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者身份间谍职业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7-9 22:40: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禁止新闻从业者 非法记录传递国家机密

据新华社电 6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办法》要求,新闻单位应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规范管理。

  《办法》明确,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新闻采编人员及提供技术支持等辅助活动的其他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访、参加会议、听取传达、阅读文件等职务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素材以及所采制的新闻作品,其中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未公开披露信息等,都属于职务行为信息,应加强管理。各新闻单位应依法与所属的新闻从业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办法》规定,新闻单位应健全保密制度,对新闻从业人员在职务行为中接触的国家秘密信息,应明确知悉范围和保密期限,健全国家秘密载体的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制度,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禁止在任何媒体以任何形式传递国家秘密,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办法》还规定,新闻从业人员不得违反保密协议的约定,向其他境内外媒体、网站提供职务行为信息;不得违反保密协议的约定,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或个人账号等任何渠道,以及论坛、讲座等任何场所,透露、发布职务行为信息;不得利用职务行为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






原标题:禁止新闻从业者 非法记录传递国家机密
http://media.sohu.com/20140709/n401981962.shtml?qq-pf-to=pcqq.c2c
32#
发表于 2014-7-16 00:4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4-12-3 09:52 编辑

【案例】@孙大泡A
【间谍】据悉,芮成钢先生除经济问题外,还涉及为外国情报机构提供情报,也就是俗称间谍。而且,这个外国竟然,是,美国!特么左派反美分子里到底有多少美国间谍?!这太特么狗血了吧!

[url=]
(16)[/url]
| 轉發(445) | 評論(118)

7月15日23 : 45來自微博手机版


朴槿惠一眼看穿芮成钢,赠签名照“警告语”曝光2014-12-02
新朋友点蓝字訂閱
往事钩沉话历史
朴槿惠给芮成钢签名

央视主播芮成钢20136月采访韩国总统朴槿惠,当时请求朴槿惠签名的留言照片被曝光。1128日,有网友在论坛图文并茂讲述了当年芮成钢向朴槿惠强求签字的过程。

文章称,当朴槿惠见到CCTV芮成钢时,只略一交谈,就已明白芮成钢是个傲慢、粗俗、自私、无礼、无知,缺乏最基本的教养的人。

当芮成钢向她刚一问好,朴槿惠就毫不留情地告诫他:你很聪明,但要记住——别把国家一词当成个人欲望的道具!

然而,芮成钢对此充耳不闻,竟然还赖着叫朴大姐为他题词留念。

文章质疑说,芮成钢作为央视记者,张口爱国,闭口反美,拿反美当饭吃,爱国与反美有逻辑关系吗?

文章认为,作为反美人士的芮成钢,同样喜欢哗众取宠,有个外国总统给自己的题词很荣幸。

文章介绍,面对芮成钢热情不知高低的题词要求,正直,朴实又高雅的朴大姐很无奈,只得用汉字写下了:芮成钢,人生在世,只求心安理得就好了。
朴槿惠给芮成钢签名内容

作者感慨,这样的善意警示,这个题词傻子也能看出是对芮成钢劝善,而非赞扬;朴的题字中直接点了芮成钢的大名,可见,这个题字就是明确无误题给芮成钢的,要他好好做人。

芮成钢的品行

20114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煤老板自述三十年》,对中国大陆官场、商场、社会生态的观察细致入微,与芮成钢有关的段落令人捧腹。

文中说,中石油的一个副总请客,央视二台一个知名男主持也来了。饭局上聊起中东局势,这名男主持如此说道:正如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美国前总统柯林顿说的……”

听得在场的人胃都酸了。

干掉两瓶红酒后,男主持不那么端着劲了,嚷嚷着要和中石油的副总对赌,如果自己能再喝掉一瓶红酒,副总必须要给自己一张加油卡。

作者评论,这兄弟开着三百万的车,竟然为了一张两千块的加油卡,这么给力。

今年711号,芮成钢被检察院直接从央视带走,当局并没有透露带走他的原因。但据内部人士透露,是涉嫌央视腐败案。大陆微博也有爆料称,芮成钢除了经济问题以外,还涉及为美国情报机构提供情报,是美国间谍,可能面临死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AzMDQ3Mw==&mid=202078647&idx=1&sn=e27a1206f5b53a9ea59849423d2ffc2b&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key=4ce41ef5dd1e5268e6b3ba792fa6edd98be17e87f25bac59f63d5d7b24fc585c57a7030ae3b3cfdb2c61d30950cda1ee&ascene=2&uin=Mjk2NDAyMjQyMw%3D%3D&devicetype=android-15&version=26000036&pass_ticket=qSTvSwRe2fXO5x2kL8TWxlVAFl5Q%2BcmFThznp3TmRXgjBO6xn69OT19ecaWbiKhH
33#
发表于 2014-9-12 18:24: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视主播芮成钢疑涉间谍案 恐判死刑
2014年09月12日
|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芮成钢,疑似因利益输送遭调查,然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王国乡”在实名微博称:“可能面临死刑的芮代表,你搞那么多钱,还当特务,脑子坏掉了吧”,消息一出引发网友黑幕重重的议论。

微博实名认证为社科院副研究员,中东、军事、反恐问题专家的“王国乡”在日前微博中写道:“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身陷囹圄的人作何感想?可能面临死刑的芮代表,你搞那么多钱,还当特务,脑子坏掉了吧。”

王国乡还写道:“这个世界很公平,付出总有回报,无论如何位高权重,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老百姓养育的,你的一切都是这片土地给你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啊!”而此微博讯息迄今已获数千条转发,也未被删帖。

面对网友质疑真实性,王国乡回应说,自己“每半个月放些猛料以飨博友,信誉良好,从没有假货”;他还强调,芮成钢事件不是一般的严重,是超乎想像的严重,但恐“因为怕丢人最后又以反腐为名了结间谍案”。

王国乡并未指明“芮代表”是芮成钢,然因芮曾自称“代表亚洲”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问,中国网友认为就是指芮成钢;至于芮的间谍罪内容为何,王国乡并未提及,仅回应说:“如果不死刑,那只怕以后人人都去当叛徒”。

香港时政杂志“博讯”于八月底曾透露,芮成钢被带走调查除涉及央视内部贪腐外,更重要原因是私通外媒,向西方媒体曝光习近平、温家宝等中共高层的家族财富内幕,造成中共高层换届困扰。

博讯称,中共统战部长令计划为达个人目的,利用妻子谷丽萍与芮成钢的私交关系、向芮放消息,并指使芮借与西方记者关系密切之便,对外媒透露高层贪腐内幕;现当局在调查芮是被唆使泄密,抑或卖机密换金钱。

http://www.zaobao.com/wencui/soc ... 0&ADPUBNO=26381
34#
发表于 2014-11-8 11:51: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宪阁微观
【日】山中恒:《报纸去美化战争吧!——战时国家情报机构史》[M],小学馆,2001年版http://t.cn/R7nD8vQ
10分鐘前 来自 360安全浏览器

“二战”时期日本政治传播网络的构建
时间:2014-11-04 16:22:00  作者:孙继强  来源:青年记者
  战时日本政治传播体系的构建表现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上层建筑的高度组织性;二是基层媒体的广泛参与性。两者互相配合、互相交叉,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组织严密的传播网络。

  日本政治传播网络的组织建设

  上层建筑对传播网络的逐步强化与完善,主要表现在政治体制的高压态势和经济要素的遏制政策:在政治制度上,主要是通过完善统制机构和统制法令实施一元化的统制;在经济制约上,则是牢牢控制了印刷纸张的配额,致使报界丧失了自主自立,成为“总力战体制”的重要一环。

  1.强化言论统制法规建设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政府强化了对已有言论统制法规的扩充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言论统制实行了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全面的改造。1933年3月,众议院通过了“关于思想对策的决议”,并于同年4月设立直属内阁的思想对策协议会,相继制定了“关于教育宗教的具体方策案”、“思想善导方策具体案”、“思想取缔方策具体案”等法令。这些法令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第一,对现有的个别法令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加以系统化的改造;第二,改变事后取缔的做法,强调建立事前预防性的对策。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政府强化、扩充了现有的统制立法,大力镇压与侵略战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唱反调的思想、言论,试图将其连根拔除。日本政府依然不满于此,认为从道义、法律、行政等方面对报纸进行控制的做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报纸的本质是以销售为第一要义的商品”,因此“报纸对策的根本在于压制报纸的营业”。①其具体方法有二:一为控制印刷纸张的供给,设置“新闻用纸管理委员会”,对各报社的印刷纸张消费量进行限制;二为对作为报社主要经济来源的广告进行干预,以实现对报纸的有效控制。至此,政府或以赤裸裸的行政命令,或利用其经济资源“确保了政府拥有对中央有实力的报社的经营及编辑两方面的发言权”,给言论自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从其主要做法来看,政治强压、经济遏制的双重手段在这段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可视为战前传统言论统制方法的继续和延伸。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政府的言论统制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消极的“言论统制”变为积极的“言论诱导”。1941年12月8日,内阁制定了“对日英美战争的情报宣传方策大纲”,要求各报“同军人作战遥相呼应,对内外局势进行指导”,从而将报界等舆论工具视为完成战争不可或缺的战斗工具。

  随着战局的发展,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逐渐恶化,在此背景下,情报局前后三次发布“现阶段舆论指导方针”,宣称对那些“动摇国体信仰、阻碍战争发展的恶性言论进行严厉取缔”。1945年1月,又通过了“大东亚战争现阶段的舆论指导方针”,要求舆论对内要“阐明战争目的,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并号召国民克服空袭下的生活困难,积极协助政府的战时政策;对外则要对被占领区人民开展宣抚工作,协助政府推行皇民化政策。总而言之,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制定的舆论政策把鼓舞士气作为重点,并极力为侵略战争寻找“正义”的借口,宣称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大东亚人民,从而迷惑国民,驱使他们为侵略战争服务。

  2.完善言论统制机构

  为更好地加强对全国报刊的统制和利用,日本政府不断完善言论统制机构,扩大其规模。战时言论统制机构主要有以政府为主导的情报局以及以军部为主导的大本营报道部。

  以政府为主导的情报部门——情报局是由情报委员会演变而来的。1932年9月,政府在外务省设置了以外务省情报部长为干事长的非正式组织——情报委员会,主要负责宣传舆论的监管和调控。1936年7月,内阁会议决定充实情报组织,成立了直属内阁总理的内阁情报委员会。它不仅是情报统制的政策立案机构,也是情报统制政策的实施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联络调整与各厅情报相关的重要事务”。②1937年9月,内阁情报委员会升格为内阁情报部,从联络调整的媒介一跃升格为具有独自管理权限的国家情报机构,对报纸及杂志进行积极的“内部指导”。根据战局的发展,内阁情报部于1940年12月又升格为内阁情报局,其职权范围得以强化,它将原属递信省、外务省情报部、内务省警保局以及陆海军情报部的职责集于一身,实现了一元化的集权统治,成为战时国策宣传和对外思想战的最高统治机构。它凌驾于各有关宣传部门之上,使政府的言论统制更加体系化、细致化和有组织化。

  大本营陆海军报道部是战时日本军事统帅机构——大本营设立的舆论统制部门,主要通过定期召集报纸杂志的负责人召开“恳谈会”的方式左右舆论方向,此外还同陆军省报道部、海军省军务局、内阁情报部以及外务省情报部等部门进行协调,制定并实施对内对外宣传报道计划,发布战况以及日本军部的声明,即所谓的“大本营发表”。据统计,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开始到日本战败的45个月内,大本营共计发表通稿846次,再加上陆海军发布的“基地特电”,大本营平均每天发布消息达2次。③

  应该指出的是,大本营陆海军报道部同上述的陆军省报道部、海军省军务局以及外务省等情报部门均独立于内阁情报局体制之外,独立行使其对报纸等大众媒体的统制。在如此众多的言论统治机构的重重控制和管理之下,当时的言论自由很难保证,事实上大多数报纸在如此缜密的控制下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越轨行为。

  日本政治传播网络的基层媒体参与

  战时日本政治传播网络的广泛参与性主要表现在报界战时体制的确立。报界战时体制的确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调整报道机制

  为适应战时体制,避免出现与军部论调不一致的“误报”,各报社纷纷进行机构调整,设置了由主笔、总编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编辑会议,负责制定报社的编辑方针,以保证能够按照政府的言论政策进行报道。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政府以“收集正确情报,粉碎谣言宣传”④为由,派特高人员进驻各报社,各报社相时而动,对内部机构进行了相应改革。《东京日日新闻》在开战当日召开会议,对编辑部进行了调整,新设审查部,负责在稿件提交各有关部门进行审查之前进行自我审查,以防出现与军部大本营报道不符的内容。而《朝日新闻》则强化了报道阵容,以加强对战况的报道力度。同时在东京总社设立编辑总局,实现了东京、大阪、西部三社编辑的一体化。在重重审查之下,各报社与政府的论调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2.自我规制追随军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报界开始对军部的言论发表支持论调,并鼓吹所谓的“爱国精神”,走上了自我规制的道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首相近卫文麿向日本国内媒体寻求舆论支持,同盟社长岩永裕吉当即表示舆论界将“举国一致支持政府的方针”,此后报界便掀起了“膺惩暴戾支那”的高潮。1942年日本新闻会成立后,为完成“报纸作为国家国民公器”的历史使命,各报社根据新闻会制定的报社统制政策,或同其他报社进行合并,如《读卖新闻》与《报知新闻》合并为《读卖报知》等;或对各分支机构进行合并,如《朝日新闻》将位于名古屋的中部本社的报纸印刷发行业务全部合并到大阪本社中,造成了报纸数量的剧减,也方便了政府对报纸的控制和利用。

  3.为思想战摇旗呐喊

  全面战争爆发后,报界开始配合政府开展宣传,对形成举国一致的国民舆论起了重要作用。《报知新闻》提出“将人、物和精神全部动员起来”的主张,要求日本无论面临何种困境,“都不能丧失根本的传统精神,即‘日本立足于正义人道,目标是实现东洋的和平,将皇道散布于世界’”。⑤大阪朝日新闻社业务局长刀祢馆正雄发文呼吁国民“一亿一心”,称报纸必须“真正支持国策、指明国民前进方向”。⑥每日新闻社顾问上田正二郎则鼓吹“油墨是汽油,笔是枪剑,新闻人的战争是版面。一定要把整个报纸的版面化作战场,争取胜利,不能失败”。⑦

  太平洋战争时期,各报还对报界进行了重新定位。《朝日新闻社报》认为报纸在战时体制下的最大使命是“激发国民士气,掀起国民对英美的敌忾心理”。⑧与之相对应,报社记者也被赋予了“报道战士”的身份,成为战争宣传的载体。《读卖新闻》也对战时体制下日本舆论的作用作了分析。该报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一亿国民的团结”,而“达成国内一致的有力武器则是决战下言论报道的指导”。对于言论报道的具体方针,该报认为原则上要做到“上情下达”,“彻底让国民周知政府意图”,同时要“通过旺盛润达的言论报道昂扬国论,振作国民士气,对大东亚共荣圈、中立国以及敌国人民进行彻底宣传”。⑨

  战时日本政府话语权的构建是政治网络的构建和政治传播的结果,而政治网络的构建和政治传播的实施又进一步强化了日本政府话语权的构建。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和作为基层组织的媒体又是缺一不可的,二者构成的传播网络不但保障了政治传播的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政治传播的原则、性质和效果。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项目编号:11FSS009)】

  注释:

  ①【日】本三夫:《侵略战争与报纸》[M],新日本出版社,1986年版,第262页

  ②【日】内川芳美:《现代史史料·40·大众传媒统制(一)》[M],美铃书房,1991年版,第642页

  ③【日】富永谦吾:《大本营发表的真相史》[M],自由国民社,1971年版,第12页

  ④【日】前坂俊之:《太平洋战争与报界》[M],讲谈社,2007年版,第386页

  ⑤《报知新闻》[N],1937年9月2日

  ⑥【日】山中恒:《报纸去美化战争吧!——战时国家情报机构史》[M],小学馆,2001年版,第15~16页

  ⑦【日】上田正二郎:《今后的报纸——战时报纸与读者的心理准备》[M],综文社,1943年版,第3~4页

  ⑧《朝日新闻社报》[N],1943年1月10日

  ⑨《读卖新闻》[N],1943年2月17日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日语系)

  来源:青年记者2014年10月中
http://www.qnjz.com/chuanmeishihua/201411/t20141104_11305671.htm
35#
发表于 2014-12-3 19:11: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公报》助理总编遭台间谍策反 抛妻弃子赴台
新华网
2014-12-03 15:00





  王善勇
  台湾《旺报》2日转引《博讯》杂志的报道称,香港《大公报》助理总编辑王善勇对台湾收集情报,却被台湾女间谍策反。现年50出头的王善勇,1982年从位于福建泉州的华侨大学毕业后即到香港,曾先后在香港多家平面媒体工作。
  由于王善勇是家中唯一经济支柱,突然出走,令妻小生活顿时没着落。有消息人士指出,在王妻的要求下,香港入境处从出境纪录查获,王善勇疑似登上前往台湾的飞机。但台湾移民署1日表示,此新闻报导真实性有待验证,真实性为何不得而知,“移民署”不能依据此报导就违反个资法进行旅客资讯查询。
  大陆国安掌握正拟收网
  王善勇叛逃台湾的过程极具戏剧性,根据《博讯》杂志的报导称,王善勇本身有大陆情报背景,1980年代中开始在港以媒体人身分从事情报工作,回归后转向对台湾情报收集,经常以采访名义到台湾工作,不料反被台湾情报机关策反。
  报导指出,策反王善勇的人,为70年代末从广州偷渡到港、后奔台湾加入谍报组织的台女谍林中坚。此波两岸谍战,大陆国安部门也有所掌握,就在计划收网之时,王善勇察觉风声不对,遂抛家弃子、逃奔台湾。
  而王善勇的叛逃似乎是有所准备。根据报导,今年10月下旬王善勇的妻子向香港警方报案,声称丈夫失踪。更离奇的是,王妻对朋友证实,王善勇在出事前,说服家人将自住的房子卖出,改成租屋,而王善勇失踪后,卖屋所得的钱有一半被转走,这显示王善勇是有备而来。
  以媒体人身分搞情报
  现年50出头的王善勇,1982年从位于福建泉州的华侨大学毕业后即到香港,曾先后在香港多家平面媒体工作,包括在《文汇报》任记者、编辑、港闻采访主任;《大公报》采访主任、助理总编辑等;专注港闻、两岸新闻、时事评论等的前线采访、编辑、撰述、策画和主管工作;同时在《凤凰卫视》、《亚洲电视》等任时事评论员;《镜报月刊》顾问;兼左派背景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总干事等。

36#
发表于 2015-5-13 07:32: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原央视主持人方静复出 实况转播红场大阅兵


图为方静主持照。


图为方静主持照。


图为方静主持照。

5月12日凌晨,知名博主“长春国贸”发布了一组原央视主持人方静复出照。据博主透露,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胜利日大阅兵,久未露面的方静应邀请担任了实况转播的主持人,再次回到人们视野。许多网友看后留言称,方静虽然好久不见,有少许发福,但是气质犹在。(图片来自方静微博)

据悉,方静是原央视著名主持人,曾担任过《中国新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国际观察》等名牌栏目的主持人。之后她转行当制片人,并逐渐淡出了荧屏。

据重庆晨报,2009年6月,主持人阿忆突然爆料,称当时央视《世界周刊》的主持人方静是间谍,已被相关部门抓捕。一时闹得沸沸扬扬,被称为“间谍门”。但事件的真相以及方静到底有没有被抓等疑点,相关当事人始终没有出来正面澄清。近日,一直待岗的方静突然以嘉宾身份现身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现场。紧接着阿忆又迅速在博客上做出反应,于3日写博称:“忍无可忍,要披露‘间谍门’真相。”两人是否联手炒作?记者昨天连线方静,这位刚刚以写歌来排解心中郁闷的主持人表示:“赶紧披露吧!越快越好,我想这对我、对大众,甚至对央视都是负责任的事。”

痛苦不知为何被中伤

对于外界传言“间谍门”是她和阿忆联手炒作的猜测,方静很平静地否认:“没有见过他,也没有接触,我也没对他采取任何行动。中国有句老话,叫‘得饶人处且饶人’。”她希望阿忆尽快披露真相,“我也想听听整个事情真实的过程是什么,因为我到现在都不知道真实的过程到底是什么!”

阿忆在博客中描述说,自己当时“于内部挽回了这个女子的尴尬,在外部承受着不明真相者的严重曲解和厉声谩骂,”言语中似乎有自己为此事承担了很多委屈之意,对此,方静笑道:“那我还应该感谢他,对吗?我当时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这件事对于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个痛苦不是因为被人中伤,而是因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被人中伤。”

待岗仍拿央视工资

这几个月来,方静在干什么?大家都很关心。对此,方静坦然地说,主要就是等待,然后就是筹备自己的歌曲,和曲作者、摄影师一起商量编曲、音符、服装等等诸多事情。她透露,这段时间她仍然拿着央视的工资,“每周还要去台里开一次例会”,并非像外界猜测那样,已经被相关部门“调查”,或是被央视开除。她表示,不久她将以新面貌面对大家。

5月9日,方静在微博上感慨复出首秀,并写道:“十年未直播,五年未谈军事。今天的直播真是熟悉又陌生,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们。”


来源:中国网

http://news.163.com/15/0512/13/APDTFJDU0001124J.html


37#
发表于 2015-5-22 08:28: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江苏90后被境外间谍策反 报送中国涉军照片93张

2015-05-21 18:2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中新网南京5月21日电 21日下午,江苏省国家安全厅通报了近期破获的三起通过网络勾联策反间谍案例的相关情况。其中涉及机密级文件六件,多起案件涉及军事设施和政府内部期刊、文件。

三起案件中,判处刑期最高的是1985年出生的吴某涉密案。他在苏州打工期间,曾在国内各大兼职、招聘网站上发布求职简历,2013年7月被境外人员勾联策反,开始对我军用机场、部队驻地和训练场等军事目标开展预警观测情报的搜集,先后将120多张图片及相关描述文字材料经过压缩加密后报送给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并获取间谍活动经费3800元。经鉴定,其报送的情资中有机密级文件5份,秘密级文件6份,对我军事安全造成严重危害。2014年6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1962年出生的赵某,是连云港某县文广局聘用人员,曾担任县文广局记者记通讯员近30年。2013年10月,被境外人员网上勾联策反。赵某通过向我党政机关内部关系人索要以及在当地县委文件分发室窃取等方式,半年内搜集并报送了我大量涉密内部期刊、文件资料。同时,赵某积极向我军事院校渗透,搜集报送多份军事报刊及军事报告,先后获取间谍活动经费74500元。经鉴定,其报送的情资中有秘密级文件11份。


1991年出生的顾某,也是在某招聘网站求职过程中,被境外间谍嫌疑人勾联策反的。经查,从2013年10月至案发前,先后29次前往驻苏某部队军事目标区进行情况搜集,并用手机拍摄了大量动态性涉及军事领域的照片。顾某还购置了行车记录仪,多次赴军事目标区附近尾随跟拍军车,标注军车训练线路图。顾某共向境外报送我涉军照片93张,标注地图33张、卫星地图25张,走访报告29份,先后获取间谍活动经费34460元。经鉴定,其报送的情资中有机密级文件1份,秘密级文件3份。2015年2月,顾某被苏州市国家安全局依法执行逮捕。(完)

(原标题:江苏破获三起通过网络勾联策反间谍案)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田雯
http://news.163.com/15/0521/18/AQ5KOTLF00014JB6.html
38#
发表于 2015-7-15 08:13: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四川国安近十年首次公开披露破获多起间谍案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15-07-15 07:25

通过手机网络找兼职,受到每月几千元的外快诱惑,对外偷卖所在国防军工单位的涉密信息,原以为“打打擦边球”就可以掩人耳目,没想到很快就被国家安全机关抓获。

7月1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获悉,近期,针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围绕我国防军工领域实施情报窃密活动,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开展了代号“扫雷”的专项行动,一举抓获4名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员,这4人均从业于同一家国防军工单位,互不认识,却分别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发展利用。据悉,这是我省国家安全机关近十年首次公开披露破获的间谍案。

1

“境外记者”求购内部资料

职员多次泄露军品信息,赚每月3200元“外快”

2014年10月的一天,某国防军工单位热表车间的90后青年文某像往常一样玩起了手机QQ,“附近的人”一栏中弹出一网名为“H”的网友,资料显示“附近厂职工需要兼职的联系我”。

在文某表明了自己该国防军工单位职员的身份后,“H”喜出望外,自称是境外某报社记者,希望文某提供工作中接触的内部资料,并承诺支付每个月3200元的报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文某先后多次向“H”提供了所在单位生产军品的型号、每月量产情况、使用的特殊材料等涉密信息。

2

“网络兼职”

高薪诱惑

频频偷卖军品信息,他原以为是“打擦边球”

90后的王某在该国防单位技术部任职员,父母均是国家公职人员的他,因对现实工资待遇不满,在网上寻找兼职时“偶遇”了“H”,“招厂内的同志,兼职赚外快,待遇优,非直销,诚信至上”的QQ签名引起了王某的兴趣。

此时的王某已经被兼职每月三四千的收入冲昏了头脑,认为提供的单位动态性情况,只要不属于涉密信息,就可以“打打擦边球”。在利益诱惑下,王某频频为对方提供军品设计定型情况、样品编号、试验时间节点、出现故障情况等信息,案发被抓后,王某悔恨交加。

3

“猎头公司顾问”

百万年薪诱惑

摇摆不定的他,成为境外间谍发展目标

2014年,参加工作近10年的吴某有了离职的想法,他在某招聘网站上投放简历,并留下了联系电话。工作履历一栏中,与一般求职者不一样的是,“有某国防军工单位的工作经历”。

不久,吴某便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某“猎头公司顾问”要求吴某提供工作证明,以便求职。吴某按要求将自己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印有自己照片、所在部门、姓名的工作证件,扫描后发送至对方邮箱。

很快,对方通知吴某被聘用,工作内容就是提供该国防军工单位尚未公开的内部信息,年薪高达50至120万元!面对如此丰厚的报酬,吴某虽然心动了,但犹豫着,结合曾在单位接受的保密教育及自身认识,意识到对方可能系境外间谍人员。吴某摇摆不定的态度,使其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发展的重点目标。

4

“境外朋友”寻找策反目标

为境外朋友推荐同学,结果同学被策反

2013年初,在该国防军工单位技术部门供职的李某接到大哥电话,称一境外朋友(网名“S”)想了解一些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识,有着保密意识的李某婉言拒绝了,但在大哥多次劝说下,李某与“S”建立了联系。

“S”以公司做市场调查准备进军航空航天领域为由,要求李某利用工作之便搜集关于航空航天方面的期刊、杂志、论文等资料,还劝导李某努力工作,争当领导,以便日后可以帮大忙。

由于单位内部资料管理较严,李某多次借阅资料未果,未能如期完成“S”交待的任务。为顾及情面,李某向“S”推荐了在某航空航天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程某,导致程某被策反,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帮凶。

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提醒:

利用工作便利提供情报信息危害国防军事工业

记者从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了解到,以上犯罪嫌疑人均涉嫌利用工作便利,窃取、刺探、非法向境外提供所在国防军工单位高新武器研发、测试、生产、列装部队等涉密情报信息,并通过自身人脉关系,为境外间谍人员物色、推荐国防军工领域易被引诱利用的科研人员。

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我国国防军事工业,对国家利益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此次“扫雷”行动及时清除了境外谍报机关策反安插在国防军工领域的多名“钉子”,消除了重大危害。

不难看出,别有用心的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瞄准的,不仅仅是国防军工单位的核心技术人员,任何外围人员乃至每一个公民都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利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防军工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部分高新武器的曝光,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针对我高新武器研制、生产的国防军工单位开展间谍和破坏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境外间谍人员对我国公民的渗透策反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广大民众:要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增强法治意识,切莫一步走错,悔恨终身。特别是涉密人员网上求职要当心,切莫泄露曾经工作单位相关信息,以免引火烧身;天上不会掉馅饼,切莫为了网络中陌生人给予的蝇头小利犯下大罪;对于亲戚朋友提出的帮忙请求,切莫麻痹大意,成为“叛国”的帮凶。

新闻链接/

“反间谍行为”

有法可依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反间谍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示、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法》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等维护国际安全的义务。”本组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天宇

http://cd.qq.com/a/20150715/007559.htm
39#
发表于 2015-8-12 22:56: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国防部将记者当间谍 媒体呼吁白宫介入

时间:2015年8月12日  版面:A12国际版
  新华社电美国五角大楼近期公布一份涉及战地记者的“新战事法则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部分内容将记者视作潜在“间谍”,引发争议。美国《纽约时报》10日播发社论,强烈抨击美国国防部这份文件严重损害新闻自由,“应该立即废除”。

  与“基地”成员同等“待遇”?

  指南今年6月12日由国防部官方网站公开,是该部门“第一份”全面指导性文件。因篇幅长达1176页,这份文件最初没有受到关注,但有关细节在一段时间后被媒体挖出。

  指南写道,一般情况下,记者属平民范畴。不过,记者也可能是“武装部队成员、获准随同武装部队的人员或不享受特权的参战人员”。而在2012年的一份文件中,五角大楼着重说明记者在“没有从事与平民身份不符活动”的情况下应该受到保护。

  依据解释,“不享受特权的参战人员”与“非法作战人员”一样,参与向敌方提供谍报等破坏行为,可被列为军方“目标”。

  指南说,报道军事行动可能与收集情报,甚至是从事间谍活动,“极其相似”。

  《纽约时报》认定,这一定性使部分记者与“基地”组织成员无异,将让战地新闻报道“更危险、棘手并受到新闻审查”。

  惹怒媒体 呼吁白宫介入

  “为避免误被认作间谍,记者应该在征得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公开行事,”指南说,“国家可能需要审查记者的作品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以防记者向敌方泄露敏感信息。

  《纽约时报》社论认为,把记者的部分职业报道行为视作参与敌对行动“滑稽可笑”。军方可能会滥用指南“措辞含糊的标准”对记者加以审查,甚至把他们列为“目标”。

  该报还认为,指南列出的部分规定“似乎与美国宪法和判例法相悖”,呼吁白宫介入,促使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修改“这一违反美国法律”的指南。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乔·索尔斯随后辩解,指南“没有允许任何人对记者或他人采取任何特定行动”。他说,国防部将会考虑外界反应,对指南加以“评估、改进和澄清”。

  总部设在纽约的“保护记者委员会”上月曾批评这一指南,称眼下越来越多战地记者遭扣押或遇难,在这一背景下推出指南将带来负面影响。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拒绝说明白宫官员是否与指南相关联。


来源:广州日报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08/12/content_2987454.htm
40#
发表于 2015-10-1 21:36: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越南记者被控中国间谍 被判6年


被控为中国间谍的越南记者何辉煌


越南VNExpress新闻网报道,该国一名记者被控为中国间谍,此人曾为越南外交部旗下报纸《世界与越南》担任记者。昨天他在河内被判处6年徒刑。他被控于2009年向中国官方媒体的新闻记者提供了“令人担忧的情报”,并收受了这名中国记者提供的礼物。这是今年1月越南警方闹出“中国间谍鸽”乌龙事件后又一次越南涉及中国的“间谍”案,当时越南警方声称一些飞到越南的中国赛鸽可能担负了刺探越南机密的任务。

据报道,这名被控为间谍的记者名叫何辉煌(Ha Huy Hoang),现年55岁,曾在外交部旗下的《世界与越南》报纸担任记者。昨天,河内人民法院判处他有期徒刑6年,称他非法与中国“情报机关”人员接触,并提供越南国家机密。

据越南媒体的报道,2009年,洪辉煌经人介绍认识了中国某官方杂志记者乐春(音译)。此后他向后者提供了一些越南”令人担忧的情报”,此外还有一些人事信息。据英国BBC报道,越南法院方面表示,这些情报包括“越南国家政策、越南国家领导人背景资料,以及越南政府如何处理反华示威。”此后他6次前往中国,并收受了这名中国记者提供的礼物。

而辩护律师则称被告确实接触了那名中国记者并提供了一些消息,但他不知道这名中国记者与“情报机关”有关。

来源:观察者网
http://www.mediaob.com/overseas/2015/1001/3224.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