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张兴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尹兴】新闻采访和写作 作业及消息汇总贴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2-12-27 13:59:46 | 只看该作者
                     7 王泽儒的书包

包里有一本评论集《常识》,这是他最近正在读的书。他最敬重的一位老师正是一位不错的评论家。
本子里的大部分都堆满了字,只有封面还比较干净,上边只写了一句话——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这句话,食堂他拿来和自己的弱点搏斗的利器。
书包里还有五只笔。他看书的时候习惯手里拿着一支笔,在书上写写画画,不然就看不下去。
32#
发表于 2012-12-27 14:02:55 | 只看该作者




8《南京大学教授称大学校长已官员化不再是教育家》

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该报道标题直接命中主题,使得读者一眼就能明白记者的意思。导语部分“‘大学重在培养和谐的人,而不是培养有用的工具!’昨日,南京大学教授董键在广州“公众论坛”演讲时指出,中国现代教育要重振启蒙精神,召回大学之魂。”一开始就说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简单明了的展示出了全文的内容,从容的引出下文。
   主体部分整体读起来感觉很分散,各小段之间衔接不太紧密,但它们都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大学教授已官员化,使得文章中心很明确。
    再者,记者以董键说的话为线索,叙述真实,给人以可靠真实的感觉。




33#
发表于 2012-12-27 14:04:44 | 只看该作者
      9《东德儿童心目中的新世界》

文章通过对东德第18语法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进行的一个类似于调查问卷的测试,突出表现了东德人民对新生德国的担心和不安,“一切东西都越来越贵。。。。。。”语言简明清晰,却充分体现了当时德国经济的下滑对人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困难。而且这种写法很特别,吸引人读下去。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我的祖国,现在。。。。。。。”这是一位12岁的孩子说的话,是最真实的想法,此篇文章大部分都用的最原始的材料,使得文章真实、深刻、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文章通过对第18语法学校的集体捕捉,具体体现了人们对新生德国的不适应,表面上看上去杂乱,但实质上却没有一句多余的文字,全文紧扣中心,语言朴实真实,意义也表现得非常明确。
34#
发表于 2012-12-27 14:10:42 | 只看该作者
              10    采访江油师范
    今天启程去江油,愿意本来是想去采访江油师范的几位同学,了解一下现在的幼师教育现状。最近的虐童案,很闹心。
   了解到,在江油师范,幼师的课程以艺术类课程、英语课程为主,主要为了满足将来入职,能有相应的教育技能来匹配当下高居不下的幼儿入园费用。
    她们也有开设心理课,但那只是边缘的课程。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
    当下,很多人喷幼师,但,真正关心幼师队伍为什么这样,有哪些问题困扰着她们呢。没有人知道。
35#
发表于 2012-12-27 14:14:23 | 只看该作者
                       11   在江油的意外采访
     本来打算去采访江油师范的,但是收集到的信息和之前在网上了解到的差不多,没有什么新的突破。这是一次失败的采访。
     不过,在回来的路上却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从绵阳到江油的交通运输状况堪忧,有很多黑车“集团”出现,这些黑车以“快”而受到两城市民的青睐。但是从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准备接下来,针对这个问题再进行一次采访。
36#
发表于 2012-12-27 14:14:49 | 只看该作者
                                  12                     
车王
——暗访绵江大道“野的”
                    
“野的”司机黄哥(化名)把车子停在街边的临时停车位,摇下车窗,点了根烟。打望着来往的车辆。夹烟的手伸出了车外,另一只手时不时地去摸电话——看看有没有电话进来。
他的名片上没有印名字,上面仅仅印着“绵阳——江油”和两个电话号码。
这几天是工作日,生意淡,他在等客人。每个人收20块钱,凑够3个人就可以出发。绵阳和江油的乘客乐意接受这样的价格。汽车票的价格也在13块钱左右。几块钱的差价省去了买票的麻烦,增值了乘车的舒适。一个电话加几分钟的等待就能上车,半小时后就能到。
黄哥说,周末客源充足的时候,是没有这么闲的。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饿着肚子跑。
“人多的时候,飞起跑都拉不完。哪个肯坐那个烂中巴嘛,又慢又不安全。都坐我们的车。”
绵阳的“野的”分两种。一种是“扫街”的——吃的士的“剩饭”。另一种是跑两个城市——抢客车的“饭”吃。前者一般单干,后者则需要抱团。因为需要摆平关系和稳定的客源。黄哥所在的“公司”有十多辆车。在江油,他们至少有3家同等规模的竞争对手。这些“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个十分好记的联系电话。黄哥的“公司”号码是一个尾号为4个“5”的七位数号码。这些号码对于那些常客来说,是一个不用存入通讯录,就能凭记忆拨通的号码。
对于乘客来讲,这些“野的公司”的存在,是一个好事。至少方便了乘车。
黄哥说,有些乘客要赶着上早班,即使没有其他客人,“公司”会安排一辆车送他,仍然只收20块钱。因为要树立“公司”的好形象。客人才会一直坐他们的车。
对于司机而言,“公司”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分担风险。黄哥说:“如果哪辆车被逮了,罚款让大家一起出。比如,我的车被逮了,要罚六千,我们公司一共有十辆车,那每个人就出六百。一个人肯定遭不住,一个月就白跑了。”
在绵江大道上,黄哥和的同行们是往返最活跃的。这些车的安全配置都一样——没有安全气囊,仅仅有几条碰到警察才用得着的安全带。
在街边等了半个小时左右,黄哥接到了总台的电话——农业局附近,有一个带货到绵阳三汇立交桥。
车子行驶到“货源地”,花了不到五分钟。这差不多是规定警车出警到案发地的时间。
一个穿着红色羽绒服的中年女子从副驾驶的车窗递进来一个包裹。相当于一台十三寸笔记本电脑大小。黄哥接过包裹顺手放在副驾驶上。
女子问:“好多钱?”
“二十撒!”
“坐个人才二十,带个货也二十哇?便宜点撒”
“这个啷个得行嘛,你看嘛,还不是要占个位子。”
女子从黑色挎包里掏出两张十块,嘱咐:“一定要把货送到哦!”
“放心嘛!”黄哥打保票说。
离开江油时,车上坐了四个人。包裹被放在了副驾驶座的下边。这个座位,收了最贵的钱。
车子以100km/h以上的速度在绵江大道上奔驰。对于“野的”司机来说,时间就意味着金钱。黄哥说,路上基本上要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在城里红绿灯多,接客和送客需要花掉更多的时间。跑一趟得用一个半小时。
像黄哥这样的全职司机,平时一天能跑三、四个来回,周末的时候是最忙的时候。一个月下来,至少也有五、六千的纯利润。单从收入而言,这在绵阳得算一份不错的工作了。
到青莲的时候,车速突然慢了下来。黄哥说:“这里有测速,但这些都是拿外地车来‘创收’的。整不到我们。”他们对测速仪的位置了如指掌。
过了测速,车子又飙到了100km/h以上。见车超车。他们这条路上的“车王”。
行驶至九岭收费站,这是外地通向地震灾区的重要通道,前边的车子和收费员起了争执。因为外地车牌要收15块钱,而        本地车牌收费10块。
黄哥从遮阳板后边,不紧不慢地拿出一张季票,放在驾驶台上。那是一张托人办的假票。在这条线上,几乎所有的“野的”都配有这样的通关“法宝”。
但这次,并不走运。
车子被堵在收费站前,一位穿着绿色制服的工作人员走了过来,问:“你这是哪个季度的?”
“就是这个季度的嘛!”
“拿来检查下!”
黄哥有些犹豫地将“假票”递了过去。
随后,又递去了行驶证。结果是,被要求买票通行后,然后将车停到收费站旁接受处罚。
黄哥买票通行后,径直开走了。气愤地自语道:“你看我得不得接受处罚呢!”
“你看我,一个电话就把证件拿回来。”
乘客问:“有人吗?”
“呵!”黄哥笑了一声,说:“肯定嘛!不然,这个证是哪个办的呢!”
说着,右手便掏出一个电话开始拨号。左手的三根手指掌控着方向盘,大拇指和食指拈着另外一部手机。一下看手机键盘,一下看前边路况。警惕的样子真像一只正在抓老鼠的猫。
“喂,我的票和行驶证被收费站一个戴眼镜,牙巴黢黑的收了……”
“哎!这些都是没喂饱。平时和他们关系多好!还经常在那儿耍,和那些女子打情骂俏的!哈哈……”


单凭听觉,只能感受到黄哥的谈笑风生。但视觉告诉我,透过减速玻璃,两边的景物似飞箭一般,在旁边一闪而过。仪表盘显示:时速是95km/h。
绵江大道已习惯了车辆的超速和超载,也同样习惯了车祸的不期而至。就在上个月,这条路上刚刚发生了一起致人死亡的严重车祸。
黄哥一手电话,一手方向盘。载着素不相识的乘客,和素不相识的车辆在这条路上来往奔波。
路上,不少的车和黄哥一样,跑“野的”——超速行驶,挣钱养家。
更多的车是正常行驶——路过,或者下班回家。
他们在这条路上相遇,“和谐”地共担车祸风险。

37#
发表于 2012-12-27 14:44:51 | 只看该作者
                        13  采访总结
     这次去江油采访之后,有很多的经验值得留下来,以备以后所用。
     首先,要积累人脉。在这次采访中,本来是想讲绵江大道上最近车祸次数的数据,但是均遭到有关部门的拒绝。这跟我“非正式记者”的身份有关,但是我想,如果有相关部分的人脉在就不一样了。即使得到一个保守的数字或者一个模糊的数字也比现在没有数据可用要好。
     然后,要懂得隐藏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的目的。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欺骗。如果在采访中,尤其是想上次这种选题的采访中,你拿着记者的身份和采访的目的,很难得到真实的回答。在这种情况下隐藏一下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又何妨。最好的做法,不是在他们拉人时问他一些生硬的问题,而是坐一次他的车,和他交谈这些问题。开车的人也喜欢和乘客聊天。但是无疑,这样的做法是危险的。
38#
发表于 2012-12-27 14:47:35 | 只看该作者
  14“林疯狂”的背后
——盘点林书豪“发迹”的天时地利人和
                                                              
无论哪支球队拿到今年美职篮的总冠军,无论谁摘取MVP头衔,在这个“缩水”赛季里,收获最大的定是这个二年级新秀——林书豪。自2月4日一战成名之后持续爆发,迅速成为纽约球迷的新宠。他到底有多红?连续两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商店销售的球衣价格已上升至现役球员前列,麦迪逊花园球场的票价已经涨了170%,就连奥巴马也在谈论他的那记绝杀……而之前,他只是一名生存在联盟边缘,随时准备失业的小角色。他某球迷发表微博说:“3月是属于雷锋的,2月是属于林书豪的。”
如今“林风暴”还在持续,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哈佛小子究竟拿什么改写了历史,又是哪些“天时地利人和”让名不见经传的他成为轰动全球的篮球巨星。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林风暴”无疑是NBA历史上又一场全民狂欢。在此之前,中国球迷知道林书豪是因为他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美国球迷知道林书豪是因为他哈佛的学历。著名评论员杨毅曾这样评价林书豪:“他是美职篮球员中学习成绩最好的,也是哈佛学生中篮球打得最棒的。”要知道,杨毅此前用类似的语句形容过联盟中的“小皇帝”勒布朗——“他是所有篮球手中,橄榄球打得最棒的;在所有的橄榄球手中,他也是篮球打得最棒的。”在网上还有这样一句话“中国球迷中,有多少人爱书豪,就有多少人恨书豪。”在此之前,这是用来形容美职篮大佬科比•布莱恩特的。中国球迷恨书豪?对,如今在很多论坛上有许多网友说到,林书豪并不是中国人,我们为什么要为他疯狂?当然,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易建联的球迷。我们为什么要为他疯狂?因为书豪是位“励志哥”。
林书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从事普通的职业,也都希望他将来做一名医生或者律师。于是,在选择大学时,并没有选择篮球名校,而是就读了哈佛大学。书豪的奋斗第一步在他的高中阶段。他的父母拥有中国人的普通身高170左右,在高中的时候书豪也只有1米60,对于篮球执着的他梦想着拥有一个篮球手的身高。为此,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变态食谱——一天至少吃四个鸡蛋;只吃鸡肉等低脂肪的肉食;能多吃蔬菜就尽可能地吃……这样饮食习惯和他坚持不懈的锻炼让他在高中阶段突破基因地长到了1米91。这样的努力让他成为了许多热爱篮球但只拥有普通身高的人群中的榜样。
2010年,林书豪不顾父母的期望,决定参加美职篮2010—2011赛季的选秀。但他在选秀中落选。为了能进入美职篮打球,他以非保障合同与金州勇士队签约。2011—2012赛季刚刚开始,便先后被勇士队和火箭队裁掉,来到纽约尼克斯。书豪在纽约开始的日子并不好过,这里有最挑剔的球迷,教练也不敢贸用新人,于是林书豪很快被下放到发展联盟。书豪刚刚进入联盟便遭遇了职业低谷,甚至连住宿都成了问题,他曾经还睡过队友的沙发。但“林坚强”还是挺了过来,在拒绝了去欧洲、中国淘金的机会后,终于,在2月4日面对新泽西篮网的比赛中,主教练德安东尼给了书豪上场的机会,他也抓住了这个机会,斩获25分,5个篮板以及7次助攻。这样的数据原本是属于全明星球员的。在首演惊艳后,德安东尼顺着球迷的意思让书豪坐上了尼克斯首发后卫的位置。林书豪的前三场、前四场以及前五场首发的比赛中,他分别得到了89分,109分以及136分,这三个数据成为自1976—1977赛季美国篮球协会和美职篮合并以来的最高纪录。林书豪凭借在自己四场首发比赛中砍下的场均27.3分、8.3次助攻和2.0次抢断带领尼克斯队取得四连胜,荣膺NBA东部周最佳球员。如今,他的故事已经被美国人誉为“现实版的灰姑娘。一条“咸鱼”就这样翻了身,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个人的努力让林书豪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但让他成为媒体新宠、为他包装的却是大卫•斯特恩(美职篮总裁)。这一切的发生都要“归功”于去年NBA“停摆”事件。可以说也正是这个谈不上美好的历史契机,让林书豪有了成为舆论炒作焦点的可能。
由于劳资纠纷,2011—2012赛季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缩水赛季之一。赛季的推迟开赛对于美职篮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是停摆时期过长,严重影响了一部分球员的竞技水平。二是停摆时期,美职篮流失了大量的球迷,受关注度持续下滑。解决了劳资问题的斯特恩,从早到晚都在办公室研究如何挽回美职篮昔日的地位。捧出一个新星?好主意,但是捧谁呢?卢比奥?这位欧洲金童在联盟的表现平平。欧文?这位状元还尚未成型。就在斯特恩茶不思、饭不想的时候,林书豪的横空出世,满足了斯特恩的各种愿望。这位“带头大哥”邀请了各路媒体用头版头条来报道这位神奇的哈佛小子,甚至还伙同众“小弟”为书豪起了一个新艺名——Crazy Lin(林疯狂)。书豪的疯狂的表现不至为尼克斯赢得了四连胜,还重新燃起了球迷心里熄灭已久的激情,挽回了美职篮发展的颓势。他的成名不只是因为他疯狂,更是因为他疯狂得正是时候。
当然,林书豪备受关注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地利”原因——他的黄色皮肤。林书豪在美国出生长大,他是一颗被美利坚文化孵化的“龙蛋”。他日常使用英语,熟悉美国文化,懂得美国的生活方式,信仰基督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美国公民。但他拥有中国人的躯壳,能够博得中国球迷的亲切感。中国市场一直是美职篮最大的市场之一,但姚明退役之后,易建联又难有建树时,中国球迷的失望是难以被斯特恩忽略的。又是林书豪,他在球场上的“英雄形象”重新燃起起了中国球迷的信心。极有可能,林书豪会接替姚明成为美职篮的中国推广大使。中国球迷对美职篮的热情,是林书豪成功路上的一个潜在因素。即使,各路球迷在网上一直争论林书豪的国籍问题,但是不可否认,有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喜欢林书豪,是冲着他那张“中国脸”。而林书豪虽然拿着美国国籍,但在中国球迷的心中,他是在为黄种人战斗。还记得书豪的暴扣吗?黄种人也能飞!
就像美国媒体人的评价:“他的成功路就像一部电影,所以球迷喜欢他。”

39#
发表于 2012-12-27 14:54:22 | 只看该作者
         15    “三只眼”看中国教育
      大家都说中国教育有问题。但我就弄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学校和教师。好像一个人拉了一砣屎,好多人嫌屎太臭,便指责这个人怎么怎么样,却不是去了解他是吃了什么,为什么会拉出这么臭屎。这便是大家在看待中国教育问题时,所用的中国式逻辑。在我看来,校园是神州大地上相对的一片净土。教师是所有职业中最纯洁、最有良知的职业之一。而其他行业的腐败阴暗远远超过了这个行业。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分为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的问题,不应该只是学校这一个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未成年培养教育几乎全依托学校,社会、家庭非但没有尽到教育义务,还在不经意间起着错误引导的反作用。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不妨,我们用三只眼睛来看看中国教育的三个方面。
学校教育的问题关键在高考制度。高考作为中国社会选拔人才的制度,其本质无非是科举制度的现代化而已。这恐怕要算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了。高考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如果高考不进行彻底的改革,任何其他的教育改革都无法触及学校教育的灵魂。但是高考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这个道理便是,找不到更好的选拔制度代替只好保留、将就。
从中学开设的课程地位来看。英语和语文的地位一对比,便知道中国为什么中国教育会输给西方教育。在语文这一科,我不得不认同韩寒先生的一个观点:在高中,语文已经变成了可有可无,但又必须有的一个课程。中国政府在1986年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无非是1952年扫盲运动的一个延续而已。它最大的实质作用不过是教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识中国字而已。然而,这样的“扫盲运动”在当前中国来说是必不可少。这是中国教育的又一悲哀,就好比外国在教怎么制造原子弹的时候,我们中国在教“原子弹”怎么写。再看看高考中分值占五分之一的数学。敢问在社会中工作的你们还记得清楚几个数学公式?你们的工作又是不是有五分之一的地方要用到数学呢?
高考不妨把语、数、外基础学科作为参考资格凭证,而正式的高考考专业课、兴趣课的理论与实践。也就是说基础课程作为第一道门槛,要求每个参加高考的人都达到一定水平。真正在角逐放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上。这样的选拔制度才是选人才的制度,而不是选分数的制度。这样,被高考指挥的学校教育才可能出现质的变化。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还不在学校。比如,很多学生都会流利而自然地说些低俗、下流的脏话。这些脏话是谁教的呢?断然不会是学校,就算老师的良心再坏,也不会在语言课上教授如何说脏话,如何骂人。那这只能是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使没有信仰的国民逐渐有了信仰——钱和权。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影响下,学生追求着当官,忙着攀比,学会了用暴力解决争端……都是社会教的。这还不够,在追求钱的同时,很多的人丧失了道德的底线。比如,在上网实名制以前,中国很大一部分网吧是靠学生哥养着的。社会在渲染暴力文化,于是校园暴力案件层出不穷。社会讲关系办事,于是学生也忙着打理人际而荒废了学业。社会讲空话讲套话,于是学生的作文成为了最具中国当代特色的“文体”——全是空话、套话、假话。这便是我们社会教给这些单纯的孩子的“智慧”。这样的影响是学校所无能为力的,学校的铁门过滤不了社会太多太多的污垢。
中国教育应该是教育中国,教育中国的每一个公民,而不只是教育孩子。在中国社会应该修筑一条道德的长城,只有澄清社会这滩浑水,才能洗涤圣洁的孩子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庭教育。然而,今天的中国,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中国教育的失败。当然,中国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从客观上讲,中国的高离婚率和浩浩荡荡的上亿“打工军”造成了一群特殊的中国孩童。他们的家庭教育在客观上失去了开展的条件。从主观上来讲,中国的父母疼爱自己孩子总是喜欢走极端,不是溺爱就是不爱。说不爱是不够确切地,只是的确存在着一些父母崇尚着“棍棒教育”。然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又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在潜意识中或多或少地认为既然把孩子交给学校了,也给了钱了,那么教育孩子,甚至是教好孩子的任务便理所应当的由学校来完成。这样一来,父母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实现他们个人的追求,但却薄弱了父母的教育义务。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应酬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可悲的是,家长们遇上了一个不幸的时代,一个学校教育制度无法迎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于是学校教不好孩子,家长便责怪学校。可是,这到底是谁的孩子?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应该就学校教育者一个单方面而言。学校教育需要改革,高考制度需要革新。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应该提到人们重视的高度上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不能蹩脚走路,只有三管齐下,全民教育,这样才能搞好教育。

40#
发表于 2012-12-27 14:54:49 | 只看该作者
                16  亲,敢给差评吗?
   “亲,给好评哦!”淘宝体语言在网络上盛行一时。所谓“好评”,便是在网购交易结束后,买家对卖家及其货物的评价。这种评价制度是对网店卖家以及其货物的信用评价,也是其他买家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好评”在实际上却成为了迷惑买家的烟雾弹。
不久前,一位朋友在淘宝网上花三十块钱购买了一件既不称心也不如意的商品,于是在交易结束时,给了“差评”。这个“差评”却给她带来了麻烦。淘宝卖家先是三天两头打电话,要求她改评价,在软磨硬泡数日无果后,卖家最终通过返给我朋友五十元话费的方式让她将“差评”改为“中评”。朋友向我抱怨到,买东西的时候留电话号码本来是为了方便物流公司送货,结果成为了淘宝卖家的“骚扰利器”。
为什么卖家要千方百计地改好评呢?
我们以淘宝网为例,买家对于商品的参考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商品的图片和描述,二是对卖家的信誉评价,三是其他交易成功后,他人对于商品的评价。前两种方式的造假只需要卖家单独操作即可,而“评价制度”的造假则需要买卖双方的“配合”。网购网站建立这种信用评价制度本意是为了让交易更加公平、公正。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一条“差评”的威力过大——会封死一件商品的销路,于是卖家誓死与差评做斗争,消灭掉每一条差评。在于差评的战斗中,卖家发明了了两种武器——软磨硬泡、威逼利诱。讽刺的是,一个信用评价的制度却成为了卖家“玩魔术”的戏台,成为了卖家欺骗买家的烟雾弹。更为讽刺的是,每一个改评价(本文中特指差评改好评)的买家都变成了下一个受害者的帮凶。一条条好评加上一条条由差转好的评价,“催生”出一个个被欺骗的受害者,再将他们变成行骗的帮凶。
这是一条丑陋的链。
交易评价制度是买家与卖家之间的信用桥梁,不良卖家却频频利用信用制度做没有信用的事儿。弄虚作假的卖家固然可耻,可为什么一个个受害的买家也成为行骗的帮凶呢?或是为卖家反馈的蝇头小利,或是受不了卖家的骚扰。可在改评价的一刹那,我们丧失的是信用,我们有义务为下一位买家负责。如果说,卖家的失信是为利,那买家的失信是受害者的行骗,是让人不可琢磨的,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失灵的表现。
在网购的评价制度里,给好评、中评是一种“独善其身”的做法,而给差评却是需要勇气的。这说明了,我们生活在了一个赞美,没有批评的社会里。当然,这样的社会同样也是只有谎言,没有真话的社会。
淘宝店家说:“亲,给好评哦!”言外之意是——亲,你丫敢给差评吗?小心,我烦死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