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马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事实核查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81#
发表于 2021-1-19 09:33: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贾梦琪

382#
发表于 2021-1-19 09:34: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贾梦琪

383#
发表于 2021-5-11 19:27: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何晓琴
                                                     

384#
发表于 2022-1-24 21:32: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明查|美参议院全票通过决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无效?

明查员丨郑淑婧
速览
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全部无效”?毫无根据,美国参议院在2022年1月从未全票通过任何一项决议事项,也没有讨论过中美联合公报相-关话题。
此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和海外社交平台推特上皆有流传。在推特上,账号@645Pr0RoZT8CwA7 最早发布该消息截图,而后被经常发布反华假消息的推特账号“谢万军”@wanjunxie等利用,进一步引起传播。
事件背景
近日,微信朋友圈和推特流传截图称,美国参议院以全票(100:0)通过决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全部无效。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与美国就两国关系和中国台湾问题达成协议,联合发表了三份公报: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中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6年后,中美同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政府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与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双方从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2年,在经历长达10个月的谈判之后,中美两国最终就美国向中国台湾出售武器问题达成协议,在8月17日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公报重申了《上海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美国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无意干涉。

上述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的重要政治共识,也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明查
在中英文搜索引擎检索“中美联合公报美国参议院”等关键词,无法搜寻到网传相关资讯。
美国参议院网站记录显示,2022年1月以来,美国参议院一共举行了11次投票决议。然而,在此11项表决事项中,没有一项曾以100:0全票通过,也没有一项与中美联合公报有关。
美国参议院官网,显示2022年1月有11项表决事项。
这样一条毫无根据的假消息,是从哪儿来的呢?
对网传截图进行反搜后发现,这张声称包含“重大消息”的图片至少在1月14日时已经在推特平台出现。推特用户@ 645Pr0RoZT8CwA7发布上述截图,声称自己“不懂英文,连我所生活的地方发生的事也要从中国获取消息”,暗示其生活在美国。
随后,该账号还在这条推文下的评论区分享了数张手机截图,显示上述截图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
@645Pr0RoZT8CwA7在推特发布的朋友圈截图。
1月16日,另一名推特用户“谢万军”@wanjunxie在平台发布了同一张截图,被百余人转发。从该账号以往发布消息看, “谢万军”经常利用推特平台,散布与中国相关的不实信息,其账号地址注册在美国,但发布的推文却多为中文内容。
@wanjunxie推特账号截图。
1月12日,“谢万军”在推特发布消息称, 瑞士银行 2018年亿万富豪报告显示“100位左右中共高管家属在瑞银的存款达到了1万多亿美元”。“澎湃明查”此前在1月7日就针对此消息做过核查并证伪,所谓的“亿万富豪报告”数据来源并非瑞银储蓄账户,展示的也不是所谓“大陆贪官存款”。
2021年12月26日,该账号还曾发布截图展示“12月24日,中国宣布反制,所有口罩中加入 新疆棉花 ”,亦已经被“澎湃明查”证伪。
目前看来,网传“美国参议院以全票(100:0)通过决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全部无效”的消息毫无根据。美国参议院在2022年1月进行的11次投票决议中,从未以100:0全票通过任何一项决议事项,也没有讨论过中美联合公报相-关话题。
此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和海外社交平台推特上皆有流传。在推特上,账号@ 645Pr0RoZT8CwA7 最早发布该消息截图,而后被经常发布反华假消息的“谢万军”等人利用,并进一步引起传播。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何晓琴

385#
发表于 2022-1-24 21:37: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郭包肉 | 岳某显VS威海警方:谁在说谎?
一、岳某仝失踪时间:      
威海警方通报:荣成市公安机关接岳某显的妻子李某英报警,称其儿子岳某仝(时年19岁,在当地务工)于当日9时许失踪。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未提及。
二、报警人和报警时间:
      
威海警方通报:2020年8月12日18时许,荣成市公安局接岳某显妻子李某英报警,称其儿子岳某仝(时年19岁,在当地务工)于当日9时许失踪。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我当时还在出海打鱼,当月15号,就马上赶回家里找孩子。我在当地派出所报警。(备注:“当地派出所”的“当地”具体是哪里?未明确解释,也许威海荣成市成山镇派出所?)

三、查找工作具体由何地警方负责的?      
威海警方通报:荣成市公安局。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我在当地派出所报警,后来又到威海市公安局,威海市公安局把这个案子又推回荣成市公安局。我又去了山东省公安厅,又到北京。
四、警方何时开始查找工作的?
        
威海警方通报:未提及。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事情过去了三个多月,警方才立案。

五、警方查找工作进行了多长时间?
      
威海警方通报:2020年8月26日,荣成市公安局接获群众报警,称在一处水塘内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的男性尸体。经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和外围调查,未发现有犯罪事实存在,不符合立案条件。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未提及。
六、查找工作是怎样进行的?
      
威海警方通报:公安机关通过调取监控、走访调查、轨迹追踪、发布寻人启事等方式开展查找工作,未查找到岳某仝的下落,也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于是将岳某仝列为失踪人员。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我在当地派出所报警,想让他们定位我儿子手机、调监控找人,他们说这是成年人,不给定位手机,两三天后,我儿子的手机就没电关机了。至于调监控,他们说只管车,不管人,也不给调。

七、尸体是何时发现的?
      
威海警方通报:2020年8月26日。(距岳某显之子岳某仝走失已过去十四天。)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未提及。

八、威海警方是什么时候要岳某前往认尸的?
        
威海警方通报:未提及。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2021年10月12日,他们见我上访,就说有个尸体是我儿子,让我去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认尸。这个死尸刚被发现的时候我就问过派出所,他们说不是我的儿子。

九、尸体情况如何?
      
威海警方通报: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男性尸体。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我看到那个人,脸看不清,很胖,圆脸。
十、怎样判定死者是/否岳某仝?
       
威海警方通报:荣成市公安局采集岳某显夫妻血样进行DNA鉴定比对,并经威海市公安局复核,确定死者为岳某仝。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这个死尸刚被发现的时候,我就问过派出所,他们说不是我的儿子。我一上访,他们为了结案,就说是我的儿子。我看到那个人,脸看不清,很胖,圆脸。我儿子身高1米74,很瘦,长脸。我就觉得不是我儿子。
十一、是谁要求进行DNA鉴定的?
      
威海警方通报:荣成市公安局采集岳某显夫妻血样后进行了DNA鉴定比对。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我说要化验尸体的骨头,他们不愿意。一开始说去威海市公安局做实验,要等几十天,后来又说法医出差了,又过了半个月,给我打电话,说你别烦我了……

十二、何时进行的DNA鉴定?
        
威海警方通报:未提及。
      
岳某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一开始说去威海市公安局做实验,要等几十天,后来又说法医出差了,又过半个月,给我打电话,说你别烦我了……

以下是威海市公安局《警方通报》中透露的信息:
一、如何判定“不符合立案条件”?
经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和外围调查,未发现有犯罪事实存在。
二、尸体是什么情况下、在什么时间在水塘被发现的?
未提及。
三、报警人是如何发现尸体的?
未提及。
四、尸体如何处置的?
遗体现存放于当地殡仪馆,未火化。

来源:压力郭三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Oc4zwrhY-T_dzAKel6AUw

386#
发表于 2022-2-4 11:25: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全球伊玛目理事会否认接受环球时报采访

中国官方喉舌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周輖1月28日报道说,“一个自称为“全球伊玛目理事会”的组织2021年12月30日在推特上发表声明,
以中国“侵犯人权”为由,称其裁定禁止穆斯林参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

全球伊玛目理会就环球时128日发表的标题为抵制冬奥的组织:我们被世维会骗了文章发表声明,谴责环球时报编造谎言,试图转移公众对北京侵犯人权行为的注意力。世界维吾尔大会则表示,北京政府害怕伊斯兰世界发出正义的声音。

全球伊玛目理事会组织20211230日在推特上发表声明,谴责中国政府侵犯中国穆斯林人权,向世界维吾尔大会表示明确支持,并且禁止穆斯林参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
全球伊玛目理事会2021年12月30日发表的禁止穆斯林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说明

中国官方喉舌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周輖128日报道说,一个自称为全球伊玛目理事会的组织20211230日在推特上发表声明,以中国侵犯人权为由,称其裁定禁止穆斯林参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声明还列出了俄罗斯、埃及等国多位对其表达“支持”的伊斯兰宗教领袖,但遭到相关人士否认。”。报道还介绍说,“记者前往“全球伊玛目理事会”在伊拉克纳杰夫城的办公地点,对该组织主席穆罕默德·巴基尔·布达里进行了采访。布达里告诉媒体,在其发布“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声明后,埃及艾资哈尔清真寺、俄罗斯穆夫提委员会等组织和相关人员都质问其这份声明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他表示,自己的组织受到了“世维会”主席多力坤·艾沙的授意,以“声援维吾尔人和中国穆斯林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为由,才发表了声明。并且多力坤·艾沙还欺骗自己,称这份声明得到了埃及艾资哈尔大长老艾哈迈德·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塔伊布、埃及大穆夫提绍基·易卜拉欣·阿卜杜勒克里木、俄罗斯大穆夫提拉威尔·盖努特金等伊斯兰教人士的支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官方喉舌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周輖1月28日报道说,“一个自称为“全球伊玛目理事会”的组织2021年12月30日在推特上发表声明,
以中国“侵犯人权”为由,称其裁定禁止穆斯林参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

全球伊玛目理事会21日发表公告,对环球时报的上述报道进行澄清,公告强调:本声明不是对《环球时报》的回应,因为他们的编辑纲领、他们所从属的政权以及他们为不公正行为进行辩护的历史都是有目共睹。之所以要澄清是为了那些可能被他们欺骗的脆弱读者。
全球伊玛目理事会2月1日发表公告,对环球时报的上述报道进行澄清,公告强调:“本声明不是对《环球时报》的回应,
因为他们的编辑纲领、他们所从属的政权以及他们为不公正行为进行辩护的历史都是有目共睹。之所以要澄清是为了那些可能被他们欺骗的脆弱读者。”

公告就以下三点作出澄清:首先全球伊玛目理会并没有“受骗”,虽然,全球伊玛目理会确实与世界维吾尔大会签有合作协议,但是,呼吁抵制北京奥运是理事会本身的主张。

其次,公告否认有宗教领袖反对签署抵制北京奥运声明的说法,披露北京政府通过其驻外使节向名单上的两名伊玛目施压。公告补充说,理事会事后再度就此发表声明,强调支持体育运动,但是,反对操纵体育达到政治目的。最后,公告明确指出,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巴基尔·布达里并未就此事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理事会的会馆也因疫情一直关闭至二月中旬。因此,环球时报记者不可能在理事会总部采访布达里主席。

就环球时报是否采访该组织负责人或者其他任何成员,全球伊玛目理事会人事部门负责人Imam Abdullah Mu'mini就法广邮件咨询回复说:我们确认,全球伊玛目理事会主席Mohammad Baqir al-Budairi从未就理事会对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立场接受过《环球时报》或任何其他新闻组织或记者的采访。我们还确认,《环球时报》的一名记者在202214日给本会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暗示有组织利用我们的名字和标志发表反对中国的声明。他们似乎在恐吓我们,并希望我们能改变我们的观点。我们确认该声明是官方的,以及我们作为理事会的立场。他们没有发表带有我们声明的文章,相反,他们发表了一份捏造的报告(128日),我们对此作出了公开回应。他们的不诚实行为已被揭露。 最后,我们确认,本会没有任何伊玛目或成员就此事向《环球时报》或任何其他记者提供过 "采访"。我们的伊玛目和成员在没有得到理事会理事会批准的情况下不允许提供采访。


来源:法广
链接:https://rfi.my/88h9

编辑:陶鹏辉

387#
发表于 2022-2-27 23:35: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事实核查:核能有利于气候保护吗?

(华盛顿13日讯)核能倡导者惯常的说法是:“反核能就是反气候保护”。在核能问题上,目前争议激烈。但数字怎么说?核能真能提供摆脱气候危机的出路?

数字让人怀疑,人类是否的确在认真应对气候危机。在新近发表的《全球碳项目倡议》报告中,研究人员预测,2021年人类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将增 4.9%。

报告指出,的确,因冠病疫情,去年排放量减少了5.4%,因而,新数字中含预期的反弹效应,但这一效应并不那么显著。由于能源部门依旧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户(占比 40%,且呈上升趋势),气候大会COP26首先聚焦于此:如何让电力变得更环保?

不少人强调,应扩大核能。核电的支持者称它是气候友好型能源,或者至少是一重要过渡技术。数星期来,网上充满这样的说法:“反核能就是反气候保护”;“不支持改进核能,就不是全心全意支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谁若不想谈核能,就请对气候变化问题闭嘴。”;甚至还有人坚信:“核能势将东山再起”。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核能无排放?

不。核能也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能源是全无排放的。这一点,我们稍后详细介绍。铀的提取、运输和加工过程会产生排放。核电站漫长而复杂的建设、拆卸过程中也会释放二氧化碳。最后,还必须按照严格标准运输及储存核废料--这里也有排放问题。

利益集团--如奥地利咨询公司Enco--声称,核能零排放。该公司为荷兰经济事务部撰写的一篇研究报告便善意看待核能在荷兰未来能扮演的角色。报告称,“选择核能,主因在于其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无任何二氧化碳排放。”Enco由核能机构专家创立,并与核电利益攸关者合作,因此,绝非全无私利。

“未来科学家”(Scientists for Future)研究团队在世界核能与气候大会上公布报告中则有以下结论:“考虑到当前整体能源体系,核能绝非二氧化碳中立。”

德国之声采访了该报告作者之一的柏林工业大学教授威勒尔(Ben Wealer)。他批评核能的支持者“忽视众多因素”,例如,核废料永久储存库的建造和运营、核废料的运输以及核设施的拆除。

德国之声能看到的所有研究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即:核电并非无排放。


核电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

在这里,各种计算结果之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它取决于是仅涉及狭义的能源生产过程还是涵盖核电站的整个生命周期。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在2014 年的一份报告中给出这一数字:每千瓦时排放3.7至110克二氧化碳。

威勒尔就此表示,长期来,人们假设核电每千瓦时平均产生66克二氧化碳,但实际值要高得多,原因之一是,法规(如安全方面)更复杂,导致新系统比早期系统释放更多二氧化碳。

有关从铀提取、发电到核废料储存的整个核电周期的研究还很少。一些研究人员注意到数据匮乏这一事实。在一项研究中,世界能源信息服务社 (WISE) 计算出,考虑到整个生命周期,核电每千瓦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7克。这里须指出:该机构公开反对核能,因此,或许不完全公正。

不过,考虑了整个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的其它计算结果也得出类似值:斯坦福大学大气与能源项目主任雅各布森(Mark Z. Jacobsen)就指出,依据铀提取的不同电力组合及其它变量,核电碳排放量在 68-180克/千瓦时之间。


与其它能源相比,核电是否更环保?

如将核电站的整个生命周期计算在内,核能比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环保,但同可再生能源相比,则有相当大的差距。

根据德国联邦环境局尚未公布的新数据和 WISE提供的生命周期计算结果,一千瓦时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光伏系统的3.5 倍;与陆上风电相比,是13倍;与水电相比,更达29倍。


增加核电能否阻止全球变暖?

世界各地,核能产业的代表和某些政界人士呼吁扩大核能,例如在德国,右翼民粹主义的德国选项党便称核能“现代、清洁”。该党呼吁德国恢复核电。一些国家呼吁建造新核电站。赞同者们的论点是:若无核电,能源领域的气候绩效就将恶化。对此,很多研究人员予以反驳。柏林工业大学的威勒尔教授便表示:“对核能贡献的看法过于乐观。事实上,核电站建设时间太长,成本太高,无法对减缓气候变化产生明显影响。核能的获取,速度太慢。”

《世界核工业现状报告》(WNISR) 的作者施奈德( Mycle Schneider) 有如下看法:“核电成本大约是风能或太阳能的4倍,而建造新核电所需的时间是其5倍。”他强调,世界必须在10年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核电在未来10内将无法为此做出重大贡献。”

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研究员兼政策顾问弗洛加特(Antony Froggatt)赞同这一观点。他指出,“核能不是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过高的成本、对环境的后续影响以及缺乏公众支持等综合因素,均不利于开发核能。

绿色和平组织活动人士、核专家哈弗坎普( Jan Haverkamp) 指出,考虑到其高成本,核能技术将耗用扩大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财政资源,而可再生能源能提供比核能更快、更多和更便宜的能源:“投资于核能的每一美元都意味着重要的气候有效措施缺少一美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核能不是气候友好能源。”

此外,核能本身也受气候变化困扰。盛夏季节,许多河流水位下降,核反应堆的冷却得不到保障,因此,一些核电站不得不减产或完全脱离电网。

施奈德教授还对德国之声指出,最重要的是,由于其在市场上的重要性下降,“核能复兴”一词站不住脚。事实上,核工业多年来一直在萎缩。他说: “过去20年,有95座核电站并网,但有98座关闭。如果不计中国,则过去20年核电站大军减少了50座反应堆。不存在欣欣向荣的核工业。”




来源:德国之声
链接:

编辑:古凤


388#
发表于 2022-2-28 19:4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DW事实核查: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理由可信吗?

在俄军队进攻乌克兰的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试图为入侵行为进行辩解:俄罗斯必须“自卫”,保护在乌克兰遭受“种族灭绝”的人民,对乌克兰“去纳粹化”。而这些理由中的大部分都是站不住脚的。

(德国之声中文网)俄罗斯军队已经对乌克兰发动了全面入侵。在俄军进攻前不久,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次电视讲话中阐述了袭击的原因--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自卫行为。德国之声仔细审视了他所提到的主要理由。

北约部队是否正在向俄罗斯的边境推进?
普京提到"北约集团向东扩张,其军事基础设施正在向俄罗斯边境推进"的问题。他指出,北约"不断扩张。其战争机器正在行动,我重复,它正在逼近我们的边境"。

DW事实检查:误导

这一说法的正确之处在于:自苏联解体以来,已有14个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其中四个国家与俄罗斯接壤。乌克兰也于2008年看到加入北约的前景,但具体计划却一直被搁置。正如德国总理肖尔茨2月中旬访问莫斯科时强调的那样,在可预见的未来,乌克兰加入北约并不在议程之上。

北约也确实在其东欧成员国做了后勤准备,还为快速增援部队准备了机场。然而,事实是,北约是在2014年之后这样做的,以回应俄罗斯违反国际法吞并克里米亚的行为。

北约继续尊重1997年的北约-俄罗斯基本协议,该协议规定北约不在新成员国的领土上长期驻扎大量作战部队。为了应对东西方关系的恶化,北约于2016年开始在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部署了四个营级战斗群。然而,这些总兵力为5000人的战斗群根本无法对俄罗斯构成现实的威胁。据外界估计,俄罗斯目前拥有85万现役士兵。

在北约框架之外,个别北约成员国也会进行双边合作。莫斯科一直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宙斯盾"陆基导弹防御系统表示担忧。罗马尼亚已经启动了这一反导系统;波兰也即将投入使用。该系统最初是为军舰而研发的。而且,"宙斯盾"还可以发射在短时间内能触及俄罗斯的巡航导弹,前联邦国防军上校里希特(Wolfgang Richter)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如是介绍。

然而,目前在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就职的里希特认为,这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具体的验证来解决"。 换句话说,可以让俄罗斯有机会检验"宙斯盾"陆基导弹防御系统里是否有等待发射的巡航导弹。但莫斯科拒绝了就军备检验进行对话的提议,里希特说:"相反,莫斯科选择了战争,破坏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前景。"

俄罗斯的攻击是否属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防御行为?
普京说:"除了今天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我们根本没有其他办法来保卫俄罗斯和我们的人民","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已向俄罗斯求助。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条第五十一款(……),我决定进行一次特别军事行动。"

DW事实检查:错

俄罗斯必须针对乌克兰进行"防卫"不是事实,普京更不能就此引用《联合国宪章》。这一说法只是普京对乌克兰的一系列指责中的一项,其它指责还包括"乌克兰进行了进攻型军事行动","乌克兰准备向俄罗斯开战"。在俄罗斯承认乌克兰东部由叛军控制的分离主义地区顿涅茨克(Donetsk)和卢甘斯克(Luhansk)为独立国家后,这两个地区的领导人请求俄方帮助,普京向乌东两地派出--用他的话说--"维和人员"。然而,事实上,这是俄方自2014年开始的逐步占领的延续。俄罗斯迄今未能提供任何证据证明乌克兰攻击了俄罗斯,也没有任何相关的独立信息。在纷争不断的乌克兰东部分离主义地区也出现了"假旗行动",即伪造的攻击,有博客专门揭露了这些行为(注意:博文中有令人不适的图片)。

"行使自卫权的前提是对方发起攻击,而在乌克兰事件中,我们完全看不到这一点",德国国际和安全事务研究所的研究员菲霍普(Pia Fuhrhop)向德国之声表示。她称普京的辩解是"阴险的"。相反,乌克兰在最近几周竭尽全力,不给俄罗斯任何借口来行使这种自卫权。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多年来一直派驻特别监察团在当地观察乌克兰冲突,该组织也明确反驳了普京的说法,即俄罗斯的入侵属于《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范畴。担任欧安组织轮值主席的波兰外交部长拉乌(Zbigniew Rau)谴责俄罗斯的入侵"彻底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他还表示,普京用第51条为攻击行为辩护是"既可悲又可耻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向媒体表示:"这场战争毫无意义。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联合国宪章》第51条保证联合国会员国在受到武装袭击时有权进行"单独或集体自卫"。日内瓦国际和发展问题研究院的国际法教授科恩(Marcelo Kohen)认为,俄罗斯的情况并非如此。"普京的论证毫无根据,有几个原因,"科恩向德国之声解释道:首先,这两个分离出来的地区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其次,在入侵之前,乌克兰并没有对这两块地区采取"暴力"行动;第三,对乌克兰各地的军事设施大规模使用武力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成比例的。

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乌克兰进行了武装攻击的情况下,俄罗斯的行动实际上仍然是一场跟第51条毫无关系的侵略战争。

普京称:所谓"特别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保护八年来遭受虐待和种族灭绝的人民"。

DW事实检查:错

1948年通过的《联合国种族灭绝公约》将种族灭绝定义为"蓄意全部或部分摧毁一个国家、民族、种族或宗教团体的行为"。尽管自2014年以来,国际观察员对冲突中的所有平民伤亡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但并没有关于乌克兰境内出现有针对性的大规模杀害平民的报告。自2014年以来,欧安组织监察团一直在乌克兰东部的"接触线"两侧展开工作,相关工作也获得了俄方的同意,该监察团的定期报告并没有提供任何关于系统性谋杀平民的证据。据观察员称,冲突中的平民伤亡是由于战斗或其后果造成的。根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的数据,共有约3000名平民在乌克兰东部的战区死亡。

欧安组织监察团在其每日报告中记录了所有死亡和受伤人员。大多数被杀的平民是在2014年至2015年冲突的第一阶段被杀。自2016年以来,受害者的数量稳步下降。该监察团于2020年公布了最近一次总结报告,报告指出,在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中旬期间,有161名平民死亡---战斗双方的伤亡人数相近。绝大多数的死亡原因是炮火的攻击,其次是地雷和弹药爆炸。"地雷、未爆弹药和其他爆炸物造成了大部分的伤亡--81人死亡,231人受伤。平民在不同的情况下被杀或受伤,包括在田间劳作、捕鱼或外出散步时",欧安组织监察团在2020年9月的报告如是写道。没有来自独立来源--包括欧安组织和联合国--的证据证明任何所谓的"种族灭绝"。因此,德国国际和安全事务研究所的菲霍普称普京的种族灭绝指控"毫无根据"。她认为,俄罗斯总统完全不在乎事实。菲霍普分析道:"在俄罗斯今天的专制制度下,批评性媒体无法核实这一点。因此,他只需要没有事实基础的战争理由。"

Ukraine Kiew Kriegshandlungen Russland
躲在地铁站里的乌克兰人--对许多乌克兰人而言,俄罗斯开战的原因是不可信的

乌克兰是否需要被"去纳粹化"?
普京称:为了停止所谓的虐待和"种族灭绝",俄罗斯必须"寻求使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DW事实检查:错

普京的这一表述是他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重复的宣传性话语,但也是毫无依据。普京对他的乌克兰计划使用了一个历史术语,即去纳粹化,它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战胜国对纳粹德国实施的政策。他们想让德国摆脱纳粹主义的影响,并将原纳粹官员撤职。然而,把这个词用在乌克兰是错误的,乌姆兰德(Andreas Umland) 告诉德国之声:"这种关于乌克兰的纳粹主义的表述是完全不合适的。"乌姆兰德是斯德哥尔摩东欧研究中心(SCEEUS)的一名分析师。"乌克兰总统是一个讲俄语的犹太人,他在上一次总统选举中以巨大的优势战胜了一个非犹太人的乌克兰候选人。"

乌姆兰德说,虽然乌克兰有极右团体,但与许多欧洲国家相比,他们相对较弱。他补充道:"在201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我们有一个由所有极右翼政党组成的统一战线,该一战线当时得到了2.15%的支持。"

"一种阴险的影射",施密特( Ulrich Schmid)如此评价普京关于必须使乌克兰"去纳粹化"的说法。施密德是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俄罗斯文化和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东欧的民族主义。在2013至2014年乌克兰举行的独立广场抗议活动中,有个别极右翼团体。但如今他们已无足轻重,施密特告诉德国之声:"他们还在,但在俄罗斯境内,至少也有和乌克兰一样多的极右翼团体。"

在乌克兰东部与分裂分子作战的乌克兰右翼作战部队,如亚速(Asow)营曾一度受到批评。乌姆兰德说,这一个由极右翼团体建立的组织,但在2014年秋天,它被并入内政部的部队,即国民卫队。此后,运动和组织发生了分离,它仍然使用相应的符号,但已不能再被归类为极右主义。乌姆兰德说,在军事人员的培训过程中,不时还会发现极右士兵,但是:"都会得到相应的处理。"

总而言之,就像在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乌克兰也有一些较小的极右团体。然而,据专家估计,他们在社会中仅扮演次要角色。因此,并没有理由进行"去纳粹化"。



来源:德国之声
链接:
https://www.dw.com/zh/dw%E4%BA%8B%E5%AE%9E%E6%A0%B8%E6%9F%A5%E4%BF%84%E7%BD%97%E6%96%AF%E6%94%BB%E6%89%93%E4%B9%8C%E5%85%8B%E5%85%B0%E7%9A%84%E7%90%86%E7%94%B1%E5%8F%AF%E4%BF%A1%E5%90%97/a-60927456

编辑:古凤

389#
发表于 2022-3-2 23:30: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已贴网站


明查|乌克兰电视台直播中阵亡人员“诈尸”?


网传图片和视频来自奥地利媒体今年2月4日拍摄的视频,其中“诈尸”的人实为假扮尸体的抗议者,抗议的是奥地利的气候政策,与俄乌冲突无关。


事件背景

近日有微博用户发布一则GIF动图,画面中疑似许多人体被黑布覆盖,其中一个躺在地上、覆盖黑布的人自己揭开了身上的布,随即跑来一个女子,似乎帮助前者把布重新盖上。网友称,这是乌克兰造假“俄军尸体”的场景。



抖音上有与该动图相同的视频。视频字幕称,这一幕发生在乌克兰,是电视台播报阵亡人员时发生的情况,并称“作秀也应该认真点”。除了电视中的声音,还可听见笑声和说话声。



明查

进一步查找可以发现,原始视频疑似来自一名叫“viennatom01_official”的TikTok用户,于2月5日发布。这名用户在多使用德语,他并没有将这一视频与俄乌局势联系起来。该视频与上述抖音视频画面互为镜像,背景说话声相同,为德语,但没有抖音视频中的笑声。


这段视频并不是乌克兰电视台的画面,电视字幕和画面内较远处的标语均为德语。红底字幕意为“Marvin Bergauer,OE24.TV记者”,白底字幕意为“维也纳:反对气候……的示威”。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该国主要说德语,视频中记者所说的也是德语。

经搜索可知,OE24是一家奥地利媒体,其网站上刊登了同名新闻,其完整标题为“维也纳:反对气候政策的示威”。该新闻于2022年2月4日发布在该媒体网站上,视频共有2分8秒,包括与上述TikTok、抖音视频和GIF动图相同的画面。

根据该视频中记者的说法,这些黑布覆盖的并不是尸体,而是活人。他们躺在地上,意在扮演因气候而死亡的人,以此表示抗议。记者说,抗议者想要表示,根据某种计算模型,奥地利未来每天会有49人死于气候灾难。

视频中可以看到,不止一个覆盖黑布的人没有保持静止。视频中其他画面显示,还有抗议者扮成死神的样子站在旁边,手拿标语,上面的文字分别意为“气候保护法拯救生命”以及“不要现行的气候政策”。远景镜头显示,周围还有一些人在旁拍摄。

OE24网站也刊登了这一事件的文字报道,并配有同一个视频。文字报道标题为:“联邦总理府前的行动。震惊式抗议:49名活动者在裹尸袋里。”报道称,这一抗议发生在奥地利总理府前。奥地利《皇冠报》也报道了同一事件。

这已经不是该视频第一次被误用。美联社2月9日的一篇事实核查报道称,有人称在黑布下有动作的人是“演员”,并试图以此视频证明有新冠死亡伪造现象。法新社2月15日的一篇事实核查报道也就此进行了查证,找到了OE24原报道。法新社称,抗议活动组织者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照片,抗议组织者之一VerenaMatlschweiger于2月8日对法新社说,该抗议与新冠疫情无关,“尸体是一种象征,并没有展现真实尸体的意图。”

综上所述,该视频为今年2月4日奥地利维也纳发生的抗议活动,黑布下覆盖的不是尸体,而是活人,他们扮演尸体,以此对奥地利的气候政策表达抗议。视频为奥地利当地媒体OE24制作,而非乌克兰电视台。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王奕



390#
发表于 2022-3-7 19:18: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事实与谎言:俄罗斯炮制关于乌克兰的虚假信息
美国国务院与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合作,了解到若干俄罗斯军事和情报实体正在从事针对乌克兰的信息对抗。这些活动包括传播虚假信息和宣传,试图将乌克兰和乌克兰政府官员描绘成俄乌关系中的侵略者。加小编微信:yezi43787看更多好文。这些措施旨在影响西方国家,使它们相信乌克兰的行为可能引发全球冲突,并使俄罗斯公民相信俄罗斯有必要在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以下是俄罗斯关于当前危机及其原因的谎言举例以及相关事实。

谎言:乌克兰和乌克兰政府官员是俄乌关系中的侵略者
事实:普京政权的虚假陈述将俄罗斯的侵略归咎于受害者乌克兰。

谎言:西方正在将乌克兰推向冲突。
事实:莫斯科在乌克兰边境集结了超过十万人的兵力,引发了当前的危机,但在边境的乌克兰一侧并没有类似的军事活动。
····································
谎言:俄罗斯部署作战部队仅仅是在自己的领土上调整军队部署。
····································

事实:在未能提供可信说明的前提下,将超过十万人的俄罗斯兵力——包括富有实战经验的作战部队和进攻性武器装备——部署到一个俄罗斯先前入侵并仍然部分占领的国家的边界,这不仅仅是部队轮换。

谎言:美国计划在顿巴斯发动化学武器袭击。
事实:美国和俄罗斯是《化学武器公约》的缔约国。根据该国际协议规定的义务,美国不使用化学武器。然而,俄罗斯政府近年来两次使用化学武器攻击和企图暗杀对手,包括在外国领土上。

谎言:俄罗斯正在捍卫乌克兰的俄罗斯族人。
事实:没有可信的报道提及任何俄罗斯族人或讲俄语的人受到乌克兰政府的威胁。

谎言: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一直在密谋反对俄罗斯,以武力包围俄罗斯,违背了拒信作出的不扩大承诺,关注微信:ye02941644看更多好文。并通过让乌克兰未来加入北约威胁俄罗斯的安全。
事实:北约是一个防御性联盟,其目的是保护其成员国。所有盟国在 2021 年 6 月的布鲁塞尔峰会上重申,“联盟不寻求对抗,不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北约没有包围俄罗斯——俄罗斯的陆地边界有两万多公里。
北约从未承诺不接纳新成员。北约的扩大并非针对俄罗斯。

谎言:西方回避外交,直接采取制裁等措施。
事实:美国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正在展开密集外交接触以化解这场危机,包括直接与俄罗斯政府接触。

《事实与谎言:俄罗斯炮制关于乌克兰的虚假信息》全文:
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zh/fact-vs-fiction-russian-disinformation-on-ukraine/

来源:民间知识库
编辑:何晓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