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这个记者三年读了800多本书,你呢?
不久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传媒中心记者庄向娟,参加台州市“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以《我和你,相互塑造》为题,讲述她与采访对象的故事,获第一名。
庄向娟,1984年出生于衢州常山。2007年,从台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在了台州。
15年间,她把路桥十里长街翻了个底朝天,写下16万字的《水一边 街一边》。她采访过收养了上百位孤寡老人的一位老人,路边烧烤店的老板,急诊室护士,来自非洲的外教,拍下无数星空图的小老板,自费组建车队远赴新疆参加环塔拉力赛的赛车手……她对话死刑犯、艾滋病毒携带者、同性恋者,贴身采访过掏粪工人,也和成功的企业家们谈笑风生。
15年间,她从初出茅庐的外地小女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新闻老兵。“胸中有丘壑,笔下走惊雷。”这是伍文杰对她的评价。他曾是她的大学老师,后来一直是她的领导。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人无数助人不休,她是行者、读者、记者,她是5岁女童的母亲,她当过10年路桥区政协委员、现在是市人大代表……
她像火炭上的一滴糖,滋滋作响、翻腾不息。
“当你看过1000部电影,就会发现这世上没有什么离奇的事。”
“当你审过1000个案子,就会发现这世上没有什么离奇的案子。”
这是2019年上映的电影《误杀》中的经典台词。
当你读完1000本书,会有怎样的发现?
三年前,庄向娟立下读1000本书的目标,开启急行军式的阅读。如今,任务已过八成。按古人的计量单位“卷”来衡量,何止万卷。
这是碎片化阅读大背景下,一位记者的自我修养。
“女儿3周岁多的时候给小朋友们普及‘斐波那契螺旋线’的概念,是不是很酷?”
斐波那契螺旋线是什么线?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被称为最完美的黄金分割螺旋线,庄向娟说:“我是从吴军的《数学之美》里看到的。自然界很多地方存在这种线。比如一些楼梯的设计,比如飞蛾飞过的曲线。”
庄向娟的阅读范围很宽广,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数理化,都读。
三年前定下阅读目标,是怎样的一个契机?“那时孩子很小,每天鸡飞狗跳,甚至有陷入抑郁的倾向。便想到挑战一下读1000本书,等孩子幼儿园毕业时,做她身边的小型图书馆。”
一开始,读的是《伟大的思想》,48本,企鹅出版社的,国内2016年引入。这套书号称要带领读者领略伟大的思想家、先驱、激进分子和梦想家的思想,这些人的思想撼动了旧有的文明,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文明样子。我想说,这套书做到了这一点。看完后,也就放下了。直到不久前,在得到APP上听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40讲》,又想到它。说实话,如果没有之前《伟大的思想》的驯化,我不能像现在这般,能很大程度上领略到刘擎40节课的魅力。”
我想,庄向娟想表达的是,放下了的书会暗自沉潜化作养分,提升你的能力。
这几年,庄向娟说自己看了很多成套的书,比如《权力的游戏》,很多人知道它是因为这个系列的电视剧,但她看的是书——因为是熊逸推荐。最近还看了他写的《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也让庄向娟深受启发:生活分三个立场,情绪立场、物理立场和设计立场。情绪立场是最糟糕的,一点小事就产生情绪,特别消耗人;物理立场,是说能够形成习惯的事,就不要消耗意志力去做。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得把自己训练成机器,很自然地去完成一些事情,把意志力拿来完成重要的事;最厉害的是设计立场,是指确定目标后,让生活朝着目标前行。“读完这本书,感觉生活舒适度高了一些。”
看庄向娟的朋友圈,经常晒出正在读的书。《项塔兰》《走出荒野》《从前有幅画》《相约萨马拉》《吉檀迦利》《光年》《暮色将尽》《波特诺伊的怨诉》《建筑师》《五号屠场》《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资治通鉴(熊逸版)》《心灵的科尼岛》……这些是她最近的部分阅读书单。
全读还是跳读?
庄向娟说:一本书,只要打开了,就会从头读到尾。“当看完500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写稿速度变得飞快,一晚上写8000字都没问题。”她说得飞快。
冯唐说过类似的话:我写小说,好像老天握着我的手在写。
看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她举了个例子,有一次跟随省记协同行去四川做一个扶贫采访,恰好《时间的力量》这本书快递到了,带上。路桥到杭州的动车上,杭州到四川广元的飞机上,青川到成都的动车上,刚好看完这本300页的书。“时间就藏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的中间缝隙里,只要你抓得牢,就会属于你。”
《习惯的力量》有个观点,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紧紧抓住一件事去做,让这件事统领你的生活。比如你喜欢读书,你对时间最大的慷慨就放到读书这件事上。类似于设计立场。庄向娟说:“我衡量时间的方式就是又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稿子。”
“有些书读起来很艰涩。但读到最后,你能感受到那种流动的微妙的沉重的诗意。比如《哥德尔艾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还有,读普鲁塔克的《慰妻书》、阿尔贝·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等,都让我感动于我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庄向娟提到《人类简史》。在尤瓦尔·赫拉利的叙述中,未来全世界人类的生活,或将变成这个样子:少数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人们,将成为“神人”,控制地球的主宰。而大多数人的生活看似衣食无忧,但却是被操控、摆弄的傀儡,并且浑然不知。“看看我们的周边,人们何尝喜欢‘无所事事的基本满足’?就算你给他们安排好了一切,他们也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活。因为,生命本身就是自由、平等、鲜活、炽热的。”
在人类文明的接续史上,因为读书,我们成为了接续的一部分。
庄向娟说:“通过阅读,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对文字的敏感,让我更善于倾听更擅长理解他人。书里的故事、采访对象的经历,最终都成为我的故事和经历。”
是的,我们终将浑然不分。
她说:“之前,一位朋友送了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当时有点不以为然。但是,读完后发现这本书不只是好看。高尔泰用这本书咀嚼了自己的一生,给我弥补了日本鬼子扫荡中国、‘文化大革命’等历史。这是祖国离我们最近的沧桑……”
那时庄向娟正在做一个系列稿,关注隐秘在路桥街头巷尾和工厂农田里的老匠人、老艺人等,构建路桥“百匠地图”。高尔泰经历的一切,其实就是这些一辈子做一件事的匠人经历过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大时代的熟悉,从而让我们更能理解“匠人”这一群体中的具体个体在历史中的存在。
“我刻意节制表达,用缓缓流动的文字。因为我看了日本人写匠人的书。这套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特别朴实。我们都说要学习日本工匠精神,那就先学他们怎么写工匠吧。”庄向娟说,这是阅读带给她的叙事方式的转变。
还有个转变,容颜。庄向娟越来越帅气——看她多年来的几段视频,脸部线条和身材变得紧致,看上去通透、轻盈,如她的文字。我想,这离不开持之以恒的阅读和工作之余见缝插针的健身。
她说自己死过一回:大一时在学校草地上,脚后跟被腹蛇咬了一口,整条腿肿成大象腿,被送回衢州老家。爸妈丢下养猪场,寸步不离守着,不停用针戳伤腿放掉坏血。后来很幸运,一位蛇医用自家后院种的草治好了她。
曾经离死亡很近,让她对生死和命运有着深入思考之后的疏离感,这样更能看清自己。
“人们常说生命只有一次。我经常想反驳,因为你可以体验很多次啊。比如看《渺小一生》,我在裘德的人生里窒息;看米歇尔·奥巴马的《成为》,发现就算做了美国第一夫人,也会在带孩子的最初几年累到崩溃大哭;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体会到成功和幸福可以没有任何关系……”
她曾有机会去新华社或凤凰卫视,但她说路桥挺好,爱人孩子在身边,有伍文杰老师——他给予她足够的鼓励和自由。还有很多朋友,有帮遛娃的、有做好饭菜会叫她的、有免费为她量身定制服装的……
“日常生活里喝咖啡深夜小酒馆喝一杯精酿啤酒,我都喜欢,这些慢下来的时间是人生美滋滋的部分。想得到这些我觉得要学会提高做事效率,学会从时间那里索要时间。”至于在朋友圈晒书,她说是记录也是阅读推广,希望更多人爱阅读爱工作爱生活。
常去的一家理发店,托尼在聊天中了解到庄向娟爱读书,便让她荐书。后来每次去,托尼就和庄聊书,完了不忘狠狠打折。
读书,读很多书,很喜欢读书,到底在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庄向娟明确地说:会自由。
自由就是脑中无障碍。
来源:长江(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