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乔笛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记忆案例库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1-10-12 08:26: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五个让你成为记忆冠军的小技巧

我们经常这样:想着要买三样东西,去到商店之后却只记得两样;上楼之后却忘了上来的原因;看完信息之后转眼忘掉。我们要是能有更好的记忆力就好了。
许多记忆方法都已被尝试并证实过,口诀记忆、联想记忆等记忆术(mnemonic)甚至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科学家又在寻找什么新方法呢?在我们确定最佳方法前还需要进行许多调查,但新的研究能告诉我们哪些未来最常见的记忆技巧呢?

社交隔离会影响记忆,原因何在?
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否有损我们的记忆力

1)向后走
我们将时间与空间想象成非常不同的事物,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即使是在说话时也提到了很多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概念。我们把发生的事情“放诸脑后”、“期望着”周末。这些表达可能因文化各有差异,但在西方世界中,我们大部分人都将未来想象成在我们前方空间伸展的事物,而过去则是在我们身后。
罗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of Roehampton)的研究人员决定,针对我们心智中对时间与空间的这种联系进行研究,以便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他们向人们展示一列单词,一套图组或是记录一位女性的手提包被盗过程的分段影像。人们被告知,在节拍器跳动时在房间内向前或向后走10米。人们在记忆影像、单词以及图片后进行测试,向后走的人们在每个测试中都表现出更好的记忆力。
倒着走像是鼓励他们的心智在时间上回到过去,结果则是他们能更加容易地记起事情。
在他们仅仅想象自己倒着走,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做的时候,这种方法甚至也行得通。这份2018年的研究与一些2006年在白鼠身上的有趣研究不谋而合。当白鼠学会在迷宫中找到方向时,被称作“位置细胞”的神经元在每个位置都作了标记。研究人员发现,每当白鼠在迷宫中停顿,神经元就会和每个它们一路上学习过的地点关联起来,并作逆向标记。所以它们心智上的回溯能帮助他们记住正确的路线。
       许多增强记忆力的方式都已被尝试、证实,科学也可能已经发现了其它方法(Credit:Getty Images)
如今,新的研究显示,当人类记忆过去的事件时,会反向地在心智上重新构建这件事情的体验。当我们第一次看见一个物体时,我们先注意到它的图案和颜色,然后才想到它是什么。当我们尝试记住一件事物时,使用的则是另一种方法:我们先记住这件物体,然后如果幸运的话,才会记忆它的细节。

2)画画
不如尝试画出你的购物清单而不是简单地写下商品?2018年的一项实验中,一组年轻人和老年人分别记忆一份单词列表,其中有一半被告知为每一个单词画画,而剩下一半的人则被告知在记忆的时候写下单词,稍后测试人们记住了多少个单词。虽然“同位素”等单词很难被画出来,但画画的行为效果好得多,让老年人在回忆单词时能表现得像年轻人一样。画画甚至能够在老年失智症人群中起作用。
当我们画画时,我们不得不考虑更多细节,而这种深层次思考让我们更有可能记住它。抄写单词也略有帮助。你到了超市却把购物清单忘在家里,也比不写清单记得多,就是这个原因。画画则是比书写更进一步。

3)做点运动,但要找对时机
跑步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已经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情了。规律运动对整体记忆的作用不大,但当你需要专门学习一项事物时,一段时间内一次性的努力,至少是有效的。
即使你写了购物清单却把它忘在家里,书写的动作也会让你更有可能记住要买的东西(Credit:Getty Images)
但研究显示,如果我们刚好在正确的时间运动,记忆力可能会更大幅度增强。在学习带有地点的图组后,学习之后四小时再做35分钟间歇训练的人,比学习后直接做间歇运动的人能更好记住图组。
未来,研究人员将会努力找出效益最高的运动时间点,而该时间点可能因需要记忆的事物不同而不同。

4)什么都不做
当外伤性健忘症患者试图记忆15个单词,然后再做其他任务时,10分钟后,他们只记得原来单词的14%。但如果让他们记忆后坐在黑暗的房间里,15分钟内什么也不做,他们能记住49%的单词,效果惊人。
自从赫瑞瓦特大学(HerriotWatt University)杜瓦(Michaela Dewar)的研究发表以来,相同的技巧就被运用到多种研究中。杜瓦发现,一名健康人在学习后稍作休息,甚至能影响他一整个星期后此记忆还剩多少。你可能会想,我们怎么能知道,测试对象有没有狡黠地将在暗房中的10分钟用来重复背诵单词,因此他们才没有忘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杜瓦聪明地让人们去记忆一些难以发音的外文单词,测试人员几乎不可能自己重复这些单词。
这些研究证明了新记忆是多么的脆弱,以至于一段短暂的休息都能决定它们的存留。
跑步等体育运动已被证实能增强记忆(Credit:Getty Images)

5)打个盹
如果向后走、画画、运动甚至是稍作休息听上去都过于麻烦的话,不如试试打个盹?睡眠时,我们会在大脑中重演或者再次激活刚刚学习的事物,人们一直认为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而睡眠也不一定要在晚上进行。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记忆几组单词时,随后睡了90分钟的人比看了一场电影的人能记住更多单词。
有研究认为,这种技巧在人们习惯午后打盹时效果最好。这让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的麦克德维特(ElizabethMcDevitt)和她的团队思考:有无可能训练人们打盹。所以,四名平时不打盹的人士开始在为期四周中的白天里,尽可能地打盹。
可惜的是,对于这些人来说,打盹并没有促进他们的记忆力。所以,可能需要延长训练期。
也许,有些人需要的只是向后走、画画、跑跑步,或者更简单一点——什么都不做。


来源:BBC
链接:
https://agora0.gitlab.io/news/bbc/2021/10/10/BBC-%E4%BA%94%E4%B8%AA%E8%AE%A9%E4%BD%A0%E6%88%90%E4%B8%BA%E8%AE%B0%E5%BF%86%E5%86%A0%E5%86%9B%E7%9A%84%E5%B0%8F%E6%8A%80%E5%B7%A7.html

编辑:古凤

42#
发表于 2021-12-19 19:20: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专家建议征收呼吸税”?中科院发声!


原标题:“专家建议征收呼吸税”?中科院发声!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专家建议征收呼吸税” 的消息,该消息称:著名专家院士蒋有绪建议每人每月收呼吸税20元。

12月17日,@中科院之声在回复网友类似质疑时,称“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被某些人‘带节奏’。”

在@中科院之声 晒出的相关截图中,网传视频评论量已达7万。

据微信公号“福建辟谣”消息,“著名专家院士蒋有绪建议每人每月收呼吸费20元”消息,早在2008年已在网络上流传。
事件起因是2008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中科院院士蒋有绪发表了《建议开展城市森林功能监测》讲话,部分媒体将发言内容曲解为“征收呼吸税”。
2018年8月28日,该消息被营销号删除时间再次传播。当时,@中科院之声也曾郑重表示:这是部分媒体刻意歪曲事实,对于此类基于部分事实进行改编新闻的行为,应加以分辨。
此外,记者注意到,就在两天前,一位粉丝近百万的大V发布“专家建议征收呼吸税” 的消息,被网友举报为不实消息。
网友:陈年老谣,别再传了!
中国青年报(整理:陈茜)综合福建辟谣、中科院之声、网友评论等。

来源:光明网

编辑:何晓琴

43#
发表于 2022-1-4 13:11: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怿

44#
发表于 2022-1-4 13:17: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怿

45#
发表于 2022-2-12 12:03: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老胡独家消息怎么秒删了?
昨天(28日)下午6时,环球时报原总编胡锡进老师,发布了一篇重磅稿件:
八孩妈事件独家信息:桑某某当年因小花梅收过好处费
这篇稿子在老胡公众号和微博双双发出,不久秒删。有手快的朋友,截图如下:


老胡文章透露了一个核弹级信息,即徐州第三份通报中所云那位说带小花梅到苏北看病并找个好人嫁了的桑某某,角色就是人贩子,从中收取了好处费
她是将小花梅到了徐州。
这就与第三份通报中所说的那份奇葩事实对应上了。
桑某某说小花梅是在车站走丢,也没有告知小花梅家人,就这样家人也不追问、桑某某也不心慌,安然度过了26——春晚小品也不敢这么编。但如果将其还原为对人口贩卖的遮掩说辞,就一切柳暗花明。
老胡这一说,捅破了窗户纸,将本案向真相推进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
更令人震惊的是,桑某某本人,当年也是被贩卖到苏北的受害者。
这被再度证实了,是一个老虎食人、人变伥鬼的黑恶循环。
熟悉老胡风格的朋友都知道,其行文一向谨慎,对上不对下,没有十足把握,绝不会贸然发出。特别其坐拥2000多万粉丝,一句话差之毫厘,就可能引发山呼海啸的传播后果。
如今,这一篇文章呼啸而出,徐州的三份通报有如呼呼漏风的破窑,就是再来1万个洗地侠,也没办法把它糊得圆满了。特别通报那一句斩钉截铁的不存在拐卖,简直将有关部门公信力当成卫生纸,在泥坑里使劲摩擦。
左边是老胡,右边是地方政府通报,两者都代表权威的声音,到底信哪个?两者也通常都是权威的脸面,到底打哪个?
关键时刻,还是老胡以大局为重,删帖了事。
有谁能让老胡删帖?还是老胡自己大局观再度觉醒?
依照老胡这么多年闯荡江湖,已经功成身退的资历与经验,如果事先料到要删帖,根本不会发文,也绝不会这样书写。而且据老胡自己说,是他从接近该案情的可靠人士处获得消息,这人为什么不告诉其他媒体,偏偏告诉老胡,且以此为独家信息?
要说的是,小花梅案已经引发举国关注,上下势必高度重视,此时掌握这种机密信息,又能传递给老胡的人,位置不会太低。而这种信息,从徐州传递到北京老胡,大概率不只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某种程度上说,老胡的声音,仍然被高度认可的,在于那导向正确与事实之间的精妙平衡术,那官方与坊间舆论的巧妙衔接术,万千媒体人中几乎无出其右。所以你能看到,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通过老胡之口,过渡到坊间,完成事实平稳、安全地水落石出的过程。于是也往往能看到,为什么老胡人在北京,却天南地北,各地时事要闻,都能获得那么多内部独家信息。
但老胡毕竟是人不是机器,也有人的情感,特别在退休之后,受职务约束少了,放飞自我的时候就多了。这个时候的老胡,给人感觉是,在大局观和个人情感、事实之间,向后两者挪移了一丢丢。这一丢丢,是老胡的一小步,但在权威信息发布方面,却可能引发无法预期的蝴蝶效应。
势头不妙,老胡删帖了。
但老胡删帖了,还没有完,在昨晚1919分许,老胡又在微博火速补救了一篇新文如下:


这一次,可靠人士提供消息消失了,文章变成了老胡个人相信,桑某某是人贩子。老胡只是对徐州通报中桑某某的说法表达质疑,觉得她的行为像贩人。感觉删掉文章后,老胡就失忆了,变成另一个老胡。而那个提前一小时发布独家信息的老胡,是坐了时空穿梭飞船后,从未来过来的,当他发现贸然发文对现实发生改变后,就赶紧毁文灭迹,并一拳将这个正打算胡编的老胡打蒙了。
可惜,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老胡没有那么多拳头,将所有看过这篇文章的网友打蒙,也没法顺着网线爬过来,将截屏的手机一个个砸坏。
而且,老胡的变卦并未改变舆情路线,老胡依然一口咬定,桑某某是人贩子,这已为后期剧情给出了导向,留下了伏笔。
蝴蝶振翅的效应也已发生。
我注意到,很多网友已经将注意力,放射到上世纪90年代,苏北和其他地区的人口贩卖产业上。
有网友已经开始梳理1996年,从云南福贡县到苏北丰县的交通思维导图,试图还原小花梅被卖到徐州的铁链前传。
有人翻阅到2001年,小花梅所在的亚谷村,2001年曾破获一起拐卖妇女案,其中受害者,正有一名姓桑的女士桑玉花;而人贩子中,也有亚谷村一名叫车言香的村民。其拐卖手段,正是徐州第三版通报中所说的说媒,将女孩给江苏大年纪的光棍。
而秦鉴君查询发现,同为苏北,与徐州车距2小时的宿迁市泗阳县,2000年还曾破获一起特大人口贩卖案。有一个名为姜集村的村子,外号苏北人口批发市场,全村100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开商店一户教师,家家都有人当人贩子。其涉案犯罪嫌疑人多达210名,吸引云贵川三省的人贩子,主动送货上门,还有大量二道、三道贩子上门倒卖,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该案破获后,姜集村人贩子大量被抓,村里几乎变成只有老人和小孩的空巢
这样的黑恶,显然不止姜集村一村。多名苏北新媒体人站出来回顾,幼年时看到和听说的人口贩卖现象,甚至有人记得90年代初村子墙上刷过标语只要云南在,不怕没后代19895月出版的纪实文学《古老的罪恶》一夜爆火,文中指出从1986年以来,从全国各地被人贩子卖到徐州的妇女,就有48100……
除过部分过于激烈的文字,大部分质疑与怒批,并未删文。
在此背景下,再回顾被铁链栓脖的小花梅,回顾她那被通报讳莫如深的年纪、她失去的牙齿、残缺疑似被剪掉一部分的舌头,回顾她在疯癫状态下的指控这一窝都不是东西,全家都是强奸犯”——
真相不会太远了。
纸,终究是捂不住火的。
小花梅精神分裂了,那把人不当做人的暗黑岁月,有待舆论关照进一步廓清;
徐州某些调查人员也精神分裂了,在正确真相的撕扯之下,他们的诳语甚至被胡编打脸;
现在,偶尔真性情的胡编也分裂了——
我更倾向于相信,他的分裂,是故意卖个破绽。
这是一个老媒体人或者一部分人,在规则下的故意卖傻,在正确与人心间的偶尔发昏
他的反常删文,客观上反激发人们更多的聚焦与关注。
且引用老胡新文下一位理中客的高赞回复:
我有朋友在徐州,徐州也不差,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黑暗的地方没有被阳光照到。这样的黑暗有很多,社会进步的过程是一个个黑暗的消灭和出现的曲线上升。
没错,但再光明的曲线上升,也终须以对黑恶的消灭为前提。
信号已经明确。
是到了持斧人登场的时刻了!
来源:秦鉴君 秦鉴(公众号)
编辑:马皖雪

0005.jpg (374.17 KB, 下载次数: 53)

0005.jpg
46#
发表于 2022-2-19 14:42: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微博:非必要禁止翻旧账?言而无信有理了?
2月19日,@微博管理员发布了不友善讨论氛围专项治理系列公告:



微博称,如果是故意引用、截取当事人在过去发表的言论,与当下特定事件相关联,刻意夸大矛盾点,以此攻击他人,或者博人眼球、赚取流量,这就是我们说的炒作过时言论。
微博表示,对此类行为,站方将按照社区公约予以及时处置,对违规账号,社区将根据公约规则视情节严重,给予警告、扣除信用分、禁言、禁评、扣除广告共享收益等处罚。
我们理解,尽管这些言论是白纸黑字,已经发生的事实,但不允许公众拿出来打脸持此言论者?
换句话说,中国五千年文明中的“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变成了“非必要禁止翻旧账”,说过的话可以不负责。你要是非拿我过去说的话和今天对比,就是可以放大歪曲搏眼球?
对此,当代君不敢苟同。
以徐州四次通报为例,四次通报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遭到广大公众的极大质疑,那么,是否可以因为是“过时言论”而被免予追究呢?公众如果翻出前四次过时通报的话,是否就不符合微博的新规定了呢?
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更是写进法律的契约规定!只要不存在歪曲事实,伪造言论,拼贴改写编辑原言论的行为,就不应该阻止对任何时间公开发表的言论的合法引用。
绝不能剥夺公众对任何机构任何人物任何时间曾公开发表的言论的公众与媒体监督权!

来源:微信公众号:当代时评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S6nr4zLClvnJwkcLtW2jA
编辑:屈妍君

47#
发表于 2022-2-27 23:42: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古凤

48#
发表于 2022-6-26 22:49: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49#
发表于 2022-7-9 20:49: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安倍遇刺后的公共表达
公共舆论是社会的皮肤。

想要漂亮,护肤是第一步。保持公共舆论的体面就是保护社会的面孔。

如果你是在家庭的餐桌上读到安倍遇刺的消息,以我对中国社会阶层认知的理解,你的长辈们肯定喜形于色。

这是很正常的。他们的认知来源于对历史的感知,亦是环境的产物。

私域的情绪,平民餐桌上的表达,恐怕顾不得体面,那是他们弥足珍贵的「自由」。

可一旦进入公共表达的领域,讨论的是一个政治家的悲惨事件,却当成自家炕头闲话,邻居发丧你敲锣,有失体面。

外媒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把中国社交媒体上「但愿人有事」、「死者受伤了吗?」、「枪没事吧?」这些荒诞不经的话攒在一起,并给出结论——他们正在赞美刺客并向安倍发送死亡愿望。

事实是事实,但不是全部。我实在不愿承认这是中国公共舆论的平均水准。类似这样毫无同理心、为生命凋零喝彩、为恐怖主义加油的留言,在任何国家的网络平台总是能抓个一大把吧。

他们乐于看到一个日本政治家遭难,甚至奔走相告要吃席,在留言区抖着攒了一辈子的机灵,快乐的周末都因此都提前了一天。

这完全在我的预想之中,它跳脱不出民族情绪的基本盘,扭转不了、感化不了,正视这种表达流派的存在就可以了。

真正该在意的是精英的表达、媒体的表达、公众人物的表达、意见领袖的表达,他们更有关注人道、谴责恐怖、预警黑暗的道义责任,而不该随着狂欢的人们去吃席,甚至挑逗他们去吃席。

只要有这份伦理与操守在,我们的公共表达就不至于太让人笑话,不管肌理如何,皮肤尚且是亮堂的。

这篇文章不是来批判谁、争取谁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学不会公共表达,大概也非常认同用枪炮消灭异己。

我是来识人的,也是来赶人的。拥抱那些认知在一个光谱的朋友,也让吃席的朋友早点看到我的「真面目」。

好事。

思考题:你吃席吗?

来源:三表龙门阵(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50#
发表于 2022-11-4 17:55: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