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51#
发表于 2019-4-9 10:15: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资深媒体人批评《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标题党不专业
原创: 观媒 传媒大观察



微信图片_20190408235436.jpg (49.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昨天 23:55 上传




吴塔娜 / 传媒大观察编辑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刊载《罕见!公检法一把手尽数落马,这个省份现塌方式腐败》一文。文章称,“官方最新披露的消息显示,湖北省武汉市前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政法委副书记,乃至黄冈市的公安局长都被查处了!”

对此,4月6日,资深媒体人褚朝新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文质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时政新闻不能这么写。褚朝新认为,《中国新闻周刊》该标题极不专业,并建议“《中国新闻周刊》好好培训一下自己时政领域的记者,好好修改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如果你们想做点严肃正经的文章,不要搞这种极不专业的标题,不要做这种外行的总结。”

微信图片_20190408235444.jpg (36.1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昨天 23:55 上传




褚朝新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文章标题写的“这个省份”是指湖北,但“公检法一把手尽数落马”列举的却是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王晨、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光骏、武汉市政法委原常务副书记周滨和黄冈市公安局局长王治怀等。这其中有着明显的地域范围差异,武汉虽然是湖北的省会,但不能代表整个湖北省,黄冈市又只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这两个城市无论如何也无法代表整个省份,更无法写出“这个省份”、“公检法一把手尽数落马”的标题。褚朝新认为这也太随意了,太不严谨了。

观媒君认为,时政新闻这样一个高大上的专业领域,需要的是万分的谨慎小心和认真负责,它需要大量时政知识的积累和客观冷静的中性判断,它不能通过标题党来增加点击率,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是严肃认真的高品质内容传播。                                                                                                                                                                                                  编辑:高杰


352#
发表于 2019-4-24 19:54: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刘强东案音视频:机构媒体的堕落与溃败
这几天,随着女方提起的民事诉讼和一些视频、音频的流出,刘强东案一直是吃瓜群众的关注焦点。此案涉及法律、道德、权力、社会文化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聚焦于一点:点评媒体的表现。更确切地说,是机构媒体(或称专业媒体)的表现。
“机构媒体”是相对于“自媒体”而言的,指的是正规的专业媒体机构,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大型门户网站等。在这个年代,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但机构媒体有着相当的门槛,以相对专业和权威的面目示人,并且理应秉持新闻媒体的专业守则和职业操守,对出产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然而遗憾的是,在刘强东案最近的进展中,我看到的是许多机构媒体抛弃了专业守则和职业操守,出产了大量不合格的内容产品,说是堕落和溃败,并不为过。
视频
422日,此前从未发过微博的用户“@明州事记”发布了两则视频,并配文字“刘强东明州案晚宴视频曝光,女方未醉酒主动跟随”;“仙人跳实锤?明州案公寓视频曝光女方举止亲密主动邀请刘强东进入”。
这两段来自监控录像的视频来历不明、不清楚是否经过刻意的剪辑乃至伪造。这时,机构媒体应该做的事情是:核实视频真实性、调查视频信息的完整性(是否刻意剪掉了部分段落),并将核实之后的内容与女方起诉书进行比照。
可惜的是,就我所见,没有一家机构媒体做到了这些。
不少媒体选择了直接转发视频,顶多加上“疑似”二字为自己免责;另一些媒体则引用了微博用户“@JTN陈曦律师”的发言:“本人为刘强东先生的代理律师,经当事人确认,该视频内容属实。”并且使用了“刘强东律师证实视频内容属实”这样的标题。


然而,什么叫“属实”?这两个字的意义模糊不清:指的是视频并非演员扮演的吗?那么,刻意剪辑隐瞒信息的视频算是“属实”吗?如果是事发前几天的监控录像,算是“属实”吗?
没有追问,直接充当传声筒,任由读者自行解读。对于机构媒体而言,这样的做法纯属失败。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最起码,吃饭的那段视频是经过剪辑。从陈纯那里放出的视频显示:饭局绝大部分时间里,两位当事人是坐在一起的,而“明州事记”的视频把这些完全剪掉了——这,能叫“属实”吗?
其实,验证视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只是基础工作,媒体还应该进一步将经过核实的视频内容与女方起诉书的内容进行比照,并对其法律效力进行讨论。最好还能普及与强奸案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知识点——比如,大多数强奸发生在熟人朋友之间,不说yes就是强奸,等等。这些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中出现了,但是机构媒体很少触及。
音频
423日晚,某报又放出一段音频,称:收到匿名邮件,里面有刘强东代理律师和女方的谈判录音。

如果说把不知名小号放出来的视频未经验证就进行转发是机构媒体的堕落的话,那么作为曾经中国最好报纸之一的某报,直接放出未经验证的录音,那真是low得底线都已经完全没了。
不知真假、不知是否完整、没有当事人的回应,一家重要媒体就这样把自己完全当成了某一方的传声筒。
音频流出之后,新浪科技很快进行了跟进。然而,这一跟进也是令人失望的——唯一的信息增量是这样一句话:“新浪科技求证了接近刘强东的人士,称音频内容属实。”
编辑:陈茗

353#
发表于 2019-4-27 19:35: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当代新闻粉碎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时至今日,谁也无法离开新闻的寸土,就连就寝时分,它也在伺机劫持我们的关注。

英伦著名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提醒我们思索新闻造成的影响:它不露痕迹地将“新奇”与“真实”混淆,对观点中的假设避而不谈,这不仅对理解世界没有帮助,也在不知不觉中摧毁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摘自阿兰·德波顿作品《新闻的骚动》。他从新闻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出发,试图让读者意识到:新闻是自省的敌人;生活,可能与新闻报道的暗示恰恰相反——没有什么事情真正算得上新奇、值得惊异、或者恐怖至极。

为了资讯,暂停人生

这一切仿佛无师自通,就像呼吸或眨眼,本就是世上最简单普通、平淡无奇、不足挂齿的活动。

只消隔上一会儿——通常不超过一晚(并且往往要短得多,要是觉得特别焦躁,可能都憋不过十到十五分钟),我们就会中断手头的各种事务,开始查阅新闻。我们暂停自己的人生,以期再接收一剂关键资讯,看看自从上次查看之后,这世上又发生了哪些最重大的成就、灾难和罪行,或者是流行疫病和感情纠纷。

在下文中,本人试图将这个无处不在,且众所周知的习惯予以放大,使之较目前看来更为古怪、更具危害。


新闻如今占据的权力地位
至少等同于信仰曾经享有的位置

新闻致力于向我们呈现所有被认为最罕见和最重要的世事,比如热带降雪、总统私生子,或是连体婴。然而,尽管以追求反常为己任,新闻却巧妙地避免让自身成为众矢之的,也不愿意就其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支配地位引来关注。新闻机构竭尽全力报道着各种或卓越非凡,或夺人眼球,或贪污腐化,或耸人听闻的故事,但是,“半数人每天都为新闻走火入魔”这样的标题,却永远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当新闻取代宗教、成为我们的核心指导来源和权威检验标准时,社会就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在发达经济体中,新闻如今占据的权力地位,至少等同于信仰曾经享有的位置。新闻播报以不可思议的精准度紧跟祈祷时间:晨祷变成了早间新闻,晚祷化为了晚间报道。

不过,新闻追求的可不只是这份准宗教的时刻表,还要求我们在贴近它时,心怀某种曾经奉献给信仰的恭顺态度。面对新闻,我们也期盼获得启示,希望能借此分辨善恶、参透苦难、了解人生在世的种种道理。同样,如果我们拒绝参与这项仪式,便也有可能被归入异类。

对于不露痕迹地运作它自己的套路,新闻深谙其道,因而很难遭到质疑。新闻只管用自然平淡的语调向我们发声,对观点中充斥的假定却避而不谈。事实上,新闻并非只在单纯地报道全球事件,而是根据自己内定的轻重缓急,不断在我们的脑海里刻画全新的世界——这一点,新闻当然按下不表。




不鼓励思考
却在雕刻灵魂的状态

从早年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就强调图像和文字的力量。我们被带去博物馆,在严肃的气氛中得知:某些艺术家虽早已作古,其画作却能改变我们的观念。那些为人称颂的诗歌和故事也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奇怪的是,尽管新闻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其中的图文却很少成为教育传达的内容。世人认为,弄明白《奥赛罗》的阴谋,比破解《纽约时报》的头版更加重要。领会马蒂斯对色彩的运用,比梳理《每日邮报》中的名人相片栏更容易成为话题。在经过《图片报》或《OK!》杂志、《法兰克福汇报》或《北海道新闻》、《德黑兰时报》或《太阳报》的洗礼之后,没人鼓励我们去思考:自身的观点是否受到了影响?

而事实上,新闻不但在影响我们对现实的感受,也在雕刻我们灵魂的状态(此处的灵魂与超自然无关),然而却从来没有人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去思考这种非凡能力。





现代社会虽然言必称教育,却都忽略了对现代人群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工具。无论课堂教育水平多高,最强大和持久的教育形式还是非电视电脑莫属。

封闭在课堂内的时间毕竟只占我们人生最初的十八年左右,此后的生涯都交给了新闻媒体,而后者对我们的影响超过了任何学术机构,正式教育一结束,新闻就成为我们的老师。这是奠定公共生活基调、塑造我们对于外部群体印象的最强力量,同时,新闻也是政治现实和社会现实的主创力量。正如革命分子所熟知的,要想改变一个国家的理念,不能奔着美术馆、教育部或者著名小说家的寓所去,而是必须开着坦克直捣国家的神经中枢——新闻总部。




越负面越好

我等受众,不停检索新闻又是缘何考虑?其实,最大原因乃是惧怕心理。只要和新闻绝缘一会儿,心里的牵挂就在习惯性地累积。我们知道世事难料,变数时时都在发生。某架空客A380的燃料管线可能会破裂,继而燃着浓烟侧翻坠入海湾;某种来自非洲蝙蝠的病毒可能跨越物种壁垒,渗入某趟满员的日本通勤列车的通风道;投资家可能正在酝酿一场货币挤兑;某个外表正常的父亲可能刚刚残杀了一双可爱的亲生儿女。

但在我们周遭,可能正值岁月静好。花园里,微风也许正吹过李树的枝条;客厅的书架上,灰尘在静静地飘落。然而,我们知道这种安稳不能反映生存之混乱和暴烈的基本面,因此不及片刻,忧患总会按自己的方式生成。由于我们隐隐地感知到灾难的可能性,当拿出手机朝向信号源,等待头条新闻跳出屏幕时,内心会感到一丝跳动的恐惧。那感觉就像身处黎明前的料峭,不知太阳是否还会从苍穹升起,想必我们的古老祖先也一定熟悉类似的忧虑。

然而,此间也自有不可言说的乐趣。我们的生命承载着种种幽闭负担,比如与自我共处,比如不断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潜力,比如费力地说服身边寥寥数人倾听我们的想法和需求。而新闻尽管多有负面,却恰能帮助我们解脱上述负担,可能越是惨烈效果越好。





查阅新闻就像把一枚海贝贴在耳边,任由全人类的咆哮将自己淹没。借由那些更为沉重和骇人的事件,我们得以将自己从琐事中抽离,让更大的命题盖过我们只是聚焦于自身的忧虑和疑惑。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

今天的新闻是:某男在网上与情妇亲热至深夜,然后因疲劳驾驶导致车子翻下高架桥,压死桥下厢型车内的一家五口。另一桩的主角是个前途锦绣的大学生,在某次派对后神秘失踪,五天后在一辆小型出租车的后备厢里被发现碎尸。第三桩则讲述了网球女教练和十三岁弟子之间的师生恋。

这些事桩桩离奇,相形之下,不由让我们庆幸自身的理智与幸运。视线移开新闻后,对于按部就班的生活轨迹,我们不由感到焕然一新的欣慰:幸好我们意志坚定,及时掐灭了不寻常的欲望,所以至今尚未毒杀同事,或是谋害亲人然后埋在自家庭院。




为自我逃避提供理由

我们祖先生活的社会,变化委实不多——而一旦发生任何改变,就可能非常重大甚至危及生命。在此背景下,我们继承了一种面对新奇事物的认知缺陷:条件反射地认为,新生事物必定值得重视。

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要想在新闻一统天下的时代保持清醒,就必须看到“新奇”和“重要”的范畴虽有重合,却仍有关键的区别。

当我们感到紧张、想要自我逃避,有什么方案能比投入新闻的怀抱来得更好、更过瘾,又更体面?新闻提供了理想且认真的理由,让人得以顺理成章地抛开许多可能比新闻重要得多的事物。我们心甘情愿地放弃了自己的所有责任,去聆听种种庞大而紧迫的问题,如巴西的债务、澳大利亚的新领袖、贝宁的儿童死亡率、西伯利亚的森林砍伐和克利夫兰的三人谋杀案。

以当代新闻的规模和普遍性而言,粉碎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难事。在某国际新闻机构的欧洲控制室,我们会看到近五百人坐在昏暗的巨大水泥楼宇内,其间装点着通过光纤连通世界各个角落的屏幕和公告板。每天流入这个大楼的数据量,比整个人类从苏格拉底去世到电话发明的两千三百年里产生的总量还多。从光纤传来各种报道,例如危地马拉的地震、刚果的谋杀、赫尔辛基的获利警告、安卡拉的爆炸,覆盖了你能想到的任何主题、任何区域:不管是布基纳法索的选举还是越南的儿童死亡率,不管是加拿大的农业补贴还是力拓集团的非洲战略,不管是普拉达的秋季新款还是苏黎世的中餐厅。看时钟,现在是喀土穆的午后,但拉巴斯仍在晨光中。




这种感觉好比身处大型国际机场的出发大厅,让人恍如抛开了一切乡土的、根深蒂固的、发展缓慢的事务,而置身疯狂、失重的全球化时空。我们确凿无疑地生活在当下这个迷失和随机的时代,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得以摆脱故乡的牵连,扬弃大自然的节律,在巨大的城市里,清楚地感知到周围数百万同胞的存在——彼此同样癫狂,又各自背负着不为人道的不幸、野心和怪癖。

新闻更新的脚步从不停歇。不管昨天的新闻多么重大——山体滑坡,发现半裸年轻女尸,往昔风云政客的今日落魄——次日清晨,这所有的混乱喧嚣就会再全部重来。新闻机构的这种制度性健忘,类似医院的急诊大厅:每个晚上,当天的血迹都会被拭去,连同死者的记忆也一并抹去。

有时不免遐想,报道的洪流会不会暂时干涸;人类有无可能通过某种非凡的协调机制,一致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谨慎行事,从而让世界平安无事。世界各地的凶手都能推迟他们的计划,莽撞的泳者不去下水,淫乱的政客专注整理自家的草坪。不过,新闻的监管者永远不需要害怕这样的情形。统计数据将向他们保证,任何二十四小时内,都有三千人不经意地死于世界各地的道路事故,四十五人在美国各地遭遇谋杀,四百场火灾在南欧各地的住宅发生,还不包括各种新颖和无法预见的创新型致残、恐吓、偷窃和爆炸事件。




新闻供应者恨不得
把屏幕安装在我们的座椅靠背

内省从非易事。因为内省旨在揪出潜藏在我们内心的无数艰难真相。当我们在酝酿特别尴尬但可能具有重要性的想法时,我们最是在不遗余力地逃避内心。此时,我们的意识便落入了新闻手中。

我们应该察觉到,新闻作为内省的敌人,是何等心怀醋意,并且希望变本加厉地与之作对。新闻供应者恨不得把屏幕安装在我们的座椅靠背、把接收器嵌入我们的手表、把手机植入我们的头脑,以确保我们时时连线,总是知晓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永远不感到孤独。

然而,如果自己首先不能具备耐心,像助产士那样守候个人思想的降临,那我们也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提供给别人。

要让人性变得圆满,其中所需要的某些素材在当下无法找到。有些态度、意识形态、情感模式和精神哲学,必须穿越数个世纪追溯到过去,穿过图书馆的走廊,经过被遗忘的博物馆橱柜,走进遍覆青苔的破败寺庙,因为答案也许夹杂在二手书页面上已故主人的注释中,也许隐藏在一套套生锈的中世纪盔甲中,或是供奉在一座座祭坛上。除了紧盯屏幕上日新月异的像素,我们也需要翻翻厚重的精装书——透过其装帧和前电脑时代的字体,一个声音在宣告:昨天说过的道理,在明天仍有一席之地。




新闻让我们感觉自己身处无与伦比的重要时代,到处充斥着战争、债务、骚乱、失踪儿童、首映后派对、首次公开招股和流氓导弹。偶尔,我们也需要上升到想象中的空间,远离某个特别的会议、某场特别的瘟疫、某种新款的手机、某场惊人的野火对我们的影响,飘离地幔数公里。当面对浩瀚银河所代表的亘古时光,即使是最棘手的问题也会得到化解。

偶尔,我们应该放下新闻,把眼光转向那些拙于表达的物种:红隼和雪雁、蜘蛛甲虫和黑面叶蝉、狐猴和儿童——关注这些无心进入人类剧情的生物,以平衡我们的担忧和自我聚焦。

要想实现充实的人生,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能体察新闻从何时开始不再具备原创或重要的教育功能。在这些时刻,就应该终止与陌生人止于幻想的关联,并将治理、成败、创造或杀戮的事务交由他人,明白余生苦短,而自己的目标尚待完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JDDKpZJbM5QzRwZl0aUGw




编辑:陈茗



354#
发表于 2019-4-27 19:41: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位总编辑的呼吁:纸媒,关得越早越好;电视频道,停得越多越好
作者: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 徐世平
2018年,个人、行业、以及国家,感觉都比较艰难。市场低迷、环境恶劣。整个市场的冷是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的。媒体的日子更不好过。现在,国外有一种说法,媒体行业的状况,用“森林大火”四个字形容,火势很大,且不可收拾。
面对大火,业界的人,大多数在思考怎么“避退三舍”,考虑怎么逃?我的观点,逃是对的。我经常呼吁,纸质的东西,关得越早越好,不上星的电视频道,停得越多越好。
面对大火,还有一个情况,这就是商业化的互联网媒体,“趁火打劫”、“打家劫舍”,我用词可能不太准确,但确实是事实。最明显的,莫过于传统媒体各类人才的大规模的流失。我在这个行业时间比较长了,有时候想放眼望去,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巨头主管内容或者主管媒体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传统媒体跑出去的。各色人等,从特别知名,到不怎么出名的,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打劫”的速度在加速。
那么,这场媒体的“森林大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又是谁点呢?我们想过没有?说实话,这场大火不是人点的,而属于天灾的范畴。
“自然灾害”导致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点火者,我的理解,就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技术应用革命。这种革命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迭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种变化导致的传播方式瞬间改变,让许多人无所适从。包括我,一个做了30多年媒体的人。
我是新闻科班出身,但是,现实很残酷,过去看似正确的观念,正在被颠覆,从情感和专业的角度,完全不能接受。
最近一两年,有两个产品的出现,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是2017年高速成长的快手和2018年异军突起的抖音。我每天晚上睡觉前,也习惯刷一刷,看看有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两款产品,颠覆了媒体行业铁律一般的许多观念。这两个产品,竟然没有首页的概念,也没有置顶的概念,甚至都没有分类,传统互联网所谓的位置高低和分类层次也统统没有了。
过去,内容的重要性,都是媒体人强加给读者的,比如说位置,比如说时段,现在,媒体的重要性,早已不是专业的人提供的,而是用户自己决定的。这里,最核心的理念是什么?内容的重要性,是用户决定的。那么,平台是怎么知道用户的需求的?这就是人工智能。 我一直说, 算法是无辜的,有问题的是人。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互联网进入中国,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媒体革命。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这一革命性的进程。要说清楚这件事,我打个比方。从过去的小烟纸店、小杂货店,到超市卖场,到网上订购,再发展到今天的个性化需求,是什么在推动这一个革命的进程?我认为就是人工智能,准确地说,就是人工智能在媒体行业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领域的具体运用。
现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感觉有点偏差。媒体的宣传,也有问题。好像人工智能就是无人驾驶,就是人脸识别,还有就是围棋的AlphaGo
人工智能是个宽泛的产业,目前产业链已初步成型,业界公认,共有三个大的方向,这就是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
所谓的“基础层”,就是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服务,包括人工智能芯片、硬件平台等,有硬科技的属性。所谓的“技术层”,就是为产品厂商提供各类工具,包括技术平台、训练算法框架、数据库等。第三个,就是所谓的应用层,为许多行业(包括安防、教育、金融、工业、医疗、媒体等)提供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产品,它是一种技术或者说技术解决方案。在整个媒体领域,人工智能正在被快速引入,并对媒体传播规律产生重大影响。未来两三年,媒体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会有宽泛的应用,一个高潮即将出现。
认识不到这一条,做媒体也好,做传播也好,肯定死路一条。现在,我们业内,仍有人昏昏噩噩,认为人工智能是个硬科技,同媒体没啥关系。这是大错特错。
东方网是一家媒体,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近三年来,我们一直在跟踪技术的潮流和方向。其中人工智能就是重中之重。
东方网近三年做的很多事情,很多投入,都与技术有关,与人工智能有关。我们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过程中的众多技术,就是人工智能在媒体的生动的、具体的应用。我的感觉,人工智能肯定是下阶段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我们不能落后,一步落后,未来可能步步落后。
我过去经常强调做人做事,特别是做事情,要顺应潮流,要顺势而为。
概括地说,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体行业的变革,我们要适应变化,生存和发展,必须将技术引领和创新,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首要位置或者说基础性位置去考虑。
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定位和战略方向。一句话来确定东方网的定位,这就是“以技术创新驱动为基础的新闻+政务+服务的新兴媒体集团”。
围绕这一定位,我们的三块核心业务,2019年就要有几个强化。
一、新闻内容板块要有三个强化。
1、强化媒体的影响力
去年,我喜欢讲一句话,东方网要有“江湖地位”。今天,许多人提到影响力问题,如何提升影响力?
作为总编辑,我理解,一家媒体的影响力,它至少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
第一个层面,自有平台的影响力。
第二个层面,叫第三方平台的影响力,两者叠加,构成媒体综合影响力。第三方平台,包括微信、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抖音、爱奇艺等等。其权重是根据这些媒体在行业中的地位决定的,道理很简单,谁的影响力大,谁的权重就越高。各家媒体,影响力构成是不太一样的。
有件事情,我蛮受刺激的。有一些大的平台,对上海媒体的认定,仍然是上报集团和SMG,东方网似乎没在这个范围里。
去年我在迪拜,用谷歌查要闻,迪拜当地媒体就会被推上来,一堆阿拉伯文,我看不懂。再查上海媒体,头部一拉,基本都是新民网,没有东方网。这说明什么呢?至少有两个问题,一是第三方平台的公共关系处理,再一个,就是要反思我们的头部内容。平台一般不会厚此薄彼,当然也有,腾讯对我们就有歧视。
怎么改变?这就必须更好地贴近用户,生产出更适合传播的内容产品。切入口是什么?那就是头部内容。东方网、东方头条的长尾阅读效果和数据都是很好的。
纵相新闻刚成立的时候,我跟他们提过三条要求。
第一句话,凡有新闻发生,你们要在场;第二句话,凡有热点发生,你们要有声音,要有意见,要有观点;第三句话,凡有重大变化,你们要会解读。
我过去常说澎湃,澎湃就聪明,一个任职名单,人家处理就聪明。不是简单一条消息就完了,他会给你提供很多背景,同样一条稿件,效果就好。
如果做到这三点,我们的江湖的地位肯定提升。当然要做到这三条也真不容易。
纵相新闻的高兴有个发言。他说,做新闻,要做四种人。很通俗。
第一要做有价值追求的人,你来干什么?你是来做焦点新闻的,做新闻就要有冲动,有强烈的价值追求,有追求的人,一般就有热情。
第二是做有换位思考的人,讲的是分寸。
第三是要做“搞得定事情”的人,讲的是执行力。
第四是做以逸待劳的人。
东方网的江湖地位一定要提升。突破点在哪里?就是头部的内容生产的能力。
2、强化内容运营能力
关于新闻板块,我想讲的第二句话,就是强化内容运营能力。
过去传统媒体,做新闻,写稿子,然后把稿子发出去就完了。新兴媒体完全不同。东方网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新兴媒体,强大的内容运营能力就显得愈发突出。
旧的形态,稿子发完,就没什么事情了。
如果我们还用计划经济的模式做内容生产,我们只考虑简单的新闻处理,没有考虑新闻内容的资源运行,这个媒体就没有变现能力。
现在,商业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很大的内容运营板块。他们的职能,就是知道内容做出以后,放到什么渠道合适,用什么方式合适,往往通过技术数据的分析,提升内容的影响力和变现能力。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个“千人千面”,即渠道和产品呈现的个性化。这里涉及的技术,许多同人工智能有关。
现在商业网站厉害到什么程度,说老实话,我自己都很吃惊了。我不知道大家用不用爱奇艺。他们虽说是视频网站、娱乐网站,但是他们的基于技术创新引领的内容运营能力极强。比方说,有一家上海人特别喜欢的品牌咖啡,我是说比方,想到爱奇艺做广告,爱奇艺怎么帮他们做?于是人家就会想,这个广告上海人喜欢,有上海味道的,甚至还有点小资情调,那么,他们会通过大数据,在爱奇艺上百部上千部甚至上万部影像中,找出相应的喝咖啡的场景,然后去做出贴片。这种针对特定人群的广告,效果会大大提升。人工智能的影像识别技术,可以更好地匹配广告。
很多传统的媒体人,经常会问,为什么百度、360、阿里巴巴会给你们钱?也有人说,我们稿子写不少,我只挣了卖了版权的钱,其他的钱,看不见啊。我的理解,内容资源的运营,不再是简单的版权交易。基于现代技术、传播技术的变化所带来的内容资源运营,无疑将成为新兴媒体商业模式的基本构成。
因此,2019年,有一件事情,我是强烈建议要做的,那就是我们要大幅提升我们的内容运营能力。
3、强化内容管理能力
跟新闻板块相关的第三句话,就是强化内容管理能力。
东方网的中央厨房每天要处理一百二十多万条信息,经过清洗和审核,入库四五万条信息。这么多信息,靠人看得过来吗?看不过来。靠什么?靠前端的技术处置,靠技术系统来识别。这就涉及人工智能。一个是图像和视频的识别能力,第二个是自然语义识别(注意不是关键词)。2019年,我们对内容的识别,一定要更好的运用人工智能来加强内容的管理,把人力解放出来。算法有价值观,可以调整整权重,可以优化算法。内容的管理水平提高,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内容生态,避免和杜绝媒体出现“低俗化”的问题。
第二部分,我们还是要在技术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建设专业和敬业的人工审核团队。
坦率地说,2018年,我很焦虑,可以用一个词,叫“如坐针毡”。 我是现在最怕电话响,短信响。电话一响就紧张,说不定又是什么环节出事情。说实话,我们现在的内容管理其实是跟不上的。跟不上,跟人力有关。我们要研究,用什么方式、什么机制来加强人工审核。
新的一年,我们要把内容的管理能力提升好,把人工团队和技术系统的能力结合好,唯如此,我们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
二、政务板块的“1+3”体系建设
政务版块今年的工作目标,叫 1+3,即以市级和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核心来推动三个延伸。
政务中心的融媒体中心项目,不光要在限期内解决,而且还要长期运营、维护。这个事情做好了,无疑是对政务中心未来业务的最大支撑。
政务中心,作为一个板块,你们就要力争当“一方诸侯”,要有所作为,在你的领地里面,放手大胆去干。
市和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最核心的还是技术。技术不过关,能力不提升,将来非常危险。我们靠什么跟人家拼市场,关键还是靠我们长期积累的技术能力。
当然,政务中心技术能力的培养,还要匹配东方网整体技术架构和技术规划。
三、东方网的服务能力,不仅仅是社区
东方网原先的战略,叫新闻+政务+社区。今年,可不可以做点修正,将社区改成服务。为什么要修正,主要原因,东方网的服务能力,不仅仅是社区。新闻加政务加服务,也是中央对媒体融合的具体要求。
服务肯定不一定就等于社区。服务还有很多,文化也是服务,医疗也是服务,居家养老也是服务。最近我在想,东方网的应用服务,重点在哪里?我们要有取舍,不能什么事情都干,要取自身之长。
东方网是有媒体属性的,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公司,那么它的服务的方向和类别,一定是往媒体的属性靠的。
东方网有一个产品,叫东方直通车,当年央视还专门报道过,媒体服务属性凸显,东方网就是要做老百姓和政府沟通的桥梁。
如果我们确定“以技术创新驱动为基础的新闻+政务+服务的新兴媒体集团”定位,我觉得,2019年,至少有三个方向,需要努力。
第一个努力方向,技术要持续加大投入。
前两天,科创板细则出来了,其中有一条,我估计,技术板块的人听了蛮开心的,它要求企业每年有15%的技术应用和研发的投入。我可以明确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看到一个数字,华为500万以上薪酬的人有1000多人,100万以上的人有1000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技术人才。这说明,它就是一家技术引领的公司。东方网现在提出,要成为一家技术引领和创新的公司,技术是基础,我们也要花大力气,大投入。
第二个努力方向,加大资本的杠杆,强化项目的并购。
有三个方向,我觉得是需要认真考虑的。第一个,确确实实是跟我们的主业,新闻也好,政务也好,服务也好,具有上下游关联的项目。
第二个,我觉得特别重要的,就是技术引领的方向,技术应用的方向。主要是人工智能,要结合我们的业务需求,特别是应用层的项目,可孵化的团队,完全可以。
第三个,需要慎重考虑的,则是现金流好、净利润也好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一般来讲,它的估值相对会比较高。只有物有所值,就应该大胆思考。今年,我们会就投资并购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投资团队建设,也要加强。
第三个努力方向,要实现东方网的跨越式发展,靠什么?关键是靠人、靠团队。我们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还有一条,东方网是国资控股的公司,我们的员工,懂政治,守纪律,有信仰,这些都是优点。同时,我也希望更多同事也要懂市场化、商业化,这样我们才能与市场和商业对话,才能深度参与开放互联网环境的激烈竞争,才能立足和生存下去。
用两句话与大家共勉: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须奋楫。
(本文系徐世平在东方网2019年务虚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有删减)
编辑:陈茗

355#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20:44: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高杰
356#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9:41: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水氢发动机”报道 第一责任人是张书记

文章来源:不像话讲话
原文作者:全村最帅的T先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司机王洪成的“水变油发明”,骗了中国人十多年。后来,他被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2019年5月23日,南阳市委机关报——《南阳日报》头版文章《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 ,市委书记点赞!》骗中国人没能超过一天。很快,它就被广大网民无情揭穿是个拙劣的骗局。

然后,处理很快就来了。

报道刊出的第二天——也就是2019年5月24日,最新的消息是,南阳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称,此事系记者报道信息不准确,目前已要求涉事集团负责人庞青年写情况说明。

这不对。

这锅哪轮得到记者或报社来背?

很明显,“水氢发动机”报道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南阳市委书记张某某。

T先生觉得张书记不能说不知情。张书记是2016年12月开始担任南阳市委书记的,庞青年的青年汽车氢能源项目是2018年11月落户南阳邓州的。也就是说,这个项目是在张书记任上引进的。张书记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会知道青年汽车项目之前出过很多幺蛾子。这样的企业张书记是出于什么考虑把它引进南阳呢?即使不小心放进来了,也应该有所警惕,应该加强监管。

从报道的用词和配发照片看,张书记是“实地察看项目建设”。按T先生的理解,这不是临时安排,不是微服私访,是提前安排好了的。既然是提前安排的,事先就应该对被考察的公司有所了解,否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般的考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即使没提前做功课,听见是“水氢发动机”项目,张书记难道没多长个心眼?或者,在现场看见“水氢发动机”时,难道也没有起什么疑心?

要知道,张书记可妥妥地是一个“理工男”。公开资料显示,1979年9月至1982年6月,张书记在郑州市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1995年3月至1997年8月,时任禹州市市长的张文深又在百忙之中完成了天津大学管理系研究生班管理工程专业在职学习,获颁工学硕士学位。

令人遗憾的结果是,高级知识分子张书记不但轻易相信了,还点了赞。这已经证明,张书记作为“理工男”知识水平真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或者,张书记的学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还有重要的一点,记者写张书记的稿难道是记者怎么写报纸就能怎么发吗?这样的稿难道难道不需要经过市委办或宣传部的审核?

这事甚至都不能怪庞青年。他说大话说假话也是自身需要。关键是,张书记,信了。

当然,这当中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张书记其实是知道真相的,是不相信的,但因为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他在大家面前假装信了,还违心地点了赞。

张书记,你应该出来说几句了。

编辑:吴悠

357#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22:07: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儿童色情泛滥,新浪微博要做恋童癖的猎场?

文章来源:首席调查官
原文作者:调查官
原文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697090294644474372/?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2&from=groupmessage×tamp=1559290612&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req_id=20190531161652010152033067465905D&group_id=6697090294644474372&pbid=6696339669418870285
这是恋童癖色情网站?不,这是新浪微博。
或许,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恋童癖网站。
近日,首席调查官邮箱接到爆料,称新浪微博里儿童色情内容泛滥。
爆料者称,由于国家净网行动、护苗行动的开展,儿童色情网站已经难觅踪影,但多年以来,许多恋童癖发现,各种儿童色情网站总会被关,但新浪微博一直安然无事,于是许多恋童癖就将“家”安在了新浪微博上。
什么是恋童癖?“恋童癖”是以未成年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病理性性偏好。恋童癖者的性对象是“正太”(男童)和“萝莉”(女童), 作为被侵犯的一方,这些儿童大多会留下终身阴影。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儿童色情在所有文明国家都是禁区,哪怕在许多色情产业合法化的国家,恋童癖者就算不性侵儿童,仅仅只是观看、储存儿童色情内容,也会被刑事处罚。
调查官根据爆料者提供的线索在新浪微博上进行了简单搜索,赫然发现新浪微博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的“恋童癖”,他们呼啸成群,互动频繁,肆无忌惮地在新浪微博里交流性侵儿童的“经验”,并公开分享各种性侵、性虐、猥亵儿童的视频、照片。
这些恋童癖在新浪微博上可谓是毫无顾忌,甚至连带儿童开房这的犯罪行为都毫不避讳公开。
而且尤其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许多儿童色情图片、视频的转发评论点赞达到了数百条甚至上千条,但未见新浪微博站方对色情内容进行屏蔽。例如下面这段与儿童开房的微博视频,发布于今年1月,点评赞达到了100余次,播放数更是显示达到了3万次。新浪微博没有处理。
如果说新浪微博没有视频审核能力,那这段视频的评论中,出现了“鸡鸡”这样的文字敏感词,新浪微博站方怎么也不应该注意不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段视频就是被新浪官方视而不见。
所以,调查官能想到的唯一合理解释是,新浪微博对平台上的儿童色情内容,恐怕是持纵容态度。所以许多点赞、评论、转发超过100的儿童色情微博里,恋童癖们不仅肆无忌惮的交换QQ号,用于传播儿童色情淫秽资源。难以想象,在中国最大的公共舆论空间中,恋童似乎成了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恋童癖们看着儿童色情图片,对着图中受害儿童的身体评头论足:“11-12”岁,“好可爱,小长腿”。
搜了一圈后,调查官发现,新浪微博上许多恋童癖对儿童的所作所为,已经突破了做人的底线。
他们让儿童穿着校服,然后凌虐。
他们让儿童穿上八路军的军服,然后绑起来凌虐。
他们对读小学的亲弟弟下手,进行性侵。
他们甚至把脚伸进了儿童的脸上甚至嘴里,他们甚至把儿童绑好倒吊起来性侵。
而出售各类儿童色情视频的博主,则更多了。在新浪微博上,只需要一百多元(六一儿童节还有折扣),就能拥有1400G的儿童色情百度网盘链接,还能转发抽奖中儿童色情视频。
这是一个典型的微博恋童癖:关注上千个恋童癖,同时被上千个恋童癖关注,在微博的简介中堂而皇之的引诱“正太”,在相册里发各种儿童色情图片或“床照”,转发或发布恋童淫秽小说。
这一切,光明正大,大大方方,无所顾忌。看不到微博站方对此的管理与打击。
难道微博上,只有恋男童的恋童癖吗?并不是,恋幼女的也大有人在,不过相比恋男童的恋童癖要少得多得多,不知道新浪微博是否在处理恋童癖问题时,有两套标准。
在新浪微博上,有相当数量的幼女上传了自己的低俗照片,然后留下QQ二维码,公然求“大人投食”。什么是“投食”,其意不言自明。
毕竟,微博上有的是“专业幼教导师”,“爱幼女,爱萝莉”。
有人可能要问,新浪微博上的儿童色情内容是不是这两年才多起来的?事实是,并不是。例如这个转评赞破百的儿童裸体“床照”,发布于6年前的2013年。至今仍好好地在新浪微博的服务器上供一代代恋童癖“玩赏”。
通过上面的内容,调查官相信大家对新浪微博上的儿童色情泛滥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任何一个稍有理智的人都不会相信,调查官随手一搜就能看到的东西,新浪微博的管理员会不知道。更不会相信,新浪微博上有这么多儿童色情内容,活跃着那么多的恋童癖,有着那么多的转发评论点赞,微博站方会没有感知。
在本文最后,调查官想对新浪微博管理层说一句:色情内容固然能够带来流量,儿童色情内容更是互联网上的“稀缺内容”。但,盗亦有道,希望新浪微博能够稍微拿出一点社会责任感。
毕竟,谁都会有孩子。
一个性侵过无数儿童的恋童癖,每次在拍摄自己性侵过程的视频时,都会用小纸条写下自己的微博地址。可见他把自己目标中的“狩猎场”放在了哪儿?
马上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调查官衷心希望,这个恋童癖中口口相传的儿童色情平台,不会真正变成恋童癖的猎场。
头上三尺有神明,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编辑:吴悠

微信图片_20190531210845.jpg (68.12 KB, 下载次数: 19)

微信图片_20190531210845.jpg

微信图片_20190531210849.jpg (18.66 KB, 下载次数: 19)

微信图片_20190531210849.jpg

微信图片_20190531210854.jpg (36.42 KB, 下载次数: 21)

微信图片_20190531210854.jpg
358#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0:58: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德国历史学家靠虚构犹太家族史成名遭揭穿,辩解称:艺术自由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62日报道,德国年度博客作者虚构了她的犹太家族史,多年来一直欺骗媒体。
德国历史学家玛丽·索菲·辛斯特(Marie Sophie Hingst)的博客以记录在犹太人大屠杀中遇难的家庭成员而闻名,但她的谎言被揭穿了。这一爆料也让媒体陷入了困境。

辛斯特住在都柏林,因其所谓的犹太祖先的故事而声名鹊起。她从2013年开始写博客,声称她的祖先不幸死于大屠杀。她的博客特别提到了她的祖父,他在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

辛斯特因此获得了24万读者,同时被评为“年度博客作者”,并获得了德国主要社交媒体影响者奖项之一的金博客协会的奖项。

file:///C:/Users/cmi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据德国媒体报道,辛斯特还受邀为柏林大屠杀纪念馆(Berlin Holocaust Memorial)的赞助人协会(associationof)主持小组讨论,并经常代表大屠杀遇难者的亲属发言。

后来,一群来自德国斯特拉尔松德镇的档案保管员证明她的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辛斯特确实提到斯特拉尔松是她家的故乡——这是对的。不过,档案保管员发现,她的祖父从未被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甚至不是犹太人。

据《明镜周刊》(Der Spiegel weekly)报道,她的祖父是一名新教牧师,祖母是一名牙医,也是一名新教信徒。事实上,他们都不是大屠杀的受害者。辛斯特虚构了22个犹太亲戚。她甚至还欺骗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

现在,德国外交部不得不提醒纪念馆谨慎对待其最新爆料。显然,辛斯特本人并不认为她多年的骗局有什么问题。这位历史学家通过她的律师告诉《明镜周刊》,她的博客文章“具有相当程度的艺术自由”。

她还解释说,她这样做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对抗严重的抑郁症。这是文学,不是新闻或史学。

由于这位获奖博客被曝光为骗子,德国媒体和其他一些西方媒体陷入了困境。很快就有消息透露,辛斯特并没有停止编造她的家族史,甚至还创作了一些关于她自己生活的虚构故事。

多年来,著名的德国媒体都非常渴望刊登关于这名妇女的故事。据她自己说,她在新德里贫民窟开设了一家诊所,并通过开设性教育课程帮助来到德国的难民融入社会。现在,这些被证明也是假的,媒体纷纷向读者道歉。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德国女网红‘发明’犹太家族史?”据德新社3日报道,德国女网红辛格斯特以记录在犹太人大屠杀中遇难的家族成员而闻名,但她的谎言近日被揭穿。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宣布,将请专家进一步调查其送交的大屠杀受害者文件。

现年31岁的辛格斯特住在都柏林,她曾在柏林、里昂和洛杉矶等地的著名学府学习历史,还拥有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博士学位,自20188月起在英特尔爱尔兰分公司工作。辛格斯特从2013年开始写博客,讲述所谓的犹太祖先受迫害的故事,让辛格斯特声名鹊起。她因此获得24万粉丝,她的博客还被评为2017年的“年度博客”。德国《时代周报》《法兰克福汇报》等媒体纷纷向她约稿。今年3月,她关于艺术史的新书曾在德国出版,甚至连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等著名机构也请她参与专家讨论活动。

不过,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城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近日向《明镜》周刊反映,辛格斯特在博客上发表的关于她犹太家族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工作人员发现,辛格斯特提到的施特拉尔松德确实是她的故乡,但是她的祖父从未被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甚至不是犹太人。“她的祖父其实是一名新教牧师,祖母是一名牙医,也是一名新教徒。”《明镜》周刊报道称,事实上,他们都不是大屠杀的受害者。辛格斯特还虚构了22个犹太亲戚,向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提交的受害者文件也是虚假的。

多年来,许多德国主流媒体争相采访这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女网红。在《明镜》周刊报道后,德国媒体自查才发现,辛格斯特陈述的许多内容嫌涉造假。比如,辛格斯特在接受德国《时代周报》采访时曾表示,她在印度新德里贫民窟开设了一家诊所,现在被证实是子虚乌有。德国外交部也提醒各地犹太纪念馆等机构,谨慎对待辛格斯特的文件。

令人气愤的是,造假女网红本人并不认为她多年的骗局有什么问题。她的律师告诉《明镜》周刊,其博客文章“具有相当程度的艺术自由”。她这样做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对抗严重的抑郁症,并辩称“这是文学,不是新闻或史学”。


原文链接:http://m.sohu.com/a/318404352_162522?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辑:陈茗

359#
 楼主| 发表于 2019-6-17 22:18: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屠呦呦团队放“大招”?团队成员:我们内部认为只是一个进展

原创: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今天
此文独家供稿腾讯平台,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付丽丽

17日早,如新华社前夜预告的那样,屠呦呦团队的“大招”公布了。
这一大招,主要指的是屠呦呦团队4月24日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的题为《A Temporizing Solution to Artemisinin Resistance》的展望文章。该文章系统总结了最近在治疗疟疾时所遇到的困难,同时给出了解决方案。
当时,就有媒体以《青蒿素抗药性有合理应对方案》为题进行了报道。两个月过去,它突然再成热点,让很多圈内人士都感到有些意外。
一大早,记者来到屠呦呦团队办公的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楼外还在施工改造。尽管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但小楼内部依然安静。

作者供图

青蒿素的抗药性,是屠呦呦先生一直关心的问题,也是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挑战。起初,柬埔寨最早报道患者接受青蒿琥酯治疗后体内寄生虫清除速度减慢,这一现象为研究人员敲响了警钟。之后,缅甸、泰国、老挝和中国(统称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等亚洲国家均观察到寄生虫清除出现类似延迟。
2016年,有媒体记者在诺贝尔奖得主的新闻发布会上问屠呦呦,诺贝尔奖会给她的科研带来什么改变。屠呦呦直言,我关心的是青蒿素抗药性的问题。至于得奖之后会怎样,她“不大感兴趣”。
如今,对青蒿素的抗药性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继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根据研究,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仅1至2小时,而临床推荐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疗程为三天,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 8小时。而现有的耐药虫株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以规避敏感杀虫期。同时,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抗疟配方药”也可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使青蒿素联合疗法出现“失效”。


为什么这样说?王继刚表示,近期阐明的青蒿素类药物作用机制表明,它们是由铁或血红素激活的前体药物。铁和血红素是血红蛋白消化后产生的副产品,在疟原虫滋养体成熟期达到最高浓度。青蒿素类药物一旦被激活,它们就会将寄生虫的许多蛋白质和血红素烷基化。血红素烷基化也可抑制血红素解毒过程。“据推测,单一蛋白质靶点的突变不太可能引起耐药,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青蒿素类药物在广泛应用数十年之后仍然有效。”
针对此,屠呦呦团队提出了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
也许有读者会问,有没有可能研发出替代青蒿素类的药物?王继刚认为,短时间内,在效力、安全性和耐药风险方面优于青蒿素类药物的下一代抗疟药似乎不太可能出现。而且,大多数ACT价格低廉(例如加纳一个蒿甲醚-苯芴醇疗程的费用不到10美元),药物研发项目的高昂成本会影响新药的价格,并有可能阻碍最有需要的患者获得药物。
“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合理和战略性地应用青蒿素联合疗法(ACT)是应对治疗失败的最佳解决方案,也可能是唯一解决方案。”王继刚强调。
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17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新的治疗方案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仍需多方协调,并根据地域不同进行调整,真正落地应用的时间表还不清楚。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还是一个研究进展?”面对记者的问题,廖福龙坦言:“我们自己内部的评价认为,这是一个进展”。王继刚也认为,作为科研人员,他们更愿意用“进展”来表述。
同样根据新华社报道,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一期临床试验结果谨慎乐观。
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目前已开展一期临床试验。试验表明,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对此,王继刚和廖福龙也表示,关于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科技日报记者杨朝晖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王豪
360#
 楼主| 发表于 2019-6-25 23:04: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污名化媒体和媒体人形象的@王兮兮Shirley欠媒体和媒体人一个道歉

原文来源:即刻危机公关
媒体和媒体人被“干媒体的”女人“干”了

媒体和媒体人这些年很不容易,各种各样的被“干”,媒体和媒体人只好忍着忍着忍着……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媒体和媒体人被一个自称“干媒体的”女人给“干”了,而且“干”得干脆利落,霸气十足。这个“干媒体的”女人完全没想到,她“干媒体的”行为瞬间引爆网络,引爆媒体人聚集的各种社交平台,包括微信群、QQ群、微博群……

这一次,媒体人和前媒体人们不干了,他们纷纷怒吼道——

“滚你,‘干媒体的’!”

知名微信公众号“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于6月25日发文《“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干媒体的”》,直接对准这位“干媒体的”女人开炮——

“媒体”可不是你仗势欺人的幌子!最近与外卖小哥有关的新闻很多,但为什么这条格外引人关注,症结就在那句“我逗你玩呢我干媒体的你真搞笑”,媒体人,汽车自媒体因为这句话再次站在了被污名化的边缘。

“我干媒体的”,这不是一个介绍式的陈述句,结合语境与语气,这是一种趾高气扬带着俯视目光的“特权宣告”。媒体人意味着掌握更多的传播资源。

在王兮兮事件发酵后,微博用户@迪亣 在6月24日上午晒出了一组聊天记录截图,图中显示微信名为王茜麟的用户在群聊中寻求媒体同行的帮助,希望能够利用媒体扭转目前舆论不利的局面,“你觉得…这种社会新闻…咋洗比较好”。

这组截图进一步渲染了王兮兮“媒体霸权”的形象,网友、大V纷纷站出来声讨她,但同时也有网友对截图的真实性提出疑问。蓝鲸记者联系到这组爆料的首发者,@迪亣告诉蓝鲸记者,这组截图来自于自己的私人关系,“我做这件事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以免被别有用心的人污蔑。”
现在你知道了,这位“干媒体的”女人是汽车自媒体人@王兮兮Shirley。

据“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的报道,王兮兮本名王茜麟,曾经在中国传媒大学上学期间就主持了不少节目,后来喜欢上了摩托车,毕业加入“汽车之家”正式踏入汽车圈。

王兮兮在汽车之间的视频节目中很有人气,早期的各种美女车评人榜单指定有她的身影,也算是汽车圈初代女网红吧。

2017年3月15日,王兮兮在个人微博发布长文宣布离开汽车之家创业,一个月后,“兮有视频”诞生。据企查查资料,“兮有视频”是一家女性视角汽车短视频自媒体,以女性视角为突破口来打造泛汽车的原创视频节目,而老板就是王兮兮自己。

王兮兮到底“干”了什么?

王兮兮老板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就“干”起了媒体,而且这一“干”就“干”得引发了全国媒体和媒体人的众怒,她到底“干”了媒体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

6月23日,一则女子追打外卖小哥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画面中,身穿蓝色卫衣的女子称美团外卖员剐蹭了她的车,指着外卖小哥连珠炮式疯狂输出,并连续推搡击打对方,几乎把手指戳到了外卖小哥脸上“我还能逗你玩吗?我干媒体的”。


视频中的女子在连续痛骂近一分钟后疑似失控,开始对外卖员拳打脚踢。而女子的随行人员对外卖小哥进行全程跟拍,更是步步进逼。反观人高马大的外卖小哥显得有点唯唯诺诺,只是用手格挡对方的拳脚,并未还击,显得既骂不过又打不过。“你干媒体的就了不起了”,几乎是他最锋利的回应了。


很快,这段视频就火了。

@王兮兮Shirle也在微博上认领,称视频中的女子就是自己。视频拍摄于三月份,因此前朋友爱车被外卖员剐蹭,为朋友不平,在偶遇该外卖小哥后与其理论,并发生争执。王兮兮称“是个误会”,还称该视频掐头去尾,并表示已经联系警方,尽快还原事实“真相”。


但随后不久,这段视频疑似被公关,被集体删除,相关热搜也被撤掉。

再接着,在网友的汹汹民意之下,在打人视频中拥有彪悍武力值的王兮兮认怂了。

6月25日凌晨,王兮兮在微博发出时常两分钟的道歉视频,“当时的我做出了一个非常非常错误的举动”。王兮兮表示自己的言行举止过分,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向涉事小哥和美团公司再次诚挚道歉,而美团小哥也已经谅解了她。目前@王兮兮Shirley微博已关闭评论,道歉视频累计播放量1168万次。

王兮兮的言行举止的确过分了,因为美团外卖小哥完全是无辜的。

警方认定王兮兮同事全责并判定责任人对外卖小哥赔偿,事后王兮兮不服裁决,带领同事私自围堵外卖小哥,进行报复性行为。

视频中可以看到王兮兮上去就来了一句“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不得不说真是好大的威风啊。之后外卖小哥表示打电话报警处理,王兮兮一边大喊:“你报警啊,你报啊,你赶紧报啊!”一边上前多次推搡抢夺外卖小哥的手机,阻止外卖小哥报警。

在视频中,王兮兮多次用手指着外卖小哥脸大骂,甚者用手去戳外卖小哥的脸!但是外卖小哥一直都冷静克制,并没有任何还手,倒是王兮兮这个大V诬陷别人说“没打我我怎么打你”。真是相当的能言善辩,有理没理自己不能吃亏,这幸亏有视频,不然你还不得欺负死外卖小哥。

不得不说,美团外卖小哥很能忍,王兮兮都这样了,他居然都没还手。估计换了一个其他男人,王兮兮早就被打惨了。要知道,没几个男人会容忍被一个女人这样指着鼻子骂。所以,要得狠狠地为美团外卖小哥点个赞!

接着,视频中的王茜麟又威胁外卖小哥称,你知不知道我是干媒体的?外卖小哥不卑不亢表示:你干媒体的你就大了?送外卖的就不是人了吗?然后,更加疯狂的王茜麟不但去猛击外卖小哥头部,更是用脚狠踢外卖小哥裆部……这是要夺走小哥命根子的节奏啊!

然而,小哥还是没还手!

什么叫素质?这就叫素质。美团外卖小哥的素质、大V王茜麟的素质,立分高下。

王兮兮到底“干”媒体了什么?

视频中的王兮兮以“我是干媒体的”“干”了媒体一把,视频外的王兮兮在微信同学群里,又把媒体“干”了一把,而且“干”得更加赤裸裸,毫不加任何掩饰。

在王兮兮事件发酵后,微博用户@迪亣 在6月24日上午晒出了一组聊天记录截图,图中显示微信名为王茜麟的用户在群聊中寻求媒体同行的帮助,希望能够利用媒体扭转目前舆论不利的局面,“你觉得…这种社会新闻…咋洗比较好”。

“各位同学,求大家帮个忙,我被网络黑势力恶搞了,现在有没有央视及省级以上媒体可以帮我安排上个节目,澄清还原事实真相。”“我希望更多点政府媒体,不管大小,一起上”。

这是在干什么?危机公关啊!为自己洗地。

然而,当这个聊天记录被曝光,“干媒体的”王兮兮,又把媒体再一次给“干”了,给严重污名化了。

央视是给你王兮兮洗地用地的吗?

省级以上媒体是给你王兮兮洗地用地的吗?

政府媒体,不管大小,是给你王兮兮洗地用地的吗?

更重要的是,你是在“洗地”吗?你分明是在“脏地”啊!如果真的让你“洗地”成功了,美团外卖小哥还不得被你冤枉死!

好在,媒体和媒体人们不但没有给王兮兮“洗地”,反而对她“干媒体的”的行为出离愤怒。

媒体和媒体人是有操守、有底线、有价值判断的,虽然不是所有的媒体和媒体人都有,但至少绝大部分有!所以,王兮兮的危机公关手段显然没有奏效,并且也不可能奏效。遇到了个人形象危机,自己做错了事情,诚恳地道歉就是,一方面删视频,一方面“干”媒体,一方面道歉之后又反手做所谓的“真相解释”,完全违背了危机公关最起码的常识!结果只能是引火烧身,越烧越大。

现在,因为王兮兮“干”了媒体,结果引发了部分公众对媒体以及媒体人的误解,媒体和媒体人被污名化了,这恐怕比美团外卖小哥被骂被打的后果还要严重:一旦公众对媒体和媒体人失去了信任,还有谁能一边在刀尖上跳舞,一边竭力去为弱者代言?虽说媒体不是保障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媒体人不是保障正义的最后一个战士,可一旦媒体和媒体人失去公众的信任,其后果之严重不堪设想。

所以,王兮兮还欠媒体和媒体人一个大大的道歉!

王兮兮的道歉到底有多真诚?

说到道歉,又得多说一段话。

道歉是危机公关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就是犯错者承认错误,获得原谅。虽说这是手段,但道歉者必须真诚,必须发自真心。如果道歉是假的,是违心的,甚至人前道歉,人后反悔,那么,不但危机解决不了,还会引发更深层次的危机。这本是危机公关的常识,可这位“干媒体的”微博大V王兮兮愣是一点儿不懂,不但不懂,反而连危机公关的常识都“干”了。

道歉视频发布之后,出人意料地,王兮兮又发了一条解释文字,各位且认真看看吧。这是诚恳道歉的态度吗?怪不得网友们不承认、不接受、不认可她的道歉。


从聊天记录里,大家可以看到,王兮兮在事件发生后声称自己被“网络黑势力”“恶搞了”,这里想问一下王兮兮,你说的网络黑势力是指多家官方媒体,还是为此事件正义发声的普通网民?恶搞又是指什么?是你口中掐头去尾的施暴视频,还是你围堵外卖小哥的真实行为?这些,在道歉视频里都未提到。

媒体的危机公关不是这样做的,危机公关中的媒体有底线。危机公关中的媒体不是用来为虎作伥,隐藏黑恶事实的,而是展现真相,弘扬真善美的。为虎作伥、隐藏真相的做法不仅自欺欺人,而且会引火烧身,将事件不断升级,最终导致更坏的结果发生。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还有一个网名为@三万英尺-SPR的博主多次为王兮兮发声,并称声讨王兮兮的都是xx。这帽子,可真大。不但真大,而且你这样的做法,只会是让王兮兮更加众叛亲离。不知道你到底是要帮王兮兮脱离危机呢,还是急于将王兮兮推进下一个危机之中。


更加匪夷所思所思的是,王兮兮的北京兮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对外发布了关于此事的官方声明。

声明中有这么一句话:“外卖小哥对公司一位女性同事动手,一怒之下,王兮兮女士也与对方动了手。”

原来王兮兮拳打脚踢外卖小哥是见义勇为行为啊?那你为什么要道歉呢?

看了这个声明,更感到悲哀:这样的官方声明想说明什么问题?会引发什么后果?这样的官方声明,只会将王兮兮推进更深的危机之中,连带着也将北京兮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进更深的危机之中。

危机公关做到这种程度,不得不让人感叹王兮兮“干媒体的”水平之高。

“干媒体的”王兮兮要向媒体人道歉

(品牌传播与危机公关专家曹保印)

针对这个事件,著名品牌传播与危机公关专家曹保印说:用媒体人身份威胁矛盾冲突的对方,这是很过分的,违背了媒体人起码的职业操守。实际上,王兮兮并不是真正的媒体人,只是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行业媒体,她现在做的是自媒体,开的是公司。这一点,她撒谎了,而且道歉中也只是给外卖小哥道歉,没有给媒体人、媒体行业道歉。很多人看了之后,会误解媒体,以为媒体人就是这样的素质,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都是戏精。她把媒体污名化了。

曹保印指出,危机公关切忌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王兮兮表面道歉,背后却搞小动作,只能显得其道歉是虚伪的。既然道歉在前,那就代表承认了错误,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应该在舆情平复以及个人形象修复上多下功夫。王兮兮直接反其道而行之,看似维护其个人和公司形象,实际上是把自己和公司一再拖入了无尽的危机深渊。

最后,再次引用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在《“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干媒体的”》一文的观点也是结尾,以提醒王兮兮——

无论是自媒体还是机构媒体,掌握传播资源的基础在于“大众的信任”,或许最初信任的获取只有一个途径——优质的内容,但信任的破裂却与诸多微小的细节有关,比如传播者的私德,所以无论从自我职业操守还是长远发展来看,“滥用权力”都是饮鸩止渴。

至此小鲸认为,王兮兮不仅应该向外卖小哥道歉,也应该向媒体同行致歉。因为你的一句话,这个行业可能正在遭受更大的误解,媒体不应该成为泄私愤的工具,“媒体人”也从来不是一种“高贵的身份”。

即刻危机公关6原则:

迅速建立核心团队
迅速找到内幕人士
迅速发表声明
迅速告知员工
迅速回应媒体和自媒体
迅速寻求专家援助
编辑:吴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