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比新闻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9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5:51: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奕

29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6:16: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奕

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6:58: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奕

29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22:37: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何晓琴

295#
 楼主| 发表于 2022-2-3 16:46: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蒋可心

296#
 楼主| 发表于 2022-2-19 13:47: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屈妍君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18:46: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高校教师群体,已经跌入“社会底层” ?

01
高校的行政化倾向严重

从1999年高考扩招改革,当年招生总数达15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5万人,增幅为41.7%,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一座座新校舍、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中国大学的“硬实力”迅速提升。同时在治理结构方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和加强党委、校长职权,各职能部门强化行政管理方式,行政化倾向日趋明显。

行政化的表现之一就是目前高校的行政管理者不但拥有行政资源,也日益拥有了学术资源,“双肩挑”者成为大学中最有实力的职业群体。2010年,担任或兼任行政职务的教授其年工资收入比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授高18%;担任或兼任行政职务的副教授比不担任行政职务的副教授高25%,此外担任或兼任行政职务的教授、副教授拥有更丰厚的课题经费,担任行政职务甚至成为获得教授职称的重要捷径之一。与这种变化相对应的是在许多高校出现了教授、副教授争相竞聘处长、副处长,甚至科长的奇怪现象,以变相任命制为主导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着高校“唯上”“唯官”的氛围,污染着大学的“本源”。

高校行政化的表现之二是行政指令配置资源。能否得到科研机会和资源,很多时候不是根据科研人员的能力、项目本身的学术价值和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及规律,而是依据一些行政指令和规定,“一刀切”地设置种种门槛,资源和机会的配置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一段时期要培养某种“拔尖人才”了,各有关部门都按照同一标准向这类人群集中配置资源和机会,使其应接不暇,并导致重复性研究、一份研究报告“通吃”若干部门。行政力量对科研资源和机会的配置常常违背了科研自身发展规律,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和高校教师发展机会的严重失衡。

行政化的表现之三是学校的行政部门日趋庞大、臃肿,一些大学的行政后勤人员远超过一线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多家行政部门掌控不同的权力和资源,且各自为政,下达各种项目和任务,要求填写或撰写各种表格和总结,综合管理一线教师。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线教师疲于应付完成各个部门的任务和考核指标,成了标准化生产线上的计件工作者。



02
高校“市场化”与收入差距

扩大学校的自主用人权,实行聘用制、灵活用工、人事代理,采取岗位管理、岗位工资,推行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建立课题申请和主持人项目组制,搞活内部收入分配和津贴、奖励,允许和鼓励教师的校外兼职(自办公司),推行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推行住房的市场化等,被统称为大学的“市场化”或“企业化”。这一改革增强了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了教师的收入。但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调查显示,大学教授中收入最高的10%与收入最低的10%,收入差距达到5.9倍,副教授中这一差距为4.5倍。若不做分组,同一职称内部的个人收入差距更大,教授中最高收入者是最低收入者的15倍,副教授之间是23倍,讲师是25倍。部属院校和市属院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明显,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高收入层,部属高校高出市属高校近10个百分点。对日本国立大学的调研显示,教授最高级俸与最低级俸的收入仅相差1.4倍,副教授相差1.5倍。传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市场化”竞争导致的教师收入的两极分化正在成为导致高校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下滑的重要因素。
高校的“行政化”与“市场化”倾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调研中有教师形象地描述为“三奔一荒”,即奔钱、奔官、奔项目,荒学术。



03
中国高校教师的薪酬地位偏低

与其他行业的薪酬相比,中国大学教师的收入水平偏低。调查发现,2010年北京市属高校教师的平均工资卡内收入低于2009年北京市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而日本高校教授的年收入仅低于飞行员,居各行业第二位,副教授居第四位,讲师居第八位。在香港,高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在全社会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同,同时拥有比较丰厚的住房津贴或校内宿舍等。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市场经济下的薪酬体系不是无序体系,一般来说,对市场反应最敏感的是企业,企业职工的平均收入常被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定位为社会薪酬的“中轴线”,并以此来规范其他行业的收入水平。大学教师因工作性质、复杂程度、人力资本前期投入巨大,一般处于社会薪酬“中轴线”以上,这是一种相对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安排。中国的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与真实的市场景气指数存在差距,而民营企业更贴近真实的市场,可考虑以民营企业职工的平均收入为中轴线,使官员、国有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大学行政领导和教师的收入分配的数量与实体经济有机链接,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国民收入增减相挂钩,避免脱离经济发展、“单位本位主义”的滥发工资且导致通货膨胀,以及无依据地拉大收入差距导致社会的不公感。同时,“中轴线”随经济景气和不景气上下浮动,又成为政府、国有企业、大学等部门涨薪和降薪的主要依据,避免行政指令导致收入分配脱离市场、工资只能涨不能降的制度性尴尬。
高校的行政化对行政等级较低的年轻的博士教师更为不利,市场化和企业化对职称和名声都较低的年轻博士也更为不利。行政化和市场化、企业化彼此叠加起来,将年轻的博士教师们置于一个特殊的困难境地。博士们说,读了20多年书,收入不如初中毕业的农民工。一位博士算了一笔账,北京市的技术工人月收入已经有三四千元,有的达到了5000多元,而自己得到收入中的国家部分是1100元,学校给的是2500元,加到一块不到4000元。



04
市场化下不断加码的高校绩效考核
撕碎教师的有限精力

面对愈演愈烈的高校“市场化”,管理者未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增加政府的高教投入,改善教师的薪酬结构和工资待遇;而是试图通过绩效考核的加码达到控制工资外收入、让教师回归课堂和科研的目的。这些指标包括:本科生教学、带研究生、发表论著、主持课题、到校经费、获奖获证和获政府批示的数量,有些指标高得离谱,如一学年450时以上标准学时,一年三篇论文一篇SCI、SSCI、A&HCI或CSSCI,三年一本书等,绩效加码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倒使大学学术造假问题凸显,普通教师忙于应付,超时工作成为高校教师的常态,许多教师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调查表明,教授每天工作低于8个小时的仅有5.6%,工作8~11.9个小时的占67.9%,12~15.9个小时的占24.3%,有2.2%的人甚至在16个小时以上。副教授每天工作8~11.9个小时的为77.3%,每天工作12~15.9个小时的为11.3%,有0.7%的人日工作时间16个小时以上。绝大多数大学教师的日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另外,教授每周工作6天以上的高达74.9%,其中工作7天(每天都工作)的高达36.3%。副教授周工作6天以上的占52.6%。职称越高者绩效压力越大,工作时间越长。



05
针对青年教师的制度安排

青年教师面对结婚生育、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生活压力;面对教学、科研等工作压力;面对还房贷、维持生计等经济压力,这是青年教师无法回避的生涯阶段。问题的关键是大学的制度安排,如何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和创造性劳动。调研发现,许多高校的教学辅助人员不辅教师,专辅行政,年轻教师被用来做杂事。一些教授无法获得教辅人员的服务,要么事无巨细自己干,要么将杂事压至年轻教师,“在杂事中锻炼,先抬轿子再坐轿子”的制度安排将精力最充沛、科研想象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学术青春期”消磨于杂事之中。同时,青年教师因入职时职称低、薪酬低,为排解大城市物价上涨的生活压力,会挖空心思在本职工作之外寻求生财之路,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未来的学术发展潜力。在香港,大学实施“实任制”,学校与年轻教师签订固定年期合同,规定学术绩效指标,三年中期考核,合格再续聘,六年考核合格后实行“实任”,可聘用终身,不合格者离开。六年中不让青年教师做杂事,每学期承担一门课,学校为年轻人提供无忧的薪酬保障、优厚的科研经费和研修机会,青年教师必须在六年时间里毫不松懈地努力搞好科研,创造性研究成果大量产生,并为以后的科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日本高校的制度安排与香港近似,年轻教师没有做杂事的资格,主要任务为进修和科研,学校为其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出版补贴。越年轻的教师科研时间越多,越老的教师事务性工作越多。这种制度安排似乎更符合科研创新的规律。



来源:jieduibf27

编辑:古凤


298#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19:37: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古凤

299#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19:03: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七日:联合国紧急特别大会的决议超预期了


战至第7日,俄罗斯终于公布的伤亡情况。
3月2日,俄国防部发言人说:从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死亡498人,1597人受伤。乌克兰方面有超过2870人死亡,约3700人受伤,572人被俘。俄军已摧毁1533处乌军事设施,包括54个指挥所和通信中心、39个防空导弹系统,以及52个雷达站。
2月28日,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马利亚尔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从24日到28日早上6时,5300名俄军士兵伤亡,乌军击落俄军飞机29架、直升机29架,击毁俄军坦克191辆、装甲车816辆、大炮74门、防空系统5套。
我反复说过,交战双方公布的战况都不可信。交战中,双方统计伤亡本来就很困难。作为心理战和宣传战,交战双方都会夸大自己的战果,少报自己的损伤。
对我们旁观者来说都是些纸面上冰冷的数字。但一定要意识到每一个战亡者的身后都是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悲剧。到现在,战争还造成了乌克兰100万人成为逃离家园的难民。面对无辜生命的伤亡、巨大的难民潮,你还会为战争叫好吗?

除了生命遭受的苦难,交战两国在经济上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战争本身就是烧钱。乌克兰作为战场就不用说了,它正常的经济活动已经被打乱了,好在现在外来的资金援助比较多。
俄罗斯的日子更不好过,每天支付庞大的战争费用之外,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正毁灭性地打击俄罗斯经济,当权者嘴再硬也没有用。经济制裁俄罗斯已经不仅是国家行为了,很多大公司也参与了。
当然最明显的是卢布的汇率和股市:




卢布兑美元的日K线

百姓手里的钱大幅贬值



俄罗斯股市已经连贯四天休市了,不知道开市会是什么样的景象,难道要等到俄罗斯扭转战局才开市?或者是谈判达成协议才开市?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俄罗斯银行、石油天然气企业的股价跌到了几乎被清零:





大企业的清零式暴跌堪称恐怖

所以,即使赢得了战争,俄罗斯也是元气大伤,多少年都别想缓过来。战争继续下去,俄罗斯的年青一代就失去了未来。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会议现场公布投票结果



今早醒来一看,战场上没有大变化,双方又要谈判了。但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的决议诞生了。以141票赞成、5票反对,35票弃权。压倒性多数就乌克兰局势通过了决议。





各国投票情况
绿+为支持,红-为反对,黄为弃权



华人精英视角

联大第十一届紧急特别会议就俄乌冲突进行最后表决!结果是141票赞成,5票反对,35票弃权,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军。


投反对票的五个国家是俄罗斯、叙利亚、白俄罗斯、朝鲜、厄立特里亚,有人总结这个五个国家的共同点: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越南、古巴、老挝、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苏旦、津巴布韦等35国投了弃权票。



这个决议的内容是超过我的预期,我预测的只是谴责。今天我在联合国官网上认真阅读了它的全文,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重申对乌克兰在其国际公认边界、包括其领水内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承诺。

2、最强烈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谴责一切违反国际人道法以及侵犯和践踏人权的行为。

3、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乌克兰使用武力,立即、彻底、无条件地将其所有军事力量从乌克兰国际公认边界内的领土撤出。

4、要求俄罗斯联邦立即、无条件地撤销关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某些地区的地位的决定。

5、谴责俄罗斯联邦关于提高其核力量战备状态的决定。

6、对白俄罗斯参与这一对乌克兰非法使用武力的行为表示遗憾,并促请白俄罗斯遵守其国际义务。

7、敦促通过政治对话、谈判、调解和其他和平手段,立即、和平地解决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投票后作了解释性发言,强调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呼吁和平解决争端。至于为什么投弃权票他也作了解释:


遗憾的是,刚才提交本次紧急特别联大表决的这项决议草案,事先没有在全体会员国范围内进行充分磋商,没有全面考虑当前危机背后的历史经纬和复杂矛盾,没有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的重要性,也没有突出推动政治解决、加大外交努力的紧迫性。这些都与中方一贯坚持的立场主张不符,我们不得不对决议草案投了弃权票。




这份草案是由乌克兰等90个国家提出的。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超过110个会员国的代表发表了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我听了前面十几个发言,就是个批斗大会。今天看到下面这段视频,感觉剪辑得不错,它把几方的主要观点都说了一下:


华人精英视角


我今天看到这份决议中,还提到了1974年12月14日联大第3314号决议中对“侵略”的定义:一个国家通过使用武力或以任何与《宪章》不符的其他方式,侵犯另一国的 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按照这个定义,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所谓特别军事行动是标准的“侵略”。
在前天我写的《开战第五日,安理会暂时靠边站了》一文中,我写过这样一段话:但是要记住,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更具象征性,并不能具有实际操作性。即使这一次紧急特别大会通过了谴责俄罗斯的决议,甚至决议采取行动来阻止俄罗斯侵略。但任何实际行动最后还是要由安理会负责实施,俄罗斯可以再次行使它的一票否决权。
所以,今天通过的联大决议虽然令人高兴,但只能说是表明了世界各国的态度,联合国要采取实际行动是不可能。但也不说它完全没有用,它的用处在于:

1、从道义和法律上定性俄罗斯的侵略行动是非法的。2、为个体国家或国际组织对俄罗斯采取制裁措施提供了道义支持和法律依据。
再来看另一份联大决议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就在两个多月前的2021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曾经通过一个决议,是由俄罗斯等30个国家提出的“反对美化纳粹主义”决议案。决议要求对建立纪念碑、公开游行、否认二战战果、否认战争罪等任何形式美化纳粹主义的行为表示担忧,并建议各国在立法和教育等领域采取具体措施打击这些行为。



2021年12月16日的投票结果


这个决议案得到了130个国家的支持,49个国家弃权,仅有美国和乌克兰投下反对票,弃权的国家主要是美国的欧洲盟友。
自2015年以来,俄罗斯每年都会向联合国提出类似的决议案,但都会遭到美国和乌克兰的反对。按理说这是一个完全符合人类道义的提案,美化纳粹理应受到谴责,如同我们必然会谴责军国主义一样。而且这个提案没有明确针对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具有约束性。美国和乌克兰为什么要反对呢?
其实俄罗斯还是有针对性的。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时间是2014年3月,开始向联合国提出禁止美化纳粹的议案的时间是2015年。俄罗斯从那时起一直宣称波罗的海地区和乌克兰出现了新纳粹主义。这也是这一次普京发动侵略乌克兰战争的最重要借口。

新纳粹主义是否存在?我觉得应该有,德国就有新纳粹分子,日本现在也有主张军国主义的,其他国家也会有些极端分子。极端民族主义很容易导致纳粹主义的。所以一定要特别警惕极端民族主义。
但新纳粹分子是乌克兰的主流呢还是一小撮?


乌克兰有一个亚速营,全称应为乌克兰国民卫队“亚速特种行动支队”。它的标识与纳粹德国武装党卫队第2师的标识相似:



亚速营是乌克兰的主流吗?显然不是


亚速营的起源竟然是一群狂热球迷,后来演变为民兵。2014年5月5日正式成立亚速营,成为乌克兰内政部下属的诸多志愿营之一,在乌克兰东部的俄乌争议地区执行任务。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曾点名亚速营,指责它犯下违反人权与战争罪。


这应该就是俄罗斯2015年后在联合国提出“反对美化纳粹主义”决议案的主要原因吧。今天回头再看,俄罗斯年年都提出这个议案还是有想法的,它更像是在为入侵乌克兰作舆论上的准备。所以美国和乌克兰年年都会反对这个看上这个充满了正能量的决议案。
在我的写乌克兰战争的第一篇《军事入侵一个主权国家,必须谴责》一文中,我写过这样一段话:入侵战争打响前,我们可以指责北约东扩侵害了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可以谴责美国到处煽阴风、点鬼火。但今天当入侵战争一打响,我们必须强烈谴责战争的发动者。
追究战争起因,美欧和俄罗斯,没有一方可以说自己完全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今天获得全球同情支持的乌克兰也不可能是完全清白的。但是,战争改变了是非判断。不管哪个国家,只要发动侵略战争就必须谴责,这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基本规则。没有这个规则,我们就会回到二战前的丛林世界。
很遗憾,很多国人缺少这种规则意识,他们更喜欢强人强权。
两个半月前,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支持俄罗斯的“反对美化纳粹主义”。两个半后的今天,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最强烈地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这世界变化得真快,全在一个人的一念之间。无数人的生存与死亡,也在他的一念之间。


来源:东雷老评




编辑:王奕


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3-17 20:54: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蒋可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