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大公共事件的社会伦理心态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20-8-11 21:13: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佳莹

322#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9:46: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佳莹

323#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22:23: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邱亚婷

324#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22:25: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邱亚婷

325#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22:27: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邱亚婷


326#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22:53: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邱亚婷

32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08:58: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揭秘!乡村“大喇叭”如何硬核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民间利用横幅、大喇叭广播、网络音乐等丰富的传播方式,引发了线上线下的共鸣。


1
横幅:接地气的宣传标语引发共鸣

疫情暴发初期,提高群众的疫情防控意识,成为宣传的首要任务。河南省的基层社区、乡村街道挂出印有防疫宣传标语的横幅,以接地气的话语,呼吁群众做好防疫措施,在网上掀起各地网民比拼横幅的热潮,牢牢抓住了“切断传染源”的防疫工作关键点。

网络走红标语


1大胆用词,强化警示教育效果

在此次疫情防控宣传各类横幅的点评词中,“硬核”“接地气”“魔性洗脑”成为高频词汇。同时,该类标语契合新媒体爆款的传播特点,经网民自发分享与媒体报道传播后,完成了从地区传播到社会传播影响力的扩大,强化了内容的警示教育效果。

2创意修辞,彰显趣味性与亲和力

标语是考验基层宣传工作智慧和行政水平的一把标尺。如同自带语音功能,增强了防疫宣传的亲和力,使防疫宣传有温度、更易懂,更好地凝聚起防疫的社会共识。“接地气”成为舆论评价该类横幅的高频词。

3正面主导,获得网民普遍认可

梳理网民讨论抗疫标语的网络情绪来看,正面情绪占主导。大多数网民认为硬核标语简单粗暴,但接地气、有趣味,起到了规劝作用,产生了很好的防疫宣传效果。部分网民认为抗疫标语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智慧。

网民对抗疫标语的评价



2
大喇叭广播:“土方子”发挥新疗效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喇叭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疫情防控期间,新媒体赋予这种传统宣传工具新的生命力,令“土方子”发挥出更大“疗效”。全国各地的村庄通过大喇叭科普新冠肺炎日常预防信息。据统计,抖音平台#硬核大喇叭 话题下视频多达4278个,累计播放量达8.1亿次。

河南乡村大喇叭宣传防疫知识视频截图

1打通乡村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

相较城市而言,乡村地区人口分散,网络不够普及,信息获取途径匮乏,甚至还存在老人不识字等情况。大喇叭喊话有效打通了乡村疫情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其以通俗易懂接地气的优势,变成了鲜活、搞笑的段子,被传播、被复制、被模仿,成为红极一时的“防疫宣传利器”。

1月26日,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村民杨再明在房顶调整大喇叭方向,准备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

2满足群众在疫情上升期的信息需求

在疫情暴发初期,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常用的信息渠道存在差异。年轻人在向父母长辈普及疫情严重性和劝他们戴口罩时遭遇“滑铁卢”,“90后劝60后戴口罩,60后劝90后少熬夜,谁都不听谁的”成为一种调侃,“这届父母太难带了”成为广大青年网民的心声,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抖音等平台热搜。此时,“大喇叭+大白话”的宣传形式,满足了这一阶段年轻人希望通过“简单粗暴有效”的方式提高祖辈、父辈防范意识的需求,收获了大量关注和支持。

file:///C:\Users\Krystal\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416\wps13.png
网民观点词云图

3依托传统文化增强宣传效果

陕西渭南等多地农村将防疫宣传用秦腔调子唱出来,结合刘邦、王朗等历史名人,融入鸿门宴等历史典故,“不要聚餐太危险,他刘邦不赴鸿门宴。不戴口罩快躲远,王朗死于唾沫飞溅”等唱词引发热议。在人文内涵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文化”成为高频点评词;在宣传效果上,“接地气”“对老年人宣传效果好”等被屡屡提及。



3
网络歌曲:音乐唱响民间抗疫心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众多文艺界人士、音乐组织以及音乐爱好者等创作出各类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从加油鼓劲到乐观调侃,再到温情致谢,反映出疫情之中不同群体的心声。

file:///C:\Users\Krystal\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416\wps15.png
部分战“疫”歌曲名单

1“云端音乐”凝聚力量

在抗疫非常时期,文艺界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众多战“疫”作品,举办“云”上音乐会,传递音乐力量。1月26日,由国家卫健委、中国医师协会出品的原创歌曲《你有多美》在“中国音协”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获得网民广泛关注。疫情期间,战“疫”公益歌曲通过“云合成”、多点录音的创作模式完成录制,运用“互联网+音乐”模式在线上进行展示。

2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

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防控疫情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天使的身影》《坚信爱会赢》《携手同行》等歌曲被改编为多国语言版本在意大利、俄罗斯、老挝等国引发强烈反响。据报道,俄语版歌曲《天使的身影》播出后,迅速被《俄罗斯报》、俄新社等媒体报道,俄罗斯VK社交平台还配合发起了《天使的身影》歌曲传唱线上互动,吸引了百万俄罗斯网民参与。

3草根民谣抚慰民众情绪

在疫情期间,一批草根味浓重的民谣类抗疫歌曲广泛传播,如《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汉阳门花园》《武汉伢》《抗击病毒》等歌曲,或是朴实生动地描绘隔离期的日常生活,或是以幽默的歌词、魔性的曲调切中痛点,被网民传唱、改编再创作。数据显示,自歌曲《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上线后,微博话题#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阅读量超过2.9亿次,并登上微博热搜榜,话题下的网友讨论汇聚了自嘲、相互打趣的段子,记录个体生活,透露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部分战“疫”音乐作品截图


启示
各地的趣味标语经网民自发拍摄传播后,因自带地域标签,让网民在点评横幅时产生地域归属感与家乡荣誉感,调动起网民的二次传播意愿,达到“1+1>2”的效果。有关部门在发布官方信息前,需综合考量内容的二次传播效果,警惕文本和图像的歪曲理解风险点;同时,要主动促进官方信息通过民间视角进行二次传播,提升普通民众对官方信息的接受能力。

民间围绕抗击疫情开展的多元化视频、歌曲创作,成为官方信息的有力补充。可以从心理上调动起民众的乐观情绪,排解他们的不安情绪;从行动上覆盖官方未能兼顾的细枝末节,以温情织就一把民间保护伞。政府在面对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从宏观层面把握大局,从微观层面调动媒体及民间力量,构建起上传下达双通道。


来源:微信公众号 网络传播杂志

编辑:贾梦琪


328#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09:00: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贾梦琪

329#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09:12: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今天无数人涌入李文亮微博评论区…缅怀牺牲在胜利前夜的英雄们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国家向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颁授了勋章奖章。
他们当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四人,在全国人民的掌声中走上了领奖台。
这是中国人民全民抗疫的胜利时刻,国家以最高的礼仪来表彰抗疫的英雄们,
我们感激钟南山院士们的贡献,也同时想深切缅怀那些牺牲在胜利前夜的英雄们。
那些在抗疫过程中,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抗疫时间的医护人员,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
这些医护,同样值得一枚勋章。
今天,数万人涌进了李文亮医生的微博评论区。
牺牲在抗疫战斗中的李文亮医生的微博评论已经有了超过100万条了
其中一个女孩的留言很感人,
她说:我代表我自己来表彰你了。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人瞬间泪眼朦胧。
除她以外,无数网友蜂拥而至,去向他致敬。
“今天中国的山河无恙,有你的一份贡献!”
“老李,武汉人挺过来了,你看到了吗?”
“如果你还活着,你也应该站在颁奖典礼上,向你致敬!”
当我们打开李文亮医生的百度百科,界面早已变成了黑白色。
李文亮医生真的很年轻。
85年出生的他,牺牲时才不到35岁。
file:///C:\Users\Krystal\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416\wps69.png
你可曾想过,这场疫情进展到现在,有多少白衣战士牺牲?

有多少白衣战士永远倒在了这场严冬,再也见不到春天的喜悦?
file:///C:\Users\Krystal\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416\wps70.png
2月23日凌晨,武汉29岁的年轻女医生夏思思因感染新型肺炎,不幸离世。
file:///C:\Users\Krystal\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416\wps73.png
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夏思思,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2月23日凌晨经抢救无效死亡。
2岁的儿子至今仍然以为妈妈还在上班...
file:///C:\Users\Krystal\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416\wps75.png
北京青年报的记者于2月23日晚从湖北孝感市卫健委了解到,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黄文军医生在与新冠病毒斗争的时候,
不幸感染新型肺炎,于23日晚去世。
file:///C:\Users\Krystal\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416\wps77.png
前几日刷屏微博的29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彭银华不幸感染新型肺炎去世。
(图源:央视新闻)
据了解,彭银华医生原定于正月初八与自己美丽的妻子完婚。
照片上的他们是笑得多么的幸福和甜蜜。
当病毒席卷而来时,作为呼吸科医生的彭银华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巨大的责任感让他选择了婚礼延期。
前往一线前,他说:“疫情不散,婚礼延期。”
谁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然而,在这场与疫情的抗争之中,像彭银华医生的妻子那样失去心爱之人的家庭并不在少数。
2月18日,武昌医院院长倒在了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同时他的妻子也是同一批在一线工作着的护士长。
file:///C:\Users\Krystal\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416\wps87.png
(图源:微博)
谁也没想到“新冠”病毒竟会如此猖狂。
粗暴地掠夺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心爱之人”,粉碎了一个又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
甚至在得知自己的丈夫不幸感染新型肺炎后,刘智明院长的妻子,另一家医院ICU护士长蔡利萍,也依然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file:///C:\Users\Krystal\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416\wps89.png
刘院长与妻子的对话
这段时间的微信聊天,竟成了刘智明和妻子的最后对话。
李文亮的同事,43岁的胡卫锋医生也得了新冠肺炎。
因为病症实在太过严重,他变成了“黑脸”
file:///C:\Users\Krystal\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416\wps90.png
和死神搏斗了四个多月之后,
清醒时,胡卫锋曾说:“我好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可能被淹没。”
而这叶小舟,终于还是被大海淹没了。
6月2日,在彭银华女儿出生的第二天,他走了。
已经有太多的生命离开了我们。
早在2月18日,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冠肺炎最新报告中,就显示当时共有3019名医护人员不幸感染。
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生命。
在全民隔离、全民警戒的当下,这些“别人的孩子,别人的爱人,别人的父亲/母亲”选择了割舍牵挂,成为了“逆行者”。
曾几何时,我们把可敬可爱的医务工作者们称为“白衣天使”,如今在这特殊的时期,他们俨然已经成为为人们向病毒挥舞着武器的战士们。
这每一例感染数字的背后,都是白衣战士为所有病人付出的滚烫烫的热血之心。
而更甚者,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现在的我们,想对他们说一句:
秋天来啦,中国很美。
我们很好,放心吧。
中国的抗疫英雄们收到了国家的最高礼仪的表彰
牺牲的医护人员也获得了国家的烈士认可
而在美国,抗疫专家们却遭到了非议甚至是死亡威胁,
这是怎么回事?
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美留学生日报
编辑:贾梦琪

9.png (40.51 KB, 下载次数: 36)

9.png

10.png (118.09 KB, 下载次数: 33)

10.png
33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7:11: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贾梦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