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学教育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51#
发表于 2025-2-10 19:28: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杭州新闻联播》AI主持人播报逼真0失误,“播音专业学生碎了”?有学生计划读研换专业,增加“技能傍身”
春节期间,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的《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创新使用AI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且做到了0失误率,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杭州新闻联播》AI主播小雨

AI浪潮席卷之下,有网友对人工智能服务新闻工作点赞,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AI技术用于严肃新闻播报是否该有边界感?而数字主持人的出现,又是否会抢夺真人新闻主播的饭碗?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否也将面临新挑战?
红星新闻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已有播音专业学生认为感到压力而选择考研换方向,但也有传媒领域专家指出,认为人工智能会替代真人主播或记者是杞人忧天。


从央视到地方媒体已有多家媒体机构推出AI主播
杭州综合频道此前报道,2023年以来,杭州文广集团就开始布局以AI为引领的创新发展战略。创建短视频AI生产实验车间,并孵化出首个创新项目——智语数字人应用创作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通过专业级真人拍摄采集,利用全新AI算法实现人物形象及声音复刻重演,打造广播电视级超写真数字人。同步实现从文稿到短视频成片的智能快速生成,制作播出国内首档全流程人工智能电视节目《冠军AI亚运》。《杭州新闻联播》成为全国首档全数字人主持播报的联播类新闻节目。
事实上,利用AI技术,复刻新闻主持人播报新闻的做法并非始于今日。20243月全国两会期间,央视财经新媒体就曾在蚂蚁灵境数字人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下,打造出的以总台央视主持人孟湛东、郭若天为原型进行复刻的AI主播——小东、小天。两会报道期间,这两名AI主播就已实现全天实时为用户解答各类问题。

▲央视财经此前推出的两会AI主播

20246月,日照广播电视台也以女主持人王智夏为原型,复刻推出数字主持人智夏参与新闻报道。20247月,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国家级盛典《2024中国·Al盛典》节目上,以尼格买提、马凡舒、王冰冰三名主持人为原型,首次亮相了三名AI数字人代表——小小尼、小凡、冰冰,在舞台上进行人工智能科普。

▲央视节目中推出3名AI主持人

不仅AI数字人,在去年年中,央视多档节目也将AI制作的动画用于新闻播报。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24329日,央视《晚间新闻》在描述候鸟迁徙的背景资料时,选用了AI生成的视频;20244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在解释强对流天气并提醒如何做好预防时,同样选用了AI生成视频。
AI浪潮席卷之下,有网友对人工智能服务新闻工作点赞,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AI技术作用于严肃新闻是否该有边界感?而数字主持人的出现,又是否会抢夺新闻主播的饭碗?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否也将面临新挑战?
AI主持人站上主播台有播音专业学生计划更改考研方向
播音专业学生碎了”“有了数字主播,真人主持人年过完后还有班上吗?面对杭州新闻联播推出的数字主持人,不少网友在留言区发出以上感慨。
小陈是北京某高校一名播音专业大三在读学生,看到近期多档电视节目推出数字主持人,心理也增添了压力。她告诉红星新闻:过去以为练好台词,说好普通话,有个好学历,好模样,就能在电视台找份工作,但现在看来要补充学习的还有很多。
在小陈看来,AI数字主播的出现的确带来了新的压力。面对AI主持人0失误率的播报,她认为,自己无法在精准念稿、识别文稿偏僻词、保持普通话标准等功能上胜AI一筹,因此她早已有了读研换专业的想法。
作为播音在读学生,我们除了在底子功夫上继续加强外,还需要有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技能傍身,所以未来读研我不会再继续读播音主持,考虑攻读法律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小陈告诉红星新闻,她也认为人工智能更大的作用在于复刻和信息搜索整理,无法取代人类的深度思考和专业能力:比如新闻的调查、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新闻伦理的判断、专业知识的运用,人工智能现在还取代不了我们。因此在AI技术赋能新闻的冲击下,她希望自己能同时学好新闻播报,并深入学习法律知识,运用AI技术帮助自己,做好未来法治领域报道的新闻工作。
四川某院校播音专业在读学生的小张,则相信主播行业不会被AI主持人替代。因为AI主持人只是在复刻新闻主持人,并不能在专业性上真正替代。小张表示,AI主持人的推广,提醒在读生应该学好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自己提升工作效率,但人与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采访写作等仍需真人来完成。
AI来袭,真人主播咋办?专家:AI抢不走真正专业人的饭碗
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看来,更多媒体打破传统观念,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是一件好事:比如有了数字主持人,那么深夜档新闻,凌晨的突发事件播报,就能用数字主播替代真主持人,节省了真人主播的劳动力。同时,刘海明指出,新闻从业者在新技术冲击下,也需要不断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整合信息抓取新闻点,以提高工作效率。

▲央视利用AI动画播报新闻

人工智能会淘汰一些人,有就业压力很正常,但淘汰的是完全拒绝新技术的人,而非是抢夺所有新闻人的饭碗。刘海明解释称,如AI主播实际也是复刻真人主播,但以目前的技术无法让数字人替代人类思考,无法共情人类情感,或处理新闻播报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尤其是面对面的专访,需要有独立判断的新闻写作以及暗访等工作,数字主播还无法实现以情入境地进行采访交流。
在刘海明看来,人工智能更大的优势是整合已有信息,但新闻是面对未来的突发,思考未来的工作,因此并不会因为出现了数字主播,就让主播乃至传统新闻行业岗位大面积地消失。
医院也有人工智能护士、导诊,但病人也不会只满足于找一台机器给自己看病。刘海明认为,传统新闻行业拥抱新技术是好事,但认为人工智能会替代真人主播或记者则是杞人忧天。
刘海明建议,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人工智能席卷下,也不能只满足于读稿,写播音稿等单一技能,而更应找到自己无法被替代的专业技能,同时用好人工智能这门技术服务自己,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淘汰。而对于新闻院校,刘海明也认为,应当与时俱进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对新技术有认识,而非让学生对此产生恐惧。
来源:红星新闻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TRWS5kjSKENkcCAdxkgqA
编辑:刘诗扬

452#
发表于 2025-2-12 21:42: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新闻联播主播海霞已被聘任为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
2月11日,北京日报客户端刊发了由人民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申进科撰写的《海霞:“新闻国脸”是一辈子的形象和责任》一文。
文章披露,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河南省委组织部批准,海霞被聘任为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为家乡学子深造播音主持专业提供支持。她还被聘任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为母校学子深造播音主持专业提供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海霞出生于1972年3月,河南郑州人,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2025年1月已增补为河南省政协委员。
海霞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直接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部播音组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一套《早间新闻》、《晚间新闻》、《滚动新闻》播音员、《现在播报》主播。2007年因主持《新闻联播》被观众熟知,200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她还在2007年获金话筒电视播音作品奖,2015年被评为央视“十佳播音员主持人”。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于2008年10月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7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近年来,河南大学已先后聘任多名学术副校长。学校官网显示,除了海霞以外,该校目前共有王学路、傅声雷、张立新、崔大祥、陈雪波等多名学术副校长。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https://news.qq.com/rain/a/20250212A02QGA00?uid=8QIf3nxd6oIVuTfZ7wU%3D&chlid=news_news_top&share_pos=1&suid=&c_buffer=aid%3D20250212A02QGA00%3Bappver%3D7.6.04%3Bts%3D1739328261373&sign=AAwQmxNhmLy2zwvsLMINpDXv247%2FgBvi6x9FHiLUDnr5QkcJq9TLXB7v5RLz8%2BCFwFa0efoo8qDei3WzWw8wXQdz4fnEoWuwsWzj8ju23GOOQXDF3n5jMy9LWjnPYrAzsYjgL48R&shareto=wx&openid=o04IBANgnCgaczi-xsayT-D5MLaA&key=daf9bdc5abc4e8d0658cf6968f3d6d9d4e028a8cf75728be02a7248063fc62723eaff5af2e47340a76986d579279075c726a042442fc0ee8bec54197602ce330d09fd3e7315e02b8ac977dc74a8ebba2e292b527b9c6c60f1bf5de14b3112d115e7d0908eb8d41209dce4e1f99ab1ba8d53dc56b39c50e5c0d261be1f1349de5&version=63090c1f&devicetype=Windows+10+x64&wuid=oDdoCt2KPyTv_F34d14iHOD_LfQU&cv=0x63090c1f&dt=15&lang=zh_CN&media_id=
编辑:刘诗扬

453#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最卷文科专业——广告学,开始批量倒闭了?

【案例】中国最卷文科专业——广告学,开始批量倒闭了?

在大众印象里,广告业几乎等同于创意工厂。从“收礼只收脑白金”传遍大街小巷,到“你的益达”让口香糖品牌一炮而红,这个行业仿佛掌握了点石成金的秘诀。
这些光环也吸引了大批学子报考广告学,憧憬着毕业后一个创意卖出百万,走上人生巅峰,然而从入学第一天起,现实便开始与理想割裂。
四年里填满了熬不完的夜,做不完的小组作业,比不完的“大广赛”“学院奖”。但最震惊的是,有人甚至还没等到毕业,专业就消失了。学广告,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广告学,正在被淘汰

我们熟知的经典广告语,都诞生在改革春风吹满地后。
1979 年正月初一,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一则特别的内容——一家三口选购补酒送给爷爷,观众起初以为是新闻,直到片尾才发现是一则广告,这就是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
这一年中国只有 10 家广告公司,而到 1999 年时,已经有 6.48 万家广告经营单位。这种爆发式增长,催生了广告学专业的开设潮。
1983年,厦门大学率先设立广告学专业。到 2013 年,全国已有 412 所院校开设该专业。
但近几年,越来越多高校开始撤销广告学专业。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 年到 2022 年,共有 53 所高校撤销了广告学专业,其中不乏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等 985、211 名校。
还有一些高校虽然没有撤销广告学专业,但对应的本科招生计划开始大幅缩水。例如,复旦大学广告学所属的新闻传播普通类招生数,从 2023 年的 66 名锐减到 2024 年的 19 名 。
而早在张雪峰2023年“报新闻学就打晕”的言论之前,同属新闻传播学科的广告学就已显现颓势。2021 年时,广告学专业撤销数量就已突破两位数。

高校撤销专业主要是因为招生难或就业难。
在《中国广告教育四十年(1979~2019)》一书中,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前副院长钟以谦表示,“从 2008 年开始,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陡降,举个例子,2007 年平均1名毕业生有 5 个岗位空缺可供挑选,而在 2008 年只能达到 1∶1.2、1∶1.5 左右。”
文科缩减的大潮进一步加剧了广告学的危机,2024 年发表于《国际新闻界》的一项研究调研了 24 所院校后发现,即便是被评为省一流的广告学专业,经学校权衡后仍被裁撤 。
有高校老师在接受《人物》采访时称,该校广告学专业历年招生和就业数据都正常,但因为在工科院校内排名不高,所以收到了停招的通知 。
而置身于这股撤销潮中的广告学学生,更是悔不当初,含泪成为预备牛马。
既“肝”又卷,前途未卜

从学习体验来说,几乎没有广告学学生,能逃过卷成“六边形战士”的宿命。
大部分人的课表都是“大杂烩”,不仅要学 PS、AI、PR等 Adobe 全家桶,还要学摄影、Python 编程等课程。
然而实际上,有人吐槽自己的老师从来没在广告公司上过一天班,上课时要么用着古早的广告案例,要么教着业界早淘汰了的软件。
课件是上个世纪的风格,上课讲广告历史、播放(老师认为的)优秀广告片……在如今电商为王的广告营销时代,四年授课内容关于电商的只字不提。

武汉大学学者对国内 48 所院校广告学本科培养方案进行统计后发现,实操类课程平均占比达 39.98%。然而,各个院校之间开设课程的比例差距较大有些院校七成以上的课程都是理论类 还有人吐槽广告学虽然许多课不用考试,但是几乎门门都有小组作业,有些课程还强制要求参加“大广赛”“学院奖”等比赛。校内又卷又“肝”(网络用语,指在短时间内耗费巨大精力做某事)校外还得利用空闲时间刷各种 4A、大厂实习来丰富简历。
到找工作时,一些毕业生更是焦虑,搞创意比不过艺术生,写文案不及汉语言文学学生,做海报、剪视频又不如设计学、广播电视学学生,尤其是当下还多了个“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来抢饭碗。
倍感压力的不仅仅是广告学学生,广告公司们也在经历“寒冬”。曾被视为行业标杆的国际 4A广告巨头也开始裁员,有些老牌 4A 广告公司甚至已经倒闭。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国广告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广告市场整体规模为 1.3 万亿元,增长幅度高达 17.5%。
广告市场并非没有前景,但市场越来越细分,传统广告公司的饭碗越来越难端得住,新的玩家纷纷来分一杯羹。
传统广告公司通过捆绑媒体,以代理费的方式进行曲折变现。但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以及传统媒体广告业务的大幅萎缩,他们处于随时可能被替代的担忧中。
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例如硬广、海报、TVC 已不是市场主流,品牌更倾向于社交媒体营销、短视频营销、电商广告 。
虽然广告公司仍可以做代理生意,但是不少互联网平台组建了效果团队,有商务能直接对接品牌方。且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化,品牌如今可以直接借助各种数据与工具便利自主地完成投放。
另一方面,深谙流量密码的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广告公司在创意领域的优势逐渐不再明显。
毕业生们也感到了广告行业传来的寒气,职友集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告行业招聘职位数持续下滑,2024 年广告行业招聘职位数相比上一年降低 18%。

广告营销公司更倾向于招来了就能干的人,没有时间和成本再培养新人。不少广告公司的招聘要求里都注明“×年广告公司经验优先”,一些毕业生甚至自嘲,毕业后只能回家开打印店。
而不少广告资深打工人,更是在不遗余力劝退想要入行的年轻人。
广告人的出路,在哪里

如果在社交网站上搜索广告公司,你会看到刷不到底的吐槽帖。2024 年 3 月,一份吐槽广告公司的共享文档在广告营销圈疯传,一进去就是各种“快逃!”“避雷”等加粗标红的字词。
论起加班最狠的行业,广告业绝不会掉出前三甲。工作日用咖啡续命通宵出方案已经是广告人的常规操作,节假日也只是换了个地方远程办公。

而与工作过劳不相上下的,是让许多人“气到长结节”的甲方。面对着“五彩斑斓的黑”这样的奇葩需求,广告人还得秒回一句“好的~”。
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能坚持下来的打工人不仅得有钢铁般的意志,还得有一个铁打的身体,这也使得广告人的职业寿命普遍较短。
据数英《2023 广告营销行业薪资报告》,近三年,有 66.4% 的广告营销从业者换过工作,其中,27.6% 的从业者换过两次及以上工作。越年轻,换工作的频率也越高,25—30 岁的打工人中换过工作的比例达到了 75%。
而在传统广告业式微的时代,广告人也不仅仅是在行业内跳来跳去,而是重新开始找适合自己的“锚点”。不少优秀的广告人已经离开广告业,有总监级的广告人感慨,过去的 2024 年在工作中已经没有什么困惑,但——
唯一有点意外的是招聘方面,行业人才水平衰退太快了,难以为继。

统计并分析了社交平台上广告行业工作相关跳槽去向的讨论,发现对于不少广告人来说,跳槽的终极目标是进入甲方公司。
有广告人称,很多资深广告人从乙方跳槽到甲方,导致比稿时一些甲方对于提案的经验比所有竞标的乙方都好。

一些广告人跳槽去互联网大厂,在广告公司摸爬滚打中积攒的工作技能还能转化为大厂运营岗的爆款方法论。还有一些人不想再做螺丝钉,靠着在广告行业积累的资本开始创业。
去媒体、做销售、当自媒体博主也是一些热门的出路。许多富有创意或长相适合出镜的年轻人,在学生时代就开始经营自己的社交账号,而不再单纯把毕业后进广告公司作为唯一的职业选择。
同样,许多来自广告行业的人也成功转型为博主,虽然面临一定的压力,但至少赚的钱都是自己的。也不乏有些人通过努力做大了个人 IP,甚至成功成立了工作室或中小型公司,拓展了更广阔的事业版图。
不论是转行还是留下,广告人心知肚明的一点是,属于《广告狂人》的黄金时代已然落幕。但广告不会消失,消费社会永远需要广告来点燃欲望,正如一个广告学毕业生所言——
虽然没有那么理想,但不后悔,哪都不是特需,哪也都用得上。
来源:传媒茶话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6Y8HNc2fttuQzQSSLocAw
编辑:程正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