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8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3:29: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江西拟获中国新闻奖作品,确有其事,还是拍摄需要?
前期评议新闻奖部分作品,给媒体记者一个获奖经验:作品安排在年底刊播,甚至最好在每年最后一天刊播,获奖几率高。
不过有的作品赏析后,总是疑云重重。
本期评议的作品,就是20181231日播出的电视消息《江西余江:“1元门诊” 免费医疗》。该作品由江西广播电视台采制播出,即将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评议该作品资料来源中国记协网正在公示的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作品材料,接受社会评议、监督。
公开资料显示,江西广播电视台该作品署名有多名作者,其中有的作者已经不止一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疑问一】
是首播作品吗?
参评作品推荐表写的信息显示,作品播出时间为201812311830分,在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时长343秒。
公开信息显示,201812311403分,江西新闻频道《整点新闻》播出《江西余江:“1元门诊”免费医疗实现全覆盖》,时长344秒。播出内容与参评作品版本差不多。
当天的其他《整点新闻》节目也再次播出该消息。参评版在1830分《江西新闻联播》节目内播出。
【规矩】中国记协发布今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评选工作答记者问等相关信息中指出,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的实际、广播电视滚动播出的新闻实践以及新闻界的呼声,强调“对同一事件的同体裁新闻作品,在同等条件下,特别是消息类、突发事件报道等时效性要求强的作品优先考虑首发时间在前的作品”。强调消息类、突发事件类、首创类新闻作品要求时效性,填报首发时间,其他类型的作品填报刊播时间。
这个规矩可能是根据这一两年媒体人意见,特别是广电媒体意见(呼声应该不低)而做出的修改。
上述“规矩”意思是消息类等时效性要求强的作品,要求填首发时间,送首发版本作品。
而参评作品版本,非首发版。
如果评奖机构严格按照评选办法执行,这件参评作品是否有参评资格呢?
【疑问二】
是口误吗?
参评作品截图。参评作品播出“今天,城东小区卫生服务站正式挂牌。”画面显示,该服务站位于“马鞍社区卫生”场所,挂牌全称为“城东片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
【疑问三】
“全覆盖”时间是真的吗?
参评作品视频解说词写:“今天,城东小区卫生服务站正式挂牌。这是余江第1361元门诊服务站。至此,余江实现村级免费医疗全覆盖。”
【差错一】首先,“村级免费医疗全覆盖”,少了“门诊”两字。没有这两字,内容就差别大了。
【差错二】城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对象是城镇居民,非农村居民。“余江实现村级免费医疗全覆盖”中的“村级”说法不准确。
“全覆盖”时间是真的吗?
按照参评作品播出的内容,到20181231日(年度最后一天,这一天也是假期),余江实现村级免费医疗全覆盖。
但是,江西当地媒体报道的全覆盖时间,与参评作品报道时间不一致。
如余江区人民政府网2018813日发布有消息《村民足不出村就可免费看病》称:截至目前,全区开展“村级门诊免费医疗点”130个,免费门诊基本上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免费看病。
又如余江融媒体中心“幸福余江”2019 39日发文:
傲娇!咱鹰潭余江上央视《新闻联播》了,是因为……
文章介绍余江村级门诊免费医疗工作改革历程时提到,“20186月,余江区的村级(社区)门诊免费医疗已全面惠及城镇居民”。
另外,《江西日报》2019121日刊发报道《余江,免费医疗成为现实》写道:“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余江区的村级(社区)门诊免费医疗已全面惠及城镇居民,门诊人次已达到113万人次。”
【对比】“全覆盖”时间是20186月,而参评作品写20181231日。
【疑问四】
20181231日,是正式挂牌时间吗?
参评作品视频解说词写:“今天,城东小区卫生服务站正式挂牌。”
这里的“今天”对应作品播出日期为20181231日(年度最后一天)。
挂牌时间是工作日,还是假期?
20181230日、31日和201911日,是元旦小长假。其中,11日是法定假日。20181229日(星期六)上班。
这里非常佩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卫计委等部门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假期依然加班工作,把挂牌仪式放在2018年最后一天举行,让人感觉是“掐着点”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5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提给当时的余江区卫计委:
一是“城东片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挂牌工作,是否属于年度标准化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新增的建设项目,为何不能在年度工作日内完成,而只能等到年对最后一天的假期完成?
二是“城东片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挂牌工作,是否属于年度执行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的事务,是否存在提早上报办结,实际最后一天才办结的情况?建设服务站项目是否涉及财政预算拨付与提早报告办结了?
三是按机关单位办事惯例,所在单位11月、12月向区委和区政府递交的201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是否将“城东片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提早列入“完成挂牌”统计数据里,写入单位总结报告递交区政府,以便区政府组织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材料,向人大代表报告?
四是江西广播电视台报道的20181231日,是“城东片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正式挂牌时间。正式挂牌仪式行为,是否真的客观存在?如何区分“正式挂牌”?有多少服务站存在“非正式挂牌”和“正式挂牌”仪式,是否符合“八项规定”?
五是江西日报社、余江区融媒体中心报道的“20186月,余江区的村级(社区)门诊免费医疗已全面惠及城镇居民”(含余江区人民政府网发布类似消息),对比江西广播电视台报道的20181231日“至此,余江实现村级免费医疗全覆盖”,余江区这项工作究竟是什么时候实现了“全覆盖”或“全面惠及城镇居民”?究竟哪家媒体报道的内容是准确的?如何理解?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dl1n2PpdS8Jg9Y6UyAtuw
编辑:陈茗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21:55: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社交媒体对新闻的控制权过大

近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社交媒体成为越来越多美国成年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脸书”是美国人最常用于获取新闻的社交媒体网站,大约52%的美国成年人从中获得新闻。但不少美国民众担心社交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会造成新闻质量下降。
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开展的一项针对5107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显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美国人比例有所上升,从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越来越普遍。2019年超过一半(55%)的美国成年人经常或有时从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这一比例高于2018年的47%。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社交媒体对其网站上的新闻有太多控制权。社交媒体公司在网站上发布新闻时所扮演的角色,会导致用户在接受网站推送的新闻组合时“被操作”。大约9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交媒体对人们看到的新闻组合“有一定的控制权”;约6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交媒体“有太多的控制权”;只有21%的被调查者表示,社交媒体公司对人们看到的新闻“有适当的控制权”。
报告显示,社交媒体平台使用算法来控制订阅源中的内容,并根据每位用户的兴趣,对推送的信息和相关内容进行排序。虽然很多美国人表示,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在“脸书”等社交媒体上是否设置过个人信息倾向,但多数社交媒体网站一般允许用户对感兴趣内容进行“自定义设置”,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默认”设置。
皮尤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艾丽萨·希尔(Elisa Shearer)表示,虽然社交媒体声称,关于信息推送的设置是为了让人们体验更优质的新闻服务,但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并不喜欢“被设置”。55%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交媒体的推送会导致新闻多样性变差;只有15%的人认为,通过社交媒体的筛选和排序,自己能收到更好的新闻组合;而约28%的人认为,这些个性化的推送缺乏实际意义。
皮尤研究中心新闻中心高级编辑伊丽莎白·格里科(Elizabeth Grieco)认为,对于社交媒体可能通过“隐藏帖子”或禁止特定用户接触特定新闻的做法,许多美国人表示不认同。
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社交媒体公司更青睐一些与其利益关系更大的新闻机构。希尔表示,社交媒体在涉及合作出版商时确实制定了相关政策,包括优先考虑某些新闻来源、禁止或限制其他新闻来源等行为。总体来说,社交媒体倾向于与三种类型的新闻机构进行合作:一是擅长发表吸引眼球文章的新闻机构,二是社交媒体关注率高的新闻机构,三是报道方式与社交媒体具有相类似政治立场的新闻机构。
报告显示,美国人最担心的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带有明显偏见或事实不准确的虚假新闻。同时,一些美国人也比较关注社交媒体的政治立场。不过,尽管公众对社交媒体的“审查制度”表示关心,但美国人更担心社交媒体网站上的新闻整体质量。约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上的片面新闻和不准确新闻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社交媒体网站上的新闻审查或新闻机构/个人被禁等问题,也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J_mEHaRlGguu9mwowVciw

编辑:董莉

38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21:01: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看完这段视频后 央视主播刚强兴奋演绎最火表情包

(原标题:主播说联播丨是什么让刚强兴奋演绎最火表情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来源:视频综合)





今天是10月18日,主播刚强实力演绎了一个超火表情包,是什么让他如此兴奋?快来看看他的回答:

我特别想先用一个今天在网络上火了的表情包来表达一下此刻的心情,那就是……↓↓↓

因为我今天看到了不少让人惊喜的“黑科技”,比如今晚在武汉上演的第七届军运会开幕式表演,主题是“和平的薪火”,我们看到在世界最大的全三维立体式舞台上,长江、黄河以实体水景出现,《清明上河图》有了真人版,还有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以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华丽丽“开”上了舞台。

又比如今天在乌镇开幕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人工智能和5G占了C位,我看到有人动动眼球就能控制电脑,利用AI能初步筛查肿瘤,还有不止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芯片亮相,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它们无形却强劲的算力。

这些“黑科技”有中国芯,更有中国心。从古到今,追求和平都是我们不变的初心,没有和平,哪来的科技发展、经济强盛?所以现在,珍惜,是咱们唯一的选择,对吧?


原文链接:https://news.163.com/19/1019/08/ERRA2UH90001899O.html



编辑:董莉


38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21:06: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党媒:《苹果日报》炒作香港学生死亡案 底线在哪?

(原标题:人民锐评 | 论《苹果日报》与黎智英的底线)

之前,香港15岁学生陈彦霖死亡一案引发广泛关注。就在这两天,死者妈妈发布公开信,并接受媒体专访,呼吁大家停止造谣,不要滋扰家人,让死者安息、生者安宁,也让执法机关去处理。然而面对这位母亲的悲鸣,《苹果日报》竟用整版文章继续质疑死因、炒作话题,深深刺痛了死者的母亲和家人,更把社会引向故意制造的仇恨与对立。如今,《苹果日报》已经不只是在挑战新闻伦理的底线、社会秩序的底线,更是在挑战人类伦理的底线。


有媒体同行追问,是什么原因让一张报纸堕落至此?《苹果日报》的底线又在哪里?如果看看这张报纸的老板黎智英,就能找到答案:很遗憾,他们没有底线。近日,黎智英在一档台湾节目中称,香港示威者的暴力没有越过界线,因为从未对人使用暴力,只有对物件的暴力。面对睁眼说瞎话的荒唐之举,有网友评价:“说谎也要花些心思,简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同时,这位“叛国乱港四人帮之首”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还不忘为暴徒打气,称对他们“上前线面对警察”的行为“很欣赏”。更早些时候,黎智英甚至煽动年轻人去“殉道”、送死。一心想着“为美国而战”,勾结西方反华势力祸乱香港,黎智英及其一手栽培的“毒苹果”,已经成为香港今天最主要的乱源与病根之一。

为什么《苹果日报》、黎智英这样颠倒黑白、毫无底线,大肆宣扬极端化甚至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观点,却仍然在香港舆论场中“颇有市场”?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认准了:人性中既有“理性”也有“激情”,一旦激情完全压过理性,人的思想和行为就很容易被“操纵”。他们不断编造虚假新闻,制造情绪化的观点,散布偏激的言论,就是要刺激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神经,持续扼杀理性而放大极端情绪,好让年轻人不用思考,心甘情愿“为我所用”“成为炮灰”。不要忘记,《苹果日报》自创办之日就大肆炒作煽情,制造血腥色情,极大毒害香港传媒生态。不仅如此,这套“眼球经济”的把戏,还被应用在鼓动青年、操纵社会议题上,以极端片面的手法歪曲事实,以颠倒是非的观点蛊惑人心,可以说极其危险。有识之士早就看穿了黎智英和《苹果日报》有破坏无建设的真面目。因为,想要在事关香港未来的经济、民生、文化、法治等领域有所建树,我们必须诉诸理性的思考,凭借专业的知识,依靠务实的行动,而这些,恰是“黎智英之辈”根本一窍不通,也完全做不来的。

那些误以为自己与黎智英、《苹果日报》分享着共同的价值观念,进而要与他们站在一起的香港市民,也要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黎智英的人生没有非卖品”,他从不会忠于口中的所谓“民主”“自由”,他的眼中只有生意、利益。当他鼓动年轻人“殉道”时,自己一家则早已准备好7个国家的护照,置办了海外房产,随时准备“脚底抹油”;当他跑去外国乞求“借港反中”,《苹果日报》在社论中“为美国通过人权民主法喝彩”时,他也早与一些西方政客达成了“不可告人的交易”,拿香港作为筹码捞取私人利益。一个在利益上已经完全与香港脱钩,并和香港市民站在对立面的“汉奸”,怎么可能会真正关心香港的未来?

黎智英曾有一句“名言”:“为了自由而让经济变差”。被这句话点燃激情的朋友是否想过:为了自由而让经济变差,那么得到了所谓的“自由”之后呢?不还是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吗?黎智英之辈的荒谬性就在于,他们是如此浅薄,以至于只要稍稍冷静下来、简单回想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各种漏洞与破绽。像黎智英这样的无耻之徒,居然还腆着脸到处兜售其荒唐言论,我们除了愤怒,反而更多地为他感到可耻、可怜。

原文链接:https://news.163.com/19/1019/08/ERR9FPIR0001899O.html



编辑:董莉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21:08: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西方对加泰乱局"沉默" 有人质问BBC:为何只报香港?

(原标题:西方对加泰乱局“保持沉默”,有人质问BBC:为何只报香港不报加泰罗尼亚)



(来源:网易视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自本周一9名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分离主义领导人被判重刑,巴塞罗那的局势一直动荡不安。18日,示威者举行数日来规模最大的“大罢工”活动。有人破坏公共设施、攻击警察,警方则用警棍、装甲车等“清场”,这些场景本周接连在西班牙上演。面对借鉴了“香港经验”的加泰暴力分子,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一定会起诉他们;此前声援香港示威的英美政府保持沉默;一直为“乱港势力”打气的德国《商报》呼吁西班牙当局果断采取行动。香港《星岛日报》18日的社论说,部分西方国家官员和政客对香港骚乱振振有词,支持示威者集会自由,批评港警维持秩序的方法。轮到自己或周边国家发生类似示威时,镇压起来毫不手软,双重标准昭然若揭。分析人士说,欧盟之所以对加泰乱局不表态,是担心引得其他想脱离一些欧盟国家的地区效仿。

韩国《中央日报》18日说,在西班牙,不少抗议者戴着口罩,并突然聚集堵塞公共设施,这与香港的示威方式如出一辙。有支持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的媒体负责人称,香港人通过社交媒体召集抗议活动“很有借鉴意义”,应该向他们学习。

然而,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对待香港和加泰罗尼亚局势的态度大相径庭。苏格兰议员纽兰兹16日深夜在推特上发文说:“嗨,BBC新闻,加泰罗尼亚今晚处处发生着这样的事情:示威者有人丧失视力,有人被警车撞倒,有人被打。但你们的App上为何什么都没有报道?我想,你们大概会说是一时疏忽吧?”17日一早,他又发文说:“已经7时7分了,BBC仍然没有加泰罗尼亚昨晚状况的任何报道,倒是新出了一篇关于香港立法会的消息……真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报道中国的民主抗议。”另有网民汉法克在社交媒体上说:“BBC更喜欢每天给我们提供关于香港的最新消息,因为这符合西方政客的反华策略。”

据《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观察,有关加泰罗尼亚的局势在欧洲社交媒体上吵翻了天,但德媒对此报道力度不大,对西班牙政府的批评声音不多,这与香港报道形成对比。在当地媒体报道中,香港动乱是“民主运动”,西班牙的则是“暴力骚乱”。

一向给“乱港分子”鼓劲的德国《商报》18日说,加泰罗尼亚政府必须对暴力局势予以明确谴责,并且采取果断行动,以便迅速化解目前混乱局势。现在,情况显然超出了和平示威的“极限”。

俄罗斯regnum新闻社17日援引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专家托波林的话说,欧盟对西班牙的局势基本保持沉默。他们认为,这是西班牙的内部事务,应根据该国现有的法律解决。欧盟担心,一旦加泰罗尼亚实现独立,这将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其他地区也可能效仿,试图脱离一些欧盟国家。

印度学者纳拉帕特18日在《巴基斯坦观察报》撰文说,加泰罗尼亚不会忘记欧盟的沉默。欧盟自称是自由和自决的推崇者,并总是毫不犹豫地对世界其他国家说教。然而,这个做法也有“例外”,比如欧盟经常无视北约成员国在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制造的人权危机。


原文链接:https://news.163.com/19/1019/07/ERR8KVCV0001899N.html



编辑:董莉


38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4 22:20: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评张家口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守成家产超1亿,5500多万来源不明







编辑:冯梦玉

38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00:12: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联播播放时长的变化


                                            


编辑:冯梦玉            

38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00:13: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联播播放时长的变化


                                             


编辑:冯梦玉            

38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19:11: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高杰
39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22:58: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关于南翔中学学生意外死亡的情况通报

一个家庭原因导致孩子自杀,非给扣帽子给学校。媒体带着无知的网民在助纣为虐讹诈学校600万。

最早报道是一个叫猛犸新闻(自媒体),发在东方今报,而东方今报这家报业是河南当地媒体,事发却在上海,最早的报道中就出现很多疑点。比如人都在昏迷抢救中,还能叙说着在校被欺凌?

无形的地域,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一些人说到上海,就排外就歧视,说到学校就想到欺凌,说到老师就认为恶毒冷漠,用点脑子好不好,这是上海,不是河南。上海对学生品德教育,对师德很严。

前几天,一个假冒河南政务的微博"法治河南"也在不实报道,后被处理了。

现在把一个在欺凌他人的学生,弱化成被欺凌者,一些媒体也够肮脏的,这位河南学生将同学的笔袋从楼上丢下,导致水笔漏墨,老师知道后,也是正常教育,根本没有过激或言语辱骂行为。河南学生真正自杀的原因是出在家庭问题。

其父坐牢,被媒体强行美化成在外打工常年不回,最近才释放回家,14的孩子叛逆期,缺失8年的亲子关系,缺少8年亲子教育。

多篇报道中相似点,学校发生的事根本不是自杀诱因,老师教育也是温和,让他洗净笔袋还给同学就可以,报道中这孩子下午在校也是嘻嘻哈哈,情绪正常。而自杀是回到家中和家人接触后发生的,而在家中发生了什么,其家人都闭口不谈。

还有不少人强行说到留守儿童上,一个河南孩子不留守在河南,为何和祖父母留守在上海?
原因很简单,其生父入狱,生母弃家离开,孩子自幼由祖父母带,祖父母在沪承包田地种地维持生计,也是在等他生父出狱。

在学校学生之间,传言的是,这位河南学生之前偷拿了家里1000元,追女生未成功,被家人狠狠教育。
他的生父是偷窃入狱,他也是开始这样的行为,可想而知,家人在言语上会如何对他。







文章来源:微博用户“鋼筆様子”

原文链接:

https://m.weibo.cn/status/4441346490297441?sourceType=weixin&wm=9006_2001&featurecode=newtit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辑:高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