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约稿
约瑟夫•瓦如古是BBC非洲焦点节目的编辑。他解释了向实地记者约稿的过程。 记者的职责就是全面了解报道的内容。他们应该能够从宏观角度看待其报道的事件。
首先要弄清报道的是什么,有没有新的角度。 其次,要搞清编辑和记者是否就报道内容取得了一致意见。如果记者及其编辑就报道的基本要点有分歧,那就必须在开始工作之前予以解决。 要知道在伦敦的编辑和制作人不但了解某一个故事,而且对整个系列报道都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因此,编辑和制作人的观点就和在前线的记者有所不同;在前线的记者主要关注的是他们自己手上的故事。 报道方式 编辑要同记者就报道方式达成共识。记者有时可能身处千里之外。编辑或制作人对报道的形式心中有数,并且知道这个报道应该在节目中如何安排。 他们可能希望做现场对话,或带现场录音的报道或者其它带有现场音响的报道。 无论用什么方式报道,记者需要了解为什么编辑坚持要用某种方法去做这个报道。记者也可能会有自己的建议。 无论如何,报道要取得成功取决于沟通和理解。 报道长度 报道应该有多长?要记住,因为报道要安排在节目当中,所以需要明确知道报道的长度;暂且假定报道需要有两分钟。 这就意味着做实地报道的记者没有必要发回一个长达10分钟的录音报道。 另一个要考虑的是何时在广播中使用这个报道。在下周?还是在周末?会在节目的哪个部分播出? 它是作为打头的报道,还是轻松的报道?记者需要知道这些资料,因为这会决定他们应该用何种方法进行报道。 还要了解这个报道是否是一次性的报道,还是系列报道的一部分,例如,关于一个国家参加某个体育赛事的报道的一部分。 编辑和记者要对这些问题彻底达成一致意见。 记者:掌握情况 如果编辑或者制作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记者也应该清楚报道的是什么。 记者的职责就是全面了解报道的内容。他们应该能够从宏观角度看待其报道的事件,而且应该能够解释事件发展的重要性。 实地报道的记者不要指望编辑或者制作人同他/她一样了解所报道的事件。前线记者如果了解情况的重要性,或者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他们应该据理力争。 约稿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如果制作人或编辑固执己见,不采纳记者的意见,他们往往会错失报道机会。 处理报道:记者的看法 制作人或者编辑或许对报道的形式有一定预期,但是记者在这个创作过程中要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 在现场的记者对于哪些内容能够让自己的报道更加生动应该有自己的看法。 承受压力 如何报道一项消息?需要多长时间?是否会有安全方面的考虑?对这些问题你要心中有数,并且要实际。 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技术问题会推迟记者的发稿时间,而且会让等待现场报道的制作团队感到焦急不安。 对制作人和编辑来说,他们要有耐心。 对前线记者来说,他们需要准备应变方案。 比如说,如果卫星天线出现故障, 我们需要决定应变方案。使用其他办法可能会影响录音质量。所以我认为制作人了解这些地方是很重要的。这样他们不会在电话里大吵大闹,说... “你在哪呢?我们找不到你!” “应变方案” 即使设计最周全方案有时也会泡汤。这时候就需要有应变方案。 例如,如果记者不能到达目的地,他们是否能够通过手机作简单的现场对话报道?有报道总比没有好。 至少我们能够把消息发出去,报道桥梁崩塌、大水淹没某地等故事。 当然你可以在当天晚些时候再做些加工补偿,比如,用救援工人和流离失所的家庭的采访录音制作一个录音报道。 记者站 BBC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记者站。这些记者站都有负责约稿的专责人员; 他们代表在伦敦的编辑向记者约稿。 地区记者站必须确保记者明白伦敦方面的要求,但也要让编辑理解记者承受的压力。 因为有“中介”的存在,所以明确的沟通变得更加重要。 核心约稿人 核心约稿人(Core Commissioners)需要和在伦敦的制作团队一样有条不紊。 无论你在内罗毕、德里还是迈阿密,在下班之前,要确保交接班顺利完成。 约稿成败取决于核心约稿人是否能够同编辑以及记者站的记者沟通无误。核心约稿人不能是沟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保持良好的纪录,并且要有应变方案。 保持灵活性 记住,你并不在故事发生的现场。在现场的是记者,我不在那里。应该是从我这边提出建议,现场记者提出他的看法。最终我要对节目负责,所以我要做出某些决定,但是我必须要考虑到记者的意见。 有时候摩擦和紧张情况会出现,但那是创作过程当中的摩擦和紧张。记者和编辑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向听众提供最佳报道。而沟通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