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6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9:06: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福建省仙游县鲁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
版权保护助古典家具业焕新颜
福建省仙游县鲁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木家具。
福建省仙游县鲁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 供图
说到版权保护,不少人会联想到文学创作、艺术设计。其实,对于古典家具来说,虽然其产品设计以传统审美为主导,但也需要在传承的同时进行开拓创新,需要进行相应的版权保护。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走进获评2019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的福建省仙游县鲁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艺古典家具公司),了解版权是如何助力传统行业在创新发展轨道上走得更稳的。
  古典家具业版权意识觉醒
  中国传统古典红木家具有四大流派,分别是“苏作”“广作”“京作”“仙作”。其中,“仙作”泛指以福建仙游为中心制作的古典工艺家具,鲁艺古典家具公司是“仙作”古典家具的龙头企业之一。
  始创于1997年的鲁艺古典家具公司,在坚持“仙作”古典家具制作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创新设计符合现代审美与使用习惯的产品。“家具这一传统行业要创新、要发展,就会面临许多版权问题。”鲁艺古典家具公司副总经理郭伟东回忆,早年间,古典家具制作多以仿制古典明清家具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从业者普遍没有版权意识。自2012年开始,新中式家具在市场出现,传统古典家具设计者开始探索现代化元素如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一时间,家具新样式、新类型百花齐放,古典家具行业的版权保护意识悄然觉醒。
  那么,版权如何对家具产业进行保护呢?郭伟东说,作为古典家具,永远不会变的是其考究的榫卯工艺、雕刻技艺、用料以及产品中传递出的东方美学意味,可以创新变化的是造型、产品用途等。郭伟东带领记者观看了一组鲁艺古典家具公司创新设计的“人生六礼”,向记者说明了传统古典家具与新式古典家具的异同,“比如红木沙发、电视柜、摇篮等在传统古典家具中是没有的,现代设计有的把传统红木与布艺结合,有的在人体工学上进行改进,使其更加舒适,有的则在花式纹样上进行独立设计。”郭伟东说,花纹设计等是可以与同行形成差异化的地方,是可以用版权进行保护的内容。
  被侵权经历让企业痛定思痛
  记者了解到,鲁艺古典家具公司自2015年开始,定期与仙游市场监督管理局一起走访市场,对于侵犯公司相关产品版权的企业进行责任追究,至今已发现并处理了10多起侵权事件。
  鲁艺古典家具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侵权最严重的情况是对方全盘抄袭公司的产品设计,没有进行任何改动,而且对方使用了比较低端的颜色和相近的材质来代替原版,打起了价格战,对鲁艺古典家具公司的产品销售产生较大影响。
  郭伟东说,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版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版权保护不仅是在保护产品设计,更是在对企业本身进行保护。
  不仅在产品设计方面,鲁艺古典家具公司还在软件正版化等方面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2012年起,鲁艺古典家具公司身体力行保护正版软件。全公司更新使用正版金蝶软件、CAD3DMAXPhotoshop、酷家乐、北京CNC5.2精雕软件、crm、纷享销客等软件,花费几百万元。
  同时,公司利用微信公众号、内部论坛、邮件、内刊、宣传栏等平台和渠道大力宣传软件正版化等版权保护知识,组织员工进行培训。2016年后,公司组织版权相关培训课,每年平均有350人参加。
  记者了解到,鲁艺古典家具公司还从源头上未雨绸缪,防止重要设计图纸泄露、被盗版。公司要求职工加强信息安全管控,做到人走锁屏,重要资料不得堆放于桌面之上,禁止图纸信息泄露等。鲁艺古典家具公司的产品专员刘汉承表示,在多次培训学习后,他已慢慢养成保护重要资料的习惯,对电脑资料进行加密,妥善保管U盘、硬盘,不轻易使用他人电脑。
  双管齐下助产品品质提升
  近年来,鲁艺古典家具公司对产品设计研发及知识产权保护越发重视。2014年,公司专门成立鲁艺新中式研究院,进行新中式红木家具研发及设计,研发设计方式包括整合行业优质设计师进行联合创新研发、校企合作联合研发、研究院自主研发等,全面提升产品开发与设计品质。
  鲁艺古典家具公司创作的多项作品在行业博览会上屡获金奖,如作品“渔樵耕读沙发十件套”“金龙沙发六件套”“舞狮沙发十一件套”“金丝楠木皇宫椅三件套”“明韵沙发十三件套”“云舒沙发九件套”等,这些产品不仅在业界收获好评,更是受到了市场认可,为古典家具行业树立了标杆。
  “公司每年都会拨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优秀作品设计,提高研发人员的研发积极性。”郭伟东说,公司每年开发新品约五六十款,比如故宫改良款,就加入了符合现代审美理念的元素,使得产品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品一经上市就成为爆款。“产品之所以能成为爆品,和我们的高原创性以及强烈的版权保护意识是息息相关的,原创保证我们的产品有独特性,版权保护可以起到防止别人跟风仿冒、坐收渔翁之利的作用。”
  在创新激励机制下,目前,鲁艺古典家具公司研发设计的新中式家具及家装产品达到100多个系列,旗下衍生了鲁艺、名艺名居、庄氏和川舍等多个自主品牌,拥有415件进行了版权登记的作品,现阶段仍有100多件作品正在登记的过程中。
下一阶段,鲁艺古典家具公司还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版权方面的投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争取未来3年获得作品登记证书超千份,并继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员工使用正版软件意识,为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马皖雪




46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2:12: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已贴网站
央视主播康辉为什么让人反感

882300,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主播说联播”的视频,视频里,央视主播康辉轻松而又浪漫地说:2020年我们经历了很多意外,疫情、汛情,但是,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4亿,也足以战胜一切困难!

我很想知道,这么“诗意”的语言力量乘上14亿,在康辉的眼里,会变成怎样一种风暴呢?这让我想起了大跃进的时候,那种豪情冲天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锹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等等等。

这些口号,当年都是为了3年赶英,5年超美”的战略目标用来鼓舞人心激越斗志的。最后的结果中国人都知道,因非常荒唐地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国情,这革命豪情的口号不仅成了后来我们熟知的笑话,更是成了造成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惨绝人寰灾难的文化帮凶和精神推手,其恶绝不可忘却。
康辉这富有“诗意”的“豪情”,虽然还没恶到这个地步,但却恶心到了相当地步。

其实,让人在困难面前鼓足勇气,树立信心,并看到希望,这完全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哪怕“革命豪情”一点,也能让人觉出这是坚强。可康辉的话,就让人毫无这个感觉,而且因为他片面用了“乘”“除”这样的比喻,并且绑上了“14亿”来为他的说法站台,这就使得他的这种手段格外让人感到恶心!

这种“除以14亿”和“乘以14亿”的话风,让我一下就想起暖男周小平——也就是那个周带鱼——的文章《你的中国你的D》,文章在谈到三公经费高达9000亿却不增加200亿教育经费的问题时,周带鱼有一个“算法”及观点:“9000亿多不多?多。给你一人就是天文数字。9000亿少不少,少。平分给全国人民的话,一人一天只能领到19毛钱。……开支到最基本的社会治安环节,这有啥问题?”

看出周带鱼的意思了么?就是9000亿三公经费一点也不高,平分给全国人民的话,每个人不就只拿到1.9元么?我们回头再看看康辉的“除以14亿”,有没有看出这两种“算法”骨子里的不二面目?它们的恶心在于,一个是回避了9000亿公费是不是能真的分给全国人民,一个是回避了因疫汛导致的家庭及个人灾难是不是能真正地让他人分担和承受。所以你看,这一回避,这9000亿三公经费和家庭个人的巨大灾难就在周带鱼和康除以“深情”而魔幻的“算法”下,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来源:大卫热点

编辑:马皖雪

46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2:42: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法国总统VS美国媒体” 马克龙过招《纽约时报》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就其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态度和与美国媒体之间的误解和分歧接受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本·史密斯(Ben Smith)的专访。采访中,马克龙表示,“英美新闻界更愿意谴责法国的归化制度,而不是谴责那些实施一系列谋杀袭击的人”。

一个月前,巴黎近郊一所中学的教师塞缪尔·帕蒂(Samuel Paty)因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所刊登的先知穆罕默德漫画,以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后遭极端分子杀害。值得注意的是,在帕蒂被“斩首”不到一个月前,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男子袭击并打伤了两名正在抽烟的人,而地点就是《查理周刊》2015年遇袭的办公室外。20151月,因为《查理周刊》发表过讽刺默罕默德的漫画,恐怖分子袭击该周刊办公室,造成12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这也开启了后来近两年中法国遭受系列恐怖袭击的序幕。

在帕蒂惨遭杀害的事件发生后,马克龙及法国政府决定针对“伊斯兰极端主义”采取措施,包括在意识形态上推行“共和爱国主义”,关闭了一些涉极端主义的清真寺和提出应在法国境内培养教务人员等措施。马克龙针对国内的发言也遭到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等穆斯林世界领导人的批评和利用。在媒介的传播和不少的断章取义下,他对所谓“极端伊斯兰主义”的表态招致不少伊斯兰世界成员的不满。

值得一提的是,批评马克龙及将世俗主义法律化的法国在处理伊斯兰教问题上还包括英美系的一些主流媒体。1115日,《纽约时报》刊登专栏作家本·史密斯(Ben Smith)的文章,记录了马克龙如何在一通电话中表达对美国媒体的不满。马克龙指出,英美新闻界更愿意谴责法国的归化制度,而不是谴责那些实施一系列谋杀袭击的人。他此前在接受阿拉伯世界的半岛电视台专访时强调,有报道说他支持穆罕默德的漫画,这些报道具有误导性且断章取义。他指出理解穆斯林对这些漫画的感受,但这不能给暴力袭击带来合法性。

马克龙告诉史密斯说,“五年前当法国遭到袭击时,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支持我们。”20151113日,巴黎的一座音乐厅、一座足球场和一个街区的夜生活地段同时遭到袭击,造成130人死亡。马克龙说,“在这种情况下,当我看到许多报纸,我认为这些报纸来自与我们有着共同价值观的国家,来自一个作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天然产物的国家里撰稿,并将这种暴力合法化,说问题的核心是法国为种族主义和仇视伊斯兰教的国家,我则认为:本末倒置了。”

对于马克龙的这一表态,史密斯则毫不示弱地回敬道,“将暴力合法化这是对媒体最严重的指责之一,也是我们更习惯于从美国总统那里听到、忽略的东西。而当美国人被特朗普总统任期最后几天的幻觉可以理解地被分散注意力时,他们可能忽略了法国精英和英语媒体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史密斯随后对他的观点进行了一系列地辩论,并在文章最后写道,“而马克龙先生也有自己的政治背景:与暴发的冠状病毒、疲软的经济和对他的来自右派的政治威胁进行绝望的斗争。他也在脱离早期与特朗普总统进行和解的尝试,但没有成功。他与当选总统拜登在我们谈话的前一天通话。”

史密斯称,“我问他,他对美国媒体的抱怨本身是不是有点像特朗普高调攻击,为政治议程服务。”马克龙则回答说,只是希望他和他的国家被清楚地理解。“我的信息是:他说:‘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法国的问题,请打电话给我。’”史密斯称,“顺便说一句,他从未接受过《纽约时报》巴黎分社的采访,这将是一个好的开始”。马克龙则拒绝被该报与特朗普进行比较。“我看你们的报纸,我是你们的读者之一。”他最后说。


来源:rfi


编辑:李佳怿

46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2:44: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雷霆战将》发长文回应

在得到网友“一致差评”,以及《人民日报》的点名批评之后,湖南卫视第一时间作出调整,将备受争议的热播剧集《雷霆战将》下架,并官宣定档另一部新剧《最好的时代》。

16日下午,《雷霆战将》官方微博发布图文,对网上热议的一些情况,如关于剧中在抗战初期出现国民政府战地救护队女队员的裙装问题、年轻演员不适合出演八路军将领、剧中国军爱国师长郭勋魁在战场抽雪茄、喝咖啡的形象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来源: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编辑:李佳怿




46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22:29: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京报敢不敢开撕李毅?
李毅发怒了
这两天有点感冒,症状是流鼻涕。最近两年,我不再吃药,基本靠熬,多喝水,也都安然度过。
慢慢地,读了许多网文,逐渐在开启心智。感冒是个简单的病灶,但是,感冒的基本发病机理,现在还是一个谜。所以,一旦感冒,不可大意。尽管如此,对于感冒,一些基本的认知还是需要知道的 。比如,如果是病毒性感冒,那是需要熬的,短则一周,长则两周。如果是受了风寒之类,那就发发热出出汗就可以了。这种认知可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在青壮年才有效。如果是老年人,也许另当别论,因为都在担心感冒的并发症。这一点就跟庚子的新冠疫情差不多,那些倒下的人,基本都是身体的免疫力出现了极大漏洞。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然的话,哪里还有生态平衡一说?既然是生态,一定是像森林那样,里面什么都得有,有害虫就得有啄木鸟,有参天大树,就得有灌木小草。所以,森林的魅力就在于多样化。森林的生态里,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所在。我们都向往深不可测的森林,不光因为其美丽,还是因为其富有。
说到森林里的害虫,这两天不能不说那个狗娘养的李毅。今天看到李毅发怒了的视频,他直接向新京报开炮,嚣张至极,意思是说新京报快完蛋了。
作为公民权利,向新京报开炮,并非什么大忌,李毅完全可以放心,毕竟今天的言论自由还是我们的牌子,尤其是对于李毅来说,他简直是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哪怕是他自封的人大重阳研究员是冒牌的。这个货色简直就是一个集大成者。诸君可以心平气和地用李毅做个参照物,看看身边这种人多不多?都是谁?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对新京报的基本否定,全身心地热爱参考消息和人民日报。
李毅还有个标签“旅美社会学家”。他还有个微信公众号“李毅教授说”。这个肥头大耳的老兄估计没有马保国寿命长,七十来岁了,你看看马保国,被啪啪啪KO三次,居然无伤根本,虽然是熊猫眼,虽然“耗子尾汁”满地流淌,虽然念念不忘“武德”和“口德”,但是当过兵杀过猪出过国出过书“吃过大盘 荆芥”,一般人他还看不上眼,看上去是个大寿限的人。没办法,人家已经成为“接化发”的水浒第109将,即将“名垂青史”,你不服行吗?
回过头来看看李毅,一眼看去高血压糖尿病一应俱全,如果不是他突然冒将出来,谁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这么个怪物呢?他这两天已经被骂的狗血喷头断子绝孙了,可是对于多数人来讲,万万没想到他居然没有半点幡然醒悟的意思,突然开怼起新京报来,真是令人错愕。说句爱屋及乌的话,自从新京报上任也是首任老总戴自更出事后,我总在担心新京报会失去锋芒,会偃旗息鼓,会自我灭亡。但是,感谢上帝,目前还没有。至于今日新京报像不像当年戴自更旗下的那个样子,很难说,我也没有发言权,起码有一点,有戴总的教训,很大可能该报是要扪心自问和自我反省的,也就是说,是要暂避锋芒的。你懂了吧。
接下来,新京报敢不敢开撕李毅?我看这个问题重大。
李毅这厮开怼新京报,举起的重锤一个是党,一个是军,那马云作例子,意思是不听话,立马就要完蛋。
这阵势,杠真吓死人了。
顾左右而言他,看看THE U.S吧。最近的大选,惊心动魄。我也看得眼花缭乱。川普和拜登互怼,你死我活。早年间,学过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原来万恶的美帝竟然如此脏脏。问题是,自打美帝建国,在总统走马灯你来我往的时刻,没有动乱,没有革命性的流血冲突,没有暴力镇压,没有动用军队,没有瞠目结舌的政变,没有举国震动。历届总统,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摇摆,但是终归在向前进。看看紧邻日本,也是这个情形,即使首相任期短暂,依然是风平浪静。尤其是安倍晋三,居然不等任期弄完,就因为身体原因提前告退。在鄙人看来,什么叫政治文明?这就是,首先在政权更迭的时候,没有战争,没有 不稳定,没有让社会退步的革命,反而是老百姓该干嘛干嘛,就跟看了一场大戏似的,无所谓。
相比之下,有的国家和地方,每每在政权更迭之际,依然是血流成河,依然是风起云涌,依然是暴乱不止,依然是惶惶不可终日。你说怎样的更迭才是文明和进步呢?
据说,在THE U.S,民主党的选票有问题。我奇怪,这种动摇根基的选票,真的就没有制度进行防范吗?尤其是这难道不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吗?真的有人为此铤而走险不怕锒铛入狱吗?以选票为载体的民主制度,岂能犯下如此低级而卑劣的错误?
我还奇怪,在台上的川普居然对拜登束手无策,只能在推特嚷嚷,只能让法院裁决,只能让FBI调查,只能……就是不敢动用军队,不敢用讲政治对对手绳之以法,不敢一夜之间让拜登人间蒸发……
距离2021年1月20日,还有一段时日。美国的大选,差不多是迷雾重重。我们身在外面,隔岸观火,权且看戏。我们不必站队,因为没有意义。N年前,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人家选了几十个总统了,我们并不像今天这样盯得就像自己家的事情一样。今天一看,人家一直好好的,科技发达,市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走出去永远是老大。
我们有句老话叫“咸吃萝卜淡操心”,意思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杂草丛生,选票还在路上,科技的原创还屈指可数,甚至才刚刚脱贫,我们还是认准位置,只管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埋头苦干,“六保六稳”,好好发展,不吹大蛋,不趾高气扬,不瞎折腾,沿着伟人说过的“凡是跟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这种思路,坚持不懈走下去,我们最终也会发达起来,人民群众也会美不胜收乐开了花。
如此说来,李毅这厮坏的很,他是不是老美的奸细都很难说。相由心生,惟愿他短命,是我最想说的。他虽然活着,但已经死了。梦里,诗人臧克家就是这么说的。

作者:朱永杰  
来源:微信公众号:追凶者也序曲
编辑:邱亚婷

46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9:35: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雅欣

46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0:19: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胡锡进和朱军,面临同一个难题

122日,一向正能量满满的胡锡进大叔也“翻车了”。

一大早,胡锡进的一位女下属,《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实名在网上举报老胡和另外两位女下属,不但搞起了婚外情,还搞出了“私生子”。

老胡是国际级的名人,出了这档子事,立马上了热搜。

吃瓜群众表示很兴奋,坐等老胡如何处理这来自内部的举报,堡垒毕竟都是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啊。

久经沙场的老胡临危不乱,略一沉吟,很快做出了回应。

老胡说:

大约三四年前,段静涛同志去党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她大概产生了个人化的联想,回来后她在报社内外对人说,胡锡进将离开环球时报,她将接任环球时报总编辑职务。当时我只在小范围里做了解释,为避免对她不利,没有扩大反驳的范围。

1个月前,具体来说是1027日,段静涛同志来到我的办公室,与我谈话,直接要求我辞去环球时报总编辑,由她接任。她说中纪委接到举报正在调查我,已有结论,但我可以用辞职换平安。她对我说,她不是在请求我,而是与我“谈判”。但是第二天早上,她又给我发微信,向我道歉,说自己“像中了邪一样”,“胡说八道”,对不起我的“救命之恩”。她的微信截图我一起在这里发给大家看。

然后就发生了今天的事情。

段静涛已经长期不参与环球时报的工作,处于实际赋闲状态,原因是在环时社务委员会看来,她失去了正常履职的能力。但我们一直爱护她。我在一个月前的那个谈话中对她说,她这样与我谈话既违反了组织原则,也违反了道德原则。我劝她,关于我应当辞职并由她取代这件事,是她的狂想,希望她能清醒过来。

那次谈话后,鉴于事情有一定的严重性,我向环球时报社务委员会做了通报,并向人民日报分管领导做了汇报。但我们还是控制了事情的知情范围。今天如果不是事情闹成这个样子,老胡是决不会上网做这个公开澄清的。说实话,我更担心这一澄清对段静涛产生不利影响。

于是舆论开始反转,很大一部分群众纷纷表示相信老胡的解释,因为看上去,这位举报者的确“不太靠谱”,而且“精神还有点问题”。

《环球时报》副总编段静涛,曾当选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报2012918日有一篇关于她的报道,标题为:《段静涛:心随梦想一起飞》。

文章说:

18年前,有个一门心思要当记者的太原女孩只身来到北京,在这座偌大的、无亲无故的城市里开始了她的逐梦之旅。回首那段略带苦涩的青春,环球时报副总编、广告部主任段静涛笑道:“现在想起来,我都被当时的自己感动了。”
......
她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跑到中央电视台传达室,给各栏目组挨个打电话,竟然被国际新闻部留下了。虽然只是没有薪水的实习生,段静涛依然很满足:“能在北京找到一份工作,并且实现梦想,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肯定。”
......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段静涛终于在创刊不久的《环球时报》找到了工作。“当时还叫《环球文萃》,全报社只有十几个人。”段静涛回忆,“编译稿子、画版、排版全是现学的,全要自己做。”

让段静涛欣慰的是,第一年她就超额完成了任务。后来,广告部业绩“打着滚”往上翻,2004年突破了亿元大关。
......

跟老胡一样,面临被女士举报的,今天还有朱军同志,另一位国际级名人。举报者,是朱老师的前实习生:弦子。

122日,弦子诉朱军性骚扰案在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开庭前,现场聚集了很多自发前来为弦子助阵的人,大多为女性,她们举着自制横幅,上面写着“性骚扰可耻”“打破黑箱”“弦子,我们陪你等一个答案”等标语。由于现场聚集人数过多,法院工作人员不得不出来疏导,后来人员疏散,转移到法院后门,但那里有更多人在围观。


在几天前,这位叫“弦子”的女士发文说:在即将开庭之际,即使我和朱军都申请了公开审理,法院依然拒绝公开庭审。而直至目前,我们提出要求朱军本人到庭的要求依然得不到回应。

在这里弦子着重的提到了一点,那就是自己要求朱军本人到庭,并且希望他不要再逃避了,希望他正面的回应此事。

122日,吃瓜群众在现场,还是没有看到朱军的影子,也许国际级的名人,不屑于和一位无名小卒对簿公堂。

而弦子本人倒是到场了,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的喊“加油”声,弦子本人打开一张写着“必胜”的横幅,说着谢谢,对于支持自己的朋友,她感动得掩面而哭。弦子现场感谢大家,坦言即使结果不好,大家也不要因为她的案例而气馁。


“弦子举报朱军性骚扰案”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20187月底,有微博名为“麦烧同学”的网友爆料称,著名主持人朱军曾在4年前试图性侵一名女实习生弦子。8月,朱军方发声明斥该事件是谣言,并表示要采取法律手段处理。

当年1025日,朱军诉弦子和“麦烧同学”的名誉权纠纷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举行。

2019118日,控告朱军性骚扰的当事人弦子发文公布起诉朱军人格权案庭前会议结果,她写道:向大家汇报,今天是我起诉朱军的人格权案子的庭前会议,海淀法院驳回了朱军方要求中止审理或者将此案与名誉权案合并审理的要求。

在“性骚扰事件”爆发后,朱军的形象大打折扣,开始逐渐淡出荧幕,但也因为结果没有公开,到现在还是双方各执一词。

如今,老胡和朱军,这两位体制内的媒体大佬,事业成功的中年男人,都面临来自异性的性方面的指控。

这一对“难兄难弟”,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共同的人生难题:如何才能自证清白?


来源:融媒天下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H93WolwH_OIhNKnEUPADQ


编辑:王雅欣

4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0:06: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纸为什么会死?这篇文章说得够狠!



全国报纸数量近2000份,死一两份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不停地死,扎堆来死,甚至形成退场潮,就值得关注了。


本月早些时候,《成都晚报》被注销。这份从休刊、停刊的“植物人”状态吊了无数岁月的媒体,终于算是真的死了。




从2013年起,传统媒体的退场,就被国人预判。仿佛不死反而不正常。


那么有人要问了,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跟老百姓有仇么?也不是的。


稍微疏理一下你就知道,过去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正义,还是靠传统媒体才得以主张的。从很大程度上说,传统媒体是普通人的靠山。


那就奇怪了:今天的人真的是黑白颠倒,恩将仇报?


也不尽然。


回到今天的话题:《成都晚报》。


借着《成都晚报》的退场,我来复盘一下全国报纸退场的真相。




在此之前,先说说跟《成都晚报》仅有的一点交集。


首先声明,我不是晚报人。我所说的一切,都不带功利色彩。


记得十多岁时,为了补贴家用,我学会做一种无本生意:写稿。


由于没有老师,不懂规律,什么都写,什么报纸都投,命中率极低。


有一天,我投了一稿给《成都晚报》。很快就发了,虽然是豆腐块,于当时的我而言,意义远比稿费重要得多。我对发我稿的编辑印象好极。爱屋及乌,我对《成都晚报》的印象也好极。


后来到了成都,做了记者,对晚报的印象有了很大变化。


最初的变化,也来自于晚报的人。


此人是谁不好点名,现在是公务员。


我们同跑一个口。


有一天,有司请客。席间,论及成都最牛逼的媒体。当然大家异口同声地认为是商报。


晚报的这位仁兄当即起立,以万分不屑的口气说道:商报算个鸟,一帮没有编制的泥腿子,不就是平台好一点而已。


我知道持此种观点的晚报人不在少数。


所有人目光立即转向我,看我有什么意见。


我是商报人,必须回应。


我陈述了一个事实,没有说谁好谁坏。


我说,晚报广告需要排队一月以上的时候,商报的广告收入不到1000万。晚报大爷一样横扫成都政商两界的时候,商报的记者去政府机关和大企业采访通常要被赶出来。晚报全国排名前十的时候,商报屁都不是。晚报横行成都的时间是几十年。晚报被商报打败的时间是一个半月。


我说,如果真有人认为商报平台好,我在这里做一个假设:把晚报现有人马与商报互换,商报会很快步晚报的后尘。


我说,晚报不是死在形势上,也不是灭在商报手上,而是灭于自己之手。


一帮拥有所谓编制身份的人,一帮把文件等同于新闻把读者当弱智的人,一帮除了搞关系擅长什么都不擅长的人,一帮既盲目自大又极度自悲的人,办坏一家媒体很正常,不办坏才不正常。而且可以预见,只要政府不托底,晚报一年都撑不下去。不是商报太强,是晚报太弱。


自那以后,此人和我结仇。


自此以后,成都媒体界从不把晚报当对手。


自此以后,我对晚报的好感终结。


到了今天,我对晚报的过往已超越了爱恨。


今天之所以还要说它,是因为晚报的灭,太有共性,是全国所有已灭和将灭报纸的缩影。





1


纸媒的消亡,有一些现象值得思考:


一、报纸要消亡的论调已唱了十年,近年鞋子掉下来,大家终于放心了。


二、其实全国有多少纸媒早已是植物人状态,死而不僵多少年了。甚至连“垂死挣扎”都不算,早就不挣扎也懒得挣扎了,以烂为烂,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一份报纸死与活,不在于你是否继续出版,而在于你还有没有影响力。


2


现在报社的存在感是这样刷的:卖水果、卖药、卖服装、卖保健品……卖一切可以卖的。


不一而足,就差卖淫了,如果法律允许的话,相信有媒体也是会干的。


以仅有的那点少得可怜的公信力去直接做起买卖来。


一做买卖,就会受到利益驱使,一受到利益驱使,就会丢掉底线,恶性循环,越来越往死路上奔。最后当仅有的一点公信力也被耗尽,连不死都难,连死都要死得很难看。


3


现在还不死的报纸又如何?有些报纸发行怎么解决?向每一个员工下达订阅量,订不出几百份就下岗。


现在纸媒里面的人,又是些什么人呢?在纸媒炼成功力的人,分流到了各行各业,新媒体或者营销圈,或者创业,留下的人天天诅咒:要死了、快死了、快要死了、赶快死!纸媒是被媒体人自己咒死的。


它出现一个什么现象: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像纸媒这样,被连续诅咒十多年,并且主要是被纸媒人自己诅咒。因此迎来一个死亡潮是必然的,只须耐心等待,时间早迟而已。


4


太多纸媒处于植物人、僵尸的状态,太多纸媒死前死相难看,就差跪地求饶,完全置媒体是社会公器的性质和媒体底线于不顾。


大量报社在选人上有问题,选出一群对社会、生活、生存环境知之甚少,甚至不食人间烟火的屌丝。


这点,从留下和离开的人身上最能说明问题。


离开的大多是优秀者或者资深媒体人;留下的人大多年轻化、屌丝化。


留下的人是什么心态呢?


分几种:


一种是混日子的人,一种是出去找到不工作的人,一种,则是因为离开不划算(工作的年限太长),等着报纸死了好退休。不过,留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天天发牢骚,抱怨媒体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行业、后悔自己入错了行。


问题是,今天,现有环境下,哪个行业没有镣铐?难道惟独报纸?不是这个逻辑。


那么,纸媒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会在今天开始死亡历程?


一般从众的说法,是受新媒体冲击,让国人的阅读行为改变,普遍变为浅阅读。


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意大嘴巴朱亚的理解:


第一, 手机捅一刀(被新媒体干死),


第二、自己捅一刀(被自己干死),


第三、对手捅一刀(被同行干死)。




5


世界上任何一个行业、企业的死,一定是自己干死的。


中国那么多雾霾,人也没死绝。你如果说有人死一定是雾霾的原因,就是屁话。那以前没有雾霾,怎么还是有很多人死?怎么还是有很多人因肺病而死?按这样的逻辑,那么在冬天,你是不是认为死亡是因为寒冷?在盛夏,你同样会认为死亡是高温所至。人首先应该学会和掌握的本领就是去适应环境。天冷,加衣增温。天热,脱衣纳凉。人永远是通过对环境的适应来保持生命健康和获得生存机会。如果环境变了,如果你又改变不了环境,你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抗力。


只有过时的纸媒人,没有过时的纸媒。如果新媒体那么厉害,那怎么没有干死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怎么没有干死《三联生活周刊》……


很大程度上,其实都是纸媒人对自己的辩解。因为任何人死,都是自己免疫力低、任何企业死,都是自己管理不善。


6


纸媒被谁干死?是被整个员工的自我屌丝化自己把自己干死的。


什么叫自我屌丝化?


报纸打天下的的时代是什么时代?是话语权威化和中心化的时代。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去中心化和时代。


报纸存活的本质是什么?本质不只是快,而是权威,而是信任感和公信力。


以前说一个事情靠谱与否,一句话就行“报纸上都说了”,可见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厉害。报纸表面上看是比快,但其实并非如此。你看全球负责任的大报名报,在做一个报道时,多方求证,力求真实,为了真相,不惜时间和成本。


但现在的绝大多数的报纸在做权威性和公信力吗?结论是否定的。


他们跑去跟网络拼快,拼所谓的信息量,拼媚、拼俗、拼丑、拼烂,跟商人拼做生意,跟官员拼玩政治。


7


那么报社的人怎么就自我屌丝化了呢?


90年代做报纸的人,都是文学青年或者说文化人、经历了那场举世瞩目的新旧变革阵痛的一代,所以有情怀,有理想,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立志以新闻报答社会是这一代人的共同理想和人文特征。新闻对生于70年代的从业者来说,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因此有较高的职业素质。


现在呢?现在媒体的从业人员,一律年轻化。年轻化本无不可,但如果是受游戏影响长大、少读书甚至不读书、爱好狭窄而又极其自我的一群人呢?他们,首先会被网络打倒,再反过头来把自己的报纸干死。


那么这样的群体是怎么走进媒体的?不得不说报社还有一个人事管理上的怪胎:极其行政化、极其势利化、极其公式化和极其外行化。


在年龄上有一个很吓人的红线:35岁。35岁以上基本等于走在淘汰的路上,如果没当上领导的话。


有点常识的人应该知道,人在什么时候综合素质最强,35岁以后。


而极大多数报纸却将35岁以后的人定在淘汰之首。


有一年,美国记者华莱士来华采访,被全国所有媒体热炒。


热炒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记者的高龄:70多岁。


记得当时我还兴奋了一阵子,以为报纸终于认识到用人的核心。


但接下来的事实让我绝望:炒作归炒作,在用人上,依然故我。


在内容管理上更有一个很吓人的制度:叫漏稿制度。


我就不明白了:如果每家媒体的内容都一样,全国一家报纸就够了,哪需要几千家?




8


报社在报纸走向上也有一个怪胎:内容上有婆婆管,而生存上自生自灭(也就办报的资金自己想办法)。以前有过的一句笑谈“自带伙食吃公家”,逼良为娼,也是一种外因。


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因:


一、从态度上,2004年后,记者的消息主要就依赖网络,并且特别喜欢捕风捉影,主动拼烂。


二、有新闻不报,老是去自我炒作——现在所有媒体爱说一句行话叫作“炒作”。虚张声势,以假乱真,毫不诚实。比如,自己搞一个活动明明只来了几十人,在第二天的报纸上,敢说上千。比如,自己的发行量明明只有几万,对外的说法上往往变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三、从业人员太缺乏专业训练。很多媒体记者做文章的水平,说难听点连读者都不如。


很多媒体人,拿通稿、同行串稿、网上爬稿等等,无论从采访到写作,没当一回事。


立场问题。媒体,给钱就炒作。比如某开发商给它一个广告,明天马上把它的楼盘吹上天。如果恰好这家开发商出质量问题了,它是绝对不会报道的。有奶就是娘,哪里会有公信力和权威性?没有了权威性和公信力,谁还把你当媒体?


9


报社对内容制造上舍不得投入,而活得好的媒体,比如《三联》等,为了一篇好稿可以抽几十万经费。试问我们有几家报纸会这么做?一个只产出不投入或小投入的媒体不死才怪。


别光眼红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靠内容创新发达的媒体,你知道别人一个节目投入多少吗?


太多的报纸简单地找一帮才从大学出来的小孩、一帮廉价劳动力,以低廉的成本和低水平的管理去贱踏行业糊弄读者。有几家报纸有“腕”、更别说“大腕”?在人才上不投入、不培养、不储备,只能得到恶性循环的后果。看看你的竞争对手,大的网络公司一年投入多少?一张收入数亿十数亿的报纸一年投入多少?


有句话叫穷则思变,它根本不想变,甚至害怕变,一直自娱自乐、自以为是,变本加厉地透支媒体的已经少得可怜了的一点公信力。


10


不敢创新。国内的报纸,在印刷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印出的仍然是脏手的产品。这个问题日本、德国、美国早就解决了,为什么你还是无动于衷?连纸张、印刷都不愿改变?凭什么不死?


一帮没有水平、没有理想、没有立场、没有新闻职业感的屌丝,每天在办公室给自己找各种死亡的理由和借口。你跟他说任何创新,都会得到一句话:我有难处,政府在管着我。严重的怨妇情结和死猪样子。


所以报纸的死亡,跟任何方面的关系都不大,是他们太想死了。


什么是报人?至少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至少要求真务实,不要哗众取宠;至少要有良知、正义和底线。


好像有了一个足够的理由,就会死得坦然,死得体面。但今天没有理由会给你。


今天,如果你有兴趣、有机会、有办法进到报社的中干会上,你会发现,很多都在玩手机,都在通过手机“思考”。这帮所谓的中干,会后再去领导一群更喜欢玩手机的小兵,一个时代就这样诞生了。


纸媒人自己被手机、网络打败了,而不是纸媒被网络打败了。一群早就被网络打倒的人,怎么可能办出不被网络打倒的报纸?


作者:极简的阿炳

来源:天府新生活





编辑:王雅欣

469#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23:08: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佳莹

4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22:29: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广告也有价值观,别让庸俗污染网络空间
广告,即广而告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就在媒体上推出了宣传自家产品和服务的广告。这些广告,往往以文案、视频、音频的形式,介绍自家商品的特点,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或使用。这就构成了广告产业。
过去,传统媒体是广告的主要平台,今天,随着传播主渠道的转移,网络已经成为传播广告的主要平台。商家制作了大量的广告,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这些广告当然有精品,但也有一些粗制滥造,充满低级趣味的广告被发布出来,引发众人声讨。
最近京东金条的两条广告就引发网友关注,批其低俗。在此之前,360借条的广告也已经面临过同样的批评。京东金条不仅没有吸取教训,还逆风而上,才遭到了迎头痛击,被迫下架并道歉。


12月15日,@京东金融app发布致歉信称,近日,多条涉及我公司产品的短视频由于存在严重的价值观问题,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批评,我们对此将承担全部责任,并在此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歉意。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经过仔细观看这些视频广告,挨骂一点也不冤枉。
第一,营造出了一种“嫌贫爱富”的氛围。广告的主角,都是农民工、贫困的乡下人以及送快递的小哥,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穷”。广告设计了一系列场景,放大了“穷”这一特点,以唤起低收入者对“缺钱”带来的痛苦回忆,攻心为上。
当陪着老妈坐飞机的农民工要求调换座位,又穷又矬的男子向空姐求婚,遭到了无情的嘲讽。而快递小哥救起董事长,为了刻意诲淫诲盗,还故意掺杂了打码的事业线。一方面为了撩拨低收入人群的自尊,引诱他们为了脸面而不计后果地进行个人消费信贷。另一方面,却把低收入者描绘成一副愚昧无知的形象,羞辱他们。


第二,毫无逻辑和常识,强行植入,无视受众智商,让网友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愤怒。几个广告,都用极快的语速报出借款的额度和利息,反复强调一个观念,那就是额度极高,而且轻松可得;利息极低,不及每天一瓶水的价格。但实际上,这样的利息是高于正常的银行商业贷款的,用看上去较低的日付利息,来掩盖较高的年利息,还口口声声说自己便宜,这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还有逻辑问题,广告中的成功人士对受嘲讽的低收入者说“钱,我来出!”,却麻利地拿起了低收入者的手机,快速地帮主角开通了贷款额度。原来不是自己出钱,是帮别人开通贷款业务,钱还是要主角自己出。说好的帮人家出钱呢?毫无逻辑的神转折,以为观众会买账,把观众看成傻子,是对观众的一种侮辱。凡是看过广告的网友,都必然会异口同声唾骂:你把我当傻子,还想从我这里赚钱?
第三,最大的问题是诱使低收入人群超额借贷。消费信贷本来是用来解难眉之急的,所谓“救急不救穷”。消费者拆借部分资金,用于临时性的周转之用,一时的急用,占用了资金,比银行利息高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借贷方出借了资金,赚点钱也是应当。但是,低收入人群本来就收入低,广告又把目标对准了他们,不是农民工就是贫困人家,企图吸引他们借钱。这些人本来还款能力就不足,还通过刺激他们的尊严去引诱他们借贷,诱使超前消费。把镰刀对准他们,当成韭菜割,是一种缺德。
传播即讯息,广告也是内容。在现代传播格局下,任何具有大众传播方式特点的产品,都是内容。而内容,本质上是价值观的载体。不管是广告,还是新闻报道,都是如此。早年间,我们在做报纸的时候,老总再三强调的就是,广告不允许出现低俗、庸俗、恶俗,刊登在报纸上,就是报纸的内容,广告与报道,必须执行同样的审稿标准和流程,绝不允许低劣的广告,损害报纸的声誉。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
互联网广告也应该具有同样的标准。广告的制作方,发布方应该严格把控质量。然而遗憾的是,这种低俗广告并不是偶然现象,反而具有一种普遍性,体现了一种迎合的姿态。众所周知,随着上网门槛的逐步降低,中国网民的素质一直呈下降态势,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网民占了多数。为了迎合这一趋势,不仅网络广告三俗现象严重,就连新闻标题的制作,也以耸动、惊悚、夸张为主,主流媒体也纷纷加入“标题党”的行列。这是导致整个网络传播风气崩坏的原因。
应该意识到,广告也是网络传播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的低俗化严重影响到网络空间的健康,助长了网络三俗的形成,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广告业主和发布平台应当有社会责任意识,要认识到,崩坏的网络氛围,同样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不能陷入比坏的陷阱之中,这样必然会遭到监管的打击和社会的唾弃。
同时,随着网民的成长,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厌恶这种现象。京东和360的广告挨批,正说明了这一点。闻香辨臭,向善弃恶,是人的本能。互联网企业,在享受互联网红利的同时,不能再继续之前的错误操作套路,要因势利导,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传媒茶话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YQbyqCPEapxN-yCKX_NTg
编辑:马皖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