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学案例

[复制链接]
491#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2:41: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胡紫微


@徐晓老师 做书之认真,这真是作者的福气。另外,发现错漏页的读者可以联系@沈家乐乐 么?//@北京徐晓:在此编辑要向作者和读者道歉,“情不重不生娑婆”,本书目录与正文都没错,但篇章页将“娑婆”误为“婆娑”。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刷都存遗憾,马上第三次印刷会改过来。

@胡紫微


【关于勘误】1,太半_有读者指出应为“大半”。太半的意思是比大半还要多。古语中常见。资治通鉴里有“死者太半” 之说。2,娑婆世界_有读者指出应为婆娑。婆娑指身姿,而娑婆指五浊世间,出于佛教经典。“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3,认头_北京方言,意思是我认命了,要杀要剐您看着办。

[url=]
收起[/url]
|[url=]
查看大圖[/url]
|[url=]
向左轉[/url]
|[url=]
向右轉[/url]




[url=]
(31)[/url]
| 轉發(33) | 評論(26)

24分鐘前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I


[url=]
[/url]
| [url=]轉發[/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url]

3分鐘前 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I |  [url=]檢舉[/url]

还有1条对原微博的转发




北京徐晓

在此编辑要向作者和读者道歉,“情不重不生娑婆”,本书目录与正文都没错,但篇章页将“娑婆”误为“婆娑”。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刷都存遗憾,马上第三次印刷会改过来。
[url=]
(1)[/url]
| [url=]轉發(1)[/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2)[/url]

13分鐘前 來自微博 weibo.com







49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3 10:09: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老王


重新回到岗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徐付群: 形势尚不明朗,报道十分慎重。也许,真的是紧急配合调查,没几天重新回到岗位,照样是迎风飘扬的旗帜也未可知。

@传媒老王


早上起来,这会儿已经看了十几张报纸的头版。几大都市报对芮成钢的报道均低调,北京的《新京报》和《京华时报》都只是在头版不显眼的地方提及了一下,而今天出版的《南方都市报》头版只字未提。

[url=]
(32)[/url]
| 轉發(104) | 評論(75)

今天 07:02來自微博 weibo.com


[url=]
[/url]
| [url=]轉發[/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url]

20分鐘前 來自微博 weibo.com


49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09:34: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马汉

#今日江南晚报#http://t.cn/RPzT3Fw

[url=]
收起[/url]
|[url=]
查看大圖[/url]
|[url=]
向左轉[/url]
|[url=]
向右轉[/url]




[url=]
(1)[/url]
| 轉發(1) | 評論

23分鐘前來自微博 weibo.com


[url=]
[/url]
| [url=]轉發[/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1)[/url]

13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  [url=]檢舉[/url]



微博社区管理中心举报处理大厅,欢迎查阅!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 同時評論給原文作者 马汉


刘海明8888
:“拍马”用得好。 (10秒前)



49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43: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2014年7月17日《新京报》的编辑改稿

中文顶级域名“.公司”、“.网络”正式开通(开放)注册(消息稿不要用被动语态)

为大力推进我国基础网络服务水平,方便沟通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华语网民(废话),国信办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日举行“中文顶级域名”发布会,宣布.公司”、“.网络”的中文域名将正式在中国启动。这标志着,在未来的网络世界里,网民们可以借助中文搜索出全球任何一家注册域名公司。
据了解,所谓“中文域名”,就是一种含有中文字符的新一代域名,是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中文门牌号和身份标识。同英文域名一样,(缺主语)全球通用,具有唯一性。事实上,与“.公司”相对应的正是我们所熟悉的“.com”,而“.网络”也被业界称为是中国的.net
而之所以要推进中文域名的使用(你自己的观点,无关紧要,可以不要),据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原首席科学家钱华林所说(句子太长了),主要是为了将中国文化传承与网络的现代化发展相融合,让世界范围内的华语网民能在不识英文的情况下也能畅通地搜索出任何想要进入的网站。
据原信息产业部《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中介绍:“中文域名是我国域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部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的推广和应用。”(和后文有关系么?)
“.公司”和“.网络”域名已于2014年1月正式写入全球互联网根域名体系,全球网民可在世界任何国家,地点实现无障碍访问。成为ICANN国际通用首批入根的中文顶级域名,标志着迈我国实施互联网中文域名战略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目前,全球华语网民均可在“Firefox”,“Safari”以及微软IE等浏览器上直接体验“.公司”和“.网络”域名。此外,如“opera”,“mini”等主流手机web浏览器也实现了对中文域名的支持应用。
(写上据了解,让人知道不是记者的主观认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司”、“.网络”作为我国互联网域名体系公告的中文顶级域名,其实际应用普及率还很低所以,强化中文域名宣传,提高“。公司”、“。网络”的应用普及率,已然成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眼下的当务之急,而一旦推广成功,那么我国的信息化速度将更快发展,同时也能方便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人民使用互联网技术(后面全是自己的观点,太主观,都不要)。
(总体上,思路正确,感觉对了,就是太啰嗦,无效信息不能要,句子不要太长了)

改后:
我国开放注册中文顶级域名

新京报讯(记者李丹丹 实习生---)今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行“中文顶级域名”发布会,宣布“.公司”、“.网络”的中文域名将正式在中国启动。这标志着,在未来的网络世界里,网民们可以借助中文搜索出全球任何一家注册域名公司。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所谓“中文域名”,是一种含有中文字符的新一代域名,即是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中文门牌号和身份标识。同英文域名一样,它在全球通用,具有唯一性。事实上,与“.公司”相对应的正是人们所熟悉的“.com”,而“.网络”也被业界称为是中国的”.net”。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原首席科学家钱华林对记者表示,推进中文域名的使用是为了将中国文化传承与网络的现代化发展相融合,让世界范围内的华语网民能在不识英文的情况下也能畅通地搜索出任何想要进入的网站。

其实,“.公司”和“.网络”域名已于2014年1月正式写入全球互联网根域名体系,全球网民可在世界任何国家,地点实现无障碍访问。

目前,全球华语网民均可在“Firefox”,“Safari”以及微软IE等浏览器上直接体验“.公司”和“.网络”域名。此外,如“opera”,“mini”等主流手机web浏览器也实现了对中文域名的支持应用。

据了解,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司”、“.网络”的实际应用普及率还很低。而其一旦推广成功,将能方便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人民使用互联网技术。

49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8:48: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东方红-001


说的好!//@河南法制报微博: 报纸不仅要有高度、深度,还要有温度。总编

@东方红-001


【尊重读者】参加编前会,印象深刻的两件事:第一,记者报稿西瓜销路不畅,总编说,不仅要说销路不畅,更要说怎么帮他们,怎么避免这种现象,不要伤瓜农的心。第二,记者报稿郑州机场告诉扩建施工,总编说,要给读者汇报清楚影响不影响道路交通,要配上图,让读者一目了然,避免拥堵,这是尊重读者。

[url=]
[/url]
| 轉發(3) | 評論(2)

38分鐘前來自微博 weibo.com


[url=]
[/url]
| [url=]轉發(1)[/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1)[/url]

29分鐘前 來自微博 weibo.com


496#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12:58: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浙江突发新闻编辑

//@央视新闻:#语文课#【这些字全能正确读对吗?→→→】①甲胄(zhòu);②繁文缛(rù)节;③囿( yòu)于成见;④誊(téng )录;⑤乜(miē )斜;⑥一抔(póu)黄土;⑦罪愆(qiān)

@央视新闻


#语文课#【这些词语,你读对了吗?】荫(yìn)凉;创(chuāng)可贴;秘(bì)鲁;准噶(gá)尔;谄(chǎn)媚;渐(jiān)染;铜臭(xiù);泥淖(nào);心宽体胖(pán);官运亨(hēng)通;大腹便便(pián);便(biàn)宜行事;纵横捭阖(bǎi hé)……戳图↓你都读对了吗?读错请转发!

[url=]
收起[/url]
|[url=]
查看大圖[/url]
|[url=]
向左轉[/url]
|[url=]
向右轉[/url]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url=]>[/url]




[url=]
(2086)[/url]
| 轉發(7611) | 評論(973)

今天 07:25來自微博 weibo.com


[url=]
[/url]
| [url=]轉發[/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url]

12分鐘前 來自华为Ascend P7


49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21:59: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邹艳提供

见报稿

记者原稿

偏执的人生
22日,龙口警方宣告两天前龙口公交车纵火案告破,嫌疑人为56岁的徐某。法制晚报记者独家采访到嫌疑人家属,了解到纵火案背后的内幕。
如果不是他的偏执,较真;如果没有妻子的去世,儿子的失踪,或者就不会有8月20日那场公交车纵火案的发生,或者那20位无辜的乘客不会受伤,死亡……而这背后只是一位拆迁户的泄愤。


最后一面
8月15日,徐孝义夫妇和弟弟徐孝福吃了最后一顿饭,他没想到这竟然是一家人最后一次聚餐了。
那天是阴历7月20日,是徐孝福的妻子去世一周年纪念日。
这天一早,他来到了龙口市市政府门口,这是他和妻子永别的地方。中午11点左右,他和哥哥、嫂子一起为妻子烧了包纸钱,在袅袅的香烟中,近花甲之年的他泪流满面。
这天中午,嫂子包了黄瓜、猪肉陷 的饺子。徐孝福只吃了一小碗,还喝了一瓶啤酒。“就八九个饺子。”嫂子余庆芬说,那天弟弟的食欲不好。
难得的团聚,一家人却并没有怎么说话。
“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了,再这样下去我精神就要崩溃了……”放下筷子,徐孝福说出了这句话,便沉默了。
中午1点左右,余庆芬看着徐孝福走出了家门,“很不开心……”余庆芬当时还有些担心,但并没有想太多。再一次得知弟弟的消息是弟弟被公安抓起来之后。
“从没想过他竟然干出这种事来。”徐孝义说,弟弟的这种行为让他很吃惊。
在牛栏徐村,多为村民告诉记者,徐孝福老实巴交。而余庆芬说徐孝福的生活习惯很好。他虽然喜欢吸烟,但从不赌博,也不喝白酒,最多偶尔喝瓶啤酒。


偏执的性格
尽管弟弟烧公交车的行为让徐孝义很意外,但是他知道这和弟弟偏执的性格不无关系。在他的眼里,弟弟是个急性子、脾气暴躁的人。
1958年母亲在生了一男两女之后,生下了第四个孩子,取名徐孝福。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徐孝福没少受疼爱,正是如此,他的脾气从小不好。徐孝义还记得开始跟弟弟一起做民工——打石头的时候,他是熟练工,弟弟是学徒工,他一天的工资比弟弟高,弟弟就跟他吵架。
“他什么事都喜欢较真,也很不讲理,从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一句话没说好,就发脾气。”徐孝福说。
徐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在他四岁那年,父亲死于饥荒,母亲残疾,腿脚不方便。
因 为家里是贫下中农,家庭成分好,所以徐孝福就被保送到当地的高中。
高中毕业后,恰逢当地的上夼村小学的一位老师休长假,他就被安排在这个学校做代课教师。两年半之后,因为学校评“五好教师”,徐孝福落选了。“他很生气,就不干了。”徐孝义说。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徐孝福一直在家里务农。直到儿子七岁那年,才从牛栏徐村搬到了蓬家村。
母亲腿脚不灵便,由兄弟两人轮流赡养,每人养一年。但是后来,因为赡养问题,兄弟俩闹掰了。
8年前,母亲去世后,徐孝福就很少回家了,兄弟两人就很少有来往了。

尽管弟弟性格偏执,但对母亲还比较孝顺。
“他每次回来都会给妈妈买好吃的,烧鸡、猪头肉、水果等都给他妈妈买。”徐孝义说。


上访  苦等了五年的稿子打了水漂
对于徐孝福来说,他命运的改变是因为房子。
据他在一个贴吧上说,儿子苦等了五年的回迁房子打了水漂。……
从这之后,他开始走上了上访这条路。
(妻子的死)
嫌疑人徐孝福于2014年7月18日15点21分在题为《龙口开发区政府光天化日在政府杀死举报人》的博文中写到,“我和妻子栾桂莲去京上访,上访后遭报复。”并受到龙口开发区政府“房还是不给、大幅提高税额等威胁,甚至于“2013年5月29日晚8点29分打给我死亡威胁电话:你再上访你不想活了”的言论。更为严重的是,博客中称,当去年8月26日他的妻子再次向政府要房时,遭到毒打致死。“党委书记刘海彬和村书记逄永波雇佣的黑社会在办公楼打死后从六楼抛下,当场死亡。”死者当时“面鼻部砍有上下13cm长刀口,头左侧被铁棍大扁,右臂粉碎性骨折,鞋子,內衣,头夹都不在身上。”此外,为了销毁证据,开发区政府对其妻子尸体进行了曾多方控制其和其家人行动,“指派大量人员满街造谣是自杀,我去京上访政府公安去两辆车10个人强制抓回龙口删除我帖子,并说不准出龙口地界,政府告诉官员要保密,谁说开除谁,到处封锁打死人信息。”徐孝福在博客最后还请求了中纪委予以立案侦察,并请求媒体介入称其本人承担法律责任。

这一说法 得到了哥哥、嫂子的证实。
“他当时为了得到回迁房,给村干部送过两千元,但是村干部嫌少了,没收。”徐孝义说。


拆迁  难熬的一年
在外人的眼里,徐孝福和妻子的感情一直很好。“他们从没红过脸,老婆死了之后,他很难过……”余庆芬说。
在妻子去世的那一年里,徐孝福将自己家的金店转给了别人。“因为经济开发区的人去他的店里盗窃了他家电脑的账号、密码……”

嫌疑人徐孝福于2014年7月18日15点21分在题为《龙口开发区政府光天化日在政府杀死举报人》的博文中写到,“我和妻子栾桂莲去京上访,上访后遭报复。”并受到龙口开发区政府“房还是不给、大幅提高税额等威胁,甚至于“2013年5月29日晚8点29分打给我死亡威胁电话:你再上访你不想活了”的言论。更为严重的是,博客中称,当去年8月26日他的妻子再次向政府要房时,遭到毒打致死。“党委书记刘海彬和村书记逄永波雇佣的黑社会在办公楼打死后从六楼抛下,当场死亡。”死者当时“面鼻部砍有上下13cm长刀口,头左侧被铁棍大扁,右臂粉碎性骨折,鞋子,內衣,头夹都不在身上。”此外,为了销毁证据,开发区政府对其妻子尸体进行了曾多方控制其和其家人行动,“指派大量人员满街造谣是自杀,我去京上访政府公安去两辆车10个人强制抓回龙口删除我帖子,并说不准出龙口地界,政府告诉官员要保密,谁说开除谁,到处封锁打死人信息。”徐孝福在博客最后还请求了中纪委予以立案侦察,并请求媒体介入称其本人承担法律责任。
妻子的死因成了徐家人心里的一个结,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这成了徐孝福心中的死结。“找出杀气凶手”成了他过往一年里心底最深处的追求。


做黄金生意
在牛栏徐村务农的那段时间里,徐孝福学会了打制金银首饰。
在逄家村买了一套平房,共四间,一家三口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记者在他家门口看到,这套平房有些年头了,在一堆被拆迁的废墟中显得格外显眼。据附近一位姓周的邻居介绍,这个村的八成以上的村民都回迁完了。只剩下徐孝福这一家。
从开始的小作坊加工金银首饰到后来边加工再边卖首饰,再后来专门卖金银首饰,徐孝福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家里的店面经过四次换地,也从小作坊变成了一个80平米左右的店面,位于龙口最繁华的商业街嘉元广场南门附近。
在徐孝义家的墙壁上贴出来很多弟弟穿着西装、戴着领带的照片,嫣然一副商人的形象。“他生意做大了,人也很大方。”徐孝福妻子的哥哥栾桂淇说道。
在栾桂淇的眼里,妹夫是个很阳光的人,“做生意的人不会很内向的,他是这几年被这个事闹得这样了……”栾桂淇说。
2013年是徐孝福生命中最刻骨民心的一年,妻子去世,紧接着儿子失踪。
在妻子去世之后,徐孝福将自己家的金店转给了别人。“因为经济开发区的人去他的店里盗窃了他家电脑的账号、密码……”徐孝义透露道。
据栾桂淇表示,妻子出事后,政府曾经出面想给徐孝福钱或者房子,都被拒绝了。“他说只要抓到凶手。”


今日上午,栾桂淇致电龙口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询问妹妹尸体存放情况,对方以不能核实致电者身份为由,拒绝告知真相。而徐家的多位亲属告诉记者,栾桂莲自从去世后,尸体一直没有火化、安葬,存放在龙口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处。
龙口市市委宣传部表示对徐孝福事件不知情。公安电话一直打不通。

498#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9:20: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纸“开天窗”考辨

                     作者: 王君超       来源:《中国报业》“君超专论”专栏  
[size=+0]
            人民网链接: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825/c388255-25534934.html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开天窗”,是由于新闻检查的原因而被迫抽去稿件,在版面上留下成片空白。在近现代的中国,“开天窗”一直被视为进步报人对抗新闻检查的手段。考察世界报纸发展史可以发现,“开天窗”也曾作为吸引读者参与和广告创意的手段。在网络时代,报纸电子版“开天窗”,则是对有关部门查处违禁内容的配合行为。从编辑学的角度来看,“开天窗”既是一种世界性的版面语言,同时也蕴含着媒体与权利博弈的政治意涵。因其符合视觉传播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因此具有正常版面难以企及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开天窗 留白  版面语言  新闻检查


      2014年7月19日,马航MH17航班坠毁的第三天,荷兰的新锐报纸NRC-Next在头版开了一个大大的“天窗”——整个版面不着一字。如果没有报头,就是一张原生态的新闻纸。


     该报是一家以深度报道和评论见长,以25-34岁的高学历青年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新锐早报,版面设计曾获2008第十届欧洲报纸设计大奖。尽管至今,该报也未对这一“天窗”所表达的准确含义作任何说明,但它至少表明了该报编辑部对此事“有话要说”和“欲说还休”的态度,并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新闻史和编辑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开天窗”也随之被激活。


                                             “开天窗”定义新解


        何谓“开天窗”?一般认为:“报纸版面被迫抽去稿件而形成的空缺,是报纸抗议新闻检查的一种方式,报纸为了抗议某种检查或高压,又要读者知道真相,有意在版面上留下空缺,因形同天窗,故名。‘开天窗’最早出现于清朝末年。”[1]


       1911年10月11日,《国风日报》关于武昌起义和各省宣布独立的消息被清政府警方强制抽去。次日,该报头版出现的整版“天窗”上只印了一行字:“本报得到武昌方面消息甚多,因警察干涉,一律削去,阅者恕之。”但是,这是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开天窗”?仍需新闻史学界进一步考证。


      从世界新闻史的角度来看,西方有据可查的最早“开天窗”的报纸,是1690年9月25日波士顿出版的美国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众事件》(Publick Occurrences,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k)。该报的创刊号(也是终刊号)只有4个版,其中第4版即是整版空白,目的是“读者可以在传阅前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写上去”。[2]其动机并非像以上定义所说,是为了“抗议检查”,而是为了发动读者写“公民新闻”。


      这种做法直至今天仍然为一些报纸沿用。例如:2007年4月17日,《郑州晚报》A05版除左侧不足一栏的位置外,大部分的版面都是空白,只在空白的顶部有几行提示性的标题文字,希望华夏子孙在此处写下拜祖的祈福语。


      还有的报纸“开天窗”不是为了抗议,也不是吸引读者的参与,而是出于新闻职业道德的考虑,虚化不宜刊登的内容。2012年5月28日,烟台《今晨6点》的头版采用一半“开天窗”、另一半写实的新颖设计,处理叙利亚的一则惨案报道。在左半版的“天窗”中间,用几行小字表达了叙利亚32名儿童惨遭炮轰,“令人震惊的惨烈图片让我们不忍选择”的编辑部态度;右半版则是烟台文化广场上2000个中国孩子一起描绘梦想。该版版面虚实结合,视觉对比强烈,传播效果明显。



       在电子报时代,报纸“开天窗”的外延又有所扩展,即不再是一种抗议的手段,而是在刊有违禁内容的报纸无法收回的情况下,为了配合有关方面的要求,而在电子版(图形版或PDF)上进行技术处理,将违禁内容直接删除,留下空白,形成虚拟的“天窗”。很显然,从“开天窗“的性质上来说,这种做法已不是“抗议检查”,而是“配合检查”或者“屈从检查”,是一种“被开天窗”。


       2009年4月28日,曾经报道“400多万别墅大火”的《钱江晚报》、《都市快报》等报纸的电子版,因为删除一篇涉及某市公安局长的报道,相关版面集体“被开天窗”,也就是集体删除报纸上已经刊登的稿件,次日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



      还有的报纸将“开天窗”作为一种引人注意的手段。2013年底,法国的《解放报》在巴黎摄影博览会开幕当日“开天窗”,表达了“没有新闻摄影,报纸何其枯燥”的含义。


     但是,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开天窗”,其实质都是未能正常地履行媒体的告知功能,因此被视为“对公众新闻依赖的剥夺”。[3]以广告创意和读者参与为目的的“开天窗”当不在此例。


      至此,可以给“开天窗”下一个较为完整的新定义了。报纸“开天窗”,是指因为新闻检查被迫抽去稿件,或者为了吸引读者参与或广告创意,而在版面上留下的成片空白。因为看起来形同建筑物的“天窗”,故名。在网络时代,报纸电子版“开天窗”,则是被迫在报纸发行后,删除电子版上的违禁内容,从而在版面上留下空白。“开天窗”既是一种版面语言和吸引受众的视觉策略,同时也蕴含着媒体与权利博弈的政治意涵。


                                “开天窗”的权利博弈和政治意涵


       虽然前文将“开天窗”的外延扩大了,但是不可讳言,“天窗抗议”(blank page protest)仍是报纸“开天窗”的基本功能。在近现代的中国,报纸“开天窗”的政治意涵往往被解读为:“它预示政治上将出现万马齐暗的可悲局面,统治当局正在堵人民的口, 使人民不能利用报纸这个大众传播媒体正常地表态说话了。”[4]


      这种抗议新闻检查的功能,在近现代的中国报业史上屡见不鲜。民国时期的《西安晚报》,仅1939年前两个月,开“天窗”就达4 次之多。[5]其实,在“万马齐喑”的政治环境下,“开天窗”不仅在报界流行,也是文艺界的一景。鲁迅在《花边文学》一书中曾感慨道:“1934年不同1935年,今年是为了《闲话皇帝》事件,官家的书报检查处忽然不知所往,还革掉七位检查官,日报上被删之处,也好像可以留着空白(术语谓之‘开天窗’)了。”


      以“开天窗”闻名报界的,莫过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国统区出版的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1941年1月6日,该报因连送两篇社论被扣,便在当天社论位置“开天窗”,并有“抗战第一!胜利第一”8个大字;1941年1月18日,该报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新闻和评论被国民党新闻检查所禁止发表,便在头版“开天窗”,并刊有周恩来所题写的题词和诗句。3月7日,该报又刊出《中共参政员未出席本届参政会》标题,正文部分则“开天窗”。


       据笔者在台湾政治大学“民国38年前重要剪报资料库资料”的检索,此期有关中文报纸“开天窗”的记载,还有菲律宾《华侨商报》为抗议马尼拉一华侨教员被杀和非法搜查,而在1946年9月13日新闻版“开天窗”;《大众日报》1948年12月1日在头条新闻“开天窗”,并加标题戏称:“坚持长期戡乱,巩固长江防务,政府已作新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抗议性的“天窗”并非为中国报纸所独有,国外的报纸也经常采用。1980年11月8 日,澳大利亚的《世纪报》等准备刊载即将发行的一本国防与外交政策的图书内容,但在凌晨开印时突然接到政府禁令。于是,该报便将相关版面改为空白,并在“天窗”中刊以黑体大字:“本版所刊报道于今晨1:00被最高法院下令取消”。见报后,西方舆论纷纷谴责。


       2005年1月31日,俄罗斯《生意人报》由于不满法院判定其“恶意诽谤”,并向阿尔法银行赔付“名誉损失费”的判决,便在当日头版右侧开“天窗”抗议。


       如果说一家报纸“开天窗”是个体化的抗议,那么,报纸集体“开天窗”则是来自新闻人的联合抵制。2010年3月18日,作为爱沙尼亚主流媒体的《晚报》、《邮差报》、《爱沙尼亚快报》、《爱沙尼亚日报》,为了抗议由司法部长提出的一份限制新闻自由的法律草案,头版版芯全部留白。2010年10月,玻利维亚的3家主要报纸也在头版集体“开天窗”,抗议一项威胁到新闻自由的反种族主义提案。


        与纸质报纸的“开天窗”相比,报纸网络版的“天窗”体现出更复杂的媒体报道权与管理权的博弈,与纸质报纸“抗议检查”“开天窗”的含义大相径庭。2011年8月15日《大连日报》电子版头版,右边一栏出现一扇狭长的“天窗”。而当日该报头版的这一版位,则刊有《市委市政府决定福佳大化PX项目立即停产并尽快搬迁》一稿。两相对照不难推测,该文系在报纸发行后,被迫在电子版上删除的。对此,资深新闻工作者钱钢在其腾讯微博上批评道:“‘开天窗’乃民国媒体对付检查官的方法,宣示有稿被毙。没想到今天在大连反过来了,成了检查官对付读者的手段,已刊登的报道,愣是拿下……”





        2009年7月1日,《南方都市报》的电子版也开了“天窗”——第二版头条的社评《上海塌楼,政商结构比建筑结构更值得关注》被抽走,但后来该空白又被此文填充。像这种“临时‘开天窗’”的情况并不多见,体现出媒体在与地方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利博弈中取得胜利。


“开天窗”的传播效果



       英国摄影家基思(Keith Waldegrave)在叙述他看到沙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的日记时,对于其中的一个空白页如此描述道:“关于他们被处以死刑,这个‘天窗’要比任何其他的墨写文字都更掷地有声”。[6]


      “开天窗”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传播效果?


一、 视觉效果突出


        从报纸的编排手段来说,“开天窗”作为一种版面语言,运用的是“留白”的编排技巧。正如中国画“计白当黑”的说法,“留白”突出了空白在视觉传播中的积极作用。重视空白也是国际设计界的共识,尤其受到极简主义者的青睐。美国平面设计师贝丝· 唐德罗(Beth Tondreau)认为:“就设计来说,大面积留白能产生戏剧效果”,“如果想呈现权威感并且聚焦,少即是多。空间让读者知道重点是在哪里。”[7]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看,“开天窗”使得版面出现大片“空白”,对于熟谙某一报纸正常版面的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反常性,极易产生视觉强势并引发联想。被称为“大天窗”的整版空白,这种戏剧化的视觉效果就更为明显。


        2013年10月23日,《纽约时报》连续两个版出现空白,第二个版面的底部用12磅的小字印着一个宣传《偷书贼》(The Book Thief)电影的网址。论者蒂姆?诺德(Tim Nudd)认为,这两页“天窗”虽然未印“广告”的版头,但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契合了这部影片的广告语:“想像一个没有语言的世界”。[8]

                               《纽约时报》天窗版



二、联想与刺激作用明显


       大部分“天窗”不加任何文字性的解释,难免使读者心存疑虑并触发联想,因此“阅读”该版的时间要比阅读正常版面的时间长。


        完全空白的“天窗版”可以被视为麦克卢汉所说的“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受众需要更多的感官参与和思维配合,才能解读其中的真正含义。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开天窗”也被《纽约时报》用作广告噱头。


         根据行为心理学创始人约翰 · 沃森(John B.Watson)提出的“刺激——反应”原理以及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obert Sessions Woodworth)的修正,读者的反应来自于刺激和外在环境的作用。在某一敏感时间,以“开天窗”的方式对受众予以视觉刺激,会引起其一系列的反应,包括联想、诉诸感情或行动。


        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理论则区分了“正强化”(积极强化)和“负强化”(消极强化)两种。“正强化”在“天窗”版面上不易操作,但是“负强化”意味着取消、删除版面上那些不当刺激,以免引起读者的不快情绪,从而对那些不当行为予以否定。比如,有的报纸将本来“开天窗”的空白处以广告填充,如同在“天窗”上糊了一张丑陋的“窗纸”。表面上看是完整的版面,但是由于与报纸平时的版面结构与风格相冲突,很容易被读者看出破绽。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既失去了版面空白可能引起的联想,也失去了“开天窗”的本来意义,等于为哈贝马斯批评的商业侵蚀媒体做了注脚。


三、“复合想像”强化传播效果


       “开天窗”虽可起到引发联想和心理暗示的作用,但从最终的传播效果来看,纯粹的空白有可能令联想失去方向,引发信息紊乱,不一定能达到既定效果。英国心理学家休谟(David Hume)认为,并非任何吸引力都能导致联想的形成。他认为联想具有相似性、时空接近性和因果性3个法则。根据这一理论,在空白处加上简短的提示性文字或图片,有利于读者建构“复合想像”(compound imagination),以强化“开天窗”的传播效果。如前文提到的《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开天窗”,并印有抗日口号。



        2011年7月,厄瓜多尔的《宇宙报》(EI Universo)为了抗议一个限制新闻自由的诽谤案判决,而在头版开了“天窗”。但在空白版面之下,还印有俄裔美国哲学家安· 兰德(Ayn Rand)的一句话:“当你看到腐败被奖赏,而诚实成为一种自我牺牲,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救了。” 佛罗伦萨?毕盛 (Florence Pichon)对此评论为:“头版‘天窗’沉默无声,但它发出的却是最强音”。[9]


       2009年11月19日的《南方周末》,在头版和第二版分别留下1/3与半版的“空白”。由于该报原定刊登独家专访奥巴马及相关文章的背景,这一“天窗”被外媒认为“刻意处理成‘形象广告’”;“以技巧性方式,表达此报的立场和价值观。”[10]


       也有的报纸“天窗”不是空白,而是在空白处饰以颜色,用以表达编辑部的强烈感情。如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巴西在对德国的比赛中失利,巴西一家报纸在头版以黑色的“天窗”表达不满。在版面的下方还有一行调侃性文字:“当您读到这里的时候,德国队又进球了……”


       佛罗伦萨·毕盛认为:“全球的报纸都在用‘天窗’策略”,但“‘天窗抗议’很少被用得地道”。[11]如果“为赋新词强说愁”,为“开天窗”而“开天窗”,则会弄巧成拙,令人不知所云。如,某报在温州动车追撞事故的“头七”,以头版大幅留白和数字配图方式,悼念事件中的遇难者。但是,由于这一处理既非严格意义上的“开天窗”,也没有利用文字性符号明确表达编辑部的意图,导致读者解码困难。如果该版仅仅是作为一个极简的版面来设计的,完全可以诉诸更为明确的表达方式。


                                                          (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1]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P191-192,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第八版).展江,殷文译.P26,新华出版社,2001.


[3][9][11]http://www.editorsweblog.org/2011/07/25/when-silence-speaks-loudest-the-power-of-the-blank-front-page.


[4][5]冶铁.《陕西报业史上的“开天窗”现象》.《新闻知识》,1995年第6期, P39.


[6]http://siberiantimes.com/culture/others/features/leading-british-newspaper-photographer-was-one-of-the-first-to-see-empress-alexandras-private-diary.


[7](美)贝丝·唐德罗.《平面设计就这样就对了》.林卓君译.P18, P136-138,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13.


[8]http://www.adweek.com/adfreak/two-almost-entirely-blank-pages-todays-new-york-times-are-ad-movie-153336.


[10]田纳西新闻网.http://www.tncnnews.org/news/2009/1121/article_1384.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b397f0102v1lo.html
499#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23:12: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已死

《山西日报》校对员的痛苦

[url=]
收起[/url]
|[url=]
查看大圖[/url]
|[url=]
向左轉[/url]
|[url=]
向右轉[/url]





[url=]<[/url]
  • [url=][/url]
  • [url=][/url]

[url=]>[/url]




[url=]
(32)[/url]
| 轉發(345) | 評論(54)

58分鐘前來自Android客户端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7:49: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4-9-16 18:21 编辑

【案例】

李蓬
@孟磊 说,本报这样好多年了。喜欢的人喜欢死;不喜欢的骂死,看不懂的晕死;最可爱的是有很多业务精湛的前辈,急死。——我评:哈哈前辈不急!

@报纸观察
【一题惊人】读一读今天《河南商报》其他的三组见报标题,感觉他们确实是在用心拟标题。颇有唐伯虎之感觉。


[url=](40)[/url]


[url=](23)[/url]| 轉發(95) | 評論(20)
今天 13:27來自微博 weibo.com






编辑学20140916174538.jpg (114.38 KB, 下载次数: 24)

编辑学20140916174538.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