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纸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61#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53: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香港《成报》将复刊 拟加强发展新媒体

2015年08月05日 15: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8月5日电(陈逸舟)上月因母公司被法院颁令清盘而被迫休刊的香港老牌报纸《成报》,宣布将于8月6日复刊,而旗下杂志也将陆续恢复出版。
  成报传媒集团称,临时清盘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已收到并接纳该公司主席谷卓恒的更新投资要约,会尽快向法庭提出申请。待完成相关程序后,有关要约的条款将容许《成报》于8月6日恢复出版和发行。
  据《成报》此前报道,毕马威仅负责清查母公司债务,却“意外”冻结子公司《成报》银行户口,导致无法支付印刷费用,报纸于7月17日起被迫休刊,而新闻部门仍继续运作,在网络和手机应用程式上发布新闻。
  《成报》于1939年创办,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母公司成报传媒集团为香港上市公司,因营运不佳于2005年4月起停牌,今年初一度重振旗鼓准备复牌。根据成报传媒今年最新公布的2014年3至12月业绩,营业额录2881.4万元(港元,下同),同比下降42%;除税前亏损由674.2万元扩至6692.8万元。

  今年4月,成报债权人韩中文化投资入禀香港高等法院要求清盘,毕马威被委任为临时清盘人。在清盘过程中,《成报》指责毕马威拖延处理谷卓恒的注资计划,而毕马威代表则表示向法庭申请仍需时间。目前,据《成报》员工说,7月的工资已正常发放,一切运营如前。
  据了解,《成报》今年以来开始开发新媒体平台及制作杂志。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罗文辉表示,新媒体对于香港传统报业的冲击非常大,因为人们已开始习惯在网上获取免费的信息,而广告投放因此也转向新媒体平台,令报纸的广告收益减少。但他认为,未来新媒体能否完全取代纸媒仍未定论。此外,对于香港免费报发行量远大于收费报这一现象,罗文辉认为收费报仍然胜在内容的深度和水准。
http://www.chinanews.com/ga/2015/08-05/7449669.shtml
362#
发表于 2015-8-12 21:51: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怎么玩微信


作者:刘璐

来源:解放周一

编者注:84岁高龄还能玩转新媒体领域?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嘿嘿,不用大惊小怪,阿拉《参考消息》就是这么强!!

至今拥有超过300万份发行量的《参考消息》在新媒体领域的表现可谓是风生水起,目前微信公众号的订阅用户数量“在靠近100万的路上”,不仅每天的内容“软硬搭配”,更量身定做了专供微信的原创语音栏目和原创视频栏目,绝对丰富到你想象不到滴程度~~

那么“参考消息”的“底气”在哪里?这样严肃与呆萌兼备的公众号背后,是一群什么样的操盘手?解放周一为你解答心中的疑问!

84岁“高龄”的《参考消息》,至今仍以超过300万份的发行量,居全国日报发行量之首。在新媒体领域,他们又是如何巩固和开辟“战场”的呢?

站在报纸的肩膀上

“参考消息”是微信公众号最早的注册者之一,2012年10月,在公众号刚刚进入人们视野不久,便已上线。

这种速度,大概来源于深入血液的基因。与新华社同一天诞生的《参考消息》,至今已有84岁“高龄”。80多年来,《参考消息》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洗礼,以它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响了几代人。直到今天,它的发行量依然超过300万份,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脱胎于报纸的“参考消息”公众号,在新媒体领域的表现也算风生水起。据了解,目前公众号的订阅用户已经超过了50万,“在靠近100万的路上”。

那么,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的“底气”在哪里?

用参考消息新媒体中心无线总监郭毅菲的话来说,核心竞争力还是“站在报纸的肩膀上”,“新媒体时代,同质化的内容一定会被边缘化。我们拥有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外媒资源,用户能在这里看到别家媒体看不到的东西。这样发展起来确实会比较顺遂,但是,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微信号的宣传语——“纵览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参考消息”公众号当然“只报外媒”,有时也会发一些专供微信的特稿、独家稿。

现在,“参考消息”的发稿频率是一天三波。早上第一波,单条,叫做“参考早读”,就是针对当天报纸,选五条重磅新闻进行播报; 中午一波四条,一般两条是“硬”新闻,一条偏话题性的,一条稍“软”的;下午一波四条,一般是比较有深度的评论稿,以及原创的视频稿。从反馈来看,用户更偏爱“硬”一点的内容,一旦涉及军事、大国关系等话题,阅读数就噌噌攀升,这其实和报纸的定位比较相近。所以,每天报选题时,编辑们常常会玩笑说,“今天又是hard(硬)模式!”

不过,除了照顾用户的普遍口味以外,微信编辑也有自己的选稿标准,考虑到“软硬搭配”也是有必要的,同时也会兼顾趣闻、生活小常识等信息。

从“中年大叔”到“参考小胖”

“如果拟人化,《参考消息》 可能是一位45岁的中年男子,而在微信公众号上,我们的代言人是神似鲁迅的一位‘参考小胖’。”采访中,一名微信编辑这样告诉记者。

“神似鲁迅”,是因为《参考消息》报头字体,系从鲁迅手迹中搜集而来。在“参考消息”微信号上,几乎每条内容的末尾,都有这位“参考小胖”的形象,他萌态可掬地指示读者扫描二维码,让人忍俊不禁。

“参考小胖”和另一位“参考小妞”,是公众号里相对活泼的元素。编辑们有时候会原创一些漫画,以他们的形象表达一些有趣的观点。不过,把握好分寸,也考验着编辑的专业功力。“毕竟,顶着‘参考消息’这个招牌,该有的严肃还是得有。”

微信菜单里的“今日看点”,包括头条、军事、趣闻等栏目,这些都是经过数据分析之后,根据用户兴趣精准推送的。“根据用户反馈进行的内容调整,其实一直都有。”郭毅菲告诉记者。在微信上,用户想看什么,就会点击什么,或者还可以通过回复数字、查看分类新闻等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这样,编辑就可以从用户行为判断他们到底对哪一类新闻感兴趣,也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内容。

此外,“参考消息”还根据新媒体的特点,量身定做了专供微信的原创语音栏目“参考听听”,由一男一女两位编辑搭班配音,一般选择一些生活类实用信息。定下选题后,编辑先写稿、送审,然后先找个会议室,自行录制、上传,效果还不错,并且女声更受欢迎。

光是音频,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于是公众号又从去年8月起推出了原创视频栏目“早间读报”、“视界”。编辑负责选题、审稿和把关,画面、配音等流程,则是请专业视频制作团队来操刀。

地地道道的一家人

这样严肃与呆萌兼备的公众号背后,是一群什么样的操盘手?

记者了解到,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是报社新媒体中心的产品之一。如果告诉你,真正负责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运营的,目前只有两个人,你是不是会惊呆?不过,这就是事实。

除微信外,新媒体中心还有网站、客户端、微博、手机报等业务。这里的小伙伴和纸质版同事分属不同团队,与后者相比,前者成员更为年轻。整个团队不到50个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男孩子稍微多一些。

大家根据分工不同,有早中晚三个班次,早班7点就上班了,晚班则要在晚上10点才下班。对此,团队成员们表示,“还是挺辛苦的。不过年轻人在一起,做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一个欢乐有爱的集体。”

而在这群年轻人眼中,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与纸质版是地地道道的一家人。参考消息报社自己的翻译室,现有100多名各语种的翻译。在报社新媒体中心成立之前,翻译室只负责向纸质版供稿,现在则既要向纸质版供稿,也要向新媒体供稿。另外,新媒体中心也有比较完善的约稿机制,所以,这里和报社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都是打通的。

对话:两个“战场”,并不重叠

解放周一:是否调查过,微信用户里有多少是原来报纸读者直接“转 粉”到公众号,有多少是没有纸质媒体阅读经验的?

参考消息:在微信上,报纸用户“转粉”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新用 户。两个“战场”,并不重叠。

知道我们的目标受众吗?就是“爱看《参考消息》报纸的人和不爱看《参考消息》报纸的人”。有点玩笑了,不过为了吸引年轻一代的用户,我们确实也在更接地气、更活泼上做了不少努力。比如我们会举办一些活动,像发起投票啊、答题游戏之类,为会员定制礼品等。当然,后台也欢迎粉丝们“适度调戏”。

解放周一:在纸媒发行量普遍下滑的趋势下,“微信支付”这一招是否有效?

参考消息:《参考消息》是中国首家接入微信支付的媒体。微信订报项目主要还是为了新媒体融合,巩固老订户、吸引更多新订户。2013年10月22日,我们正式在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参考小秘书”账号,为数百万读者提供微信支付订报服务。实效超出预期。当然,因为报纸的订阅量实在太大了,所以,微信订阅这一块的潜力还比较大。

解放周一:有人说,新媒体不过是在做传统媒体的内容搬运工,你们怎么看?

参考消息:我们的新媒体应该是站在报纸肩膀上、相对独立的一块。无论从内容还是运营模式,都和报纸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有些比较“硬”的新闻,我们会在微信文章里把事件的起因、外媒的相关评论以及一些名词解释,都嵌进去,这样阅读起来更充实、更丰富一些,不像报纸往往就只有一条单独的报道,这也是新媒体的优势。报纸标题有字数限制,微信标题在字数方面较为宽松。我们也会选出文章的亮点放在标题中,可能会比报纸显得更灵活一些。

解放周一:纸质版对你们来说,是可以倚靠的大树,还是压力的来源?

参考消息:纸质版在行业内的地位,对我们来说,就是标杆。在纸媒遭遇冲击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报纸发行量仍然保持在300万份以上,对此,我们新媒体中心的小伙伴都是相当佩服的,我们下定决心,绝对不能在新媒体领域输了。我们希望能延续报纸的成功和地位,开创在新媒体领域的新天地。

解放周一:做新媒体与做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参考消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都会存在各种困难,但都是能在发展过程中解决的,所以,我们觉得那些不算什么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真实,改变风格。


来源:http://www.neweyeshot.cn/archives/18530
363#
发表于 2015-8-18 21:56: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距离越来越小?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那些老式的报纸正在以一种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虽然那些有权威的机构并不想将这场竞争描述成一场“肉搏战”,但那些数字可以很明确地传递出一阵阵的火药味。
  就在不久之前,《纽约时报》(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NYT)宣布,它已经达到了数字新闻时代的顶峰,拥有了一百万的数字用户。
  一代人前,《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都是新闻界的顶尖级报纸。然后之后,它们却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纽约时报》起先是在国内发展之后凭借着数字化的力量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而邮报则专注于在当地发展,成为华盛顿地区龙头报纸,它对自己的市场定位就是可以代表华盛顿。随着数字化的出现和发展完全改变了两个企业的发展道路,除了像华盛顿这样的特殊场合下,我们很少听到有人再将《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相提并论。时报在3月份发表的重要报告中只提及邮报一次,而七次提到Vox Media。时报现在认为自己和Voxes,Buzzfeeds,Vices的商业模式具有可比性,而邮报对于它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很边缘的概念了。
  然而现在,时报不得不关注这个来势汹汹的新兴的竞争对手,我们来看一下邮报是怎么逆袭的。
  根据ComScore的数据,它现在的用户已经可以占到《纽约时报》的90%了,而且在其经营者Jeff Bezos带领下,它逐渐发展成一个私人公司了。
  我们看报告可知,邮报在六月份报告其用户达到了5430万,仅仅比比《纽约时报》的数量要少了五百万。我们再比较一下2013年10月当Bezos购买邮报时候的数据,当时邮报的用户仅仅只有《纽约时报》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在六个月前,邮报用户可能只是《纽约时报》的60%。
  而现在,邮报稳居第三,紧紧排在《纽约时报》后面,第一名是quasi-news brand。
  邮报如此迅速的增长很自然会使得我们有这样的一些疑问,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明年的这个时候邮报可能会赶超《纽约时报》而位居第二名吗?
  担任邮报总裁和总经理26年的Steve Hills说“增长是最根本的目标”,他告诉我:只是邮报更加注重平衡用户增长速度和收入增长速度,注意两者之间的同步发展。
  这样的增长是以赶超《纽约时报》为目的吗?
  Hill说:“正如Bezos经常做的那样,将你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客户上,而不要放在竞争对手身上,最后的用户数自然会区分出优劣的”
  而被问及和有关《华盛顿邮报》竞争的相关问题时,《纽约时报》拒绝发表评论。
  那么邮报是怎么做到这样的快速增长呢?简单地说就是新老板投入的资金带来了这次逆袭,大大增加了用户数,也就是说,如果没有Bezos的资金支持,邮报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收获。
  Hills列举了邮报每年65%的用户增长速度背后的三个驱动因素:
  1、在新闻编辑部的投资,自从2014年之后,公司就一直持续的不惜重金投资于编辑部,后来编辑部人员在私人谈话中指出,之前Bezos并没有很多资金来投资于编辑部,但亚马逊(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ZN)创始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今年,公司主要是把精力放在减少之前的运营亏损上面,除了对编辑室有较大的投资而且增加了50名全职员工,其他并没有很大的改变。
  2、技术:我们希望受援于亚马逊的邮报会全面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继续发展,事实上它确实是这样做的。它最近又发布了有更快速的页面加载速度的公告,速度能够达到到1.7秒-比它加载速度要快85%。邮报投资于高科技的资金量是未公开的,我们都知道,对观众充分地了解是增加用户的前提。能够进行预测性的分析让新闻公司更好地了解观众喜好的动态变化从而及时调整其配套的设施,如设置**引擎来以增加读者的阅读时间。
  据邮报自己说,“如果我们建立一个坐标系,以文章质量和高科技为两个坐标轴。那我们可以是那些成为该坐标系右上角象限的人。”也就是说邮报同时拥有高科技和高质量的新闻。
  3、更加广泛的视野:现在是一个用户分布的时代,当许多用户转向**cebook的即时文章,苹果新闻和Snapchat时,邮报在针对社会新闻分析方面的编辑工作又投入了大量了资源,从BuzzFeed中借用了新闻资源,以补充其在社会资源上的空缺“我们有人做他们自己的新闻,以他们自己的视角叙述着大大小小的事情”Hill如是说。
  我们来仔细看看邮报这次用户暴发式增长事件,其实它是调整了之前吸引用户的手段,更多地应用了一些小技巧。有人说,邮报正在玩“诱饵”游戏,用一个人的智慧来当另一个人的诱饵,邮报就是构建了这样一个新闻体系。此外,邮报还负责该体系的管理,不仅仅管理新闻方面还有一些商业方面事务。
  于是,《华盛顿邮报》有自己的报纸网络,利用该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延伸其品牌将会非常便宜,在过去5年内,他采用各种通道(打印+数字)同时发展的战略,积累了很多的用户基础。
  现在美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已经签署参与到了邮报的网络中了。这意味着,超过千万的用户将有一个新的通道来订阅邮报:点击网页washingtonpost.com来免费访问邮报。
  那么,有多少用户已经注册了?这个具体的数据邮报是不会泄露的。但我们可以大体猜测它可能是现有用户的百分之三到五。因此,我们就取百分之四,也就是说40万用户已经体验了这种新的访问方式了。
  然而,竞争随之而来。像《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现在的“纽约客”,都是可以在Flipboard上阅读的,Hill说,脸谱的即时文章和苹果新闻已经表露出很强势的发展潜力,预计邮报也会在参与这两者的行动之中。
  那新增的这些阅读量的价值又是多少呢?
  我们很自然地会有这样的疑问,网上新增的这些阅读量的商业价值是什么?如何将这些新增的用户价值货币化?
  显然,邮报将所有渠道的用户都一视同仁了,他给出的数据就是总的用户数,并没有透露更多地利润或者用户参与度的数据,对于其主要财务数据,我们这里做一个大胆的猜测:
  我们的猜测:从整个市场来看,数字通道的开通会大大增长用户数,接下来就是各方竞争入口价格的时候了,新闻公司,英尺/日经,NBC环球,英国广播公司,Axel Springer,监护人,彭博社,路透社,美联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NPR都是在第一梯队的竞争者。
  对于邮报来说,就像一般的地方报纸一样,它通给一次性两年的交款来锁定了其传统的用户,但网上的注册用户又有多少呢?Hill并没有透露给我们具体的数字,只是告诉我们网上注册的用户数和在上面发布广告的人数紧密相关。
  所以说,在用户收益这方面,时报是一枝独秀的,它有很好的用户基础,单独网上用户就有一百万之多,而且90%的传统用户也开通了网上订阅的渠道。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邮报在地方性的报纸中其用户收益还是很可观的,对于数字用户来说,第一年的试用费是19美元,之后对于Kindle Fire的用户是每月3.99美元,但不管怎样,它现在的利润相比于时报来说仅仅是九牛一毛。
  然后就是数字广告收入方面。我们知道,时报今年在这方面的收入处于1.8亿到2亿之间,而对于邮报来时哦,我们没有具体的数字。但邮报在广告经营这方面也逐渐步入了正轨。十二月,他雇用了时代公司首席营收官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在传统的市场中,作为一个登广告的载体,邮报的品牌确实在不断为人所熟知。但在这场数字市场的竞争中,它的品牌貌似并没有很好地用户认知度,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它才刚从一个地方性报纸转变成为一个全国甚至全球的报纸,这也意味着Bezos的投资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得到回报。
  参与度的确会带动用户和广告方面的收入。显然时报在用户收入和广告收入方面都优于邮报,但在用户参与度方面我们很难下这样的定论。
  如果我们用月用户数和用户浏览版块来衡量用户参与度的话,那么时报是要优于邮报的。事实上,时报是更加偏向于去培养一些忠实用户的,它给忠实用户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当然也向他们收取了更高的费用。
  也就是说时报每分钟的总的浏览数是高于邮报的,但邮报每分钟的手机用户浏览量要高于时报,这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在用户参与度方面并不能一概而论。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Bezos正在布局一场更加长远的战役,那么,这又是一场怎样的游戏呢?
  这是一个类似于Prime的游戏吗?几年前,我听说杰夫Bezos与一些主要的出版商讨论降低订阅费用的想法,对于Prime用户实行更低的价格,追求每个用户的平均收益,因为之前Prime的会员费会弥补降价带来的收益的减少,整体来看收益不会因低价受很大影响。这就是是亚马逊Prime的基本模式。
  简单的来说就是收取他们77美元(去年涨到了99美元)Prime会员费而且可以卖出更多的东西,Prime买家的购买量是非Prime买家的1.5。我们不禁有这样的猜测,邮报有着Prime这样的驱动模式,再加上全国性的报纸网络和努力为读者提供完善的数据的目标,也许邮报的用户有可能达到1亿吗?这个推测是合理的,但问题是:亚马逊可以给Prime用户卖更多的货物,但Bezos打算卖什么?更多的阅读内容?产品?本地或全国性的服务?这可能就是他们正在准备解决的问题。
  总之用户增长的不变法则就是:拥有十亿以上英语为母语的人,构建近乎零费用的交流社区。也许这就是贝佐斯将努力的方向,在这个世界上,对于用户来说,免费的访问端口比付费的端口更加有价值。
  另外即便邮报的用户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它并不可以就此掉以轻心,要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即使是有了Bezos的支持,但其竞争对手的实力也是不可小觑的,精英之间的竞争仍然是残酷的,而且会有输家和赢家。邮报与亚马逊还不同,它是从一个落后于竞争者的位置赶超上来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处于有利地位的。所以,邮报能不能华丽逆袭我们还取决于看其日后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POLITICO Media
  原标题:Is The Washington Post closing in on the Times?



http://news.sina.com.cn/m/pm/2015-08-18/doc-ifxfxzzn7553831.shtml

364#
发表于 2015-8-19 20:23: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上海商报》停刊,又一份报纸离开

《上海商报》将于下月正式停刊,停刊的时间或确定在9月30日,十一国庆节的前夜。

小编获悉,目前在商报内部还没有下发消息,商报的上级单位世纪出版集团也还没有正式宣布。

一位《上海商报》资深记者向小编确认了停刊的消息:“按照新政策,今年关门的成本由财政买单,所以抢着关门。”

而另一位商报记者则对此消息表示震惊,“刚听说这个消息,有点措手不及。”

《上海商报》1985年10月3日创刊,如果在今年10月前停刊的话,正好30年。

据官网介绍,《上海商报》是由上海大型传媒集团世纪出版主办,全国第一家改制成企业的日报,是上海地区发行量最大的财经类日报。

《上海商报》以民生财经为核心内容,以“民生理财”的概念,做最实用的新主流财经日报,为上海社会最广大的经营阶层、行政阶层、创富阶层、投资阶层服务,提供及时可靠的政策动向、社情分析、投资项目和财智新知。

《上海商报》资深记者告诉小编,《上海商报》内部一直存在定位争议:主打社会新闻?主打地产新闻?主打上市公司新闻?似乎没想到要主打商业新闻。而事实上,社会新闻、地产新闻、上市公司新闻都做,结果却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打得自己无声无息。



不过近年来《上海商报》在转型方面也做了尝试,从各大经济类别里选取几类,对这些特选行业,每日挑一家进行大篇幅报道。在《上海商报》官网上,也可以看出聚焦上海经济通的布局。

该资深记者曾与小编探讨过《上海商报》的转型模式。他认为,商报的商业模式可以是以报道积攒人脉,在线下多批次出售这些人脉。这些线下活动将常态化、排片化,从依靠版面换钱转变为从活动中赢利。版面反而可以退隐二线,也许长此以往,纸媒可以成为展会公司,报道对象和企业,遵循市场细分的原则,从而被某个圈子认定为是自己的报纸。

《上海商报》还比较早切入创投报道,一度成为上海早期创业投资活跃的平台之一。一个月前小编与商报记者交流,他说,无心插柳,当年不经意间对上海创投活动的报道积累了不少资源,商报的一位总编有意转型在创业方面大做文章。但没想到,时隔月余,传来停刊消息。

目前还没有出台人员安置的方案。一位商报记者告诉小编:“商报目前有员工百余人,其中24个人有事业编制,剩下的另找饭碗。”

一位媒体人调侃说:“和动拆迁一样,早走的拿钱,晚走的不给,靠安排的敬请期待。”媒体没落至此,听上去很有些穷途末路的心酸,要不要做钉子户呢?

同时传出停刊消息的还有《申江服务导报》,消息人士称,在上报集团内部有个关停媒体名单。有消息称,在这份名单上还有某都市报,但这一消息未能得到确认。

同样属于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上海一周》也传出停刊消息。

一位上海出版界人士感慨:“世纪集团为了上市,拼命剥离不良资产。现在上海的媒体情况,有种当年东北国企下岗的样子啊。”


来源:微信号传媒内参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czNDAzNA==&mid=231380752&idx=4&sn=27b6aa711c4a8a656d00224643115000&scene=5#rd
365#
发表于 2015-8-19 20:24: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上海商报》停刊,又一份报纸离开

《上海商报》将于下月正式停刊,停刊的时间或确定在9月30日,十一国庆节的前夜。

小编获悉,目前在商报内部还没有下发消息,商报的上级单位世纪出版集团也还没有正式宣布。

一位《上海商报》资深记者向小编确认了停刊的消息:“按照新政策,今年关门的成本由财政买单,所以抢着关门。”

而另一位商报记者则对此消息表示震惊,“刚听说这个消息,有点措手不及。”

《上海商报》1985年10月3日创刊,如果在今年10月前停刊的话,正好30年。

据官网介绍,《上海商报》是由上海大型传媒集团世纪出版主办,全国第一家改制成企业的日报,是上海地区发行量最大的财经类日报。

《上海商报》以民生财经为核心内容,以“民生理财”的概念,做最实用的新主流财经日报,为上海社会最广大的经营阶层、行政阶层、创富阶层、投资阶层服务,提供及时可靠的政策动向、社情分析、投资项目和财智新知。

《上海商报》资深记者告诉小编,《上海商报》内部一直存在定位争议:主打社会新闻?主打地产新闻?主打上市公司新闻?似乎没想到要主打商业新闻。而事实上,社会新闻、地产新闻、上市公司新闻都做,结果却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打得自己无声无息。



不过近年来《上海商报》在转型方面也做了尝试,从各大经济类别里选取几类,对这些特选行业,每日挑一家进行大篇幅报道。在《上海商报》官网上,也可以看出聚焦上海经济通的布局。

该资深记者曾与小编探讨过《上海商报》的转型模式。他认为,商报的商业模式可以是以报道积攒人脉,在线下多批次出售这些人脉。这些线下活动将常态化、排片化,从依靠版面换钱转变为从活动中赢利。版面反而可以退隐二线,也许长此以往,纸媒可以成为展会公司,报道对象和企业,遵循市场细分的原则,从而被某个圈子认定为是自己的报纸。

《上海商报》还比较早切入创投报道,一度成为上海早期创业投资活跃的平台之一。一个月前小编与商报记者交流,他说,无心插柳,当年不经意间对上海创投活动的报道积累了不少资源,商报的一位总编有意转型在创业方面大做文章。但没想到,时隔月余,传来停刊消息。

目前还没有出台人员安置的方案。一位商报记者告诉小编:“商报目前有员工百余人,其中24个人有事业编制,剩下的另找饭碗。”

一位媒体人调侃说:“和动拆迁一样,早走的拿钱,晚走的不给,靠安排的敬请期待。”媒体没落至此,听上去很有些穷途末路的心酸,要不要做钉子户呢?

同时传出停刊消息的还有《申江服务导报》,消息人士称,在上报集团内部有个关停媒体名单。有消息称,在这份名单上还有某都市报,但这一消息未能得到确认。

同样属于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上海一周》也传出停刊消息。

一位上海出版界人士感慨:“世纪集团为了上市,拼命剥离不良资产。现在上海的媒体情况,有种当年东北国企下岗的样子啊。”


来源:微信号传媒内参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czNDAzNA==&mid=231380752&idx=4&sn=27b6aa711c4a8a656d00224643115000&scene=5#rd
366#
发表于 2015-8-28 12:01: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上海青年报拖欠印刷费百万 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编者按:上海《青年报》拖欠上海长鹰印刷厂(以下简称长鹰厂)印刷费用、纸张费用共计约605万,长鹰厂两次上诉法院要求青年报社赔偿所欠费用及利息,均被驳回,并花去诉讼费用合计近10万。而经营《青年报》批发、零售、广告等业务的青年传媒公司现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传媒大观察消息 上海长鹰印刷厂诉青年报社等承揽合同纠纷案,要求青年报社赔偿印刷费用与纸张费用共计6051269元,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驳回起诉,维持原判,驳回长鹰厂的全部诉讼请求。
  截至2014年9月30日,青年传媒公司共拖欠长鹰厂印刷费5,575,165.47元、新闻纸125.178吨。之后,长鹰厂多次催款未果,遂诉至徐汇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1、青年报社支付长鹰厂印刷费5,575,165.47元及该款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逾期付款利息594,366.20元;2、青年报社支付长鹰厂纸张费476,104.36元。共计索赔166多万。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认为,从青年报社和青年传媒公司的业务范围来看,青年报社系《青年报》的出版单位,青年传媒公司系经营《青年报》批发、零售、广告等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虽然青年报社是青年传媒公司的股东之一,但两者是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青年传媒公司作为从事《青年报》所有经营性业务的公司,在获得报纸经营收入的同时,理应承担印刷费用等相应的经营成本,故青年传媒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与长鹰厂签订《代印合同》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自行承担合同的付款义务亦与其经营范围相符。青年报社虽为《青年报》的出版单位,但并不从《青年报》的发行等经营性业务中获利,故长鹰厂要求其承担相应的印刷费用不符合公平原则。
  另外,从2003年11月长鹰厂与青年传媒公司签订《代印合同》至今,印刷费用的结算一直都在长鹰厂与青年传媒公司之间进行,青年报社从未承担过付款义务。即使在2007年青年报社与青年传媒公司向长鹰厂发送《公函》确认青年传媒公司系受到青年报社委托承印《青年报》之后,长鹰厂的《应收账款询证函》仍向青年传媒公司发出,实际亦由青年传媒公司进行付款,青年报社在发送给长鹰厂的相关函件中亦从未承诺由其承担付款义务。因此,从《代印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来看,该合同约束的也只是长鹰厂和青年传媒公司,长鹰厂要求青年报社承担合同义务缺乏依据。
  故,徐汇区人民法院驳回长鹰厂的全部诉讼请求。
  上海长鹰印刷厂不服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中,青年报社答辩称:其与青年传媒公司均系独立法人,双方并不存在代理关系,且《代印合同》的签订及印刷费的履行均发生在长鹰厂与青年传媒公司之间,故青年报社在本案中不应承担责任。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虽然长鹰厂在订立《代印合同》时知道青年传媒公司系受青年报社的委托与其订立合同,但有事实和证据表明该合同只约束长鹰厂与青年传媒公司。该合同并不能直接约束长鹰厂和青年报社,长鹰厂应向其合同的相对方青年传媒公司主张印刷费用。鉴于青年传媒公司现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长鹰厂宜依照法定程序及时申报权利。原审判决结果正确,可予维持。长鹰厂的上诉请求,因于法无据,难以支持。
  据判决书,青年报社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所载宗旨和业务范围为:团市委机关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围绕青年特点,开展文化思想教育等。青年传媒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所载经营范围为:《青年报》批发、零售,承接各类广告设计、制作,承办《青年报》国内报纸广告业务,企业形象策划、商务咨询等。
  观察君尚未获悉上海《青年报》社是否成立新的运营公司。2014年1月1日,上海《新闻晚报》宣布停刊。

http://news.sina.com.cn/m/pm/2015-08-28/doc-ifxhkpcu4802477.shtml?qq-pf-to=pcqq.temporaryc2c
367#
发表于 2015-8-31 20:4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8-31 20:50 编辑

【案例】

你的休刊,谁的哀凉?那份头版惊艳的报纸原来也要停办了




多个消息源向媒记网证实,湖南知名报纸《潇湘晨报》旗下的《长株潭报》将于9月下旬休刊。

这份几乎是全国最年轻的的都市报,自2011年6月6日创刊,走过短短4年光阴后,步履即显蹒跚,版面数量由每日常规32版滑落至每日常规8版。

2015年,国内报业市场至少已曝出《生活新报》、《上海商报》等报纸停刊或即将停刊。《长株潭报》四年发展路程,正是近年中国报业市场盛极而衰的一个缩影。




初生知名媒体人刘原任执行总编辑

2011年春,长沙西北角的普瑞温泉大酒店,《长株潭报》员工开始入职培训。

此前声势浩大的招聘为其笼络了不少志在新闻的年轻人聚集长沙,更有一些人是追随知名媒体人刘原的名声而来。曾供职《南方体育》、《南国早报》等多家报社的刘原,因善写专栏而在业界颇具影响力,此次加盟《长株潭报》,担任执行总编辑一职。

由时任《潇湘晨报》副总编辑伍洪涛、知名媒体人刘原和《凤凰周刊》原调查记者张志强等人组成的管理团队,被主管单位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寄予厚望。


2011年,报纸行业已逐步进入下行区间,但管理层认为,在内地做一份温情的、良善的、善于讲故事的都市报,依然有发挥空间。

“我很佩服你们,在这样一个时代加盟纸媒。”培训课上,《潇湘晨报》原执行总编辑龚晓跃说。

“我来,我见,我征服!”《长株潭报》原副社长皮焕然在培训期间,引用凯撒大帝的名言激励年轻人,开创一番大事业。

几天培训后,报社记者团队四十余人浩浩荡荡开赴株洲。《长株潭报》试行采编异地,主要采写株洲新闻,但编辑团队在长沙工作。

此时,初创团队依然对前途感到乐观。




高光动车事故中传播最广的头版


尽管一直偏居湘东小城株洲,但四年前初生的《长株潭报》亦有让整个业界惊艳的高光时刻。

创刊不久,2011年7月23日,温州发生特大动车交通事故,一时间,质问、愤怒、悲痛等情感交织在舆论场中,各大报纸借助前期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争相对事故进行跟踪报道,并追问事故原因。

7月26日,《长株潭报》头版以近乎整版篇幅,用铁路与高铁作为元素,设计出一个巨大的问号,搭配标题“妈妈,你去哪里了?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动车事故中父母遇难的小女孩伊伊所说),以及对动车事故原因的多个追问句,形成一个极具感染力的版面。

版面经由@传媒老王 等大V在微博截图转发后,引起公众共鸣,获得数万转发,成为动车事故中传播最广的一个报纸版面。

《长株潭报》也籍此在业界获得好评,此后偶有好稿佳版,都能得到一些媒体观察人士的推荐转发。

第二日,该报头版标题《你的姓氏,我的哀凉》,再次戳中读者泪点,成为那次事故中报纸设计的经典版面。





坠落从日出32个版到日出8个版


尽管在业内获得一些好评,但《长株潭报》对株洲当地市场的开拓却不尽如人意。当地报纸《株洲晚报》在获悉《长株潭报》将进驻株洲后,做了充分准备。

双方在本地报业市场展开激烈竞争,甚至曾发生两报发行员拳脚冲突的事件。《长株潭报》未能如预期一般,一举成为当地报业市场龙头,双方陷入持久的拉锯战。

原本曾有计划拓展湘潭、长沙市场的《长株潭报》,在株洲陷入泥沼后,很少再对内提及“重回长沙”的计划。这让不少曾以为能短时间回到长沙工作的年轻人信心产生了动摇。其后几年,《长株潭报》员工流动频繁。

现下,《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南方日报》等知名媒体中,都活跃着曾经在《长株潭报》奋斗过的年轻人。




更大的变局发生在2014年。这年湖南出台《深化省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到将《潇湘晨报》、《长株潭报》、《法制周报》等划归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这一方案在2015年得到具体实施。

目前,《长株潭报》名义上已属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该集团旗下除已有的湖南省委机关报《湖南日报》、都市报《三湘都市报》以外,又曾加《潇湘晨报》、《长株潭报》、《法制周报》三家报纸,从集团布局来看,急于谋求新媒体转型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迟早将对旗下现有报纸资源进行整合,战略收缩。

如今,《长株潭报》版面已从鼎盛时期的日出32版滑落至日出8版。那年培训后从长沙开赴株洲的大巴上,四十多位对未来充满期许的年轻记者当中,仍留在报社坚守的仅两三位而已。

来源:微信媒记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MwNDI4OQ==&mid=208400996&idx=1&sn=db343e78d25ef89f8b807699823354be&scene=1&srcid=pm2RxohwXOdbbTCYGkxm&key=dffc561732c226517e925ac33f420f96fda890b5977b4a0725ac97181231abe4f81171a3a760adaffd938e86ad9a4d43&ascene=1&uin=Mjk2NDAyMjQyMw%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PvISL%2Bzn5qzm%2F8GBnuMXw7klHsYP2q2KErQMVL9qbtwpVmAKJdcVm5kBcidgYqpn



368#
发表于 2015-9-25 23:18: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晨报》开“血性”动员大会 转型做社区



编者按:一场名为“不再回头,血性出发”的新闻晨报全体员工大会究竟透露了什么?是遣散动员会还是另有隐情?

9月23日下午2点,有着上海第一报之称的《新闻晨报》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会议通知中要求不论什么编制员工原则上必须到场参加大会。在都市路原解放报业大厦1号楼2楼演播厅里,没有豪华的布置,但大屏幕上显示只有8个大字:“不再回头,血性出发”。

1 沪七家主流媒体必须转型?

“[重要提醒]今天(23日)下午2点将在莘庄大楼1座2楼多功能厅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出席人员为报社全体成员,包括社区报全体人员,新闻报派往公司人员。由于会议重要,上述人员如无特别工作需要必须参加。其他公司成员欢迎参加。”

这则通知在23日之前已经通知过多次,对新闻晨报记者Q而言觉得有些不解。算起来,这是Q在新闻晨报的第10个年头。他向小财女透露:“从来没有这样要求过所有员工必须参加。”

下午2点,会(ju)议(hui)准时开始,演播厅几乎坐满,坐在主席台的为新闻晨报高层。《新闻晨报》掌门人黄琼宣读了一份网信办制定的关于上海媒体转型要求的通知。据悉,这份《通知》中明确了“十三五新媒体规划”中明确包括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网、新闻晨报这七家主流媒体向新媒体转型。Q告诉小财女:“《通知》中说新媒体转型,但同时要求传统的东西必须保证有一定比例不是全部向新媒体转型。这个通知利好面在市里面把你晨报列为转型对象,或许有政策资金扶持,但利空面在于所有人压力就更大了,因为我们不懂新媒体,事实上,没人懂新媒体。”

2 晨报转型做社区?

宣读完《通知》后,黄琼宣布了新闻晨报转型的方案:“向社区进军。”Q透露,黄琼版的转型方案就是开发一个社区APP,定位为新闻和社区服务。根据《通知》要求,七大媒体转型必须由一把手直接牵头。“不过报社高层领导意见也有分歧,自己也没想好方向,后来黄琼的意思是先找上海的四个区域‘试一试’,试什么?怎么试?没有说,但四个区域划分是闸北大宁、闵行莘庄、浦东陆家嘴、长宁周家桥。”而在转型项目的部门人员设置方面,小财女了解到或将从新闻晨报、社区晨报进行抽调,对新闻晨报记者也鼓励到那里去。

“其实现在他们也不想抽调太多人马过去,因为黄琼自己也知道,我们要做任何事情必须背靠‘新闻晨报’这四个字,报纸是最根本的。我们不会像申江服务导报那样去做转型完全不要报纸了。”Q告诉小财女。

3 记者调侃 “晨报改制街道好了”

对于新闻晨报这次转型的动员,小财女与新闻晨报多个岗位和层级的员工交流,结果几乎都表示“不会去!”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但小财女发现,不少记者只是将晨报要做社区理解为“开店”或是“做服务”。

Q告诉小财女:“我是记者呀!我拿的是记者证,和你签的是采编岗位的合同,怎么会去做运营呢?”

另一位晨报记者J女士说:“社区001网上不是传疯了嘛!都关掉了!顺丰嘿客都说砸了10亿买了个教训,新闻晨报凭什么去做这个?”

“马云、刘强东都不做的事情,凭什么你晨报就可以做?真以为自己是上帝了?”

“晨报干脆变街道好了,以后晨报就是市民中心,阿姨爷叔有什么就来找你。”

…………

4 余音:上海媒体将启动振动模式

其实,《新闻晨报》近年人员流动非常频繁,10年前报纸印刷量直逼70万份,一年应收近7亿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新闻晨报》员工的收入也像中国A股一样断崖式地下滑。据Q透露,如果记者在外面“没花头”或搞个副业的话,年收入在10万不到,有的甚至月薪只有3000元到手。

与此同时,Q调侃的“转型完全不要报纸了”的对象,即备受关注的上海市报刊类唯一的著名商标——《申江服务导报》近期也流传出转型方案。据透露,此次转型是申江服务导报的母公司600825新华传媒砸了1000万转(gu)型(min)资(de)金(qian),用于:

首先是办公地址将会发生变化,不过不像外界传言搬回威海路上海报业集团总部,也并非是都市路2号楼搬到1号楼,而是将搬到虹桥万科中心(虹桥火车站停车可步行)。

其次是《申江服务导报》按照上海报业集团掌门人裘新要求的“毫不迟疑地互联网化”,将白领生活类的新闻全取消。同时要求所有采编人员向重点发展的“申活馆”、官微、人生大不同公益组织进行分流。(申活馆获得了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的1000万元到账资金支持,总部在浦东喜马拉雅酒店里,不过据说戴志康也将喜马拉雅酒店转卖)

此外,小财女援引申江某高层人士在某次饭局的原话:“《申江》的纸质报纸明年将发行量压缩到2万。”

不管《申江》转型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像外界传言那样明年关闭。小财女从多方打听除了《申江服务导报》,《上海商报》已将于10月停刊,外界传言《东方早报》也将关停(澎湃记者大多为东方早报记者)。但有趣的是,一向处在“要不行”的《青年报》近期宣布将扩版,记者对外宣称的理由是“广告多起来了。”

不管怎样,今明两年上海报业还将启动高强度震动模式。

来源:财经女记者部落 微信ID:cjnjzbl

来源:http://www.mediaob.com/industry/2015/0924/3157.html





369#
发表于 2015-10-12 00:10: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重庆时报》头版登向房地产公司催债公告


《重庆时报》头版

9日,《重庆时报》在头版下方登出“重庆时报喊你付款”的公告,向两家当地房地产置业公司催广告款。公告方为重庆华博传媒有限公司。一则公告,折射出两个纸媒与房产两个行业的困境,也牵扯出两者之间那微妙的关联来。

曾经亲密无间,如今反目成仇

公告方华博传媒是谁?上市公司华闻传媒年报显示,重庆时报社2007年起将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业务授权华闻传媒的孙公司重庆华博传媒有限公司独家运营。两位“老赖”——远大置业、半山一号分别为旗下“戴斯大卫营”和“曼哈顿”项目在重庆时报刊发广告,广告费至今未付清。都市报与房产商,这对曾经的亲密伙伴,沦落到在报纸头版公然决裂,个中变化值得玩味。

没有房地产业,就没有传统都市报的今天

新浪董事长曹国伟2011年接受采访时曾比较中美报业的生存环境。在他看来,美国报纸消亡如此迅速,原因在于“本地信息广告是主要,或唯一广告来源,完全被互联网代替了”。中国报业环境与美国不同,“中国分类广告从来没有起来过”,过去这些年主要是房地产、汽业、金融广告支撑起报纸收入。

纸媒崛起,房地产广告居功至伟。经济基础决定话语权力。身处行业之中便可知道,过去十余年中,哪家报社的房产新闻部领导不是在报社内部最说得起话的中层干部?

2003年至2013年,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没有中国房地产市场,就没有传统都市报的今天。根据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即便在报纸广告已隐隐然陷入衰颓之际,房地产仍逆势上扬,对报纸广告的增量贡献率达64.5%。2013年全年,报纸房地产广告同比增长了17.5%,以一己之力给转型乏力的传统媒体续了一口命。

横幅与头版,媒体转型期的辛酸具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房地产业风光不再,而都市报曾近的意气风发,也变作如今的苦苦挣扎。今年1至8月,报纸广告降幅达到33.6%,其中房地产行业降幅最大,高达44.9%,集中度占比从31.5%下降到26.1%。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业陷入泥潭,高度依赖房地产广告的纸媒也无可挽回地随之式微。休刊声阵阵,寒冬已然降临。


《重庆时报》对此肯定深有体会。消息称,同为华商传媒旗下报刊,《华商报》报社已于8月份大幅裁员,数个部门员工被整体裁撤。《新文化报》和《华商晨报》也已先期完成裁员数百人的任务。《华商报》报社门口被裁媒体人拉起的抗议横幅,《重庆时报》头版下方的催债公告...仅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发出的却是为自己维权的声音。时局艰难,这便是媒体转型期辛酸与无奈的具象。


来源:观察者网(上海)

http://news.163.com/15/1011/14/B5LCUVMQ0001124J.html



370#
发表于 2015-10-12 16:59: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都今日全新改版 推出”众筹新闻”



                           

传媒大观察消息  10月12日南方都市报头版二条发布消息称,南都今日全新改版,副题为精准定位“精英,精致,精品”,更多独家新闻和独特版面,提供高品质阅读。

在该报A04版,南方都市报介绍了改版情况,呈现了“南都语闻“、南都指数”、南都鉴定“、周一见”、“记者帮”等栏目。据了解,“南都语闻”定位在速读时代,感受慢阅读的魅力。“南都指数”定位发布测评数据,用数字描摹生存状态,评估政府治理能力。“南都鉴定”定位亲自实验,参与鉴定,终结谣言。“记者帮”定位办事过程遇到的障碍,我们帮到底。

除此之外,南都还推出“众筹新闻”,南都称这是“业界首创,你来决定我们写什么,还可享受新闻分红”。据了解,此次“众筹新闻”计划将在南方都市报珠海读本进行首次尝试,本周五将与读者见面,首期主题为“探访珠海公共WiFi”,读者将收获一份详尽的公共W iFi地图宝典和众筹分红。今后,在众筹新闻中,我们会帮你寻找珠海名医;帮大家跑腿……只要是你需要的,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新闻纸上内容。

从10月10日起,南都A P P苹果版也正式迭代升级至1 .1 .0,新版本携清爽扁平的小清新风格、更丰富快速的独家新闻、眼花缭乱的读者福利温情上线,诚意满满,温暖无处不在。南都A PP主打原创内容+本土服务,致力于提供有速度、有温度、有态度的原创内容。这些独家新闻,第一时间在南都A PP首发,随后随着各大移动端、网站的抓取而广为传播。新闻唯快不破,作为媒体机构出品的客户端,快一直都是南都A PP的制胜法宝。(唐瑞峰)

来源:传媒大观察
http://www.mediaob.com/industry/2015/1012/3317.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