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真实案例库

  [复制链接]
461#
发表于 2022-10-22 16:59: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氏垂心

462#
发表于 2022-10-23 21:35: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氏垂心

463#
发表于 2022-11-2 21:42: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464#
发表于 2022-11-2 23:28: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腾讯要“国有化”?腾讯大股东、中信集团都回应了!腾讯股价大涨10%…

11月1日,腾讯最大股东、南非Naspers集团荷兰子公司Prosus发布声明称,媒体公司“亚洲科技”(Asian Tech Press)文章称中信集团正组团与Naspers谈判以收购其持有的全部腾讯股份,该文是猜测性的,不符合事实。


中信集团也透过媒体表示报道不实。

据证券时报,虽然外资是大股东,但是腾讯一直高度由创始人控制的管理团队运营,是民营企业。如果外资选择卖给中信集团,则意味着国有资本成为大股东,有可能打破现在的经营体制,所以外界高度关心此事。

在此之前还传出过中国移动要收购腾讯,相同的传言很多年前就发生过。腾讯也否认了此事。


Naspers集团在声明中称将继续执行今年6月宣布的开放式股票回购计划,该计划的资金来源是定期和有序地出售集团持有的少量腾讯控股的股票。Naspers董事会与Prosus董事会重申对腾讯的长期前景仍有信心,并认为该股份回购计划符合Prosus、Naspers及其各自股东的最佳利益。

Prosus资产净值报表显示,截至10月28日,Prosus仍持有26.926亿股腾讯股票,与港交所披露文件显示的9月9日Prosus持股数量一致,意味着Naspers在9月9日至10月28日的时间内阶段性停止减持腾讯股票的动作。

据中国基金报,中信集团也回应了,11月1日,针对中信组团收购腾讯股份的消息,中信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传闻不实,无相关计划。”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向接近中信投资端人士了解到,目前并不存在所谓“中信组团收购腾讯股票”的事情。多位投资界人士也对记者表达了对该传言的否认。

11月1日中午12:34,腾讯公关总经理张军在朋友圈转了一首歌曲《流言》,并配文称:“流言传来传去,说不停不知道何时能停息。”

Naspers是一家总部位于南非开普敦的大型跨国科技传媒集团,成立于1915年,并于1994年在约翰内斯堡交易所上市,主体业务已经从传媒转型成全球性互联网文娱和投资。2001年,Naspers投资腾讯3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获得46.5%的股权。

Prosus(AEX:PRX)则是Naspers的子公司,为提升融资能力,Naspers打包所持的腾讯等互联网公司资产,于2019年在荷兰挂牌上市。

此次传言中涉及到的股份,主要是指Prosus所持有的腾讯股份,历史上经过IDG二次出售、腾讯上市、以及2022年南非报业集团大幅频繁减持,Prosus目前持股比例降至9月8日的27.99%。

但需注意的是,腾讯股权采取VIE架构,单一大股东并不具备投票权,仅具备分红权。截至11月1日收盘,腾讯控股股价227.4港元,涨10.6%,创近七日新高。


以腾讯的最新的2.19万亿港元市值计算,目前Naspers所持股份的市值超过60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555亿元),如果真有交易,那绝对是中外资本市场交易中罕见的大手笔。

据中国基金报,此前,在10月24日晚间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可能入股腾讯。对此,腾讯方面回应称,该消息不实。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马源

465#
发表于 2022-11-3 22:02: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466#
发表于 2022-11-3 22:04: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467#
发表于 2022-11-4 23:11: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468#
发表于 2022-11-5 23:06: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469#
发表于 2022-11-7 22:06: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邓秋雨

470#
发表于 2022-11-15 21:47: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个记者三年读了800多本书,你呢?

不久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传媒中心记者庄向娟,参加台州市“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以《我和你,相互塑造》为题,讲述她与采访对象的故事,获第一名。

庄向娟,1984年出生于衢州常山。2007年,从台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在了台州。

15年间,她把路桥十里长街翻了个底朝天,写下16万字的《水一边 街一边》。她采访过收养了上百位孤寡老人的一位老人,路边烧烤店的老板,急诊室护士,来自非洲的外教,拍下无数星空图的小老板,自费组建车队远赴新疆参加环塔拉力赛的赛车手……她对话死刑犯、艾滋病毒携带者、同性恋者,贴身采访过掏粪工人,也和成功的企业家们谈笑风生。

15年间,她从初出茅庐的外地小女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新闻老兵。“胸中有丘壑,笔下走惊雷。”这是伍文杰对她的评价。他曾是她的大学老师,后来一直是她的领导。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人无数助人不休,她是行者、读者、记者,她是5岁女童的母亲,她当过10年路桥区政协委员、现在是市人大代表……

她像火炭上的一滴糖,滋滋作响、翻腾不息。

“当你看过1000部电影,就会发现这世上没有什么离奇的事。”

“当你审过1000个案子,就会发现这世上没有什么离奇的案子。”

这是2019年上映的电影《误杀》中的经典台词。

当你读完1000本书,会有怎样的发现?

三年前,庄向娟立下读1000本书的目标,开启急行军式的阅读。如今,任务已过八成。按古人的计量单位“卷”来衡量,何止万卷。

这是碎片化阅读大背景下,一位记者的自我修养。

“女儿3周岁多的时候给小朋友们普及‘斐波那契螺旋线’的概念,是不是很酷?”

斐波那契螺旋线是什么线?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被称为最完美的黄金分割螺旋线,庄向娟说:“我是从吴军的《数学之美》里看到的。自然界很多地方存在这种线。比如一些楼梯的设计,比如飞蛾飞过的曲线。”

庄向娟的阅读范围很宽广,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数理化,都读。

三年前定下阅读目标,是怎样的一个契机?“那时孩子很小,每天鸡飞狗跳,甚至有陷入抑郁的倾向。便想到挑战一下读1000本书,等孩子幼儿园毕业时,做她身边的小型图书馆。”

一开始,读的是《伟大的思想》,48本,企鹅出版社的,国内2016年引入。这套书号称要带领读者领略伟大的思想家、先驱、激进分子和梦想家的思想,这些人的思想撼动了旧有的文明,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文明样子。我想说,这套书做到了这一点。看完后,也就放下了。直到不久前,在得到APP上听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40讲》,又想到它。说实话,如果没有之前《伟大的思想》的驯化,我不能像现在这般,能很大程度上领略到刘擎40节课的魅力。”

我想,庄向娟想表达的是,放下了的书会暗自沉潜化作养分,提升你的能力。

这几年,庄向娟说自己看了很多成套的书,比如《权力的游戏》,很多人知道它是因为这个系列的电视剧,但她看的是书——因为是熊逸推荐。最近还看了他写的《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也让庄向娟深受启发:生活分三个立场,情绪立场、物理立场和设计立场。情绪立场是最糟糕的,一点小事就产生情绪,特别消耗人;物理立场,是说能够形成习惯的事,就不要消耗意志力去做。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得把自己训练成机器,很自然地去完成一些事情,把意志力拿来完成重要的事;最厉害的是设计立场,是指确定目标后,让生活朝着目标前行。“读完这本书,感觉生活舒适度高了一些。”

看庄向娟的朋友圈,经常晒出正在读的书。《项塔兰》《走出荒野》《从前有幅画》《相约萨马拉》《吉檀迦利》《光年》《暮色将尽》《波特诺伊的怨诉》《建筑师》《五号屠场》《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资治通鉴(熊逸版)》《心灵的科尼岛》……这些是她最近的部分阅读书单。

全读还是跳读?

庄向娟说:一本书,只要打开了,就会从头读到尾。“当看完500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写稿速度变得飞快,一晚上写8000字都没问题。”她说得飞快。

冯唐说过类似的话:我写小说,好像老天握着我的手在写。

看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她举了个例子,有一次跟随省记协同行去四川做一个扶贫采访,恰好《时间的力量》这本书快递到了,带上。路桥到杭州的动车上,杭州到四川广元的飞机上,青川到成都的动车上,刚好看完这本300页的书。“时间就藏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的中间缝隙里,只要你抓得牢,就会属于你。”

《习惯的力量》有个观点,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紧紧抓住一件事去做,让这件事统领你的生活。比如你喜欢读书,你对时间最大的慷慨就放到读书这件事上。类似于设计立场。庄向娟说:“我衡量时间的方式就是又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稿子。”

“有些书读起来很艰涩。但读到最后,你能感受到那种流动的微妙的沉重的诗意。比如《哥德尔艾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还有,读普鲁塔克的《慰妻书》、阿尔贝·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等,都让我感动于我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庄向娟提到《人类简史》。在尤瓦尔·赫拉利的叙述中,未来全世界人类的生活,或将变成这个样子:少数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人们,将成为“神人”,控制地球的主宰。而大多数人的生活看似衣食无忧,但却是被操控、摆弄的傀儡,并且浑然不知。“看看我们的周边,人们何尝喜欢‘无所事事的基本满足’?就算你给他们安排好了一切,他们也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活。因为,生命本身就是自由、平等、鲜活、炽热的。”

在人类文明的接续史上,因为读书,我们成为了接续的一部分。

庄向娟说:“通过阅读,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对文字的敏感,让我更善于倾听更擅长理解他人。书里的故事、采访对象的经历,最终都成为我的故事和经历。”

是的,我们终将浑然不分。

她说:“之前,一位朋友送了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当时有点不以为然。但是,读完后发现这本书不只是好看。高尔泰用这本书咀嚼了自己的一生,给我弥补了日本鬼子扫荡中国、‘文化大革命’等历史。这是祖国离我们最近的沧桑……”

那时庄向娟正在做一个系列稿,关注隐秘在路桥街头巷尾和工厂农田里的老匠人、老艺人等,构建路桥“百匠地图”。高尔泰经历的一切,其实就是这些一辈子做一件事的匠人经历过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大时代的熟悉,从而让我们更能理解“匠人”这一群体中的具体个体在历史中的存在。

“我刻意节制表达,用缓缓流动的文字。因为我看了日本人写匠人的书。这套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特别朴实。我们都说要学习日本工匠精神,那就先学他们怎么写工匠吧。”庄向娟说,这是阅读带给她的叙事方式的转变。

还有个转变,容颜。庄向娟越来越帅气——看她多年来的几段视频,脸部线条和身材变得紧致,看上去通透、轻盈,如她的文字。我想,这离不开持之以恒的阅读和工作之余见缝插针的健身。

她说自己死过一回:大一时在学校草地上,脚后跟被腹蛇咬了一口,整条腿肿成大象腿,被送回衢州老家。爸妈丢下养猪场,寸步不离守着,不停用针戳伤腿放掉坏血。后来很幸运,一位蛇医用自家后院种的草治好了她。

曾经离死亡很近,让她对生死和命运有着深入思考之后的疏离感,这样更能看清自己。

“人们常说生命只有一次。我经常想反驳,因为你可以体验很多次啊。比如看《渺小一生》,我在裘德的人生里窒息;看米歇尔·奥巴马的《成为》,发现就算做了美国第一夫人,也会在带孩子的最初几年累到崩溃大哭;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体会到成功和幸福可以没有任何关系……”

她曾有机会去新华社或凤凰卫视,但她说路桥挺好,爱人孩子在身边,有伍文杰老师——他给予她足够的鼓励和自由。还有很多朋友,有帮遛娃的、有做好饭菜会叫她的、有免费为她量身定制服装的……

“日常生活里喝咖啡深夜小酒馆喝一杯精酿啤酒,我都喜欢,这些慢下来的时间是人生美滋滋的部分。想得到这些我觉得要学会提高做事效率,学会从时间那里索要时间。”至于在朋友圈晒书,她说是记录也是阅读推广,希望更多人爱阅读爱工作爱生活。

常去的一家理发店,托尼在聊天中了解到庄向娟爱读书,便让她荐书。后来每次去,托尼就和庄聊书,完了不忘狠狠打折。

读书,读很多书,很喜欢读书,到底在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庄向娟明确地说:会自由。

自由就是脑中无障碍。


来源:长江(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