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刚刚,《法制晚报》宣布明年起正式休刊 在经历了多次否认与辟谣之后,《法制晚报》迎来了“终局”。 今日,《法制晚报》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休刊公告》:《法制晚报》自2019年1月1日起休刊。对于原有人员的安排,公告并未透露。 这意味着,这张曾力图办成“离你最近的报纸”,在报业寒冬之下,最终选择离我们远去。 今年9月,全国范围内的报纸大征订启动,《法制晚报》还曾在头版上刊发2019年的报纸征订自宣广告,只是如今,2018年还未结束,法制晚报却提前向读者说“再见”! 公开信息显示,《法制晚报》的前身是《北京法制报》,2003年底,北京市委决定将《北京法制报》划归北京青年报社,并更名为《法制晚报》。 当时,北京青年报社旗下已有一份具有都市特色的综合类报纸《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社决定,新报纸的业态为晚报,其市场定位为“有法制特色的综合性都市晚报”,秉承“打造一张离你最近的报纸”的理念,以突出法制为特色、做大都市新闻为主要战略。 《中国记者》杂志在当时的一篇报道里,描述了《法制晚报》创刊的背景: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北京青年报》与老牌的《北京晚报》形成双强格局,共同领跑北京报业市场。在发展成熟期,《北京青年报》向外输出管理者、办报经验,但却一直孤军奋战,缺少一份合适的子报来承接《北京青年报》定位调整让出来的市场。与此相对应,北京日报社1998年创办《北京晨报》,进军早报市场。尽管《北京青年报》也曾入股参与《北京晨报》,但却最终选择了退出。。 该报道认为,法制新闻与娱乐新闻一样对读者有天然的吸引力,法制报具有改造成综合性报纸的潜力,北京青年报社也将接手《北京法制报》作为报社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5月18日,《法制晚报》正式创刊,与老牌的《北京晚报》成为竞争态势,成为当时全国范围为数不多的,一个城市里拥有两份晚报的格局。 作为新办报纸,《法制晚报》低调入市,创刊前仅在主报和电台、路牌做了广告,创刊当日零售搭送可乐,日常56版。 在创刊初期,在发行上,《法制晚报》依托北青的小红帽和邮局,同时铺到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最初的一个月,采取了零售价0.3元的低价营销策略,在缺少价格战的北京报业市场效果颇为明显,在一些报摊上法晚的拿报量已经接近北晚的一半。 但从大的时代背景下来看,《法制晚报》创刊时,国外的晚报早已消声灭迹,全国各地的晚报大部分都已经改成了早报。例如,当时被誉为“晚报四大花旦”之一的《扬子晚报》也改成了早上出报,可以说,《法制晚报》诞生的时间节点,并非最有利的时机。 另外,《法制晚报》创刊及此后几年,都市早报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以《新京报》和《京华时报》等为代表的都市早报“异军突出”,成为北京报业市场中的中坚力量,风靡数年。 近几年,传统都市报集体遭遇“寒冬”,不少曾经辉煌一时的报纸,选择通过停刊或休刊的方式退出市场。《法制晚报》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今年1月,北京团市委及北京青年报社宣布王林不再兼任法制晚报社社长,将其调回北京青年报任副社长,当时,行业内不少声音传出,王林的调岗,在《法制晚报》内部引起了较大的震动,此后,新的报社管理层开始对法制晚报原有编采人员架构进行调整。 今年5月,《法制晚报》第二次裁撤深度部,所属记者转岗。另外,《法制晚报》人员大裁撤的传言也在行业内广泛传播。 但是随后,《法制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法制晚报整合采编资源进军融媒体》的报道,回应上述传闻。 在这篇自宣报道里,法制晚报称,从6月1日起,报纸与新闻客户端的产品生产链将实现全面打通,“这将意味着法晚的融媒体尝试取得突破性进展”。 另外,产品生产链打通后,法制晚报日常版面与其“看法”新闻客户端各频道的新闻策划、采写、编发、审核均统一由七大中心及编委会负责,统一管理,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此举既能保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质量统一,又极大提高了效率。 对于深度部的裁撤,法晚回应称,法晚的融媒体尝试,就是将深度报道理念贯穿于七大中心所有采编人员,从本市到财经,从法制到文体,各个中心都须将深度报道的意识贯穿于策划、采访、写作、编发全过程,突出信息爆炸时代媒体的专业性特质,以思想力表现深度、以调查力实现深度、以影响力体现深度。 同时借助新闻客户端的传播力,深度报道的呈现渠道也将更加立体化、多样化。深度报道的数量和质量都将提升一个档次。 “今年以来仅4人因个人原因离职,离职率为创刊14年来最低。”该报道认为,采编队伍的稳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法晚积极推进融媒体建设以期提振内容生产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已经得到采编人员的高度认同,“未来,法制晚报将更加坚定地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 只是,如今,随着一纸休刊说明,《法制晚报》的融合发展之路,就此止步。
https://mp.weixin.qq.com/s/_E3kJ1QIa6pfsF6aiTKjBg编辑:邢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