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白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锥集

[复制链接]
35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5:15 | 只看该作者
二二六、

1、势同而知异,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如是,则知者未得治也;知者未得治,则功名未成也;功名未成,则群众未县也;群众未县,则君臣未立也。

陆注:如果人们地位相同而智慧不同,谋取私利而不受惩罚,随心所欲而不会碰壁,那么人们将奋起争竞,求取私欲,而不可说服了。像这样,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不能进行治理;有智慧的人不能治理,那么他们的功业和名望就不能成就;他们的功业名望不能成就,那么人群就不会有等级差别;人群没有等级差别,那么君主与臣下的关系就不能确立。


含泪这个  治,是有问题的,按照现在的说法,没得治就是没得救了,但是在你那个年代,只能理解为被动用法,治:理、管、被启用。

译文:没有尊卑就会各打各的算盘(地位相同就会思想不统一),各搞各的就会制造摩擦(无祸就是有祸),放纵欲望就会收不了场(无穷无尽),那不用说,民心就动荡了(奋,动也。——《广雅》)。如此,那人才没用了,人才没用了,那么地位和官职就不存在了,地位和官职不存在,那么大伙儿就没差距了,那么君臣也不存在了。
.2、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

陆注:没有君主来统制臣子,没有上级来控制下级,那么天下的祸害就会因为各人的为所欲为而不断发生。

制,管理嘛,控制,你真的是。

生:性。《書•君𨻰》惟民生厚,因物有遷。

天下害生纵欲:世间人性恶劣、物欲纵横。
.
3、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强胁弱也,知惧愚也,民下违上,少陵长,不以德为政,如是,则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故知者为之分也。

陆注:  人们需要和厌弃同样的东西,可是需要的多而东西少,东西少就一定会发生争夺了。用来供养一个人的,是各行各业的人所制成的产品。一个人的能力不可能同时精通所有的技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从事所有的职业,所以人如果离群索居而不互相依靠就会陷入困境,如果群居而没有名分规定就会发生争夺。陷于困境,是一种祸患;争夺,是一种灾难。要消除祸患免除灾难,就没有比明确各人的名分、使人们结合成社会群体更好的了。如果强暴的威胁弱小的,聪明的害怕愚昧的,下民违抗君上,年轻的欺凌年长的,不根据礼义道理来治理政事,像这样,那么年老体弱的人就会有无人扶养的忧虑,而身强力壮的人也会有分裂相争的祸患了。做事干活是人们所厌恶的,功名利益是人们所喜欢的,如果各人的职事没有名分规定,像这样,那么人们就会有事情难以兴办而互相争夺功劳的祸患了。男女的结合、夫妇的区别、娶妻出嫁、定亲送礼、送女迎亲等如果没有礼制规定,那么人们就会有失去配偶的忧虑,而有争夺女色的祸患了。所以智者给人们制定了名分。

A、 分,是指制度、法则,在儒家,偏指 礼法。
B、 强胁弱也,知惧愚也,

陆注:如果强暴的威胁弱小的,聪明的害怕愚昧的,

知:管理、主持。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知惧愚也:主人怕佣人。
.C、 不以德为政

陆注:不根据礼义道理来治理政事,

译文:不以善为正。(政,正也。——《说文》)

D、职业无分

陆注:如果各人的职事没有名分规定,

译文:职责就不明确。

E、则人有树事之患,

陆注:那么人们就会有事情难以兴办

译文:那么人就会厌恶做事。(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F、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

陆注:男女的结合、夫妇的区别、娶妻出嫁、定亲送礼、送女迎亲等如果没有礼制规定,
是荀含泪表达有问题,还是解释有问题哟,总觉得有点累赘。

男女之合与婚姻有什么区别?

译文:男女搭配、夫妻分离、娶媳嫁女、下聘纳金、往来没有礼节。
.G、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故知者为之分也。

陆注:那么人们就会有失去配偶的忧虑,而有争夺女色的祸患了。所以智者给人们制定了名分。

咔咔,你这个解释真的有档次。

争色:争面子、好胜心。

译文:那么人们就会产生不融洽的忧愁,且会产生争抢好胜的祸患。所以,智者要为其制定礼法。
.
35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6:18 | 只看该作者
二二七、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它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它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

陆注:使国家富足的途径: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并妥善贮藏那多余的粮食财物。节约费用依靠礼制,使民众富裕依靠政策。推行节约费用的制度,所以粮食财物会有盈余;实行使民众富裕的政策,所以民众会富裕起来。民众富裕了,那么农田就会被多施肥并且得到精心的耕作;农田被多施肥并且得到精心耕作,那么生产出来的谷物就会增长上百倍。国君按照法律规定向他们收税,而臣民按照礼制规定节约地使用它们。这样,余粮就会堆积如山,即使时常被烧掉,也还是多得没有地方贮藏它们。那君子哪里还用担心没有余粮呢?所以,懂得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就一定会享有仁爱、正义、圣明、善良的名声,而且还会拥有丰富得像山陵一样的积蓄。这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由于贯彻了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的方针。不懂得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那么民众就会贫困;民众贫困了,那么农田就会贫瘠而且荒芜;农田贫瘠而且荒芜,那么生产出来的谷物就还达不到正常收成的一半。这样,国君即使热衷于索取侵占掠夺,仍将得到很少;如果有时还没有按照礼制规定节约地使用它们,那就一定会有贪婪搜刮的名声,而且还会有粮仓空空穷困贫乏的实际后果。这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因为不懂得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的办法。《康诰》说:“广大地庇护民众啊就像上天覆盖大地,遵行礼义道德就能使你本人也得到富裕。”说的就是这个啊。



你这个《康诰》的解释有点扯也哈。
陆注:若:顺。裕:在《尚书》中是宽裕的意思,这里断章取义,表示富裕。乃:你。荀子引此语的旨意是上文所说的:君主裕民,则自己也会有富厚之积。

我们去查一下,荀含泪是不是在搞忽悠。
.版本还多得很。

百度版: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远惟商者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郑玄注十三经版:王曰:“呜呼!封,汝念哉!(念我所以告汝之言。)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今治民将在敬循汝文德之父,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以为政教。○遹音聿,又音述,马绍:“述也。”衣如字,徐於既反。)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往之国,当布求殷先智王之道,用安治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汝当大远求商家耇老成人之道,常以居心,则知训民。○耇音狗。)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又当别求所闻父兄用古先智王之道,用其安者以安民。)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大于天,为顺德,则不见废,常在王命。)

荀子的版本是: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
.封,是武王的小弟弟康叔的名儿,周公平定叛乱之后,周成王就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统治,并改封康叔为卫君,建立卫国,《康诰》就是康叔的委任状。

郑神童,你的汉语有点飞哟。
念,是 记 的意思,在前文说过了,听、职,也是记的意思。

将,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
祇,安也。《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
〈〈釋名》衣,依也。

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如今民众信奉的是一心追随你的父亲(文王)、继续聆听、依赖他伟大的教导。

你说,你怎么老是与别人解释的不同啊?
这就是智商的差距噻,我一瞅就是这么回事儿,就是找出据费劲。
.敷:施。敷政优优,百禄是道。——《诗•商颂•长发》
殷,大也;众也。——《广雅》
乂,賢才之稱。《書•臯陶謨》俊乂在官。

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此去施政要像伟大的先知圣王那样,以保佑善良的人民。
.惟,〈〈玉篇》有也,爲也,謀也,伊也。
商,度也。——《广雅》
耇,老、寿。耇造德不降。——《书•君》
人:仁。
知:治。

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你要长久注意一直到老也是完善仁德,宽容管理训教(人民)

唉呀,我们古人真牛B呀。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另外要听从古代的先知圣王的教诲,让人民安居乐业。


弘,《爾雅•釋詁》大也
若:顺。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裕:教导。乃由裕民。——《书•康诰》

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像天空那么博大宽容,以德服人,你呢,就算没有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咔咔咔,荀含泪,你那么小资了嘛,啷个回事咧?
.根据 用康保民   的结构,

用保乂民:让人民安定和睦(善良、美好)。.
35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7:05 | 只看该作者
二二八、
1、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

陆注:减轻农田的税收,整治关卡集市的赋税,减少商人的数量,少搞劳役,不耽误农时,像这样,那么国家就会富裕了。

轻、平应该是一个意思。平,就是不要高起来,平价。

税、征、数也应该是一个意思噻。

找不到出据,只能,《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

省商贾之数:减轻对商人的责罚。
.纠正前文的一个疏漏:


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各搞各的就会制造摩擦(无祸就是有祸),放纵欲望就会玩完(无穷就是穷、完了。).

2、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贵之者,是贵天下之本也。


陆注:人生活着,不能没有社会群体,但结合成了社会群体而没有等级名分的限制就会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产生动乱,一产生动乱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没有等级名分,是人类的大灾难;有等级名分,是天下的根本利益;而君主,是掌管等级名分的枢纽。所以赞美君主,这就是赞美天下的根本;维护君主,这就是维护天下的根本;尊重君主,这就是尊重天下的根本。

A、分,礼法。

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所以,没有礼法,是人类永远的伤口;有了礼法,是世间最根本的良方。

咔咔,让你瞅瞅白话文的小资特色。
.B、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仁君,是用来掌管礼法的枢纽。

3、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逸乐、或劬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

陆注:古时候先王用名分来治理民众、用等级来区别他们,所以使有的人受到褒奖、有的人受到惩罚,有的人待遇优厚、有的人待遇微薄,有的人安乐、有的人劳苦,这并不是特地要用来造成放荡奢侈或美好的名声,而是要用它来彰明仁德的礼仪制度,贯彻仁德的秩序。


你这个解释怎么瞅怎么别扭。

等:同。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

淫,貪也。《禮•樂記》聲淫及商。
夸:炫耀。华言无实曰夸。——《周书•谥法》
声: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明、通一个意思,懂得、明白。
文:修饰、美观。
顺:和顺。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诗•郑风•女曰鸡鸣》

译文:过去先王用礼义来划分从而产生相互对立的(共识),所以产生了美、丑;厚、薄;安逸、劳苦,不是刻意用来吹响(宣扬)贪求安逸、炫耀富丽的号角,(而是)用来(让人们)懂得仁义的阳光(壮美)、明白仁义的雨露(和畅)。

4、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为之钟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不求其余;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已,不求其外。《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方。”此之谓也。

陆注:所以给人们在各种器具上雕刻图案、在礼服上绘画各种彩色花纹,使它们能够用来分辨高贵与卑贱就罢了,并不追求美观;给人们设置了钟、鼓、管、磬、琴、瑟、竽、笙等乐器,使它们能够用来区别吉事凶事、用来一起欢庆而造成和谐的气氛就罢了,并不追求其他;给人们建造了宫、室、台、榭,使它们能够用来避免日晒雨淋、修养德性、分辨尊卑就罢了,并无另外的追求。《诗》云:“雕琢它们呈纹章,质如金玉一个样。勤勤恳恳我们的君王,治理着四面八方。”说的就是这个。

A、雕琢、刻镂、黼黻、文章:切磋、雕刻、染色、刺绣。

B、观:显示。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不求其观:不是追求显摆。

C、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使人们能因此表达哀、乐、和睦、欢快、安详、宁静而已。

D、余:闲暇。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不求其余:不是追求好玩。
.E、外:外表。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辨轻重,字典上也是表 尊卑 ,前文已经有了一个辨贵贱,这儿,根据 避日晒雨淋、修养德操,这个辨轻重,也应该指  实用的东东。

轻重:轻浮与稳重、愚昧与文明。

辨轻重而已,不求其外:区别文明与野蛮而已,不是追求好看。
.
35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8:48 | 只看该作者

二二九、《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方。

陆注:《诗》云:“雕琢它们呈纹章,质如金玉一个样。勤勤恳恳我们的君王,治理着四面八方。”

你这个解释,一瞅就不得分呢。

《诗•大雅•棫朴》: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引用网上译文: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这首诗,历来解者纷纭,我们来看他们的汉语如何。
.
1、 首章以“棫朴”起兴。毛传释曰:“棫,白桵也。朴,枹木也。芃芃,木盛貌。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此是将棫朴喻贤人。而《诗集传》释曰:“芃芃棫朴,则薪之槱之矣;济济辟王,则左右趣之矣。”意为灌木茂盛,则为人所乐用,君王美好,则为人所乐从。此是将棫朴喻君王。毛传释兴,每每孤立地就兴论兴,所以兴与下文的关系往往显得牵强附会。朱熹释兴,总是将起兴句与被兴句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的定义。

芃:繁盛、茂美。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诗•鄘风•载驰》
槱,《說文》積木燎之也。

《詩•大雅》柞棫拔矣。柞,是青杠树,易燃、烟少,聚会、婚丧嫁娶的最佳柴火。但是,它落叶,并且不光洁。
那么,棫,估计就是青杠树中的极品,四季常青、主干光洁直立、聚族丛生,即水青杠,与繁盛、茂美刚好契合,一般都舍不得砍来烧,现在川贵地区都喻为神树,这儿是烧来歌颂先王,正好也契合。
那么这个 朴,就是形容词:厚重。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繁茂的水青杠厚重坚实,砍来烧成一堆大火,我们围着它,引吭高歌: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健美。四骊济济。——《诗•齐风•载驱》
趣:趋。汝先观吾趣。——《列子•汤问》
左右:四周。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伟大的君王,万国敬仰。


祭祀之禮,王祼以圭瓚,諸臣助之亞祼以璋瓚,左右奉之。
祼,古代君主对朝见的诸侯酌酒相敬。
祼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周礼•青官•典瑞》
祼圭(古代玉制酒器。帝王用来盛酒降神或盛宴宾客)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伟大的君王,诸侯相贺。
.2、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璋:《通释》:“《白虎通义》曰:”璋以发兵何?璋半圭,位在南方,阳极而阴始,起兵亦阴也,故以发兵也。‘是璋古用以发兵。“
《毛传》:“峨峨,壮盛貌。髦,俊也。”

你们为什么认为是发兵呢?你们的思维真是不可理喻。

峨,高也。——《广雅•释诂四》
攸,所也。——《尔雅》

宜:熟食肉。弋言加之,与子宜之。——《诗•郑风》

译文:高举酒杯,俊贤畅饮。
.3、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朱熹《诗集传》以为舟中之人自觉划动船桨实喻六师之众自觉跟随周王出征,云:“言‘淠彼泾舟’,则舟中之人无不楫之。‘周王于迈’,则六师之众追而及之。盖众归其德,不令而从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云:“文王征伐,六师扈从,有似烝徒楫舟,则其作武勇之士也又可见。”齐诗根据本章末两句“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而断定本诗是言文王伐崇之事,后人多有从之者。

《毛传》:“淠,舟行貌。”《集疏》:“军舟浮泾而行,众徒鼓楫(即jí),水声淠淠然也。”
《春秋繁露o四祭》:“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此文王之伐崇也。”


淠,《玉篇》水聲也。

《广雅》:‘匪,彼也。’
匪:风采、牛B。有匪君子,如切如瑳。——《诗•卫风•淇奥》

《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

烝:众多。有豕向蹄,烝涉波矣。——《诗•小雅•渐渐之石》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急水行舟,众人划浆。
.重来:


淠,《博雅》淠淠,茂也,衆也。

《广雅》:‘匪,彼也。’
匪,《說文》一曰非也。

《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

烝:众多。有豕向蹄,烝涉波矣。——《诗•小雅•渐渐之石》
徒,《廣韻》空也。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水大没有好船(畅通无阻的舟),众人划浆也徒劳。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邁,老也。《書•秦誓》日月逾邁。

六,《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六,表阴。
师,众也。——《尔雅》
及,《韻會》旁及,覃被也。《詩•大雅》覃及鬼方。《周頌》燕及皇天。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周王走了(去老了、去世),众人受到波及,感觉失去了阳光。

各位前辈,如果你们泉下有知,应该对华夏子孙道一个歉。
.4、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郑玄笺曰:“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作人者,变旧造新之意。””姚际恒《诗经通义》云:“此章言文王法天之文章,以兴文治而作人材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四章)以天文喻人文,光焰何止万丈长耶!”显然,诸家多认为“云汉”乃喻周王。末句“遐不作人(何不培养人)”虽是问句,实则是肯定周王能培育人。严粲《诗缉》云:“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类似的用法还见于《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咔咔,我喜欢全挑的感觉。

这个 倬,把我烤了一下,《大雅》有倬其道,倬:明亮、宽广。
根据古人反义词同义的现象,倬,应该可表黑暗,不然这首诗解不出来。

章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黑夜没有银河的照耀,天空就漆黑一团(是一块帐幕罩向天空)。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遐:远、久。降尔遐福,维日不足。——《诗•小雅•天保》
不,通“丕”(pī):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作,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周王万古(寿命尽了)!(像银河那样)永远伟大、造福人类!
.5、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朱熹在《诗集传》中曰:“追之琢之,则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至矣。勉勉我王,则所以纲纪乎四方者至矣。”他还在《诗传遗说》中补充道:“功夫细密处,又在此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四方都便在他线索内牵著都动。”他答人问“勉勉即是纯一不已否?”又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二者合而言之,也就是说:精雕细刻到极致,是最美的外表,纯金碧玉到极致,是最好的质地,周王勤勉至极,有如雕琢的文彩和金玉的质地,是天下最好的管理者。如此释诗,似太迂曲,所以很多人并不把前两句视作兴,他们认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其”指的就是周王,意谓周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又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汪龙《毛诗异义》谓本章“言文王圣德,纲纪四方,无不治理,又总著政教之美,官人之效。经之设文,盖有次第矣”。

朱熹懂个球啊。

《毛传》:“追,雕也。”陈启源《毛诗稽古编》:“章,周王之文也。相,周王之质也。追琢者其文,比其修饰也。金玉者其质,比其精纯也。”
郑玄的《郑笺》:“我王,谓文王也。以网罟(古gǔ)喻为政,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荀含泪的意思,追 也是 雕,你战国小资哦,你是没搞懂还是在篡典啊?
.追,《說文》逐也。
相,《爾雅•釋詁》視也。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磨去外障,金玉就现出来了(驱散阴霾,光明重现。)

勉,《廣韻》勖也,勸也。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劝勉我王(当下的君王),一统天下。
.小小细化一下:

C、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使人们能因此表达好坏、乐哀(和睦欢快、安详宁静)而已。



淠,《博雅》淠淠,茂也,衆也。

《广雅》:‘匪,彼也。’
匪,《說文》一曰非也。

《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
《韻會》帶也。《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

泾舟:通达的向导(带路人、领袖)

烝:众多。有豕向蹄,烝涉波矣。——《诗•小雅•渐渐之石》
徒,《廣韻》空也。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水大没有好向导,众人划浆也徒劳。
.
35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9:31 | 只看该作者
二三零、

1、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非特以为淫泰也,固以为王天下、治万变、材万物、养万民、兼制天下者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

陆注:至于穿多种颜色的衣服,吃多种口味的食品,积聚多种多样的财物而控制它,兼并了天下百统治它,这并不是特意要用它们来造成放荡奢侈,而不过是认为统一天下、处理各种事变、管理万物、养育民众、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的人实在没有比仁德的君子更好的了。
你这个解释前言不搭后语。

前文已释,淫泰:贪图安逸。

固,久也。——《小尔雅•广诂》
固以为:一直用来-------

制,裁也。——《说文》
兼制天下:全全决断国家事务。
.2、故其知虑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则治;失之,则乱。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诚美其厚也,故为之出死断亡以覆救之,以养其厚也;诚美其德也,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藩饰之,以养其德也。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也。《诗》曰:“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此之谓也。

陆注:那仁人君子的智慧足够用来治理民众,他的仁爱厚道足够用来安抚民众,他的道德声望足够用来感化民众。得到了这样的人,天下就安定;失去了这样的人,天下就混乱。老百姓实在是要依靠他的智慧,所以才成群结队地替他劳动来努力使他安逸,以此来保养他的智慧;老百姓实在是赞美他的仁厚,所以才出生入死来保卫解救他,以此来保养他的仁厚;老百姓实在是赞美他的德行,所以才给他在各种器具上雕上图案、在礼服上画上各种彩色花纹来遮蔽装饰他,以此来保养他的德行。所以仁人君子处在君位上,老百姓尊重他就像上帝一样,亲爱他就像父母一样,为他出生入死也心甘,这并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因为他所肯定的主张实在好,他所取得的成就实在大,他所带来的好处实在多啊。《诗》云:“我背粮食我拉车,我扶车子我牵牛,我们运输已完成,吩咐我们都回去。”说的就是这个。

A、出死断亡

陆注:出生入死

猜呀,是这意思。

死、断、亡:死亡、断离、失踪。
那么 出,应该有独立的意思。出:离家。

出死断亡: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B、覆救:保护。
.C、《诗》曰:“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陆注:《诗》云:“我背粮食我拉车,我扶车子我牵牛,我们运输已完成,吩咐我们都回去。

你这个解释与荀含泪的前文不搭界儿咧,到底是谁的错?

《诗•小雅•黍苗》: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黍苗》是宣王时徒役赞美召穆公(即召伯)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几句大白话,我就不啰嗦了,我们只斟究: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荀含泪的前文是: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也。
那么引用的文字,应该与帝王相关的功绩才靠谱。

这儿很明显了,我,可以是  你,我在〈〈论语〉〉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了让人好理解,我把  我  解释的是:自己。实际上,对于说话者来说,是偏指说话的对象:你(们)。
.是任是负。——《诗•大雅•生民》。注:“任,犹抱也。”
与其輂辇。——《周礼•乡师》。注:“人挽行。”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拥抱你挽扶,我出车子你出牛。


盖,字典上解释的也是  何不。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诗•小雅•黍苗》
盖,覆也。《關尹子•八籌篇》其高無蓋。
覆即复。

云:多、盛大。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云:語助词。《詩•小雅》伊誰云憎。

归通“馈”。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論語》歸孔子豚。

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们走在一起,答谢伟大的王恩。

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我没想到你们居然搞错了,我有时候不由自主地琢磨,是你们不正常还是我不正常哦,幸好还有个荀含泪作证。
.
35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9:49 | 只看该作者
二三一、今之世而不然,厚刀布之敛以夺之财,重田野之税以夺之食,苛关市之征以难其事。不然而已矣,有掎挈伺诈、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敝之。百姓晓然皆知其污漫暴乱而将大危亡也。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杀其上,粥其城、倍其节而不死其事者(3),无它故焉,人主自取之也。《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此之谓也。
陆注:现在的社会却不是这样。在上位的人加重对金钱货币的搜刮来掠夺百姓的财产,加重对田地的税收来抢夺百姓的粮食,加重对关卡和集市的收税来为难百姓的贸易活动。而且并不是这样就罢休了,他们还抓住对方的弱点伺机欺诈、玩弄权术阴谋进行倾轧陷害,用这种手段来互相颠覆,来摧残百姓。百姓明明知道这种人污秽肮脏残暴淫乱而将导致极大的危难与灭亡。因此臣子中就有人杀死了他们的君主,下级有的杀死了他们的上司,出卖城池、违反节操而不为君主的事业卖命,这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君主自作自受的啊。《诗》云:“说话总会有应答,施恩总会有报答。”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1、掎挈伺诈、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敝之

陆注:抓住对方的弱点伺机欺诈、玩弄权术阴谋进行倾轧陷害,用这种手段来互相颠覆,来摧残百姓。


掎,《說文》偏引也。
挈,带领。挈国之辞也。——《谷梁传•宣公十一年》
伺,《正韻》偵𠋫也。即偷看。
诈,欺也。——《说文》

掎挈伺诈:率领鼠辈。
权谋倾覆:计划叛乱。
以相颠倒:因此颠倒是非。
以靡敝之:因此生活糜烂。
.2、死:主。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倍其节而不死其事者:违背礼法、不把侍奉的人当主子。
.
35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50:00 | 只看该作者
二三二、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亩,刺屮. 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 。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下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陆注:使天下普遍富足的方法在于明确名分。开垦田地,筑好田垄作为标记,铲除杂草,种植谷物,多施粪使土地肥沃,这是农民群众的事情,掌握农时,使民众尽力,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收益,使老百姓协调一致,使人们不偷懒,这是将帅的事情。使高地不干旱,洼地不受涝,寒暑和顺适宜,而庄稼按时成熟,这是自然界的事情。至于普遍地庇护老百姓,普遍地爱抚老百姓,全面地管理老百姓,即使遇到饥荒歉收旱涝年岁,也使老百姓没有受冻挨饿的祸患,这便是圣明的君主、贤能的宰相的事情。

1、 明分:明确职责。
2、 掩地表亩。

陆注:掩:掩盖,使有植被,指开垦耕种。表:标记。亩:田垄。表亩:立田垄以作标志,指明确田界。

掩地,猜也是耕地。根据古人反义词同义,掩就是翻。故 掩地:翻地。

亩:田垄。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诗•小雅•信南山》
表亩:筑埂。

3、 众庶:百姓。
4、 是天下之事也
陆注:这是自然界的事情
你这个解释还怪也。
译文:是百姓的事。
.
35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50:43 | 只看该作者
二三三、墨子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然后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然后荤菜百疏以泽量;然后六畜禽兽一而■车:鼋鼍、鱼鳖、鳅鳣以时别,一而成群;然后飞鸟、凫雁若烟海;然后昆虫万物生其间:可以相食养者不可胜数也。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余足以衣人矣。夫有余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

陆注:墨子的论调,焦灼不安地为天下人担忧物资不够用。他所谓的不够,并不是天下共同的祸患,而只是墨子个人的担忧与过虑。现在那土地上生长五谷,如果人们善于管理它,那么每亩田就可以出产几盆谷物,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此外,瓜、桃、枣、李每一棵的果实也得用盆、鼓来计算;其次,葱蒜之类以及各种蔬菜也多得满阬满谷;其次,各种家畜与猎取的禽兽都肥大得一只就要独占一车;鼋、鼍、鱼、鳖、泥鳅、鳝鱼按时繁殖,一只一条能变成一群;再次,飞鸟、野鸭、大雁之类多得就像烟雾覆盖在大海上;还有,昆虫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长在天地之间:可以供养人的东西多得不能尽举。天地长出万物,本来就绰绰有余,足够用来供人食用了;大麻、葛、蚕丝、鸟兽的羽毛牙齿皮革等等,本来就绰绰有余,足够用来供人穿戴了。那所谓的物资不够,并不是天下共同的祸患,而只是墨子个人的担忧与过虑啊。

1、 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堂而皇之为天下担忧(物产)不丰。
2、 私忧过计:个人担忧过度。
3、 则亩数盆
陆注:每亩田就可以出产几盆谷物。
这个盆有多大?
盆,古代量器。容量为古制十二斗八升。

则亩数盆:亩产几十斗。
.4、一本。
陆注:每一棵的果实。

猜嘛,也是一概、一律。
找出据去:本,《玉篇》始也

一本:一起、一律、一概。

5、鼓
陆注:鼓:古量器名,一鼓合十斗。参见《广雅疏证》卷八上。

这个 鼓,还有点考人。
按照四川话的习惯,应该是 概算、大致估算。就差出据,找去。
咔咔,康熙字典直接就解释了:《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名词是量具,动词就是 量。
.6、以泽量
陆注:多得满阬满谷
你这个肯定不对头,大意应该是 以堆来计算。

澤:散、块、片。《詩•周頌》其耕澤澤。
以泽量:用片来计算。

7、六畜禽兽一而■车

陆注:各种家畜与猎取的禽兽都肥大得一只就要独占一车。

啥子禽啊,那么大,一只就塞一车?

这个黑疤疤是毛啊?陆注:■(zhu1n 专):通“专”,独占。

应该是 剸。

本意是 分割,这儿就应该是 以车来分算。
.8、 鼋鼍、鱼鳖、鳅鳣以时别,一而成群

陆注:鼋、鼍、鱼、鳖、泥鳅、鳝鱼按时繁殖,一只一条能变成一群;

咔咔,你这个完全没找着北。
你说你找的是东,那边现在热闹惨了,他们一贯正确。

译文:水产类要分季节,一律用堆结算。


9、鸟兽之羽毛齿革也

陆注:鸟兽的羽毛牙齿皮革。
这儿,是用来制作穿的,那么牙齿肯定不对。

前文,我把  齿革 ,解释为 贝壳。
这儿,还是要这样理解,就是动物的外壳,即 毛皮。
.
35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3:02:04 | 只看该作者
二三四、天下之公患,乱伤之也。胡不尝试相与求乱之者谁也?我以墨子之“非乐”也,则使天下乱;墨子之“节用”也,则使天下贫。非将隳之也 ,说不免焉。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 。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赏不行。

陆注:天下共同的祸患,是惑乱人心损害社会。为什么不试探着互相在一起来寻找一下扰乱社会的是谁呢?我认为,墨子“非乐”的观点,会使天下混乱;墨子“节用”的主张,会使天下贫穷。这并不是要诋毁墨子,而是他的学说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这种结果。墨子如果权势大得掌管了天下,或者小一些统治了一个国家,那将会局促不安地穿粗布衣服、吃劣质食品,忧愁地反对音乐。像这样,那么生活就一定很菲薄,生活菲薄,就不值得追求;不值得追求,那么奖赏就不能实行。


1、天下之公患,乱伤之也。

陆注:天下共同的祸患,是惑乱人心损害社会。

从前文   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推出,患,是担忧、忧虑。(患,忧也。——《说文》)

那么,乱伤,就是  乱 造成的损失。
.2、说不免焉。

陆注:而是他的学说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这种结果。

这个 说,如果指  墨子的学说,前面应有  其。所以,这个说,是荀子说。

译文:说难免咯。

3、将蹙然衣粗食恶

陆注:那将会局促不安地穿粗布衣服、吃劣质食品,

蹙:迫。蹙也百里。——《诗•大雅•召旻》

译文:将被迫穿粗布、吃粗粮。

4、忧戚而非乐
陆注:忧愁地反对音乐。
译文:忧伤、没有快乐。

乐,既表音乐,也表快乐。
.5、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赏不行。


陆注:像这样,那么生活就一定很菲薄,生活菲薄,就不值得追求;不值得追求,那么奖赏就不能实行。

你这个解释明显不行。

本来,这儿的  瘠,应该是 自抑,即强行压制自己的欲望,但是找来找去没得出据,只好:

译文:如此,(大家都)喜欢节约,节约,就不能产生上进心(愿望),不能产生上进心,那奖赏还有毛用啊。
.
36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3:03:03 | 只看该作者
二三五、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有功,撞钟击鼓而和。《诗》曰:“钟鼓喤喤,管馨玱玱,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此之谓也。

陆注: 所以儒家的学说如果真的能够实行,那么天下就会平安而且富足,民众就能被役使而且有成效,敲钟打鼓而和睦相处。《诗》云:“钟鼓敲得冬冬响,管磬相和声锵锵,幸福纷纷从天降。天赐幸福宽又广,威严仪容多端庄。酒醉饭饱德无量,福禄来归万年长。”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1、使有功

陆注:民众就能被役使而且有成效。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功:德。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政令仁德。
.3、你这个引用还有点怪也,七句?咋回事啊。

咔咔,原来是这种结构,《诗•周颂•执竞》: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筦磬将将。
降福穰禳,降福简简。
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有史以来通行的大意:
勇猛强悍数武王,功业无人可比上。
成康二王真显赫,上天赞赏命为长。
从那成康时代起,拥有天下占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
敲钟打鼓声宏亮,击磬吹管乐悠扬。
天降多福帝所赐,帝赐大福从天降。
仪态慎重又大方,酒足量呀饭饱肠,福禄回馈来双双。
.A、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毛诗正义》:执,持也。《韩诗》云:“执,服也。” 无竞,竞也。烈,业也。显,光也。皇,美也。笺云:竞,强也。


《爾雅•釋詁》競,彊也。彊,《玉篇》堅也。

执竞武王:武王披坚执锐(武力打下江山)。

无,就是有,或无实义助词。
维:由于。维子之故。——《诗•郑风•狡童》

烈:厉。《詩•大雅》烈假不瑕
厉:危险。有厉告自邑。——《易•夬•卦辞》

无竞维烈:穿上马甲(发动战争)是由于有危险。

千古达人,你们汉语如何?
.B、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成:平。《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皇,《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
《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

译文:(使)光明平安,皇(天)恩浩荡。
.C、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奄,《說文》覆也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由于他(创造了)平安,(所以他)冠盖天下,

《集韻》斤斤,仁也。

斤斤其明:仁光四射。
.D、钟鼓喤喤,筦磬将将。降福穰禳,降福简简。

这儿的标点应该是,钟鼓喤喤,筦磬将将:降福穰禳,降福简简。

大意就是钟鼓齐鸣、管磬声声,表达着我们对您的祈求:降福穰禳,降福简简。

穰:禾實豐也。《詩•商頌》豐年穰穰。
简简:大大,意译就是健康。

降福穰禳,降福简简:保佑我们丰收、保佑我们健康。
.E、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你这个突然来这么一句,把我还看难了呢,历来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它这儿应该是个倒装:既醉既饱,威仪反反,福禄来反。

祭礼,包括歌舞、饭局,也是盛事和喜事,那么这儿就是收场了,吃饱喝足了:偶饱了、偶醉了,风度没了(反反:一偏一倒),可是幸福感上来了呀(来反:来回、回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