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评论写作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91#
发表于 2021-2-4 22:51: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六届“评论之星”选拔赛12月月评分数公示

各位参赛同学:
  经过十位评委的点评与打分,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12月月评结果已经出炉,现将前50篇作品予以公示(含与第50篇分数相同的作品)。请同学们查漏补缺,如有问题,请于2021年2月3日前,在公示后跟帖或致电0731-82965714反馈。
  根据大赛规则,前三名将获得“月度之星”称号,奖金分别为:1000元、800元、500元。 另外,月评中排名前50的作品,获得大学生“评论之星”年度决赛参评资格。每位作者可以挑选出两篇力作参评,与红辣椒评论历年来的佳作评选流程一样,由国内著名评论家组成的评委团队进行点评打分。大学生组设有专门奖项,前三名奖金分别为10000元、5000元、3000元。
  红网红辣椒评论
2021年2月1日
姓名/学校/标题/链接
平凡
任孟山
李仕生
刘海明
杨新敏
陆高峰
顾建明
曾润喜
薛龙
魏猛
总分
吕行 中国人民大学
确诊女孩信息被泄露遭网暴:莫让情绪成为另一场“疫情”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9/8692614.html
9
9.3
9
9.8
9
8.3
8.6
8.8
8.8
9.1
89.7
张雨龙 南京师范大学
不必因“洋”废“节”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4/8752710.html
8.8
9
8.8
9.5
8.8
9
9
8.8
8.8
8.9
89.4
许修洋 中国人民大学
老人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渲染悲情只会掩盖真问题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4/8682936.html
9
9
8.8
9.4
9
8.8
8.6
8.8
8.8
8.9
89.1
唐凡婷 重庆大学
B站设置“纪念账号”: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6/8793165.html
8.9
8.7
8.9
9.7
8.8
8.6
9
8.7
8.5
8.9
88.7
吕行 中国人民大学
心里透亮的孩子,怎会嫌弃灰头土脸的父母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2/8668601.html
8.9
8.7
9.1
9.8
8.8
8.1
8.7
8.9
8.8
8.9
88.7
许洪鑫 郑州大学
强推村庄撤并,无异于挖乡村建设“墙脚”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4/8684004.html
8.8
9.2
8.8
9.4
8.8
8.3
8.5
8.9
8.6
9.3
88.6
惠西愿 长安大学
若隐私得不到保护,你也可能是下一个“赵某”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9/8693009.html
8.9
9.1
8.9
9.7
9
8.1
8.9
8.5
8.6
8.9
88.6
刘奕娴 山东大学
办业务需先下载APP,用户拉新也要选对方式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6/8685623.html
8.9
9
9
9.6
8.3
8.4
9
8.5
8.9
8.8
88.4
要越 中国人民大学
结核病入档案,你的隐私权被侵犯了吗?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9/8693329.html
8.8
9
9
9.6
9
8
8.7
8.5
8.7
9
88.3
赵冉 华中科技大学
学术争鸣应容得下“康德伦理学很烂”这几个字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0/8737531.html
8.7
8.7
8.5
9.5
8.5
8.9
9.5
8.9
8.5
8.6
88.3
张雨龙 南京师范大学
比起看似深刻的“制度论”,追问阜宁弑母案细节更有意义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6/8707516.html
8.9
8.8
9
9.6
9
8.2
9.2
8.5
8
9
88.2
伍玉媚 重庆大学
“数字化”不应是生存的唯一选择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7/8793683.html
8.8
8.8
8.7
9.8
8.6
9
8.9
8.4
8.4
8.7
88.1
刘思宇 长安大学
萌萌“熊爪”爆红背后:残疾人就业仍需社会重视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4/8684020.html
8.8
8.8
8.9
9.3
8.5
8.6
8.8
8.5
9
8.8
88
杨晓帆 青岛大学
住在5元旅店的女人们,得到的不该只有唏嘘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3/8681196.html
9
9.1
8.5
9.2
8.5
8.1
9.8
8.5
8.6
8.6
87.9
曹旭晨 华中科技大学
不怕3℃才开空调,就怕“拍脑袋”管理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5/8704793.html
9
8.8
8.6
9.5
8.6
8.4
8.9
8.6
8.2
9
87.6
何靖宁 广西大学
感恩教育是启发一颗真心而非弯折一双膝盖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8/8736204.html
8.6
8.9
8.7
9.4
8.6
8.5
8.9
8.5
8.8
8.7
87.6
江欣泽 中国人民大学
宣传理塘,“丁真”这条捷径总有尽头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2/8667562.html
8.5
8.5
8.5
9.5
8.7
9.5
8.5
8.7
8.5
8.6
87.5
刘旭 郑州大学
谭维维用音乐抒写公共记忆,这份社会责任感值得点赞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3/8699983.html
8.8
8.7
8.5
9.6
8.8
8.5
8.8
8.4
8.6
8.8
87.5
龚联康 重庆大学
核酸检测定点医院挂横幅庆祝,过分逐利只会让医德蒙尘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0/8695757.html
8.8
8.7
8.8
9.5
8.6
8.2
8.8
8.8
8.6
8.6
87.4
张坤 山东大学
“很烂”二字“不讲武德”?讨论不妨回归学术本身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0/8737854.html
8.6
8.6
8.5
9.7
8.6
8.4
9.1
8.5
8.7
8.4
87.1
蒋鑫 重庆大学
下调未成年人刑责年龄,绳之以法更具教化效力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7/8793707.html
8.5
9
8.5
9.5
8.5
8.2
8.9
8.7
8.6
8.7
87.1
朱頔 重庆大学
蒋凡被终止人才认定,不冤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30/8802292.html
8.6
8.6
8.6
9.8
8.6
8.5
8.8
8.4
8.5
8.6
87
马也湘 重庆大学
抄袭道歉迟到数年:平台和观众长期纵容的恶果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31/8805370.html
8.6
8.7
8.5
9.5
8.6
8.5
8.7
8.6
8.7
8.6
87
李妮 重庆大学
郑渊洁评论区走红:真挚的童心永远闪光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8/8796669.html
8.9
8.6
8.6
9.7
8.4
8
8.8
8.5
8.5
8.9
86.9
周润哲 重庆大学
个性化广告:把数据隐私的掌控权还给用户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1/8740436.html
8.5
8.7
8.4
9.7
8.5
8.4
9
8.4
8.7
8.6
86.9
曹旭晨 华中科技大学
不断踩油门的网贷消费,该踩刹车了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2/8743086.html
8.6
8.5
8.4
9.4
8.5
8.7
9.1
8.4
8.5
8.7
86.8
刘宇轩 湖南大学
驶入“高速”的B站,切不可“超速”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2/8743132.html
8.6
8.6
8.5
9.5
8.8
8.3
8.9
8.5
8.6
8.5
86.8
祝宇欢 中国人民大学
我们该怎样对待病痛,又该怎样对待公开病痛的人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31/8805272.html
8.8
8.6
8.5
9.7
8.8
8.1
8.6
8.6
8.5
8.6
86.8
王晓萌 重庆大学
莫让“豪横导游”成为“云南印象”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4/8752904.html
8.6
8.5
8.5
9.6
8.5
8.5
8.8
8.5
8.7
8.5
86.7
王亦心 华中科技大学
笑别2020,用热爱迎接2021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31/8805133.html
8.8
8.5
8.7
9.5
8.8
8
8.8
8.4
8.6
8.6
86.7
向诗萌 郑州大学
“节能减排”没错,“禁开路灯”失当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7/8710229.html
8.6
9
8.5
9.6
8.5
8.1
8.6
8.5
8.7
8.5
86.6
钟星月 长安大学
坍塌的不是明星形象,而是你的童话城堡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5/8792379.html
8.5
8.6
8.3
9.4
8.6
8.7
8.9
8.4
8.7
8.4
86.5
亢子健 长安大学
踹人支教老师取消保研,知识背后绝不能没有爱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9/8692517.html
8.7
8.7
8.5
9.4
8.5
8.7
8.8
8.4
8.2
8.6
86.5
徐璐炜 西安工业大学
“事后模范”不如“事前规范”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7/8710108.html
8.6
8.2
8.5
9.3
8.6
8.6
8.5
8.4
9.2
8.6
86.5
冶双良 郑州大学
冬季洒水致路面结冰,“教条式”洒水不可取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1/8665732.html
8.4
8.4
8.5
9.5
8.4
8.8
8.6
8.7
8.7
8.4
86.4
代李蓉 山东大学
“家属拒作证”系乌龙,新闻报道切勿求快失“真”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6/8707713.html
8.6
8.5
8.4
9.4
8.5
8.3
8.8
8.6
8.7
8.6
86.4
刘澄玉 广西大学
拒绝月经羞耻,从公开谈论做起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7/8710128.html
8.8
8.6
8.9
9.3
8.6
7.9
8.8
8.3
8.6
8.6
86.4
王笑颜 西南交通大学
月经提示牌进小学,性教育就要这样坦荡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2/8699245.html
8.6
8.5
8.6
9.6
8.5
8
8.6
8.5
8.9
8.5
86.3
马晓冰 西南交通大学
“离婚冷静期”为何遭到质疑与反对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4/8683998.html
8.7
9
8.6
9.6
8
8
8.8
8.6
8.4
8.6
86.3
赵凯文 山东大学
无症状感染者病房参加考研,疫情之下彰显人文关怀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7/8793923.html
8.7
8.4
8.6
9.6
8.5
8.1
8.7
8.5
8.6
8.5
86.2
罗莎丽 湖南师范大学
34岁考研太晚?岂能因年龄而质疑进取之心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9/8799654.html
8.5
8.7
8.5
9.4
8.5
8.2
8.9
8.3
8.7
8.5
86.2
张扬 山西财经大学
薇娅被嘲,是杠精错而不自知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2/8668669.html
9
8.8
9
9.7
8.4
8
8.4
8.3
8.3
8.3
86.2
陈春伲 广西大学
性教育进幼儿园遭反对:那层“性”的遮羞布该揭开了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0/8695895.html
8.8
8.8
8.8
9.5
8.5
7.9
8.4
8.4
8.5
8.5
86.1
蒋鑫 重庆大学
让非遗拥有民间基础才是最好的保护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9/8736889.html
8.5
8.5
8.4
9.6
8.4
8.1
9
8.4
8.8
8.4
86.1
杨舒湄 广东海洋大学
“痛经假”立法,谨防好心成坏事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6/8793112.html
8.5
8.8
8.3
9.4
8.6
8.3
9
8.5
8.4
8.3
86.1
吴雨林 湖南师范大学
从“住在5元旅店的女人们”窥见女性间的抱团取暖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06/8685472.html
8.7
8.8
8.5
9.3
8.5
8
8.9
8.4
8.5
8.5
86.1
王亦心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不是唯一的路,找准自己的方向最重要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5/8792397.html
8.6
8.5
8.4
9.5
8.5
8
8.9
8.4
8.8
8.5
86.1
叶文馨 山东大学
从“打工人”到“小丑竟是我自己”,自嘲成为年轻人的“安全墙”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3/8747168.html
8.5
8.5
8.4
9.5
8.5
8.1
9.2
8.4
8.5
8.4
86
王梦毓 郑州大学
“死亡教育”进幼儿园,是教育实践的进步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1/8698577.html
8.6
8.7
8.8
9.6
8.2
8
8.6
8.6
8.4
8.5
86
刘旭 郑州大学
卖卵黑产伸向女大学生,高校须补上性教育这一课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1/8697997.html
8.6
8.5
8.4
9.4
8.5
8.1
9.2
8.3
8.5
8.5
86
古轩宇 青岛大学
入土12年犹难安,阴婚陋习亟须治理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2/8699353.html
8.5
8.5
8.5
9.3
8.4
8.1
9.1
8.6
8.6
8.4
86
姚金耀 郑州大学
让急救教育成为人生必修课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9/8736828.html
8.3
8.4
8.5
9.3
8.3
8.5
9
8.5
8.9
8.3
86
许清青 湖南师范大学
朋友圈杀熟:人情约束之上还要靠契约保障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20/8737877.html
8.5
8.6
8.5
9.5
8.5
8
9
8.4
8.5
8.5
86
马也湘 重庆大学
性别平等不是反对女性中止妊娠的借口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30/8802514.html
8.5
8.7
8.2
9.7
8.5
8.6
8.9
8.4
8.1
8.4
86
王雅雯 安徽大学
“被男人娶回去家暴也好”是无知之谈
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30/8801976.html
8.8
8.7
8.4
9.4
8.7
8.3
8.3
8.3
8.4
8.7
86

原文来源:红辣椒评论网
原文链接:https://bbs.rednet.cn/buluo.php?mod=viewthread&tid=48605632
编辑:刘佳莹









292#
发表于 2021-2-8 19:18: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方周末评论写作:做一个独立思考者
在中国媒体圈,
这绝对是一个超豪华阵容:
原《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
财经作家、叶檀财经创始人叶檀
《南方都市报》评论部主任李海华
澎湃新闻首席评论员沈彬
《新京报》评论部副主编佘宗明
《南方周末》评论部副主任陈斌
《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
七位中国媒体圈一流的评论老手告诉你:
怎么表达一个观点?
01
怎样捕捉一个好选题?
我很小的时候,就相信笔下能产生震烁山河的力量,于是从法律人转向评论界后,我执着于“笨拙”地探寻论据,努力把每一篇评论的写作,看成寻找真相的过程
我相信这些用键盘敲下的火星,这些从世界角落觅得的论据、新知和视野,在为汉语世界提供“信息增量”。
也许,用不了几年,我的观点会落伍,但我有了更多观测世界的模型和工具,有了观察世界笃定的信心,而我在评论中提供的那些信息增量,也会在提升社会共识的水位,成为更多人眺望世界的窗口。
这就是我所相信的,评论的力量——它不是靠浮泛的词藻去煽惑人,而是“高势能”的新知,冲击你的成见
02
怎样用核心论据说服他人?
我很小的时候,就相信笔下能产生震烁山河的力量,于是从法律人转向评论界后,我执着于“笨拙”地探寻论据,努力把每一篇评论的写作,看成寻找真相的过程
我相信这些用键盘敲下的火星,这些从世界角落觅得的论据、新知和视野,在为汉语世界提供“信息增量”。
也许,用不了几年,我的观点会落伍,但我有了更多观测世界的模型和工具,有了观察世界笃定的信心,而我在评论中提供的那些信息增量,也会在提升社会共识的水位,成为更多人眺望世界的窗口。
这就是我所相信的,评论的力量——它不是靠浮泛的词藻去煽惑人,而是“高势能”的新知,冲击你的成见
03
怎样练成别人杠不赢的强逻辑?

2008年,我还在武汉上大学,很喜欢看《南方周末》《新京报》和《中青报》的评论,看多了也想“激扬文字”。
那年12月,我考四六级考试时,英语听力很嘈杂,考完之后我就写了篇评论——《四六级考试公平不应只在考场内》,投了出去。
第二天发在了《长江日报》上,成了个人的媒体评论处女作。之后在文字论剑的快感和稿费的激励下,我笔耕不辍,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直到今天,我写了13年评论,我写的评论也经常被评论,我深切体会到,要想让自己的观点在价值分化的舆论场中站得住脚,就要讲逻辑。
也正是这么多年的逻辑训练,治好了我的口吃,让我在跟人争论时争得有底气。
也许你没怎么写过新闻评论,没关系,练好评论逻辑,也能让你在微博、朋友圈里发表观点时,击中问题要害,避免说一堆不痛不痒的废话
这也是评论人要做的——努力拨开速朽的文字骸骨,在无声中显意义,于逼仄处见胸怀。
04
怎样把握结构美感?
我在2005年通过校园媒体招聘进入媒体行业,并始终待在南方报业集团。
十几年的从业经验,让我意识到,一个热点事件出来后,要让读者愿意读你的文章,就要做到比其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挖得更深,给读者提供高含金量的观点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挖掘信息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所以,我们要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让知识在大脑中自动“归位”,学会编制一张张意义之网。同时,找到有价值的概念与解释模型,举一反三,用这些概念与解释模型让我们的评论变得更深刻。
05
怎样写出准确又深刻的评论?
我在孩提时代就喜欢写作,没想到最后真的凭借这一技之长过日子。
在成为专职评论员前,我曾任校长秘书,当过机关干部,也做过镇委书记。
但最后我弃政从“闻”,怀中揣着“写作者的初心”,赤手空拳地从丽水“飘”到杭州。
后来,我当上了新闻部主任,但两年后,我再次辞去主任职务,做回了专职评论员。
正是这两次放弃,才能让我安心写评论,并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等逾百项奖项;而从校园到政坛再到基层的经验,也赋予我的评论更厚实的阅历感。
在十数年的评论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识、言之有情、言之有人、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开世界眼光,立中国高度,接足下地气,拥人间情怀,尽华彩内容,写悦读文章!
06
如何构建评论员的专业视角?
财经评论员,最重要的两个字,一个在评,一个在论。“论”是摆事实,讲证据,“评”是讲道理,下判断。
一般财经评论员常犯的毛病是:沉浸在论述里不可自拔,太过执迷于数据化。
这种操作容易让简单复杂化,和简约形式无法调和。
以我之见,财经评论员的重心应当放在“评”上,用简单的、通俗的论,来达成精辟、犀利的评
谁能够用生活语言,表达财经分析,谁就掌握了财经评论员的通关密码。
07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评论员?
一个合格的评论员,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问心无愧
评论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要有所依托,不能自说自话,这需要我们调动自己储备的论据去格物,加以比较、借鉴,这个,是理据,是依据,是根据,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评论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投射,所以致力于评论写作,一定要忠于自己内心中最可信赖的那个地方
我们可能无知,可能偏离,但写作时内心不能有杂质,不能掺杂私欲或明知道的偏见。问心无愧是对自己评论的最高评价。
社交媒体时代,人人皆有麦克风,在众声喧哗中,拨开迷雾、独立思考,并非易事。
纵横言论十数年的评论老手们,却已经在舆论场中练就了一身理性表达的技巧,若非身处业界,你很难获悉。
南方周末邀请了7位来自《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澎湃新闻、《杭州日报》等知名媒体的评论老手们,他们将用十数年的评论实战经验,倾力打造《评论写作实战课——怎样表达一个观点》,告诉你如何通过表达观点,成长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如果你也想在传媒领域自媒体领域提高自己的内容竞争力;
想在职场中逻辑清晰地向上司提出解决方案;
想在各类考试写议论文时,运用一线评论员们找论点、用论据的技巧;
想在用点赞代替思考的时代,洞察逻辑之美,发现思想之真。
开始评论写作吧,做一个敢表达、懂表达的独立思考者
来源:记者论坛
编辑:马皖雪


222.png (287.21 KB, 下载次数: 25)

222.png
293#
发表于 2021-2-15 21:26: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0在职研究生评论课判卷记录


第一题:分析《女童模仿〈熊出没〉坠亡,动画公司该担何责》这篇文章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和说服效果。(40分)


这道题中比较明显的是一个用来进行类比推理的案例:即此前针对幼童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情节而受伤的法庭判例,与本文讨论的“8岁女童模仿《熊出没》坠亡案”之间构成类比关系,并可以支持作者的论点。这是多数同学都可以得分的一点。有同学没有指出类比推理,而是指出所谓“对比法”,反映出同学不了解逻辑术语。但如果分析到位,揭示出“喜羊羊”一案判决对于作者自己观点的论证效果,也没有关系。


有一些同学指出文中有“例证法”,同时又指出有归纳推理,但使用的都是“喜羊羊”这同一个案例。其实,“例证法”和归纳推理这两个术语在不同的教学体系中指称的论证现象是相同的。即“例证”在论据的特点上反映了“归纳”的思维特点。将“例证法”与“归纳推理”并称,作为两种论证方法是不当的重复。

此外,尽管类比在有的教学体系中包含在归纳之中,但就这个案例的作用而言,指出类比是更为到位的。因为指出类比,就指出了“喜羊羊”那个案例作为特定论据(类比项)特定的论证效果。更清楚地反映特定的论证机理。


这篇作品中其实也有演绎推理,即“从生活常识和法律上看……”和“本案中……”分别构成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的三段论,以及后面一段中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作为大前提的隐含的三段论。在文中看到演绎推理的同学不多。因为它不如类比明显可辨。列出三段论的更少。但确认演绎存在的同学,都看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思路。这就可以了。


还有同学在文中看到了归谬法,所举案例就是在第二段中:

“在很多网友看来,孩子玩耍出事了,家长不反思自身,却责怪动画制作方,就像“怪地球引力”一样,是无理取闹。如果大家都这样推卸责任,以后谁还敢拍动画呢?”

————

这其实并不是本文作者的观点,而是网友的观点。但的确有归谬法的特点。看到归谬法,这显示出了同学的逻辑学知识素养和逻辑敏感。


有同学将“怪地球引力”这个案例看作是类比,是因为只看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知道本文用两个事物不成比例的所谓关系是用来达到反驳的效果的。这反映出这些同学逻辑学知识素养和逻辑敏感不够。其实仅就这个案例而言,说是归谬是比较到位的。尽管在我看来归谬法中往往包含着类比关系。说它是类比,不仅反映出同学不了解归谬这种特殊的论证(反驳)方法,也反映出同学对类比可能仅有粗浅、宽泛的理解或印象。


有的同学说这篇作品中有“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等等。这可能因为他们在文章中直接看到了作者对法律和案例的引用,以及作为论证前提的抽象道理。或者,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评论中看到了“道理”——因为评论无非是讲道理的。也可能反映出他们了解一些粗浅的教学术语。不管怎样,只要在具体的分析中反映文章的论证效果,我都会给分。但同学不能使用逻辑学专业术语,也反映出他们的逻辑知识素养不足,分析也往往不能做到准确到位。


在这一道题的答卷中,有的同学罗列多种论证的较多,有的同学只列出一种。我在判分时并不只看列出的论证方法有多少,而是更着重看同学的分析是否到位和透彻。比如,类比推理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有同学只指出有类比法,但分析较为透彻,反映出同学对于类比这一种推理方法比较透彻的理解。我也会给较高的分。比如,给25~28分。但是,因为没有看到其他同学指出并分析的其他论证方法,分数我也会打得低于其他同学。

有同学不仅指出和说明了论证方法,而且对文章的论证力进行审视,表现出了比较敏锐的论证素养和独到见解,我也会相应提高分数。因为考试无非是通过试题来检验同学的这种能力。试题无非是让同学的素养和思维、表达能力显现出来的工具。


第二题:分析《女童模仿〈熊出没〉坠亡,动画公司该担何责》这篇文章的叙事效果以及全文议论的集中性与连贯性。(40分)


此题第一个要求是叙事分析。因为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内容多为引用,是为了观点服务的,本身没有独立的意义,凡是着眼于观点来谈叙事效果的,都是基本到位的。凡是脱离论点,独立谈叙事效果的,往往不着边儿。


触及叙事的简练、次序、分层、分散等涉及叙事效率的着眼点,都是到位的分析。


有同学指出文中采用了“倒叙”、“插叙”、“补叙”。其实这些术语,都不是反映评论中叙事特点的术语,而是故事叙事的术语,因此这样的分析不足以反映叙事在评论中的特定效果。


有一些同学用“连贯有序”、“逐层深入”等泛泛的套语来对叙事效果进行评价,而不是结合语句、段落进行具体分析,得分都比较低。因为这反映出这些同学既没有看到特定的叙事效果,也没有把这些效果能够分析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套语误人——尤其是在需要分析的题目中。


本题第二个要求是集中性分析。我在教学中其实讲到了实现议论的集中性的几种策略,比如体现论题的核心概念在文中不断复现;通过过渡排除其他议题;以及段落主题句等——不见得都体现在这一篇文章中。答卷中,一些同学注意到了核心概念的复现;也有同学注意到了段落主题句。还有同学指出评论的前半部分集中于讨论《熊出没》的拍摄方是否对小女孩坠亡负有一定责任这个争议之点(论题);后半部分集中于自己的论点。这都是比较靠谱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篇文章的特点:面对争议从容提出自己论点的节奏。


有同学实际上没有做到正面回应集中性问题,但也相应位置上对文章的议论线索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和描述。我也给分。总之,通过答这一道题反映了对文章理解的同学,我都会给分。

但是,只用一般性的套话做抽象评价的,这说明同学没有分析能力,既看不到,也做不到。甚至,没有好好阅读和理解这篇作品。


  本题第三个要求是连贯性分析。我在讲课时也介绍了新闻评论体现和实现连贯性的一些语言手段和结构手段。也在课上做过一些案例分析。在答卷中凡是落到语句、段落层面具体分析连贯性的,都比较靠谱。凡是只用一般性的套话做抽象评价的,说明同学没有分析能力,甚至理解能力。


  叙事分析也好,集中性和连贯性分析也好,其实都是考察同学们从评论的一般特点出发,把握一篇评论的内在肌理、结构和节奏的能力。其中,叙事分析是着眼于叙事因素分布的分析;集中性分析是着眼于观点分布的分析,结构的分析。而连贯性分析的着眼点更为微观,是着眼于特定词语、和特定结构等语言手段的分析。


第三题:分析《台当局串通蓬佩奥欲制造“特规拜随”》与《无惧风雨,同舟共“冀”》这两篇评论标题中运用的修辞手段,并结合自己阅读经验(可以另举案例),谈谈这样的修辞手段在传播中可能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0分)


这道题中第二个标题的特征比较明显,同学们直接看到的可能就是谐音的使用。所以很多同学指出标题使用了谐音。这可以算数。谐音的确是修辞的一种手段。有的同学指出有“双关”,这是把“双关”宽泛化了,也可以接受。有同学注意到标题采用了四字格这个形式特点,也算数。


所以这道修辞分析题预设的答案实际上是有深有浅的。那么,深的是什么呢?深的是两个标题的共同特点,即仿拟,具体说是仿词。它们通过换字与谐音仿拟成词,“创造”了临时有效,具有修辞效果的“新词”。


有同学答为“互文性”,这个我可以理解,我也知道同学理解到了这个修辞手段的本质特点。因为我在讲课中确实是在互文性理论之后讲到仿拟,并且认为互文性理论可以解释着仿拟。但相对于仿拟这个确切的修辞格,答“互文性”就有点泛了,抽象了。


一些同学可以看出后一个标题“同舟共‘冀’”的仿词对象是“同舟共济”——这个比较明显;但看不出第一个标题中“特规拜随”的仿词对象是“萧规曹随”。这是文史知识不足所致。而读者如果不能由“特规拜随”而联想到“萧规曹随”,也是这一类仿词的标题在制作和传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我在本题中要求大家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展开论述,谈谈传播的效果,正是着眼于这一点(传播中可能存在接受障碍)。仿拟是新闻评论乃至评论标题比较普遍的修辞手段。因此这道题不能算偏。


有的同学虽然看不出“特规拜随”的仿拟对象是“萧规曹随”(萧是汉初丞相萧何,曹是继任丞相曹参。“萧规曹随”是曹参继承萧何执政风格的历史典故。),但心中还是有敏感,举出了“夫唱妇随”,虽然不那么特别合适,但意思到了,我知道同学理解了这个修辞效果,也会给相应分数。(扣不了一两分)


有的同学没有明确指出这是仿拟或仿词。但是他们的阅读经验和修辞敏感让他们意识到这是“化用成语”。我也认可。


所以这道题在答案在认识上可以有深有浅,在答题的准确性上也有程度的差异。我会按照同学们答题的深浅程度和准确性程度打分。当然,我还要在这一道题中看同学在后面的阐述中体现出的阅读经验。


有同学在这一道题的答卷中只列出几个修辞格的名称,而没有说明和分析那两个标题的修辞手段为什么属于那几个修辞格。这样,即使列出的那几个修辞格中恰好包括仿拟,那也不算数。我们评论课开卷考试,如果不考写作的话,就考同学对评论的知识、经验和分析能力,不是靠“蒙对”就能得分的。


无论开卷闭卷,线上线下,知识、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一定会被考试检验出来。


来源:少华读书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0zWD2iKn-uSU5ps3Lp3OA

编辑:李佳怿



294#
发表于 2021-5-7 22:23: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六届“评论之星”决赛复评入围作品公示
  各位大学生朋友:
  第六届“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初评工作已经完成。评选打分采用十分制,按照规则,每组排名前20的作品进入复评。同一作者两篇作品入围,默认选择分数高的篇目,作者也可根据自身意愿进行调整;如出现第20篇同分现象,则一同入围。
  现将所有进入复评作品予以公示,公示期间,欢迎大家查漏补缺,如有作品遗漏、分数统计误差等问题,请于5月10日前,在此帖后跟帖反馈。公示结束后,我们将邀请评委开始第二轮的点评打分工作,各奖项将在复评结束后产生。
   “评论之星”决赛第一名,授予“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称号,奖金10000元;第二名奖金5000元,颁发荣誉证书,第三名奖金3000元,颁发荣誉证书,并受邀在红网每年一度的“全国时评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经主办单位及相关协办单位考察再结合本人意愿,可接受其入职。
  佳作奖10名,奖金1000元,颁发荣誉证书。入围奖20名,奖金500元,颁发荣誉证书。(注:获奖学生作者需提供在校证明方能领取奖品与证书,若不能提供,则顺延下一名获奖。同时为了防止代笔,将对前十名设置现场答辩环节。)
红辣椒评论
2021年5月7日
来源:红辣椒评论
编辑:马皖雪

295#
发表于 2021-5-15 12:33: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何晓琴
                                                     

296#
发表于 2021-5-30 21:24: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这Young打开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伍佳佳 詹蔷)5月28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湖北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湖北省委主办,荆楚网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在湖北武汉正式启动。本届大赛以“青春中国Young”为主题,旨在引领广大青年牢记“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使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展现中国青年之青春风采。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副局长姜宝明、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姚德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胡思勇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400多名党政部门、新媒体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出席启动仪式。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副局长姜宝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的举办,既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更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他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要从高举思想旗帜、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勇于承担重任四个方面来做好大学生网络评论工作,引领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人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规格持续升级大赛“朋友圈”再扩大

  “众人拾柴火焰高”,本届大赛吸引了更大范围的关注和支持。在协办方面,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在去年24家基础上,又有新增。此外,人民视频、中国网、法制网、环球网、未来网、中工网、人民论坛网、中国应急管理报、湖北社会科学网等纷纷加入为大赛助力。随着大赛的持续推进,陆续将有更多的央媒、省媒加入协办队伍。

  高校参赛方面,除定向邀约上届百余所高校继续参加之外,大赛的“朋友圈”新加入了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新疆大学、东南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辽宁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农业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师生朋友。“共赴一场青春之约”,在青春涌动的评论大赛舞台,见证大学生朋友“一路成长,一路惊喜”。

  环球网评论部副总监翟亚菲表示:“从第一届到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一路走来不断创新,收获关注和掌声,也培养了优秀的青年网评人才,这充分说明它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大学生通过深度观察、思考和表达,进一步提升信息整合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相德宝教授一直致力于新闻评论的实践教学,他认为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更是一种创新探索,期待大学生们激扬文字,以青春之我展示青春之中国。


赛制持续创新专家表示“有看点”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总决赛将首次尝试导师制,让业界学界的专家大咖与选手们组团C位出道,“田忌赛马”式比赛形式将碰撞出全新的火花。

  《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曹林面对这样的赛制,他说:“这对我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今年的评论大赛将会更有看点,当然也更有难度。”

  “导师深度参与到过程中,而不只是一个外在于比赛、外在于选手、最终给个分数和评语的终结性存在,能更好地起到评论课堂的深度交流效果。”曹林说道,“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赛制不断进化,不断融入新元素,体现了比赛的活力。”

  本届大赛在作品征集环节,也鼓励选手大胆创新多元表达,不仅关注文字,更欢迎通过音视频、漫画、沙画甚至艺术作品等来表达观点。第七届大赛冠军吴海晴说:“评论大赛让我学会跳出舒适圈,去拓宽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用谨慎而开放的心态,拥抱不确定的未来。评论大赛,正是这样一个给青年人创造与社会、世界沟通的平台。”


宝藏帮帮团首现助力学子更好成长

  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至今有万余名大学生参加,历届评论大赛走出来一批优秀选手,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在国企任职,有的已是知名媒体首席评论员,有的在读研读博……他们在各领域乘风破浪,展露光芒。本届大赛总决赛将请回这些宝藏青年代表,来协助和指导本届参赛选手。同时,组委会还将邀请社会知名网评作者,在总决赛环节助力选手取得更好的成绩。本届大赛除邀请评论界大咖担纲评委,还将借助楚天网络评论研究院专家力量,打造最强智库,线上线下助力选手成长。

  上届评论大赛人气之星、二等奖得主刘帅说:“作为连续参加两届大赛的选手,非常享受比赛的过程,年年都有新变化,不仅在碰撞中锻炼理性思维,在交流中收获真切友谊,今年还新增了‘帮帮团’,真是手把手的传帮带,助力大家更好更快成长。”

  东北网副总编辑王刚寄语大学生,“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敏捷,眼界开阔,评论大赛不仅是交流思想的舞台,更是青年人发出正能量之声的窗口,舞台已经为同学们搭建好了,希望大家珍惜机会,也能抓住机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梦就去勇敢追!”大赛已启动,号角已吹响,期待大学生朋友们的精彩“言值”。


来源:荆楚网
编辑:古凤


297#
发表于 2021-5-30 21:31: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邻国疫情持续恶化,疫苗接种,关乎生命、关乎未来!

  #印度暴发罕见病菌致死率达50%# 印度连续18天日确诊人数超过30万,尼泊尔新冠阳性检出率达44%,确诊数激增。我国已经有多地发现来自印度的输入病例。对付新冠病毒, 最有效的办法:接种疫苗。尽早实现80%的接种率,我们才能放心大胆地生活交往、外出旅行、复苏经济。而这一切离不开我们每位公民的理解与支持,无论是保小家还是顾大家,疫苗接种,关乎生命、关乎未来! #印度医护人员将遗体扔进河# #美国为啥进入了国家紧急状态#

来源:时间视频
编辑:古凤

299#
发表于 2021-8-17 15:21: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已贴网站
任仲平、解辛平、申言……这些署名背后都是何方神圣?
逢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事件发生,任仲平、钧正平、钟声、国平、解辛平、申言等几位署名作者的评论文章屡屡见诸报端。这些评论长达千余字甚至万余字,论述透彻,针砭时弊,字字珠玑。有的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发表数篇评论文章,甚至“日发三文”。
拥有如此“神通”的评论员们,究竟是何方神圣?
8月上旬,《传媒茶话会》对话几位相关人士,为大家揭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日报》里重要署名评论员的“庐山真面目”。
任仲平”们都是谁?
人民日报

在中国新闻奖的获奖名单上,你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任仲平。据统计,“任仲平”同志已经斩获中国新闻奖二十次,且基本都是特别奖。

真是羡煞旁人。“任仲平”是什么来头?
知情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任仲平”已经在人民日报社工作了28年,是位资深的“评论员”。
原来,“任仲平”是“人重评”的谐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
1993年,时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的周瑞金调至《人民日报》任副总编辑,负责评论宣传工作。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周瑞金在《解放日报》任职期间,曾推出了名震一时的“皇甫平系列评论”。进入人民日报社后不久,领导希望周瑞金再写一点像“皇甫平”那样的文章。于是,周瑞金便创造了笔名“任仲平”。
自1993年12月22日于《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第一篇署名文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任仲平”便成了《人民日报》的重要政论品牌,传递中央声音,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任仲平发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刊登于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
像“任仲平”这样,由集体创作,且发稿时的署名并非以部门名称命名的“公共笔名”,在主流媒体中也并不鲜见。
某从业人员告诉《传媒茶话会》,仅在人民日报社内,就有不少与“任仲平”并肩作战的同志。
例如“任平”,即“人民日报评论”“国纪平”,取自“国际评”谐音,发表的是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的评论文章;2008年推出的“钟声”,取自“中国之声”的谐音缩写,“钟”,取“警世钟声”之意,“钟声”与“国纪平”所发表的评论主题都是围绕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任理轩”,是人民日报社理论宣传部的笔名;“金社平”,是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发表评论文章时使用的笔名。最近鲜少露面,取自谐音“如何振兴中华”简称的“何振华”人民日报社原教科文部“柯教平”;意在对全党进行思想的澄清和意志统一,取义“正本清源”谐音的“郑青原”等。


同时,许多中央机构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上发布文章时,在署名时也对机构名称进行“谐音化”和“拟人名化”:例如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仲祖文”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的“钟轩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下属相关机构组织的“国平”等。

解放军报
知情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解放军报社内有一重要新闻评论品牌——“解辛平”。
“解辛平”是“解放军报重要新闻评论”的谐音简称。“解辛平”发表的政论文章围绕党中央、中央军委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官兵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重要时间节点适时发出重要评论。


除了“解辛平”,解放军报社里还有针对国际事务发声的“钧声”,以及在微博上拥有94万粉丝、被评选为“微博2020最具影响力军事官微”的“钧正平”。

解放日报
而这种使用集体创作评论的“公共笔名”,并非央媒专属。
《解放日报》就有“皇甫平”“申言”等“公共笔名”。
1991年2月15日至4月12日,《解放日报》于头版连续刊登四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阐述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与深入改革、扩大开放的最新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时刻,成为了推进改革开放的舆论先导。
“皇甫平”即为集体笔名,由时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副总编辑的周瑞金,以及评论部的凌河,特约通讯员施芝鸿组成。关于“皇甫平”之名的由来,有许多读者、特约评论员都把它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的谐音。但作为“皇甫平”核心人物的周瑞金作了另一种解释,他说,“皇”按照他家乡闽南话的念法,与“奉”字谐音,而“甫”字也不念“浦”,而读作“辅”。选“甫”字是取“辅佐”之意,即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这就是“皇甫平”笔名的深层含义。“皇甫”又是中国的一个复姓,读者看起来会比较自然。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gif
除了“皇甫平”,“申言”也是《解放日报》较有影响力的公共笔名。“申言”诞生于2007年,至今仍活跃于《解放日报》。

时任《解放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周智强介绍,“申言”评论的定位是“代领导写评论,强调评论的政治性、高度性、服务性,使党报评论关心时政,服务领导干部”。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申言”评论关注的内容延伸到了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外,《解放日报》内还有“吉方平”“吉方文”“闻颀”等由集体创作的公共笔名,阐述中央与政府声音,引导社会舆论。

任仲平”们是如何诞生的?
主流媒体在发表集体创作的评论文章时,为什么会选择使用这种“拟人名化”的“公共笔名”进行署名?
专业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主流媒体这样重型的评论,一开始也是作者署名的,后来这种评论署名方式,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主要是为了突出评论观点的权威性。遇到体量较大的评论文章时,很难由少数几位评论员来完成;而题材与内容具备较强重要性的文章,代表的不是评论员作者个人的观点,而是某机构、部门或报社整体的观点时,就需要搭建“写作组”或“项目组”来共同完成评论文章。
另有一位业内人士补充,首先,这类由集体撰写、代表集体意见的文章,在署名时使用机构和集体的名称取谐音简称的方式能够降低直接以部门名称命名的局限性,无论是写作方式还是角度选择,都更加自由灵活,论述也可以更加深入。其次,这类评论文章与普通评论文章相比,内容更加厚重,写作时也更加精心,此类“公共笔名”的署名方式有利于媒体专属新闻评论品牌的形成
刘新如发表在《军事记者》上的《“解辛平”的由来》一文中提到,《解放军报》在以“本报编辑部”署名发表评论文章时,文体过于权威、庄重,有时影响行文的语言表达,在有的问题上不便于发声,见报的数量也比较少。而署名“解辛平”的评论文章与之相比,更改了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形式更加活泼、观点更加新颖、感情更加充沛。

这些“公共笔名”背后的团队是怎样的?
几位业内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以“任仲平”和“解辛平”工作组为例,“任仲平”“解辛平”的团队成员并不是固定的,所发表的每篇文章的作者也都不同。
“任仲平”系列评论文章由分管言论的副总编(后来甚至总编辑)直接命题、指定作者(通常由人民日报社评论部负责撰写),并参与写作、修改,至最后定稿,交总编社长审定签发。
“任仲平”作为重要的新闻政论品牌,几乎是举报社全员之力进行推进,报社内的各部门记者也都有机会参与写作。根据评论文章题材的不同,在涉及专业知识时,有时会邀请其他部门的专业记者提供素材。
例如在撰写“任仲平”系列经济方向的文章时,会加入“金社平”团队的作者;在撰写香港问题相关文章时,项目组内会有人民日报社香港分社的记者。
“任仲平”“解辛平”等新闻品牌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多代写作班子了。为了推进“任仲平”“解辛平”等新闻品牌的发展,报社的记者也在与这些新闻政论品牌一起成长,也在写作的同时承担起了传承与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团队成员的选择上,实行“以老带新”的方式,团队由负责组织和统稿的一至二位项目组的固定作者,以及资深评论文章作者,和其他相对资历较浅的记者组成。

读者如何准确分辨“任仲平”们?
任仲平、解辛平、皇甫平、任理轩、钟轩理……这些“公共笔名”的命名方式符合中国人姓名取名规律,“任”“解”“皇甫”“钟”等也都是常见的中国姓氏。新的“公共笔名”出现时,读者在阅读中若想准确分辨出哪些署名是个人评论员的姓名,哪些是集体创作的“公共笔名”,有什么方法?
几位业内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能够从评论文章发表的时间,以及文章体量、题材、刊发位置进行分辨。
首先是发表时间和题材。此类“公共笔名”署名的重要评论员文章,多发表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时间节点,或对重大事件发表评论。
其次是文章体量。此类署名评论员文章与普通评论相比,体量较大,篇幅较长,多为论题重大,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少则5000字上下,万字以上长文也时有见诸报端。有时,“公共笔名”署名作者还会在短时间内发表多篇文章。
最后是刊发位置。由集体创作的署名评论员文章在体量大的同时,会于重大时间节点刊登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的报纸的头版位置。这样的规格,是不属于个人评论员的。
来源:传媒茶话荟
编辑:何晓琴

300#
发表于 2021-8-17 15:22: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任仲平、解辛平、申言……这些署名背后都是何方神圣?
逢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事件发生,任仲平、钧正平、钟声、国平、解辛平、申言等几位署名作者的评论文章屡屡见诸报端。这些评论长达千余字甚至万余字,论述透彻,针砭时弊,字字珠玑。有的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发表数篇评论文章,甚至“日发三文”。
拥有如此“神通”的评论员们,究竟是何方神圣?
8月上旬,《传媒茶话会》对话几位相关人士,为大家揭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日报》里重要署名评论员的“庐山真面目”。
任仲平”们都是谁?
人民日报
在中国新闻奖的获奖名单上,你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任仲平。据统计,“任仲平”同志已经斩获中国新闻奖二十次,且基本都是特别奖。
真是羡煞旁人。“任仲平”是什么来头?
知情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任仲平”已经在人民日报社工作了28年,是位资深的“评论员”。
原来,“任仲平”是“人重评”的谐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
1993年,时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的周瑞金调至《人民日报》任副总编辑,负责评论宣传工作。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周瑞金在《解放日报》任职期间,曾推出了名震一时的“皇甫平系列评论”。进入人民日报社后不久,领导希望周瑞金再写一点像“皇甫平”那样的文章。于是,周瑞金便创造了笔名“任仲平”。
自1993年12月22日于《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第一篇署名文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任仲平”便成了《人民日报》的重要政论品牌,传递中央声音,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任仲平发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刊登于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
像“任仲平”这样,由集体创作,且发稿时的署名并非以部门名称命名的“公共笔名”,在主流媒体中也并不鲜见。
某从业人员告诉《传媒茶话会》,仅在人民日报社内,就有不少与“任仲平”并肩作战的同志。
例如“任平”,即“人民日报评论”“国纪平”,取自“国际评”谐音,发表的是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的评论文章;2008年推出的“钟声”,取自“中国之声”的谐音缩写,“钟”,取“警世钟声”之意,“钟声”与“国纪平”所发表的评论主题都是围绕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任理轩”,是人民日报社理论宣传部的笔名;“金社平”,是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发表评论文章时使用的笔名。最近鲜少露面,取自谐音“如何振兴中华”简称的“何振华”人民日报社原教科文部“柯教平”;意在对全党进行思想的澄清和意志统一,取义“正本清源”谐音的“郑青原”等。


同时,许多中央机构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上发布文章时,在署名时也对机构名称进行“谐音化”和“拟人名化”:例如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仲祖文”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的“钟轩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下属相关机构组织的“国平”等。

解放军报
知情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解放军报社内有一重要新闻评论品牌——“解辛平”。
“解辛平”是“解放军报重要新闻评论”的谐音简称。“解辛平”发表的政论文章围绕党中央、中央军委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官兵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重要时间节点适时发出重要评论。


除了“解辛平”,解放军报社里还有针对国际事务发声的“钧声”,以及在微博上拥有94万粉丝、被评选为“微博2020最具影响力军事官微”的“钧正平”。

解放日报
而这种使用集体创作评论的“公共笔名”,并非央媒专属。
《解放日报》就有“皇甫平”“申言”等“公共笔名”。
1991年2月15日至4月12日,《解放日报》于头版连续刊登四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阐述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与深入改革、扩大开放的最新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时刻,成为了推进改革开放的舆论先导。
“皇甫平”即为集体笔名,由时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副总编辑的周瑞金,以及评论部的凌河,特约通讯员施芝鸿组成。关于“皇甫平”之名的由来,有许多读者、特约评论员都把它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的谐音。但作为“皇甫平”核心人物的周瑞金作了另一种解释,他说,“皇”按照他家乡闽南话的念法,与“奉”字谐音,而“甫”字也不念“浦”,而读作“辅”。选“甫”字是取“辅佐”之意,即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这就是“皇甫平”笔名的深层含义。“皇甫”又是中国的一个复姓,读者看起来会比较自然。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gif
除了“皇甫平”,“申言”也是《解放日报》较有影响力的公共笔名。“申言”诞生于2007年,至今仍活跃于《解放日报》。

时任《解放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周智强介绍,“申言”评论的定位是“代领导写评论,强调评论的政治性、高度性、服务性,使党报评论关心时政,服务领导干部”。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申言”评论关注的内容延伸到了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外,《解放日报》内还有“吉方平”“吉方文”“闻颀”等由集体创作的公共笔名,阐述中央与政府声音,引导社会舆论。

任仲平”们是如何诞生的?
主流媒体在发表集体创作的评论文章时,为什么会选择使用这种“拟人名化”的“公共笔名”进行署名?
专业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主流媒体这样重型的评论,一开始也是作者署名的,后来这种评论署名方式,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主要是为了突出评论观点的权威性。遇到体量较大的评论文章时,很难由少数几位评论员来完成;而题材与内容具备较强重要性的文章,代表的不是评论员作者个人的观点,而是某机构、部门或报社整体的观点时,就需要搭建“写作组”或“项目组”来共同完成评论文章。
另有一位业内人士补充,首先,这类由集体撰写、代表集体意见的文章,在署名时使用机构和集体的名称取谐音简称的方式能够降低直接以部门名称命名的局限性,无论是写作方式还是角度选择,都更加自由灵活,论述也可以更加深入。其次,这类评论文章与普通评论文章相比,内容更加厚重,写作时也更加精心,此类“公共笔名”的署名方式有利于媒体专属新闻评论品牌的形成
刘新如发表在《军事记者》上的《“解辛平”的由来》一文中提到,《解放军报》在以“本报编辑部”署名发表评论文章时,文体过于权威、庄重,有时影响行文的语言表达,在有的问题上不便于发声,见报的数量也比较少。而署名“解辛平”的评论文章与之相比,更改了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形式更加活泼、观点更加新颖、感情更加充沛。

这些“公共笔名”背后的团队是怎样的?
几位业内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以“任仲平”和“解辛平”工作组为例,“任仲平”“解辛平”的团队成员并不是固定的,所发表的每篇文章的作者也都不同。
“任仲平”系列评论文章由分管言论的副总编(后来甚至总编辑)直接命题、指定作者(通常由人民日报社评论部负责撰写),并参与写作、修改,至最后定稿,交总编社长审定签发。
“任仲平”作为重要的新闻政论品牌,几乎是举报社全员之力进行推进,报社内的各部门记者也都有机会参与写作。根据评论文章题材的不同,在涉及专业知识时,有时会邀请其他部门的专业记者提供素材。
例如在撰写“任仲平”系列经济方向的文章时,会加入“金社平”团队的作者;在撰写香港问题相关文章时,项目组内会有人民日报社香港分社的记者。
“任仲平”“解辛平”等新闻品牌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多代写作班子了。为了推进“任仲平”“解辛平”等新闻品牌的发展,报社的记者也在与这些新闻政论品牌一起成长,也在写作的同时承担起了传承与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团队成员的选择上,实行“以老带新”的方式,团队由负责组织和统稿的一至二位项目组的固定作者,以及资深评论文章作者,和其他相对资历较浅的记者组成。

读者如何准确分辨“任仲平”们?
任仲平、解辛平、皇甫平、任理轩、钟轩理……这些“公共笔名”的命名方式符合中国人姓名取名规律,“任”“解”“皇甫”“钟”等也都是常见的中国姓氏。新的“公共笔名”出现时,读者在阅读中若想准确分辨出哪些署名是个人评论员的姓名,哪些是集体创作的“公共笔名”,有什么方法?
几位业内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能够从评论文章发表的时间,以及文章体量、题材、刊发位置进行分辨。
首先是发表时间和题材。此类“公共笔名”署名的重要评论员文章,多发表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时间节点,或对重大事件发表评论。
其次是文章体量。此类署名评论员文章与普通评论相比,体量较大,篇幅较长,多为论题重大,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少则5000字上下,万字以上长文也时有见诸报端。有时,“公共笔名”署名作者还会在短时间内发表多篇文章。
最后是刊发位置。由集体创作的署名评论员文章在体量大的同时,会于重大时间节点刊登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的报纸的头版位置。这样的规格,是不属于个人评论员的。

来源:传媒茶话荟
编辑:何晓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