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01#
发表于 2016-4-23 23:50: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加坡总书记”?





302#
发表于 2016-5-4 21:03: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者站网
究竟需要几小时?





303#
发表于 2016-5-13 13:05: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一季度全国报媒错情辑录60例(综合篇)

2016-05-12 嚼字哥  不二哥 新闻与写作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8日第07版《敬畏自然的恩赐》文中:在星空苍穹般的爱琴海里,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小岛。
□“星罗棋布”是动词性成语,“布”是“分布”的意思,再加上“分布”,就是叠床架屋。除此之外,注意其使用条件是“多而密集”。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03日第21版《“不想离开家人,但我别无选择”》文中:在过去的近两年里,至少有1万名难民儿童在抵达欧洲后不知所踪
□“不知所踪”应为“不知所终”。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17日《城市更新需要社区复兴》文中:只有社会性和空间性的内在结合而促成连续的社群互动的地方,“社区”才名至实归
□“名至实归”应为“实至名归”。
◎《人民日报》2016年03月11日05版《思想的尊严只属于人类》文中:因此,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有失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同样为时尚早。
□“有失偏颇”应为“失之偏颇”。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7日12版《学堂里的篱笆》文中:这招太深邃老道了,据前几届学姐学哥们说,他算得准,一般八九不离十。
□“老道”应为“老到”。
◎《人民日报》2016年01月07日05版《别让读书成为“战略差距”》文中:一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大家谈的头头是道,但问到读多少书、最近在读什么书,结果却不尽人意
□“不尽人意”应为“不尽如人意”。
◎《人民日报》2016年01月27日05版《看病难莫让“黄牛”得利》文中:搞清楚是否存在内部人员与“黄牛”的勾结,并及时公诸于众
□“公诸于众”应为“公之于众”。
◎《人民日报》2016年01月26日06版《忙活儿不白活》文中:送报期间,邢亮遇见了同来打工的刘阳,却不曾想和她成了两口子。  
□“不曾想”应为“不承想”。
◎《人民日报》2016年01月19日04版《薪火相传演绎伟大时代》文中:一部令人血脉贲张的话剧激起很多人的共鸣。  
□“血脉贲张”应为“血脉偾张”。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10日06版《畅游在五彩斑斓的灯河》文中:男女老少盛装打扮,倾巢而出,走上街头,争相欣赏品评这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花灯。
□“倾巢而出”用法不妥。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3日06版《传承年画 义务授徒三十载》文中:提出年画教学的三步曲
□“三步曲”应为“三部曲”。如同“按步就班”应为“按部就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1月04日第08 版《有了妹妹真开心》文中:我兴奋地跳了起来,迫不急待地等爸爸来接我。
□“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1月28日08版《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文中:虽然事件背后可能存在难以规避的偶然性因素,但是提高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实属必要。
□“防范于未然”应为“防患于未然”。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3月15日08版《千豪万象 穆家山川》文中:旅居海外的中国画家成千上万,在西方主流社会里具有影响力的画家更是寥若星辰
□“寥若星辰”应为“寥若晨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2月29日07版《以英伦眼光解读猴年春节》文中:在摄氏零下30度气温里用冰雪修建“长城”的中国人。
□“摄氏零下30度”应为“零下30摄氏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1月13日05版《呵护,是为了更好地回归自然》文中:在成都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北郊不远处,座落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座落”应为“坐落”。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2月26日06版《边疆赤子情 青春二十载》文中:创造了5公里越野、400米障碍、手枪速射、自动步枪快速精度射、警士官编组作业、化妆侦察多个单项第一。
□“化妆”应为“化装”。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3月22日08版《冠军归“蜀”终定》文中:进入季后赛,四川队先是以3比0的总比分兵不血刃地淘汰浙江广厦。
□“兵不血刃”用法不妥。
“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而四川队以3:0淘汰浙江广厦,不是“未经战斗”,而是经过“战斗”战胜了而已。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旅游社会”呼唤旅游业加速转型》文中:一些旅游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淡薄,存在“一锤子买卖”心理,只顾眼前利益,枉顾长远发展,对游客宰一个算一个,破坏游客旅游体验。
□“枉顾”应为“罔顾”。
“罔顾”意为“不顾及、没有顾及”。 词典里“枉顾”是敬词,用于别人到访的场合。
◎新华社开罗3月15日电《中东自主探寻适合发展之路刻不容缓》文中:毫无疑问,地区的动荡与失序,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西方强权干涉作为背后推手难咎其责
□“难咎其责”应为“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意为难以推脱其过失。“难咎其责”为生造词,解释不通。

◎《光明日报》2016年02月19日第15版《在这里,取消问题》文中:这一切移山填海的造化之功,电光火石般在每个抵达者的心中重演了一遍。
□“电光火石”应为“电光石火”。
“电光石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光明日报》2016年01月06日第05版《用交响乐为人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文中:他是国内外享誉盛名的指挥家,艺术足迹遍及全世界几十个国家。
□“享誉盛名”可改为“享有盛名”“久负盛名”。
“享誉”为动宾结构的动词,义为在社会上取得声誉,享有盛誉。在“享誉”后再接上“盛名”,就是叠床架屋。

◎《中国青年报》2016年02月24日第11版《鲸死激起千层浪》文中:而抹香鲸体内的龙涎香更是让捕鲸人趋之若骛
□“趋之若骛”应为“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和好高骛(务)远,“wu”不能用混了。好多作者因音同或形似而把词语用混:比如“饮鸩止渴”与“鸠占鹊巢”;“声名鹊起”与“门可罗雀”“黄粱美梦”与“栋梁之才”;“沧海一粟”与“不寒而栗”,重庆晨报等3家报媒错用“沧海一栗”。
◎《中国青年报》2016年01月24日第07版《“教、学、做”合一》文中:而相似的情景、同学之间的唇枪舌战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并不鲜见。
□“唇枪舌战”用法不妥,不能写成“唇枪舌箭”,应改为“唇枪舌剑”。
“唇枪舌剑”是由两个偏正式短语比喻而成的并列结构,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有些作者把“舌战”与“唇枪舌剑”强行杂糅在一起,生造出“唇枪舌战”显得不伦不类,破坏了成语本身的美感。
◎《中国青年报》2016年01月07日05版《网络诈骗呈高发态势》文中:比如说在QQ、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工具里犯罪份子伪装成社交工具用户本人……
□“犯罪份子”应为“犯罪分子”。
犯罪分子、知识分子、缘分、分量、本分、分内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的“分”不能写成“份”。

◎《法制日报》2016年02月02日第12版《摒弃派出所破案任务考核》文中:……同时解除刑侦和治安民警为了数量上的制肘,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地开展案件侦查,精准打击危害群众的犯罪分子。
□没有“制肘”,只有“掣肘”,“掣肘”用在例句中也不妥。
◎《法制日报》2016年01月06日《中国当代民法史“活化石”》文中:此书一出,即告售磬
□“售磬”应为“售罄”。
难道“罄”和“磬”是失散多年的兄弟?
好多作者多因形似而出错:比如将“巨擘”错为“巨擎”,将“掣肘”错为“制肘”,将“佼佼者”错为“姣姣者”,将“勠力”错为“戮力”,将“蜂拥”错为“蜂涌”,将“融洽”错为“融恰”,将“感慨”错为“感概”等待。
◎《法制日报》2016年02月25日《营造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文中:他心存疑虑:自己的军旅之路会不会要嘎然而止?
□“嘎然而止”应为“戛然而止”。
◎《经济日报》2016年01月24日07版《钓鱼之乐不在鱼》文中:记得我第一次去钓鱼,钓友们大呼小叫着屡屡上手,而我的浮漂像被什么东西黏在水面上似的,只有微风吹起的水波不时地将它颠抖几下,尔后又安静地浮在水面。
□“尔后”应为“而后”。“尔后”的意思是从此以后;“而后”的意思是然后。


◎《南方都市报》2016年01月28日A43版《福田确诊一例H5N6流感病例》文中:通过演练,查找不足,为及时、科学、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奠定夯实基础
◎《内蒙古日报》2016年02月23日09版《全面开展冬季安全培训》文中:……为2016年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夯实”为动词,“打下夯实的基础”“奠定夯实的基础”讲不通。
“奠定夯实基础”可改为“奠定坚实基础”或“夯实基础”;“打下夯实的基础”可改为“打下坚实的基础”或“夯实基础”。
【报告分析】2016年01月01日到2016年03月31日,济南日报、包头日报等32家报媒错用“夯实”,某报媒检索平台收录“打下夯实的基础”13条,“打下夯实基础”12条,“奠定夯实的基础”4条,“奠定夯实基础”3条。许多文字使用错误来源于公文,比如词条“打下夯实的基础”就是我的同事波仔检查公文时发现的。


◎《中华读书报》2016年03月09日17 版《艺术类图书数字出版的优势与问题》文中:……主动让利给专业性和细分化的目标受众,可以提高艺术图书的市场份额和用户粘性
◎《成都商报》2016年03月11日22版《一年只取一次 来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蜂蜜》文中:味道甜润,如丝般顺滑,粘稠细腻,入口即化,回味绵长。
□“用户粘性”应为“用户黏性”;“粘稠”应为“黏稠”。
【报告分析】2016年01月01日到2016年03月31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300多家报媒错用“粘性”,某报媒检索平台收录“用户粘性”338条。农民日报、羊城晚报等500多家报媒错用“粘性”,某报媒检索平台收录“粘稠”660条。
1955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时,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黏”退出使用领域,“粘”便身兼“粘”“黏”二职。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审核通过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粘”读zhān,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委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确认“黏”为规范字,并将‘粘”进行分离。从此,“粘”不再表示“黏”的意义。“粘”“黏”各自独立,担负不同的意义。再把“黏”写作“粘”就用错了。

◎《学习时报》2016年03月21日第02版《中国经济特区的奠基人》文中:这个与繁华的英国殖民地香港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门相邻的省份给中央政府带来了很多问题。
□香港、澳门不是“殖 民地”。这个问题,不能含糊!
◎《河北日报》2016年03月04日第07版《深学细照笃行 做“四有”好干部》文中:身为主政一方的“父母官”,必须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正确行使权力。
□“父母官”用法不妥。
【报告分析】“父母官”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清代社会普遍流行。这个带有极其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官本位”思想的词语,与我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格格不入,却常见诸报端,实为可笑!即使在这词语身上加个引号,也掩盖不了其“官本位”思想和落后封建色彩,当退出历史舞台!

◎《滕州日报》2016年03月23日第10版《漫天要价》文中:运营方若一味强调自身的利益,并设置过高的门槛,则无疑是霸王心态在作崇
□“作崇”应为“作祟”。
【报告分析】2016年01月01日到2016年03月31日,某报媒检索平台收录“作崇”30条。安徽日报、信息时报等23家报媒错用“作崇”。3月23日,有7家纸媒刊用了某作者的稿子,6家错为“作崇”,只有北方新报改为“作祟”。这个作者给报纸的测试题,值得一些作者、编辑反思!

◎《新华日报》2016年01月03日第01版《“纤尘不染”可当座右铭》文中:以致有人疾呼:莫非“院士”也要成为一个被毁掉的词?这当然有些言过其辞
□“言过其辞”应为“言过其实”。
【报告分析】“言过其辞”是“言过其实”与“夸大其辞”的杂糅成语。此类成语杂糅的用法也要引起重视。如:唇枪舌剑与舌战群儒杂糅成“唇枪舌战”;如获至宝与如释重负杂糅成“如获重释”;不翼而飞与不胫而走杂糅成“不胫而飞”。

◎《青年参考》2016年02月24日第03版《英菲尼迪“逆势前进”背后的人文情怀》文中:2013年,英菲尼迪新的营销团队临危授命,建设品牌理念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
□“临危授命”应为“临危受命”。
◎《广州日报》2016年01月18日第21版《一周数读》文中:这条让无数市民期期艾艾的地铁线的动工时间终于确定。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不是带“期”的成语就有“期盼”之意。
◎《中国工业报》2016年03月24日《吉林省如何驶入信息“高速路”》文中:信息网络已遍布吉林全省,终端正在迅速连接2700多万芸芸众生
□“芸芸众生”指众多的平常人,本身已包括“众多”和“平常”两个意思,前面不需要数量词修饰。
使用时应注意几点:不能再用来修饰“老百姓”;前面不用“众多”“广大”等形容词修饰;后面不加“们”;“莘莘学子”的用法与“芸芸众生”类似。
◎《四川日报》2016年02月16日第14版《专家免费鉴宝大庙会喊你出来溜“宝贝”》文中:成都的收藏市场很活跃但鱼目混杂
□当前,一些作者习惯把“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混杂成“鱼目混杂”。
某报媒检索平台显示,2016年01月01日到2016年03月31日收录“鱼目混杂”128条,南方日报、燕赵都市报等80多家报媒用错。此混搭风,当止!
◎《湖南日报》2016年03月21日第04版《草莓红烧肉走红 给高校食堂提了醒》文中: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发现一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食,何尝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美事。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用在此处不妥。
◎《新华书目报》2016年01月28日第16版《散文中的雷达(下)》文中:司马迁秉笔写史,曹氏三杰诗书皆通,竹林七贤遁世咏歌,唐宋八大阅尽人间沧桑事,这些在雷达的散文中也能找到吉光片羽
□“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时下,一些文字工作者断章取义,把其曲解为“片断”“短暂”“部分”“零星”等意思使用,不妥。如果表达片段,可用“一鳞半爪”。“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当然,也可以改为“片羽”。

◎《南京日报》2016年01月28日第05版《建成两座“珍珠村”》文中:境内有始建于三国时期的独峰寺(今名九峰寺)、景色秀美的九峰山、风光迤逦的滁河水域及万亩蟹虾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风光迤逦”应为“风光旖旎”。
◎《湖南日报》2016年01月22日《双创时代,我们该为城市做点什么》文中:在这新旧年轮交替之际,在这新旧经济分庭抗礼却又唇寒齿亡之际……
□“唇寒齿亡”与“名至实归”错法是一样的。
◎《成都晚报》2016年02月29日第06版《恒大扶贫大方县将成企业精准扶贫范本》文中: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攻艰战,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攻艰战”应为“攻坚战”。看样子,作者还没学透大大的讲话。
◎《中国文化报》2016年01月30日第06版《太和木作皇宫椅引美国观众竟相试坐》文中:皇宫圈椅放置在艺博会贵宾采访区,引发美国观众竞相试座。
□“竞相”竟然成“竟相”,笑话!
◎《湖北日报》2016年01月29日第19版《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全力助推企业竞进提质》文中: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企业发展百舸争流,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将倾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倾心服务企业家干事创业,竭力建设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开发区,全力奋辑向前,携手再创辉煌。
□“奋辑”应为“奋楫”。
◎《驻马店日报》2016年01月30日第4版《穿越时光隧道 饱览诗意星空》文中:荆轲赴死精神可佳可赞,但在历史的大趋势大潮流中,任何人不能逆势逆流而动,否则,只能是留下可泣的历史悲剧。
□“精神可佳”应为“精神可嘉”。
◎《宜宾日报》2016年02月16日第05版《雕刻绝世风华》文中:1915年,江安竹簧《花篮》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优胜奖,由此逐步走向世界,斐声海内外。
□“斐声”应为“蜚声”。
◎《淄博日报》2016年02月19日第08版《一片痴情醉丹青》文中:卢老师虽然年轻,但在国内外声誉卓著,成就蜚然
□“蜚然”应为“斐然”。
◎《库尔勒晚报》2016年02月25日第23版《一个人走路》文中:那天,堂妹回家了,我邀请她陪我去,起先她答应了,后来却以作业多为由推脱
□“推脱”应为“推托”。
◎《双鸭山日报》2016年01月15日第02版《除积弊优结构为干部队伍“瘦身健体”》文中:面对干部超职数配备的多年积弊,不规避矛盾,不逃避问题,不推托责任,以严实的态度和担当的精神,将超配干部情况逐级如实上报。
□“推托”应为“推脱”。
◎《承德日报》2016年02月18日第07版《功勋树》文中:”在第一代造林人的宿舍门前,还有这样的一对联:“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 ”
□“幅”应为“副”。
◎《新民晚报》2016年01月23日第C3版《“我的灵魂全在哥伦比亚”》文中:他曾在纽约10年时间没有卖出过一画,因为他选择丰满的、快乐的方式,与那个时候欧洲、美国的观念绘画截然不同。
□“副”应为“幅”。
◎《燕赵晚报》2016年02月23日第B10版《春节是“小三”集体受难日》文中:老婆是主食,情人是小吃,没有几个男人会让小三登堂入室
□“登堂入室”属于望文生义之错。
◎《中国能源报》2016年01月11日第07版《北海新油田陆续开发 英油气产量逆势增长》文中:由于北海区域的油气开发较早,容易开采区域的资源几乎殆尽
□“几乎殆尽”重复,去掉“几乎”。
◎《大众日报》2016年02月02日第08版《离异男女 33》文中:李国平那边,还是一切照旧,每晚都会给方小影发信息,依旧是些不瘟不火的问候“在干吗?”
“不瘟不火”应为“不温不火”。
◎《浙江日报》2016年01月14日第15版《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探源》文中:领导班子建设是核心,“响鼓不用重锤敲”,一把手的综合素质要非常高。
□“重锤”应为“重槌”。
◎《华西都市报》2016年01月27日第05版《宜宾249辆新能源公交月底到位》文中:以前开老式板车在等红绿灯时,我们也不敢挂空档,否则起步的时候会很慢,后面的小车趁机卡在我们面前,经常要多等一两个红绿灯才能过路口。
□“挂空档”应为“挂空挡”。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fWLFfQ3ak6QoZeFn#rd
304#
发表于 2016-7-1 20:07: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6年7月1日建党节“特别”报道





305#
发表于 2016-7-22 20:34: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温家宝"写成"温家室" 人民日报登错总理名 如何处理?
来源:京报网 |发表时间: 2012-03-13


资料图:2010年12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4版的文章标题将温家宝姓名印错

2010年12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4版的文章标题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姓名印错,此事曾经在网上引起较大关注,并有传言称人民日报多人因此被处理。昨日在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总编辑吴恒权澄清该传言说:“中央给我们很宽松的环境。”
2010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第4版左下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名字被写成“温家室”,事后网上盛传一份处理结果:该报“值班主任,正厅级降职,印刷厂副厂长、排版、设计等17人均因此事被处理。”
10日下午,在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吴恒权发言说,没有处理任何一人,网上传社领导到普通编辑共处理18人,“估计总理也是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很快给我们打电话说,你们这个错我看得出来,是五笔字型打字错了,总结教训就行,千万不要处理任何人”。
吴恒权还表示,中央一直给《人民日报》很宽松的舆论环境,他说:“我调来《人民日报》工作已经四年,没有写过一次书面检讨。只有这次登错总理姓名的事,我们主动及时地做了口头检查。”

链接:http://www.wenming.cn/djw/syjj/mtjj/201203/t20120313_553844.shtml
306#
发表于 2016-7-22 20:37: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新闻联播》曾犯严重错误 江泽民致电台长

此时正是19点20分,专门接听高级领导人来电的红色电话机响了。一个声音问道:“你是赵化勇吗?”在得到略显不安的确认之后,那个声音继续说:“总书记要和你说话。”



2001年2月21日,为了决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由17位成员组成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开始对北京进行最后一轮视察。
在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之旅的最后一个上午,他们参观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下午,他们拜会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向他告别。迎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中央电视台的是年富力强的台长赵化勇。
当晚,赵化勇坐在他位于15楼的办公室里,观看中央电视台半小时的国家新闻节目《新闻联播》。
此时正是19点20分,专门接听高级领导人来电的红色电话机响了。
一个声音问道:“你是赵化勇吗?”在得到略显不安的确认之后,那个声音继续说:“总书记要和你说话。”
“你好,是赵化勇吗?”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问道。
“晚上好,总书记,是我。”赵化勇回答道,他尽量掩饰着内心的不安,“我刚才看了《新闻联播》对您的报道,会见奥委会评估团时您看起来真的太棒了。”
江泽民并未因为受到恭维而分神:“谢谢,但是你注意到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总书记,对不起,我没有注意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赵化勇的脸都红了。既然江泽民亲自打电话过来,肯定是极端敏感的《新闻联播》出现了某个严重的问题。“总书记,我们出错了吧?”
“我可能是唯一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人,”江泽民继续说,“今天下午我在同一间会议室有过两次会见——一次是应当报道的,另一次则不应报道。在《新闻联播》上报道我接见奥运会主办城市评估团是完全可以的,你们的报道搞得也不错。表现我问候代表团成员并与他们握手的镜头是准确的,但是随后播放的我们坐在一起交谈的镜头弄错了,我见的是一位私人老朋友。他是一家电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我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时就认识他了,但我们是以朋友的身份在交谈,并非是出于官方目的。虽然你们有关奥委会评估团来访的画外音一直是正确的,但是镜头却搞混了,播的是我与老朋友进行私人会面的画面。”
“总书记,我非常抱歉,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赵化勇的语速变得急促起来,“我会立即调查这起事件,查明情况,尽快向您报告。我们将处理有关责任人,并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其实这是我的疏忽,”江泽民亲切地回答道,“我不应在同一间会议室里两次会见外宾。就像外国人所说的,我们在他们眼中都是长得差不多的,他们在我们眼中也是一样啊。”
赵化勇几乎能感受到江泽民在微笑,但是他知道这样的错误不容轻视:“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总书记,我们会立即调查。”
“虽然可以说这是我的疏忽,”江泽民继续说道,“但你应当分析问题的起因,它看起来是件小事情,而且我估计奥委会评估团也不一定会注意到这个差错,但这么一个错误却反映了我们的专业精神和细心程度不够,不应再出现了。”
“是!是!总书记,您所言极是。”
“我是一个工程师。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工程师必须分析错误的起因。看看它是偶然出现的问题呢,还是由于疏忽或是生产线上的系统性错误而造成的问题。这三种情况要区别对待。如果是生产线上的问题,那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请别太自责,也别对你的手下大发雷霆,但必须确保晚上10点重播时的镜头是准确无误的。”

“我先去新闻中心,然后向您作全面汇报。”
“调查完了给我回个电话,我等着你。”
赵化勇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摄像师与编辑之间没有任何交代,既没有书面的,也没有口头上的。江泽民是在下午4点进行会见的,摄像师们在完成拍摄任务之后就匆忙往回赶——由于交通拥堵,他们6点多才赶到中央电视台把录像带交给焦躁不安的编辑(这些编辑并未去拍摄现场),而编辑为了赶在晚上7点之前播出,直接冲到剪辑室剪片子去了。
在迅速而仔细地换上正确的画面之后,赵化勇多次检查了纠正之后的图像,并让摄像师确认,确保这次再没有任何差错。之后,赵化勇吩咐将修改过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晚上9点钟的新闻摘要及10点钟《新闻联播》重播时播出。
晚上8点25分,赵化勇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边,准备给江泽民打电话。他在拿起电话之前深吸了一口气。
“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赵化勇,”他忧郁地说,“根据江主席的指示,我向他汇报情况。”
“稍等。”一个女声似乎会意地笑着说道。数秒钟之后,江泽民接了电话。
“您好,总书记。我们找到问题所在了:责任在我们,但已经改过来了,修改之后画面正确的片子将作为头条新闻在9点钟的要闻播报和10点钟的《新闻联播》中播出。我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们甘愿受罚。”
“你的效率很高啊,化勇,我印象很深,但别忘了,我仍是一个工程师,我还想知道问题的缘由。”
于是,赵化勇详细地说明了这次事故的原委。
“和我猜的差不多。”江泽民听完之后回答道:“我也像你一样在生产线上工作过多年,所以能够理解这种失误。制作电视节目与制造汽车是一样的: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进行良好沟通是非常关键的。你要有明确的计划,这样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最后,江泽民嘱咐赵化勇说:“你的记者、摄像师和编辑们工作都非常努力。只要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就行了。你看,我都没有给相关部门打电话(赵化勇和中央电视台的上级)。我想在你我之间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就行了。”

链接: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3/0717/c198452-22224173-2.html
307#
发表于 2016-8-17 13:46: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今天的《青岛晚报》头版,青岛扩展至570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也就960万平方公里,青岛竟然要占去一大半的国土。不知中央会咋想?


链接:
http://weibo.com/1695477634/E3Xh ... t#_rnd1471412703979
308#
发表于 2016-8-20 01:16:48 | 只看该作者
立立 传媒评论
2016-08-19


8月17日,青岛晚报发布的新闻《青岛城镇人口达636.70万,城区面积扩至570万平方公里》,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直呼:“现今中国约960万平方公里,青岛这是要霸占大半个中国啊”。当天,青岛晚报通过新媒体发表致歉声明。全文如下:

8月17日,青岛晚报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多个环节把关不严,致使三版稿件和一版导读出现严重的差错,误将青岛建成区面积“570平方公里”表述为“570万平方公里”,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也损害了媒体的形象。

差错发生后,青岛晚报编辑部立即查明原因,层层倒追责任,按照相关规定,经有关会议研究同意,对总编辑、值班副总编辑、部主任、记者等作出了严肃处理,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在此,青岛晚报编辑部向广大读者和网友诚恳致歉,也感谢广大读者和网友对我们的批评和指正。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继续关心、支持、监督我们的工作。

                                                                                                        青岛晚报编辑部
                                                                                                          2016年8月17日





青岛晚报的这个差错属于数字差错。

新闻报道离不开数字,新闻中的数字有时可以直接衡量一篇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因为数字能直接、公正地反映客观事物,数字一旦不准确、用错了,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影响新闻的可信性和社会效果。青岛晚报的事例再一次证明了防范数字差错的重要性。

谈到见报差错,谈的最多的是政治差错和文字差错。编校人员也把工作的重心和主要精力投入到政治差错和文字差错的防堵上,忽视了对数字差错的警觉、核对和检查。其实数字差错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几年数字差错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数据表明,数字差错占全部报纸差错的17%。

数字差错,尤其是经济新闻数字差错,常常会造成误导,甚至让人造成决策上的失误。前些年,河北有家报纸,公布农产品价格信息,把张家口市场上芝麻价格每公斤6.00元错成60.00元。当时,承德县一位农民看到这条“好消息”后,在当地以6.40元一公斤的价格收购了一批芝麻,乘车赶到张家口出卖,结果亏了本,还白赔了往返车费。

湖北日报出版部的魏志刚、李云述曾经撰文,结合报纸校检工作的实际,对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数字差错进行梳理和分析。他们认为,数字差错有三个特点:

一是数量多。在当代的新闻报道中,几乎没有一篇新闻能离开数字,有的还是以数字为新闻主体,如公布录取分数线、股票信息、彩票号码、统计公报等。新闻报道中关于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数据日益增多,因而数字差错也呈上升态势。

二是影响大。数字能够直接、公正地反映客观事物,因而数字是否准确,关系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一个小数字,看似不起眼,有时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西南某报曾将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数字搞错,结果造成学生、家长、学校、教育机关和报社一片混乱,影响极大。

三是发现难。比起文字差错,数字差错的隐蔽性更强。数字在文中属于概念性内容,如时间类数字,有的可以推算,但大多数无法核实;数量类差错,交待完整的才能验算核查是否正确,有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须经过采编人员才能改正;至于彩票号码,如果没有原稿,也就无法校对。

他们总结了数字差错的两大类型:

1.时间类数字差错

一是世纪和年代方面的差错。关于世纪,主要是把19××年误作19世纪。

二是年份、农历方面的差错。如把鲁迅的生卒时间写成“1818-1936年”,鲁迅岂不是活了118岁?他的出生年份是1881年,数字的颠倒便闹出大笑话。

三是月份和星期方面的差错。日报在时间表述上,很少出现月份,因此在转月时特别要注意,对于“30日”、“31日”,应加上月份。

四是日期和时分秒方面的差错。日期方面的差错较多,有的错得很荒唐。某中央级报纸一消息称:“工程将于6月31日完工。”看来这个工程永远难以完工,因为6月根本没有31日。

2.数量类数字差错

一是增加类数量。例:“年分红保险投保额由上任前的 10多万元上升为现在的 328万元,三年翻了 32番。”328是 10的 32.8倍,但不是 32番。以 10为基数,翻一番是 20,翻两番是 40,以此类推,翻五番是 320。所以应改为“三年翻了五番”。翻多少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倍,不能用简单的除法计算。

二是减少类数量。例:“与去年全年96.2%的投资增长速度相比,今年前5个月,国内过热的钢铁行业明显降温,投资增幅回落近22个百分点,达到76.6%。”简单地计算一下便知: 96.2-76.6=19.6。很显然是将“20”误写成“22”。

三是比例数、百分数和平均数。例:“全村700多人,其中老年人有260多人,占四成多。”就是全村只有700人,占四成比例也必须有280人。概数也要认真计算。

四是涉及万、亿的数量。例:“我市昨日发送旅客6.7人次。”这里很明显掉了一个“万”字。

五是数字失实、文内不一和不合逻辑的数量。例:“贵州、广西和云南3省(区)人口约1.7亿,目前贫困人口有250万。”后一数字明显有误,因为当时仅贵州省就有贫困人口800万。经查当天的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才知少了一个0,贫困人口数应为2500万。

数字出错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是有些采编人员对数字差错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对数字的使用不以为然,采编过程中不够严谨和认真。

二是采编人员轻信他人的数据,引用时没有认真核对、验算,再加上转抄或引用时粗心大意,使原稿潜藏数字错误,为后续环节留下隐患。

三是编校人员因时间紧,缺乏充裕的时间对数字进行思考和核对。

四是校检人员过于相信采编人员提供的数据,对数字的质疑度不高。即或对数据存有疑点,也因手头没有权威、丰富的数据,无法查阅核对而将疑点放过。

为减少数字差错,需要采编人员对数字数据要做到正确表述,认真对待稿件中的数字。记者使用的数据要验算核实,引用的数字、图表力求准确无误。编辑对数字要复核,力争在上游环节防止差错出现。编校人员要像对政治差错一样认真对待数字,大胆质疑,逐步培养对数字差错的职业敏感和解决能力。

综合整理:立立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Gsa#wechat_redirect
309#
发表于 2016-8-21 15:31: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社记者汤计发声明,要求《中国新闻周刊》及记者停止侵权行为

立立 传媒评论
2016-08-21



昨天(20日),新华社记者汤计发布声明,认为《中国新闻周刊》及记者王珊严重侵犯其名誉权,要求消除影响,停止侵权行为。声明全文如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王珊,在“呼格专案组组长落马”一文中,严重侵犯本人的名誉权,将一些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事情”写入报道,造成该文内容严重失实,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丧失了新闻人的职业操守,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人要求王珊及《中国新闻周刊》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停止侵权行为。本人依法保留对《中国新闻周刊》以及王珊的法律诉讼权。                                          

                                                                                                  新华社记者汤计     
                                                                                                    2016年8月20日

据新华社报道,为表彰在推动呼格吉勒图案重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2015年2月2日在京授予汤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向汤计同志学习。

汤计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政文部主任、高级记者。他在2005年发现呼格吉勒图案存在重大错判线索后,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深入了解情况、排除各种困难和阻挠,通过翔实、准确、权威的报道,有力推动了呼格吉勒图案重审,最终使冤案昭雪。

中国记协在授予决定中说,汤计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学习榜样。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学习汤计同志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新闻工作的底色。学习他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时代正声,弘扬社会正气。

《中国新闻周刊》由中国新闻社主办,是一本综合时政新闻读物。小编查阅了“呼格专案组组长落马”一文(相关文章链接http://news.southcn.com/china/co ... ntent_154192655.htm),里面有许多细节描写,汤计是重要的信源。

综合整理:立立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lJBHbvh9PXAPWW0u#rd
310#
发表于 2016-8-31 00:36: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