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杨茜丹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5-12-25 18:59:23 | 只看该作者
苹果夜
文/杨茜丹
不喜欢吃苹果的人过平安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一个平安夜该吃苹果的规矩。中国商家真是聪明啊,可以堂而皇之的以平安夜的名义将苹果卖出高于平常很多的价钱。一夜间涨了身价的苹果,红得通透形状也很好看,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美满。
不过我真是不喜欢吃苹果呢,甚至是到了讨厌下口的地步。对于不喜欢的水果吃到嘴里也味同嚼蜡,对于不喜欢的人也是这样吧?就连祝福也会变成可怕的负担。
朋友知道我不爱吃苹果,索性也不送我苹果了,还有的朋友直接发红包给我让我自己买。我喜欢这般的坦率简单,不喜欢甜蜜的负担。大概只有熟悉了解到达彼此的安全度范围之内才会如此这般吧?
这个学校定了很多规矩,今晚的气氛没怎么热闹。在新区开完会之后,置身于冷到让人发怵的空气里,我一心只想快点回去。107广场上闲散着一些小群体,心中的热情或许让他们也不那么怕冷了吧?我加快了脚步,只想逃离,绵阳让人冷的想哭的天气,寒意在晚上来得尤为猖狂。宿舍楼下,比往常更热闹,三三两两聚成一个小圈,说说笑笑,仿佛中间围着的是一个篝火,由此取暖。
真是幸福的样子。寒风冷不丁的从后颈钻进去,我触电般的缩紧了脖子。
跟以前的平安夜一样,我的世界里,并不会发生太多不同,以前会激动的等待什么不一样的惊喜,少女心萌动到快要爆炸,现实会泼一盆冷水让你清醒,只有漂亮姑娘才会有数不清的礼物和爱的巧克力。跟以前的平安夜又不一样,在很大一群朋友都在我身边的生活里,节日气氛下的感动一次一次又快将我淹没,我尤其爱读朋友写给我的信,平日里不会说的话信里会写出来,借着这种仪式感满满的事情,友情也会更深一步。
在这个学校里,我不用担心好像是有人在叫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听错了而已,我不用担心有人突然来蒙住我的眼睛拍我的肩膀,因为我并没有认识太多人,认识了也只是见面点头微笑,如此而已。
路过学校里义卖苹果的摊位,几秒钟内犹豫了自己要不要买来送给别人随后又否决了自己。我惊讶于现在自己有一种甘于平淡的决绝,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迟钝到感受不到内心的反应。
我一向也不排斥这种日子,并且是否定中国人崇洋媚外热衷于过洋人的节日这一说法。我们只是借着一个节日的名义向爱的人表达心意,如此而已。
32#
发表于 2015-12-25 19:06:23 | 只看该作者
一边失去,一边在寻找
文/杨茜丹
在此,引用一句歌词。
与往日一样,放学回家路上的闲聊,被问到一个很长又很繁琐的问题——“有没有一件事物陪伴了你十年?”
“十年”...让我想到了陈奕迅的那首歌,我喜欢的一首歌。
十年好长,就连一座坚固的建筑物经过十年也会变得有些残损,变得陈旧,在这样或那样的地方有一条条丑陋的裂缝,毫无威胁,但又像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虫,某一天便会吞噬这一切,笼罩着一种厚重感,像时间的长久,像岁月的浓厚。
或许他是觉得条件太过于苛刻,又补充道:“五年……或是三年也行!”
话毕,周围的人都思索起来,于是我也回过神来,仔细的回想,想要把这长久以来的食物都翻箱倒柜的找出来,想要一件一件的寻找,唯恐漏掉什么。
这时,有人像发现宝贝一样惊叫了起来:“哦!我想起来了,我家有一个瓷碗,是干妈三岁时送给我的,现在我依然很喜欢……”“嗯,对,我也有一个,是件特别的...”
他们饶有兴趣的谈论,说着它陪伴的时间以及经历,说了很多,可我仍然想不出是否有这类事物,脑子一片混沌,以至于我都听不清楚他们的谈话了,自顾自的想着,费了好大力气,仍是一无所获,我失望了,突然觉得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价值被全盘否定了一样,满心的挫败感,是我忘记了,还是太短暂?
想起小时候总喜欢收集一些小玩意,一本很漂亮的本子,一颗晶莹美丽的玻璃珠,甚至是一片纹理清晰的树叶,堆放在我的桌上,后来收拾屋子,这一切似乎都成了碍眼的垃圾,我一件件删选着可以丢弃的东西,一件件拿起,一件件端详,想起当年的趣事,似乎很舍不得,但又不想占地方,或许那片树叶最终也没有变成我理想的标本用作书签,于是混杂着那些小玩意一起丢弃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收集东西的习惯了,我也不敢保证现在当宝贝的东西以后是否还会被我遗弃。
后来搬过几次家,所剩的“宝贝”就更少了。
回想起这样,心里一阵阵落寞,又感觉心里空空的,吸入一口气,堵在心头,又难受了起来,想想被自己丢弃的东西,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有的很珍贵,丢了之后会怀念很久很久,有的早已忘记,之后不断被其他更珍贵的东西来填充,虚无的,飘渺的,不需要的,却因为满足某种需求,丢失了更多。
于是很想珍惜现在开始寻找到的东西,或许以前没有过这样的十年,可以后会有。
它是一件事物,一份情,一个人。
33#
发表于 2015-12-25 19:09:58 | 只看该作者
七年之痒
文/杨茜丹
"你七年前喜欢的东西,到七年后依然喜欢的,还有多少?或者,换个方式说:你七年前坚持的信念,现在还在吗?”
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七年前,我十一岁,喜欢收集各种可爱的本子,贴纸,做这些,只是因为我喜欢画画,把好看的人物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之后再翻开本子,激动地抚摸观赏,满心的喜悦和自豪。学画画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是当时的我唯一的爱好,没有为什么,就是单纯的喜欢着,或许讨厌可以说出千千万万个理由,但是喜欢就是喜欢,从内心深入涌来的强烈情感,你无法明了。
后来,妈妈让我去学了古筝,这是妈妈的梦想,我对它,说不上讨厌,自然也没有喜欢,直到第一次见到古筝老师,才发现原来琴弦间可以有风声,有水流,有情愫,就这样又多了一个爱好。
没什么比画画更简单,更少投入的了,只要有灵感,就可以马上下笔,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手边是草稿纸还是雪白的墙壁,都像着魔似的蔓延笔留下的痕迹,而古筝却不同了,长长的大家伙,虽不重,却很笨拙,还附着一副弹琴的指甲,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画画的无拘无束。
我想,我只爱我的琴,在一排排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古筝中,我第一眼就瞧见了它,Fall in love with it,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不算最美却气质出众,每次去老师家学琴,目光总是会流连其间,后来,终于如愿以偿的摆在了我的房间,因为爱我的琴,所以才会爱弹琴吧。
不如画画的简单有趣,我讨厌坐在古筝旁几个小时,手指关节被缠的血液不流通,到最后发乌发紫,却还要一直不断拨动琴弦,也也拨动着我心中强烈的不安。
因为学业的沉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想要我的鱼,却也不肯放弃我的熊掌,终究,我舍弃了画画,不是我不爱了,而是相对于古筝来说,它的物质付出更少一些,古筝无论什么在我看来,都被等同于了金钱,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开始厌恶古筝,我知道这是练琴时的枯燥带给我的,我没有想象的那般坚持,甚至说,我不够执着,没能继续坚持下去,虽然仍在学着古筝,确是断断续续,毫无作用。
我希望我七年前喜欢,现在仍在继续。
或许是想通了什么,重新拾起被我丢弃的信念,我对古筝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妈妈总说:“弹古筝的人很美。”我希望自己是这样美的人,重新抚琴,有了新的不一样的感觉,或许是长大了,有时候我告诉自己:既然舍弃了一样,就决不放弃另一样。
现在明白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的我们有爱好都弥足珍贵,我似乎丢弃了我所认为弥足珍贵的东西,我计算着它们的物质价值,却从未计算在我心中它们的分量,应该是幸福的沉重。
是的,这一路走来,这七年之间,对我的影响很多,对于喜欢这回事,短的是热情,长的是眷顾,而我想给自己的是后者。
34#
发表于 2015-12-25 23:46:1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谁会平白无故学会爱
文/杨茜丹
学生时代的我们,除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无其他。
“恋爱”被视作禁忌,打上“早恋”的烙印,是比考试不及格更加严重的事情。老师发现某男生和某女生过于亲密,秉持着“将罪恶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的精神原则,请家长吧。而家长们警觉得如福尔摩斯一般,恨不得把双眼粘附在孩子身上,对一切可疑的行为敏感到可怕。
这就是过去十八年,我们的大多数所面临的来自大人们的“关爱”。知道你在高考结束之后,他们才隐晦的向你暗示着:大学除了好好学习,也跟男(女)同学关系搞好点。
真是搞不懂,大人这种奇怪的生物。
朋友A是一个特立独行思想前卫的女孩儿,朋友B是一个略微保守,典型的乖乖女。以前的某天与他们同行,朋友B得知朋友A恋爱了,不免一脸担忧的问道:“这可是早恋啊!不害怕被发现吗?你知道该怎么恋爱吗?”朋友A沉默了一会儿,只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不可能到了一个适合恋爱的年纪,就突然自己知道该怎么去爱。”这句话如同一道霹雳的雷,一下子把我给击中,我愣在原地,感觉自己的三观被刷新了一遍,一字一句的念叨着她说的这句话,
在思修课上,教授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与“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样被写成定义,摆在书上,条条框框,严谨的让人发笑。如果爱是可以教来的,学来的,为什么还会有失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失败的婚姻?如果真的可以有一部行为准则告诉我们要怎样去爱,那是不是会少走很多弯路?会没有失恋的难过和遗憾?那也不会有完整的情感经历了,或许那样很安全,但也不是一个完整的我自己了。
还好没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没有一部行为准则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在我的浅识看来,爱或许真的应该通过实践获得,十九年来,我们是到某个年龄阶段开始,才慢慢的意识到要爱父母,知道该怎样笨拙的对他们表达爱,但是或许到现在,我们还不完全知道如何去爱,有意识无意识的伤害到他们。在学爱的路上,且行且远。
爱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建设,有的人年过不惑还是不会维护一个家庭的完整,有的人仍会抱憾终生只为曾经的伤害。除了知识之外,爱也是一项需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件事吧。建筑一座大楼需要一砖一瓦的满满堆砌,而摧毁它只需要一步,所有的一切都在你面前轰然倒塌,伴随着烟雾与灰尘,只剩下无尽的残骸。
别忘了家长们在年少时候也会有的粉红色的萌动,或许是一手好看的字,或许是干净漂亮的麻花辫。有时候,“好感”与“喜欢”也没那么可怕,他没有尖锐的牙齿和可恶的嘴脸,坦然的让“好感”顺其自然,变成“喜欢”抑或是消失不见。
请相信我们也有理智与思维的能力。没有谁能平白无故学会爱。
35#
发表于 2015-12-28 13:37:5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文/杨茜丹
如果有陌生人向你问路你会怎么办?
如果有陌生人向你借钱你会怎么办?
如果有陌生人向你寻求拥抱你会怎么办?
今天,我面临了其中一个“如果”。
刚下火车,我戴着耳机,步履匆匆的准备去搭地铁,久坐之后的疲倦让我有些不快,就像在大街上遇到的很多人一样的面无表情。
穿过耳机里的声音,隐约的好像听到有人在对我说话,惯性作用让我又走了几步,还是停了下来,转过头。一位二十左右的高个男人,背着双肩包,嘴唇表面浮起一层白色。
“我钱包掉了,你能借我点钱吗?”他略为胆怯又试探性的问。
我还没有从疲倦中缓过神来,没有说话,他便继续说了下去:“你可以把你电话给我,之后我打支付宝给你……”
我着急去坐地铁,没有耐心听他继续说下去,打断了他的话,直接问:“你借多少?”
依旧有些怯懦的语气。“二三十吧……”
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需要坐地铁,我稍稍迟疑了一下,问他坐什么车,他回答大巴。那时的我只想快点结束,搭地铁回家,就没有多想,把钱给了他。
他问我要电话,正如在生活里我也习惯性的一般,我伸手向他拿手机:“我给你输吧。”他握着手机,犹豫了一下,他的犹豫让我有些不安,不过我也没有多想,留下手机就匆匆离去。
他的一句“谢谢。”也被转身的那一阵风抛在了身后。
之后我继续步履匆匆的走向地铁站,我忍不住思索了起来,这个陌生的男人的遭遇是不是真的。
快进入地铁安检处,一位四五十岁的小个男人拉了一下我的手臂,目光飘渺的不敢看我,。
“借我点钱,我……”
我一下子懵了,同样的开场白,更为直接粗暴的“借钱”,当时的一秒钟里我极速的想清楚了刚刚的事情经过,意识到我遇到骗子了,而现在这个同样也是,带着对上一个人的愤怒,我狠狠的盯了这个小个男人一眼,转身离开。
我不知道是难过多于愤怒还是其他什么,我总感觉自己丢掉了什么,不只是那二三十块钱,还有对这个社会的同情心也同样被拿走了,或许这是太傻太天真,涉世未深,缺乏经验。我还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冷漠。
经过这件事我会吸取教训,我会慢慢长大变成经验“老道”的成年人,可能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愿意再帮助陌生人了。
但是同样悲哀的是,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只管自己的事情,在大街上就算高声呼救都可能无人理睬,多的是漠视一切的“过路人”,少的是出手相助的“热心人”。这个社会,在一点点的消耗掉仅存的信任。
36#
发表于 2015-12-29 20:3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茜丹 于 2016-1-2 11:40 编辑

柴米油盐中的理想主义
文/杨茜丹
一开学,每个人在自我介绍里多多少少都会提及到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专业,有的是胡乱填的,有的是服从调配,而听到最令人感动的是:我有一颗灼热的新闻理想!
这是我的第二专业,属于能够接受范围之内,不过对于自身能力的担忧,害怕专业并不适合而变成一个挣扎在中游的平庸的人,可谁也说不准,于是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那就边走边看吧。
别拦我,我要转专业!
这是我面对这个专业在暑假就提前安排的任务的真实想法,不,这不是想法,已经变成了内心的呐喊了。
暑假里,深更半夜,朋友问我怎么还不睡,我说写稿子……他们都不相信还没进入大学的我就开始“受虐”了。因为听说晚上夜深人静,思绪喷涌,情感流露,适合写文章,于是我也发挥了我的夜猫子的本领,在家人都睡着之后,一个人发呆想着写稿,从发呆到发困,也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而已。
其实广播电视专业是当时我自己填上的第二专业,按理说也是属于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但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专业境况,让我还是排斥和拒绝的。
因为很难去适应这样的变化,所以在面对刚从八百字的八股文式高考作文到现在的两三千字的周刊稿,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跨越如此之大,没有一点点的防备。从此以后,周刊的所有事都像生理期一样影响着我的生活:一开始的沉默至极稿子质量低的压力山大,后来第一次选题通过的欣喜雀跃,写不出稿子又害怕抄袭的胆战心惊,完成稿子之后开心的快要飞起来整个人都轻松了,返稿时候的心情沉重苦于上稿的遥遥无期。
稿子要写出深度,多个角度切入,主客观问题难捏准确,别人的话一定要引用出来不然就是抄袭,不能偏离主题,要由现象引出本质…….我听着这些抽象的话,感觉比XX函数都难。
我把这一切都视为一个沉重的大石头压在我的身上,压得我很难受,我很想自己快点适应,变得像那些大神一般,哪怕只有一半也好。
其实写东西也蛮好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幡然醒悟,应该是期末将近而作业差很多的时候,强制性的去写稿子。以前觉得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好写的,那些情绪又不愿矫情的说出来公之于众,很多时候有想法但又没有记下来只是想想就过了。
长久不去做一件事情,即使是以前擅长的,也会生疏。何况,我们是需要通过写这样的很多的记叙文来训练文笔。慢慢的与别人差开了很大一截,并且这个差距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我无限放大。来这里之前信誓旦旦的曾对自己许诺过要好好的认真的生活啊,而此刻,我生活混沌的如散市后的菜市场,一片狼藉,只剩下散落的烂菜叶和满地鸡毛。
洗心革面需要的是勇气,
是走?是留?
这几天,征集转专业的消息又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我心里的念头被炸得四分五裂,只剩下灰白色的断壁残垣。早在开学之初,我就担心自己经过一个学期的打磨之后,会有很多顾虑,舍不得走,现在想来,当时真是神算。这个专业,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尾声将至之前被燃起的兴趣,一点点小小的都不算成就的成绩,还有很庆幸遇到的一群很善良的人。
当我处在低谷的时候,我就很想逃离,改变现有的环境,总以为从湖泊里游到海里就开天辟地人生从起开启新的篇章,一切都不同了。但事实就是,你需要改变的其实是自己是一条咸鱼的事实。“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一点没错,当你很亢奋的对待一件事情,当你如初恋一般的对待一件事情,那么它一定不会忍心让你轻易失败的。一位学长跟我说:“其实你读什么专业都大同小异,它只是决定了你选择生活的一种方式。”
而我是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我写周刊稿查阅资料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告别武汉: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写这篇文章的人是那个说“我的胸很大,这里装不下”的女记者彭玲玲。她的一场自我调侃式的行为艺术演得精彩绝伦,可谁又看到背后是一个满怀梦想的年轻人对新媒体平台的失望与落寞。我欣赏她这般的简单粗暴,以一种抗争的姿态面对生活的阴暗面。
《告别武汉》这篇文章表达的更多的也是无奈的苦笑。制度的转变,未来的迷茫,自我价值的找寻,无数的媒体人,都在一条浓雾弥漫的道路上,踽踽独行。但她的生活方式与价值选择,却让我感动到热泪盈眶,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啊。
渐渐的变成了他们
回想到高三的时候,柴静的视频《苍穹之下》刷屏网络,在那个充斥着白色试卷和密密麻麻的成绩排名的时期里,柴静带着她的视频将我的世界划开一个大口子,脑海里满满都是这样的情景:全场暗下来只有一束灯光打在柴静身上,一件白衬衫陪着宽松随意的牛仔裤,却让人感觉像是看到了一位纯洁高尚的圣母,那条光线里漂浮着的尘埃,就像是她在视频中研究的主人公——雾霾。存在于任何角落,加剧人心的浮躁和不可避免的焦虑。
我真的被她迷住了。看完视频之后整个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一定有一种类似于新闻理想的东西在摇撼着我的内心。
看着她,就有一种好想变成她这样的人的强烈念头
同样,在这里,也有很多人让我萌生了想要变成他/她的强烈愿望。
就像爱情一样,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从来不是问过很多人就可以帮你给出公正合理的建议,就能帮你做出一个不会后悔的决定,也不是简单的由是否好就业,是否赚钱多,是否轻松当作衡量的标准。即使要熬夜码字,即使要往来奔赴,即使过的不那么宽裕,只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内心丰盈就好啦。
突然觉得自己这样,与那些即使生活困窘面对很多困难也不愿放弃记者职业的人越发的像了,真是“傻”的可以。
37#
发表于 2015-12-30 19:26:47 | 只看该作者
当吸霾成为一种光荣
文/杨茜丹
很早的起了床,天才蒙蒙亮,一出门便被寒冷包围。只为吃一顿暖和的早饭,用一份饱肚点燃新一天的希望,再心满意足的去上课。由于起太早,上课时间里有些昏昏沉沉,坐我旁边的室友突然猛的摇了我一下,把手机递给我看。“橙色预警”四个字显赫的出现在手机屏幕,仔细一看,竟然是绵阳市发布的空气污染橙色预警。我转过头望向窗外,只有临近的建筑物还依稀可辨,再远一些的景象都被白蒙蒙的一片裹住了,像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这是一种令人有些绝望的“看不透”,此刻,奶白色的世界也并不怎么可爱。
出于好奇,也是为了求证,我百度了一下绵阳的pm2.5浓度为153微克/立方米,AQI指数为203.我不太知道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更让我关注的是旁边的四个字“重度污染”,以及下面的温馨提示: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敏感人群应留在室内……我有些错愕,没想到一直活动在北方的雾霾这两个字可以弥漫到我们这儿,不免自嘲道:以前心心念念想去北京,后来愿望落空,有人安慰说不去还好那儿雾霾那么大,可现在在绵阳都有雾霾,仿佛明白原来有我的地方就有雾霾啊,那还是努力去北京体验“正宗的”雾霾吧。
因为家人在成都,于是顺手也查了一下成都的情况。pm2.5浓度为300微克/立方米,AQI指数为340。看到高于绵阳的数据,心抖了一下,其背景黑暗色系的图片阴森恐怖,温馨提示写到: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敏感人群应留在室内。更加严肃的措辞,让我开始为雾霾对我生活的影响感到害怕了。
那么北京呢?北京的数据会多么惊悚呢?听家里一位在北京生活的表姐说最近都带着小孩在家里玩儿,雾霾太严重,不敢出门。我胆战心惊的查看“北京”: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AQI指数为47,温馨提示空气很好,可以外出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确实够“惊悚”,低到离谱的数据,可这看起来也像个笑话。接着,我又查看了中国主要的省会城市,发现北京空气指数最优,孰真孰假?我也不想多言。
中国有一类强大的人群叫做段子手,在雾霾盛行的今天,段子手们所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乐观主义”,褒贬不一。比如今日出现的:“雾霾,我只吸四川的,相比于京霾的厚重、豫霾的激烈、津霾的阴冷,鲁霾的醇厚,我更喜欢川霾的淡雅、真实和独一无二的家乡味道。浓浓的火锅锅底牛油味儿与街边烧烤焚烧的碳香充分混合,加上尾气催化和低气压的衬托,经过袅袅硫烟的勾兑,再加上天府之国的氤氲湿气,使得它经久而爽口,回味绵长,欲罢不能。雾为帝都厚,霾是巴蜀香。四川霾,好霾!”
我并不想知道各地的霾有何不同滋味,我只知道:明日出门,戴上口罩吧
38#
发表于 2016-1-1 08:22:15 | 只看该作者
马跃猴年 圆梦起点
文/杨茜丹
2015年12月31日下午两点,由西南科技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分团委承办的以“马跃猴年,圆梦起点”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元旦游园活动顺利展开。
该学院以舞台表演穿插与观众的游戏互动交替进行,场地内专门设有观众席,其他区域里同学们排队井然有序的参与游戏,游戏注重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吊瓶”、“手指饼干”、“摸手测默契”等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亲密度,游戏会场区域笑声此起彼伏。
该学院院长黎万和注重培养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亲临活动现场,发表讲话并为获奖观众颁奖,与同学们共享欢乐气氛。
39#
发表于 2016-1-1 08:23:03 | 只看该作者
古风氤氲 君子六艺
文/杨茜丹
2015年12月31日下午,元旦游园活动现场内“最文艺”的当属古色古香书院风的文艺学院元旦游园了!
由竹子构架出来的场地处处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进门两旁的屏风以及古代书法名篇独具特色,舞台外面包裹红色纱幔装饰,场地上空挂有红丝带、竹简与红灯笼。根据游园主题君子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分为知礼阁、妙音坊、羽灵苑,心御轩、洗砚斋、通数堂六个部分。
文艺学院注重传统文化,将其与新年元旦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过节的同时体会到传统文化,体现文艺学院特色。
40#
发表于 2016-1-1 08:23:54 | 只看该作者
在有限的时间中翻阅无限的生命
文/广电1503 杨茜丹
处在岁末的终点,容易在两种不同的情绪间摇摆,间或兴奋异常,间或沉重忧郁,就像每到世纪末,人类的文化史就要孵化出冷冽的美学。19世纪有世纪末忧郁,20世纪有后现代乌托邦,这是人类面对时间时不自觉的生理反应,就像在冗长的时间之河中突然的察觉出了脆弱而易逝的本质。Plastic Tree在一首歌里写到“反正生命,终究会燃尽殆尽,变成灰,变成沙。”但是在变成灰变成沙之前,还有一个又一个稀松平常又非比寻常的日出日落,为生命写着记忆的年轮,无法逃脱。
我一直以为生命是无限的,并不在于人可以长生不老,而是它只要存在,便能够在宇宙时空的轨道中留有一块位置,便是永恒。生命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有时候悲观的想,最后只有那些留在世上并且思念你的人的存在,才是你存在的证据吧。
人们总以为新的一年一切都是新的,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人的心理作祟。你还是那个你,身体发肤都是原来的样子,能够变化最大的不过是你的心态罢了。我常认为那些诗人和作家,身体的某部分是超脱于人类之外的,那是一种关于思想的影响力。无论你身处何处,通过阅读这样的方式,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你的身体。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别人问:你看过什么书?这个问题会让你哑口无言。读过多少书,肚子装了多少墨水,是比财富更能显示一个人生命的厚度的标准。
曾几何时,也迷恋过双手抚摸不同纸质带来的快感,揭书声在宁静中响起的节奏,被文字带入另一个世界的惊喜。就像爱珠宝的人进入了一个钻石展览,那种快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每次进入书店,整个人都会活起来,不同类别的不同高低颜色书脊形成的美感,运气好就还有座位,选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一下午,要么就是倚靠着书架站着,重心放在一只脚上,累了便换另一只脚,那是一种不知疲倦的贪婪的汲取,在漫漫征途中寻找一地安身处。林夕曾形容给书海包围的感受,像浸在人类古今文明与智慧的气场之中。算是肉麻中带了几分真实。
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升起,划过高空落往西边的地平线,在有限的时间里翻阅无限的生命,即使每天周而复始的目睹这样的光景,也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唯有阅读,能让灵魂变得丰盈。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