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31#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22:29: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财新胡舒立:我急得要命



胡舒立:

我说一下媒体行业,因为媒体是天然应当把公共命运至于首位决定它要遵循的这种价值和它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为新闻专业主义。

当然,在新闻界大家可能知道,但是在今天这个场合,我需要重新讲一下这个基本的价值,就是新闻不是宣传。

我刚才听到易纲行长提到宣传两个字,我急的要命,当然他并不是指的新闻,而是指他想说的那个东西的宣传。

但是我想说首先新闻不是宣传,也绝不能是宣传,新闻必须有专业的机制和操守,它有它的基本的界定,也就是说,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有争议,但是它有一些基本内涵不可否认。

第一个就是媒体服从公共利益,再一个媒体必须报道事实。

第三个就是媒体作为信息流通的渠道,它要采纳一定的价值标准,这个价值标准在中国社会分化比较严重,我觉得可以采用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第四点就是必须服从事实这个最高权威。

第五、必须受制于专业规范,我想这个就是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这样的职业人能够尽你的社会责任,应该坚持的基本的操守和基本的价值。

那么,所谓的专业规范,它有比较多的内容,我就不一一讲。

我就讲,我觉得是最基本的,大家也能听明白,并且现在中国做不到。

一个是不迎合原则,就是人对信息的需求,其实每个人的欲望有很多层次,我不是提供你欲望当中最低的层次所需要的东西,而是提供你应该知道的东西,这就是不迎合。

第二个就是现场原则。就是说,在路透社和汤姆森合并之后,路透社发现他们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到新闻现场的机会在比例上变少。

于是修改了他们的宪章,在每一次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记者必须在现场,就是只有用记者代表公众的眼睛看这个事件的发生。

第三个就是防火墙原则,媒体不能被收买,必须有一个对新闻内部的防火墙,就是编辑部和经营部必须是完全隔离的,它这个是不可逾越的,就是经营不能变成任何干预。

我觉得我们当前中国的媒体,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恰恰是还没有真正的脱离宣传的传统,在没有脱离宣传的传统和宣传的习惯的同时,就不幸的陷入被收买的境地。

我们遇到的压力可能不仅仅是管制方面的压力,还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我们不但看到了有偿新闻,还看到了有偿沉默,我想这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悲哀。

因此,我觉得中国现在其实比较关键的,不再展开谈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必须得有一个专业主义的成长。

新闻专业主义的成长,由新闻记者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用专业、客观、公正的手法报道事实,让公众去判断,然后维护公众的知情权。

因为我们现在大量的时间陷入了在事实不完整,甚至事实不清晰的情况下,对100多个字简化的事实进行讨论,这个不是不可以,但是远远不够。

因此,中国需要通过整体的努力,利用新媒体的机会,构建起适应现代国家民主转型和社会治理所需要的以新闻媒体为主体的一批稳定的、开放的、包容的、理性的平台。

这个就是我觉得很清晰的体现了我们的追求,我们的社会责任和我们的价值,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

编辑:张凉

432#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0:22: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自媒体为这吵翻了,主流媒体是啥态度?


433#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21:42: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财新》,捡起了媒体人的体面


灾难过后,
庆幸自己躲过了,嘲笑别人离开了。
最后扔下一句混账的话:
这都是命。
这才是,更大的灾难。


01

《财新》又推出了一篇深度报道:独家|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溯源:警报是何时拉响的。

我身边的很多媒体人,以及高校老师都在转发,其中夹杂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时间线,真正的在抽丝剥茧。

像是在面对解剖台上的某一个对象,不容出错,直指焦点。




这篇深度报道排名第一的记者高昱说:

这是我们来武汉这么多天发出来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硬核调查报道。种种证据显示,在去年12月底之前,检测结果陆续回馈医院并上报给了卫健委和疾控系统,但他们等来的是一份国家卫健委的“3号文”禁令。这是中国科学家的悲哀,也是武汉悲剧的源头之一。

报道里,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位基因测序公司人士透露,2020年1月1日,他接到湖北省卫健委一位官员电话,通知他武汉如有新冠肺炎的病例样本送检,不能再检;已有的病例样本必须销毁,不能对外透露样本信息,不能对外发布相关论文和相关数据,“如果你们在日后检测到了,一定要向我们报告”。

基因公司测序——等来了湖北卫建委干预;

九份样本上报——等来了国家卫健委的“3号令”。

不公开就不公开吧,为什么销毁?

可以说,《财新》的这篇报道,指向性和信息量都很硬核。


02

作为最早派驻记者进入武汉的媒体之一,《财新》顶住压力,发布了多篇扎实过硬的报道,包括头条重磅、解药系列、数据解析、肺炎日记、实时地图等。

此后,《财新》又对疫情取消了阅读“付费墙”,让公众及时了解信息。

就在一个周之前,《财新》还经历了一场所谓“造谣”风波:

2月20日,《财新》刊发《武汉养老院现多例疑似新冠感染》报道,提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与古田融济康养中心两家养老机构的老人病亡。“我们科室大概有11位老人去世了,都是因为反复发烧最后呼吸衰竭而死”。

21日,微博“武汉发布”辟谣,声明武汉市社会福利院“11名老人呼吸衰竭而死”不实。武汉发布接着又发了一条消息称,疫情期间造谣传谣,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24日,《财新》推出《两月来,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发生连续死亡》,列出一份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病亡人员信息名单:从2019年12月23日至2020年2月18日,该院共有19人离世……

你不是暗指我造谣吗?那么,我给你列出详细信息:

有姓名,有性别,有基础疾病,有死亡原因,有死亡时间。




在真正的危机时刻,专业媒体与专业的新闻精神本身,就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尽管很多拿着记者证的已经不能称之为“记者”了。

没有专业新闻媒体,这个世界就少了一双发现真相的眼睛。


03

相比之下,还有很多媒体,成为职业报道“好人好事”的“专业”机构。

其秉承的原则是:我不说,就没有人会知道。

我并不排斥“叫好人好事”,只是“好人好事”往往是道德使然,或者是岗位职责所在,而探讨庞大的运行机制之下,灾难为何发生,以及如何防御下一次灾难的发生,这才是焦点与核心所在。

很多人唱衰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人冒出来的一堆专业名词里,传统媒体人羞愧地无地自容。

错了,我一直都不觉得传统媒体人是一群废物,他们是有手艺的,很多时候是被迫或主动进行了一场默默无声的自我阉割。

就如同被诟病的《长江日报》。

一:评论员写文章“风月同天”更想听到“武汉加油”,批评人家捐赠方,说用这些诗不合时宜,此为没有风度;

二:评论员写文章:望向市长那双疲惫的双眼,眼神中透出的坚定,让人动容,多给武汉市长暖暖心,此为没有风骨;

三:90后护士流产10天后重回一线,用语为:“怀孕还不到2个月,黄杉就出现了自然流产,于1月10日进行了清宫手术”,此为没有人性;

四:新冠病毒肺炎罹难者肖贤友遗言,留头掐尾,留下“我的遗体捐国家”,而去掉了最核心的质问“我老婆呢?” 11字的遗言,变了味儿,此为没有德行;

五:面对疫情基本失语,模糊焦点,新闻价值观完全扭曲,此为毫无专业精神与对职业的一点点敬畏。

没风度,没风骨,没人性,没德行,没有职业精神,你能指望它干点啥?

有人评论:

有能力、想干事的总编辑,会把笼子里的空间用尽,《财新》的胡舒立不仅把笼子里空间用尽了,而且还竭尽所能把笼子扩充了。





04

朋友圈里有朋友评论,和逝去的那个年代相比,如今这个年代越来越无趣了,越来越物质主义,也越来越功利主义,富有勇气的人少了,而现实的人多了。

叛逆的人少了,跪舔的人多了,鼓掌的人多了,反思为什么鼓掌的人少了。

那时的青春像一场大雨,暴雨如注,没有人准备雨具,也没有人准备蓄水池。

现在的人不听罗大佑了,大家喜欢听罗振宇。

我很敬重三种人,虽然三者之间的界限很模糊,概念本身也不够周延:人文知识分子、科学家和专业的媒体人。

媒体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是真相;

科学家试图解释给我们事物缘何发生,这是真理;

人文知识分子给我们提供看这个世界的角度,这是真情,哪怕你觉得他对时代怀有深深的恶意。

最后说一句:

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作者简介 小新,媒体人,青年作家。2019年新书《所有遗憾,都是对未来的成全》已上市。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DNgrBdDgYcVO5s7fcgBAQ

编辑:张凉



434#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08:51: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俄杜马不满"不实报道" 德国之声驳回指责
德国之声的批评性报道又一次引发俄罗斯议会不满,--此次是与新冠病毒疫情有关。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之声发言人容佩尔特(Christoph Jumpelt)驳回俄罗斯杜马对德国之声报道的指控。此前,俄议会指责德国之声,"散布有关俄罗斯抗击新冠疫情的不实消息"。德国之声并未直接从俄方收到有关指控。
政治 | 05.09.2019
德国之声拒受俄罗斯杜马威胁
"不实报道"
俄杜马一相关调查委员会的负责人在网上发表的一份通报中提出了有关指责,称所涉及的是一篇报道,在该报道中,一名活动人士谈到了俄《制止不实消息传播法》,称该法是对新冠病毒危机时期言论自由的侵犯。
除德国之声外,俄杜马还点了其它若干境外媒体的名: 美国自由电台(Radio Liberty)和批评性门户网站美杜沙(Meduza),指控它们散布关于俄罗斯国内治疗COVID-19新冠病毒患者的呼吸机严重不足的"错误消息"
广告
德国之声驳斥
俄杜马的指控很可能与德国之声俄语网页上周六(4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有关。该文涉及俄当局对有关圣彼得堡新冠病毒疫情的所谓"不实报道"的调查。德国之声发言人容佩尔特写道:"德国之声引述了受调查的那名女性的律师和向这名女性提供了律师的人权组织'Prawosatschschita Otkrytki'协调人。(……)这是完全正常的报道。"
容佩尔特指出,恰恰是在目前这样的时期,公众有权得到完整的信息。他表示,涉及报道新冠病毒疫情及其所造成的影响,"德国之声,或者所有媒体,在俄罗斯统统被监控,令人忧虑" 。他指出,采取这样的措施,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去年夏天,俄杜马就曾对德国之声提出过指控。当时,俄政界人士指责这家德国对外媒体呼吁民众参加在莫斯科的大规模示威行动,并威胁吊销德国之声记者在俄罗斯的工作许可。联邦德国外长马斯也介入了此事。最终,俄外长决定不对德国之声和其他境外媒体进行制裁。
主题
俄罗斯
乌克兰
普京
凝炼/叶宣(德新社、德国之声)
意见反馈
DW.COM
时政风云 | 05.09.2019
德国之声拒受俄罗斯杜马威胁
相关内容
时政风云 | 04.04.2020
新冠危机:老百姓的危难 独裁者的机遇?
时政风云 | 11.03.2020
零票反对 俄国家杜马通过修宪草案
媒体看中国 | 01.04.2020
德语媒体:别拿中国当抗疫榜样
链接:https://m.dw.com/zh/%E4%BF%84%E6%9D%9C%E9%A9%AC%E4%B8%8D%E6%BB%A1%E4%B8%8D%E5%AE%9E%E6%8A%A5%E9%81%93-%E5%BE%B7%E5%9B%BD%E4%B9%8B%E5%A3%B0%E9%A9%B3%E5%9B%9E%E6%8C%87%E8%B4%A3/a-53026998
编辑:宋婷
435#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20:08: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上海学界高层沙龙
据可靠消息,今天上海学界举行了一个高层沙龙,就当前由疫情造成的国内外新形势,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参加讨论的有复旦哲学学院院长,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华东师大历史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政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理论部主任和华东师大上外两位党委书记等。最后取得如下共识:
第一,本次疫情是人类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一定深刻影响全球未来
第二,疫情将持续发酵,但欧美疫情不足虑,危险的是第三世界,如果失控,死亡可能超过百万
第三,现在最需要全球一致抵抗疫情,团结起来支援后发国家
第四,观念疫情更为危险
第五,传统的全球化受到严重挑战
第六,现在通过公开信息获取真相越来越困难,大量的信息都是被修改过的
第七,中国主流媒体生产了大量错误的知识,不但误导了中国公众,也误导了西方,损害了中国形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病毒起源美国论”“全球感谢中国论”“集体免疫不尊重人权”“中国体制优越论”
第八,中国面临被全球“去中国化”危险
第九,最后全球是否“去中国化”不取决于欧美,取决于我们自己
编辑:宋婷
436#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17:07: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贾梦琪
437#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21:05: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宋婷
438#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22:54: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没想到三联生活周刊也如此三观不正,海底捞涨个价又怎么了?


群里传进一个公号文章链接。
点开一看,三联生活周刊,邢海洋的一篇神作《邢海洋曾经排长队候餐的年轻人,还吃得起海底捞么?》
光看标题,我就愣了。
吃不起就吃不起吧。
这世间,我们吃不起的多了。我还天天在家蒸馍呢,连外面的馍我都买不起。黄世仁赞助我几袋面粉不?
点开一开,三观不是一般不的不正。
第一,不是根据市场说话,而是开篇就胡乱猜测别人的动机:“为什么餐饮企业急吼吼地抢食?其实,他们自己也没底,只不过想试探试探你兜里的钱包罢了。”
简直了,典型的阶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所有的服务行业,不是服务,而是抢我的钱。
看来这种文人是天生的左翼,不管你是不是真正的土财主,但凡你开个业,你就是铁定的黄世仁,剥削人民群众了。
以这种文化气质来写新闻评论。那不就是无产阶级一声吼,财主全部抖三抖么?
第二,不是让市场自我调节,而是把海底捞当作赈灾粥棚:“冰冷的调查失业率背后,是很多令人心碎的个体。他们或许就曾排在海底捞门外候餐吧。但愿他们又排到海底捞外面,元气满满。”
我想说的是,失业了都,还想去海底捞蹭饭呀,在家里自己煮个面条卧个蛋,会噎死么?
是我见得少,还是这世界变化快?
海底捞涨个价,最后居然道歉。并且,自己拉出去的,自己再吞回来。
话说,涨价这个事,不是个市场自由么?
在我的认知里,涨价,无非是成本(原料成本与服务成本)上去了,或者说市场稀缺了(好多店没开业,人家率先开业,还不让涨个价呀)。再不济,是政府印得新钞多了,通涨了。一句话,爱吃不吃。
没想到,舆论间一片社会主义大锅饭的热情。以至于连三联生活周刊这样的媒体头牌都陷入并且带动这种高潮。
我们群里的波叔说:我就涨价,爱吃不吃,没人吃倒闭了还不是算我的。市场经济,有三种定价: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海底捞是哪一种?一份生菜58,跟一个包包20万一样,我都不知道啥材料,我无法理解。但是我尊重人家定价。我买不起,就自己光看看,最多咽个口水,哈哈。海底捞又不是刚需。现在网络言论被带偏了。诸多三观不正。
我们群里的惠格格说:就是,都失业了,买张油饼(买斤馒头更顶饿)就个黄瓜西红柿不也挺好?
俺们群里的雪公主说:海底捞某种程度上走的是明星路线,你说明星换个发型整个容关粉丝什么事?然鹅他就得不得不道歉……粉圈完全是另一种文化。当他把所有重心都放在讨好消费者上面,还将这变成了一个旗号一种文化,就没法回头了……选择海底捞,消费者想要的不就是面子不是里子么?不能低估海底捞、茶颜悦色这种国内顶级网红品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和能让他们得到的心理满足感。很久之前不是有句“我奋斗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能和你一样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么?你说星巴克代表什么,它什么也代表不了,它就是一个某些人群心里的坎,有些人非得不断跨过去不可。在粉圈文化中,不理智消费是长期存在也是被上层刻意引导的,它的目的就在于长久引导你付出远高过正常商品价值的东西。走这条路线是走钢丝,你必须遵循这里的隐形规则。这里的隐形规则就是:你不能引多数人不高兴。
大家说得都对,特别是雪公主。雪公主也是媒体界的新秀,小白领,所以她更懂海底捞文化背后的底蕴。
不过让我不服的是,三联生活周刊这样的头牌,也会如此的三观不正,陷入并且带动了,劣装杨白劳的狂欢。
为什么我称之为劣装杨白劳呢?就是,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杨白劳,他们明明是职场白领,平时吃海底捞,跟农民工在工地吃碗捞面条一样的。别说疫后了,实际上真正的杨白劳就是在疫情前,也没吃过海底捞。
说话,海底捞有那么好吃么?论好吃,还不如我们安阳的重庆巴奴火锅,特别是它的菌汤,安阳的火锅、北京的火锅,甚至成都的火锅,我都算尝过了,但没有一家能有安阳重庆巴奴家那么好喝的菌汤——事实上我和闺蜜去重庆巴奴家,每次都是喝了一肚子的菌汤,其它不知道吃的啥,跟一般火锅区别也不大吧。
在我的概念里,海底捞就是个文化吧,具体讲叫服务文化。大家去那儿吃,确实是吃面子的。
好说,它涨价了,你以后再去吃,不是更有面儿么?
至于吃不起了,咱不要这面儿了行不?
结果雪公主语出惊人:这不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大家还可以去充胖子么!
一句话,还不是吃起与吃不起。而是,这个面儿能多挂会儿,就挂会儿吧。
于是,海底捞停止了涨价,大家继续挂。
我怎么就想起了印度的挂人火车呢?
这要挂不上去,多跌面儿呀!
不说了,我这就给自己煮碗捞面条去。而且我还要郑重其事地向你们炫个富:面条下面,我会卧个蛋——不对,我得把这个蛋卧面条上面,这才能露富!


作者:端木赐香
来源:微信公众号:端木沉香


编辑:冯梦玉

439#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20:54: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已删1.59万篇!微信再回应


从“华商很难”到“多国渴望回归中国”,微信公号涉虚假、夸大的系列文章近期频频引发人们关注。

下一个刷屏的网络谣言、克隆假文是什么?


澎湃新闻率先曝光福建福清多家公司控制的大量微信公号发布系列“华商很难”虚假文章。澎湃新闻美数课陈良贤  制图

对此,417日,微信方面再次回应澎湃新闻称,微信一直在主动清理类似的、借疫情营销、编造整合虚假信息、煽动公众情绪的文章。11日至416日,微信平台删除涉嫌夸大误导文章约9000篇,限制能力或封禁公众号2500个;删除谣言类文章6915篇,限制能力或封号20000个。

据此计算,过去三个多月里,微信方面删除公众号违规文章约15915篇,限制能力或封禁公众号22500个。

除了《“疫情下的XX国,店铺关门歇业,华人有家难回,XX国华商太难了!!》和《XX为何渴望回归中国》,微信方面称,还处理了《首个控制住疫情的国家是……》等系列谣言文章及涉事微信公号的账号。

微信方面称,近期疫情防控期间,微信方面发起的专项处置行动已合计封号1.1万个。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都柏林、印度、巴黎、缅甸、埃及、巴西、老挝、里斯本、曼谷等地的“华商很难”系列微信公号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并饱受质疑。

以“掌上都柏林”微信公号为例,涉事文章写道:“在都柏林,我也‘躺枪’被隔离了。226日,在都柏林做食品生意的中国商人王明告诉我们......

其他公众号如“掌上印度”发布同标题文章,内文也雷同,仅将“都柏林”换成了“印度”;“王明”换成了“王东”;“食品生意”换成了“超市生意”。

被曝光后,涉事微信公号负责人薛某被当地警方刑拘。

澎湃新闻发现,多篇“XX国渴望回归中国”文章内容如出一辙。此类文章一般先描述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再找出两地居民的一些共同点,称“某某国自称中国人也是有道理的”,最后点出中国现在发展迅速,然后抛出“越来越多某某国人希望回归中国”的结论。

以涉事微信公号发布的《印度“曼尼普尔”为何渴望回归中国》为例,文章以描述中国与印度的历史渊源为主,称“在唐代,许多痕迹表明了中印文明曾相互影响,比如唐玄奘到天竺取经,唐代的天竺乐等等......”之后,文章便称,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人“自称为汉唐后裔......虽然他们身在‘曹营’,但一直渴望回归祖国。”

涉事微信公号发布的类似文章还涉及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国家或地区。

415日晚,微信方面独家回应澎湃新闻称,此类文章涉及夸大和误导,目前,微信方面已删除“XX国(或地区)渴望回归中国”类的违规文章227篇,对153个公众帐号进行封号处理。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名为”最新汽车的资讯”的微信公号发布多篇“某国渴望回归中国”的网络文章。

澎湃新闻发现,其中一个涉事微信公号名为“最新汽车的资讯”,发布近30篇“某某国为何渴望回归中国”“某国为何从中国独立出去”为题的文章。该公众号注册公司为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蜡笔网络工作室。

415日,西安市曲江新区网信办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该公司已于2019729日注销。

但涉事人员是否会被追责,目前尚不得而知。


作者: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朱轩
来源: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

编辑:冯梦玉

44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6:13: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贾梦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51La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