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奖项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61#
发表于 2025-11-6 12:55: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全国十佳新闻工作者”揭晓!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十佳新闻工作者"宣传选树活动评选结果11月6日揭晓。

10位优秀新闻工作者被授予"全国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他们是: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熊捷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王卓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严於信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琚振华

中国新闻社西藏分社邢一

北京日报社长安街知事编辑部郭涛

解放日报社原点栏目编辑部王潇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播城市之声频道邹雯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尹中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融媒体中心马忠明



来源:编采圈
编辑:杨泓艳

462#
发表于 2025-11-8 14:01: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21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举行“金天使奖”颁奖典礼
中新社洛杉矶11月7日电 (记者 张朔)第21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6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开幕式暨“金天使奖”颁奖典礼。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郭少春,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常进,美国联邦众议员赵美心,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主席苏彦韬,中美电影节共同主席安德鲁·摩根和比尔·麦克尼柯,以及美国制片人协会、美西编剧协会、华特迪士尼公司和环球影业等影视界人士出席。


当地时间11月6日,第21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开幕式暨“金天使奖”颁奖典礼。图为美国联邦众议员赵美心(前排右)向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主席苏彦韬(前排左)颁发贺状。 中新社记者 张朔 摄


郭少春在致辞时说,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刻,中美影视界人士欢聚一堂,既是向光影艺术致敬,更是为推动两国影视交流与人文互鉴续写新的篇章。
郭少春表示,中美是全球最具活力、联系最紧密的两个影视市场。中美影视合作基础深厚、潜力巨大。面对人工智能、虚拟制作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两国更应携手创新、共拓未来,让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成为推动中美影视合作的新引擎。中国影视市场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优秀影视机构和人才共同参与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进程。
苏彦韬在致辞时说,未来将继续努力搭建中美影视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平台。我们相信,光影艺术的力量可以推进各族裔和谐相处,光影艺术的魅力可以为世界共筑充满爱与和平的美好未来。


当地时间11月6日,第21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开幕式暨“金天使奖”颁奖典礼。图为张鲁一凭借《绝密较量》获电视类最佳男主角奖。中新社记者 张朔 摄


第21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主题是“光影无界,共映未来”,逾600部影视作品参评。大鹏凭借《长安的荔枝》获电影类最佳男主角奖,马丽凭借《水饺皇后》获电影类最佳女主角奖。张鲁一、宋佳分别凭借《绝密较量》和《山花烂漫时》获封电视类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捕风追影》和《山花烂漫时》分获最佳影片和最佳电视剧。《新·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毒液:最后一舞》(Venom:The Last Dance)和《侏罗纪世界:重生》(Jurassic World:Rebirth)等获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美国电影奖。
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由美国鹰龙传媒公司主办,得到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国家电影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美国制片人协会、美西编剧协会、美国洛杉矶郡政府共同支持。洛杉矶郡政府连续第10年将11月命名为“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月”。(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杨泓艳

463#
发表于 2025-11-8 14:35: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冲奖作品的幕后故事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
昨天,第35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活动举行。北京日报社4件作品获得本届中国新闻奖,涉及系列报道、新闻编排、重大主题报道。其中,与湖北日报、河南日报、河北日报、天津日报合作的系列报道《卫星看“南水”润民十年间》,与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合作的系列报道《十年十记·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线视角》均获得一等奖;新闻编排《2024年7月28日<北京晚报>头版》、重大主题报道《铭记,“邱小姐”背后的他们》获三等奖。祝贺各位小伙伴
下面,我们邀请获得三等奖的几位主创谈一谈获奖感受。
历史感 文化感 纹理质感
中轴线图解创意
是如何“叠buff”的
创意设计部 王瑶琦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整幅图解首次在晚报头版中的展现,既展示中轴线磅礴恢弘风采,又彰显《北京晚报》的大气与担当。这幅头版整版图解要追溯至去年七月中旬,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结果还未确定时,我和白歌等人就开始找资料、想策划。
当时,我先把创意设计部过去几年做过的中轴线相关的版面都找了出来。例如《听北京雨燕说——中轴线上的新变化》,整个版以线条形状抽象化的中轴线为主要视觉元素,点缀飞翔在各处、姿态活泼各异的雨燕,用拟人口吻诉说着故事。这算是我们的常用手法——线条指引视觉。
有了这些经验,我很快就确定了“线条主视觉”+“文化元素”的设计思路,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细节把整个图解拉上一个厚重却不失细节、精致又带氛围感的层次。我一共画了三版方案,虽然看上去很像,但每一版都有比较细节的区分。
第一版的重点是画出了中轴线区域的地图细节,包括马路胡同脉络、北海等水域形状,还有核心建筑群的范围,这些地图细节会让图解显得很有层次感。第二版的重点是加入了祥云的底纹元素和一只北京雨燕,这一版文化气息更浓,显得比较有质感。第三版主要是尝试色调,暖色调会更配合申遗成功的喜庆氛围。我还记得我一边看巴黎奥运开幕式一边画这三张图,有一种历史大事件(申遗、奥运)与我这支小画笔交织的奇妙感觉。
01.


02.


03.


在准备好视觉策划之后,科教卫的李祺瑶帮助我准备了极其详尽的资料:各类申报文本及简本、她自己写的文稿、之前的采访素材、各版本地图……我和白歌从中精选文字内容和图像元素,一并整理好,时刻准备着申遗成功后交给张存老师。而张存老师是我们公认的零帧起手型美编,平时只要给他一个矩形,上面写着“这是楼”,他就能原地起2.5D的高楼。在大多数人看来不会有太大区别的这三张草图,张存老师可以一眼识别我想表达的重点——纹理感、文化感、历史感。我想,这是我和白歌与他多年合作培养出的审美认知默契。
7月27日当天,接到申遗成功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把资料交给了张存老师。他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赵凯峰、赵云龙、温辉三位美编老师已重新绘制所有中轴线建筑图标,升级版新图标更加精致了。当夜,张存老师融合了我提供给他的几版方案——最终呈现出来的,既有地图脉络、又有祥云底纹,还有渐变暖色调。吴薇老师、杜新达老师第二天上午又画龙点睛,在头版下方加入北京建筑群线条,将图解与头版设计完美融合,才有了这个好作品。
很感谢各部门同事的全力协助,也很庆幸创意设计部给了我和白歌激发创意、积累灵感的平台。我们大家共享的“创新与配合”的创作理念,会激励我们继续做出更好的作品!
以匠心致初心
以方寸见天地
美术设计部 张存
得知获奖,还是一位前领导微信告诉我的,直到看到他发给我的版面PDF,才把我又拉回到那个热烈的夏天——有些遥远,却又历历在目。


当时已经有声音流出,我们可能会申遗成功。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为力争第一时间强力报道申遗成功的战役,悄然打响。


这场战役,绝非孤军奋战。


创意设计部编辑王瑶琦和白歌,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细致、扎实的文字内容。那些精准的数据,高度凝练的背景资料,都源自她们大量的案头工作。有她们严谨细致的铺垫,才为后续的视觉呈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付堃主任早在申遗之初,就埋下了“伏兵”,他安排了部门才华横溢的赵凯峰、温辉、赵云龙三位“万能战士”绘制了中轴线上有代表性的18个建筑单体,精准呈现如钟鼓楼、故宫、天坛、永定门等核心建筑的风貌与细节。


关于如何确定设计风格,“万能战士们”颇有心得:他们经过多次尝试后,确定了简洁的矢量风格。对建筑细节做“减法”,简化线条、凝练造型,保留建筑的核心特征,极大地保证在有限版面空间内,即使建筑缩小后仍然具有高辨识度。


关于色彩,选取朱红、胭脂、姜黄、靛蓝等中国传统色,在建筑固有色的基础上提高饱和度,彰显中轴线的历史底蕴,同时让古建筑焕发新的活力。


在申遗结果公布前夜,我拿到了文字内容和全部建筑素材。我按照个人对版面题材的理解,加入中式边框、质感背景、地图及云纹元素后,将图文结合,最终完成版内制图部分。


正是所有人的通力协作,最终夺取了报道申遗成功战役的胜利。


美术设计部将一如既往地把对设计的热情,深耕于版面与屏幕的方寸天地。做有匠心的设计,努力包装表达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不负使命,不忘初心。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评论部 崔文佳


2015-2025,我已经写了十年评论。十年之变,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


刚进报社时,本报的评论工作主要是每周出一期“七日谈”,完成社论等为数不多的规定动作。是不是散发着浓浓的“老干部气质”?那时候,我参与的最新潮的工作,就是给新媒体部摘取一些评论片段来发微博。


节奏慢归慢,但绝不意味着日子好过。评论部的选题会是社长、总编辑坐镇。初稿完成,从编辑到主任,再到社领导,逐层把关。关数多也就罢了,而且关关难过。每个环节都逐字逐句修改,用错了一个标点,也要被批注。本人更“有幸”被叫到十层“小黑屋”很多次,胆战心惊地记录着修改意见,垂头丧气地回到工位上,推翻原稿,从头来过。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种精神压力之大,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但也正是这种魔鬼训练,让京报评论的品质始终过硬。2017年,工作两年的我就有一篇作品捧回中国新闻奖。实话实说,那时候整个人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对于怎么申报的、得奖意味着什么,根本没有太深的感触。


大约从那时候起,冥冥之中有只大手,按下了媒体的“内卷”按钮。开设公众号,上线客户端,建设融媒体,拍摄短视频,组织工作室,变革一个接着一个。评论自然不会独善其身。转战网端了,那就写网评。视频流行了,那就搞“视评”。“浙江宣传”引领新风尚,我们也开始发力长篇重磅。单人“视评”遍地开花,我们又探索了三人对谈。加法越做越多,评论员每天都忙得像一个跑圈的仓鼠。委屈、无力、疲劳,甚至被误解、被网暴、被人肉搜索……这些都成了家常便饭,但评论部的同志有一个优良作风,就是嘴上发牢骚,但手上的活肯定不停。


四处播种,总有收获。此次的获奖作品就源自重大选题策划会。我总结,这个会有“三高”。一是领导含量高,三位社领导领衔,评论部、北京论语编辑部、微博微信部、长安街知事编辑部的掌门人和主力干将参加。二是思想含量高,进了会议室,五花八门的新闻,七嘴八舌的讨论,碰撞出了一批好选题。三是传播效率高,但凡会上定的题目,稿子出炉后都会得到发布端的大力支持,极大提升了在舆论场的能见度。


于媒体人而言,外界的污名,内卷的氛围,生存的压力,很多时候让人喘不过气来。很幸运,本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提供了一方干事创业的净土。我和部门的小伙伴都不是骨骼惊奇的天纵之才,但都愿意做日拱一卒的长期主义者。笔耕不辍,相信时光总会有所馈赠。




来源:北京日报嘚吧嘚
编辑:杨泓艳

464#
发表于 2025-11-9 13:48: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她把好故事讲到了决赛现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
今天是11月8日,第26个中国记者节,小编在这里祝大家节日快乐!

9月15日至17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选拔赛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的220余名优秀记者被分为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经济报道、融合报道、舆论监督、热点引导、国际报道、综合报道八个场别进行比赛,最终有45名演讲人进入9月23日至24日举行的决赛,这其中就包括北京论语编辑部的殷呈悦。


参加这次比赛,取得了哪些收获,最终的成绩如何,快来看看殷呈悦的分享吧。
真正的赛场
在聚光灯之外
多么BUG的抽签…”
9月15日一早,作为北京赛区选手,我到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复赛场地抽签。路上暗自盘算:如果是倒数第一号,我就去买张彩票。

结果,我抽到了1号,正数的。
一张“排序1号”的屏幕截图,加上这句感叹,一起发给了好朋友。
大赛的分量是令我忐忑的一个原因。“好记者讲好故事”是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联合组织的年度盛会,每一届都汇聚了全国各地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今年,我能参加比赛,内心充满激动和敬畏。一言一行、一字一句,展现的不仅是个人的工作亮点和表达能力,也是部门的底蕴积淀和集体成绩,是单位同事乃至北京同行的职业底色和团队风貌。


可按下发送键,我脸拉得更长了。定睛一看,竟把信息误发到了北京论语工作群中最大的一个群里!这个时间,正是部门领导及同事最忙的时候:要报选题、亮观点、打“辩论”、定标题、发版面、审稿子……我怎么能让碎碎念干扰大家的工作,而且还是这么一句“中西结合”、文理不通、标点不全的牢骚!
我确实应该买张彩票。
正想撤回,群里滚动弹出的一条条消息却让我顿住了。
一马当先,一勇无前!”
很难被超越,后边选手都以你为坐标。走到现在,不管什么结果,都是非常好的成绩了。”
马到成功”
……
来自领导的鼓励、伙伴的祝福,化解了我的冒失,驱散着我的不安。一股坚实的力量在心中缓缓汇聚,为接下来的比拼注入满满的动力。


抽签距离复赛有两天时间,我仔细看过参赛名单,选手们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解放军报等媒体,也有南方知名日报、晚报的两位副总以及沪上资深的评论界前辈等。
与央媒同行相比,我缺少重大题材的天然优势;作为评论员,我的PPT没有记者老师镜头下的现场冲击力;身为行业新兵,我的履历也远不及前辈耀眼。
各种落差感叠加,反而坚定了我的演讲方向:就从京城的市井故事说起,从市民的观点交锋说起,介绍北京论语一篇篇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鲜活评论,展现北京晚报始终坚守的生活气息、人情味道和思想价值。
9月17日,带着从工作群里汲取的温暖能量,我感觉自己几乎是横冲直撞般站上了赛场。拿起话筒,心里就一个信念,我要把那篇初赛后修改了七八遍、背诵了十几遍的稿子,全部说给尊敬的评委老师和亲爱的同行们听。
评论人绝不是任何事件的旁观者,而是社会浪潮的参与者、推动者,是站在船头的导航员、瞭望人。对于这样一群不懈冲锋的战士,评论就是闪闪发光的投枪。”
实时监测热点新闻,是再熟悉不过的基本动作;讨论热点即刻成文、时刻待命,近乎于一种肌肉记忆。就拿部门近一年关注的焦点问题举例……”
说到激动处,我眼眶湿润;提起部门时,真有点血脉偾张那意思。


中头彩的女生,恭喜你。”当天傍晚,我收到了中国记协老师发来的晋级通知。走到这里,也算是从全国比拼中突围,闯入决赛。我的“1号”选手卡,从最初的尴尬,变成了小小的骄傲。
没有喘息的时间,大赛为晋级选手量身打造的“讲好中国故事训练营”接踵而至:9月18日至9月21日,每日9:00-21:00;9月21日至9月24日,每日9:00-18:00。
高强度的培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赠予了满满的收获。正是在这里,知名记者、主持人及央视导演倾囊相授,我有幸聆听,也与讲台下来自天南地北的选手老师结下情谊。
有个细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训练营的第一天晚上,节目总导演直到晚上10点多才给大家下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又神采奕奕地“闪现”在化妆间——那是为了录制我们的备采镜头。饿了就喝咖啡、困了就溜达两圈,再继续辅导我们的稿子……导演专注做事、拼命工作的状态,就是“好记者”最生动的名片。不止是他,还有化妆组的老师、摄像大哥、负责采访的姐姐、导播团队……每一位媒体同行的全情投入,都让人由衷敬佩。
站上决赛舞台,完成8分钟演讲,可以说是充满自信。这份自信,不是来自对成绩的预判,而是源自从初赛、复赛到决赛从未松懈的每一步,源自导师们高屋建瓴的辅导、讲稿在反复打磨中获得的升华,以及北京日报社所有领导和同事对我的珍贵启发。
在我演讲之后,有位来自黑龙江、做纪录片的选手演讲结束后即兴发挥,他的声音朴实而坚定:“我讲完了,我终于把‘村里的孩儿音乐班’的故事带到了北京!”
我在台下想,我也算把报社评论员的故事带到了全国好记者的舞台。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的经历,无疑是我会一直珍藏在心底的好故事。因为,那是对评论员岗位职责的又一次理性审视,是对“北京论语”这个品牌的深情擦亮,是对报社每一位媒体老师的庄重敬礼。


前两天,结果出来了。我没有进前十,但是心里没有失落或遗憾。
也是在决赛的舞台上,一位选手老师提到了采访对象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候,可能我们倾其所有、拼尽全力,过得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你不过了吗?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们一定要坚持,一定不要放弃,可能胜利就在你坚持的下一个路口等着我们。”
我爱这场比赛。但更激烈的赛场,在聚光灯之外。今天是记者节,做新闻不容易,才更需要坚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相互鼓舞、彼此关爱。
向各位老师学习,祝大家节日快乐,工作顺心。



来源:北京日报嘚吧嘚
编辑:杨泓艳

465#
发表于 2025-11-10 23:34: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奖评委周跃敏:344件作品被审出问题,三审三校不到位


本届评选,共有344件作品被审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置意见:建议不获奖的76件,不获一等奖的175件,不获一、二等奖的93件,三部分相加占全部参评作品的1/4。对比近几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差错检出率,最高是第28届55.5%,最低是第31届17.97%,本届评选差错检出率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是,考虑到这是中国新闻奖评选,代表了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水平,能够闯入定评,已经是百里挑一、好中选优的结果了,居然还有1/4的作品存在各种各样的瑕疵硬伤,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审出的问题主要有八大类:不符合法律法规、导向欠妥、不符合宣传口径、事实性差错、语言文字差错、表述差错、技术性差错和其他差错。其中,占比最多的是语言文字类差错,占45.2%,其次是表述性差错,占29.7%,第三是其他差错。严格意义讲,所有这些差错没有一处是可以原谅、值得同情的。特别是事实性差错,审核委员会主任在通报中用了“毫不留情,一票否决”的提法,包括人名错误、机构名称错误、地名错误、事实错误、时间错误等,这些差错看似微不足道,却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事实性差错。
有一件作品说“北纬25度到30度之间是种植咖啡的黄金地段,处于这一纬度的越南、巴西就是优质咖啡的种植地”。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巴西怎么会在北纬呢?它不是在南半球的吗?咖啡应该主要种植在赤道南北纬25度区域,这篇报道少了一个“南”字,造成事实性差错。还有的作品把“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误写成“复旦大学科技考古学院”,有的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误写成“世界教科文组织”,有的将“营教导员”写成“营指导员”等等。
为什么中国新闻奖评选对事实性差错采取零容忍态度?
中国记协主席何平在首次全体评委会上阐述了真实性与新闻评奖的关系。他说,必须明确我们评的是中国新闻奖,而不是一般的新闻作品。要坚守新闻真实性这一底线,决不能降格以求,决不能得过且过。任何杜撰的、编造的、导演的、虚构的、南辕北辙的,都与新闻无关,与中国新闻奖评选无缘。从这个角度讲,没有“瑕不掩瑜”这个说法。只有在严格的审视和标准下,才能真正产生经得起检验的精品佳作。实事求是地说,有些作品在主题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效果等方面还是不错的,但因为新闻要素不全、文字表述不当、文法句法不通,甚至是一些很低级错误导致事实性差错而落选,这很可惜,说明我们的作风建设还有问题,“三审三校”还没有落实到位。(摘自“江苏记协”公众号)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何璇祺

466#
发表于 2025-11-16 21:17: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重磅发布!俄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授予新华社集体以“列宁奖”!



俄共中央主席团例会公报
2025年11月11日)


本次会议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主持并宣布开幕;在开场陈述中,其明确强调,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所提出的纲领性政策取向对于矫正与优化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政治生态具有根本性作用与现实指向;并且,上述取向的紧迫性与适时性进一步凸显了即将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全会的重要性,而该次全会拟就议程“关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为落实《胜利纲领》所应承担的任务”进行审议与决断。
就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108周年而组织的系列活动,会议对其总体实施状况与阶段性成效进行了总结性评估;与此同时,会议对于于十一月五日至八日在莫斯科举办、汇聚来自世界四十个国家代表参与的国际媒体论坛“以真理反对新法西斯主义”予以高度评价;并且,会议特别指出,必须以持续、系统与一致的方式推进针对新法西斯主义、反共主义、反苏主义及恐俄主义的斗争,由此维护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与公共传播空间的理性秩序与可验证性标准。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就与第二次(十一月)中央委员会全会的筹备与召开相关的若干事项进行了专题审议与部署;关于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由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及其副主席尤里·维亚切斯拉沃维奇·阿佛宁、德米特里·格奥尔基耶维奇·诺维科夫、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卡申分别作出工作报告。
在交换意见环节,卡拉什尼科夫、哈利托诺夫、克雷奇科夫、洛科季、塔伊萨耶夫、察里欣、德罗博特、奥布霍夫、科诺年科、伊瓦切夫等参加发言;并且,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为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会所必需的文件草案与相关工作材料。
会议批准设于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人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萨波日尼科夫继续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并选举阿佛宁与洛科季担任副主任。
会议听取了“关于授予二〇二五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列宁奖”的议题报告,报告人德米特里·格奥尔基耶维奇·诺维科夫就相关提名与遴选程序作出说明;经讨论形成结论,列宁奖授予下列提名者:
1)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沃罗宁,苏联及摩尔多瓦的党务和国务活动家,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主义者党主席;
2)金正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
3)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谢列布里亚科夫,公开股份公司“基洛夫工厂”总经理;
4)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国家通讯社;
5)弗拉季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切尔努申科,苏联人民演员,圣彼得堡国立学术合唱院艺术总监。
主席团的有关决议将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所属媒体予以发布。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新闻处

来源: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新闻处
编辑:何璇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