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纸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6:46: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佳航
//@中青报曹林: //@显峰冷言://@袁端端: 生存的艰难,不应成为道德失守的理由。

@南方周末
【范以锦:我是报人,报格不可丢】2014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传统报业及其报人会面临更大、更多的挑战。生存环境空间的压缩,报纸不得不进行艰难的突围和转型。但“谁叫我们是媒体人!”生存的艰难,不应成为道德失守的理由。老一辈留下的“基因”不能流失,良好的文化需要继承。http://t.cn/8keL2pp


  • (19)


(19)| 轉發(58) | 評論(25)
18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5分鐘前 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  檢舉



还有1条对原微博的转发




中青报曹林
//@显峰冷言://@袁端端: 生存的艰难,不应成为道德失守的理由。

@南方周末 【范以锦:我是报人,报格不可丢】2014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传统报业及其报人会面临更大、更多的挑战。生存环境空间的压缩,报纸不得不进行艰难的突围和转型。但“谁叫我们是媒体人!”生存的艰难,不应成为道德失守的理由。老一辈留下的“基因”不能流失,良好的文化需要继承。http://t.cn/8keL2pp


| 轉發(3)| 收藏| 評論
6分鐘前 來自三星GalaxyNote |  檢舉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21:36: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星WX
贵报母报地方版不也曾发过评论威胁说不订党报的单位领导党性有问题,建议纪委好好查查。。。//@徐昕: //@石扉客在朝阳:放十年前他们也不干这么做 现在有底气了 市场化媒体打下去了

@作家草军书
在自家报纸上曝光不愿征订报纸的单位,这就是今天党报的普遍节操!河南日报发《河南日报省直单位征订进度情况通报》称,有 71家单位未完成征订计划,敦促这些单位尽快掏钱订报。此奇葩现象只有在中国才能有幸见到。这行为跟强盗在自己微博上说,还有某某某等71人未完成保护费上交计划有什么两样呢?


  • (193)

(55)| 轉發(1600) | 評論(312)
2013-12-31 16:55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1)| 轉發(14)| 收藏| 評論(3)
3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还有2条对原微博的转发



贺江兵
不订你的报纸就曝光人家跟某电视台不投广告就曝光你负面都不如啊!//@徐昕: //@石扉客在朝阳:放十年前他们也不干这么做 现在有底气了 市场化媒体打下去了

@作家草军书 在自家报纸上曝光不愿征订报纸的单位,这就是今天党报的普遍节操!河南日报发《河南日报省直单位征订进度情况通报》称,有 71家单位未完成征订计划,敦促这些单位尽快掏钱订报。此奇葩现象只有在中国才能有幸见到。这行为跟强盗在自己微博上说,还有某某某等71人未完成保护费上交计划有什么两样呢?


(1)| 轉發(147)| 收藏| 評論(5)
3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徐昕
//@石扉客在朝阳:放十年前他们也不干这么做 现在有底气了 市场化媒体打下去了

@作家草军书 在自家报纸上曝光不愿征订报纸的单位,这就是今天党报的普遍节操!河南日报发《河南日报省直单位征订进度情况通报》称,有 71家单位未完成征订计划,敦促这些单位尽快掏钱订报。此奇葩现象只有在中国才能有幸见到。这行为跟强盗在自己微博上说,还有某某某等71人未完成保护费上交计划有什么两样呢?


(25)| 轉發(265)| 收藏| 評論(46)
36分鐘前 來自脉搏网 |  檢舉


313#
发表于 2014-1-7 11:55: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国际金融报》突然改版:日报改周报



        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国际金融报》在头版刊发致读者,宣布从今天起,《国际金融报》正式由日报改为周报。


        文章称,创刊20年来,我们由周报一步步变成日报,今天又变回周报。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顺应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是顺应读者阅读习惯变化的主动调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融合周报和诸种新媒体共同发展的全媒体,力争线上线下多方位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今天出版的报纸,以“2014,全球50大概率事件“这主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报纸开型还保持了之前的对开大报的风格。


        《国际金融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主办。创刊于1994年1月1日,最初在合肥出版,原名《国际金融信息报》,后移师上海,1999年8月26日更名为《国际金融报》。《国际金融报》的办报宗旨是:立足于中国及亚洲。周一至周五出对开8版。


        《国际金融报》的名头很响亮,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显然,这也是《国际金融报》的依托和目标。在英国也有张国际金融报,那是一张和老牌金融城伦敦一样知名的报纸。


        据了解,有《人民日报》的“虎皮”当大旗,在上海这个有着最强烈诉求的中国金融中心,且创刊又在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财经日报之前,照理说,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可以大展拳脚。但《国际金融报》却像是“生不逢时”,一直不温不火,始终徘徊在主流财经报纸阵营之外。直到机会不再,寒冬来了。


        据微信公众号“记者论坛”透露,国际金融报由日报转周报,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亏损,每年亏损百万以上。对于半个身子在体制内的媒体而言,过去,亏损并不是大问题,但在上海整合报业、大刀阔斧实施改革的当口,亏损就显得格外刺眼。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际金融报》之所以走到今天,除了与媒体大环境有关外,最主要还是自己的定位不是很清晰。名称号称国际金际视野,但做的内容水准并不国际,也不接国内地气。


        另据了解,这家报纸一度也曾是改革的先锋,是全国第一家改制成企业的日报,一度还计划纳入集团上市的业务板块。但最终上市未果。


        “记者论坛”文章作者大熊分析称,日报改周报是“挥刀自宫”。“最好的时光被政策耽搁。当传统广告的模式被互联网吞噬,报纸迎来了危机。广告流失、发行缩水,节省成本最直截了当的办法莫过于减少发行周期,把日报改成周报,节约比重最大的印刷成本。”


        改版后的国际金融报周报将分为ABCD四叠,它们分别是要闻叠、金融叠、评论&智库叠、产经&生活叠。


        继《新闻晚报》关门之后,《国际金融报》由日报改为周报的突然举动,再次让业内人士对传统媒体的未来,表示担忧。


以下为致读者全文:



亲爱的读者,从今天起,我们《国际金融报》正式由日报改为周报。


  创刊20年来,我们由周报一步步变成日报,今天又变回周报。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顺应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是顺应读者阅读习惯变化的主动调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融合周报和诸种新媒体共同发展的全媒体,力争线上线下多方位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我们将更明确地聚焦国际财经金融领域的变化和发展,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全球资讯、有温度的国际体验、有见地的思想观点,服务于“走出去”和“请进来”,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崛起,服务于世界的共同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洪流,各国之间的经济、金融乃至观念、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也将是必然发生的事件和现象。事实上,这一切正在发生之中,这一切对于我们“地球村”的每位公民而言,还将越来越重要。我们《国际金融报》的使命之一,就是真实地记录它们,专业地呈现它们。


  近代以来,中国基本上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接受者。“被动”的原因固然很多,当时的国人对于世界发展动态的不甚了解甚至错误理解,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常常是以“开放”来倒逼“改革”,而“开放”的前提,又恰恰必须是真正了解国际动态和世界大势。我们《国际金融报》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使命感,力争成为国人的国际千里眼、全球顺风耳和观点加油站。


  观察、比较、融通——是我们《国际金融报》的主题词,也是我们的采编方法论和价值观。在真实记录的同时,我们将秉承观察、比较、融通的理念。观察寻找特点,比较发现短长,融通体现目的。世界经济多元复杂,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不傲慢、不自轻,走融通之路达致“和而不同”,方为正道。


  为方便您的阅读,我们将周报分为ABCD四叠,它们分别是要闻叠、金融叠、评论&智库叠、产经&生活叠。您可以逐叠阅读,也可以各取所需。今天为您奉献的是周报第一期,本期主题词是“预测”,在不确定性里寻找确定性,在茫茫地球上寻找你我他的2014。


  20年来,我们得到您的风雨相伴,这永远令我们感念!惟一能回报给您的,就只有勇于开拓办好周报和全媒体,为您创造独特的价值增值和愉悦体验。我们坚信,面对国际财经金融的纷繁复杂,您需要一个信息管家,我们在此向您“应聘”!面对全球“球民”的利益博弈,您需要一个专业顾问,我们在此向您“应聘”!面对世界融通的必然趋势,您需要一个忠诚伴者,我们在此向您“应聘”!期待您的“录用”!我们将义无反顾,哪管山高路远,哪管暗礁险滩。


  亲爱的读者,一个老而弥新的《国际金融报》将为您竭诚服务、全力服务、尽心服务!




来源:记者站综合报道

http://www.jizhezhan.net/sharedetail.php?id=569#0-tsina-1-88365-397232819ff9a47a7b7e80a40613cfe1


3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0 12:50: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我画你说#大赛002期】-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1月3日起推出"我画你说"大赛:我们于每周五发布一幅由漫画家@龙荻D 创作的漫画,并诚邀读者为该漫画配标题、简短说明或对话。每周会有三名读者的作品入围投票环节的角逐,并有一位读者的作品最终胜出。详情:http://t.cn/8Fzk022

(1)

(1)| 轉發| 收藏| 評論
1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3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1:22: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频道·传媒沙龙·热点专题·传媒期刊·专家智库·传媒视线·传媒周刊·主持人库

    2013年,我国报业依然是艰难困苦之年,虽然很多地方受到房地产逆市飞扬的利好,但是中国报业广告实收额继续延续着去年15-20%的下降速度。当然在整体堪忧的外部大环境下,报业也出现了一些亮点。
    年终策划:盘点2013中国十大传媒事件(上) (下)   年终策划:2013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利大型报业集团发展
[ur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0322/c40606-20880908-5.html]【组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挂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成立 有利于优势报业集团发展    从全世界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传媒业的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我国对传媒业一直采取的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也必然导致传媒业的区域分割和行业分割,使得传媒业市场尤其报业市场高度碎片化,报业市场存在着中央、省级、地市级等三级管理体制,有一些县还有县级报,这种情况就导致报业呈现小、散、弱的局面,不利于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3年,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合并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国家管理层面实现了“条”的整合,顺应了传媒业融合的大趋势,将有力地促进报业和广电业的相互进入和融合,必将有利于市场化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人才储备多的大型报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壮大。【详细】


[/url]


各地报业出现整合潮
[ur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1029/c40606-23364599.html]让我们再努力一把——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大会侧记 上海报业整合大幕开启 青岛报业整合见实效    10月28日,解放报业集团与文新报业集团合并后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总资产规模达到208.71亿元,净资产为76.26亿元,如果其旗下的不动产采取完全市场化的估值方法,其总资产和净资产则会更高。结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的数据,解放报业集团和文新报业集团分别居于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排名的第3和第5位,因此,合并后的上海报业集团无疑是中国最大的报刊集团。【详细】
    3月,半岛都市报社和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青岛新报传媒公司运作《青岛早报》和《青岛晚报》。经过合并,半岛传媒对青岛报业资源的整合基本完成。更为重要的是,青岛报业摆脱了之前无序的、恶性竞争状况,而进入了良性循环。此外,大众报业在山东省内其他地方的整合也效益显著,2012年,临沂两报的净利润为2420万元,是整合前的4倍;潍坊晚报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是整合前的3倍。【详细】


[/url]


报业分拆出现
[ur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1224/c120837-23928317.html]《新闻晚报》明年正式停刊 业内人士评说纸媒现状 报业出现分拆情况 《新闻晚报》休刊    当然,在报业整合的同时,也出现了分的情况,据了解,成都传媒集团已经进行了分拆,其电视业务剥离出来,而其主要业务将是报纸相关业务,不过分拆后的成都传媒集团的体量依然很大。     此外,有消息称,2013年年底还会有一家异地办报的合作被终止。【详细】
    今年10月28日刚刚合并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在短短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就在关停并转方面有大动作,12月23日其旗下的《新闻晚报》宣布将于明年1月1日休刊,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现任上海报业集团社长裘新也是《新闻晚报》的第一任总编辑。
    人员安置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据了解,《新闻晚报》的休刊涉及到300多位人员,其中采编人员130多位、经营人员110多位,人员安置方案的原则是:转型发展、充实一线;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市场原则、有情操作。【详细】


[/url]


报业集团开启收购大幕
[ur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1121/c192362-23616499.html]传媒大变局下的媒体并购和基因重组 浙报传媒等开启收购大幕 传媒梦工场探索体制外转型    首先,今年1月份,浙报传媒集团斥巨资31.9亿元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的申请得到证监会的审核通过,浙报传媒收购了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100%的股权。     其次,今年7月10日,博瑞传播宣布日前与漫游谷及售股股东签订了《购股协议补充协议》,以10.36亿元购买北京漫游谷70%的股权。     第三,华闻传媒以24.5亿购华商传媒及其8家附属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     第四,粤传媒以4.5亿元收购上海香榭丽广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详细】

    传媒梦工场是浙报传媒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主要思路如下:一是传媒梦工场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运作。浙报传媒认识到在体制内进行新媒体转型的成功可能性不大,所以传媒梦工场一开始就是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浙报集团的传统业务相对独立,相互区隔,以期望在体制外孵化新媒体。【详细】


[/url]


报业积极探索对外新合作
[ur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1217/c372581-23865673.html]新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突围之路 深圳报业探索地铁运营 南方都市报积极拓展战略合作    深圳报业地铁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于12月28日,公司于2010年12月6日通过竞标获得2011年至2017年深圳地铁1、2、5号线的平面广告媒体经营权,并于2012年通过竞标取得成都地铁2号线10年广告经营权。虽然在竞标武汉地铁广告市场时受挫,但是最近正在积极拓展其他市场。     通过2年多的发展,该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快,运转良好。【详细】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都市报积极拓展外部市场,5月8日,清远市委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清远市委机关报《清远日报》改革。
    此外,南方全媒体集群与《郑州晚报》进行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全媒体集群的报纸、网络、微博、品牌运营、全媒体内容制作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详细】


[/url]


传统报业人才流失
[ur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0807/c120837-22476046.html]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刘洲伟辞职 选择新媒体二次创业 刘洲伟离职创业,报业“金手铐”失效    近些年,报业有大量的人才离职,或加入互联网媒体,或自己创业,虽然对传统媒体有一定影响,但远没有刘洲伟离职创业的江湖震动大。
    首先,刘洲伟离开的是被外界誉为中国最好的报业集团和最好的经济类报纸。
    其次,刘洲伟在21世纪公司是有股权的,股权这种“金手铐”都没能留住他,可见其离开的决心之大。
    第三,刘洲伟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创始人之一。2001年,沈灏、刘洲伟、陈东阳、李戎四个一起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此后,在中国财经报道领域刮起了“南方旋风”,他们四人也被人冠之以“F4”黄金组合的美誉。
    可以看出,传统媒体不仅越来越难以吸引到人才,更难留住卓越人才和骨干人才,而传媒作为轻资产公司,其主要资产就是人才,而当人才散尽,传统媒体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详细】
http://media.people.com.cn/GB/143237/372989/index.html


[/url]





316#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3:12: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邱雯在美国
回复@她总是很忙:不客气。 //@她总是很忙:感谢邱雯姐的分享。

@邱雯在美国
有网友问美国社区报的问题:我最关心的版面话题是什么?我公开作答或者其他朋友也有兴趣。社区报免费,每周出版一次,投递到各家各户。主要是社区活动告示如图书馆、社团的活动。其中有两板专门介绍学区学校的体育比赛,学校午餐。还有广告租屋、卖二手货等信息。我通常浏览有什么活动和家教亲子的文摘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31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1:22: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方周末
1984年2月11日,《南方周末》创刊号面世,对开4版,每份定价4分。首期发行7000份。今天,我们三十而立。在这个日子里,我们在广州大道中289号,向这份报纸的精神传统致敬,向每一位读者,每一位用户,每一位关注者致敬,向每一位南方周末人致敬。因为有你,才有我们。南方周末历年头版精选请见下图↓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978)|
轉發(2990)
|
評論(932)

2月11日20 : 39來自新浪微博
318#
发表于 2014-2-13 22:28: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际]美国纸质报纸将于2017年消失?

2011-10-04 09:26   新华网  

新华社专电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3日说,数字报纸将在2040年取代纸质报纸。

加利接受《日内瓦论坛报》采访时说,纸质报纸可能30年后消失。

“这是一场革命,它无关对或者错。多个研究结果显示,它们(纸质报纸)将于2040年消失。在美国,它们将于2017年消失。”

按加利的说法,美国眼下数字版报纸销量已经超过纸质版本,城市的书店数量也不断减少。

不过,报纸数字化趋势可能不利于著作权保护。加利认为,必须建立有效的著作权保护体系,“确保作者获得报酬”。

随着网络媒体发展,传统纸质报纸销售和广告收入持续下滑。2009年3月,美国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停印,告别“纸质新闻”,成为美国首家只有网络版的大报。

http://gd.nfdaily.cn/content/2011-10/04/content_30860136.htm
319#
发表于 2014-2-27 12:57:58 | 只看该作者
王跃春:纸媒的未来

    王跃春:纸媒的未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导读:报纸也许会死,但不是死于新媒体的冲击,王跃春认为“新闻的死亡”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在当下,纸媒人不应迷失,而是要做好自己的主业,继续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报纸也许会死,但不是死于新媒体冲击
     新京报传媒研究(以下简称“传媒研究”):对于“报纸必亡”的论断,你是否同意,你的判断是什么?
     王跃春:报纸或者说纸媒的死亡是有可能的,但我认为纸媒的死亡,并不是新媒体的冲击所造成的。报纸如果都死了,不是死于市场,也不是死于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而是死于体制。
     传媒研究:为什么不是死于新媒体的冲击?
     王跃春:首先,目前的媒体管理执行的是双重标准,对网络和传统媒体的标准是不同的,控制媒体和舆论而不是信任、引导。其次,在政策上没有支持,在舆论上任由唱衰报纸。比如禁止在地铁里卖报,加速瓦解人们阅读报纸的习惯。还有报刊亭的萎缩,郑州甚至拆除全市报刊亭。书店、报刊亭、地铁,这是纸媒发行体系的终端生命线,城市的管理手段却在压制它的发展。
     传媒研究:也许政府更愿意投入和关注的是数字信息亭。
     王跃春:单纯地赶时髦,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就像不去培植更多好的戏剧,而是去建更多剧场一样,剧场很多就是文化繁荣吗?你有优秀的戏剧吗?有内容吗?数字媒体只是一种载体,一种媒介,我并不反对发展这些,但最终还是要承载内容,内容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对于“报纸必死”的论断,我并不太担心。关于这个话题,十年前就已经在讨论,未来报纸无非是两条出路,要么是报纸的“纸”作为载体不存在了,新闻内容通过另外的媒介传播;要么报纸变成一种奢侈品,走向更加精致化的路线:精品的内容,精美的制作,精英的受众人群。
     真正的困境新闻的死亡才是最可怕的
     传媒研究:现在很多喊纸媒必亡的,恰恰有一部分是纸媒人,就好比是自己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你必死!
     王跃春:从十年前互联网开始崛起,针对这一话题,基本上就是两大阵营,互联网阵营的人,异口同声唱好互联网的,不管他们之间有多么激烈的竞争;而传统媒体就很奇怪,一定是自己唱衰自己的,一定无法形成稳固的利益联盟。
     传媒研究:这是出于什么心态呢?是因为传统媒体人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激情,还是因为被互联网人给忽悠了?
     王跃春:主要还是因为传统媒体人在做内容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限制,承受很多压力,从而对前景不够看好,跟着互联网人一起唱衰传统媒体,说报纸会死掉等等,也是一种对不满和压抑的渲泄。其实,我不担心报纸死亡,我担心新闻的死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传媒研究:你指的是新闻本身的死亡,还是新闻在纸媒这一载体上的死亡?
     王跃春:就新闻本质而言,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信息来源、技术手段等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在内容与思想创造的本质上,新闻从产生、生产、议题设置、传播、到最后升华为观念和思想,100多年没有改变过。新闻的核心价值就是挖掘真相、讲真话。现在最大的悲哀是一批新闻人转行,因为失望、无力或焦虑而放弃继续做新闻,这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无法持续地提高。人才的流失、新闻的衰退才是当下传统媒体最大的困境。
     传媒研究:你刚才说的十年前就有唱衰纸媒的声音,而《新京报》又恰恰是在十年前创办的,那时候创办者们也都是满怀激情,并坚信纸媒肯定不会死,但十年过去了,新京报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王跃春:《新京报》的未来不取决于怎么想,而是取决于我们现在怎么做。对于每一个媒体人或者每一个媒体来讲,首先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想清楚,想清楚如何生存下去。比如《新京报》,目前最主要的还是要继续做好主业,也就是把这份报纸办好。因为这张报纸还在挣钱,还在养活《新京报》的2000多员工。如果我们因为环境而焦虑,因为前途而乱了今天的阵脚,得不偿失。所以我们还是操心着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践,操心着内容品质和思想价值,操心着如何办一份有尊严的报纸。坚守理想和专业,是我们的选择,因为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东西,是尊严所在。我们相信,有尊严才会有价值。只要有这种价值在,无论媒介本身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定可以走下去。
     纸媒的出路媒体融合的孵化器
     传媒研究:照你上面所述的观点,你是不是认为现在的纸媒转型其实是伪问题?
     王跃春:现在的问题是说得太多,做得太少。中国媒体转型面临的难处在于,我们很多东西是反常识的,比如报纸的定价与实际成本倒挂,比如门户网站、新媒体廉价甚至无偿使用报纸内容,比如收费阅读的不可行,几乎所有国外媒体的成功经验在中国都走不通。
     十年前,我们就在说,只要想办法把传播渠道从单一的一张报纸,拓展到网络传播,并且在这个二次传播的过程里,能挣到钱,然后再扩大内容生规模。但直到今天,困境仍是:传播渠道多了,收入为什么还会下降?
     传媒研究:这种状况下,如果我们不再卖版权给网站,行吗?
     王跃春:也许死的更快,因为影响力会减弱,影响力没了,广告从何而来?我觉得,真正的转型,应该是媒介的融合,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公司的融合。但阻力仍然来自于对体制的突破。
     传媒研究:那么在各种不能的情况下,自己做网站,自己做APP和其他新媒体,但我们与他们相比,差距很大,往往是勉力为之,我们是希望通过全媒体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还是看到大家做,我也做,一味跟风?
     王跃春:新媒体必须要去尝试。虽然我们并不清楚现在做的这APP产品、微信产品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目前的新媒体产品还都是以整合采编内容和资源作为核心,换一个渠道、换一种方式去传播我们的内容与思想。我们现在有网络版、PAD版、手机版、微博版、微信版的《新京报》,也在新闻、书评、汽车、房产、家居、体彩等领域开发了APP产品,还运营着理财、书评、时尚等多个微信订阅客户端。可以说几乎每一个采编部门都在做报纸的同时,参与着新媒体项目的运营。今后还将在更多的垂直化领域开发新媒体项目,这个方向是必然的。
     我们称之为垂直化的全媒体发展。今后,《新京报》的每一个特色板块都可能进行垂直化的全媒体发展,甚至实现公司化运作。这两年《新京报》全面推行行业周刊的事业部制运作,在房产家居、汽车、旅游、时尚、教育、食品健康等行业,每一个行业周刊对应一个事业部,其中有采编人员,经营人员,新媒体人员等,一个事业部同时运营报纸周刊、杂志、新媒体、行业广告、活动等,在这个行业里调动资源、精耕细作。就像戴自更社长所提到的“各个突围”,明年这种模式还将拓展到更多的行业,运营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如果这个我们能走成功的话,就是《新京报》的转型之路。10年来,《新京报》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和品牌影响力,这是核心竞争力,如何运用这些核心竞争力,将《新京报》从一份报纸转型为一个媒体平台,让更多优质的报纸板块转型为更具生命力的全媒体,这是我们正在谋划实施的。
     记者不会消失最关键是喜欢做新闻
     传媒研究:你作为一个老记者,觉得记者作为一个职业会不会消失?
     王跃春:新闻不死,记者就不会消失。我是非常反感“人人都是记者”这一说法的,人人都会做饭,就不需厨师了吗?我们身处这个行业,应当捍卫这个行业的尊严。
     的确,UGC(用户生产内容)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包括报纸,离不开UGC,但UGC与记者报道新闻、与专业媒体的内容生产,是两回事。专业与非专业是有很大差距的,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只要新闻人自己不放弃,不甘于平庸。相反,如果自我放逐、不思进取,那一些记者就真的连普通网民都赶不上了,这才是最大的危机。
     所以我特别想对同行呼吁的是,想清楚你要什么,怎样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来。有价值,才会有尊严;有尊严,必然会有价值。一个人如此,一个媒体也是如此。所以,比谈论媒体转型更重要的,是守护自己的价值与尊严,是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如何追寻真相、讲真话,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如何改变他人也改变自己的环境。
     传媒研究:现在的年轻记者,与你当记者时相比或者在《新京报》创立之初的记者相比,有差距吗?有的人认为,现在的年轻记者没有之前那么有理想、有抱负了。
     王跃春:我倒不这么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取决于他们所在媒体的环境和企业文化如何。就拿今年我们招进来的这些年轻记者,表现都很好,在新闻理想、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各方面都挺不错的,成长得非常快。
     传媒研究:报社在招他们进来时,看中的是什么?
     王跃春:首先是对于新闻的兴趣,也就是好奇心。关键是要喜欢这个行业,这个才是第一位的,后天的那种东西,比如写作能力啊,采访突破能力啊,思考问题能力啊,你只要喜欢这个行业,这些都不是问题,好奇心是一切的开始,你有好奇心就能提出好问题,能提出好问题就是成为一个好记者,能把这些好问题的答案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传媒研究:当前的新闻生产流程,和二十年前比起来,应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京报》在这一点上,如何借鉴互联网的方式为报纸服务?
     王跃春:我们从三年前就提出“办互联网时代的报纸”,从去年开始,我们又倡导四化:杂志化,视觉化,深度化和差异化。同时,我们还提出全面拥抱互联网,倡导以读者为中心,强调阅读体验,因为互联网最核心的就是用户体验。
   

  在今天,信息量大而全对一份报纸而言,已经不重要了。更快更深更精对编辑记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抓大放小、有所取舍,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最重要的新闻做大做全做透。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周五晚上7点公布,我们用6、7个小时的时间,从采访到编辑,做出了26个版的全方位解读。当天的报纸不到中午就全部卖光了。而同一天其他报纸最多只做了六七个版。这正是新闻媒体的力量,任何时候,人们都是需要新闻的,都需要有人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将来会怎么样?我们就是干这个的,这是最核心的。当然,现实的挑战也非常大,我相信《新京报》现在有能力应对这一挑战,与其只顾着焦虑和彷徨,花很多时间讨论我们怎么办,还不如放下焦虑,想到就去做。做了才知道结果,不做只讨论是没有结果的。
     传媒研究:当很多人很焦虑的时候,你还是怀着种很阳光的心态,是不是跟你的性格有关?
     王跃春:我很喜欢白岩松说过的一句话:做新闻的人,沮丧常有,当你特别悲观迷茫的时候,总会有新的新闻把你给救了。这是对新闻人最好的概括。
     (受访者系新京报总编辑)作者:曹保印赵勇力
     文章源自《新京报传媒研究(第三卷)》


http://news.163.com/14/0121/16/9J4IOF6J00014AEE.html
32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52: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傳媒人陳安慶
//@淡绿川: 这些正是我想说的,自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要刻意追求杂志版面的活跃度吗?放弃碎片化,坚持做深度,坚持释放观点,坚持让新闻脉络整体移动,这是杂志活下去的理由吧。

@读报微园
【报纸还没有资格死】今天《东方早报》 改版致读者: 读者诸君,东方早报今天有一次小小的改版,盼望各位有一个更好的阅读体验。 当然,这年头报纸还要改版,一般来说结果无非就三个,第一是吃力,第二是不讨好,第三是吃力不讨好。(作者为东方早报社社长)http://t.cn/8sL1FGH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3)|
轉發(54)
|
評論(9)

今天 11:36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1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