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复制链接]
501#
发表于 2015-7-19 17:32: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5上半年全国报媒典型语病报告

(十三、生造词语)

江西 陈林森

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曾指出,“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语言是社交的工具,是约定俗成的产物,这说明它既有可变性,更有稳定性。如果没有稳定性,就会给交际带来困难。任意生造词语,就会影响别人的理解,也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生造词语的根本原因是读书少、见识少,积累的词汇量不足,不敷使用。也有的人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标新立异,结果适得其反。

1.在国内一些城市,洋地名随处可见,尤其是随着城市小区的开发,诸如名叫“曼哈顿”、“威尼斯”、“温哥华”、“纽约城”、“加州小区”等楼盘俯首可拾。(《新华日报》2015年1月7日14版)

“俯首可拾”应为“俯拾即是”,用在这里太夸张了,最好改为“随处可见”。

2.单说去年春节那次酒醉吧,秋生多失态啊,孩子们都抿嘴乐,也是不惑的人了,吵吵嚷嚷的,就为一碟爆炒文蛤,紧紧护着,不许旁人染箸,一只蚊蛤一口酒,津津乐道,眉飞色舞。(《都市时报》2015年1月29日A48版)

“染箸”系生造,应为“染指”。

3.两个巨大石狮昂首坐立、双目雄视、威风凛凛。(《人民政协报》2015年2月6日第9版)

“坐立”系生造(现代汉语只出现在成语“坐立不安”中),也不合逻辑(不可能既坐又立),改为“蹲坐”或“蹲踞”。

4.活动参与者齐力用各种工具,将堆满垃圾的排水沟渠清理完毕,并疏通管道清理积水。(《羊城晚报》2015年2月26日A1版)

“齐力”(可能是由“齐心协力”压缩而成)应为“协力”。

5.入学伊始,就成为老年大学的无冕之师,她没有一点名角的架子,平易近人,耐心辅导,尽心尽力。(《白城日报》2015年3月11日第2版)

“无冕之师”系生造,只有“无冕之王”(现多指新闻记者)的说法。

6.但这并不妨碍揭阳人对它的垂青——除了登上山巅能俯瞰城区容颜,更因为它浸融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代代流传。(《揭阳日报》2015年3月15日第6版)

“浸融”生造,可改为“孕育(了)”。

7.抓一小撮雀嘴茶放进陶壶,浇上烧开的山泉水,顿时那芽苞吸水、叶尖渐张而升降沉浮,那情景既好似金鱼水中游,又好似小雀空中飞,清涩而幽香的茶味儿也随之一览而溢(《楚雄日报》2015年3月16日第4版)

“一览而溢”生造,无法理解。成语有“一览而尽”“一览无余”。

8.但是,在批评与指责之后,恰恰没人去对哄抢者执法。长此已久,这种哄抢就成了常态,公家要销毁的东西,民众挑选几样有用的不会被当做违法处理。(《潮州日报》2015年3月22日第7版)

“长此已久”应为“长此以往”。

9.互生的羽状复叶细细薄薄,有风没风都袅袅婵婵。《闽南日报》2015年3月19日第5版)

“袅袅婵婵”应为“袅袅娜娜”。

10.这样蒙在厚厚尘土中的书,文字还是那些文字,思想还是那些思想,总有一天会萃发新芽,或许能长出什么新的东西也未可知。(《渤海早报》2015年3月24日第16版)

“萃发”应为“萌发”。

11.“后来,他能做的动作越来越多,180度转体左右下杠等动作轻松过关,旁边看着的一个女性说:“看这个爷爷的动作,很多年轻人都做不下来呢!”记者信以为然。(《大河报》2015年3月27日A23版)

“信以为然”应为“信以为真”或“深以为然”。

12.唉,舌尖跟美味的相遇,就如茫茫人海中你跟某个心动对象的相遇:电光石火,刹然心动,再一转身,人已不见……《南方日报》2015年3月28日A16版)

“刹然心动”应为“怦然心动”。

13.人到中年,穿衣投足间,已少了明媚潮流的飞扬,更多的是闲适与合心的装扮。(《北海日报》2015年4月3日第7版)

“穿衣投足”生造。作者想翻新,就将“穿衣打扮”和“举手投足”加以杂糅,派出出这个生造的词语。这里改成人们习惯的“穿衣打扮”就行了。

14.对个人尊重,不随意轻践孩子们的权益,让他们留有自己的空间,会让他们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九江日报》2015年4月14日A5版)

“轻践”生造(汉语双音词只有“轻贱”),这里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剥夺”。

15.的确,怀旧无可止,更印证了那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人的所作所为,恰如蜉蝣一粟,谁又能够在一处驻足哪怕是一刻?(《烟台晚报》2015年2月26日A21版)

“蜉蝣一粟”应为“沧海一粟”。

16.他们先是假盲人摸象之余勇,抓住片断的细节,作出情绪化的判断,骂男司机,骂女司机。(《河南日报》2015年4月15日第5版)

“假……之余勇”系生造的语法结构,大约来自对成语“余勇可贾(音古gǔ)”的误用和滥用。作者可能误以为“余勇可贾”中的“贾”读贾宝玉的“贾”,进而误写成了“假”。

17.……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之难这个话题也可以转化为是否有优秀的出版人来执出版之掌?(《中国青年报》2015年5月22日第11版)

“执出版之掌”系生造的语法结构。“执掌”是合法的双音词,意思是掌管、掌握(职权),其两个词素“执”“掌”属于同义复用的结构,从语法上说不能组成动宾结构。

18.文字写得越多,越需要汲收知识的营养。(《四川日报》2015年5月29日第15版)

“汲收”应为“汲取”或“吸收”。

19.想到此,丢下菜,在餐布上擦了擦,两步并三步扑向沙发抓起手机。(《广州日报》2015年6月1日B6版)

“两步并三步”应为“三步并做两步”,生造以后无法理解。

20.不过当你看到村民在溪桥上劈柴生火,小孩在屋前空场玩耍,也许心中隐隐会生起几分隐谧之气(《周末报》2015年6月4日第26版)

“隐谧”系生造。是不是想写“隐秘”?

21.夏日是瓜菜最抢眼的季节。隅局城乡接合处的平房院落,内心深处向往的还是“豆棚瓜架雨如丝”的悠然田园意境,这是局促于钢筋水泥丛中无法体味的。(《桂林晚报》2015年6月14日第19版)

“隅局”可改为“偏居”。

22.按照朋友圈一次最多能发9张照片的先后顺序来看,第一场景往往是这样的,超大包厢,光鉴可人的圆台面,一圈儿低调的冷菜……(《杭州日报》2015年6月28日第5版)

“光鉴可人”应为“光可鉴人”。

23.一个素昧谋面的青年男人,挥舞着冰镐迎头砸来,这个走在上班路上的女孩永远也无法走进公司的门了。(《齐鲁晚报》2015年6月26日A6版)

“素昧谋面”应为“素未谋面”或“素昧平生”。

24.国学博大精深,但不该画地自牢。(《文汇报》2015年6月30日第12版)

“画地自牢”应为“画地为牢”。

25.一支火炬在我行将熄灭的暗淡生命里亮起来了,它引导我艰难地站立起来,趄趔着向前行进。(《杭州日报》2015年6月30日B7版)

“趄趔”应为“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的样子)。注意:同素异序双音词也不能生造,鲁迅作品中的“绍介”一类词语是时代的产物,现在我们应当更强调规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b7262b0102vubq.html#rd
502#
发表于 2015-7-27 19:55: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今天《人民日报》上的何振华是谁?一张图弄清党报这些笔名


事件:《人民日报》发表 “何振华”评论文章

7月24日和27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连续发表两篇署名为“何振华”的评论文章《把牢思想的“总开关”》、《保持心中的敬畏感》。文章从令计划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说起,谈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必要每日‘三省吾身’,把牢思想的‘总开关’,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以及“身为领导干部,级别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应该心存敬畏,牢记红线和底线”。

这是今年4月,“何振华”针对“好干部”谷文昌连发四篇评论之后,时隔3月再度发声。实际上,“何振华”在人民日报上的评论作品还不少,2008年,在“3•14 拉萨事件”、“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CNN主播辱华事件”、“汶川地震”等议题中,“何振华”连续发表了40 多篇评论文章。

那么这个“何振华”究竟是何许人也?事实上,“何振华”并非某一评论员之名,而只是笔名,是“如何振兴中华”的谐音,2008年时多用于涉藏涉外评论。

使用笔名发表评论文章,是人民日报的一项传统,除了“何振华”,人民日报还有“任仲平”、“郑青原”、“仲祖文”等众多笔名,那么这些笔名究竟都是什么意思呢?看了下面这张图,你就知道啦。

看图:一张图告诉你人民日报笔名的含义



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多用于分析重大改革等问题。“任仲平”系列评论发端于1993年,其开篇之作为12月22日头版刊发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彼时恰逢中国在经济制度上发展上有了巨大突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该篇评论即以此论说。

郑青原——有“正本清源”的意思

“郑青原”有“正本清源”的意思,2010年10月末,《人民日报》以“郑青原”笔名连续刊发五篇评论,其内容涉及“政改”等敏感话题。“郑青原”系列文章出炉时,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郑青原”系列文章中涉及政改的第三篇文章《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曾在人民网保持了24个小时之久的头条。

国纪平——“国际的重要评论”的谐音

“国纪平”是“国际的重要评论”的谐音,是2005年人民日报国际部推出的一个评论品种,这个评论可以说是人民日报在国际方面最重要的评论,它一般都是围绕重大的国际问题,阐释中国的立场和观点,篇幅也都比较大,有的四千多字,有的五千多字。

钟声——“中国之声”的谐音

“钟声”系列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谐音缩写。评论主题围绕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除了人民日报评论部内部的笔名,还有代表官方机构权威思想的一些笔名。

仲祖文——“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的谐音

“仲祖文”是“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的谐音,为中组部发表文章时采用的笔名。2011年末,恰为省级党委陆续换班、十八大召开趋近的时间节点,“仲祖文”频频发文,多次就人事政策、干部作风等宣示政策以及号召倡议,如《换好届还要接好棒》,《听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等。

那些改革关键时刻的评论员笔名

皇甫平——“在黄浦江辅佐邓小平”之意

“皇甫平”——实为“在黄浦江辅佐邓小平”之意。1991年“皇甫平”在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这篇评论与随后发表的几篇评论一起构成了名振一时的“皇甫平系列评论”。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进程因为特殊历史和现实因素而受到影响。“皇甫平”在《解放日报》连发四文,为改革摇旗呐喊。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讨论和观点论战,改革舆论态势因之得到根本扭转。

国平

2014年4月以来,署名为“国平”的评论文章在互联网走红,经常见诸各大中央媒体网站。梳理“国平”的多次发声可发现,其关注重大议题,不回避敏感事件,并与中央步调统一。今年年初,“国平”入选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成为其中唯一获奖的群体。

“国平”是,按照中央网信办领导“组织评论队伍,围绕大事要事敏感事及时发声,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的要求,在精选作者、精研角度、精编稿件基础上推出一个主打品牌。

今年7月初,“国平”的评论文章集结出版,书名为《国平论天下》,收纳了以“国平”署名的176篇评论文章。

领导人曾用过的笔名

除了评论部和相关机构用笔名外,有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用笔名发表过文章。用笔名发文,被称为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传统。与官方机构发文相比,领导人个人发文更酣畅淋漓,更有针对性,所用笔名亦能体现其自身气质。一起来看看这些体现领导人气质的笔名吧。



哲欣——寓意浙江创新,习近平笔名

“哲欣”,大概是寓意浙江创新(普通话“新”、“欣”同音)之意。从2003年起,《浙江日报》经常在头版刊出的《之江新语》言论专栏,作者“哲欣”正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哲欣”的作品篇幅都不长,长的400至500字,短的只有200多300字,谈古论今,大多是谈论官场作风。

二十八画生——毛泽东笔名

毛泽东曾用过“泽东”、“润之”、“二十八画生”、“石山”等笔名在《湘江评论》、《新青年》、《红星报》等媒体发文。

“K•V”——刘少奇笔名

刘少奇长期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又是党内杰出的理论家,他的化名多,笔名也多,曾用过“少奇”、“肇启”、“陶尚行”、“莫文华”、“K•V”等笔名。

永春——李长春笔名

2012年3月,李长春自曝,自己曾在人民日报上以笔名“永春”发表了题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新解》的文章。

云杉——刘云山笔名

2010年,《红旗文稿》发表了一篇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文章,署名“云杉”,这是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笔名。“云杉”还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短文《右玉县书记们的政绩观》。


作者:刘文骁
来源:媒记网
http://www.mjpress.cn/html/zx/2015/0727/726.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503#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48: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佳微博
中文深奥啊,比如新华社文章“多党轮流执政照样腐败”......“照样”;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有人说花4.8万就可以投资移民台湾,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好事”;新华社名篇“美国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大恶棍”......“才是”;今天又见一个, “郭boxiong等穷二代升官手段更卑劣”......“更”

今天 14:56
来自
微博 weibo.com

504#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5: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5-8-6 16:11 编辑

【案例】
(生借用游戏词语,未考虑遇难者家属的感情:《僵尸飞行》是一款敏捷类网页游戏。僵尸也想要飞?好吧,那让我们来帮帮它吧!通过左右摆动绳索产生的物理效果。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马少华老师:专家说讲给记者一个人的,记者的报道说讲给大众的。)
波音专家:MH370或经过"僵尸飞行"后自行坠海
中国新闻网  2015-08-06 10:40

中新网8月6日电 当地时间5日,法国方面证实,今年7月29日在位于印度洋上的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飞机残骸,确属于去年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失联的马航MH370客机,在失踪了500多个昼夜之后,MH370航班的残骸首次被发现。
对于调查人员来说,确定襟副翼来自MH370只是第一步,能否从中发现蛛丝马迹、解开客机失踪之谜更受关注。一块襟副翼残片,究竟能够透露出多少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未来的搜寻工作又将有什么指导意义?在解开MH370迷雾的路上,仍有太多的障碍需要跨越。
确定MH370已经失事
本次襟副翼残骸的归属确定,系客机坠毁的第一个明确证据,否定了“遭遇恐怖分子劫持以后降落到地面”等传闻。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局长马丁多兰就表示,确定残骸属于MH370客机,首先可以排除有关MH370在北半球某地消失的理论。
佐证搜寻范围正确
MH370失联后,调查人员通过分析相关卫星数据,认定客机在南印度洋一片约1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坠毁,这里距离澳大利亚西南约1800公里,距离发现残骸的留尼汪约6000公里。
根据印度洋洋流的走向,客机漂浮的残骸可能最终抵达非洲东海岸,这也是留尼汪岛所在的区域。这一发现与此前推算MH370沉落南印度洋的计算吻合。
可通过建模推测失事原因
如襟副翼被证实来自MH370客机,法国实验室将使用更为复杂的工具以便调查坠机原因,比如分析残骸的受损情况是由于客机空中解体、还是整机坠入海洋。而观察这片残骸上是否有烧焦的痕迹,或许也可确认马航班机是否在空中爆炸过。
调查人员曾经推测说,航班失事前可能突发故障,导致驾驶员没有办法操纵飞机,使飞机持续维持在自动飞行状态,直到最后燃料耗尽后,以滑行的方式坠入大海当中。
证明飞机或曾经历“僵尸飞行”
波音公司飞机专家此前指出,一旦确定残骸属于失事班机,那么MH370客机可能是经过“僵尸飞行”后自行坠海。
因为从襟副翼的完整状况来看,航班失事的时候并不是机头朝下、垂直坠入海中的,否则经过猛烈撞击,襟副翼应该已经完全被摧毁,飞机有可能是以滑行的方式坠入海中。
藤壶成重要线索 或助力破解马航之谜
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此前根据照片认定,这片飞机残骸上附着的甲壳类是鹅颈藤壶或有柄藤壶。
藤壶是一种有石灰质外壳的动物,它会分泌一种黏合力极强的胶质,即便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任何漂浮在海上的碎片都会被藤壶所附着。
专家称,藤壶外壳可以透露出其形成的水生条件,可能大致确定残骸在水中漂流的时间。根据残骸上藤壶的种类,甚至有可能确定残骸来自哪片海域。
生态学家还可以通过研究这些藤壶是在襟副翼表面还是附在了襟副翼两侧,判断出残骸是漂在海面上,还是原本沉于海底。
不过专家也指出,尽管这种技术或可帮助将MH370的搜索范围缩小范围,但不太可能确定一个准确的位置。
搜索区域仍难以缩小
事实上,仅凭一块残骸,仍难以解开MH370失事之谜,考虑到洋流运动的复杂性和时间因素,反向定位飞机失事海域的难度很大,其误差大于通过分析卫星信号确定搜索区域。
既然客机残骸随印度洋洋流漂流,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洋流走向和漂流时间,反向定位客机可能的失事地点?对此,普遍观点认为,存在很大难度。
澳大利亚航空安全专家杰夫·戴尔表示,找到碎片并不意味着可以缩小搜索范围。“它证明了我们找对海洋了,但并不能证明找对地点,我不认为这有助于缩小搜寻范围。”
海洋洋流学家埃里克·文塞比勒说,“海洋的运行就像一台庞大的弹球机”,飞机残骸“可能散布在一个巨大的区域”。


505#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29: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被毁掉的词”及背后 | 黎明
三剑客 | 2015-06-22 09:31
革命还是改革?
什么样的革命,以谁为对象、为动力?
什么样的改革,谁热衷、谁参与、利于谁?
文 | 黎明
最近被毁掉的一个词是什么?先通报一个新发现:兼职——这就是最新的“被毁词”。
而今在群众口语、网语中使用的“兼职”,不是指党政领导在企事业机构兼职,也不是指传统的相对于专职的其它职务或职业。它最常见的用法有两个,一是指“网络兼职”(主要是“商业水军”),二是指“美女兼职”或“特服兼职”。
前者,使用方需另有文字说明,而后者,无需别的文字说明。“兼职”,可以单独出现而不至于导致误会,比如在网上或Q群问“有兼职吗”,即表示“找妓女”之意。也就是说,“兼职”一词,已明确无误地成为“性工作者”的代名词。
学界一直以为词语演变折射社会现实之变,不错,不过,出现于此的“寒暑表”或“镜鉴”,基本不具直观性特点。监测、分析、解读词语含义与用途变化,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学问,并非语言学家所能胜任的任务。
审视“被毁词”的意义显而易见,然而,在这方面,中国学界与文人群体的研究却相当稚嫩。某个词语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才算被毁?这一评定标准的产生是首要问题。
由于词义的扩大、缩小与指代对象的转移,某词语从“正确代表”之地位,下降至中性位置,或成为部分人群中的贬义词;某词语由原来的中性词演变成贬义词,或兼有暧昧意味——此两者,即“被毁词”的特征。
被毁词并非被废词,某些名词尽管带上了不确定因素,也还得继续使用,只是使用场合、范围和用法和原来不同。
流行说法中,农民、同志、小姐这三个称呼,属先期毁掉的词。其中,政治化的“同志”,尚被用于特严肃的场合以表现组织中的特定身份及关系,在大众话语间则指向同性恋。“小姐”从1980年代初“恢复使用”,不几年就因太多的指向性工作者而变异,再用于人称疑似恶意辱骂,于是,对未婚女性,中华无尊称。
而“农民”却不是一个被毁词。因为,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在1980年代之前就是最低的。其时一提“农民”,城乡二元制度下该群体几乎相同的悲苦处境皆为人知,其教育水平、生活品位等不言而喻。那时的人不公然嘲笑、贬低农民,只是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而实际上“非农业人口”谁也不愿沦为农民,更谈不上看得起农民。
让地位低到不能再低的主体人口(农奴群体),觉得自己的地位并不低,这是改革开放前宣传工作的最大成就之一。
官方言论中对农民的贬义是隐蔽的,如“小农意识”一词,即指向农民的落后、愚昧等相对于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劣根性。其实,若当权派以“小农意识”为指导,则不至于发生“大跃进”的荒唐与大饥荒的恶果。“小农意识”终归是一种现实、务实的意识,而革命家许多高大上的理论却是精神错乱的产物。所以说,对“小农意识”的误用、滥用应反思补课;所以说,高大上理论根本无资格与“小农意识”对比先进性、现实性。
有网文罗列了以下“被毁词”:小姐:从尊贵到低俗;美女:从惊艳到性别;老板:从稀有到遍地;校长:从榜样到禽兽;表哥:从亲戚到贪官;干爹:从长辈到老公;临时工:从无能到万能;专家:从内行到砖家;奶粉:从食品到毒品;鞭炮:从炸鬼到炸桥;豆腐渣:从有机饲料到腐败工程……
这罗列并不严谨,其中真正被毁掉的,是小姐、干爹、同志。
一个真正、彻底的被毁名词,具有令人自发“不良联想”之功能。如“干爹”,让人想到的是“老牛嫩草”式的不正当关系;一个真正、彻底的被毁词,也实实在在地干预现实生活,如“干爹”与“干女儿”名分、形式下的交往,从方便成为不便,从避嫌化为招嫌。从此,认干爹的文化、习俗就走向消亡。
生活中的被毁词,集中在哪个领域?同志、小姐、干爹、兼职、女秘书……均指向性关系、性行为、性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就这——性也。
对中国人之“性变”,大陆知识界、思想界的贡献份额究竟有多大,其他各界与生产、生活要素各占何等地位,发生何种作用,这是另一个话题,料想深入研究下去或许饶有趣味。
有些词语,其词义与用法、用量的演变,反映中国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变化。比如“革命”(包括“阶级”、“路线”等在内的“革命系列词”),比如“改革”以及“改革系列词”。
早时,在中国,革命是最根本、最要紧的东西。任何一种被认可的能养家糊口的劳作,都被冠以“干革命”的美名。其时,“革命”是个意味着高尚、正确、天经地义的神词儿,而反革命、不革命、不继续革命都意味着该死该打。
后来,官方使用“社会革命”的概念极为慎重,公众话语中的“革命”,已有展示激进、极端倾向之嫌疑。显然,执政方自身鼓噪革命愚不可及,而体制外人士鼓噪革命,令执政生疑亦不为怪。于是,“革命”基本被毁。
“改革”,1978年后取代“革命”的神圣地位,等于原来作为立国之本的那个“革命”。改革开放初期,民众高度关注改革举动,改革被民间真切拥护。因为,那时的改革,基本是改变不许百姓干这干那的状态,改变某些暴虐与荒诞的政策。民众关注改革,可知自己又被允许了什么。
再后来,宣传“毛式革命”和歌颂“文革”的话语于网络随处可见,近年来“革命”又有趋热征象。同时,“改革”早已不是原来的高大上地位,更非民间承认的“合法性来源”,而如今,连“控诉改革”、“清算改革”的话语也大行其道了。
2005年8月,在海南,带队调研的某高级官员问我:“近年来互联网言论有什么突出特点、动态趋势?”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互联网言论趋向理性;第二,知识分子和各界网民主张民主法制、言论自由的声音,在网上成为压倒性主流;第三,“民间各派”在质疑改革方面——或认为改革走入误区这一点上,基本达成共识,“改革”这个词将是下一个被毁掉的词。
此后,一个重要会议召开,秀才班子和“理论大腕”倾巢而出,投入“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论争”,即“反思改革论战”,全部官媒集体高呼“坚持改革不动摇”。我也参加了论战,只说了一件事,就是“坚持什么样的改革不动摇”。
革命早就见了鬼,改革而今也人不人鬼不鬼。你口中的改革,并非他心中的改革,你的改革,不是我要的改革。“改革”成为“半毁词”,在大部分人那里成了不屑一闻的空话,这意味着什么呢?说来简单,不过说明人群思想分歧与社会撕裂而已。
革命还是改革?什么样的革命,以谁为对象、为动力的革命;什么样的改革,谁热衷、谁参与、利于谁的改革——老问题,还是当今中国最当紧的问题。
2015年6月18日


http://www.aiweibang.com/yuedu/33231210.html
506#
发表于 2015-8-17 21:18: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媒体应停止使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这样的错误称谓

近来,中国媒体上频繁出现“东中国海”“南中国海”这样的词汇,令人不安。这显然不是中国人创造的词汇,而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创造并大肆兜售的词汇。这样的词汇一旦被国际社会广泛使用,等待中国的将是严重的战略挫败。
东中国海与中国东海;南中国海与中国南海,字数相同、汉字一致,只不过次序上的变化,意义却大不一样。东中国海是什么意思?显然是中国以东的海域的意思;南中国海是什么意思,显然是中国以南海域的意思。与中国东海、中国南海相比,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显然隐藏着巨大的阴谋,那就是东海、南海主权未定。为什么呢?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一样,都把中国与海进行的概念性切割。也就是说,中国的领土不包括东海和南海,东海和南海是中国领土以东的海域,不属于中国。显而易见,东中国海与南中国海的称谓,居心险恶,是在概念上的对中国主权的公然掠夺。
对于这样的词汇,中国当然不能接受。因为,血淋淋的历史反复证明,许多争夺都是从概念争夺开始。我们讲中国南海、中国东海,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东海主要在中国大陆架之上,按照国际海洋法,大陆架之上的东海就是中国的领海,因此,它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东海,而不是什么“东中国海”。南海是中国南海,依据不是大陆架,而是“九段线”。“九段线”是二战后就确立的,已经有70周年的历史,不是任何国家可以挑战挑衅的。对于九段线内的海域,我们应当理直气壮的称“中国南海”,而不是什么“南中国海”。
中国媒体是干什么的?是替别人搞传播的吗?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不论在哪个国家,也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媒体都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尽管美帝到处宣扬媒体中立,但是,打开美国的所有媒体,不能说绝对没有中立的媒体,但完全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绝无仅有。美国的所有媒体都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美国的一位主流媒体的高官亲口告诉青衫老祖:媒体要中立,镜头有立场。实际上,他还少了一句话:编辑有选择。当编辑和媒体都有立场的时候,所谓媒体中立岂不是一句赤裸裸的废话?也正因为此,在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媒体上,“中国东海”、“中国南海”变成了“东中国海”、“南中国海”。它们在干什么呢?显然,它们在配合它们的政府,通过“概念传输”在意识形态领域打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面对美日的意识形态战争,中国媒体怎么办呢?是顺着美日使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这样的错误概念呢?还是理直气壮的使用中国东海、中国南海的概念?!显然,中国媒体决不能顺着美日使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的概念,这样的话,无疑等于在意识形态斗争上的不战而降;长此以往,“东中国海”、“南中国海”必将成为美日与中国较劲的有力砝码,它们会拿出这些报纸、杂志、网络贴文说,看看,连你们自己都说是东中国海、南中国海,这不是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南海东海并不属于中国吗?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结果,中国不是战略挫败是什么呢?所以,这绝不仅仅是概念之争,而是战略之争、主权之争。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中国媒体决 不能麻木、不能漫不经心,而必须警醒、必须针锋相对,坚决避免在任何报道中出现“南中国海”“东中国海”的字样。即使在引用原文时无法排除,也必须加括弧注明(是美日别有用心的错称,指我国东海、我国南海)。
总之,中国媒体要有中国心,中国网民要有中国心,中国网络同样需要有一颗中国心。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我们可以借用美西的一些概念;但是,在设计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就必须坚持用自己的语言说话。这应当是所有中国媒体、网民、网络都应当具有的政治良心!


来源:微信公众号“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k0NjY2OQ==&mid=209984941&idx=3&sn=11b8cf14a02df518d1e9748eb4189814&scene=5#rd
507#
发表于 2015-8-18 22:3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8-18 22:35 编辑

【案例】
网络共产党宣言:英特耐特共享就一定要实现


人人影视、射手网的突然谢幕,似乎表明中国互联网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在美国哥伦比亚法大学学院教授伊本·莫格勒看来,“自由共享”的幽灵一经放出,就决计无法再关回去。莫格勒曾于2003年发表《网络共产党宣言》(一篇戏仿之作),这期的活字就与读者分享该篇“宣言”,以开拓我们对于网络空间知识产权的认知视野,也期待4G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明的开放交流间能有一个更为妥当平衡的安排。


网络共产党宣言
_______________
伊本·莫格勒

一个幽灵,自由信息的幽灵,在跨国资本主义中间游荡。“全球主义”的一切势力: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和迪斯尼(Disney)、世界贸易组织(WTO)、美国国会(U.S.Congress)和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并非神圣的同盟。

有哪一个新数码社会之自由的倡导者不被骂为盗版者、无政府主义者、共产党人呢?难道我们还未发现,许多抛出这些绰号的人只不过是当政的小偷?而他们关於知识产权的言论,只不过是试图在必然的社会变革中保留他们不正当的特权。不过,公认的是,争取自由的运动本身已经被全球化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我们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并且拿我们自己的宣言来反驳他们关於自由信息幽灵的童话的时候了。



图片来自网络

1[size=13.63636302948px]独占资源不再合乎道义
[size=13.63636302948px]

[size=13.63636302948px]

[size=13.63636302948px]遍及全球的自由信息运动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的到来,它诞生于资产阶级工业社会转型之中,凭藉的正是该社会自己所创造出的数码技术。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帝国主义者和从属国,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斗争经常性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工业社会产生於欧洲势力的全球性扩张,带来了现代社会,但它并没有消除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形式。但是,资产阶级的新时代却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似乎分裂成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成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但大致说来,革命并未真正发生。事实证明,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无论是在其曾经存在过的地方,还是在人们声称会出现的地方,都没有让自由得到真正的实现。相反的是,资本主义倚仗其科技的力量为自己确立了某种程度的共识。发达社会中的劳动者随着工业的进步同步发展,其生存状况并没有随着其所属阶级的境况日益恶化。贫困化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和财富增长的速度。经由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实现的理性化的工业生产,不但没有把产业工人推向赤贫的无产阶级状态,反而将他们变成与大批生产相匹配的大众消费者。对无产阶级的教化於是成为资产阶级自保性方案的一部分。

]由此,普及教育和废除对童工的剥削便不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计划,而演化为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标准。教育的普及使得工人在各种媒体面前成为有文化的人,继而在各种媒体的不断刺激下更多地消费。录音、通话、活动影像、以及广播和电视诸多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工人同资产阶级文化的关系,也深刻地改变了这种文化本身。

以音乐为例。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音乐是一种极难保存的、非商品化的社会过程。它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出现,生产和消费同步进行,其创造者和消费者也难以明确区分。录音技术的发明,使得音乐成为能够保存的商品,可以远距离地传送并与其创造者分离。音乐成为消费的对象,它为新的“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提供机会,追加额外的消费,也创造了大众性消费的欲望,并驱使这种需求能够为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带来更大的收益。

由移动影像所催生的整个新兴媒体也是同样的道理,短短几十年内,它就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了新的引导,它不放过每个工人日常生活的空隙,好向他们灌输如何加强消费的信息。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此类广告从每个儿童的眼前经过;虽然童工已经被从操作生产机器的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的,但他们又进入了新的奴役状态,他们被迫去照管那个庞大的消费主义机器。

由此,资产阶级社会的空间变得不再那么狭窄,它开始有能力容纳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周期性生产过剩的荒唐瘟疫也得以治愈,再也没有过剩的文化、过度的给养、过量的工业产品和商业活动。

然而,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和总体的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新,否则它就无法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社会关系的不停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於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和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扫除,一切新形成的关系还不到固定下来就已变得陈旧。一切坚固的东西变得烟消云散。

随着数码技术的应用,大众消费文化支撑下的大众消费性生产带来了新的社会状态,给阶级对立赋予了一种新的结构。

资产阶级,由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通讯交通的日益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它的文明中来了。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所有野蛮人中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所有的民族——如果它们不想自取灭亡的话——认可资产阶级文化,认可资产阶级的知识产权。它强制性地向所有的民族推广所谓的资产阶级文明,要求他们都变成资产阶级。一句话,资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一个世界。然而,恰恰是那些被它用来进行交流和教化的工具,造就了反抗资产阶级自身的条件。

数码技术导致了资产阶级经济领域的变化。如今,在生产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商品——作为文化性的消费品,不仅包括售出的商品、还包括对于购买什么和如何购买的指导——以及所有其他形式的文化和知识,其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任何人、每个人都可以从所有的作品和文化中获益:音乐、美术、文学、技术信息、科学、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知识;由社会不平等和地理隔离所造成的屏障得以消散。从前的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隔离和自给自足,也被全方位的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依赖所取代。这不限于物质产品,知识产品亦是如此。个人的智力创作可以成为共有财产。于是,现有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彷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像一个魔法师的学徒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所有这一切变化,迫使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况、以及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面临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所有人占有知识成果的成本,无论这种知识是审美的还是功用性的——即每个人取得知识的每次增长所带给人类的全部价值的——与一个人独占资源的成本相同,那么独占资源便不再合乎道义。假如当年罗马帝国能够用与供应凯撒的餐桌相同的成本来喂饱所有人民,那么一旦有人陷于饥饿,人民就会以暴力的方式除掉凯撒。

但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体系要求按支付能力分配知识和文化。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一些不同于资产阶级所有权体系的传统得以存活,其中包括创造者和支持者之间的自愿结盟,但这种自愿结盟被迫参加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因为它不得不与那种资产阶级所有权所统辖的、具有支配性地位的大众传媒竞争,而大众传媒的所有权体系正是以侵占大家在电磁频谱中的公共权力为基础的。在数码社会中,知识生产的工人阶级——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学生、技术员、以及其他试图通过复制和修改信息来改善生活境况的人——他们认为可行的理念与资产阶级迫使他们所接受的价值理念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冲突,这一冲突一旦被激进,就势必产生新的阶级意识。这种新阶级意识的自觉性,就是打倒所有权的前提。

数码社会在资产阶级不自觉的推动下取得发展,在创造者之间革命性联合的过程中,消解了他们在竞争状态下的孤立。知识、技术和文化的创造者开始意识到,他们不再需要那种以所有权为基础的生产结构,不再需要那种以支付能力为基础的分配结构。他们之间的合作,连同其无资本生产的无政府主义模型,使自由软件的创造成为可能,而创作者可以藉此实现对未来产品的技术控制。网络本身也藉此摆脱广播主体和其他带宽所有权的控制,为一种新的分配体系提供场所;他们摒弃层级控制,用同行之间的平等合作,去取代音乐、影像等软产品的强制性的分配体系。大学、图书馆等等相关的机构成为上述新阶级的同盟,担负起知识分配者的历史角色,帮助所有的人获得越来越开放的知识资源。从所有权的控制下解放出来的信息,也将工人从机器看管人的强制性角色中解放出来。自由信息使工人得以重新分配自己的时间,不再接受资产阶级文化强加与人的那些无聊消费,不再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这一类消费中,而是用于培养自己的思想和技能。随着工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创造力,她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陷入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体系中不可自拔的消费者。

不过,我们还必须看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支配性统治的地方已经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乡村的社会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尊卑关系中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等各种情感上的升华,淹没在利己主义计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形形色色的其他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所掩盖着的剥削。

面对工人阶级对于自身解放的深刻诉求,资产阶级所有权体系必然会进行垂死的挣扎,尤其是如今的工人阶级,因为他们直接拥有知识和信息资源,开始超越了先前那种狭隘的大众文化消费者的角色。资产阶级所有权借助它最偏爱的自由贸易的工具,试图唤回曾一度给它带来恐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为了不顾一切地诱使创造者成为工薪消费者,资产阶级所有权利用地球上一些地区的物质匮乏,把它们变成生产廉价商品的资源地,并反过来用这些廉价商品贿赂它最珍贵的财富——即最发达的社会中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工人——而不再去贿赂野蛮民族,以求它的技术工人在文化上顺从地受其支配。

在这个阶段中,工人或创造者仍然分散在全球各地,他们由于必须相互竞争而处于分裂的状态。创造者偶尔在斗争中也会得益,但那是暂时的。他们斗争的真正成果不在于眼前的成功,而是在于他们之间越来越广泛的联合。这种联合由于现代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这种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和创造者彼此联系起来。只要有了这种联合,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就能汇合成全国范围的斗争,进而成为阶级斗争。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中世纪的市民依靠的是乡间小道,他们之间的联合花了几百年才完成。这个目标,现代的知识工人们利用网络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



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美籍软件工程师。斯沃茨参与了网摘格式 RSS、文档格式 Markdown、创作共用、网站框架 web.py、社会化新闻站点 Reddit 的开发与建设。2011年他被指控自JSTOR非法下载大量学术期刊文章,并遭联邦政府起诉被捕,面临百万美元罚款和最高35年徒刑。2013年1月11日,他被发现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公寓中自杀身亡。



2[size=13.63636302948px]为知识自由而斗争
[size=13.63636302948px]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於死地的武器;它还创造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数码时代的工人阶级,即创造者。这些工人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这些知识和技能创造社会价值和交换价值,它不仅不必沦为单纯的商品,还能够集合起来进行以自由为目的技术生产——他们不再仅仅是机器的附属品。无产阶级曾一度由於无知和地理隔阂,成为产业大军中不起眼的、用后即弃的组成部分。但如今这些创造者掌控了人类的交流网络,既保留了自己的个性,又借助种种由他们自主设计安排、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和自由的、而非是资产阶级所有制所勉强容忍的交流体系,向人类贡献他们的智力劳动所创造出的价值。

然而,在这些创造者成功地建立真正的自由经济的同时,资产阶级也将其所谓的“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强加於社会的生产结构和分配结构。尽管资产阶级已做好最后的准备,预备用暴力的方式保卫他们用暴力建立的制度(当然他们极力隐藏这种暴力),但是他们一开始总还是要诉诸於他们偏好的强权机制——法律。就像法国的旧政权曾经相信,即便在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法律的保守力量也能替他们维持封建财产;资产阶级文化的产权的拥有者们也同样梦想,他们的产权法能在他们自己释放的冲击力面前竖起神奇的屏障。

在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在当时已不再适应相对发达的生产力。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摧毁,它于是被摧毁。

自由竞争起而代之,并带来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带来了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但“自由竞争”从来都只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愿望,这种期望时不时就会跌入资本主义追求垄断的内在逻辑里。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制正是垄断概念的例证,即在实践层面对资产阶级法律所宣称的自由信条的否定。在数码社会中,就在创造者们建立真正自由的经济活动形式之时,资产阶级的财产信条和资产阶级的自由信条之间的冲突也开始凸显出来。要保护各种观点和思想的所有权,就要求压制技术自由,这也意味着压制言论自由。国家的力量会被用来禁止自由创造。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和学生创造和分享知识的活动也要被阻止,以免他们的观点在文化生产、分配的体系中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者的财产造成危害。正是在这些知识产权的拥有者的法庭中,创造者们最清晰地辨识出他们自己的阶级身份。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与创造者之间的冲突便肇端于此。

但是,资产阶级的财产法终究不是对抗资产阶级技术发展的魔法护身符:即便魔法师的学徒将他的扫帚挥舞不停,水面也还是会继续上升。在技术领域,随着新的生产和分配模式冲破过时的法律枷锁,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也终将溃败。

历史上,每当某个阶级在争取到统治之后,它总要让整个社会服从于其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这个阶级已经获得的地位。知识工人只有通过废除自己目前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人。这是为了自由而做出的革命奉献:为了废除对思想的私人所有权,为了知识的自由流通,为了重新让文化成为人类共享的象徵公地。

对于文化产权的拥有者,我们要说:一听说我们要消灭知识私有制,你们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早已不复存在,因为这些人(创造者)的雇主已经占有了他们的智力果实,其占有方式恰恰是通过专利、版权、商业机密等等形式的“知识产权”的法律。这十分之九的人类对电磁频谱具有同等的权利——电磁频谱本来是可以象征性地收费,赋予所有人取之不尽的自由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但这一生俱来生的权利,被资产阶级从他们手中夺去,然后再以广播和电讯类消费品的形式返还给他们,并被索以高价。这十分之九人类的创造力找不到出口:资本主义文化的商品大海在“传播业”寡头的推波助澜下,淹没了他们的音乐、艺术和敍述表达,要求他们保持缄默、被动,要求他们消费而不是创造。简言之,你们唯恐丧失的那些财产其实是掠夺来的财产,它在极少数人那里存在,正因为它在所有其他人那里并不存在,所以你们才指责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你们的那种所有制。这种制度存在的必要条件恰恰就是,这种财产对于社会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存在。

有人反对说,一旦我们废除对于思想和文化的私有产权,人们的创造精神则得不到“刺激”,就会停滞,而所有的人都会成为懒惰的俘虏。

按照这一逻辑,在资产阶级出现之前,音乐、艺术、技术抑或学问都无从产生,因为只有资产阶级发明出这样的道理,让一切知识和文化都服从于金钱交易的法则。面对自由生产、自由技术、自由软件,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技术的自由分配,资产阶级的道理根本是不愿意承认一个有目共睹和无可辩驳的事实,它让事实从属于教条。他们认为,资产阶级经历的那个短暂的全盛期的知识生产和文化分配,才是人类唯一可能的社会结构。其实,以往的和当下的事实都证明恰恰相反。

因此,我们要对那些知识产权的拥有者说:你们在认识上的错误在于,你们把现存的生产关系和现存的所有制关系下的社会形式,当作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因此看不到,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在生产进程中不断在产生和消亡中的历史关系。你们的错误并不奇怪,其实,所有一切已经灭亡的统治阶级都曾经这么想过。当我们说到古代财产所有制的时候,你们似乎能明白;当我们说到封建财产所有制的时候,你们似乎也能明白;一旦说到你们资产阶级自己的财产所有制的时候,你们就无论如何不明白了。

我们的理论结论,依据的不是这个或那个普世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或原则。我们的结论来自於当前的阶级斗争,来自于就在我们眼前发生的历史运动,它是对这些活生生的关系的概括。

每当人们说,观念会给社会带来剧烈的变革,他们只不过是在陈述如下事实:即新社会的因素已经酝酿在旧社会之中,而旧观念的瓦解是与旧的生存状态的瓦解同步发生的。

我们这些自由信息社会的创造者,要一步步地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回全人类共有的继承权,我们要收回所有在“知识产权”的名义下被盗取的文化遗产,收回电磁波传导媒体。我们决心为自由言论、自由知识和自由技术而战。我们推进这场斗争的措施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不过,下列措施应是普遍适用的:

1.废除一切形式的对于思想和知识的所有权。

2.取消一切排他性使用电磁波段的许可、特权及权利。废除一切永久性占有电磁频率通路的权利。

3.发展能够使人人实现平等交流的电磁频谱设施。


4.发展社会公共性的计算机程序,并使所有其他形式的软件包括其“基因信息”,即源代码成为公共资源。

5.充分尊重包括技术言论在内的所有言论的自由。

6.保护创造性劳动的尊严。

7.实现在公共教育体系的一切领域,让所有的人都平等地、自由地获取公众创造的信息和所有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通过以上以及其他措施,发动一场解放人类观念的革命。我们要推翻当前的知识产权体系,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公正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同时就是所有人的自由发展。



作者伊本·莫格勒(Eben Moglen)

原文标题 The dotCommunist Manifesto,发表于2003年1月。
王宇琦译 钟雨柔、刘禾校(作者授权所有人以各种形式对此文进行全文拷贝和发行,但务请保留此项声明。)


作者
伊本·莫格勒(Eben Moglen):生于195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及法律史教授、自由软件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及义务首席法律顾问、软件自由法律中心创办人及主席。


来源:微信公众号“活字文化”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U4MTYyMg==&mid=201153249&idx=1&sn=7f56f7677f6fd29d4baa260225cc4cf7&scene=5#rd




50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23:53: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坚持,是坚持要,还是每天持续


@新浪财经
【张高丽坚持每天与天津前方指挥部视频通话】19日下午,天津爆炸事故国务院调查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大会。知情人称,组长杨焕宁首先通过回顾习近平、李克强的批示,强调此次调查的重要性。他还提到,副总理张高丽对前方情况高度重视,坚持每天与前方指挥部视频通话(中国经营报)O天津爆炸核心区水坑深超6米

天津爆炸核心区水坑深超6米《中国经营报》从多名知情人处获悉,8月19日下午3点,天津812特大爆炸事故国务院调查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大会。会上,调查组组长、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多次强调“科学...


今天 15:25 来自 微博 weibo.com




50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8:3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5-8-24 08:32 编辑

【案例】
己丑阅武记



2015-08-24 沈阿瑟

阿瑟按:2009年大阅兵,俺涂鸦了两个不连贯的文字,以记其盛。现于敝公微贴出,奉君一粲耳,勿哂。并预祝93阅武再成功。呵呵。



己丑(2009)秋八月十三日,西历十月一日也。是日,京师天色空碧,紫气东来。上幸阅武楼,偕旧帝,登台大阅。时铁马、步甲二十馀万,连亘十数里陈焉。先有健儿,成雄锐方阵,旌旗飞荡,戈甲耀天过御台,其势屹若山岳,惊天动地。然两帝咸神情肃穆,意似不甚尔尔。忽有女卒,列队来,白帽雪履,红装艳艳,甲光荧荧而过。上顿然有喜色,瓠犀微露,笑晕满颊,若莲花开焉。旧帝亦似自梦中醒,频点其头,击掌顿足。余观而叹曰:吾固知帝亦世尘男儿,食色皆性,而非神也!


八月十三日,红朝承天运,行一甲子矣。上行祚庆,旧帝及三公九卿等,咸倾巢出,仪颇丰隆。上着中装出,色凝重,双眼有微肿,似前夜少寐故。旧帝着洋服,发疏疏两寸许,道貌皤然,然耄耋矣。庆方酣,议长吴氏邦国情溢于言表,频越其位,手足并用,舞之蹈之,亦性情中人也。


2009-10-13,初作


2015年822日,改于浙江海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IwNTM4Nw==&mid=206843831&idx=1&sn=76b0834d286f07967ddcb64d938f6d8d&scene=1&srcid=mJB9nBASI11g0iXtPq1B&key=dffc561732c22651e2dbe7e3aa3de7b06639138c30b1122104432ce7423fe4e54326d7a702b9444cf7f08f82472644c5&ascene=1&uin=Mjk2NDAyMjQyMw%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TBZC6sc%2BOPrmfI8sIl68LV4CrbSKZ031gZKClZYgW98t7xRYQB31SXIYDceNzAzS





510#
发表于 2015-8-24 16:16:14 | 只看该作者
【新闻与写作】“汗牛充栋”的正确用法是什么

“汗牛充栋”语本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意思是,书籍收藏时可堆到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以“汗牛充栋”四字成文,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例如宋·陆游《冬夜读书有感》:“汗牛充栋成何事,堪笑迂儒错用功。”明·华阳散人《鸳鸯针》卷三第一回:“论他家的藏书,却也汗牛充栋;论他家的花卉,又是金谷平泉。”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三章:“生活书店所出版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这条成语使用范围很窄,只能用于书籍、文件之类,不能用于其他可以收藏、运输的东西,更不能用于无法收藏、运输的抽象事物。目前这条成语的使用范围被无限扩大,几乎成了数量极多的同义语。例如:
  ⑴目前市场上不合格的假冒伪劣手机电池汗牛充栋。(人民网 2009年2月9日)
      ⑵毛泽东遍览《二十四史》,历史人物汗牛充栋,能以“古今少见”的“政治纲领”而博得他激赏的,确实凤毛麟角。(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年6月23日)
       ⑶如果买来的官可以高枕无忧,那出钱买官者不是越来越多、及至汗牛充栋了吗?(《南方日报》2008年4月22日)
      ⑷当今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可谓汗牛充栋。(《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22日)
       ⑸这些年来,对职务犯罪的预防,从国家到地方无不高度重视,出台的措施可谓汗牛充栋。(《南方日报》2007年12月5日)
例⑴把只能用于书籍、文件之类的成语用于一般的物件(“电池”),已属误用,例⑵⑶又扩大为人(“历史人物”和“买官者”),例⑷⑸更进一步扩大为无法收藏、运输的抽象事物(“方法”和“措施”),错得越发离谱了。
例⑴例⑶可以改用“多如牛毛”,这条成语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而且多用于形容人们所厌恶的对象,放在这里正好合适。例⑵可以改为“车载斗量”,这成语含有认为不足为奇之意,与下文的“凤毛麟角”对举,非常恰当。最后两例可以换成“不可胜数”或“不胜枚举”。
有些成语只能用于一定的范围、一定的对象,不能随意扩大或转移,否则就要出错,不可不察。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