,你既已上战场,并全力以赴,已是我们的英雄。我们为报纸的低级错误郑重向你道歉,并盼你以后的路越走越好,我们会一直守望你。



轉發(245) | 評論(194) 今天10:04 來自享拍微博通
5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1:53: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摄影的伦理问题
@李影影倍儿来福跳水的摄影记者,你也太...


轉發(2) | 評論(12) 今天10:29 來自新浪微博


520#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8:10: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媒体人加“V” 该发声还是该禁言
作者:晋雅芬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时间: 2012-07-31



□本报记者 晋雅芬

图片来源:新华网
  如今,微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对媒体从业者而言更是如此——通过微博寻找新闻线索、借助微博信息观察社会、在微博上发表个人观点,已经成为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当媒体人的职业身份遇到微博,特别是在加“V”的实名认证之下,媒体人在微博上的转发、评论、发布,却让这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引发不少争议。比如,媒体人开微博究竟与自己的职业有无关系,敏感信息是否可以在微博上提前抖料等。在前不久由业界人士自发举办的蓝媒沙龙上,媒体从业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有关还是无关

  关于媒体人身份与其微博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媒体人开微博可以跟自己的职业无关,但也有人认为既然你的身份在这儿,即使认证没有标明你是媒体人、供职于哪家媒体,但你的发言仍然是带有一定性质的职务行为。对于这两种观点,《南都周刊》北京采访中心总监张守刚更倾向于后者。

  他举例说,《南都周刊》、《南都娱乐周刊》主编陈朝华的微博认证是“知名诗人、资深媒体人”,并没有显示其主编身份,但他发的微博实际上跟杂志有很大牵扯。“《南都娱乐周刊》下期要报哪位明星的料,他可能会在微博上提前透露,对杂志有很大的宣传和营销作用。他现在的‘粉丝’是123万,即使没有具体职务认证,个人身份是诗人,但很多人关注他不是来看诗歌的,而是来看他的微博爆料。‘粉丝’数量到一定程度即便你不说自己是记者,只要你发的信息跟职务、媒体有关系,实际上在一定程度还是职务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刘海龙也认为媒体人在发布信息方面确实面临几个困境,第一个就是关于个人身份和职务身份的问题。刘海龙介绍说,路透社鼓励记者在以职业身份使用推特等社会化媒体时努力展示个性魅力,但要声明自己是路透社记者,表达的观点不能代表路透,不能发表任何有损路透的言论。“这是以前的规定,今年2月进行修改后有了很大让步,只需要遵守一般的规则责任,很多信息是可以发布的。这次修改透露出一个有意思的信息,就是严格的规定让他们也面临很大压力。”

  “使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可能模糊记者的职业行为和个人行为之间的界限。”刘海龙认为,个人和职业的信息发布在网络上是没法分开的。哪怕你的微博没有职业认证,但实际上大家还是因为你的身份才去关注的。否则作为一个普通人,可能不会有那么高的关注度。“因此,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在社会化媒体上是合一的,这提醒我们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对这个东西要非常小心。”

  发声还是禁言

  微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传播平台,但很多媒体人在使用时却遇到了让他们颇感困惑的现实问题——所在媒体不能公开发表的内容是否可以在微博上爆料。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发声,还是应该禁言?

  刘海龙认为,微博是一个公民媒体,首先你是作为公民来发表意见,而记者的职业要求是第二位的。出现冲突的原因就在于,你是把公民的权利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记者的职业约束放在第一位。相较于刘海龙的观点,不少媒体从业者却表现得比较谨慎。张守刚认为,有些事情你知道了,但作为一名有供职单位的记者,这样发布微博妥不妥很值得深思。如果因为记者的行为对所供职单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刊号取消或主编撤职就太严重了,必须三思而后行。

  谈到对记者微博发言的限制,《时代周报》编委陈黛直言,从媒体角度来说,报社也不愿意记者在微博上爆料。《时代周报》几个月前曾就微博管理专门开过内部会议,并由报社出面与新浪、搜狐、腾讯等联系,为记者统一申请微博加“V”,认证其记者身份。此外,报社对记者使用微博也有明确规定,尤其针对敏感话题,严格要求记者不许在微博上发布报纸没有刊登的选题或者自己知道的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稿部总监陈晓莹认为,记者没有征得报社同意而发布微博爆料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你是有职业归属的,作为记者本身也应该有这样的自律”。陈晓莹表示,要处理好记者本人、微博、报社这三方关系,如果能够共赢是使用微博最好的结果。报社的微博影响力、传播力还是非常广的,涉及三方的利益和立场,如果记者与报社有沟通,而且报社对于内容也认可的情况下,发长微博可能是比较好的变通方式,这种处理方式也能够提升报社本身的影响力。

  直接转发还是调查核实

  记者在微博上非常活跃,但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究竟代表职业身份还是个人身份的冲突,以及记者在微博爆料等情况的确时有发生。那么,记者微博究竟该怎么发?发生冲突时候应该如何处理?

  腾讯微博内容运营中心执行总监王雷曾任《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云南信息报》副总编辑,有着媒体人使用微博和微博内容管理的双重经历。他表示,当记者时,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找到线索、核实线索、找到当事人、写出漂亮的文本最后发出来,至于信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能够触达到更多读者却很少关心。到腾讯微博负责内容运营后,深深感受到工作状态和工作重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微博平台上有很多大嗓门的用户,这种大嗓门往往能够更好地达到传递信息的效果和目的。在这时候,记者是不能跨过做传统媒体的记者和参与事实这条明确的线,还是可以试着跨过这条线参与到更多的事实当中甚至推动事实、改变事实,这是一个更深的伦理问题而不光是使用微博。“在新媒体时代,记者是不是应该尝试性地做一些改变,看看在报道的同时有没有可能更多地参与到这个事情当中。”

  国外媒体在记者微博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王雷介绍说,美联社鼓励记者开微博,也允许记者公私通用微博账号,但要求记者不在微博上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副主编王以超表示,国外也有很多的规范,尽量多说你自己看到的东西,不要发表有定性的评论。刘海龙介绍说,路透社规定记者利用社会化媒体时要遵循准确、完整、不偏袒的原则,记者不能损害路透社以公正和独立著称的声誉,否则路透社有权调整其报道领域和管理职位,如果情节严重,路透社将会启动既定的管理程序。

  谈到记者如何转发微博,王雷介绍说,美联社在消息源的使用方面有严格要求,当事人或者名人或者任何一个人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记者在使用时都要用电话向当事人核实,而不能直接转发,但国内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很细。“要有基本的判断或者以求证的态度转发。”王以超认为,一些媒体人不喜欢标明信息来源,发一些信息尤其不是你显而易见可以接触到的第一手信息源时,转发或发布时最好能标明来源。
http://www.chinaxwcb.com/2012-07/31/content_248194.htm#jtss-tsina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