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8位省级党报媒体人,参评首届全国十佳新闻工作者评选(附简介)
近日,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首届全国十佳新闻工作者公示并投票的信息,全国共106人参评,最终评出十佳( 文章高手、节目大家、外宣能人、全媒尖兵 、综合业务),竞争十分激烈。106名参评者中,来自省级党报的媒体人一共28位。 28位省级党报媒体人具体事迹如下,不分先后: 1.北京日报社 郭涛
郭涛,男,1986年12月生,大学学历,主任编辑,中共党员。200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北京日报社长安街知事编辑部主任,负责长安街知事新媒体运营管理、内容创作、审核把关、对外合作等。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北京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等荣誉,是首批国家青年文化英才、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近年来主要从事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等领域的宣传报道,牵头《千年永定》等省级重大主题宣传和重点议题设置宣传项目。相关新闻实践案例入选教育部主办“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多次在中国记协“记者之家”大学堂、中国新媒体大会等平台授课分享。
2.内蒙古日报社 丁燕
丁燕,汉族,1982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记者。该同志从事新闻工作20年,从传统媒体文字记者到全媒体时代参与到产品的策、采、编、制、发等多个环节,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始终致力于做一名政治素养过硬、理论水平深厚、政策把握精准、业务能力精湛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新媒体作品《永远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此外,2次获得内蒙古新闻奖特别奖,2次获得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5次获得内蒙古新闻奖二等奖,5次获得内蒙古新闻奖三等奖。荣获全区践行“四力”优秀新闻工作者、自治区直属机关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2021年12月至2024年7月,负责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三审和内容策划工作。期间,账号粉丝数从31万增长到61万。近两年,积极参与多个文化项目全媒体报道。
3.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董翰博
董翰博,199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主任记者,现任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经济新闻编辑部二级首席记者。长期工作在新闻一线,坚定不移地围绕辽宁省中心工作,奋力创作新闻精品。作为主创成员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来辽宁考察等时政类重大战役性报道,通过一系列新闻作品反映辽宁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新举措新成就。作品《大地情书》获中国新闻奖,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及特等奖12次。勇于担当,在重大一线战场中扎实工作,表现突出。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与辽宁医疗队一同奔赴湖北,成为危急时刻代表全省新闻战线冲上火线的尖兵。因抗疫宣传报道中表现突出,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4.吉林日报社 杨悦
作为吉林日报社经济战线的骨干记者,杨悦同志始终以“脚底板下出新闻”的坚守深耕一线,用敏锐的视角捕捉时代脉搏,以生动的笔触记录吉林发展。从业多年来,她既扎根脱贫攻坚的田间地头,又穿梭于产业转型的工厂车间;既追踪重大政策的落地成效,也聚焦百姓生活的细微变迁,先后采写新闻作品数千篇,因其采写的文章站位独特、立意深远、行文优美,多篇获评省级以上优秀新闻作品,作品《以电代煤“放大招”》荣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作品《“风”“光”这边更好》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还因曾在吉林省脱贫攻坚宣传报道中表现突出,2021年5月,被授予“吉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5.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董新英
董新英,1986年生,高级记者,黑龙江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黑龙江省妇联第十二届代表、执委,黑龙江省青联委员。黑龙江省B类高层次人才。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近五年,承担中宣部自主选题支持项目1项,参与中宣部《纪录小康工程》1项,主持省委宣传部文化事业建设经费项目1项,参与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1项。出版《见证—龙江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黑龙江变迁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黑龙江奋斗者》3部专著。黑龙江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个人记功奖励;获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省政协履职优秀委员3次,优秀提案奖2项;获中国新闻奖、黑龙江省新闻奖共计30余项。2019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6.上海解放日报社 王潇
王潇,女,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点栏目主编,主任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新闻传播专业,长期从事特稿及人物报道采编工作。曾先后任解放日报特稿记者、专业首席记者;先后获评上海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五一新闻奖,公益新闻奖。主创的原点栏目聚焦国内外重大热点事件,秉持“直抵现场,回到新闻原点”的宗旨,从抗疫前线到地震灾区,从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到社会痛点议题核心,以扎实的调查还原真相,回应社会关切,并关照时代中的普通人,多篇稿件推动政策完善;栏目获评上海工人先锋号、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7.上海新民晚报社 晏秋秋
晏秋秋,新民晚报人,高级记者,一个喜欢不断尝试的跨界破圈者。从知名的体育记者、民生记者到报社采编、职能部门负责人。媒体融合,他开通视频号“晏秋秋”,又从舞文弄墨的文字记者,转身为在镜头前评论时事热点的主播。晏秋秋工作室连续入选上报集团融媒工作室。他在很多重大热点上敢说善评,他在集团赋能下接通更多平台。晏秋秋,是“体制内+正能量”,还是“海派的+亲和的”。在他的短视频、直播中,在对他的采访中,始终坚持天天接待老百姓;始终坚持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
8.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王璟
王璟,现任新华报业少年志工作室主任、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兼南京晨报总编辑,扎根新闻一线21年,系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文化英才。“创”是她最鲜明的职业底色。她创建首个以青少年思政教育为特色的青少年学习成长平台——“少年志”,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带领团队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其主创新闻作品《少年志•青少年强国学习空间站》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她创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首个“融媒+”垂类公司,实现“双效合一”,积极反哺新闻主业;她创新都市报协同工作模式,以“双主编”方式全力推进两家都市报共创发展,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排头兵”。
9.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刘乐平
刘乐平同志,奋战在新闻一线17年,专注于经济、时政领域报道,获评浙江省G20杭州峰会工作先进个人、世界互联网大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参与采编的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1次,获中国新闻奖1次、浙江新闻奖20余次。曾担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新闻报道团队负责人,推动时政新闻报道融合创新。政治素养高,理论功底扎实;采写编评等业务能力全面,顺应新媒体时代传播形势变化,熟练掌握各项新媒体技术;长期观察浙江经济发展脉动,有独到而深入的思考;作为团队负责人,具备较强的策划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10.安徽日报社 温沁
温沁,中共党员,安徽日报视觉新闻中心主任记者。从事新闻工作12年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新闻工作者初心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奋战在新闻宣传第一线,创作出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党报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政法好新闻奖,18次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得安徽省爱岗敬业类道德模范、安徽省最美军嫂等称号。作品曾入展中国第19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11.福建日报社 郑璜
从事新闻工作17年来,郑璜同志在福建日报多岗位历练,从重大专项、重大主题报道的“文章高手”到转型媒体融合一线实践者。2014年起作为主力成员,参与报社“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历次采访活动,目前已刊发的17篇通讯中,她参与执笔其中12篇。系列文章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原创性、严谨性、可读性兼具,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反响。她还参与了“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图书《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写作。她采写的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一次,多次获福建新闻奖,其中特别奖、一等奖8次。2025年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
12.江西日报社 胡武龙
胡武龙,1985年1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编辑,现任江西日报社大江网副总编辑。从业18年来,该同志始终初心不改,把新闻当成事业,争当全媒体传播尖兵,用新媒体记录百姓心声,以融合叙事讴歌伟大时代,创作一大批有温度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入选国家文化青年英才、江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和“新时代赣鄱先锋”突出贡献好榜样。该同志共5次获中国新闻奖,6件作品获中国网络正能量精品,150余件作品获江西新闻奖和江西报刊网络新闻奖,其获奖等级和数量位居江西新闻界前列。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他主创的2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三等奖。
13.山东大众报业集团 娄和军
娄和军于2008年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大众日报,从事新闻采编17年,现为大众报业集团编委,大众日报经济新闻采编中心主任、舆论监督部主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内容中心主任。《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组合报道》《36小时,一切为了11名矿工兄弟》等9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参与策划重大主题报道100多组,策划两会报道、抗战胜利80周年报道、网络评论等重点作品,10件获中宣部阅评肯定,2020年至2022年所主持《蹲点调查》栏目获中宣部专题阅评。在战疫、地震、防汛等急难险重报道任务中冲在一线,采写大量鲜活报道,所率团队获山东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参与建设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客户端下载安装量突破6800万,综合影响力居全国省级媒体前列。
14.河南日报社 朱琨
朱琨同志于2007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广州日报、大河报、大河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现任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总编辑,从新闻报道的移动化、互联网化转型到大河、大河财立方、豫视频等新闻客户端的创办,再到平台型智媒顶端新闻的建设实践,一直奋斗在融媒改革的第一线。该同志工作以来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一等奖21次,二等奖13次,荣获2024年度“中原文化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过6篇论文,带领团队打造的“我想@领导”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今豫网言”获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全国百佳账号;“一端百面”工程获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15.湖北日报社 陈会君陈会君,女,1985年8月生,湖北省应城市人。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湖北日报,在社会部、政治新闻中心工作,2019年7月起,任咸宁分社副社长、区域新闻中心副主任、融媒体中心副主任,2024年12月任湖北日报三峡分社社长,职称高级记者。截至目前,获中国新闻奖5次(其中一等奖1次)、湖北新闻奖41次(其中20件一等奖);入选国家青年文化英才、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获中国报业“先进工作者”、湖北五四青年奖章;参与的10多篇报道(内参)获中央、省市领导批示和中宣部专题阅评,带领团队打造的20多款新媒体产品获中央网信办置顶推送。
16.湖南日报社 辜鹏博
用镜头捕捉时代脉搏,用影像传递人间温暖,用脚步诠释新闻理想。从业14年来,辜鹏博始终践行“四力”要求,在新闻一线深耕不辍:疫情来袭时,他冲向最危险的隔离病区;洪水肆虐时,他蹚过齐腰深的浊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他在基层大地深耕细作;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他让中国故事直抵人心。2020年9月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11月,作品《追科技之星》获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21年11月,作品《跃·悦》获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20年11月,获评中国新闻摄影学会2020·中国抗疫优秀摄影记者;2018年,获评湖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获得湖南新闻奖。
17.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丁建庭
丁建庭,高级编辑,现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理论评论部副主任、南方+客户端编委,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新闻工作17年,深耕新闻评论,勇当全媒尖兵,参与国际传播,是南方报业首批“南方名记者”,主笔南方日报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等重磅评论,主创“悦言”大型政论、“学习导读”融媒栏目、“粤海听风”深评栏目、“叮咚视评”视频栏目、“今日评”短评栏目、“世界观”国际评论栏目等,年均撰稿超400篇、80万字,有21篇评论被《人民日报》刊载。曾获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2次(《砥柱人间是此峰》《再造一个新广东》),中国人大新闻奖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特别奖)9次、二等奖16次、三等奖5次,获评中国报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
18.海南日报社 张杰
张杰,男,43岁,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汉族,海南日报社高级记者、新媒体部主任。2003年从事新闻工作至今,于2019年由摄影记者转战新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卓有成效。推出《水满谣》《老兵story》《大鱼“海棠”:145天的重生“鲸”历》及“幸福照相馆”融媒IP等一批批正能量、大流量、高质量的新媒体爆款作品并纷纷获奖。张杰系海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远志奖”、海南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海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获得者。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第26届及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会推荐奖、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收藏奖、14项海南新闻奖一等奖等,至今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70余次。
19.广西日报社 魏恒
魏恒同志长期奋战在时政、科教等新闻一线,曾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十多次荣获广西新闻奖一等奖,入选广西文化领军人才。他投身重大主题报道,全国首个公开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与广西情缘,党的二十大期间采写通讯《第一会议室里的时空回响》,深入平陆运河建设一线采访,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他不断增强“四力”,写出《别忘了山谷里的寂寞角落》《搬出来,才能“拔穷根”》等带有民生温度的作品,以内参、调查报告等形式向党和政府反映真实情况,助推解决有关问题。他强化全媒理念,组建“大年教育+”工作室,成功讲述“00后”教师夫妻扎根深山、西林送教的长情告白、“守摊女孩”等正能量、大流量的故事,有的入选中国记协“我的代表作”。
20. 重庆日报社 康延芳
康延芳,女,中共党员,1982年2月生人,现为重庆日报新重庆客户端编辑中心副主任。该同志自2004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新闻工作,至今21年。该同志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精湛,长期在采编一线部门,尤其在媒体融合发展以来,积极投身新媒体,采写策划制作了大量深入基层、反映时代的新闻报道、融媒体作品。从业以来,13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6次一等奖;几十次获重庆新闻奖;先后获评“重庆市十佳田坎记者”“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第五批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重庆市劳动模范”等。
21. 四川日报社 张守帅
张守帅,42岁,扎根采编一线17年,历经区域、时政、经济等多条口线锻炼,现任四川日报集团特聘首席记者、川报全媒体首席记者。80多次获得包括中国新闻奖在内的省级及以上新闻奖,被授予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在近年四川历次抗震救灾中,主动请缨、逆行出征,挺入“孤岛”,反映灾情和救灾需求,被称作川报“新生代灾难记者”。擅长特稿写作和人物报道,用真实质朴、生动传神、形象鲜明的精品力作,为平凡英雄画像、为火热时代立传,著有报告文学《行走的光芒》。领衔设立全省新闻战线首个按劳模工匠工作室标准打造的创新工作室,孵化特色栏目,承担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制重点报告,持续把党报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和智库优势。
22. 贵州日报报刊社 田旻佳
田旻佳,现任贵州日报报刊社天眼新闻采编中心副主任,高级记者,曾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次,贵州新闻奖一等奖8次、二三等奖若干,全国党刊优秀作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数次。在主题宣传方面,带领团队创建了覆盖贵州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贵州融媒体云上编辑部”。策划推出《出山记》《村里喜事捎北京》等融媒体产品,牵头启动《文化,中国行!一砖,窥千年!》等跨省联动报道,积极推动“天眼新闻”品牌提质升级。在国际传播方面,与团队共创贵州日报中英文双语频道“Fast”、海外社交平台品牌“Discover Guizhou”,成为贵州国际传播的主阵地。曾率队前往格鲁吉亚等国开展实地采访,实现了贵州媒体首次组织多批次记者前往多国开展系列报道的有效尝试。
23.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张莹琳
张莹琳,女,入党积极分子,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交流中心(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缅甸语记者、编辑及翻译。2018年08月至2019年12月,曾在缅甸仰光担任《吉祥》杂志驻仰光分社记者。自2016年入职以来,她坚守国际传播一线,深入践行“四力”要求,在中缅重大事件报道、国际舆论引导、跨国人文交流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张莹琳同志参与策划报道“中缅媒体双城论坛”“中缅经济走廊论坛”等数十场重大活动,以多语种、全媒体方式向缅甸受众传递中国主张,报道被缅甸主流媒体广泛转载。2020年瑞丽疫情期间,她深入一线采写报道,为稳定社会舆论、凝聚抗疫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德宏州委宣传部专函致谢。2025年3月缅甸强震后,她随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奔赴灾区,发回大量独家报道,并主动承担翻译协调等工作,被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援助缅甸‘3·28’地震抗震救灾工作表现突出个人”。此外,张莹琳同志深度参与涉缅方向的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为云南省对缅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她参与编辑的缅文《吉祥》杂志连续3年在中宣部相关评选中蝉联全国第一,《“70年·中缅关系新时代”系列报道》《有困难,就找“阿咖梭”》《“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朋友》等代表作多次荣获云南新闻奖,她负责运营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吉祥”是我国对缅传播最强音,被中宣部表彰,在2025年7月,该账号的自流量粉丝数突破10万,成为了向缅甸受众展示中国形象、云南风采的重要窗口。
24.西藏日报社 常川
二十年来,常川同志坚守党的新闻事业初心,扎根西藏高原,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信念执笔记录时代,一路从驻站记者走到媒体融合一线,始终以凝聚人心、记录时代、传递温暖为使命,生动讲述西藏故事。曾先后三次参与习近平总书记赴藏考察报道,生动表达了高原儿女对人民领袖的衷心爱戴。在昌都、日喀则地震等突发事件中,始终冲锋一线,发回现场报道。深入边境玉麦,与卓嘎、央宗姐妹一同顶风冒雪、徒步巡边,用心用情写就的守边故事,成为弘扬精神的时代标杆。亲历拉林铁路通车、西藏脱贫等重大节点,在媒体融合中主动创新,探索主流声音新表达,多部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在他的笔尖和镜头之下,西藏的跨越式发展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可感可近可亲的真实印记。
25.陕西日报社 苏怡
苏怡,2008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陕西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苏怡坚持深入基层一线,采写了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先后获得中省新闻奖10余次。其中,《“秦岭小慢车”书香伴成长》获第29届中国新闻奖(2018年度)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二等奖、《中国企业首次刷新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2022年度)消息三等奖。苏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先后参与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回访,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改革开放40周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中国—中亚峰会、进博会、丝博会、农高会、服贸会等相关报道工作,用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反映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6.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魏娟
魏娟,现任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甘肃国际传播中心副总编、甘肃新媒体集团新甘肃客户端副总编。获评2024年“第三批陇原青年英才”、2022年“甘肃省青年优秀文化人才”;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类三等奖、第3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二等奖;多次获甘肃新闻奖一、二、三等奖。2023年、2022年分别主持完成2个省级项目,2024年在《记者观察》发表论文《主流媒体新闻宣传创新研究》;2022年在《中国报业》发表论文《媒体融合背景下用户连接重构思考》。从业近20年来,在传统纸媒工作12年,主要采写教育、文化和深度调查类新闻报道。2018年转入新媒体集团工作,带领团队打造优质融媒产品,主持完成新甘肃客户端5.0改版。负责甘肃国际传播中心工作以来,持续创新传播内容和方式,推出的多语种策划在海内外平台获较高关注,中心在海外平台19个账号总粉丝量超310万人,总浏览量17.8亿。
27.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马钦麟
马钦麟,2003年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入职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现任全媒体指挥中心主任,高级记者。工作期间,多次参加中阿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报道,2013年赴雅安地震灾区采访。开展新闻专题策划60期以上,多次得到自治区主要领导批示。《兴麟房产中介太坑人了》等舆论监督报道发挥了实效。2018年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2024年起主持自治区人才小高地项目。发表论文10篇。创建动漫工作室。参与社科项目2个。起草、修订编委会制度10个,起草重大主题报道方案200余个。管理外宣队伍1支。22年来,《手绘H5•绿沙∣“人民楷模”王有德》等2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获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3件;获宁夏新闻奖近20件;2015年、2022年分别获得获自治区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28.新疆日报社 李杨
李杨,女,汉族,198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新疆日报社时政新闻部重点报道组负责人,高级记者。报道“最美职工”帕夏古丽、南疆妇女健康守护者玛依努尔、“抢救维吾尔木卡姆第一人”万桐书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在国际舆论场上发挥澄清谬误的作用,向世界展现了真实、客观的新疆。连续12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参加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建党百年前方报道。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大山深处走出最美“古丽”》《“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太幸福了!”》获一等奖,另获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奖项30余项,荣获中宣部“青年文化英才”、2025年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中国报业先进工作者、新疆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
编辑:何璇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