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
杜骏飞:西贝公关课
不在此上课很久了。这几天教师节,新老学生人来人往,免不了一再谈起轰动一时的西贝风波。昨晚,一位同学说,此事尘埃落定,作为一个传播学者,您可否能为我们民企的公关生存写点什么?我想了想,便答应了。 西贝风波里有三个思考线索:危机缘起是网络名人罗永浩的一句消费抱怨,然而,西贝差一点押注身家性命,这是为什么?起初,是非的焦点是“预制菜”,最后,从罗永浩到官媒却表态,不反对“预制菜”,是反对“不透明”和“质价不符”,这意味着什么?西贝深陷舆论危机,口碑一落千丈,但它却是良心企业家于东来所支持的餐饮企业,并且,据说还深得一些家长圈的好评,如何理解这中间的反差性? 以下,我记述了一些谈话概要,聊供同学们参考。
1 如果持续定量观察西贝风波并生成舆情词云,我们一定会看到:事件发酵过程中,主角之间几次模糊概念、变换主题,大众的反应则始终逻辑不明、焦点不定,整场舆情的叙事则纷杂漫漶、无从辩起,其间更有许多无谓的行为艺术和中二插曲。 是的,一场典型的大众舆情,往往进行得“概念不清,逻辑不明,焦点不定”。而一场典型的网络“掐架”,往往呈现为言行失当,价值失范,过程失序。结论是:理解网络社会,理解公众情绪,理解个体本能反应的无意义,这是企业公关要学的第一课。 2 西贝-贾国龙与罗永浩之争,其缘起在网络传播,而其深层机制则在网络社会情感和网络社会症候群。简单说,一种网络纷争要想成为盛极一时的舆情,主动方必甘为社会大众的“嘴替”(是的,罗永浩不是一个人在说话),被动方必沦为社会怨恨的“靶替”(是的,餐饮业不是没有消费怨恨),而整场事件必升格为社会治理场的“场替”(是的,一切传播症候都是社会病)。这也就是我经常讲的“替代执行理论”。 以“替代”为锁钥,我们也就理解了流量领袖的密码,以“替代”为锁钥,我们也就理解了群情激昂的动力,以“替代”为锁钥,我们也就理解了企业公关必须遵循费斯汀格法则(Festinger's Law)的原因。 3 费斯汀格法则作为心理学理论可概括为:生活中的10%由客观发生的事件本身构成,其余90%则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反应方式。以危机公关而言,这一法则的本质是要强调:企业或企业家对危机事件的反应,是决定企业危机走向的关键、甚或唯一——无论事件本身多么突发或糟糕。 那么,所谓危机反应是什么?是企业或企业家选择的应对路径(情绪、态度,文本、言行)。不同的应对,生成不同的因果,这也就是大多数大型企业都曾遇到危机、而命运迥然不同的原因。 任何一场危机都有一个长长的因果链,在它每一个节点上,危机都处在某种量子态。回首西贝风波,至少有四个节点是关键量子态,而西贝和贾总均未遵循费斯汀格法则,从最初的一篇微博到此时此刻。
4 我知道,许多从事公关的同学只关心技术面。在危机公关中,如果只谈技术路线,那么,有四种方法算是正解:(1)在超稳状态下,安之若素,不作回应。(2)在敌对状态下,严格取证,法律回应。(3)在复杂博弈中,战略部署,系统回应。(4)在日常运行中,反躬自省,诚信回应。第一种方法的性价比最高。第二种方法的可控性最强。第三种方法最难,但公关成果可能最大。第四种方法是教科书式应对,足以应对常规舆情。 不过,与技术路线相比,真正重要的是价值路线。以我之见,建立起危机公关的良性生态,比危机公关的具体方法要重要的多、也高级的多。公关的良性生态表现为:教养对教养,澄明换澄明,善念启善念,人心换人心。
5 价值路线说的是应然。那么,在实然条件下,决定企业家应对路径(情绪、态度,文本、言行)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天性+修养,以及,由此建立的社会认知力。民谚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其义理约略近之。 例如,公关危机中常会涉及到公关文书,大学里也有这类课程。不过,以我的体会,高水平文书写作的背后,其实不是文学,不是数据,不是公关术,而是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在起作用——即:一个行为主体在通过媒介进行沟通时,对他人真实存在的感知及情感联系的体验程度。而一个人的社会临场感的水平,往往要回溯到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常识能力,例如:具身性,共情力,社交经验,同理心,审辩思维,反身性,亲社会性等。实际上,这也是我作为大学教师,却始终倡导“常识教育”的原因。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注意到,许多一流的公关人都不是被职业培养的,而是被生活所养成的,而那些大师级的人才甚至是被先天选择的。
6 在一场公关危机中,角色分析的三个关键词是:性格、情绪和剧场效应。身份很重要,但远没有性格重要;是非很重要,但远没有情绪重要;立场很重要,但远没有互馈下的剧场效应重要。 西贝-风波中,贾国龙的截面主要是性格,大众的截面主要是情绪。罗永浩的截面则三分之一是性格,三分之一是情绪,还有三分之一,读者可各自诠释。顺便说一下,昨晚看到罗永浩的终战信,他进步了,其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还颇具悲悯。 从进程来看,贾国龙人缘之好,大概胜在性情,经营之成功,大概胜在自信。但这两者,也是他在此次网络舆情中迷失的主因。企业家要懂得谦卑,要在衣食父母面前有敬畏心。企业家不要将自己的人际交往习性带入大众交往,喝一碗水与泛舟水库还是有差别的。企业家也不要因为经营成功,就看不到自己的知识边界和能力的局限性。
7 还有一个并非次要的角色是:企业顾问。华与华,前两天我看了它鼓励贾掐架的微博。它是自称中国第一的营销公司,但其掌门人的表现让我大跌眼镜。咨询公司、公关精英,原本应该有一流的头脑,有一流的见识和价值观,体现出真正的专业性、公共性,而不能充满草台班子的草鞋气息。
至于西贝公司的公关部经历了什么,我暂时还不清楚,如果说它经历了煎熬,那一定是因为对冲贾总的性格、惧怕网民的情绪,以及,震惊于这一场网络剧场效应。民营企业的公关部,在企业内大多地位不高。以我有限的经验,即使是互联网大厂也是如此。这是太多民营企业公关悲剧的缘起。 公关界有许多问题,按行动逻辑,大致可分为六种:资源派,化妆派,救火派,功利派,以及等而下之的颂圣派和灌水派。实际上,好的传播不是要传扬,而是体现“高价值的公共性”,好的公关也不只是“服务”,而是要形成“卓越化的引领”。
8 上文中,我说及“缘起”一词。我们理解一场危机的肇始,需要回到它的出发地,彻底摆脱一场危机,则需要克服它的系统性和本体性。所谓“卓越的引领”,是要帮助企业成就永续经营,帮助企业家建立人生意义,即便是在应对危机的意义上,也是着眼于治其未病。这只能从企业的缘起上论事,从生态上自我治理。 佛家所谓“因缘互依”,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随条件(缘)的变化而变化,“条件具备了,它就产生了(‘缘起’);条件不复存在了,它就消亡了(‘缘灭’)”(赖永海语),以我之见,这实际上解释了世界的交往性。交往所现之真,才是因缘之真。 由因缘互依,我们会意识到,(1)所谓企业危机,往往缘自企业、行业或企业家现实属性的累积。(2)所谓企业公共关系,则每每是企业公共属性的投影。 为了理解这两点,我们不妨举例思考:(1)第一例,同样面对罗永浩的否定,但俞敏洪屹立不倒,老俞实际上没有什么“公关能力”,而是胜在胸襟和定力。(2)第二例,假设同样面对罗永浩的否定,曹德旺和福耀玻璃会怎么做?大概会毫不在意。他们不是自信“公关能力”,而是自信眼界和德性。(3)第三例,无法想象华为会同样面对罗永浩的否定,后者大概也不会这么做,实际上,华为的公关算不上优秀,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它并不依赖自己的“公关能力”,而是倚靠华为奋斗史的无上业力。
9 这就要谈及企业文化的话题了。二十年前,在北京和王俊秀对谈时,我曾经说过:中国企业终将会告别“大鱼吃小鱼” “快鱼吃慢鱼”,来到一个“好鱼吃坏鱼”的时代。我想,企业公关也终将遵循“好鱼法则”,好的企业一定会胜过坏的,真的产品一定会胜过假的,善的企业家一定会胜过恶的,而中国企业也迟早会追求求真、向善的公共关系。 以上是企业文化的终极之“道”。逐利者走得最快,但求道者走得最远。概言之,我有六字法言相赠:正道,正念,正觉。走畏天敬人的正道,起向善求真的正念,具大彻大悟的正觉。说的再可感一点,人应“要好”,企业应“要脸”,企业家要有“清白的良心,和安稳的睡眠”。
10 流量,是以往课堂上被反复谈论的话题。有趣的是,在前三十位典型的流量明星中,有三位姓罗:罗翔,罗振宇,罗永浩。三罗的流量迥然不同,罗翔有高度,罗振宇有温度,罗永浩有湿度。 我在文艺工作者的班上说,流量也是洪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便是演员,也应戒惧被流量所簇拥。我在企业家的班上说,企业传播应抵达服务,而不是抵达流量。我在《政府网络危机》一书中说,政府官员更不应追求做网红,而应致力于服务社会和亲身工作。至于常人,我们的流量之道是,“不要在意可见的可见性,而要在意不可见的可见性。” 今天,我们这个世界正在快速虚拟化、算法化、人工智能化,网民是流量大洪水,平台是算法大洪水,人工智能是非主体性大洪水。在可见的未来,这三者的业力叠加,将构成了企业品牌生存的大过滤器。如果企业家自觉无力驾驭洪水,最好的立身之道就是领会藏与显的哲理。 要言之,遭逢艰难时世,企业家要学会半藏半显,要勘破流量,学会觉他、自觉,并“享中等福”“发上等愿”。
11 回到西贝风波的最初,罗永浩作为一个消费者,他有权吐槽,也有权猜疑或公开批评。西贝本可作简单而不失礼貌的回应:(1)罗永浩老师光临小店,是我们的荣幸。(2)很抱歉给了罗以不良消费体验,顾客永远是对的。(3)我们很愿意上门拜望,当面接受批评,也交流一下预制菜的官方定义、本店的技术规定。 来到西贝风波的终局,贾国龙先生也仍然可以作简单而不失真诚的回应:(1)已读罗永浩的休战信,也感受到了罗对人对事的善意。(2)回顾这一场风波,我本人应该首先自省。(3)西贝现在唯一要做的,是改进产品和服务,以对得起自己的衣食父母。(4)为了感谢社会的批评,我们将明年的公关费若干万元用于回报社会,在若干家门店中免费设置爱心餐,以接济困难人群。
12 回到费斯汀格法则的核心:“反应决定结果”,企业危机公关的本质,就是“通过有效的反应,将危机转化为转机”。 具体来说,不仅仅是快速响应、阻断次生性灾难,更要诚恳沟通,避免“对抗性反应”。其间,真正的要点不是“解释问题”,而是“解决问题”,不是理性辩解,而是“与人共情”。
13 最后,关于这场风波中为人喜闻乐见的掐架部分,我写过一篇《微博掐架定律》,在杜课中有,新同学可拿走不谢。 其间,有这样几句,值得企业家们共勉。(1)分歧倍增定律:如果双方观点有分歧,那么,每一次掐架之后,分歧都将倍增。(2)热力学第九定律:观众的热度与掐架的深刻程度成反比,与掐架的新鲜度成正比。(3)水仙定律:相较于真理,掐架者无疑更喜欢自己。(4)羊群定律:一场掐架中,观众最终所采取的立场通常会与他所认为的大多数保持一致。(5)人数定律:一般来说,掐架人数越多,掐架越没有结果.(6)切贝雪夫大数定律:但当掐架人数成为一个大数时,掐架将很快分出结果,但是其结果只匹配常人心智,而非创见或真知。(7)修辞定律:如果争论演化为掐架,那么其原因一定不在观点,而在修辞。 ——2025年9月16日记于宝华山
来源:杜课(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