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真实案例库

  [复制链接]
301#
发表于 2019-11-8 16:09: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者节里求索忻州五寨县抓记者的真相


2019118日,今天立冬,气温有点冷,而今天也是记者节。自然的巧合,立冬与记者节同日,这是否暗示记者们已面临寒冬?


记者节求索山西五寨县抓记者的真相!之所以是求索而不是追问,因为草民不敢追问,抓捕记者都没有真相,何况是命如蝼蚁的草民。那么明知道有危险为何仍然要求索?这是因为当年沉于汨罗江的屈原,其灵魂还在不懈地上下而求索,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激励着我们要求索真相!


201868日,山西五寨县有两名记者被抓,时过一年多以后,刑满释放的记者有必要公开事情的原委,以便于全社会都来监督媒体记者。作为舆论监督的媒体记者,也应该接受监督,只有形成互相监督的社会氛围,那这个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前进,而不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记得年初时同行说有一份村民反映材料,反映五寨县深沟子村修路占地补偿等存在问题,相约去五寨县了解情况。去了五寨县后电话向村民核实反映材料,然后联系五寨县官方,政府办引见分管张姓副县长,副县长又电话联系反映材料所属刘台办事处曲姓主任。见到曲姓主任后其称问题肯定是有,但是这个当地纪委已有调查结果,深沟子村委主任华某某已获刑了,这个事千万不能再说,影响很不好,当时表示可以解决费用并请记者吃饭,记者婉拒后离开刘台办事处。


作为记者了解情况写一篇文章是职责使然,于是记者在网吧准备写一篇文章。记者正在写文章的时候,五寨县张姓副县长致电记者(见面时曾留记者电话),请求有什么调查情况给他看一下,电话中称让秘书添加记者微信把稿件传过去。之后一直没有给记者书面回复,过了一段时间刘台办事处曲主任致电记者,称修路项目部经理在五寨县,让记者过去面见经理看能否赞助媒体,记者又过去五寨县后曲主任约来项目部经理及副经理,一块吃饭喝酒交流,酒后回到刘台办事处喝茶,并没有明确赞助事宜,项目部表示等工程开工后再说。


之后记者忙于其他事务再未主动致电问及此事,反而是刘台办事处曲主任几次电话谈及赞助。直到201867日,曲主任再次致电记者称项目部经理在县里,让记者过去见项目部经理,两名记者相约于8日来到五寨县刘台办事处,当时曲姓主任不在,给其打电话称在县政府,说一会就回来。中午12点时分曲主任回到办事处,说一起去项目部吃饭吧,于是一行数人来到三岔镇项目部。到了项目部发现经理不在,就问曲主任你让过来见经理咋不在?曲主任说有副经理在陪我们吃饭。于是一起在项目部食堂吃饭,期间因为经理不在,记者只字未谈赞助,饭后曲主任安排宾馆让记者休息。


大约过了一小时左右,曲主任与项目部副经理来到记者房间,副经理称是经理安排赞助记者三个,将一个塑料袋放在记者床上离开。当时因为记者有事随即离开宾馆,在门口被设伏于此的刑警控制,并将记者所带手机及手包全部全部强行收走,过了数十分回到五寨县公安局院里,在监视看管下才将包还给记者。然后警方并没有调查询问,直到天色已晚时分,将项目部副经理送来的塑料袋打开,拿出里面的人民币照相,随即让记者签字,记者当时拒签,理由是中途包被抢走,当时也未看塑料袋所装物品,况且即使包里所装的是钱,这个钱不是给我一人,而是给单位赞助。这时刑警队长进来说,这个只是扣押物品签字,签了字没什么的。看到记者有点犹豫,又对现场的警员说,要不先把手机还给记者吧。在这种诱导之下记者勉强签字。一会警员又将人民币排列照相,又让记者签字,记者说签过扣押物品为何还签,警员说这个要详细点,再说签过一次就再签一次吧。


直到当天晚上询问记者,审讯笔录中应该记载所说的这些话。记者认为整个过程纯属设局陷害,哪有官员三番五次电话叫记者过来敲诈?而且记者并没向项目部索要钱款数目,为什么要送来这个塑料袋装的钱数。记者当时还质疑,刘台办事处曲主任与项目部副经理在宾馆房间数分钟即离开,记者随即离开宾馆时刑警已在宾馆大厅,时间段证明应该是报警后才过来送塑料袋,而在报警后已在警方保护之下,记者既没有要挟又没凶器,如何能够实施敲诈?还有事件的整个过程一直是刘台办事处主任协调,记者出于对政府的信任才过来五寨,即使记者拉赞助有错属于违规行为,如何能够定性敲诈勒索?记者构成敲诈那么从中协调的官员是否同案?此案公开后有待于国内法律界人士分析探讨,欢迎全世界网友跟帖评论,也欢迎执法机构提出意见,理上网来!


从始至终记者并不认罪,记者曾对检察机关人员说过,政府官员从中沟通赞助,这种情况能定性敲诈,政府的公信力何在?那完全可以把中国的记者全部抓捕。开庭之前记者并未得到消息,看守人员带记者到达法庭才知道开庭。一审的时候审判长劝记者认罪,关键证人均未出庭,而有几个证人记者表示不认识,当庭也没宣读这些证词,就连报案材料也没有宣读,记者甚至都不知道何人何单位报警记者敲诈?至今对于整个的过程莫名其妙,稀里糊涂的就被判处了罪行。


二审的时候出于对法庭主持公道的期望,记者就案件情况当庭进行了一些陈述,而且表示在办理记者证之前,曾经与赤子新闻网的运营方大昌祥传媒有限公司签订经营协议,配有赤子新闻网空白介绍信,授权自主开展工作,此次行为属于为单位赞助,但是法庭并未采纳。匪夷所思的是二审公诉人宣读材料,竟然称记者敲诈得手后逃离至高速路口被抓获,当庭两名记者异口同声这是说谎,公诉人急忙称是口误,同时对记者的反驳极其不满。明明是设伏于宾馆抓获记者,为什么说成逃离至高速路口抓获记者?这一点重要情节关乎定罪量刑,如何能够出现错误!


记者从事媒体行业多年,曾为政法机构大量宣传,以往只是通过表象认知,而这一次亲身体验执法过程,深切感受到中国的法治进程路还很长。记者获刑一年多已出狱,五寨县深沟子村修路的腐败问题仍然不明,还需要五寨县官方给出真相!深沟子村的村民代表在项目部被殴打致伤无果;深沟子村民华二平一家三口包括七旬老父被抓,夫妻二人被羁押近一年后华二平获刑;该村的原村委主任华某某获刑;两名记者因此获刑。深沟子村的腐败水有多深?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真相却仍然扑朔迷离。


村民举报深沟子村土方工程款800万下落不明,有关部门调查后对此只字未提?记者在项目部看到土方款价格7.5元每方,而村民反映土方款5元每方,800万除以5元是160万方土,7.5元减去5元差价2.5元,160万方土乘以2.5元就是400万,如果村民反映的属实,那么项目部仅土方一项反手就赚了400万?因主张占地补偿的获刑村民华二平聘请北京律师,调查后获悉刘台县办事处征地未予村民签订补偿协议,存在违规发放土地补偿并涉嫌暗箱操作,村民对于土地补偿的调查结果仍不认同,补偿款究竟是什么情况?五寨县这个项目土方工程是什么人承揽?为什么有关部门调查只字不提,不存在土方工程款?还是什么原因没有公开。


记者被抓前曾曝光五寨环保应付督察问题。抓捕记者之后真相需要求索,尽管也许会因此再次入狱。但史上社会进步总要有人牺牲,中国的先烈们死都不怕,卑微活着的我们何惧牢狱。如此话语或许是对于家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于老人的不孝,但是为了追求真相牺牲小孝,正是实现对于祖国的大孝!咱给腐败分子们拼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华夏民意
作者:晋义山


编辑:冯梦玉



302#
发表于 2019-11-22 13:24: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最强假新闻生成器GPT-2终于开源完整版本!15亿参数模型全部公开
来源 | OpenAI
译者 | 核子可乐,陈思
编辑 | Natalie
AI 前线导读: 时隔九个月,GPT-2 的阶段性开放终于进入尾声。北京时间 11 6 日,OpenAI 正式放出 GPT-2 最后一个部分的完整代码——包含 15 亿参数的最大版本。
按照 OpenAI 方面的说法:公开完整版本确实与模型滥用的调查结果有关。虽然经过多方求证发现,GPT-2 存在被极端组织恶意使用的可能,但是目前没有证据直接证明 GPT-2 已经遭到了滥用。
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I 前线”(IDai-front
“最强 NLP 模型”GPT-2 完整开源
经历了被追捧为“最强 NLP 模型”、因为不开源遭到 全网吐槽、宣布 部分开源 等一系列大事件之后,今天,OpenAI 终于公开了 GPT-2 最大最完整的 15 亿参数版本。
照例先放上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openai/gpt-2
在此之前,OpenAI 已经发布了三种 GPT-2 模型:“小型的”1.24 亿参数模型(有 500MB 在磁盘上 ),“中型的”3.55 亿参数模型(有 1.5GB 在磁盘上 ),以及 7.74 亿参数模型(有 3GB 在磁盘上 )。
作为 GPT-2 分段发布中的最后一轮,此次公开的完整 GPT-2 包含 15 亿条参数,其中包含用于检测 GPT-2 模型输出的全部代码及模型权重。OpenAI 在官方博客上表示:
自今年 8 月以来,我们一直遵循初始分段发布计划,通过越来越大的语言模型帮助社区获取准确度更高的可测试案例。我们希望这一测试案例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构建起功能更强大的后续模型,同时也积极与 AI 社区就发布责任问题开展对话。
除此之外,OpenAI 还公布了有关 GPT-2 的一些新发现,其中包含了公众最为关心的滥用等问题。
有关 GPT-2 的新发现
1. 人们发现 GPT-2 的输出质量令人信服。
作为合作伙伴,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对 GPT-2 使用受众进行了调查,希望根据不同规模的模型版本为 GPT-2 生成文本进行质量评分。人们给 1.5B 模型给出的“可信度得分”为 6.91 分(满分 10 分),略高于此前的 774M 模型版本(6.72 分),同时大大高于更早的 335M 模型版本(6.07 分)。正因为评分逐步提升,OpenAI 才决定发布最终的 1.5B 模型,将完整的 GPT-2 展现在公众面前。
2. GPT-2 经过微调后可能被滥用。
作为合作伙伴,米德尔伯里国际研究中心下辖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与反恐中心(CTEC)研究人员们发现,极端主义团队可对 GPT-2 进行滥用,特别是结合四种意识形态立场对模型做出微调。
CTEC 的研究结果显示,微调后的模型足以为这些意识形态快速生成综合性宣传素材。他们还证明,尽管合成输出结果相当具有迷惑性,但基于 ML 的检测方法仍可帮助专家分辨出由 GPT-2 生成的伪造消息。
3. 检测难度颇高。
OpenAI 认为,对基于内容的合成文本进行检测将是一项长期挑战。为了测试机器学习方法是否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研究者进行了内部检测研究,并开发出一种检测模型。面对由 GPT-2 1.5B 生成的文本,这套模型能够带来 95% 的检测成功率。(注 1
具体来讲,OpenAI 选择立足 RoBERTaBASSE1.25 亿条参数)与 RoBERTaLARGE3.55 亿条参数)建立起序列分类器,并通过微调使其获得对 GPT-2 1.5B 模型与 WebText(用于训练 GPT-2 模型的数据集)输出结果的分类能力。
OpenAI 认为,对于单项检测而言,这样的准确率还无法令人满足,必须同时结合基于元数据的方法、人为判断以及常识教育才能进一步提高效果。为此,OpenAI 选择发布完整版模型,希望协助各方共同研究对合成文本的检测方法。当然,OpenAI 方面也承认全面发布同时也会让恶意人士有机会进一步提高检测逃避能力。
此外,OpenAI 发现,检测准确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及测试中使用的具体采样方法,但同时,在使用多种采样技术进行训练时,检测结果将更加可靠。如下图所示,规模越大的模型,其输出结果越是难以分类。但是,利用这部分输出进行训练,则可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与可靠性。OpenAI 预计这种趋势将长期存在,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大,检测难度也将同步提升。
各模型版本检测准确率(核样本)
4.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明确的滥用迹象。
尽管 OpenAI 的研究人员已经围绕 GPT-2 在大规模生成垃圾邮件与网络钓鱼信息等高批量 / 低收益操作方面的潜力进行了讨论,但 截至目前并未发现任何明确的代码、文档或者其他滥用实证。他们认为,随着合成许可证生成器在输出质量上的持续提升,遭到滥用的可能性确实会同步提高,同时也承认,OpenAI 无法及时发现所有潜在威胁,而有动机的参与者也不太可能发布自己的微调语言模型。
5. 在偏见研究方面,需要建立标准。
语言模型永远存在偏见。对于 AI 研究界而言,为此类偏见制定出研究方法、开展讨论并加以解决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但难以克服的挑战。OpenAI 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尝试解决偏见难题:
发布模型卡(注 2
这一模型卡以 Mitchell 等人提出的“用于模型报告的模型卡”理论为基础。
我们同时在 GitHub 上发布模型代码,希望帮助大家对语言模型(例如 GPT-2)存在的固有问题建立理解。
GPT-2 中存在的某些偏见做出内部定性评估:我们利用评估结果通过模型卡对 GPT-2 在性别、种族以及宗教方面的偏见作出探究。当然,这些调查并不全面,还需要配合其他偏见分析框架。
下一步计划
OpenAI 在博客中表示:
过去九个月以来,我们在 GPT-2 开发方面的经验,帮助我们为 AI 模型负责任发布工作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建立起宝贵的见解。我们也参与到 Partnership on AI 的“机器学习负责任发布规范”项目当中,希望通过合作关系与研究界的同行们共同讨论,为解决模型发布问题贡献力量。
讨论仍在继续:GPT-2 好用吗?安全吗?
HackerNews 网站上,有关 GPT-2 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在 15 亿参数版本发布后,更多参与者加入话题了。
讨论页面: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1454273
目前的讨论者分为两个主要阵营:
尝鲜派:GPT-2 好用吗?在哪儿用?
这一类讨论者主要在研究 GPT-2 的实用性,一些开发者也附上了自己的做的测试模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去体验:
http://textsynth.org/
https://talktotransformer.com/
当然也有一些讨论者提出:GPT-2 开放代码的可读性较差,有不少意义不明的内容,在生成文本的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等等。这些问题让部分讨论者质疑 OpenAI 放出的有可能是微调过的“阉割版”。
激辩派:GPT-2 安全吗?
这一派讨论者主要将目光聚焦在 GPT-2 的安全性上。毕竟官方也已经承认: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大部分讨论者的观点都认为:GPT-2 完全开放后,必然会引发一阵滥用风潮。其中不乏一些激进人士的观点。
AI 前线早先发布的 一篇文章 中,作者曾对 GPT-2 的威胁论进行过探究,他认为 GPT-2 被滥用的可能性遭到了过分夸张。当然,作者当时测试用的也并非是完整版本,不知道在使用过完整版一段时间后,他的看法会不会有所改变。
注释
具体来讲,OpenAI 立足 RoBERTaBASSE1.25 亿条参数)与 RoBERTaLARGE3.55 亿条参数)建立起序列分类器,并通过微调使其获得对 GPT-2 1.5B 模型与 WebText(用于训练 GPT-2 模型的数据集)输出结果的分类能力。
这一 模型卡 Mitchell 等人提出的“用于模型报告的模型卡”理论为基础。
参考链接:
原创: 陈思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AI前线  ”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jX5sHWMAKDGBWFyK4OOZw
编辑:高杰

303#
发表于 2019-12-2 22:45: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陈茗

304#
发表于 2019-12-8 21:35: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陈茗

305#
发表于 2019-12-9 23:36: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太快了!民警上演“奔跑吧兄弟”,3分钟跑两公里抓贼?

  上个月,福建三明一男子在公交上偷手机被发现,开启狂跑模式。不料失主竟是一位女警,经常参加马拉松。她放下手中的孩子,连追一公里将嫌疑人抓获。类似的新闻经常出现,民警抓小偷,狂奔几公里。

  

  然而,某晚报报道了类似的新闻,标题却让人贻笑大方:民警上演“奔跑吧兄弟”,3分钟跑两公里抓获嫌疑人。我们的新闻,有时候太夸张,过犹不及,就假了。

  3分钟跑2公里这个速度绝对是新的世界纪录,而且千年也没人能够打破。有网友提议,请公安部特批这个警察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

  据了解,1500米世界纪录,是在1997年由摩洛哥的田径名将希查姆·艾尔·奎罗伊创下的3分26秒00的世界纪录,这项纪录更是历经块20年无人打破。男子2000米世界记录是4分44秒79。

  跑完2公里,你大概能用多长时间呢?


原文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F79365F0529AKCK.html



编辑:董莉


306#
发表于 2019-12-16 20:11: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媒压制叙化武袭击真相报道,记者愤而辞职
因试图发布报道揭露去年叙利亚“化武袭击”真相,却遭所在媒体拒绝和威胁,美媒《新闻周刊》记者塔里克·哈达德(Tareq Haddad)已于上周主动提出辞职。前两日(14日),哈达德在其个人网站上发布长文——“谎言、《新闻周刊》、媒体报道压制:第一手资料”,公布了美媒是如何压制真相的证据。
在该篇长文的最后,他还写道,那些挑战权威的报道没有被发布,是因为媒体已被美国政府拉拢了。“美国正在倒退,因为它缺乏真相”。
《新闻周刊》回应称,他的报道被编辑压下是因为“他提出的是一种阴谋论,不是客观报道的观点”。
2018年4月14日,叙利亚遭到导弹袭击

今年3月,禁化武组织(OPCW)发布了有关去年4月叙利亚曾受“化武袭击”的调查报告。但在上月底,“维基解密”网站披露出一封禁化武组织(OPCW)内部的电子邮件,指责该组织在调查中篡改描述现场氯气浓度等字眼,试图令报告显得更有力。
12月7日,记者塔里克·哈达德发推称,他想发布一篇有关禁化武组织(OPCW)内部邮件的文章,却被《新闻周刊》无理由拒绝了。于是他愤而决定辞去《新闻周刊》记者一职。
哈达德表示,他已收集了禁化武组织是如何封锁这些消息的证据,“还有一些显然对美国政府不利的消息被删除了,这些消息事实上是正确的”。
哈达德在推文中还提到,他将很快公布这些细节。根据工作惯例,他征求了他的编辑的意见,然而他很快便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提醒他合同中的保密条款。例如:将受到法律诉讼等威胁。
福克斯新闻7日报道称,针对此事,当天《新闻周刊》一名发言人回应称,“哈达德提出的是一种阴谋论,并不是客观报道的观点。于是编辑拒绝了他的提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福克斯新闻,美国主流媒体几乎均未报道哈达德辞职一事。
福克斯新闻报道截图

哈达德推特截图

到了14日,哈达德在其个人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题为“谎言、《新闻周刊》、媒体报道压制:第一手资料”的长文。
文章中写道,“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开始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联合国支持的调查化学武器使用的机构——禁化武组织,篡改了有关2018年4月杜马受‘化武袭击’的报告,这让到现场调查的禁化武组织人员感到十分愤怒”。
文章指出,《每日邮报》记者彼得·希钦斯(Peter Hitchens)先前曾发表一篇禁化武组织内部邮件泄露的报道,称邮件是由一位不满该组织做法的科学家在内部传阅的。路透社也证实了这封邮件的内容,且也得到了禁化武组织前总干事毛里西奧·布斯塔尼(Jose Bustani)的证实。
哈达德表示,禁化武组织的调查专家在杜马仅发现了微量氯气,这与大气中氯的正常含量没有区别。可能是担心数据被篡改,他们把情况都反映在了其原始报告中。但是在今年3月禁化武组织发布最终报告时,这些信息被隐瞒了,最终采用的措辞是,氯气“很有可能”被使用。
在该篇长文的最后,哈达德还讽刺地写道,“美国政府与那些从战争中获利最多的国家结成了丑陋的联盟,并将其触角伸向了媒体的每一个角落,与美国务院有联系的冒名顶替者正坐在世界各地的新闻编辑室里。编辑们没有作出任何反抗,他们一起过滤哪些可以被报道,哪些不行。”
“‘不方便的报道’完全被屏蔽了。导致新闻业正在迅速消亡。美国之所以正在倒退,是因为它缺乏真相”。
《今日俄罗斯》报道截图

《今日俄罗斯》报道则指出,几乎没有西方媒体报道这封被泄露的禁化武组织的内部邮件。而在14日,“维基解密”又公布了一份新的泄密文件,证实禁化武组织在杜马事件的最终报告中对关键调查结果进行压制和篡改。
在禁化武组织总干事费尔南多·阿里亚斯 (Fernando Arias)的备忘录中,一位参与调查任务的科学这样家写道,“大约有20名核查人员对调查结果表示担忧”……
  去年4月,美、英、法三国根据一段显示叙利亚杜马镇疑似受到“化武袭击”的视频,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对叙利亚发起军事“打击”。

来源:新浪网
作者:张晨静
链接:https://news.sina.com.cn/w/zx/2019-12-16/doc-iihnzahi7843542.shtml
编辑:宋婷

307#
发表于 2019-12-17 18:44: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来源:央视网链接:http://tv.cctv.com/2019/12/17/VI ... V9Yqj4w191217.shtml
编辑:宋婷


308#
发表于 2019-12-17 22:06: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英媒一张嘴,中企英官员辟谣跑断腿
英媒引述不具名消息源的话称,中国敬业集团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一案“处于失败的边缘”。该报道引来各方紧急辟谣。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5日的一则报道引来各方紧急辟谣。该报道引述不具名消息源的话称,中国敬业集团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一案“处于失败的边缘”。中国敬业集团和英国官方随即否认了这一报道。英国《卫报》16日称,英国政府现在每天需支付100万英镑维持这一钢铁厂生存,“这一收购案的任何拖延都会让英国政府感到不安”。
英国钢铁公司(英媒配图)
英国钢铁公司是英国第二大钢铁制造商,今年5月宣布破产后,被英国政府下属的破产管理署接管。《卫报》称,今年1110日,中国敬业集团与英国钢铁达成协议,以约70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后者。报道称,这笔交易可以挽救该厂4000多个工作岗位,其中大部分在斯肯索普钢铁厂,该地区刚刚选出1983年以来的首位保守党议员。报道称,迄今为止,英国政府为维持英国钢铁公司生存的成本已超过2亿英镑。“如果该交易遭遇挫折,将是对政府的挑战,任何延误都将减弱英国钢铁公司对其他买家的吸引力。”
《卫报》16日引述中国敬业集团发言人的声明称,“在1110日签署协议后,敬业集团和相关部门在获得完成交易所需的批准方面继续取得进展,并仍有信心在新的一年里实现目标。任何相反的建议都是完全不正确的。”报道称,中企还证实了未来10年向该公司投资12亿英镑的计划,新增资金将用于升级工厂和机器,改善其环保性能和效率,这将有助于确保英国钢铁公司的长远发展。
英国钢铁公司(资料图)
英国《每日邮报》16日称,英国破产管理署发言人也表示,11月初,英国钢铁和中国敬业集团达成协议,此后没有与任何其他方面进行沟通。报道称,收购的完成取决于许多事项,双方正共同努力,在合理可行的情况下尽快达成出售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收购案11月刚宣布时,英国《泰晤士报》等个别媒体曾炒作称,英国钢铁是“国家战略资产”,被中企收购有可能惹恼美国。如今,这样的言论不再有市场。《泰晤士报》16日称,英国钢铁公司目前正依靠纳税人的支持弥补经营亏损,英国官员和中国企业都在努力完成交易。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作者:孙微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gkY3BRDLDKi4pdICutWCQ
编辑:宋婷

309#
发表于 2019-12-18 09:10: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京报仅留11人办报纸真相——媒体转型

媒体转型,是新时代考验媒体人的一道“坎”:过之则生,否则亡。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机构媒体既要顺势而为,也要逆势而动。
“全报社只有11人专职办报纸。”话音刚落,一片哗然。
这是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在近日一次媒体融合高峰论坛上透露的信息。对于一份品牌影响力巨大的报纸来说,只有11人专职办报的配置让很多媒体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宋甘澍接着解释道,为了实现全员转型移动端,新京报再造策、采、编、发、审全流程,全报社包括采编、经营、发行、行政等在内的1100多人团队,围绕新京报中心工作快节奏地开展工作。新京报APP、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超过100个平台每天生产不少于450条图文、视频原创内容,实现了7x24小时新闻全覆盖;同时,报社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报纸编辑部,选取11位有着丰富经验的优秀编辑,留下来专职办好新京报这张纸。
媒体转型,是新时代考验媒体人的一道“坎”:过之则生,否则亡。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机构媒体既要顺势而为,也要逆势而动。那么,新京报11人每天怎么玩转一张报?报社另外1100多人的工作团队每天又在做什么?
11人怎么办好新京报?
新京报采编团队一致认为:消灭报纸,不如用好报纸,唯有如此,才能把握战略主动权。因此,今年上半年,新京报专门抽调富有办报经验的11位优秀编辑组建报纸编辑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全力办好报纸端产品,以独立于APP之外,形成错位运营。
01
新京报报纸编辑部的工作日常
新京报报纸编辑部主编汤旸向传媒君这样描述了11人编辑团队的工作日常——
新京报每天的报纸分为ABCD等版组,报纸编辑部主要负责A叠版组除评论之外的内容策划统筹、版面规划编辑工作,包括时政要闻、民生服务、深度调查等重点报道。经济、文体、产经等版组,则由各相关部门内身兼APP、微博、微信等众多新媒体端产品运营的编辑、记者负责内容生产和平台运维工作。
报纸编辑虽然都是夜班,但不影响他们一大早儿就提前介入选题策划。报社各采编部门有着较为完善的报题制度,报纸编辑在当天上午就能了解部分重点选题,随时与一线记者保持沟通并指导选题操作方向,提前规划版面架构和逻辑。
下午2点,编辑会就各自跟进的选题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确认。在接下来的部门评报会上,除评价和对比当天见报报纸,还就重点选题进行讨论。下午4点选题会上,每位编辑就各自跟进的选题进行报题,会后再根据当天报纸版面情况确认编辑排版,然后继续和记者沟通、编稿、下版、付型、签片。
02
报纸与新媒体相辅相成
汤旸介绍说,报纸为APP导流的视频化是新京报融合传播的创新之举。报纸端发力与发展新媒体并不相悖,而是相辅相成、彼此支撑。报社整个采编团队为APP端提供有深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内容产品,这些内容在APP端的有效推广,又再一次传播了新京报的品牌影响。
APP毕竟无限大于报纸,报纸端无法承载的内容,比如APP端的“我们视频”、动新闻、图集和音频等优质新媒体产品,都可以通过二维码转换,与报纸实现全方位对接,实现导流。用户通过扫描报纸端二维码,可以获取重大事件最新进展、视听化延展阅读、精品荐读等,无限丰富信息量和内容。
03
坚持做好原创深度内容
新京报始终将报纸视为深度化进程中的推手。深度不止于一种文体、写作方法、采访状态,更是一种新闻态度。内容深度化一直是新京报的不懈追求。专业、独家、高质量的原创深度类报道,如今已显得稀缺而奢侈,值得欣慰的是,新京报一直在坚守。
汤旸向传媒君介绍,新京报在报纸的内容生产方面,主要通过三点实现深度化:一是坚持抓大放小、去碎片化,日常新闻深度化表达;二是加强自主专题策划,为读者提供深度延展阅读;三是增设“深读”板块,将现有报纸端的深度类报道栏目整合归入。
另外1100人在忙着干什么?
转型是媒体融合的前提。在近日的媒体融合论坛上,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在“怎么推动全员转型”主旨演讲中与媒体界同行进行了交流分享:除了报纸编辑部的11人,新京报还另有1100多名员工,但他们的工作重心已经全部转移到了新媒体端和报社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
01
转换传播渠道
“没有几个人看报纸,也没有几个人看电视,但是有人看新闻,新闻依旧是刚需。”宋甘澍社长认为,用户都转向了互联网、移动端,“渠道变了,我们必须得转。”
新京报社长宋甘澍作主旨演讲
为更好地匹配用户阅读习惯,新京报对自身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深度调整,所有原创内容稿件都会优先发送到APP端。
02
转变表达方式
“视频是传统媒体必须要转的一个方向。”宋甘澍指出,目前视频是用户最熟悉、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因此,传统媒体必须实现图、文、视频,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我们的视频打败了99.99%的中国广电系统新闻的视频。”宋甘澍表示,新京报的视频不是和纸媒的视频竞争,而是和全国广电系统的视频在竞争,“我们各个方面的专业性在行业内的口碑应该是权威的”。
新京报正在积极推动视频表达的全部门、全领域覆盖,推动视频报道部门与现有内容团队的深度融合。“我们视频”和新京报动新闻在视频领域已有优势,借助新京报APP,继续丰富着这一产品形态。
03
转变生产机制
“报纸‘没有’新闻,以报纸为中心的生产机制必然被摒弃,否则,是假转型、假融合。”宋甘澍认为,传统媒体转型,策、采、编、发、审全流程都要进行改革。如果这些机制没有发生改变,所谓的转型或融合都是假转型、假融合。
转型有哪些困惑?
“转,不可能都大见成效;不转,肯定会在‘煎熬’中死亡。”
作为一家去年刚实现三家整合的传统媒体来说,要实现全员转型到新媒体,新京报也面临一些困惑。
01
转型能否优化媒体生存?
新京报的融合是在“一托二”的格局下进行的,恰恰是在融合的前提下,才实现了优势互补、裁撤冗员、公共职能共享等,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平稳有序。
“三合一”的融合中,千龙网解决的是新京报的传播资质问题,而新京报本身的竞争力带动了两家媒体的发展。在架构中,新京报对千龙网人员进行“大手术”,经过改革分流182人,仅留下83人。
02
怎样用新技术赋能媒体?
“不拥抱新的技术,不拥抱新的媒体,传统媒体永远不可能转型,永远找不到新的方向。”
宋甘澍认为,报纸和电视台整合为一,报纸的视频化、广电的图文化是另外意义上的融合,“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报纸视频化、广电图文化,报纸与广电的影像会进一步模糊。“
传统媒体是带着“枷锁”在转型,这是传统媒体人整体的自我革命,不可能从零开始。因此,需要用互联网共享、开放的思维“拥抱新技术,让新技术助力新闻的生产、传播,优化环境、提高效率、减轻负担,而不是被新技术带偏了节奏。”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编辑:宋婷
310#
发表于 2019-12-18 19:25: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宋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