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3-10.15 寻找新闻采写对象、列出新闻采写提纲、对采访对象进行第一次采访。 做新闻采访PPT。 2025.10.16 阅读《理解媒介》第七到第十小节。 2025.10.17-10.18 阅读《理解媒介》第十一到十二小节。 上述两天的阅读笔记如下: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七 挑战与崩溃:创造力的报应 ◆ 2025/10/16发表想法 指的是在面对信息观点或现象时,主动暂停快速判断,保持开放,中立和存疑的态度,避免受偏见,情绪或外界干扰影响 原文:20世纪的伟大发现,是“悬置判断” ◆ 20世纪的伟大发现,是“悬置判断” ◆ “悬置判断”的技巧还要再前进一步。它预先估计结果,比如不愉快童年对成年人的影响,事先抵消这种影响以防患于未然。在精神病学中,这就是完全纵容(permissiveness)的技巧,把它作为脑子的麻醉剂。在纵容的过程中,错误判断的各种附生物和道德效果就被有条不紊地消除干净了。 ◆ 新技术对人的注意力来说犹如催眠曲,新技术的形态关闭了判断和感知的大门。 ◆ 悬置判断”提出了排斥麻醉机制,无限期推迟新技术,使之尽可能晚一些置入社会心理。一种新的静态平衡已经在望。 ◆ 我们用新媒介和新技术使自己放大和延伸。 ◆ 广播冲击的是视觉,照片冲击的是听觉。每一种新的影响都要改变各种感知的比率。今天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手段,以控制心理和社会观点中感知比率的变化,或者完全避免这些变化。 ◆ 唯一的例外是艺术家虚弱无力、处于边缘的努力。早在文化和技术挑战转换的冲击力出现之前几十年,艺术家往往就已经探索出这一讯息。尔后,他们就构建模式或挪亚方舟,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变化 ◆ 避开任何时代新技术的粗暴打击,完全有意识地避开新技术的强暴锋芒——艺术家的这种能力是非常悠久的。同样悠久的是,遭到新技术冲击的受害者没有避开新技术猛烈锋芒的能力,他们认识不到自己需要艺术家。 ◆ 艺术家是具有整体意识的人 ◆ 艺术家在意识过程尚未在新技术的打击下麻木之前,就能矫正各种感知的比率。他能抢在麻木、潜意识摸索和潜意识反应出现之前,去矫正感知的比率。 ◆ 艺术是对付下一次技术的心理和社会后果的准确的、超前的知识。 ◆ 我们以新发明的形式抛出的人体的延伸,是抗衡或抵消集体压力和刺激的努力。然而,抗刺激手段常常被证明是比初始的刺激更大的灾害,像吸毒一样的灾害。 ◆ 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家可以给我们示范,如何“避开打击的锋芒”,而不是“硬碰硬地吃败仗”。我们只能说,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这种失败的记录。 ◆ 一种用于缓解身体压力的人体的技术延伸,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压力。 ◆ 汽车问世以前,谁也不需要汽车。电视节目出现以前,谁也不会对电视感兴趣。技术产生一种迫使人需要它的威力,但是这一威力并不能摆脱技术而独立存在,技术是人体和感官的延伸。我们失去视觉时,别的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接替了视觉的作用。但是,动用可以调动的感官的需求,和呼吸一样,是很顽强的。 ◆ 继续使用的冲动,与公众的节目“内容”和私人的感知生活均毫不相关,这说明技术是人体的一部分。 ◆ 一旦拱手将自己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交给别人,让人家操纵——而这些人又想靠租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神经从中渔利,我们实际上就没有留下任何权利了。 ◆ 比较简单的社会发现,自己整合性的经济和制度,由于受到复杂社会那种“文明所产生的心理雨水的冲刷而土崩瓦解”。两个社会并肩存在时,复杂社会所构成的心理挑战使那个简单社会的能量爆发出来。 ◆ 汤因比一再敦促人们采用仿效伟人的文化策略。这当然是在意志的力量中去寻找文化上的安稳,而不是在充足的环境感知能力中去寻找文化安稳。 ◆ 鉴于人们面对挑战时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使自己陷入无知无觉的催眠状态,我们可以认为,意志力在维护生存中与智力一样重要。今天,我们要做到信息灵通、见多识广,同样是需要意志力的。 八 口语词:邪恶之花? ◆ 口语词使人的一切感官卷入的程度富有戏剧性,虽然喜弄文墨的人讲话时会趋于连贯成篇、悠然自在。在有些文化中,知书识字并不是经验的主导形式,这些文化自然需要感知上的卷入。 ◆ 由于拼音文字着重视觉形象,它养成了隐私的价值观念。这种听觉和视觉分离、个人和集体分离的情况,没有拼音文字的影响是难得发生的。个人主义和保守隐私的习惯需要视觉功能的延伸和放大。这种延伸和放大,口语词是无法提供的。 ◆ 拼音文字固然可以分离并延伸词语的视觉功能,然而它却比较粗疏和缓慢。 九 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 ◆ 麦克卢汉笔下的拼音字母是一种独特的技术。他强调指出,拼音文字的发展损害了非拼音文字比如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的“意义世界和感知世界”。他明确指出这样一个悖论:非拼音文字是非连续的(彼此没有系统的联系),却是整合一体的(会意文字的形式有意义,声音也有意义,形、声、义三者相连);相反,字母表是统一的系统,却没有整合一体,因为其字母本身没有意义,字母的读音也没有意义。 ◆ 字母表的视觉世界和听觉世界是决然分割、平行发展的。 ◆ 个体的分离性、时空的连续性和法典的一致性,是有文字的文明社会的首要标志。 ◆ 字母表的威力是延伸视觉统一性和连续性模式,这就是各种文化感知到的字母表的“讯息”。 ◆ 拼音文字使理性生活呈现出线性结构,使我们卷入一整套相互纠缠的、整齐划一的现象之中。 ◆ 唯有使用拼音文字的文化,才掌握了作为心理和社会组织普遍形式的、连续性的线性序列。将各种经验分解为整齐划一的单位,以产生更快的行动和形态变化(应用知识),始终是西方的力量既驾驭人又驾驭自然的秘密。 ◆ 总之,巴比伦文化、玛雅文化、中国文化中使用的象形文字代表视觉的一种延伸,它们被用于储存人的经验,便于提取人的经验。所有这些形态的文字,都给口语的意义赋予图形的表现。由于这样的形态,它们接近于卡通,使用起来极为笨拙。因为它们需要许多符号才能表现数量无限的资料和社会行动的操作过程。拼音字母表则与此相对,它只需要少数的字母,就足以包容一切语言。然而,这一成就又引起符号和声音从它们的语义和戏剧性意义中分离出来。其他任何书写系统都没有实现这一分离。 ◆ 拼音字母表使语言的形、音、义分离,这一特性还延伸到它的社会和心理效应中。正如卢梭(以及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哲学家)早就宣告的那样,读书识字者的幻想生活、情感生活和感觉生活经历了很大的分离。 十 道路与纸路 ◆ 伊尼斯的思想和前面几章阐述的思想的重要联系也赫然在目:“每一种形式的传输都不只是简单的搬运,而且涉及发讯者、收讯者和讯息的转译和变换。” ◆ 地球村和部落村的比较用四个子项来表示:“电力时代的加速度对偏重文字和线性逻辑的西方人的破坏力,和罗马的纸路对部落村民的破坏力一样大。” ◆ 每一种形式的传输都不只是简单的搬运,而且涉及发讯者、收讯者和讯息的转译和变换。任何媒介的使用或人的延伸都改变着人际依存的模式,正如它改变着我们各种感觉的比率一样。 ◆ 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新社区的形成,都随着信息运动的加速而发生。信息运动又借助纸面的讯息和道路上的运输。如此的速度增加意味着在更远的距离进行更多的控制。 ◆ 瓦解和苟安一样,都是信息运动日益加快的结果,信息运动的加快是靠信使在精良的驿路上传递信息实现的。 ◆ 速度加快造成有些经济学家所谓的中心—边缘结构。如果这一结构范畴太广,以致其生产和控制中心无法驾驭整个结构,有些板块就开始分离出来,构成新的独立的中心—边缘系统。 ◆ 正是海上交通的缓慢促使海上强国以播种的办法去建立许多中心。因此海上强国趋于建立无边缘的中心,陆上帝国偏爱中心—边缘结构。 ◆ 信息运动速度缺乏同质性,就会产生组织模式的多样化。所以,任何传送信息的新媒介,都会改变权力结构,这一点完全可以预见。只要新媒介在各地同时可资利用,就有可能只改变结构而不至于造成崩溃。凡是运动速度差别很大的地方,比如存在空运和公路运输、电话与打字机差别的地方,组织内部都会发生冲突。 ◆ 有了印刷品以后,凭借同质性的政治统一,首次有了现实的可能。 ◆ 媒介对现存社会形式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加速度和分裂。今天的加速度趋向于全方位。因此,空间不再是社会安排中的主要因素。汤因比认为,加速度这一因素将物质问题转换成道德问题。 ◆ 然而,正是在此类刺激中,人完成了作为抗刺激手段的最伟大的发明。这些发明是人靠聚精会神的操劳而完成的自我的延伸,人希望借此抵消他所受的痛苦。 ◆ 作为人体延伸的人造社会环境也不能例外。城邦作为一种政体(the body politic)的形态,通过随机应变的新的延伸回应新的压力和刺激——总是努力去运用维持力、衡稳态、平衡机制和体内平衡。 十一 数字:集群的侧面像 ◆ 数字是我们最亲密的、相互关系最密切的活动(即触觉)的延伸和分离。 ◆ 数字不仅像口语词一样是听觉的和洪亮的东西,而且它发端于触觉,是触觉的一种延伸。统计数字的聚合或数字的密集,产生了当代统计学家图表中的“洞穴画”或“手指画”。从各种意义上说,统计数字的聚集,都给人注入一种对于公众口味和公众情感的新的原始直觉和充满魔力的潜意识知觉:“你使用名牌产品会感到更加满意的。” ◆ 数是可以感知的一切事物的本质。 如果将数定义为量度,数就包括执着于‘此地’和‘此刻’的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计量意味着对亲近和有形东西的计量。” 2025.10.18-10.19 阅读周飞舟《将心比心:论中国社会学的田野调查》 这篇论文不仅是一篇关于田野调查方法的论文,更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和学术担当的宣言。它呼吁中国社会学者回归田野的“初心”,以最真诚和谦卑的姿态,去贴近、感受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这篇文章深刻地指出,最好的社会学研究,或许正是那些实现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生命对话”的研究。它为我们重新思考社会学的知识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学者的自我修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