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6.5亿月均不到5000元,城镇户均资产317.9万元,究竟谁在撒谎?
6.5亿月均收入不到5000元,城镇户均资产317.9万元,究竟是谁在说谎?
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了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提到重要一点,截止今年3月份,我国网民人数达到9.04亿,其中72.4%的网民合约6.5亿人,收入不足5000元!
报告一出,5000元标准瞬间被质疑,数据真实可靠吗?发出质疑的朋友依据主要来自另一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
这份报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对全国30个城市3万余户展开调查,最终显示城镇居民总资产均值为317.9万元。
一边是6.5亿网友收入不超过5000元,另一边资产总额却能达到300多万,但凡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仅依靠前者的日积月累,也很难达到后者高度,两组数据差异巨大,究竟是谁在说谎呢?
中国标准家庭,三口人,两个职业上班人,均按照5000元每月顶格计算,扣除五险一金、扣除家里日常开支等等,每人每月能余下来的金额为4000元,这个家庭一年能存下来的钱就是9.6万,要使资产达到317.9万元,需要33.11年。
请看清楚,这是理想状态下,一个普通家庭要累积300多万需要33.11年。但大家都明白,一个家庭孩子上学、家里老人生病、每年的人情世故支出、生活改善、房租或者房贷都需要大笔资金支持,算上这些支出,33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可能多数人穷其一生也没有办法累积下来。
既然如此,咱们不妨换个角度,从两份报告的样本群体入手,来分析:
6.5亿网民的收入统计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在这份报告里,详细阐述了网友人群构成比例,其中学生是最大的人群,占比达到了22.4%,换算下来,学生数有2.02亿,占每月收入低于5000元人口比例高达31%。
城镇户均资产317.9万元数据则来自人民银行统计司。在这份报告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城镇居民资产主要是以实物资产为主,实物资产又以住房为主,占比高达59.1%,资产主要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资产最高的10%家庭占总资产比例为47.5%,且随着户主年龄增长,资总资产越高。
第一,报告样本规模不同。前者涵盖了整个互联网群体,人口基数高达9.04亿人,所有人都是调查对象,后者则仅仅局限在30个省份的3万余个家庭。9.04亿对抗3万,样本采集范围明显前者大于后者。根据数学概率论来看,前者产生的误差会小于后者,比后者更加具有代表性。
第二、数据样本年龄阶层不同。在我国,喜欢上网的年轻群体居多,而年轻群体中学生占比过高,这点从报告中有提及到,而城镇总资产报告中涉及到的都是户主,一户家庭中,经济来源强支撑多数为一家之主的爸妈。用一群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群体数据来推导爸爸妈妈级别的职业人员创造的财富,显然是不合理的。
首选,逻辑层面不顺畅,单一推导不现实,用现阶段收入推导未来收入不成立。社会不是一成不变,通货膨胀都能带动一波工资上涨,更何况,人在工作中还要升职加薪,用5000元月收入推导出的33年太过理想化,不符合现实情况。
其次,资产构成比例不容忽视,一叶能障目。很多时候,我们看数字,习惯性将重要信息忽视,在这份总资产报告中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资产构成。报告指出,居民家庭资产是以实物资产为主,而住房是其中最为重要实物资产,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高达96%。这说明了什么,大多数家庭的资产是不能立刻拿来花的房子,除去这个不动产外流动资金并没有很理想,也就是说数据存在泡沫。
最后,平均是个可怕的字眼,一旦沾上,任何数据都有失真可能。网上有个很火的段子,说自己的资产和马云一平均,分分钟就能排入中国富豪榜。话虽不中听,但也是事实,每年被平均的人不在少数,以后这种情况仍然会广泛存在,有时,我自己都觉得平均数不如中位数准确,至少中位数能让大家明白自己究竟站位在哪!所以,对于每个机构出具的各项报告,其实也不必要太当真。
最后说一点,5000元也好,317.9万元也罢,真真假假,真的不重要。这些数字并不会改变你,你的生活依然还要继续,当然,如果这些数字能改变你的态度和你的人生规划,那就该另当别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