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复制链接]
361#
发表于 2013-2-27 09:15: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话题:美国政府将不再用单词“negro”描述黑人[查看原文]

网易广东省惠州市手机网友 ip:183.25.*.* 2013-02-26 16:45:36 发表
我到底叫什么?本名【农民工】;小名【打工仔】;别名【进城务工者】;曾用名【盲流】;尊称【城市建设者】;昵称【农民兄弟】;俗称【乡巴佬】;绰号【游民】;书名【无产阶级同盟军】;临时户口名【社会不稳定因素】;宪法名【公民】;党给的封号【主人】;时髦称呼【弱势群体】......

362#
发表于 2013-2-27 17:59: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主持人小白


@冯小刚
一会讲中文的老外问我:屌丝是什么东西?我答:就是JB毛,是对境遇不堪者的蔑称。老外困惑,问:为什么你们的电视和报纸大量使用这个词?听上去像是在赞扬。我告诉他,我们这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老外彻底懵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我们那虽然言论自由,但媒体绝不敢用这么恶心的词形容弱势群体。

(5854)| 轉發(70134) | 評論(29552)
2月26日22:49來自新浪微博


(1)| 轉發(18)| 收藏| 評論(6)
4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363#
发表于 2013-3-1 13:09:49 | 只看该作者
364#
发表于 2013-3-2 12:58: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君超
当京骂、国骂成为时尚,似乎谁不这样就不“酷”了。可叹深圳的@《晶报》 有样学样,做了个“沙逼北京”的标题(80年代的地理教材中用的是西部“沙逼人退”一词),北京的大爷们不也照样不干了吗?//@艾君AIJUN: 网络社会特殊性,为外来及民间思想、网络词汇及网络思想传播.发展提供了生存环境。而

@王君超
“戳”、“猛戳”......在宽带不宽、网络不畅的年代,这些词成了网民发泄的口头禅。但如今主流媒体发链接也大喊“猛戳”,就如同薛蟠作诗,斯文扫地,令直男淑女退避三舍。于右任有云:“小处不可随便”。大众传播的媒介语言岂可如此随便?@曹鹏闲闲堂@艾君AIJUN @侯会微博 @傅振国 @李幸6160 @李岩女



| 轉發(7) | 評論(4)
48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365#
发表于 2013-3-4 00:21: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飚哥漫画
不邪路称之为特色正路 //@奔命猪邝野://@家里有个小丫丫: //@胖牛姐5://@1句实话: 是特色理论牛逼

@1句实话
【 这不是汉字伟大,是特色理论牛逼】——水库溃坝叫漏水、地铁相撞叫轻度追尾、受贿叫礼节性收入、大桥钢梁坍塌叫破坏性试验、不明死亡身中十多刀叫试探性自杀、戴套不算强奸、休假式治疗、保护性强拆。。。。@腾讯运营总监

(8)| 轉發(271) | 評論(34)
3月3日09:49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4)| 收藏| 評論
1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  檢舉


366#
发表于 2013-3-4 20:58: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王君超
值得研究,个人支持冯导。表达该词同样的意思,完全可以用能登大雅之堂的其他语词代替//@张洪忠: 北师大传播效果实验室正计划做一项“屌丝”的文化含义的量表测量,采用社会科学方法从多维度分析这个词语在今天社会的文化含义,看大众如何界定这一词语以及代表的群体差异等//@王君超: 一个大导演、一个

@冯小刚
称自己是草根是自嘲;称自己是屌丝那是自贱。分属两个不同群体:一个是弱势群体,一个是脑残群体。看评论,一些人恍然大悟糊涂上了流行的当;一些人执迷不悟坚持认为屌丝这词不寒碜跟镀了金似的,这谁也拦不住,您惠存。反正我一听这两字就想到了那三字。别怪我没提醒您。自嘲?哈,太他妈有幽默感了

(6047)| 轉發(44931) | 評論(49709)
2月27日01:02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367#
发表于 2013-3-6 00:2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3-6 00:40 编辑

【案例】
晚安哦呀苏咪http://t.cn/zYKro5s 作者@王左中右
查看大圖| 向左轉[/url]|向右轉[/url]

轉發(4778) 收藏[/url] 評論(1094)
3月5日 22:12 來自iPhone客户端 |舉報


龙双1973:一个宝,一个宝,给十年划上句号//@王左中右: 转发微博 (5分鐘前)[/url]
IM徐导:唉,十年大宝谢幕,十周小宝殒命。晚安。明天又是新一天! (5分鐘前)[/url]
@爱蒙古长调: 佩服。为了这个双关贴。 (6分鐘前)[/url]
猫胡子001://@ICO刘开明: //@舒泰峰: 这太有内涵了!//@北村: ! //@封新城:十年,句号;十字架,婴儿。 (6分鐘前)[/url]
曾小普2:谢谢你们对汉字的精妙应用!
(6分鐘前)
[/url]


368#
发表于 2013-3-9 12:55: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李光斗
【语言腐败】关注两会新闻报道,满篇都是:如沐春风、高屋建瓴、、平易近人、深入、两手抓、狠抓、不搞、落实∠∠∠∠∠我们的记者应该学习一下奥巴马的政治语言,看看人家是如何蛊惑人心的? http://t.cn/zYWbQHa
【中美政治语言比较】:  http://t.cn/zlFF2S4   



| 轉發| 收藏| 評論
24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369#
发表于 2013-3-9 23:54: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龙兄
这种话多数领导听得很舒服,好像就朱镕基不吃这一套。 //@汪亚民: 改变文风看来还得从报道领导入手啊!@龙兄: 刚看到江苏卫视播报了下面链接的报道,好刺耳。中央出台八条指令,其实,虚伪、功利的奴性文化,其毒害不比吃喝小。

@龙兄
“总书记谆谆告诫”、“总书记语重心长”、“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殷殷期待,深深地印在了代表们的脑海里,久久回荡在代表们的心间。”……这篇报道的语言让人感到记者是跪着写作的,也让人感到总书记和与会者的关系像是父亲和未成年子女的关系,记者居然还能透视代表的脑海... http://t.cn/zYmbmwk



| 轉發(50) | 評論(16)
今天08:43來自飞飞


| 轉發(3)| 收藏| 評論(1)
8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370#
发表于 2013-3-11 17:12: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陈远
//@刀尔登: 幸好没叫“育龄母猪”。

@财新张继伟
文件起草时,如何措词,难坏了一群笔杆子,起初为“中青年母猪”,后来才选定了雅洁但语义失之朦胧的“能繁母猪”。地方文件有时又改称“成年母猪”,不过,这样一来,政策范围与中央文件又稍有出入。绝倒! //@财新网:【母猪的幸福】 http://t.cn/zY3ZHry

| 轉發(10) | 評論(4)
今天14:28來自财新网


| 轉發| 收藏| 評論
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母猪的幸福
2013年03月11日 10:54 分类:社会, 记者博客 阅读:652 评论:5

前不久到某地参加论坛。当地领导率有关官员为首都来的客人接风。新政树新风,午餐地点选在市政府食堂;可能由于人数稍多,“四菜一汤”的工作餐要求未能完全遵照执行。
席间,一位以研究农村问题著称的Z教授感慨道:我们的许多政策,真是莫名其妙!开头也许仅仅是个应急的权宜之计,却往往沿袭下来。后人可能完全不知道它的起源,却多半会糊里糊涂地执行下去。
他举的例子是针对“能繁母猪”的补贴政策。“能繁母猪”?我对乡间也不算陌生,可这个词还是头一回听说。前些时刚编发过一篇略谈“猪周期”与通胀关系的稿子,便凝神倾听。
原来,这些年,猪肉涨价不已,亲民政府自然体察民生。或许是由于补需方不如补供方方便,便于数年前风风火火地推出了针对“能繁母猪”的补贴政策,各地闻风而动。
真是隔行如隔山。席上几位其他领域的专家纷纷发问:事先怎么确定一头母猪能不能生猪娃?是不是要等到母猪“显怀”后才发补贴?可那时农民的钱已经花出去了。又怎么防止骗补,比如去势的母猪?……大家大摇其头,觉得这项政策的初衷好是好,但执行起来可真不容易。
一位曾与闻其事的退职官员忍不住透露:文件起草时,如何措词,难坏了一群笔杆子,起初为“中青年母猪”,后来才选定了雅洁但语义失之朦胧的“能繁母猪”。地方文件有时又改称“成年母猪”,不过,这样一来,政策范围与中央文件又稍有出入。
当地官员说,接到上面的指示,地方同志只好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办法,可农民们不乐意了:“我们这里女人生孩子都没有补贴,怎么倒先补贴上母猪了?”“为什么光补贴母猪?离开公猪能成事吗?”“猪肉在涨价,羊肉、牛肉也在涨,凭什么只补贴猪?”——人畜平等、性别平等、物种平等的呼声十分强烈。
餐后上网,我没有查到这份赐予中国母猪莫大幸福的中央文件,甚至未能查清这一政策起始的确切年月。如今,猪肉价格依然涨个不休,这项政策看来仍在执行。百度一下,能查到2012年下半年某村委会有关“能繁母猪”补贴的通知,猪均100元,要求做到“四见”:见猪、见人、见标、见榜。如果说到做到,基层干部为母猪的幸福真是操碎心了。
帝俄时代,克里姆林宫曾在一草坡上布置一岗哨,毫无必要,却代代沿袭。俾斯麦访俄时无意问及沙皇这处岗哨有何用,沙皇不知。沙皇遍问侍臣,皆不知。最后,一白头宫女自称依稀听说,此地曾生一花树,路人时而折枝,叶卡捷琳娜大帝惜花,吩咐让人看护一下。孰料此后便因循成例,而树早已不见踪影。
有分教:猪树均非无情物,安身指示更费神。

http://yangzheyu.blog.caixin.com/archives/53939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