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叶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级叶平专区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21:23:23 | 只看该作者
贫困县大建设利民还是扰民

河北邯郸广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去年财政收入仅1.3亿元。今年,县里用10天完成33万多平方的拆迁任务,使1000多户群众的房屋被拆,土地被征用。而这些拆迁都是在没签订补偿协议、没对群众进行妥善安置情况下进行的,是违法拆迁。(京华时报)

就了解,广平县委县政府根据邯郸市对“三年大变样”工作的要求,提出了实施“11168”工程,就是拆迁10万平方米,推进10条主干道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打造6大景观节点,建设8大精品工程。而这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拆迁。从3月18日开始,广平县组织实施了县城拆迁攻坚战,仅用10天时间就拆除房屋33万多平方米,超额完成邯郸市下达的全年拆迁任务。仅仅10天就拆除33万多平方米的房屋,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绩。广平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赵风河道出了其中玄机:根本没有与住户签订拆迁、安置等协议。

众所周知,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就拆迁补偿、安置等事项订立协议,这是《拆迁管理条例》的明文规定,而广平县政府没有与居民签订这样的拆迁协议,仅凭一纸拆迁通知就实施大规模拆迁,这首先是一种违法行为。而当地的被拆群众面对这种违法行为却只能被动接受,一位居民说,“因为三年大变样,你拆也得拆,不拆也得拆”。我们可以从这些话里看出群众的无奈。

政府大搞市政建设本意也是完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但是在不经合法程序、一味追求速度的做法不可取。现在的房价那么高,而政府只是为了市政建设就让那么多的人失去了家园,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找到住所,这只能说是一种悲哀。

谈到违法拆迁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前不久的几起因为拆迁导致的自杀事件。就像电视剧《蜗居》表现的一样,房子对于普通人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国家级的扶贫县就为了配合市政府的“三年大变样”工作的要求,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开展20多亿资金的“大跃进”式发展,最终只是让群众苦不堪言。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21:23:44 | 只看该作者
当无奈民众遇上无赖权力

河南南阳为迎接2012年农运会,计划拆除2栋投资数千万元正在建设的经适房。据悉,拆除后原地将建农运会新闻中心。群众质疑南阳市承办农运会时间晚于该经适房项目规划,完全可避开小区。参与沟通的业主明确表示,不同意政府收回和拆除处理建议。(中国经济网)

河南南阳在2012举行农运会,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有一部分人高兴不起来,因为修建农运会的新闻中心将把即将建成的经济适用房拆除。政府的一纸法令,打破了他们即将入住新房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愤怒和无奈。马上要拆除的经济适用房位于南阳市张衡路和大屯路交叉口附近的康泰中央花园小区。总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的在建项目,既是解决仲景路拓宽改造的安居工程,也是 2008年南阳市新开工建设的2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中的一部分,被列为南阳市当年的“十大实事”之一。很难想象当年被民众称赞的民生工程现在面临拆除的窘境。当年的“十大实事”之一变成了今天的将拆建筑,不得不令人痛惜。

面对无奈的民众,当地政府以手续合法为理由,坚持要拆除妨碍农运会的经济适用房。但综合前因后果,政府的规划失误是造成民众无奈的主因。康泰中央花园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审批在远在新闻中心之前,政府不能把同一块地用作两种用途,一女二嫁,劳民伤财,其次,作为众人皆知的民生工程和已经确定的“十大实事”之一,拆除大楼无疑是自己打自己一耳光,政府将背负欺骗民众的嫌疑,人们还怎么信任这样的一个政府?再次,规划部门认为大楼影响景观需要拆除,实在牵强。一个报道农运会的新闻中心需要什么样的景观?新闻中心的主要用处是办公而不是观光。

当权力没有约束就会变成肆无忌惮。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届农运会比解决几百户家庭的住房问题更重要,可能是政绩使然吧。当地政府就应该办实事,为当地民众利益着想,为了表面光鲜亮丽但实际用处却不大的工程这样大费周折,实在是寒了民众的心。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22:46:09 | 只看该作者
政府为何为污染企业“保驾护航”
河南《东方今报》5月11日刊登题为《封丘县政府保驾“毒工厂”黄河化工屡上黑名单卷土重来祸害百姓》的报道后。6月2日下午13时左右,约20名黄河化工厂职工聚集东方今报报社,要求将该报记者杨桐带去封丘,一直持续到记者发稿时(20时)仍未离去。

纵观这起事件,其实就是为解决黄河化工厂破产后职工的就业问题,封丘县委、县政府对化工厂进行重组,让化工厂重新开工,但是开工不久就被媒体报道污染严重,被迫关闭,导致工人再一次失业的事情。

一个污染严重的企业,在破产10多年后再度开工,这首先就算是一个“奇迹”。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优胜劣汰是正常的事情,黄河化工厂破产就说明它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被淘汰是符合规律的事。而当地政府违背规律,让化工厂“死而复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是为了解决失业职工的就业问题。化工厂1998年宣布破产后,工厂一千多名职工失去工作,这对于一个县来说一时间造成的劳动力搁置有多么大。更何况有十几个残疾职工一直上访告状,县政府迫于压力和职责不得不想法设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而让化工厂开工无疑是最简洁的办法。

其次,化工厂开工后也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近几年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污染严重的企业纷纷倒闭,化工厂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更是首当其冲。化工厂的倒闭使化工厂的竞争减少,利润也就相对提升,当地县政府这时候让黄河化工厂重生占尽优势,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增加了当地的税收收入,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黄河化工厂的重新开工虽然解决了就业等问题,但是工厂的生产方式并没有改变,污染十分严重。5月11日,《中国青年报》、《东方今报》分别以《封丘县政府护驾“毒”》和《官员偷偷让家属举报污染化工厂》为题,揭露封丘黄河化工在生产甲醇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引发舆论哗然。在舆论压力下县政府对黄河化工厂作出了停工核查的决定。好不容易重新开工又被停工核查,工厂工人难免有些意见,加上县政府也不愿见到自己重组好几年的化工厂就此关闭,对工厂仍然心存希望,默许了工人的过激行为,于是发生了上面职工围堵报社的事情。

当地政府不可能不知道黄河化工厂污染严重。但让它重新开工并且在被曝光后仍然采取措施为其周旋,暴露出当地政府袒护企业的用心。如果在这件事情中当地政府发生没有贪污腐败,那表明政府真的是“鼠目寸光”,为了眼前一点利益不惜破坏环境。

全国各地污染企业何其之多,被报道出来的只是沧海一粟。政府为污染企业“保驾护航”,这条道不能长久。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0/0602/20/686TCMOJ00014AEE.html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22:46:43 | 只看该作者
法律为何如此脆弱
郑州市紫荆山立交桥下河南饭店南门口小广场上,5名农民工头顶烈日手持诉状,身上挂着前后两个大牌子,背面写着“帮俺讨薪,悬赏万元”。其中一名女子跪在地上。他们称,封丘县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欠他们60余万。 “别人拖欠农民工工钱我们可以去法院告,但法官拖欠我们血汗钱我们上哪儿告去?”他们身背讨薪漫画,在郑州闹市区寻求帮助。农民工此举引来不少市民围观。 (现代快报)

“别人拖欠农民工工钱我们可以去法院告,但法官拖欠我们血汗钱我们上哪儿告去?”这一句道出了农民工的悲哀。农民工处在社会的底层,做事最多,收入最少。拖欠工资的现象更是时常见到,那些工资都是血汗钱啊。国家出台了不少措施保护农民工朋友的权益,司法帮助是最常见的。不少农民工也通过大官司拿到了拖欠的工资。但上面农民工朋友想要通过打官司要到自己的工资却碰到了壁,原因就是他们告的人是一名法官。

据农民工单克俭说,去年6月18日,封丘县法院行政庭副庭长肖政找到他说,有点活想请他找些人干干。当时单克俭提出签订合同,但被肖政回绝。做事情要签合同,身为副庭长的肖政法官不可能不知道,更何况这是一件关乎1000多万元的大工程,肖政爽快的拒绝签合同也没让单克俭生疑,肖政的法官身份让单克俭迷信,在人们眼中法官都是神圣、刚直不阿的。在工程会出现纷争、索要工资未果的情况下,合同这一证据也没有了。知法而偏不遵循法律,肖政法官对法律的运用让人费解。

我国早就明令禁止公务员从事商业活动,而肖政法官不光参与房地产开发,更是亲自找人施工。这违反了公务员的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受到重惩。在索要欠款未果的情况下,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向封丘法院起诉肖政,法院却不立案。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法院作为一个审判机构,却不接受农民工的维权请求,肖政的法官身份让这起民告官事件变得复杂。

肖政妄自在平常中还担当法律仲裁的职责,在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时不惜违背法律拖欠工资。肖政敢于践踏农民工的利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在这方面管理的缺失。正是由于政府对自己的雇员缺少监管,或者说监管不力,才使法官如此纵容。神圣的法律变得如此脆弱,一个副庭长就能影响当地的一个法院,权利变成某些人的工具,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22:47:18 | 只看该作者
为艺术不仅要献身还要交罚款
舞蹈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吃学校统一的“减肥餐”,体重超标一两罚款20元,规定时间内减肥达不到一斤,罚款100元。近日,武汉市艺术学校出台的这项新规遭到部分学生家长质疑。 (荆楚网)

艺术都是高雅德,人人都向往艺术,但是通往艺术之路是如此艰难。就拿上面新闻中学习校统一的“减肥餐”,减肥餐主要是水果和蔬菜,而学生大多处在12岁左右,身体生长正需要营养的时候,只吃这些东西难免营养不足,耽误自己的生长可是关乎自己一生的大事。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吃减肥餐不和规矩。尽管校方一再强调这些食物都是经营养师专门调配,尽量让学生吃得少而精。

体重超标一辆罚款20,在这里不得不质疑学校罚款的资格。作为一个艺术学校,私立的性质没有赋予它可以罚款的权利。更何况体重超标的衡量标准也不不相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合理的体重也不一样,学校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难免不合理。

罚款,在学校看来这只是督促学生保持体型的一种手段,但在学生角度来看十分不合理。由于体质原因,有些人吃一点东西就会长肉,有的人吃很多却不长,更何况想不想长肉也不是舞蹈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光每天要去练形体、排舞蹈等,还要在自己的饮食方面做出努力。体重是一定要控制的,武汉市艺术学校就规定舞蹈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吃学学生能够决定的,自己体重增加了最烦恼的还是学生。学校在这件事上不光不为学生着想,而且还在变相剥削学生,这对于一个还在依靠父母生活的孩子来说太不近人情,毕竟学校罚的款不是学生自己的,学生被罚后也只能向父母要,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个罚款起不到多大作用。

武汉市艺术学校一位老师表示,制定“减肥餐”和按照考核标准罚款的确有其不够人性化的地方。自己已然承认不合理,但是仍继续实行,打着为学生的名号收取钱财,这种做法让人不齿。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22:47:52 | 只看该作者
校园暴力让人担忧
6月1日,初一女生玲玲被同班十余男生围殴,身上除被殴打留下的淤青外,还有数百已经结痂和快要结痂的针眼,针眼大部分集中在左臂和左腿,右腿上也有少量。玲玲称,男同学在班里宣布谁想看他们怎么打她,就到他们那买票。警方已对此展开调查。(新民网)

一个刚上初中的学生,在学校里面竟然被同学围殴,不仅拳打脚踢,还用圆规、笔尖刺,现在想想都不禁毛骨悚然。在这里我们首先不论受害者是不是惹到了他们,但不管多大的事,同学之间也应该是以后为贵,用拳打脚踢和圆规刺也太残忍了。这位被打的学生玲玲是英语课代表,可能由于学习好和当班干部在工作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引来同学的嫉妒。6月1日快放学时,同班同学找借口敲诈玲玲50元钱,在玲玲不给后又在班级宣布,放学后谁想看他们打玲玲,就到他们那买票。现在学生真的很会赚钱,可惜没找对方法。当天放学后玲玲被拉到杂物室该伤透打,其间有人上前拉架,那些男生不但不住手,还说谁敢拉架就打谁。这种行为哪是学生该有的,完全是街上的流氓混混。

一个小小的初一学生在学校就如此猖狂,很难想象以后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危害。在这里也不得不质疑学校的德智教育以及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何况一个良好的品德比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现在学校在乎的是自己的升学率,一个劲的强调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规范,这是和当前的教育制度不合理有关的。

玲玲曾多次向老师反映受同学欺负的事情,但老师都只是口头上说说,没有采取任何实际手段去解决问题,这也导致了学生越来越猖狂。玲玲的同桌甚至要挟玲玲要是在课堂上回答一个问题,他就扎10下。上课回答问题本是一件好事,但同桌因此就要作为欺负人的条件。

这件事已经不是简单的学生摩擦,涉及到一些法律的问题了。未成年人违法现象的日益增多,也凸显出对未成年人法规的缺失。希望纯洁校园里这类事情不再发生,让学生有一个安静安全的学习环境。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22:48:26 | 只看该作者
预算公开只怕“欲盖弥彰”
每年的财政是怎样花的?花在哪些地方?继广州、北京之后,武汉市也开始酝酿在网上公开所有政府部门收支预算“账本”,待“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网内表格模块修订后,即可启动全市所有市级部门预算公开。(湖北日报)

财政的开销一直是地方政府的痛处。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财政开销不易公开;另一方面随着民众参政议政欲望的加强,民众要求了解政府运作,特别是财政的具体花费呼声越来越高。政府为了赢得民众支持,这几年也在逐渐放开对财政的管制,财政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但仍离民众期待的完全透明还有不小差距。怎样处理财政公开成为一件棘手的问题。

民众对政府信息公开是很积极的。去年10月,广州公布114个市级部门财政预算,网站在短短4小时之内被4万名访问者“挤爆”。这是中国地方政府首次将详细的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今年“全国”两会后,国土部、财政部也在网上公布预算,被喻为国家部门预算公开“元年”。而各地方部门迟迟不愿公开,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现在政府正在推行廉政建设,杜绝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信息公开,让政府在民众的监督下工作。今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官员个人财产公开没有实际展开,原因就是官员们心中有鬼,以保护个人隐私为借口,逃避民众的监督。

政府财政预算公开可以让民众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让民众明明白白的知道政府的钱用到哪里,成效是不是达到预期。这些都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但现实是,从公布的情况看,已经宣布公开的基本都是“点到为止”式的框架式项目,而备受关注的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公费出国的“三公”消费无从查证。各地政府先后计划公开所有政府部门收支预算“账本”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的“清白”,表明自己与贪污腐败相对立的决心。但事实却是“欲盖弥彰”的手段。借言公开账本,其实转移民众的视线,把经过仔细加工和装饰过后的数据拿出来公开,一切都开起来冠冕堂皇,而实际的财政中的黑暗却隐藏在这些高调的数据下面。

财政预算公开是一定要的,但加强预算的透明度,让民众真真切切的了解自己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才能达到公开的本意。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22:49:02 | 只看该作者
莫让“钱”“权”护法豪华墓地
广东河源水库本是众山环绕、鸟语花香的清静水源地,但近几年,一些身穿法衣、手持罗盘的人却纷至沓来。他们是来自河源、广州、深圳,甚至香港等地的风水师。考察过后,座座豪华私墓相继建起。隔水远望,宛若联排别墅。150座豪华私墓让这座山头成为一片"阴城",其中最大一座豪墓占地超千平。当地村民称豪华墓园屡禁不止主要因为存在官商勾结,私利驱动。(南方农村报)

最近,官方正在酝酿 “风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水之说传承了几千年,到现在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上面新闻中的广东高河源水库出现豪华墓地的事情就是因为当地“风水”好的原因。墓地风水说认为,死者下葬后,真气会与穴气结合形成生气,通过阴阳交流成的途径,在冥冥中有影响、左右在世亲人的气运,影响人的前世今生、“福报”、“运气”之类。这也无怪乎各地的风水师来到河源修建墓地。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州就规定实行火葬,1997年7月发布实施的《殡葬管理条例》更是禁止在耕地、林地、水库及水源保护区建造坟墓。但是近几年违建墓地现象越演越烈,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仅用封建迷信丧葬观念作怪解释已不能让人信服,私利驱动成为一个重要因素。河源的墓地经济从墓地买卖、建材、修建到装修已然形成一条产业链。当地政府监管不严,领导干部渎职是主因。联想到之前的“紫金副书记豪坟事件”,当地政府中的“蛀牙”把《殡葬管理条例》一点点侵蚀,最后形同虚设,任人践踏。

这些墓地散布在河源5、6个山头的千亩山林之中,不仅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吓跑了来当地产业园的投资商。所幸的是,因为百姓反响强烈,有关部门口子收紧,水库边建坟越来越难,但这也是相对的,据记者采访得知,只要给得起价钱还是有门路建墓地的。既有的坟墓仍然无法铲除,有关部门反馈来的解释为“历史遗留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虽然要遵守法律,但也要尊重历史”。才修建了最多十几年的墓地就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笔者不得不佩服有关部门对历史的“尊敬”。墓地附近的高埔岗农场职工生活艰难,有关部门不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却以“尊重历史”来践踏当地群众的生活权利,难道死人还不如活人吗?

官商勾结,私立驱动,最后害苦的只有普通百姓。当有钱和有势成了连体婴,剥削和压榨下的百姓要怎样生存?
4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12:23:49 | 只看该作者
                                                     感恩不能流于形式
成都机投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小学生们被要求每人交60元钱,除了筹备毕业典礼,这些钱还用来给学校和老师买礼物。这让不少家长为难,他们不知道这些钱该交还是不该交。而学校称这已实行了多年,是希望教会学生感恩。( 四川新闻网)

六月是毕业的月份,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在六月都将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母校,奔向自己的前程。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成都机投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小学生们都忙着和老师、同学告别。但是,班主任的通知却让家长们傻眼了:每位毕业生要交60元钱,除了筹备毕业典礼,这些钱还用来给学校和老师买礼物。这样的通知让不少家长为难,他们不知道这些钱该交还是不该交。而学校称这已实行了多年,是希望教会学生感恩。

学校的原意本是好的,教书育人,学生的品德教育远比知识重要。但学校向学生收钱,再用来给老师买礼物的做法有点像强行索取的行为。尊师重道是中国的传统,学生在毕业之前也理应对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是,这种感恩应该是自愿的而非强求的,老师本是让人尊敬的职业,但这种行为本身却不值得尊敬,收钱的做法让感恩变味了。

现在社会功利气氛很重,还没走出校门学校和老师就让学生感受了一番社会的功利。笔者认为,感恩不能流于形式,学生感恩也不能强调用金钱,特别是对于还没有实际收入的学生,感恩不能和金钱挂钩,这样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学校要求学生交钱给老师买礼物的做法,会让学生除了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用钱来衡量。此外,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有很多种途径,不仅限于金钱,学生们做出成绩,给社会造福,才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感恩的方法有很多,但学校官方要求交钱“感恩”老师的做法笔者不敢苟同。不怕学生不感恩,这种流于形式的“被感恩”更可怕。
5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12:25:26 | 只看该作者
<P p

align=center>                                            


                                               谁才是真正的“法盲”




<P p

align=left>为了反对强制拆迁,武汉东西湖一农民自学“阿凡达”,在自己承包的田地里搭了个“炮楼”,自制火炮两次打退拆迁队。昨日,农民杨友德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是钉子户。( 湖南在线)


据了解杨友德在东西湖金银湖汪湖嘴承包了25亩地,2029年才到期。在这片田地里,杨友德开展多种经营——养鱼、养牛还种植棉花和瓜果,是自己的事业。去年这25亩地被征用了,但是由于补偿没有谈妥,他拒绝搬出。“后来拆迁方就多次放话出来,说要对我动手。”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杨友德自制了土炮等武器,并打退了一支一百多人的拆迁队。这位已经写下遗书的农民表示,自己不是钉子户,自己的要价是按照政府政策来的,这样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造就了一些神奇的事件。近几年随着房地产热,征地不断,“钉子户”、“强拆”成为热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前不久,郑州须水镇拆迁,有人为阻止拆迁而死;武汉一次拆迁中,有村民被推入沟中遭埋压而死;江苏邳州一次拆迁中有村民被人追杀而亡,成都有唐福珍举火自焚而死,江苏东海县有父子自焚一死一伤。最厉害的就是前段时间的刘大孬开车连撞15人事件。这类事情我们并不少见,死掉的总是被拆迁户,而对相关官员的追究责任我们却极少见到。


上面新闻中的杨友德没有那么被动,他主动采取了一些防御措施,保护自己的家园。这种做法虽有些极端,但也是无奈之举,既然有一百多人的拆迁队,戴着钢盔拿着盾牌,在推土机和挖掘机的掩护下暴力拆迁,杨友德又为何不能以暴制暴呢?幸好中国不是美国,人民不能拥有枪支,否则我想等待拆迁队的不是礼炮,而是子弹了。


政府三令五申的强调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到位、被拆迁人居住条件未得到保障以及未制订应急预案的,一律不得强制拆迁;要严格执行征地补偿标准,标准偏低的须尽快提高,补偿费用要足额支付到位等等,但反观现在的恶性暴力拆迁事件是层出不穷,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奈何现在的强拆队根本不理宪法。在民众以死来抗拒拆迁的时候,拆迁者都表现的心无愧疚,称是“法盲”原因。可笑的是,究竟谁是“法盲”却没人弄清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