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奖项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51#
发表于 2024-10-24 10:01:37 | 只看该作者
红网“青椒评论”2024年9月简报

近日,红网“青椒评论”已完成2024年9月份统计分析工作。红网理论评论中心按程序初选作品,特邀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孟嘉多评出9月优胜佳作。现综合9月优胜作品、评委点评、高校参与情况、投稿量等信息,发布简报如下:


对于本月优胜作品,孟嘉多老师依次进行了点评:


谢炜崇(复旦大学)
孟嘉多:作者选取了社会影响大的奇葩事件,具有典型意义。首先在题目上不客气地指出,学校这种过于严苛的处罚达到违反人性的程度。题目在引发关注的同时,更引人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学校的规定如此离谱?如厕被定性重大违纪还抄袭1000篇“认错书”,丝毫不顾及学生的尊严?此外,还结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指出人性化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强调了学生人格应受到尊重,这种一刀切式的简单粗暴做法不仅对学生造成伤害,更暴露了学校管理能力的低下。文章逻辑清晰,既有对现象的批判,也有对解决方案的探讨。



王爱钰(广西大学)
孟嘉多:这篇评论题材具有一定挑战性,一边是“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一边是区区6.7元的巧克力,一边是对院长严厉至离谱的开除处罚,找准角度不容易。作者抓住了“违规收受的边界在哪”的问题非常精准,将问题缩到了题目上。文中指出,法院不予认定的裁决是再次对法律尊严的维护和对公序良俗的认可,真正做到了规则与人情相统一。最后,文章强调了人性化与规范化平衡的重要性,本文观点鲜明,娓娓道来,说服力强。



杨世豪(湖南工业大学)
刘涛:好的新闻评论能够从题目中清晰地看到观点,这篇评论的题目正是如此。题目中有事件,有观点,有态度,还有视角。该评论所涉及的事件在网上有不少声音,而这篇评论选择从“示范课”的视角审视该事件,赋予了评论一定的正当性。然而,这篇评论的观点价值有待提升,其观点依旧停留在主流网络舆论的争议范围,未能打开一个更有价值的讨论空间。实际上,任何一篇评论的写作,首先要问清事实,而这篇评论过于依赖媒体的部分报道,缺乏对事实本身的追问以及必要的假设“处理”,由此导致观点缺乏新意。



子晋(华东师范大学)
孟嘉多:表演式爱国,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大公害,嘴里喊着主义,脑子里全是生意,一些无道德的博主为了流量,把爱国当做生意,刻意制造事端,忽悠大众真挚的爱国感情,已经到了必须整治的程度,爱国感情不容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这篇评论文章针对“日本游客在圆明园拍照被制止”的热点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性的探讨。文章明确指出,个人行为不能随意上升为集体立场,对于对泛化民族矛盾对于无良网红借题发挥、制造噱头的行为,文章毫不客气地进行了揭露。此外,本文还反驳了将个别极端行为等同于整体民族精神的错误观点,冷静思考,起到了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



马书宇(重庆大学)
孟嘉多:本文直接指出了该事件的关键点,不具备执法权的公职人员假公济私,狐假虎威又欲盖弥彰,网约车平台不问青红皂白封禁司机账号,当事人涉嫌公报私仇,网约车平台在事实真相尚未确定前便对司机账号进行封禁处理,有违公正。本文呼唤以事实为依据,还网约车司机公平。文章还强调了发声权对于争取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平台在处理争议事件时独断自行裁决的做法。同时,文章也讨论了公权力界限的问题,指出涉事女子作为公务人员试图蛮横运用不属于自己的权力、假公济私带来的后果,这名公职人员受到的处罚对其他公职人员也具有警示意义。




来源:红辣椒评论(公众号)


编辑:李梦瑶



红网“青椒评论”评委说|孟嘉多:真刀真枪的评论实践让同学们痛并快乐着



经编辑审核推荐与评委点评,红网“青椒评论”2024年9月优胜作品评选结果于近日出炉。其中,复旦大学谢炜崇、广西大学王爱钰、湖南工业大学杨世豪 、华东师范大学子晋、重庆大学马书宇等同学的作品,获“青椒评论”9月月度佳作。

本期评委由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导师孟嘉多担任。为给大学生作者提供更多的指导参考,围绕新闻评论写作相关话题,红网对孟嘉多老师进行了专访。


孟嘉多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导师。两次获中国新闻奖,获十四届长江韬奋奖提名。41次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新闻奖特等奖、一等奖。
红辣椒评论:您目前依然活跃在媒体一线,发表了多篇特约评论文章,并且有评论作品斩获中国新闻奖。结合您的获奖作品和实践经验,您认为写好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

孟嘉多:我认为,首先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与独特的视角。同样一个新闻事实,往往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读。评论者要具备其他人不具备的视角,认识问题更深刻,有能力提出独到的见解,这需要评论者对社会深入了解,能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捕捉到核心问题。

还要从事实出发,客观公正,避免个人偏见或情绪化的语言,以理性和逻辑的力量说服读者。对于没有来源、具有蛊惑性的传言要有识别能力。所以,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广泛的知识面,不固执,兼听则明,严谨,是写评论优秀的品质。

另外,表达要清晰准确,不能“茶壶煮饺子,心里有说不出”。要用最简明的语言说清深刻的问题,并通过有力的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要形成自己的评论风格,要收放自如,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有阅读的快感。关键还要善良勇敢,具有悲悯之心,又有批评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

红辣椒评论:您在新闻行业耕耘了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一线报道和评论经验。这些经历对您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有哪些具体的帮助或优势?

孟嘉多:我非常喜欢新闻工作。新闻工作让记者每天都面对不同的新鲜事物,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过得丰富多彩,当然,压力也随之而来。你可以接触到市长、省长,也可以跟普通的环卫工人聊家常。你可以采访到很多善良的优秀的人,也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黑暗。所以,比较完善的认知、丰富的阅历,是新闻工作带给我的宝贵财富。这也锻炼了我形成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方法,对评论的精准判断非常有帮助。同时,新闻工作还促使我养成了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喜欢努力探究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且经常自问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解决、问题关键点在里、找谁去解决、能不能解决,又锻炼了解决问题协调事务的能力,这些都成为评论的核心能力。

红辣椒评论:在新闻评论教学方面,您所在的学院是否有一些独特的探索与实践?

孟嘉多:新闻学是应用型极强的学科,但遗憾的是,新闻学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新闻学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毕业后,仍然不会写消息、通讯、评论,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一方面,这是高校的教师从大学读博毕业再回到大学教书,缺乏新闻实践导致的。另外,高校对学历往往有很高的门槛,这也把一些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挡在高校门外,尽管高校新闻学院也经常请优秀的一线知名新闻工作者来学校做讲座,担任校外导师,但这并不“解渴”。

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的评论不能坐而论道。我们学院成立了由导师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评论团队,改变了以论文为结课作业的考核标准,要求团队的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必须写出达到中央级、省级媒体发表水平的新闻作品。学生要PK的,不仅仅是各名校的大学生,还有那些资深中央媒体评论员。谁新闻敏感强,谁手快,谁写得好,就用谁的稿子,这让不少学生在真正的竞争中感到崩溃。“青椒评论”、东北新闻网、中国青年报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可以说,真刀真枪的评论实践让同学们痛并快乐着。

但是,经过强化训练,同学们的作品有的斩获了辽宁新闻奖二等奖,有的获得了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研究生孙悦(已毕业)同学的《创新和真心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入选中央网信办的“中国优秀网评作品选”。湖南籍新闻学22级的路芳同学的《让传统戏剧文化在“守圈”与“破圈”中发展》入选中央网信办举办的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她也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一些学生的评论在红网发表后,还被中国经济网、人民网、光明网转载。研三杨梦琪同学的评论,还成为一些地区公务员申论面试热点范文。这让同学们感到非常振奋。通过实践,他们也对书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学院也将在中央媒体发表作品纳入本科学生的执行测评加分,这都对大学生形成了很好的激励。

红辣椒评论:对红网“青椒评论”您有何评价和建议?

孟嘉多:“青椒评论”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观点和锻炼写作能力的平台。平台体现了公平性,只看稿件质量,不看出身,这既给名校的大学生以压力,也给普通高校大学生以动力。更为难得的是,“青椒评论”为未来中国培养评论人才,也培养了一大批善于思考、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这些年轻人未来可能成长为社会良心的守望者,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另外,红网建立了学界和业界沟通的桥梁,优秀的专家学者、名记者名编辑一起交流,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平台功不可没。经过多年的积累,“青椒评论”已经越来越完善,未来将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众声喧哗的时代,更需要“青椒评论”发出时代的强音。建议增加经费投入,对于评选出的阶段性优秀作品和年度优秀作品,进行比较可观的物质奖励,并健全奖励体系;建议与教育厅或高校协商,把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与大学生知行测评和奖学金挂钩。

来源:红辣椒评论(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kD2GCGxtblIa34Yfhm-g
编辑:李梦瑶


352#
发表于 2024-10-25 19:30:2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结果公示


新闻学子奖:(8名)

丁超逸 男 复旦大学 博士生

梁栋 男 暨南大学 本科生

刘子赫 男 中国传媒大学 硕士生

陶思阅 女 重庆大学 硕士生

汪莹 女 清华大学 硕士生

薛思远 男 中国人民大学 本科生

袁航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硕士生

张雨龙 男 南京大学 硕士生

新闻学子提名奖:(4名)

代科卉 女 复旦大学 硕士生

芦猛 男 吉林大学 博士生

雷雅麟 女 武汉大学 硕士生

万齐梦 女 中国政法大学 硕士生

新闻教育良师奖:(2名)

曹 璐 女 中国传媒大学 教授

董广安 女 郑州大学 教授

新闻教育良友奖:(1名)

刘晓鹏 男 人民日报社 高级编辑

公示期:2024年 10月24日~2024年 10月 31日

公示期间:接受单位或个人对获奖人的情况反映。反映人应据实名,反映情况真实具体。

电子邮箱:fjyprize@tsinghua.edu.cn

联系电话:15201105730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组委会

2024年10月24日




(责编:王连香、高雷)




来源:人民网
链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4/1025/c14677-40347306.html
编辑:李梦瑶



353#
发表于 2024-10-29 17:39: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
关于公示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的公告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主办的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自今日起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中国记协网公示。本届拟获奖作品378件,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5件、二等奖111件、三等奖188件。
公示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3日。在此期间,社会各界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意见。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将认真受理,按照《评选办法》规定对有关举报进行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评委会主任会议决定。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电话:010-61002846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7号
邮编:100062
因版面空间限制,文章有删减

来源:中国记协(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微信图片_20241029173014.jpg (450.92 KB, 下载次数: 2)

微信图片_20241029173014.jpg

微信图片_20241029173010.jpg (493.13 KB, 下载次数: 2)

微信图片_20241029173010.jpg

微信图片_20241029173006.jpg (428.44 KB, 下载次数: 2)

微信图片_20241029173006.jpg

微信图片_20241029173002.jpg (497.23 KB, 下载次数: 2)

微信图片_20241029173002.jpg
354#
发表于 2024-11-1 16:28: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75件作品为何能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看看评委给出的理由
根据公示,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出获奖作品378件,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5件。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公示的参评作品1373件(消息146件、评论74件、通讯104件、新闻专题 114件、新闻纪录片47件、系列报道134件、新闻摄影39件、新闻漫画15件、副刊作品16件、新闻访谈36件、新闻直播22件、新闻编排32件、新闻专栏42件、新闻业务研究96件、重大主题报道108件、国际传播136件、典型报道90件、舆论监督报道50件、融合报道48件、应用创新24件),获奖比例27.5%。
75件一等奖中,消息6件、评论6件、通讯5件、新闻专题5件、新闻纪录片2件、系列报道5件、新闻摄影2件、新闻漫画1件、副刊作品1件、新闻访谈2件、新闻直播2件、新闻编排3件、新闻专栏10件、新闻业务研究2件、重大主题报道6件、国际传播6件、典型报道4件、舆论监督报道3件、融合报道3件、应用创新1件。公示阶段,对特别奖、一等奖作品,中国记协还同时以“评委会评委推荐语”的方式,公布了中国新闻奖评委的点评。整理如下,供参考学习:评委点评第34届中国新闻奖4件特别奖评委点评第34届中国新闻奖6件一等奖消息
评委点评第34届中国新闻奖6件一等奖评论
评委点评第34届中国新闻奖5件一等奖通讯
评委点评第34届中国新闻奖6件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
评委点评第34届中国新闻奖6件国际传播一等奖
评委点评第34届中国新闻奖10个专栏一等奖
【新闻专题:4件】1.习近平的“艾奥瓦老友记”(电视)
【点评】在中国领导人相关活动的重大题材作品中,这是另辟蹊径之作。作品以特派记者对贝隆、奎因、兰蒂等新闻当事人的独家专访,串联起他们与习近平主席结识、叙旧以及重逢的三段交往经历,生动讲述了中国领导人与美国人民跨越38年的友谊故事,真实展现了中国领导人重情尚义的亲切形象。作品主题鲜明、选材典型、策划严密、细节丰富、文风质朴。(评委: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谷虹)
2. 河南广播电视台:从延安到红旗渠(电视)
【点评】这是一部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讲述领袖故事的创新之作。作品以时间跨越、空间跨越的“双跨越”形式,以亲历者、见证者、传承者的多元视角与真情实感,深刻揭示出延安精神与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震撼人心”的不朽力量。节目重大题材精巧落地,精神谱系故事讲述,集新闻要素、专题特性、纪录真实与艺术审美于一体,打造出一部讲述中国故事的好作品。(评委:四川省记协主席刘成安)
3. 北京广播电视台:四天三夜,被困门头沟列车乘客大救援(广播)
【点评】这篇作品是重大突发事件和应急救援的代表作,充分展现了广播媒体的特有优势。以声传景,以四天三夜为跨度,现场记者采用乘客和救援方两条线索交叉叙事,构建起扣人心弦的大救援全景。以声传情,来自救援一线的20段同期声,忠实再现了各个群体面对突发事件的真情实感,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以声传神,选取铁路、部队、社区和乘客中17个人物,亲口讲述自身经历和感受,客观自然展现了危难时刻的救助互助,描绘出折射当下中国精神的普通人群像。(评委:安徽广播电视台台长吴文胜)
4. 央视频客户端:50部朝鲜战争电影揭露美国意图(新媒体)
【点评】2023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作品构建了深度调查与融合报道的新范式,巧妙地融合了现代数字技术、影像资料分析及多元模态语料等前沿科技元素,依托坚实的数据支撑与严谨的客观分析,直观展现了美国策略背后的复杂逻辑与操作手法,独辟蹊径地解构了美西方战争叙事中的潜在偏见与误导。它不仅挖掘并揭示了这场战争在当代的深远意义,更激发了每一位中国人处于全球格局深刻调整之际的坚定历史自信与无畏底气。(评委:四川省记协主席刘成安)
新闻纪录片 2件:
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向繁荣之路》第一集 大道同行(电视)【点评】这是一部生动描摹“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愿景变为现实宏大进程的纪录片。节目立足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全面系统梳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外延和发展脉络,总结共建十年的重要进程和重大成果,用宏观广阔的历史架构、生动丰富的细节故事,展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实践平台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纪录片立意深远、结构清晰、事例丰富、说服力较强,特别是通过多位海外人士的讲述,系统性地说明“一带一路”是一条并肩努力的繁荣之路。(评委: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评论部主任尹健)
2. 江西广播电视台:新闻纪录片 (电视)【点评】作品选题较为重大,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出发,以纪实的方式,通过大量珍贵的新闻现场,展现了一幅富有艺术品位、新闻价值和历史内涵的中国生态文明新画卷。作品视角独特,结构巧妙,通过两个“约定”将一系列新闻故事紧密串联,既展现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的紧密联系,也凸显人类对于自然的关爱与责任。作品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生动的纪实画面,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作品构思巧妙、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故事讲述见人、见物、见思想。(评委: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李卫东)
系列报道5件:
1. 中国青年报:“了不起的青春小店”系列报道(报纸)【点评】这是一组关注大时代浪潮中青年创业创新的系列报道。中国青年报在全国各地探访了60多个城市的数百家青春小店,与上百家小店的创业青年进行深度对话,并用视频同步记录了他们的奋斗故事。这39篇系列报道,既充分展现了这群开小店的年轻人如何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不断探索创新的创业历程,也触及了关于营商环境、创业就业政策、传统行业升级等深层次话题。文章精心策划,题材新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立意高远,材料鲜活,文风清新,传播效果较好。(评委:法制日报社浙江记者站站长陈东升)
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隐形冠军(广播)【点评】在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宏观背景下,通过记者在生产一线的深访和分析,有声有色地呈现出一批在“高、精、尖、特”赛道专注自主创新并取得顶流业绩的“隐形冠军”企业,让广大受众及时了解这些深耕一隅的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感受我国高端制造业领军者争当“世界第一”的雄心与实力。该作品有力印证了“中国经济光明论”,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信、可敬、可学的正面榜样,提升了“隐形冠军”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为其他企业增强了“在全球夺冠”的信心。(评委:中国青年报社编委马明洁)
3. 河南广播电视台:《总书记的回信》第二季 (电视)【点评】这是一部生动讲述大国领袖与人民群众交流交往故事的优秀作品。该系列报道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和人民群众的书信往来为线索,从“写信”着眼,于“回信”着力,从节目涉及的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航天科技、教育事业、民族团结、特区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看到大国领袖对治国理政的深入思考,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殷殷期待,对基层群众的深切关怀,蕴藏着家国情怀。(评委:广西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庞通)
4. 山东广播电视台:提奥的天鹅地图 (广播)【点评】作品从一个法国留学生“沿黄追鸟”的视角,在展示中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同时,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作品视角新颖、故事动人、现场感较强,故事娓娓道来,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作品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推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法友谊,是一组接地气、冒热气、有意义的系列报道。(评委:山东省记协主席赵念民)
5. 解放日报:《百姓话思想》第三季(新媒体)【点评】作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生动实践,用典型案例深度剖析、典型当事人平实讲述、典型场景真实展示的方式,通过全媒体手段多侧面、多角度勾画上海全面部署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深化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呈现出来的勃勃生机,映射出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作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选材精到、风格清新、制作精良、短小精悍,是主流媒体创新理论宣传的精品力作。(评委:陕西广播电视融媒体集团总编辑骞军)
新闻摄影2件:
1. 新华社:“您认识这位年轻人吗?”(单幅)
【点评】这是一幅表现大国领袖外交风采的优秀时政新闻摄影作品。2023年11月15日,在美国旧金山郊外的斐洛里庄园,习近平主席出席拜登总统举行的宴会,拜登向习近平展示手机里1985年习近平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访问旧金山的一张照片。在场的摄影记者迅速捕捉到这稍纵即逝的瞬间。照片主题鲜明、新闻性强,以简要的表达方式为观众呈现了具有时空纵深的精彩瞬间。(评委: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兰红光)相关阅读:新华社的这件独家佳作,参评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新闻摄影
2. 中国新闻社:(杭州亚运会)男子个人花剑:中国队陈海威晋级决赛(单幅)
【点评】这是一幅难得的优秀体育新闻照片,在杭州亚运会男子个人花剑比赛上,摄影记者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抓取了一场比赛中,两名“剑客”几乎同时出剑,其中的一名“剑客”在刀光剑影中以泰山压顶之势跃起反击的精彩瞬间。照片利用运动员舒展的击剑动作,十足的动感和细节,生动展现了击剑运动的魅力。(评委: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兰红光)
新闻漫画1件:
1.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丝路行旅图,带你穿越千年(长图)【点评】作品紧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一重大主题,以工笔手绘长图形式,通过巧妙的构思,运用东方美学和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以艺术性的画面,描绘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与十年建设成果,还有中老铁路、瓜达尔港等标志性合作成果。作品场面宏大,画面精美、细节丰富,充满想象力同时又兼具新闻性,推出后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评委: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郑华卫)
副刊作品1件:
1. 人民日报:歌声起太行(报告文学 ,报纸,12366 字)
【点评】作品主题重大,内涵深刻,以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的阜平县为缩影,通过“初心之歌”“奋斗之歌”“信心之歌”“青春之歌”四个鲜活生动的故事,用十年间的山乡巨变,干部群众自信自强、奋斗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运思巧妙,立意新颖。作者采访扎实,笔触自然流畅,描写细致入微,感人至深。(评委: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程丽红)
新闻访谈2件:
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鲁健访谈丨对话《流浪地球2》(上下集)(电视)【点评】该节目深入剖析《流浪地球2》这部中国科幻电影为何能打动全球观众,首次独家呈现中国科学家助力科幻电影人的动人故事。群像式访谈立意高远、形式新颖,汇聚了全球观众代表、影评人、电影主创、科学家等群体的解析和评价,生动讲述了中国科幻电影在讲好中国故事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等方面取得的突破。节目制作精良、场景丰富,以扣人心弦的影像叙事,揭示电影幕后的感人细节。(评委: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台长邢喆)
2.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中国好儿女 (电视)【点评】这是一篇深刻缅怀抗美援朝英雄事迹的力作。节目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契机,不仅“抢救性”地记录了90岁以上志愿军老战士的珍贵记忆,还邀请了英雄后代和专家深入解读,展现了英雄们的崇高精神和不朽功绩。作品构思巧妙,情感真挚,通过全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有效激发了青年一代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为传承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积极的社会氛围。(评委: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学义)
新闻直播2件:
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直播 (电视)【点评】这是一场新风扑面、亮点众多、鲜活精彩的重大体育赛事开幕式直播。直播准备充分、布局周密、协同默契、准确详尽,充分呈现中外嘉宾共同出席盛会的历史时刻,特别是首次在开幕式中应用AR虚拟技术,为新颖奇特、富有创意的点火仪式营造出惊艳震撼的视觉效果。直播不仅生动地向世界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与文化自信,更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评委:江西省记协主席郭建晖)
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Liv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Palestinian-Israeli conflict on day eight(第一现场火线直击:关注巴以冲突现场报道)(新媒体)【点评】本直播在巴以冲突不断升级、西方媒体大量报道偏颇失实的情况下,以客观、中立、平衡的视角直击巴以冲突核心,在炮火连天的“第一现场”,以多元内容和丰富角度,传递客观平衡报道的价值观,向世界呈现真实的人道主义危机现场,引发国际社会对和平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国际化表达向世界传递中国立场、中国声音,增强了中国媒体在海外舆论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评委: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传播中心主任弓春伟)
新闻编排3件:
1.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亚洲共此时)2023年9月23日 《浙江新闻联播》 (电视)【点评】在第19届亚运会开幕当天,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精心策划,推出特别编排“亚洲共此时”。整档节目分“此刻大莲花”“此刻浙江”“此刻亚洲”等章节,多路记者分赴不同核心现场,综合运用消息、直播连线、电视述评、人物访谈等报道形态,进行时地呈现杭州亚运会开幕盛况,同时全面回顾杭州亚运会八年的筹备之路,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开放、自信、包容的中国。节目主题宏大、立意高远,充分发挥电视特色,多场景、多视角、多形态展现中国特色、亚洲风采。(评委:陕西记协新媒体专委会副主任张连业)
2. 陕西日报2023年5月20日4-5版
【点评】该版面主题突出、构思精巧、逻辑严密、制作考究,以一列奔驰在铁路桥上的中欧班列为视觉中心,6个桥墩象征6个国家,烘托出“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并肩架‘桥’,联通东西”的主题。提炼内容清晰,简明扼要地对中国-中亚峰会背景进行了全景回顾,对峰会主要成果在延伸的轨道上给予重点呈现,寓意深刻。版面整体结构舒朗明快,脉络连贯,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和思想性,有着先声夺人的视觉冲击力。(评委: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副总编辑郭庆)
3. 解放日报2023年11月30日2版 要闻
【点评】该版面主题厚重、特色鲜明。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当天,解放日报梳理呈现自200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既体现了编辑对重大新闻选题的关注和积累,也体现了编辑部对于重要新闻节点的判断和把控,更体现了新闻人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职业素质。版面布局精巧,从上海出发,放眼沪苏浙皖,以精致的手绘,结合文字表达,展现版面意图。主题聚焦、内容饱满、结构清晰、端庄大气,从选题策划到编排设计,从内容选取到形式呈现,均实现了较好融合。(评委:陕西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连业)
新闻业务研究2件:
1. 新闻战线:“爆款长红”的探索与思考(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点评】这是一篇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创新性的新闻业务研讨文章。文章以正能量、高质量、大流量兼备的成功融媒体实践“两会艺览”为案例,从策划思路、操作经验、组织创新、平台赋能等多个层面,解析新闻产品诞生的关键环节和制胜经验。文章还进一步结合信息技术革命和媒体格局变革的时代语境,提出专业新闻部门实现融合转型的新范式,提出体制机制新路径,实现了从个案到全局、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该文具有鲜明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站位高远,思考精深,论述充分,给人启示。(评委: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副总编辑郭庆)
2. 传媒: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构建媒体深度融合新生态(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点评】这是一篇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在媒体深度融合步入“下一个十年”的关键时期,文章以问题为导向,用万份问卷、分层抽样、图表描述、案例剖析得来的扎实数据为基础,分析广电媒体融合实践中的痛点难点,分析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办法,指导实践,视野宏观,前瞻性强。文章指向精准、观点鲜明、论据翔实、论证清晰,兼具调研的客观性、研究的学术性和操作的实用性。(评委: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副总编辑郭庆)
典型报道4件:
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广播电视台: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电视)【点评】这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加拿大国际友人伊莎白生平的纪录片,从伊莎白跨越百年的传奇人生中撷取真挚感人的故事和场景,以小见大、用平实质朴的叙事手法再现了中国社会百年间的沧桑巨变,从一个外国友人视角讲述中国故事,题材厚重,现实价值和典型意义突出。创作团队用近十年的时间进行跟踪拍摄、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视觉语言生动自然,制作精良,是一部用心之作。(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
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新闻纵横》栏目:先生(广播)【点评】这组系列报道,通过采访不同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讲述大师们为祖国鞠躬尽瘁、奉献终身的事迹,以这些各行业代表性人物的个体故事生动诠释了治学报国、坚守理想的情怀和品格。作为一部广播作品,《先生》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其扎实的采访和对广播声音特色的充分发挥。报道团队赶赴全国各地深入采访,抢救性地发掘和记录了很多宝贵的声音和影像,也留存下了一份宝贵的时代记忆。(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
3. 湖南广播电视台:丝路上的中国医生(电视)【点评】这部作品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向海外派遣援外医疗队60周年为背景,主题重大,时机把握精准。创作团队兵分五路前往塞拉利昂等五个国家的援外医疗一线采访报道,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现场故事展现了中国援外医生的感人事迹,以具体可感的微观视角折射宏大主题,生动自然地反映中国形象、传达中国理念,于无声处浸润人心。作品组织策划有力、制作精良,在同题材报道中表现较为突出。(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
4. 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新闻客户端:“候鸟教授”团队:攥牢“红莲稻”种 心怀农业“中国芯”【点评】这是一则聚焦粮食安全问题、反映典型人物的优秀新闻报道作品。通过新媒体传播形式,该报道讲述了先进人物群体——朱英国院士及其团队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了“红莲稻”的研发过程、应用成果,以及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作用。报道深情讴歌了一线工作的中国农业技术专家以砥砺奋进的精神,坚守着端牢“中国饭碗”的责任担当。报道制作精良、表达生动。(评委:云南大学新学院副教授黎藜)
舆论监督报道 3件:
1. 新华社:“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调查”系列报道【点评】这组报道聚焦“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受限”这个群众关切的话题,调研区域覆盖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华南,广泛采访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等相关群体,收集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报道客观理性,以事实说话,反映多方声音,是一篇监督性和参考性兼备的调查性报道。报道引起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有效推动了相关问题的改善,发挥了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评委: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龚政文)
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填坑?挖坑!(电视)【点评】央视这篇“焦点访谈”通过实地采访,运用航拍等多种手段,揭露了一家企业在长达8年时间里,以“砂坑回填”项目为幌子,行非法盗采矿产之实,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报道针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力、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展建设性监督。节目播出后,相关人员受到严肃处理。节目上连“天线”,下接地气,调查严谨细致、层层深入,让人信服。报道选题独家,主题重大,画面生动,监督有力,达到了收视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评委: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龚政文)
相关阅读:央视焦点访谈作品参评中国新闻奖:填坑?挖坑!
3. 人民日报社侠客岛微博账号:一颗老鼠头为何要省级调查组才能查清?(新媒体,379 字 )【点评】这是一篇不到400字的精彩短评。评论直指“鼠头鸭脖”事件,反映出有关部门单位不作为、懒作为,遇到舆情就和稀泥、“堵捂瞒”,把小事拖大、矛盾上交,浪费大量行政资源,更损害了公信力。评论一针见血、行文老辣,把握准确、观点深刻,小微评迸发正能量、带来大流量,舆论引导效果较好。(评委: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龚政文)相关阅读:人民日报社侠客岛微博379字评论拟参评第34届中国新闻奖
融合报道3件:
1. 人民日报客户端:风雨落坡岭【点评】2023年7月底,华北地区突降大雨,引发洪涝灾害,K396次列车因此被困在落坡岭。这件作品完整地记录了这趟列车从被困到脱险的105个小时的全过程。它从亲历者提供的2000多个视频等素材中萃取精华,真实可信,直击人心,引发共情。作品以小角度阐述大道理,接地气,动人心,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通过在灾害面前人们众志成城、相互帮助的一个个感人瞬间和故事,颂扬人性的光辉,生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委: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陈品高)
2. 央视新闻客户端:顶级实验室|在地下700米捕捉宇宙中的“幽灵粒子”【点评】这是一篇科普互动融媒体报道的典型作品,采用“体验式”探访的创新方式,利用“新闻+”的节目形式,全景式展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通过模拟实验,让科研人员借助教具展示“捕捉中微子到底有多难”;通过现场访谈,让技术人员面对面讲解示范“大科学装置为什么要建在地下700米?”;通过AR虚拟、特种设备拍摄等技术手段,让观众能够感知科学装置的工作原理。该作品利用直观活泼的手法表现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利用实验与互动的方式回答观众想问的问题,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评委: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达威)
3. 新华社客户端:看!《我们亚洲》,雄风更劲!【点评】作品从北京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切入,运用分屏短片的形式,巧妙拼接多个亚运经典瞬间和发展重要节点,不仅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一届届亚运会举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翻天覆地变化;也生动展示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亚洲各国团结共进的感人过程。作品既有历史纵深,站位高远、视野宏阔;又有新颖创意,画面精美、功底扎实,极具感染、引发共鸣,让人看到了体育如何团结不同文明与多元文化,看到了一个联通世界的中国和一个自信发展的亚洲,看到了各国携手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评委:福建日报社副总编辑兰锋)
应用创新1件:
1.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博TV客户端:“福通五洲”出入境信息服务平台【点评】这是一个具有功能特色、区域特色的服务型新媒体应用创新。“福通五洲”出入境信息服务平台抓住福建作为侨务大省、“海丝”核心区、改革开放前沿地的独特优势,通过大数据抓取和信息交互技术,实现出入境政务服务官方网站、海博TV客户端、“福建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的融合互通,具备涉外资讯、文化分享、网上办事、风险预警、境外求助等五大功能。采用“新闻+政务+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出入境人员的多样化需求,做到以平台载文化,以用户带平台,拥有庞大出入境群体的传播潜力,在国际传播能力和提升传播效能两个方面皆有一定创新性。(评委: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达威)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王晨雅




355#
发表于 2024-11-7 15:35: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原标题:
祝贺!北京日报社5件作品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链接: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 ... stamp=1730963720192
编辑:李佳


356#
发表于 2024-11-9 21:39: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

来源:编辑课堂(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n7PlqX49WbBwXy9HwltzQ
编辑:李佳


357#
发表于 2024-11-11 20:40: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寻找青年“评论咖”!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来了

抬起头,蓦然间,才发现
再过俩月,就到2025年了
年初立下的flag还在坚挺吗
青春的passion还在澎湃吗

2024的岁尾,
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如期而至
每一名优秀的评论人
都离不开日夜的钻研、苦练
也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培育

这一季,我们再次刷新大学生评论赛的规格
邀请到全国多所高校
新闻传播(电视)学院的知名专家学者
组成阵容豪华的“高校评审团”
一同寻找青年“评论咖”



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已经走过了四个赛季。前四季回顾:
“云颁奖”来了!围观送kindle、红星新闻定制版天猫精灵……》
《你有一笔大赛奖金待领取……》
《与热爱评论的人相遇!颁奖典礼来咯》
《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出炉!同步颁发优秀指导老师奖、优秀组织奖》


红星新闻评论频道上线之初同步发布“星辰计划”,奖励有影响力的评论、吸纳优质作者。

作为“星辰计划”的子活动——“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第五季即日起正式启动,将面向全国高校的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启报名。



初赛赛制

* 三条晋级通道

1. 评分晋级
参赛选手将按照参赛码分组,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高校评审团”随之分为不同的高校评审小组,每组选手的参赛作品分别由一个高校评审组进行审阅评分。
每个组别一个评论题目、同时写作,贯以一致的评审标准,确保公平公正。组内按作品质量选拔,将根据高校评审团的评分排名榜晋级决赛。

2. 积分晋级
选手按规定提交的有效稿件将逐一公开展示。对每篇作品的阅读量、留言量等计算作品展示积分,将根据作品展示的积分排名榜晋级决赛。
*如果有选手同时晋级以上二榜,则只计一次,并从“高校评审团评分排名榜”中递补晋级人选。

3. 评委直通
专业评委将从除以上二榜晋级之外的初赛作品中,择优选出不超过10篇作品,共助力不超过10名选手直通决赛。


*所有晋级决赛的作品,将以“优质作品”之名获得一定稿费。
具体晋级名额将视报名情况而定,以上三种方式的晋级比例为60%、20%、20%。





决赛赛制


晋级决赛的选手将同一时间接收题目、同一时间提交作品。
选手按规定提交的有效稿件将逐一公开展示,接受评委的专业评分。
决赛成绩根据专业评分综合计算,按分数由高到低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奖金分别为5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均为税前),同步颁发获奖证书。

比赛还将颁发优秀指导老师奖、优秀组织奖。



参赛指南

初赛与决赛,参赛的评论作品体裁均不限,可文字、可视频,可音频、可漫画等。
作品评价维度包括观点新颖性、逻辑严密性、内容鲜明性、呈现体裁技术性等。



报名方式

关注微信公众号“红星评论”(ID:hxxwpl);
获取参赛报名表格;
身份核验后获得参赛码、进入参赛群;
报名时间为一周。


来源:红星评论(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358#
发表于 昨天 23: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4名前媒体人,被撤销长江韬奋奖获奖资格!

来源丨综合自中国记协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等

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主办。
范长江新闻奖创设于1991年,韬奋新闻奖创设于1993年。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精神,合并为长江韬奋奖。2005年至2010年,每年评选一次;2010年至今,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20名获奖者。其中长江系列10名,主要奖励优秀记者、新闻评论员、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韬奋系列10名,主要奖励新闻编辑、新闻类节目制片人、校对等新闻工作者。
经过30多年的评选实践,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不断征求意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业内比较规范、相对稳定的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确保评选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业务导向和较高的权威性,示范性,得到新闻界的广泛认同。
中国记协网站信息显示,4名前媒体人被撤销长江韬奋奖获奖资格,具体情况如下:
一、2024年7月10日,中国记协发布公告,根据《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规定,现撤销第16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石大东的获奖资格。

16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名单


二、2023年10月11日,中国记协发布公告,根据《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规定,现撤销第2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魏斌的获奖资格。



三、2023年9月8日,中国记协发布公告,根据《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规定,现撤销第12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李建国的获奖资格。



四、2023年4月14日,中国记协发布公告,根据《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规定,现撤销第6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张延平的获奖资格。

6届韬奋新闻奖(2004年)获奖者名单


附:长江韬奋奖评选文件摘录:违反职业道德,一经查实,取消参评资格和获奖资格
1.参评人员申报事迹材料、获奖代表作和《推荐表》等申报材料有造假、失实、拔高、虚报、篡改等情况,一经查实,撤销参评或获奖资格,对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2.参评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或因违反评奖规则等行为受到处罚并在影响期内的,一经查实,取消参评资格和获奖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3.因上述1、2项违规情况被撤销参评或获奖资格人员,和被通报批评的责任人,今后不得参加中国记协评选活动。被通报批评的责任单位不得参加下一届长江韬奋奖评选。
4.对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推荐、初评、公示的,撤销相关人员参评或获奖资格,对相关责任单位予以批评,责令整改。
5.对取消获奖资格的人员,公开发布公告,取消相关人员获奖资格,责成相关报送单位、推荐单位追回奖杯、获奖证书和奖金。
6.填报信息有误,导致申报材料与实际不一致,对报送单位予以批评。首次被批评的,责令整改;连续2届被批评的,减少2届累计涉及名额。
7.评委存在接受推荐单位、报送单位和参评人员宴请、财物等行为,撤销其评委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单位,撤销所涉单位及人员相关作品的参评或获奖资格,相关人员今后不得参加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活动。涉嫌违纪违法行为的,报纪检监察部门。
8.评委严格履行与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签订的保密协议。在评选结果揭晓前,未经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授权,不得泄露有关评选工作信息。如违反,撤销其评委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
来源:传媒头条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Bw9ZLodxUGWoPWDd1AG6Lw
编辑:刘诗扬

7.png (205.39 KB, 下载次数: 1)

7.png

6.png (205.15 KB, 下载次数: 1)

6.pn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