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20:37: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8年9月1日,央视开学第一课开场,广告13分钟,观众抱怨。

322#
发表于 2018-9-10 22:47: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特朗普激烈回应《纽约时报》匿名文章

【摘要】: 美国总统指责匿名作者是企图破坏他的总统职位的“深层国家势力”的一部分。据报道特朗普已下令查明作者身份。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升级了对一位匿名为《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撰稿的官员的攻击, ...
美国总统指责匿名作者是企图破坏他的总统职位的“深层国家势力”的一部分。据报道特朗普已下令查明作者身份。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升级了对一位匿名为《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撰稿的官员的攻击,指责此人是企图破坏他的总统职位的“深层国家势力”(deep state)的一部分。上述《纽约时报》文章声称,内阁曾考虑解除特朗普的职务。
“深层国家势力和左翼,还有他们的工具,假新闻媒体,真的是发疯了——而且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特朗普周四在Twitter上针对《纽约时报》在前一天发表的评论文章写道。他在稍早时表示:“我正在排干沼泽,而沼泽正试图反击。”
在华盛顿,人们围绕作者的身份议论纷纷,特别是因为各方的假设是,《纽约时报》只会在这位官员真正担任高级职务的情况下,才会让此人保持匿名。此文发表几小时后,特朗普就在Twitter上写道“叛国?”,另有报道称,他已命令工作人员查明作者身份。
http://www.ftchinese.com/video/2849
特朗普:《纽约时报》匿名评论是“懦弱”之举
匿名作者在文章中表示,特朗普任命的多名官员试图阻挠他的部分议程,原因是他们担心他的“不稳定”和“受到误导的冲动”。在本届行政当局就任早期,内阁曾考虑援引宪法第25修正案——启动一个复杂的程序以将无法履行职责的总统免职——但最终决定不走那条路。
“与他开会往往会离题,脱离章法,他会重复咆哮相同的那几句话,他的冲动往往导致考虑不周、信息不全、有时鲁莽、结果不得不逆转的决定,”作者写道。“这个混乱时代的一个也许冷冰冰的安慰是,美国人应该知道,房间里还是有成年人的。”
突显白宫激烈反应的是,多名内阁官员,包括国家情报总监(DNI)丹•科茨(Dan Coats)和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都不得不出面否认自己是文章作者。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和国防部长吉姆•马蒂斯(Jim Mattis)也否认自己是作者。
此文发表之际,特朗普正在应对新书《恐惧:特朗普在白宫》(Fear: Trump in the White House)引发的冲击波。该书出自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之手,它描绘了一个混乱的白宫,助理们要么忽视特朗普的要求,要么试图绕过他。
将于下周出版的这本书称,马蒂斯曾形容总统是“五、六年级小学生”水平,而白宫幕僚长约翰•凯利(John Kelly)则称总统是一个“傻瓜”。两人都否认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但这些言论与之前关于官员们批评总统的说法相似。前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从未否认有关他称特朗普为“白痴”的报道。
许多官员私下表示,在特朗普手下工作具有挑战性,因为他的脾气变幻无常。但《纽约时报》的文章是首次有人直接声称,官员们在积极地试图阻止其议程。对特朗普政府的描述呼应了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的共和党主席鲍勃•科克(Bob Corker)的批评,他曾形容白宫是“成年人的日托中心”。

特朗普已多次将批评报道中的匿名政府消息来源描述为“深层国家势力”——这是指他领导的行政当局内部的官员,他指责这些人试图破坏他的总统职位,因为他们希望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赢得2016年大选。然而,虽然《纽约时报》的文章对他担任总统的表现提出尖锐批评,但特朗普经常利用这些报道来号召自己的基本盘。
“特朗普将利用这件事在他的铁杆支持者当中煽动偏执情绪,就像它已经激起了特朗普自己的偏执一样,”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政治专家拉里•萨巴托(Larry Sabato)表示。“就像老话所说,也许你偏执是因为有人在处心积虑地害你。”
编辑:尹芳芳


323#
发表于 2018-9-18 13:02: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瑞典警察事件,环球时报扮演了什么角色?[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yangchuan [url=]学而思辨[/url] [color=rgba(0, 0, 0, 0.298)]2018-09-17

文/杨川

瑞典警察把中国老人抛弃在“坟场”的消息,最先由《环球时报》报道。

在报道中,用了耸人听闻的标题,用了大量煽动性的语言,比如“拖出”“扔在”“粗暴”“殴打”……,描绘出一幅警察粗暴执法,老人柔弱无辜的画面。给国内“战狼们”树立了一个新的敌人,于是,各种刻薄无底线的鼓噪谩骂不绝于耳。

随着视频曝光,剧情反转,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大家终于发现,这一家三口,一小二老并非那么无辜,警察也不是那么粗鲁。报纸的报道不属实。

这让《环球时报》“啪啪啪”打脸。

《环球时报》的这次报道,就像文中的老人一样胡搅蛮缠,草率轻浮,既让人大跌眼镜,又打污了自己的脸。


新闻媒体你不是裁判,不是法官,追求真实,坚守客观,如实全面反映事实是基本原则。如果离开了这一原则,就会异化为非新闻的传播,跟键盘侠、“网易大神”没有什么两样。

而这次报道仅听一面之词,按照当事人单方面的叙述,就洋洋洒洒,煞有其事地下笔千言,严重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本地一家晚报,在一次追踪医患纠纷时,分列患者、医院和律师各方说法,如实地呈现给读者,客观公正,令人信服。一张“大报”还不如一家地方小报,想想都打脸。

如今,现实中不文明现象还很多,戾气歪风还很重,这和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作为新闻媒体,需要引领,需要引导,而不是迎合。而正是由于你们带有极大情绪化煽动,不完全属实的报道,助长了民间和网友的野蛮,各种市井国骂、污言秽语刷屏,污染大众眼球,扭曲人的 “三观”,拉低了我们的国民形象。

不仅如此,你们还给国家填了乱。因为你们的不实报道,导致大使馆跟瑞典官方交涉,而视频曝光后,让我们的大员们十分被动和尴尬,骑虎难下。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们的国家形象。

“环球”信口开河不是第一次,什么“新四大发明”、 “全面赶超”、“主体超越”,“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分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等等许多大话都来自“环球”。

不实报道也不是第一次,连“日本将对进入钓鱼岛中国飞机警告射击”这样骇人听闻的虚假消息也敢出炉。何况外国警察扔老人。

难怪网友称它是“唯恐天下不乱”。是为了博眼球?还是“战狼”情节?无论哪一样,都是“乱劈柴”。

                                   

“环球”读者群收入和学历统计

来自《环球时报》自我调查数据显示,《环球时报》的读者群,从月收入看,82.5%的人不超过5000元,其中42.4%的人不超过3000元。从受教育程度看,27.6%只有高中或以下学历,扣除正在求学的学生,也达到23.1%。就是说,约1/4的《环球时报》读者已经过了适龄年龄但没有上过大学或大专。

这一群体无疑属于最广大的底层群众,屌丝屁民。针对这个群体,报纸应该具有的重要社会责任,就是开启民智,教化民风,播散真善美。而不是煽动仇恨,宣泄粗鲁。可惜,你们起到了的作用恰恰相反,把大把大把的吃瓜群众往沟里带。

难怪,根据你们的拼音缩写——“hqsb”,网友赋予了“混球时报”、“坏球时报”、“昏球sb”等等别称。

从瑞典警察抛弃中国老人的报道看,恐怕还真不冤。

《环球时报》是个“大块头”,它以每天150万份的发行量高居中国报纸市场销量的第三位。我想起了那句话:“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同理,真正的“大报”之大,绝不单单看发行量。相反,发行量越大,危害越大。没有大格局算不上“大报”。

把《环球时报》看成一张小报,足矣。就像我们刷微博、读鸡汤一样,不必太当一回事。

(杨川完稿于2018年9月17日)

https://mp.weixin.qq.com/s/_axLERmqQSsgDNSdtT5oJg

编辑:陈心茹



324#
发表于 2018-9-26 16:11: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江湖儿女》导演贾樟柯回复胡锡进

编辑:邢海波

325#
发表于 2018-10-11 17:07: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杨琦钜
326#
发表于 2018-10-13 22:07: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西安电视问政说不得】最近,朋友公号发了一篇文章《敢问西安“电视问政”路在何方?》,文章没什么出彩,数据也不好看,看来没几个人关注。整篇文章也就是几条建议还略有道理。闲下来时正准备转发,却发现文章已经被删了。很是奇怪,问朋友,朋友却支支吾吾,不说实情。


但另有好事朋友已经截了图,仔细再看一遍文章,更是一头雾水,因为完全没有被删的必要,这篇讨论一档“电视问政”节目的文章,几个用来商榷的观点毫无意义。那个关于房产价格该听市场,还是听市长的话题更是没有讨论必要,就算在北京上海,请一圈专家大腕,还是会吵得一塌糊涂。


文章值得称道的也就一句话,“(电视问政)应该更开放透明,广泛邀请公众参与,成为理性积极透明公开的公众空间,而不是‘权力的游戏’。 ”


文章倒是花了不少笔墨吐槽制作单位水平低下。在我看来,这批评太含蓄,都没好意思提电视台的名字,批评如此委婉真让人捉急。


电视台普遍制作水平低下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全国多少电视台都已经陷入贷款发工资的窘境了,说得上是人才的,早跑的差不多了。能留下来的,要么是不差钱的,要么是还能在这里“搞钱”的,设备、人员甚至比不上市场公司,还谈什么制作水平。如果没有财政资金和一些“封口费”、“买路费”,全国电视台可能超过一半都得关门。


如果说文章中有点敏感内容的话,无非说电视台借“电视问政”这档节目权力寻租,个人从中牟利。这事稀罕么,哪个地方的媒体没有这类问题。听陕西的朋友说,当地最近在开展打击假记者的行动,但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没有几个正规媒体的记者“落网”。没有正规记者参与,假记者能那么猖狂?


所以,看完整篇文章更是一头雾水,满篇内容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为什么要删这篇文章呢?而且删贴效率还挺高,早上发的,中午就删了。


和几个朋友聊这事儿,朋友说,在地方上,虽然很多事儿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但问题是不能让领导知道。领导心血来潮一批示,大家就尴尬了。要糊弄领导还得费一番周折,还不如早点删掉根本就不让领导知道,大家也省心。听说西安市的王永康书记勤于批示,底下人苦于奔命,所以有些事就主动替领导挡了。


这事儿真是个笑话。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就不是笑话了。


发帖公号的朋友说,接到了西安警察的电话,开口就问你是不是某公号的负责人……朋友大怒,说当时删帖也是碍于朋友的面子,按照这文章内容,说不删也就顶着不删了,结果当地还上演这么一出,简直不知道这些人还懂不懂什么叫王法。




原文链接:https://m.weibo.cn/detail/4294575855972165
编辑:杨琦钜


327#
发表于 2018-10-20 11:02: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科技日报》手撕《黑龙江日报》,转基因争论再起!
消停很久的转基因食品再次因为党报《科技日报》手撕另一家党报《黑龙江日报》而波澜再起。

今天出版的《科技日报》头版,刊发文章《黑龙江日报非转基因大豆报道严重失实》,引发舆论一片惊叹。

事实上,同样作为两大重要党报,一方在头版刊文指责对方严重失实是很罕见的,何况,还是在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地指责。

相信作为被指责方,黑龙江省委的机关报、《黑龙江日报》之前绝对没想到。

我们先看科技日报的文章:
文章说:10月18日,《黑龙江日报》7版刊发文章:《非转基因大豆的坚守者——访原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文中王小语之语,却有多处严重失实。

文章说:

以上是科技日报的全文,不难看出,这篇文章用词很犀利。

其焦点就是王小语说的:“近年来,中国顶级科学、医学、军事医学研究机构都已经给出了转基因大豆不安全的结论,所以应该加以重视。”

《科技日报》文章引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的说法以纠正黑龙江日报的报道:学界统一的认识是,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这是定论。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科学界公认的、可以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的证据。

一位业内人士说,看到《黑龙江日报》专访大豆协会王小语“转基因大豆不安全”之说,就预感到会引起很大争论,但没想到《科技日报》会直接刊文指责《黑龙江日报》文章严重失实。

还批王小语突破行业道德法律底线,抹黑转基因大豆、不顾国家利益。用词令人震撼。

相信,现在的《黑龙江日报》肯定很懵逼,也很郁闷,对撕吧?对方是科技部的机关报,也是重点党报之一,不回应吧?实在委屈。

也许,《黑龙江日报》的领导正在紧急探讨对策,毕竟是作为一省党报,同行都在看,转基因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在看。

文章在今天继续发酵,作为转基因的强烈反对者,崔|永|元当然也看到了文章。他这样说:

作为焦点,该文章很快成为网络大热门。

网友争论也很大。

如这位网友这样说:

知名评论人、杂文作家乔志峰认为应该有争论。

学术研究需要探讨,也需要各方争论,

编辑:付莎莎
https://mp.weixin.qq.com/s/MNRL3ZvI_lWV4-9HCPcd5A


328#
发表于 2018-10-29 14:18: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不为历史的一份底稿 只为新闻的一丝底线

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万州区发生一起公交车与私家车碰撞后公交车坠江的道路交通事故。下午,各大媒体纷纷以“公交与逆行轿车相撞后坠江”、“重庆公交坠江:女驾驶员逆行所致”等为标题发文,第一时间在网上传播,其中包括中国青年报、腾讯新闻等媒体机构。随后,平安万州官网发布最新通报,经初步事故现场调查,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为这次反转新闻带节奏的众多媒体里,出现了《中国青年报》这个熟悉的“身影”,不禁让人为之一震。“历史的一份底稿”是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对自己的定位,该媒体一直以来跻身于专业媒体甚至主流媒体行列。新闻事实一经核查,《中国青年报》发布的新闻中“女驾驶员逆行”,被平安万州证实系“公交车越中心实线”,打的不仅是一波被带偏的吃瓜群众的“脸”,更是自己的“脸”。
对流量的趋之若鹜让专业媒体的新闻底线被轻而易举的打破,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被自己丢弃。互联网普及使得社会化媒体异军突起,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泛众生产机制让众多自媒体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红利中都分得了一杯羹、一块蛋糕。专业媒体位居“庙堂之高”的地位被撼动,在新闻生产中受到话语权下放、渠道失灵等隐忧。而专业媒体与自媒体分庭抗礼的唯一利器就是坚守新闻底线,保证真实、准确。部分专业媒体此时为反转新闻带节奏,忘记了底线,丢了公信力,最终得不偿失。
新闻业一直来都被认为是除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以外的第四权利,新闻人更是被尊称为“无冕之王”,如此殊荣是大众对这一职业寄予的期待和厚望,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中国青年报》公众号在这次公交车坠江事件中,不经核实盲目跟风,错误报道。伤害的是正常行驶的女驾驶员、伤害的是忠实于自己的广大受众,其破坏社会风气的行径与社会效益第一的宗旨背道而驰。
寻求融合、竞合之路是专业新闻媒体一直探索的方向和目标。自媒体的“10万+”让人眼红,同时,他们以标题党、反转新闻、情感牌为手段生产新闻而得到的这“一杯羹、一块蛋糕”也让人诟病。因此,传统媒体在流量为王潮流下逆水行舟,也寻得了一线生机,就是坚守新闻底线,捍卫新闻生命,保持引导而不是迎合的姿态。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历史留得一份底稿。


编辑:陈心茹
329#
发表于 2018-11-1 00:05: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蔡慎坤:胡锡进们活得累不累?
2018-10-30 07:02 新浪博客

很难想像,胡锡进们会来一个华丽大转身,在日本首相安倍访华之际,胡锡进在环球时报上罕见发表社评呼吁:中日社会要相互尊重,肯定、接受对方的长处,坦然面对自己的短处。中日最不该的是互相看不起,搞意气之争,然后彼此搞“远交近攻”,结果原本一般的冲突就能演化成双方的严重对立,事事都能上升到国运和国家尊严的高度。在确立了彼此尊重和共存共荣的大原则后,中日就容易和而不同了。
有人说这不像是胡锡进的语言风格,这样的精日言论,分明是在煽胡锡进的耳光!彼此尊重和共存共荣听起来恍如隔世,这样的言论即使放在七十年前也会被视之为汉奸言论。胡锡进在做客《人民网》访谈时,曾说要把打击的对象对准安倍和安倍政府,集中打击安倍本人和安倍政府,以打击安倍和安倍政府为核心,保持打击的精准。胡锡进倡议日本旅游可以少去或不去,这是中国民间表达的一种态度一种方式。胡锡进还特别支持罗援将军的提议,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搞个跪像,外交部宣布安倍不受欢迎是官方行动,民间不妨考虑做一个安倍的跪像。
胡锡进把持的《环球时报》向来主张对日强硬,甚至撰文指出:“我们很久没同日美这样的对手做一次‘狭路相逢’的局部冲突了。就让我们在钓鱼岛真正做一次。我们会看到,天塌不下来。我们有可能为此遭遇更大麻烦,蒙受一些损失。但我们对手的损失至少会同我们一样多。或许只有有了这些承受,我们今后发出的警告才会被敬畏,各路对手也才会在向我们做新的挑衅前三思而行。”
《环球时报》曾发表李敦球的文章,提出中日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中日矛盾涉及领土领海、历史认知和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等问题,属于战略层次,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等于说,日本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敌人。这种错误而危险的认知,在很大一部分中国人中弥漫,导致中日关系常常被反日情绪所困扰,背离了对日保持友好的初衷。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主流媒体发起了一波又一波对日本的围攻,咒骂日本首相更成了家常便饭。特别是网络论坛,话语暴力呈现失控状态。2014年8月5日,几大门户网站首页甚至发表过《中国核武器能够把日本从地图上抹去》这样的恐怖文章,还有不少媒体在回忆 甲午战争时煽动延续昔日的仇恨,宣称“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唤起强烈的耻辱意识”。
就在几天前,北青报还发表过《对“精日”分子要露头就打》的社评,社评强调:“精日”分子泯灭基本民族良知,把敌意和侮辱施加到自己民族同胞的身上,对其抬头就打,实现零容忍自不待言。前不久,马鞍山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发现新浪网民“司波达也太君”在网上多次发表精日言论,“安倍首相是我亲爹”、“老子不是洋奴,老子是精日。”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很快对这个杨姓市民实行刑事拘留。今年2月,两名男子在南京抗日碉堡遗址前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拍照,被处以行政拘留15日处罚。
有官员甚至把所谓“精日”和“败类”划上了等号。究竟什么是“精日”?恐怕连许多媒体主管乃至一些官员都没有闹明白,如果仅仅把爱去日本旅游,喜欢日本的产品日本的动漫,欣赏日本的风俗习性人文环境,认同日本城乡的干净整洁乃至日本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等,也视作“精日”的话,或许那就是一个笑话了!
国内电视台在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的抗日神剧一部接着一部,仅2012年这样的抗日神剧就生产了200多部。不少抗战神剧胡编乱造,十分低俗无聊,既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也没有任何教育意义。有的编剧站出来为自己辩护说,这是“上边”让写的,不写不行,写别的就通不过。如此高密度、长时间播出这些抗日神剧,一方面在播种仇恨,另一方面也淡化了严肃的历史反思。

链接:http://blog.sina.cn/dpool/blog/s ... mp;isappinstalled=0

编辑:陈心茹

330#
发表于 2018-11-11 20:09: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冉玲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