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纸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91#
发表于 2016-6-8 00:03: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独家编译|《赫芬顿邮报》:原来读者喜欢点开这样的标题
2016-06-07 实验室里的小工匠

海量信息时代,什么样的标题能够带来更多点击量?就这一问题,《赫芬顿邮报》与英国新闻有限公司,联合展开了一次调查。


6月2日,据这次新闻项目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有这么三类标题,读者会更愿意点击阅读。

明示性标题

比起疑问式的新闻标题,读者更愿意点击给出答案的新闻标题。研究者为实验参与者们准备了50组标题,这些标题都是编辑们从新闻主页上随机选取的。每组标题中,一个是强调问题,另一个是给出明示或解决方案。两个标题点开后,进入的都是同一篇文章。



结果显示,《赫芬顿邮报》的50组的标题测试中,明示指向的标题在指定时间内获得了56%的点击,而指示不明确的标题有40%的人点击,两个标题都点了的人占了4%。

对记者来说,我们并不鼓励去一味追求点击量,而做标题党。但我们应该正视标题之后的规律。此次研究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新闻实践中,明示性、给出解决方案的标题,确实要比一个问题式的标题,更容易获得点击量。

“给出解决方案”的新闻,是将焦点集中在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并详细说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解决的办法。这份报告也是希望更多的新闻机构,能够意识到,读者想要看到的是整个故事的情况,而不仅仅是问题。

特定词标题

此外,调研中的另一项实验还发现,在标题里加一些特定词,比如“simple”,也会影响到的文章点击量。比如在《赫芬顿邮报》的实验中,在明示性、解决问题式的标题中,含有“简单”这个词的标题,更受欢迎。



但这一结论也不总是成立。比如说在类似于'One simple way to help reduce your water bill'(《一招轻松帮你省水费》)的标题中,“simple”可能就是一个受欢迎的词。但是,当涉及到,像“家庭暴力”这样的话题时,在用“simple”,就不是很恰当了,点击量也不会有显著提升。所以,标题中使用什么样的词合适,还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此外,实验还发现,在标题中添加“你”这个词,并不会显著地影响点击量。在标题中添加“呼救”“求助”等词语,效果也是一样,并不会增加点击量。

虚化地点标题

研究小组还发现,虚化标题中的地名,也会显著增加点击量。比如在,One country's ambitious plan to restore wildlife in the wetlands(《某国计划恢复野生动物湿地》)这个标题中,虚化了国家名,留下悬念,这会促使读者点开文章,看看到底是哪个国家。



而报告的数据结果也显示,将地名模糊后,读者不得不通过点击发现信息,点击量与明确地点的标题相比,提升了很多。



总之,这份调查报告,从读者角度出发,为新闻标题的生产制作,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只有标题够科学,才能带来点击量,才能引起读者的进一步互动。

原文链接:
https://www.journalism.co.uk/new ... -stories/s2/a643625
392#
发表于 2016-6-19 00:40: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干货 | 为什么这些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作品被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定评
2016年06月17日 09:03:21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编者按: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初评评委会推荐的作品经过公示和审核环节,最终有10件作品进入中国新闻奖定评。其中,中央、地方新闻媒体各4件,国际传播类2件。为什么这些专栏能够脱颖而出?让我们听听初评评委会怎么说——

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初评会现场

    中央新闻媒体

    《新华调查》

    推荐理由:新华通讯社《新华调查》专栏已经开设11年,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对正在萎缩的中国深度类报道的未来具有一定的引领意义。该专栏2015年发稿300余篇,且被采用率较高;直面重大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讲求速度与深度,注重建设性意见;重视传播手段的社会性创新。

    《视点》

    推荐理由:经济日报《视点》专栏自2014年创办以来,着力于及时解读经济政策、全面解析改革热点,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以每周5至6期的发稿密度,选取当日经济社会领域关注度高、牵涉面广的话题,通过报道、访谈、评论、图表等形式厘清政策脉络、回应多方关切,形成了“报道议题重大、经济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传播效果良好”等亮点。

    《三农微评》

    推荐理由:农民日报《三农微评》专栏短小精悍,从小处入手,紧跟时事热点,服务“三农”大局。文章关心关注农民、农民工、留守人群,关注农村工作,贴近“三农”工作实际。既平实,又充满感情;既有情感投入,又有理性思考。

    《广安观潮》

    推荐理由:中国纪检监察报《广安观潮》专栏以反腐议题和社会关注话题为结合点,视野开阔、切中时弊、文笔犀利,推出一批观点鲜明的评论文章,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较好地把握了舆论,起到了激浊扬清的积极作用,为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在主动设置议题、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较好效果。

    地方新闻媒体

    《啄木鸟在行动》

    推荐理由:南昌日报《啄木鸟在行动》专栏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新闻监督栏目。该栏目时间长、定位精、运作好、效果显、影响大。省市领导高位推动,行动聚焦效能监督,发扬“啄木鸟”精神,查找城市脏乱差等行为,优化了发展环境。围绕城市监管,提升了文明水平;针对百姓诉求,解决了实际问题。推动党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进步,受到省市领导、机关干部和广大市民的喜爱。

    《市民大讲堂》

    推荐理由:长江日报《市民大讲堂》专栏打破传统新闻专栏单纯采写的模式,变“向市民讲”为“由市民讲”,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生动,传递正能量,平台独具特色,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传播影响广。

    《讲政策》

    推荐理由:安徽日报《讲政策》专栏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及时准确地解读中央及省内的涉农方针、政策,突出服务性、贴近性。行文活泼生动,架起了读者理解、把握国家“三农”政策的“桥梁”,发挥了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作用。

    《南方时论》

    推荐理由:南方日报《南方时论》专栏作为一个政论性评论栏目,已成为宣传阐释中央和省委重大方针政策,正确、及时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定位高、视野宽、理论性强、观点鲜明。栏目作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注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特别强调站在党和人民工作的大局上来谋篇布局。该栏目社会影响大,转载率高,特别是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客户端转载推送,受到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欢迎,成为了评论品牌,成为观察把握时局发展的重要窗口。

    国际传播

    《钟声》

    推荐理由:人民日报《钟声》专栏从2008年创立以来,对重大国际事件、热点问题、涉外问题敢于在第一时间发声,阐释官方立场,表达民族情感,着力培养理性成熟大国心态,产生了广泛的国际舆论影响力,各国政府部门、驻华使馆以及主流媒体和研究机构高度关注“钟声”,解读其中蕴含的政策信号。

    《中国声音》

    推荐理由:《中国声音》专栏是新华通讯社面对特别国际舆论环境的一个创举,是一个英文栏目。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一方面要应对对华的不实报道,另一方面要强化中国在国际舆论场的声音和立场。此栏目在国际重大问题,特别是关切中国利益的问题上,第一时间发声,在国际舆论场产生了影响,同时塑造了中国形象,强化了中国声音。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6-06/17/c_135444148.htm
393#
发表于 2016-6-26 19:56:51 | 只看该作者
英国脱欧,报纸如何报道?有些标题亮了

2016-06-25 编前会
       英国23日就是否留在欧洲联盟举行全民公投。24日清晨,完整的计票结果出炉,出乎几乎所有人的预料,支持脱欧的票数过半,脱欧派阵营获胜。对此,今天出版的中国报纸都做了重点报道。


城市晚报



江淮晨报


楚天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新快报


郑州晚报


青年时报


每日新报


信息时报


武汉晨报


武汉晚报


温州晚报


沈阳晚报



西部商报


海西晨报


新文化报


华商报


辽沈晚报


新闻晨报


宁波晚报


三秦都市报


贵州都市报


广州日报


钱江晚报


城市商报


都市快报


京华时报


兰州晚报


现代快报


新京报



深圳晚报


晶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RPnjfGTTuUqj9D1Y#rd
394#
发表于 2016-7-3 21:20: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走进党报历史长廊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701/c120837-28515061.html
395#
发表于 2016-7-11 00:01: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晚清报纸现身金华一档案馆
2016-06-30 09:22:07 中国商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此次发现的《湖北商务报》。

奚 金
奚 金
  日前,浙江金华浦江县档案局在整理仓库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绿色柜子里放有四本陈旧的书籍和两套复印件。在有些破损的封面上,“湖北商务报”5个繁体字清晰可见,左下角“第叁拾叁期”、“第叁拾壹期”字迹端正。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幕风云历史影响深远,令后人铭记。如今,随着这份百年报纸的出现,泛黄的文字勾勒出的那段血泪铸就的屈辱史,再次成为当地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热议内容。

  “为了防虫防蛀,每年我们都会整理仓库资料,但由于这几份报纸夹在其他资料中,颜色相近,所以一直没有发现。”浦江县档案局局长戚永嘉介绍说,这份资料是浦江全县面向民间征集而来的,报纸的最初拥有者、入库时间均无从考证,而尘封已久的过程既增加了旧报纸的神秘感,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这几份报纸以线装书样式装订,大小相当于今天的语文书,扉页印有“光绪二十五年二月遵旨开设”字样,由当时的商务局刊行。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探寻救国新路的动荡期。

  几期旧报纸中分别出现了国内外商务新闻、中国航路计划、各省商务新闻等方面的信息。除了写有国内的经济情况外,这份报纸还记载了日本国明治三十年(1897年)时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包括写有“米,33039000石,价格396468000元;豆,3619000石,价格28482000元”等内容,并且标明了单位换算方式:日本一石约合中国二石三斗五升。其中第三十三期《湖北商务报》说道:“中国北方各地近年为着大进步,将来东清铁路完成,则其富源之开发益增大矣”,这与百年后“要想富、先修路”的寓意相近,尤其耐人寻味。

  根据扉页的描述,戚永嘉分析,《湖北商务报》应属于由官方主办的报纸,文字描述风格已接近白话文,并不难理解。戚永嘉表示,单从报纸个体来说,目前发现的这几份旧报纸的文物价值有限,不过因为其诞生于中国的特殊时期,很多文字客观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风土人情和时代发展情况,对喜爱和专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来说,称得上是一份十分珍贵的辅助历史材料。

  “接下来,我们会给几份报纸编号并编入新中国成立前档案的子目录,做到正式入库,以便今后更好地保护和研究利用,同时邀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报纸内容进行研究,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来。”戚永嘉说。

(责任编辑: HN666)
http://news.hexun.com/2016-06-30/184670366.html
396#
发表于 2016-7-17 22:10: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全国新闻纸用量大幅下跌,但党报用纸逆势增长
来源:中文编辑校对网      2016-07-17 14:53

日前,中国报业协会对全国89家用纸量大的报社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比2015年上半年总用纸量减少了8.2万吨,下降了14.3%。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六大区域用纸量全部大幅度下跌,其中东北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从报纸类型上看,在这89家报社中,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用纸量增加的报社有14家,增长比例为15.7%,主要为中央级报社和部分省级、地市级党报;减少的报社71家,减少的比例为80%;持平的报社4家。这89家报社2015年上半年总用纸量为57.4万吨,2016年上半年总用纸量为49.2万吨,同比减少了8.2万吨。

中国报协秘书长胡怀福分析认为,上半年国内报纸发行量、广告、版数的下降幅度远超报业和纸业年初预计。报业集团用纸量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各报业集团所拥有的都市报等报纸广告、发行下降幅度较大,都市报的新闻纸使用量在报业集团里所占比重很大,从而带动报业集团整体用纸量的下降。

据统计,今年国内新闻纸总产量约为206万吨,比去年235万吨的产量下降12.3%。

http://www.guanmedia.com/news/detail_2796.html
397#
发表于 2016-7-17 22:20: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动态|《江南时报》停刊是假,纸媒不好过是真
原创 2016-07-17 吴翠翠 记者站


文|吴翠翠   来源 | 蓝媒汇


7月15日,《江南时报》在头版刊出“本报今日推出2010-2016回望特刊不忘《初心》,下周将迎来新一轮改版。”字样引发业内关注。当日即有媒体刊出《新华日报旗下江南时报宣告停刊改版,员工被分流》的文章。但昨晚又有媒体辟谣指出,江南时报并非“停刊”,而是全新“改版”。



其实,在回望特刊《初心》的封面上,江南时报刊登改版前夕致读者文章《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就非常清晰地宣布,江南时报将不再做现在的生活综合类报纸,而是转型为专业金融财经类报纸。

文章中说,在即将到来的7月18日的清晨,我们的读者会看到一份全新的江南时报,她将精准地服务于金融、商业、产经、企业,变身为一份权威而不刻板的专业金融财经类报纸。



新华日报有媒体人也透露,此次江南时报全新改版为财经类媒体,整体被新华财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将于本月18日刊出新版,并非是网传的“停刊”。

公开资料显示,《江南时报》原名《江南市场报》,原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综合类报纸。2011年1月1日划归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由国家级报纸变身省级报纸。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集中反映江苏省内以及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生活、经济动态、民生新闻、文化体育新闻,兼及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体、军事新闻。

据悉,江南时报这些年的发展态势并不好,已经连续多年经营惨淡,在此之前的市场上,已经看不到公开零售的报纸,读者看这这份报纸只能通过订阅或是网上阅读。员工大部分已经分流到了集团其他单位了,原有约60名员工,记者和编辑约40人,经过分流以后,留下的以经营团队人员为主,约只有10人左右。

据了解,江南时报也曾尝试过数次转型,但在市场格局早已成型,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之下,数次改版都以失败告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高层向媒体透露,江南时报的此次转型酝酿已久,原有部分人员内部调整到《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目的是在纸媒整体形势下采取错位竞争的主动之举。在新华报业旗下,仅市民生活类报纸就有三张,分别是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和江南时报。此番江南时报率先转型为金融财经媒体,并非像外界解读的报纸死亡,而是另一种新生。

事实上,在江南时报的战场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拥有主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大学生村官报》、《南京晨报》、《江苏经济报》、《江苏法制报》、《扬子经济时报》、《江南时报》、《扬子体育报》、《昆山日报》、《靖江日报》、《海门日报》、《东台日报》、《宿迁日报》等14份报纸。与其匹敌的南京日报报业集团,目前拥有《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周末报》、《大众证券报》、《江苏商报》、《东方卫报》、《现代家庭报》、《家教周报》、《都市文化报》、《南京手机报》等10份报纸,报纸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加之,近年来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生存已经十分艰难。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已经有《杂文报》、《生活新报》、香港《新报》、《长株潭报》、《上海商报》、《今日早报》、《九江晨报》、《外滩画报》、《都市周报》等多家纸媒停刊,其他在正常运营的纸媒多数也面临广告收入大幅下降窘境。

当然,都市生活综合类报纸转型做财经也不失为一种自救措施。去年8月1日,三湘都市报总编辑张云梦在头版发表文章《别慌!》,其中提到,“改版后的我们,主打财经,专攻市场,希望做您的品牌推手,创富帮手,理财顾问,生活参谋,但愿不会让您大跌眼镜节操碎了一地。”正式并宣布转型做财经报纸。



不过,部分媒体人对地方财经媒体的生存前景并不乐观,改版后江南时报究竟如何,依然值得期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ad9b&scene=0#rd
398#
发表于 2016-7-30 22:34: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五步三秒+坚持创意——东南早报头版视觉小析

2016-07-30 海涛 编前会
转载自公众号全媒新语,ID号:qw_qmxy




A

对于报纸来说,头版有多重要?
五步三秒
湖南报人樊绍先在80年代考察广州报刊市场,在广州的三元里、中医学院、越秀公园、火车站等十多处卖报点蹲守半个多月,计算人流量与卖报热销种类比较研究,发现广州最畅销的报纸有个共同点:标题大,图抢眼。尤其是下午或傍晚下班高峰时,滚滚人流经过报摊前多半不下单车,老远看到报纸,瞄一眼版面,便决定买哪份报,到跟前时一只脚着地,掏出早已准备好的零钱,拿上报就走,成交过程不到五秒钟。
由此,他总结出:一份报要想打开广州市场,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标题在五步外就能看得清,并能在三秒内抓住顾客眼球,否则,就是废报!
本次东南早报改版,头版基本遵循这一理念——大图片,大标题,五步三秒。








B

报纸还是报纸,但时代已不是一纸风行的时代。
读者的审美在提升,新闻的表达在变化。所以,东南早报的头版视觉在遵循形式美的前提下,以创意设计为先导,以期通过令人眼前一亮、心领神会的创意,与读者互动、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凸显早报独特的卖点和气质。








C

作为头版视觉,最好的设计莫过于采用新闻现场图片。
但在缺乏好的现场图片时,就需要专业的设计去呈现新闻、解读新闻。
关于头版的视觉设计,我制定了一个简单的迭代标准——“好看”的设计是1.0版;好看且能准确地诠释新闻是2.0版;在此基础上,又能设计得有创意,抓人眼球,则可算作头版视觉的3.0版。
如今的早报头版,3.0版是我们每一天的目标。





D

报纸还是报纸,但时代已不是一纸风行的时代。
读者越来越年轻,技术越来越先进。除了坚持创意设计,我们也主动探索创新设计。
未来的报纸,或许有VR,会唱歌,会“弹幕”,所以,就有了这个头版上的“极品飞车”。


这个封面设计了音效二维码,读者用微信扫码,便可以听到飙车音效,配合头版大图,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E

我们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永远需要资讯。
报纸、PC、手机都只是资讯的载体。是载体,就终有被“传统”的时候,技术永远为内容服务。
所以此时此刻,我们仍然怀揣与时俱进的梦想。
遇到合适的题材,我们也许能让早报的头版演绎一场“声光电“、“次时代”的盛宴,如电脑游戏一般好玩,如好莱坞大片一般华丽,如VR一般,让读者在早报上,得到新闻现场的既视感。

F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效应的迸发,读者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了转变。报纸的头版视觉+新媒体整合传播打造爆点、长尾传播成为可能。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持续创新,才能在新的市场格局下,披着“传统媒体”的外衣,干点“新锐媒体”的事儿,才能让未来,为我们而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HY69ezG1xSzqILcy#rd
399#
发表于 2016-7-30 22:42: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认真做报纸现在成了一门失传的学问丨专访《深圳晚报》常务副总编

2016-07-29 刘璐 媒记
本文转载自上海观察App

昨天,腾讯QQ在《深圳晚报》头版发布了“蒙娜丽莎AR事件”整版广告,吸睛无数。这是继创造“不懂体”、“低调体”以及“写信”、“群发”甚至“垫虾壳”等网络热词后,《深圳晚报》头版开发的又一开脑洞功能。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广告主,忽然间都看中了这家地方报纸的头版?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专访了这些广告背后的操盘手、知名媒体人周智琛。他现在的职务是深圳晚报社常务副总编辑、深圳晚报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ZAKER首席执行官兼总编辑。此外,他还有一个绰号——“传媒魔法师”。




纸媒要顺势而为


上海观察:最近,《深圳晚报》的头版广告开发出“写信”、“群发”、“盖楼”、“征婚”甚至“垫虾壳”等多种脑洞功能,包括昨天刊登的腾讯QQ广告,带来巨大的注意力。这些广告收效如何?

周智琛:腾讯QQ登上《深圳晚报》头版,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论渠道,QQ拥有8亿用户,它本可以不和纸媒发生关系,但它与《深圳晚报》发生了很有意思的连接。全国最大的互联网连接器都在《深圳晚报》头版打广告,这是效果的最大例证。

再举例来说,东方网新媒体连续7天在这里投放了头版广告,也是史无前例的。最初的投放计划是连投5天;合同刚走完,对方发现我们新创作的另一个广告文案也很有意思,决定再加1天;广告投放3天后,在各界引起震动,东方网又再追加了1天。
   
在广告陆续刊登和持续发酵的7天里,我和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先生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彼此根据用户反应和情势变化,四换广告内容。可以说,在整个创作和引爆的过程中,我们双方都十分享受创意和传播带来的温度感、力量感、颠覆感。在我看来,这次广告策划所带来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将改变国内广告主投放的心态和生态,拓宽了广告产品设计的边界、赋予了互联网时代创意型纸媒的人格标签、影响了部分广告市场资源的配置关系,印证了全媒体融合所爆发的巨大势能。






上海观察:你们这样做广告,也引发争议。比如,有人认为纸媒不过是互联网争夺流量入口的万千渠道中的一种,终将消耗殆尽。您的态度是什么?

周智琛:媒体的形态和面貌应该丰富多元一些,有严肃端庄的媒体,也应该有创新好玩的媒体。《深圳晚报》这种广告样式出来后,我们确实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怀疑和批评的点,主要集中于我们是否在消费或消耗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深圳晚报》从不害怕争议,只害怕错误和麻木。我们非常尊重每一种声音,但有一些质疑和怀疑,是媒体身上那种真诚踏实为用户和产品服务的状态还不够。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十分愿意倾听各种抱怨,并从中不断汲取力量,在克制与自由之间、谨慎与创新之间保持平衡。

在互联网时代,纸媒要顺势而为,当然要当仁不让地成为互联网大潮中的特异入口。当前,任何一种媒体都在遭遇“入口恐慌”,我们要努力做到的是,用契合时代趋势的方法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入口,并籍此入口,进入想要抵达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创意”成为最大的特质和“虫洞”。当然,《深圳晚报》在市场中的位置,不仅仅是靠产品本身确立的,它可以让用户在它身上得到乐趣,在被传说、被模仿、被解释、被变造的过程中,实现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坏坏的”亲切感


上海观察:在媒体的发展历程中,“创意”无时不在。如何不陷入“为创意而创意”的泥潭?

周智琛:任何时代做创意,都要读懂人心人性,进而创造一种穿透时代情绪的人格,做到了,每一种创意都会打动人。

所有媒体都会强调创意,很多媒体的实践也确实给我们很多教益。但《深圳晚报》式的创意广告并不会在其它媒体集群式出现,因为这需要创意、时机、资本和品牌等各种因素的高度匹配,要成功调动这些力量,难度比较大。而《深圳晚报》经过几年经营,已经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创意策源地,变成了一个现象级IP。



有人说我们的创意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坏坏的”亲切感,这其实是我们在用不正经的方式做正经的事情,用有意思的办法搞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我们用开玩笑的方式给一家广告商提供了创意文案——买个整版给你垫虾壳。这种广告样式貌似奇异,其实是在用一种真诚的方式阐释一份报纸的各种价值。广告出街后,客人在等候时看晚报、吃饭时垫虾壳,甚至成了深圳一景。

当然,每一种创意产品的内容千变万化,应该有独属于他们的面貌和气质,而不是用固化的风格去套用,没有变化,就没有商业未来。


吵来吵去,最后成了废话


上海观察:这个时代,报纸还能创造多少可能性?您认为“专注力”对当下的媒体实践,意义何在?

周智琛:这个年代,真是媒体的屠宰场,这是世界性的行业大溃败,而不是中国式的偏见。“零广告”的纸媒会越来越多,未来两到三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纸媒停办、瘦身、重组。没有一家不被吐槽的媒体,也没有一个真正被人艳羡的行业,这的确是一个容易令人不知所措的年份。



我很早就开始接受这种残酷的认知和现实。但当下许多关于媒体发展的争吵太过刺耳,吵来吵去,最后都成了可有可无的正确的废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众声喧哗、人人论道、迷雾丛生,现在认真做报纸几乎成了一门失传的学问。

我一直告诫自己,如果想在整个报业迷茫的历史关口缔造成功,就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对趋势的滔天巨浪和暗流涌动坐视不理,这种时候,磐石般的耐力、炼狱般的手段,天使般的初心都能构成最宝贵的专注力。

行业困局虽然带来了生存压力,但也带来了各种改革的可能。在一种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们强调一种适度紧张、高度创新、逢战必胜的文化。我一直笃信,任何一个行当,只要做到名列前茅,日子依然可以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没有德行,就走不远


上海观察:除了市场表现,媒体的“尊严”如何体现?

周智琛:媒体无论怎样发展和融合,我们始终信奉,作品是万媒的尺度,任何一家媒体对待作品的苛求,终将赢得永不凋零的尊严和市场。可以在渠道和生态上不断革新和变造,但媒体的价值观和本质性的尊严是不可以亵渎的。这个行当,没有德行,就走不远。

上海观察:深圳晚报对此作了什么努力?

周智琛:如果报纸可以像电影那样依据精神气质和功能展现分类,并且有人愿意直截了当问我们:你们想办一份什么样的报纸?那我们应该醉心于这样的回答——“我们表面上很商业,但骨子里很人文”,“新锐,但是,主流”。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目前的产品整体质量还不是很让人满意,但这不妨碍我们追求卓越的雄心和行动。目前,我们在监督报道、新锐时评和深度报道等方面,在同业中表现还算不错。





《深圳晚报》团队240多人,平均年龄30岁,由丁时照总编辑领头。这是深圳惟一的大型综合性晚报,十几年前被誉为中国晚报四小龙之一,而今被人视为中国最具互联网精神的报纸,也是国内互联网话题的策源平台之一。目前除了拥有《深圳晚报》外,还有深圳ZAKER、深圳晚报发展有限公司等全媒体平台,主营业务为各类广告发布、数字化制作与商务运营、会展活动策划、演艺影视、电子商务、出版物策划等。

在我看来,《深圳晚报》本质上已经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我们目前在做的事,简而言之就是,新媒体人做老媒体,老司机开新车,这带来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力量。

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全力推动组织和产业互联网化的同时,我们更强调“回归”,再如何互联网化也不能和媒体的灵魂渐行渐远。


说我“魔法师”,我会很尴尬


上海观察:您怎么看自己被称为“传媒魔法师”这件事?

周智琛:现在别人这样说我,我会很尴尬,这并不是什么美好的绰号。无论我的内在性格是多么的奔放和自由,我都很在意自己是不是一个特别踏实的新闻人,在乎自己是不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传媒人,在意自己服务的媒体机构是不是具有可期的成长力。

当然,从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角度说,不疯魔不成活嘛,如果一个人可以把自己心中所爱的专业和事业平台高度融合起来,每天都能为自己喜欢的工作全力以赴,一定会创造在别人看来有点“神奇”的场景。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栏目主编:刘璐 编辑邮箱:internetobserver@163.com 内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 * *
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首发“上海观察”App。

投稿请发至邮箱:zhanwancheng@newrank.cn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xKrMyNan8KK6EQND#rd
400#
发表于 2016-8-13 00:44: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纸和算盘,命运会一样吗?

2016-8-12 09:45:35
来源:东方网 作者:谭浩俊 选稿:桑怡

  近几天来,一篇《谁也救不了报纸,包括曹林!》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对曹林老师有关“社会是离不开报纸的,原因之一在于人对纸这种介质的信任,对纸的依赖”的观点,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并用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纸量下降14.3%来作为看空报纸的重要依据。
  必须承认,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确实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出现了不少报纸被迫停刊、关闭、歇业等方面的现象,一些原本效益很好的报纸,如今,也是效益大幅下滑。相反,一些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却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报纸已经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呢?是否只有那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领域才能让报纸勉强活下来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同样遭受“新武器”袭击的传统工具——算盘。
  曾几何时,算盘是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大到国家经济,小到家庭算账,几乎都离不开算盘。因此,那时候掌握算盘的人,也常常被当作是有文化、有权力、有经济大脑的人,而受到他人的格外尊敬。讫今为止,过去那些长期与算盘打交道的人,仍然在人们的心目中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但是,随着计算机、计算器的出现,算盘的作用开始慢慢减弱了,多数单位开始用新的计算工具代替算盘。特别是年轻人,会使用算盘的人越来越少,使用计算机、计算器算账的人则越来越多。牧师上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除了计算机、计算器之外,手机的全功能化,更让算盘的作用几乎消失了。除了极少数、极个别地方之外,算盘已经成为了历史、成为了过去、成为了记忆。
  那么,报纸是否也会象算盘一样,成为历史、成为过去、成为记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呢?也许,从长远的目标考虑,报纸也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可能不会象《谁也救不了报纸,包括曹林!》所言,会很快地退出历史舞台。因为,与算盘相比,报纸的功能要广得多,作用也要多得多。就象写字一样,计算机等已经让相当一部分人不善于用笔写字了,但是,书法家、画家等的地位却没有因此而降低。相反,却在身价不断上涨。
  算盘所以会在“新武器”的冲击下快速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算盘的功能过于简单、作用过于单一,但是,报纸不一样,报纸不只是传播新闻的工具,也是表达意见的地方,报纸不象算盘只有专业人员才需要使用算盘,只要认识字、看得见字的人都可以看报。更重要的,如果报纸的采编人员有比较深的内涵和文字功夫,还能写出很多完全独家的文章,从而让读者享受到需要的营养。
  必须看到,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所以受到了新媒体的强烈冲击,除了时效性之外,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传统媒体自身不思进取,习惯于在网络等“挖”新闻,从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独特性;另一方面,就是包括网络在内的新媒体,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发表的独家新闻、独家稿件,在不经授权的情况下就予以转载,从而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影响、损害了传统媒体的利益。如果这两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新媒体没有权力随意转载传统媒体的文章,传统媒体也能更多地体现自身特点,那么,报纸等传统媒体就仍然有生命力。
  更重要的,报纸对一些习惯于戴着老花眼镜享受看报乐趣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真的消失了,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枯燥得多。他们不一定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多少知识,他们只希望从读报中享受生活。这是新媒体无法替代的,也是新媒体所不能带来的。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的地位和作用会下降,但不会很快消失。消失的是我们对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认知,对传统媒体的敬畏,而不是这张纸真的已经成为历史、成为过去、成为记忆。如果只是机械地看问题,新媒体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新媒体来得快,可能消失得更快。所以,认为曹林老师救不了报纸的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曹林老师不是要救报纸,而是作为一名老报人,对报纸的敬畏。敬畏比挽救重要得多,只要存有敬畏之心,纵然有一天报纸真的消失了,它也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分享到东方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60812/u1ai9625154.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