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行政管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01#
发表于 2020-10-31 13:41: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华昕接受审查调查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华昕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临沂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冯华昕简历:

冯华昕,男,汉族,1962年11月生,山东莒县人,大学文化,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临沂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等职。2003年11月任临沂市委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2004年5月任临沂市社联党组书记、副主席;2005年6月任临沂市委副秘书长(正县级);2007年9月任临沂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2008年6月任临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2014年8月任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2019年1月任临沂市委政策研究室调研员;2019年6月任临沂市委政策研究室二级调研员。


原文来源:沂蒙清风微信公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xSj6MJXNtAa7iL63hp9A


编辑:刘佳莹



502#
发表于 2020-10-31 20:13: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整治八款手机浏览器,国家网信办意在何为?


这次整治虽然针对的是手机浏览器,但其乱象的根源在“自媒体”,手机浏览器需要在“自媒体”内容治理上更好地履行平台责任。  文 | 苏一妙      编辑 | 朱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较2018年底新增7992万人,中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


手机浏览器是网民的常用软件,同时也是用户获取网络信息的重要来源。当前,开发手机浏览器的企业不胜枚举,在市场上有不下百余款,之间竞争相当激烈。为了吸引用户下载和长期使用,浏览器上集纳各类信息,成为他们留住网民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来源不明,难辨真伪。


为解决手机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10月26日晚,网信办发布通报,对手机浏览器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开展专项集中整治。首批重点整治名单包含8款手机浏览器: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


表面上看来,国家网信办的整治对象是手机浏览器,但在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教授看来,本次对手机浏览器的整治,核心在于治理“自媒体”乱象。


为什么整治手机浏览器?
浙江金华的张女士给母亲买了一台国产手机,教会老人上网后,张女士总听到母亲转述一些奇怪的信息,“有时候说一些谣传的养生知识,有时候是关于国际关系的论述,有时候是对一些焦点事件的评述,老人家总是忧心忡忡,我问在哪里看的,她说是手机上看的”,原来张女士的母亲养成了从手机浏览器上看新闻的习惯,一般都是被一些放大的标题吸引。

张女士进一步了解母亲所看的新闻后更是发现,这些所谓的新闻基本没有正规来源,分析问题也都是捕风捉影、粗制滥造,甚至传播谣言。


王四新在接受《财经》E法采访时表示,在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中,整治工作的目标是手机浏览器,尤其是几个用户数量多、下载数量大的手机浏览器,说明手机浏览器对用户内容选择和网络生态有重大影响,“需要通过专项整治,来定向解决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使手机浏览器在内容生态建设上发挥正向作用,为互联网内容推送把好入口关。”


手机浏览器的传播乱象十分普遍。国家网信办称,对手机浏览器突出问题开展整治,重点聚焦行业突出问题实施“靶向治疗”,通过督导整改立起“带电的高压线”,推动手机浏览器传播秩序短期内实现实质性好转。


本次整治中,国家网信办把影响力较大的8款手机浏览器纳入首批整治名单,即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同时批评手机浏览器的野蛮生长,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成为“自媒体”传播乱象的聚集地和放大器。


国家网信办为何会将关注点放在手机浏览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表示,手机浏览器本是上网的工具,随着手机硬件的发展,浏览器也开始提供信息内容服务。但按照中国相关规定,提供新闻信息服务需要得到许可,部分手机浏览器是手机硬件厂商所开发,不一定获得生产、制作和发布新闻信息的资质,可能存在违规推送新闻信息的情况。
面对海量网民,手机在互联网内容生态建设方面、用户选择和消费网络内容方面所起作用越来越大。王四新指出,手机浏览器在内容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源头和入口的作用,如果在落实平台责任上存在制度不严、推送非法有害内容情况,很容易从源头污染整个网络生态。


根源在于“自媒体”乱象
国家网信办关于本次集中整治的通报中,多次提及“自媒体”。对手机浏览器提出了明确整改要求和具体标准,包括不得发布“自媒体”违规采编的互联网新闻信息,不得PUSH弹窗“自媒体”发布的各类信息。通报还十分全面地总结了自媒体的乱象:使用断章取义、虚假夸大、攻击侮辱、耸人听闻等噱头式标题炒作热点敏感话题;发布无中生有、旧闻翻炒、拼凑剪接、捕风捉影等不实信息;发布低俗、血腥等不良信息等。

王四新称,这次整治虽然针对的是手机浏览器,但其乱象的根源在“自媒体”,要求手机浏览器在“自媒体”内容治理上更好地履行平台责任,使得手机浏览器对网络生态的内容建设发挥正向规范作用。


当下已是“自媒体”时代,人们已被“自媒体”的大潮裹挟。支振锋告诉《财经》E法,互联网内容生产已经从PGC(专业生产内容)变成UGC(用户生产内容),“自媒体”数量巨大,因为缺乏审查和监管,导致其产出的信息良莠不齐,存在网络谣言、标题党、涉黄低俗、营销炒作、侵犯版权等问题,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近年来,“自媒体”在网络内容生态供给、在整个网络内容结构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王四新表示,“自媒体”经营也呈现出专业化、商业化和团队化的趋势。大量“自媒体”账号拥有者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寻求流量变现和其他商业利益,极易不择手段炮制耸人听闻的消息、违规采写新闻,已经对网络生态带来恶劣影响。


中国在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经过26年的发展,网络信息治理的制度规定越来越来越健全,但也应看到,并未完全解决互联网信息监管的问题,对此,一些规章制度正在陆续完善当中。


2020年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实施,要求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国家网信办在2020年7月更是在一周内两次下文开展“自媒体”整治。7月24日开始,中央网信办展开了一次互联网平台和自媒体网络传播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手机浏览器、“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等六大任务。


据央视《焦点访谈》9月报道显示,整治开展以来,主要互联网平台共清理各类违法违规信息600多万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559万个,冻结“僵尸”账号92.8万个,处置百万粉丝以上账号169个;从应用商店移出无新闻服务资质应用程序7.2万款;依法处置违法违规直播平台338款。


五天后的7月29日,国家网信办召开专项部署会,全面部署加强“自媒体”规范管理工作,决定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进一步加强“自媒体”基础管理专项治理行动。


10月15日,国家网信办对2017年施行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王四新认为,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使自媒体账号合规合法运营。


支振锋认为,对互联网信息环境的生态治理,要实行全方位、全链条、全载体覆盖,才能更好优化互联网生态环境,建立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原文来源:财经E法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GmdarfOc3hsRV5sy44Fg

编辑:刘佳莹




503#
发表于 2020-11-4 16:39: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宋婷

504#
发表于 2020-11-4 16:42: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宋婷

505#
发表于 2020-11-13 15:45: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商务部决定暂不执行TikTok禁令




    【#美国商务部决定暂不执行TikTok禁令#】据美媒当地时间周四下午报道,美国商务部决定暂不执行TikTok禁令,以遵守宾州联邦法院做出的判决,等待进一步的法律进展。此前有三名TikTok创作者针对特朗普政府的禁令提起诉讼,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地区法院在1030日对这起诉讼作出裁决,叫停美国政府禁止向TikTok提供技术服务的禁令。美国司法部12号表示,已对禁制令提出上诉。


来源:光明网


编辑:马皖雪


506#
发表于 2020-11-13 21:56: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媒:美商务部决定暂不执行TikTok禁令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当地时间1112日美国商务部暂时不会执行针对TikTok的禁令。《华尔街日报》称这成为美国政府在TikTok禁令问题上麻烦重重的又一反映。

该禁令原定于12日生效,生效后包括苹果公司应用商店在内在线软件商店必须下架TikTok,亚马逊等在线云存储平台也必须停止美国境内TikTok的操作。




商务部在宣布这一决定时,援引了美国费城地方法官温迪·比莱斯特(Wendy Beetlestone)上个月对禁令的驳回。此前,多名TikTok网红提起了该诉讼。

比泰斯特法官表示,政府的行为“对‘信息顺畅交流’构成了威胁”,因此可能超出了政府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下的权力。这是特朗普政府曾对TikTok采取行动所依据的法律。

美国政府周四再度上诉,随着这场斗争在法庭上展开,商务部周四发表声明称,禁令将“在进一步的法律发展之前”不会生效。

本周,TikTok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也请求华盛顿特区的一家联邦上诉法院推翻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关于字节跳动剥离该公司的命令。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央视记者徐德智

编辑:冯梦玉

507#
发表于 2020-11-13 22:01: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加强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直播营销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shengtai@cac.gov.cn,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1128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201113


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直播营销行业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导向,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第四条国家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全国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直播营销平台
  第五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依法依规履行备案手续,开展安全评估,并向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提交安全评估报告。
  第六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健全账号及直播营销业务注册注销、信息安全管理、营销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用户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信用评价、数据安全等机制。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直播内容管理专业人员,具备维护互联网直播内容安全的技术能力,技术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七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开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则、平台公约。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与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直播间运营者签订协议,要求其规范直播营销人员招募、培训、管理流程,明确直播营销信息内容生产、发布、审核责任。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制定直播营销目录,设置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生产销售、禁止网络交易、禁止商业推销宣传以及不适宜以直播形式推广的商品和服务类别。
  第八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对直播间运营者进行基于身份证号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直播营销人员真实身份动态核验机制,在直播前核验所有直播营销人员身份信息,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不得为其提供直播服务。
  第九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加强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发现违法和不良信息,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防范和制止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以显著方式警示用户平台外私下交易等行为的风险。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根据直播间运营者账号信用评价、关注和点击数量、营销金额及其他指标维度,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重点直播间运营者采取安排专人实时巡查、延长直播内容保存时间等措施。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模型,对高风险行为采取弹窗提示、违规警告、限制流量、阻断直播等措施。
  第十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加强新技术新应用新功能上线和使用管理,对利用人工智能、数字视觉、虚拟现实等技术展示的虚拟形象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的,应当以显著方式予以标识,并确保信息内容安全。
  第十一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注重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在信息展示前予以提示。
  第十二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直播间运营者账号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将用户评价和投诉举报、平台处理、监管部门通报等信息作为信用评价指标,根据信用情况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并对直播间运营者账号信用情况进行公示。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服务协议的直播间运营者账号,视情采取警示提醒、限制功能、暂停发布、注销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严重违法违规的直播营销人员及因违法犯罪或破坏公序良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人员列入黑名单。
  第十三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明确处理流程和反馈期限,及时处理公众对于违法违规信息内容、营销行为投诉举报。
  用户通过直播间内链接、二维码等方式跳转到其他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发生争议时,相关直播营销平台应当积极协助用户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证据等支持。
  第十四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记录、保存直播内容,保存时间不少于六十日,并提供直播内容回看功能;直播内容中的商品和服务信息、交易信息,保存时间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少于三年。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章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
  第十五条直播营销人员或者直播间运营者为自然人的,应当年满十六周岁;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申请成为直播营销人员或者直播间运营者的,应当经监护人同意。
  第十六条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遵循社会公序良俗,真实、准确、全面地发布商品或服务信息,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违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
  (二)发布虚假信息,欺骗、误导用户;
  (三)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数据流量造假;
  (四)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存在违法违规或高风险行为,仍为其推广、引流;
  (五)侮辱、诽谤、骚扰、诋毁、谩骂及恐吓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六)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
  (七)涉嫌传销、诈骗、赌博、贩卖违禁品及管制物品等;
  (八)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十七条直播营销人员不得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影响他人及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场所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
  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应当加强直播间管理,在下列重点环节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含有违法和不良信息,不得以暗示等方式误导用户:
  (一)直播间运营者账号名称、头像、简介;
  (二)直播间标题、封面;
  (三)直播间布景;
  (四)直播营销人员着装、形象;
  (五)其他易引起用户关注的重点环节。
  第十八条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应当依据平台服务协议做好语音和视频连线、评论、弹幕等互动内容的实时管理,但不得以删除、屏蔽相关不利评价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
  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与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合作开展直播营销信息内容策划、生产等合作的,应当共同履行信息安全管理责任。
  第十九条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使用其他人肖像作为虚拟形象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的,应当征得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前述规定。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各级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教育培训、联合检查执法等工作机制,协同开展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平台履行主体责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平台开展专项督查。直播营销平台对网信等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调查,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网信等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小程序等,以视频直播、音频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推销商品或服务的活动。
  直播营销平台,是指在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中提供直播服务的各类平台,包括互联网直播服务平台、互联网音视频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
  直播间运营者,是指在直播营销平台上注册账号或者通过自建网站等其他网络服务,开设直播间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直播营销人员,是指在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中直接向社会公众介绍、推销商品或服务的自然人。
  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是指为直播营销人员从事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提供策划、运营、经纪、培训等的专门机构。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自2020 日起施行。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来源:微信公众号:网信绵阳

编辑:冯梦玉

508#
发表于 2020-11-19 19:56: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大选让脸书和推特再遭国会质询,社交媒体言论监管修法有共识有争议

脸书和推特的行政总裁在星期二再次在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接受议员质询,就他们处理美国大选的方式解画。

在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多次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并且在没有充分证据下对选举的公正性提出质疑,在这一背景下,社交媒体试图承担更大的事实核查角色,将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相关发言标注为“存在争议”,但这种做法引发了讨论。

美国民主党人质疑,社交媒体仅把特朗普质疑选举舞弊的言论视为“存在争议”是否足够。共和党成员则质疑,社交媒体公司是否应当采取这种措施。

两党都提出有意修改《通讯规范法》230条,这项1996年通过的法律让网络公司不会因用户在其平台上发表的内容而被追责,同时可以删除合法但会引起反感的内容。

民主党的拜登早已表明,有意修改法例,因为社交媒体不用为用户言论负责会变相鼓励散播假消息。多名民主党成员也在听证会上持相同的立场。

特朗普和共和党同样呼吁修例,认为社交媒体对是否删除言论或决定言论真假拥有太大的权力,而目前社交媒体的做法等同行使了编采决定,已不再是单纯的资讯分发者,而是出版商和媒体的权力,所以230条已不适用。

联邦法例赋予你在免遭法律诉讼攻击的情况下发展的能力,”共和党参议员玛莎‧布莱克本(MarshaBlackburn)说,“你却利用这权力去胡作非为。”

另一名参议员、司法委员会主席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Graham)说,“当你的公司拥有如政府一般的权力,也有比传统媒体更大的权力,是要有所考虑了。”

在竞选期间,推特一度封杀了《纽约邮报》有关拜登儿子亨特(Hunter Biden)具争议性的报导。

推特行政总裁仗杰克‧多尔西(JackDorsey)承认,推特有关决定犯了错,公司未能随后重置《纽约邮报》的推文,需要进一步修改政策。

他说,“我希望这能够展现,我们有能力听取意见、承认错误,并把全部的改变透明地呈现给公众。”

但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在开场发言中没有直接讨论有关议题,而是反驳民主党有关脸书在移除宣扬暴动和暴力的帖文时动作缓慢的指控。

“我们针对武装组织及阴谋论强化了强制措施,如匿名者QQAnon)等,阻止他们利用我们的平台去组织暴力及骚乱。”

脸书和推特采取的行动有时候并不一致,例如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前高级顾问班侬(Steve Bannon)发表呼吁斩首疾控专家安东尼‧福西(AnthonyFauci)及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佛‧雷(ChristopherWray)的视频。推特取消了班侬的帐户,脸书只是冻结其帐户。

有民主党参议员对脸书没有取消班侬的帐户表达了质疑。

扎克伯格解释说,班侬是违反了脸书的政策,但并不足以永久移除其帐号。议员要求脸书检视一下这个决定,扎克伯格回应说,“我们的政策并没有建议这样做。”

脸书另外被指控,容许了特朗普儿子和极右的布赖特巴特新闻网等保守派媒体的违规行为。

但扎克伯格辩解说,这一报告错误描述了脸书采取的行动。

民主党参议员进一步质疑脸书和推特,他们在应对特朗普有关选举舞弊的帖文时,只是单纯在帖文上加上标记,让帖文继续流传,这种做法是否恰当。

多尔西回应指,他相信提供“背景”,以及“把人民连系到更大的讨论”,是正确应走的道路。

扎格伯格则被问到,他觉得自己有没有尽力阻止外界贬低选举合理性。当特朗普单方面宣布胜选后仅数小时,附有窃取选票和选民欺诈标籤的帖文在脸书平台上已有30万次互动。

“我相信我们在这领域已采取非常重大的措施,”朱格伯格回应说,并指相关资讯已放在脸书与Instagram用户的屏幕顶部,“我觉得我们做了很多,帮助传播关注选举结果可信和准确的资讯。”

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用另一角度质疑推特为何刻意在近乎每个有关选举舞弊的帖文都加上警告字眼,推特的多尔西重申,这是希望把人民连系到更大的讨论,但克鲁兹反驳,“这不是连结到更大的讨论,而是支持一个具争议的政策立场。”

克鲁兹说,推特有权持有立场,但只能够承认自己是出版商,放弃受到230条的保护。

他要求两家社交媒体公开它们在201620182020年,试过多少次,禁制民主共和两党参选人的发言。但这两家公司均没有承诺这样做。

另一名共和党参议员乔尼‧恩斯特(JoniErnst)则问及两个社交媒体公司领导人会如何监察员工的政治立场。两名行政总裁均指,这很难去做,但他们提出,新冠疫情导致更多人长期在家工作,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会更加多样化。

BBC北美事务记者詹姆斯‧克莱顿(James Clayton)形容,参议院这场听证会上,议员们仍处于竞选状态,令情况有点混乱,两家公司表明了愿意更加透明,特别是他们如何去控制平台上的言论,推特特别备受共和党人的挑战,特别是特朗普推文被加了警告字句的措施,而脸书则是民主党攻击的目标,例如想知道为何没有永久撤销班侬的帐户。

但整体而言,两个社交媒体领导都接受230条需要检讨,针对这法律的改革,似乎难以避免,辩论焦点会转移到会施以怎样的改革。

共和党议员约什‧霍利(JoshHawley)声称,有脸书的吹哨人联络其办公室,告知了一个内部工具,称为Centra。霍利指这个工具可以追踪民众使用网际网路,监测他们有否登录不同的脸书帐户,即使使用了不同的名字。

扎克伯格说,“我不是很了解。”

霍利对此表示不满,“这真令人惊奇,这么多人在出席这委员会时突然有健忘症。”

另一名共和党参议员迈克尔‧李(Michael Lee)则提到,推特曾经停了海关及边境保卫局局长马克‧摩根(MarkMorgan)的帐户。当时,摩根发了一则推文,指美国与墨西哥边境建造的墙能够阻止杀人犯、犯罪团夥、性犯罪者及毒品流入美国。

迈克尔‧李问,这到底有什么仇恨言论?多尔西回应时承认,推特做错了,其原因是当时他们想提高政府帐户的认知度。

迈克尔‧李质问,“我知道有时会出错,但问题是我们今天见到所有的出错,近乎全部都是针对特定的某一政治倾向,而不是另一个。”

民主党参议员广野庆子(Mazie Hirona)则称,有独立调查提出,这种称社交媒体偏颇的指控完全无根据。

另一方面,格雷厄姆问两名总裁有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其平台令人上瘾。

扎克伯格说,“从我目前所见,这没有定论,大部分研究显示,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把这些服务视为或感到上瘾,但有一些措施能提供给人们,更好管理自己的体验。”

多尔西称,“与其他东西一样,这些工具有可能令人上瘾,我们要留意、承认,确保客人了解最佳的使用方法。”

美国副总统当选人哈里斯(Kamala Harris)原是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成员,但她没有出席会议。



来源:BBC

编辑:李佳怿

509#
发表于 2020-11-19 20:00: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台湾中天电视新闻台换照申请被驳回 被指违法事证明确

中新社台北1118日电 台湾中天电视旗下中天新闻台申请换发执照,18日被当局“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否决。

综合联合新闻网、ETtoday新闻云等台媒报道,中天新闻台执照为期6年,将于今年1211日到期。“NCC”主委陈耀祥18日在记者会上称,对中天新闻台作出不予换照的理由,包括“违规纪录严重”“内控机制失灵”等。对于外界质疑审理过程有政治力量介入,他予以否认。

中天新闻台发表声明称,这是台湾解严30多年来,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最黑暗的一天。“NCC”审理换照,从听证会到处分决定,均未依正当法律程序进行,“驳回申请、不予换照”是违法处分。中天电视公司为新闻自由及中天新闻台全体员工的工作权,将寻求法律救济程序。

中天新闻台目前在台湾新闻电视频道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前身为传讯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的“中天频道”。传讯电视于1994年由于品海创办,总部设在香港,当年11月,中天频道开始在台湾播出;2000117日,“中天频道”更名“中天新闻台”;传讯电视几经易手,于20026月由中国时报集团入主,更名“中天电视股份有限公司”;200811月,旺旺集团总裁蔡衍明入主中时集团,中天电视于2009年成为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成员,现有中天新闻台、中天综合台、中天娱乐台等频道。

中央社报道称,中天新闻台是首个被决定不予换照的新闻台。此前,年代综合台、东森新闻S(东森财经新闻台前身)、龙祥电影台等8个频道,曾因被认定广告化情况严重等原因而未能成功换照,但东森新闻S台、龙祥电影台提起诉愿,经“NCC”审查后陆续复照。

另据信传媒报道,中天新闻台所在的台湾有线电视52频道,每年涉及广告费和有线电视授权费至少14亿元新台币,且有政治影响力,因此受到业界和政治势力关注。


来源:voc

编辑:李佳怿

510#
发表于 2020-11-23 22:23: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未成年人、未实名用户直播打赏功能将被封禁 限制最高打赏额

    11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
    南都记者注意到,《通知》特别提到有关于未成年打赏的相关内容,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未实名制注册的用户不能打赏,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要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要求落到实处,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
此外,《通知》还提到,平台应对用户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赏金额进行限制。在用户每日或每月累计“打赏”达到限额一半时,平台应有消费提醒,经短信验证等方式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消费,达到“打赏”每日或每月限额,应暂停相关用户的“打赏”功能。平台应对“打赏”设置延时到账期,如主播出现违法行为,平台应将“打赏”返还用户。平台不得采取鼓励用户非理性“打赏”的运营策略。
此外,对发现相关主播及其经纪代理通过传播低俗内容、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等手段,暗示、诱惑或者鼓励用户大额“打赏”,或引诱未成年用户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的,平台须对主播及其经纪代理进行处理,列入关注名单,并向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书面报告。
南都此前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打赏现象,并解析背后困局:家长、直播平台各执一词:家长指责平台存在审核漏洞,未履行企业责任;平台则称家长未尽监护责任,在审核退款的同时担忧被“恶意退款”。
    当非理性消费和无法举证大量出现,落实家长、平台、部门的监管之责,形成共管共治,是亟待各方破题的迷局。 5月19日,最高法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有律师向南都记者指出,“未成年人花费巨额打赏游戏直播,不再局限于法律问题,已经是一种非常严峻的社会现象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邱亚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