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游戏文字案例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9:0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5-25 19:24 编辑

【案例】

黄冠(383247312) 15:36:09
再出一道题: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方苞《与王昆绳书》
    题面方苞为桐城派大家,其为文沉着痛快。但改稿狂徒老冠,吟诵之时,仍觉得有可改之处:“中庭月色,如水如雾。冠之身影,似扁舟摇曳。绕屋三匝,怅然叹息,思绪乱矣……”接下来你能改吗?请试试。
黄冠(383247312) 15:54:27
file:///c:/program%20files/tencent/qq/users/2361834597/image/@7bkdgg8~0)]bcqtaj_~%7Din.jpg

刘海明(352428099) 17:45:29
四字?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7:46:05
也有五字“似扁舟摇曳”。
刘海明·西科大(2361834597) 18:03:22
苞虽至未立之年,然蹉跎岁月,如若往复,至知天命之年,身无长物,于事无补,于人无益,颜面皆无。每念于兹,身若沉疴,夜不能寐,独自彷徨。仆童不解,怪诧不已。苞之心事,余辈焉知?修书问计,望兄赐教。
黄冠(383247312) 18:13:00
改得真不错。但过于尊重原文。我想,如果从“夜不能寐”,更有感染力。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8:36:15
小酉 2013-5-24 23:59:53
(不自量力,改得对不起方先生了。还请黄老师有时间了,看看。)  
    “中夜清幽,月影惶惶。心常焦虑,夜不能寐。苞之生,二十六年矣。虽觉孜孜不倦,未敢懈怠。然静言思之,一如众人。蹉跎昏乎,日日年年。由此及老,上不曾感应天人,下未能存利黎民。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以为趣事。千里明月,曾照古今。古往今来,谁与苞知。吾兄智达,可为苞策?”
不求常败  18:35:54
“中夜清幽,月影惶惶。心常焦虑,夜不能寐。”如果变成镜头,有点跳。下面的,没有跳框架。补充“上不曾感应天人,下未能存利黎民”,是可取的。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9:23:09
中庭月色,如水如雾。冠之身影,似扁舟摇曳。绕屋三匝,怅然叹息,思绪乱矣。冠之生年,三十有七。蹉跎晨昏,一如既往,年与时驰,岂有难哉?无得于身,无泽于后,碌碌奔走,泯然众人。冠之梦游,常遭怪诧,不知所谓。冠之心事,郁郁葱葱,可与人语?风月如昨,流觞东篱,何须筹措?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21:42: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8:21:35
                   龙新周刊小传
             源于负责之心 成于不断创新
采写 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12级学生 王浩然
    公元2010年,西南科大新闻系09届学子马振国,主持创办龙新周刊。至今,其将迎来第三届换班,然其管理模式与刊稿质量仍为不少人称道。试问,其生命力何在?或曰:源于负责之心,成于不断创新。
    其创刊之初,首遇难题乃是缺人。据振国言,周刊初立,仅六人,为广纳人才,其不得采用“名利”之法。名者,乃是向有贡献之人,必予以名誉奖励;利者,则是编辑稿件,需细心审校,诚心指教,助入周刊之人,可学真知识,长真见识!余以心细度之,此法之核心,非表面之名利,实为创刊之人须有责任心耳。
    若周刊之根基为负责之心,制度创新堪为周刊不断进步之动力。于制度设立,振国常有惊人之举,如在稿件采写方面,振国力推“一稿制”。何为“一稿制”?振国细道:凡入周刊之人,无论能力大小,在规定之期,只需撰稿一篇。稿件无论初样何等面目,经编辑悉心指导,作者仔细校正,可刊于周刊也。此举何理?曰:“一者,内部竞争乃会挫伤团队之力;二者,周刊乃是学习之组织,当以帮助弱者为第一要务;三者,避免内部竞争实受倭人管理良策之启发。”以上种种,于周刊创立之期,多不胜举。
    周刊导师,乃是刘海明与龙伟两先生。此二位,于周刊创立,多有支持,然对周刊所采之法,二位先生起初颇有质疑之声。如,刘海明先生曾谓“独创编辑部,严控人数”,实为自私之举。龙伟先生则曰:““二周一刊,难保质量。”于刘海明先生,振国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以避之。于龙伟先生之意见,振国则从学生固有之惰性、住宿分布、团队建设、学习特点予以坚持。幸者,二先生有容人之量,振国所行之法亦是收获颇丰,终有今日之龙新周刊。
    余谓振国,周刊日后出路何在?答曰:“扩其职能,兼顾视频制作,如拍摄纪录片等。”常言道,狡兔三窟,周刊要保活力,不死守一隅,或是此理。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8:23:57
粗看此稿,文气尚可,但有酸腐气,所彰显精神欠佳。谁愿意出手一试?
马振国.09级<mzg1990114@hotmail.com>  18:30:03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8%7BU%60QQB5X27@C_FO](KQ(4G.gif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8:45:28
今日大学生,多为90后。前有扩招之弊,后有就业压力。仅凭学生之力,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办一份双周刊,岂非易事?……(有兴趣的同学,可接着改下去)
马振国.09级<mzg1990114@hotmail.com>  18:45:47
额……
假学妹之名,改写稿子一篇,惹出祸事了,哈哈。
马振国.09级<mzg1990114@hotmail.com>  18:48:18
                成功始于责任心进取心  飞跃源自不断总结创新
新周刊自2010年正式创办以来,其管理模式和刊物质量都获得了众人的好评,甚至一度成为被效仿的对象。那么,这样的成就源自哪里呢?在与龙新周刊的创始人之一马振国的谈话中我们大概可以探知一二。
万事开头难!新事物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过程,龙新周刊在发展之初也曾遇到难题与困扰。“其实,龙新周刊在起步阶段是比较弱的。当时通讯社走入了死胡同,做周刊就是搞一个特区……但是最初参加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们最初大概是6个人,招人也招不到。”在被问到初创周刊的境况时,马振国如是回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振国根据自己平时的看书所学以及以前在校园媒体中实习的经验总结,首创了“名、利”法吸引人才。对此,他这样解释道:具体来讲,学生加入学生媒体的目的无非是为名为利。名,(即)在这个里面干出过成绩。对此,我的承诺是,“只要你是人才,只要加入龙新周刊,我都会给予你需要的名誉”。利,则是要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因而,龙新周刊在成立初期就建立了严密的审稿制度。审稿制度的核心就是责任心,程序非常简单。我对每个人的稿子会认真修改,提出意见,甚至在每周学习例会上,直接点名批评。当然,与严密的审稿制度相匹配的,还有一套督促自学的制度——每个人每做一期龙新周刊,必须保证一本书的阅读量。
接着,马振国还特别提到,龙新周刊的内部不搞“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每个人,每期只需写一篇文章,不论优劣,都给刊发的机会。因为,我们新闻系的人是有限的,要是搞“适者生存”的竞争,最后大家都淘汰出局了,我们就没有兵源了。再者,好多人的心灵比较脆弱,要是他的稿件不长期采用,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带领团队,要有全局观,不能局部看问题。我的这个思路是从日本的管理思维中学习的。日本就不搞内部竞争 ,但是他们搞外部竞争 。我们外部竞争的对象就是西南科技大学的所有学生媒体……走向社会,也是我们在后期制定的目标。因此,我们最先在龙新周刊搞了媒体顾问,邀请媒体老师指导我们。”
第一次会议也开得并不那么顺利,大家在周刊栏目该如何创新这一问题上绞尽了脑汁。马振国回忆道:“他们问我,龙新周刊的栏目怎么安排,我说了自己的看法,结果一个现在是大四的学姐质疑——这和龙新时报有什么区别?”但是,这次会议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它为周刊吸引了一些加盟者;其次,它也启示领导人,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要先独立思考,同时应事先准备出一定的解决方案。这些宝贵经验和反思都为周刊后来的发展完善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龙新周刊在其发展模式和出版周期等问题上,也曾遭到刘海明和龙伟两位老师的质疑。在周刊的发展计划中,其规模只可以维持在40人左右。而按刘老将新闻系分为八个组的思维,几乎要让所有人有到龙新周刊实习的机会。刘老认为,龙新周刊这是在搞“小山头”,提高了人员的准入门槛,这是一种自私(模式)。龙老则认为,周刊两周出一期时间太紧,不能保证质量。对此,马振国认为,刘老所倡导的群众路线可能会使整个新闻系丧失一种竞争力,从而造成集体平庸,“老刘在这件事上有点老毛大锅饭的味道”。而对龙老的质疑,马振国也给出了详细解释:第一,两周的出版周期,刚好可以逼着大家用一周的时间读书,一周的时间写稿子;第二,我们有天然的惰性,即使调整为四周,大家会在前三周睡觉,等到最后一周了再草草应付;第三,我住得太分散,平时又不经常见面,要是跨度是四周时间,大家便会产生隔膜,失去团队的凝聚力。事实上,周刊后来的发展情况也证实了周刊的这种创新模式的先进性和实力,令刘老和龙老刮目相看。
在谈到对龙新周刊未来发展的一些改进建议时,马振国回答:“要我说,就是扩展职能,可以制作视屏节目,比如纪录片什么的。一个事物不想被消灭,必须不断壮大自己。用现任龙新周刊掌门人宋祖礼的话,我这一套算是斗争哲学。但我觉得,宋祖礼的评价有些模糊。因为毛泽东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当被问到是否觉得周刊在纸媒这一块已做得的比较成熟了时,他说:“不是我们做的熟,转化领域,反而能促进龙新周刊提升质量。要是死盯一块容易走进死胡同。”



一稿白话版,未做修改。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8:49:41
改浩然稿之“马振国”,与浩然稿中之“马振国”,可是同一人?若是,过于张扬马振国了,酸腐正在此处。
马振国.09级<mzg1990114@hotmail.com>  18:49:36
二稿是半文言版,我给改的面目全飞了
嗯……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8%7BU%60QQB5X27@C_FO](KQ(4G.gif
马振国.09级<mzg1990114@hotmail.com>  18:51:08
原稿太过露骨,且多处表意不明,没想到,改过还是如此。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8%7BU%60QQB5X27@C_FO](KQ(4G.gif
周刊内部讨论,呵呵。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8:52:17
思想境界不高,文言句法不精,两者相遇,或成恶文。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8:53:18
浩然露骨,或有所图;改稿露骨,不够大气。
马振国.09级<mzg1990114@hotmail.com>  18:53:28
有气则好,哈哈。
马振国.09级<mzg1990114@hotmail.com>  18:57:26
谢谢黄老师指点,真心学习。权当游戏,有则改之,无则笑之。今后多读点古文,少学点厚黑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X@8%7DU9MLE%7DEBUE273)]9PGF.gi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X@8%7DU9MLE%7DEBUE273)]9PGF.gif。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8:58:26
既为小传,不在成事之艰难,而在当事师生欲图何事、有何尝试,如今呈现何等面目。
马振国.09级<mzg1990114@hotmail.com>  19:00:00
嗯,转告一下。俺本来是个局外人,横插一下,反而说不清了。画蛇添足了。
虽说画蛇添足是为了让蛇变成龙……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1:38:30
file:///C:/Program%20Files/Tencent/QQ/Users/352428099/Image/Image1/(K%60S1Y$04VI$8GXF%7BBT2%6007.jpg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7:5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5-29 17:55 编辑

【案例】

游戏文字案例库(典雅中国话)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能够在电话里谈的事情千万不要写在白纸上;当面能谈的事情千万不要在电话里说;轻轻一笑能带过去的就千万别唠叨;眨眨眼睛示意一下既然行了,那就不要微笑;点头可以了事的则不必使眼色。

——董桥《文字是肉做的》
    题面此话是翻译自Earl Long的话,很死板,不够中国化。要求改用中国话、典雅地说。
刘海明(352428099)
    能在电话里谈的事情,就别用书信来交流;能当面能谈的事情,别在电话里交流;能轻轻一笑能带过去的东西,千万别唠叨半天;能用眼神交流的事情,不必一笑而过微笑;能点头了事的事情,不要用眼神交流。
    有点绕口令。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书信来交流”,可否改为“鸿雁传书”?
刘海明(352428099)
    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书面语言。那段话,就是这三个方面得体的问题。
    可以,有文采。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你有没有试试,倒过来说?
刘海明(352428099)
    黄冠老师说倒过来说,完全可以。语序改变,不影响意思。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补充一句,由小到大,更有味道。
刘海明(352428099)
    眼神——电话,距离美学。电视剪辑,讲究由近及远,由远及近,明暗交替。我的观察力大大迟钝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以散文入诗,开启大宋诗风;以画面入文,或可一挤白话文水分。
刘海明(352428099)
    王维诗,诗画融为一体。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唐诗在前头,宋人难超越,只有另辟蹊径。
刘海明(352428099)
    词、曲、剧、小说,到今天的电影、电视剧,文学一步步复杂起来。复古、微博文字、手机短信。繁简交错也是规律,就像社会由乱到治。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以古涤今,可否?以质冲文,可否?以俗冲雅,可否?以洋鉴中,可否?以野避媚,可否?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前求后索得杂碎,左冲右突醉今朝。
刘海明(352428099)
    以古涤今,可否?以质冲文,可否?以俗冲雅,可否?以洋鉴中,可否?皆不可。相互借鉴,是最可能的选择。
邱冰(597905837)
    事可电联则不落于纸面,能面谈则放弃电话,能一笑而过就避免聒噪繁杂,能心领神会则免于微笑,点头则了之事不必行于神色。
刘海明(352428099)
    邱冰的文字长进了,只是文白相间,能不能上面穿西装,下面不穿运动鞋?
邱冰(597905837)
    不会写文言文。
刘海明(352428099)
    请黄冠老师发言,我没有能力点评。
    能电话联系勿诉诸笔端,能当面说清勿电话联系;能微笑达意勿长篇大论,能眨眼传信勿微笑以对,能点头暗示勿挤眉弄眼。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文字比较干净,但请调换一下顺序试试,由小到大去谈,是否更好?
邱冰(597905837)
    凡事点头则了不必行于神色,能心领神会则免于微笑,能一笑而过就避免聒噪繁杂,可电话联系则不落于纸面,能面谈则放弃电话。
    能点头暗示勿挤眉弄眼,能眨眼传信勿微笑以对,能微笑达意勿长篇大论,能当面说清勿电话联系,能电话联系勿诉诸笔端。
刘海明(352428099)
    “放弃电话”,不妥。
邱冰(597905837)
    凡事点头则了不必行于神色,能心领神会则免于微笑,能一笑而过就避免聒噪繁杂,可电话联系则不落于纸面,能面面相对则放弃电话交谈。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说话如行事,贵在简洁。点头胜眼神,眼神胜微笑,微笑胜唠叨,能面谈就别打电话,可电话聊就不立文字。
                    来源:摘自西南科大新闻系QQ群(47881398)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9:4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5-30 17:44 编辑

【案例】(“肖莉”为“肖莉丽”)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9:42:30
好吧。展示一下。
粒粒笑 10:28:33
老师,不要意思,打扰你了,我是西科大新闻专业的肖莉丽,我在你的QQ邮箱发了一篇文章,关于《草根说梦》的,麻烦你有空的时间帮我指导一下,我写的很烂,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修改了,但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一早就很表达的。恳请老师批评
  14:03:53
我们已经是好友了,现在开始对话吧!
不求常败 15:14:24
“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一早就很表达的”,这说的是哪国话呀?
肖莉 15:46:11
额……就是我一直想要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但是不会表达
肖莉 15:46:32
嘴笨,笔也笨
不求常败 15:49:03
上大学,我不顾家人阻扰执意要出省求学,所以来到了四川绵阳。对于大学生活并没有抱有太多想象。我的想法很简单:看尽量多的书,走尽量多的地方。

大一的生活极其简单,整天泡图书馆或是到处乱逛。国庆假期,我去了舍友家,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四川的农村生活,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和兴奋。后来又先后去了几个不同家庭条件的朋友家,让我对四川的平民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专注的读书让我受益很大,对于最初想要周游世界的想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被这个美丽的世界深深地感动,我想通过我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

对大一生活很满意,唯有的遗憾就是寒假想去爬峨眉山没去成 ,本打算暑假旅行却一直呆在学校里。我的走遍世界的梦想一开始就受阻了。

到了大二,我开始利用各种空闲时间出去旅行,于是有了很多的第一次。



不求常败 15:49:13
扯这么多,全是流水账。
不求常败 15:50:17
一路上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成了我宝贵的人生经验。

不求常败 15:50:39
这句,有点意思,但没有展开。
肖莉
15:50:25
知道,可是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
肖莉 15:50:45
就是心里所想,一碰笔就写不出来了
肖莉 15:52:13
最后全写成了流水账
不求常败 15:53:10
四姑娘山、峨眉山、九顶山、西藏行、厦门荒岛图书馆,
不求常败 15:53:46
大学开启了我的旅游梦
不求常败 15:54:05
重新组织吧。
不求常败 15:54:39
突出西藏行的所见所闻所感。
不求常败 15:55:27
为了成行,怎么筹钱,怎么准备,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肖莉 15:55:24

file:///C:/Program%20Files/Tencent/QQ/Users/352428099/Image/Image1/L5A2RPO]ISJ53_%7DP1J]W3(C.jpg2013-05-28file:///C:/Program%20Files/Tencent/QQ/Users/352428099/Image/Image1/X7C$RJG@D%60L]YWA)8GD64HG.jpg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9:32:22
我在必肖莉的稿子,这是真名吗?

肖莉  21:32:53
老师,我重新改了,可是字数太多了,改了又改,还是很多
最难忘的旅行是暑假搭车去拉萨。为了去梦想圣地,我准备了将近一年。为了解西藏,去图书馆查找翻阅关于西藏的书籍杂志;上网浏览各种旅行网站,查看他人的旅行攻略。为筹备资金平时省吃俭用,在课余时间去火锅店当服务员、发传单。跑步锻炼身体、制定详细计划书、自己画地图……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跟同伴毫无经验却又莽撞地走到高速路口企图拦车,在等待了两个钟头就要放弃时,一辆车停了下来,听完我们的意图后表示愿意顺路载我们一程。之后又顺利地搭上了第二辆、第三辆……最终花了半个月到达了拉萨。
一路上搭过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有越野车、普通的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拖拉机和大货车。幸运的时候,有车主动停下载我们。也有搭不到车的时候,只能在旷野无人的道路上徒步半天。我每天坐车都会头晕呕吐,一天坐下来头晕目眩,全身乏力胃口全无。还有轻微的高反,致使我每天都服用高反药。一路上的城镇物价奇高,为了省钱我们多吃干粮,找最便宜的旅店,卫生差不能经常洗澡,只能每天忍受脏臭的皮囊继续上路。但是这些困难和挫折因为旅行赠与我的重大意义而变得微不足道。每次回忆起来,早已忘了痛苦的滋味,只剩下满是美好的回忆: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成了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一路上风景无限好,满足了我所有的想象。牛羊悠然的青青草原,波涛汹涌的江河,险峻的峡谷峭壁,庄严肃穆的冰川雪山,碧绿无暇的湖泊,还有世外桃源般的藏式村落。一路上还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些很友善,有些很冷漠。要是碰到志气相投者,就一起搭伴行走,互相讲述自己的故事。大批大批的徒步搭车者和骑自行车者只要碰到就会相互鼓励,竖起大拇指叫到“你们很厉害,继续加油啊!” 跟一位已经四十多岁心态却比我们还年轻的阿姨一起住宿,我们敬佩她丰富的旅行经验和自由的生活,她感叹我们是“后生可畏”。认识了一位自驾游的摄影师,教我如何拍摄大自然的美丽画卷。观看藏族人的赛马节,参观藏式民居和帐篷,和喇嘛促膝聊天……这些经历都是新鲜独特的,它扩宽了我的视野,完善了我的心灵,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旅行梦想。

搭车去拉萨》,这才像个题。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0:02:30
搭车去拉萨
肖莉丽
  我所读的大学在四川德阳。为了实现去趟拉萨的梦想,准备了将近一年。
  那一年,我到学校图书馆翻阅有关西藏的书刊杂志,还上网点遍了各类旅行攻略。为筹备路费,我开始省吃俭用,在课余去火锅店当服务员、发传单。另外,我还跑步锻炼、制定计划书、自己画地图……
    准备就绪了,我跟同伴就走到高速路口,企图搭搭好心人的顺风车。等了两个钟头,一辆车停了下来,弄清了我们语无伦次的表白,他爽快地载了我们一程。“天哪,这位大哥竟没把我们当劫匪!”我们一路庆幸。接着,搭上了第二辆、第三辆……半个月后,我们站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广场。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0:29:12
原稿来了。
    我的梦想

                                                                                     肖莉丽

       我的梦想是周游世界。

20岁之前的生涯都是在一个叫平远的山区度过的。它是广东省最贫困的县之一。我在这里上小学、初中、高中。虽然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离家乡很近,我却从来没有去过。

高三那年,有次跟舍友聊天谈到梦想,我说我要周游世界。舍友惊讶的看着我,投来不相信的眼神,“怎么可能,你不要异想天开了!”我能理解她的想法,但却微微一笑不多解释。

上大学,我不顾家人阻扰执意要出省求学,所以来到了四川绵阳。对于大学生活并没有抱有太多想象。我的想法很简单:看尽量多的书,走尽量多的地方。

大一的生活极其简单,整天泡图书馆或是到处乱逛。国庆假期,我去了舍友家,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四川的农村生活,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和兴奋。后来又先后去了几个不同家庭条件的朋友家,让我对四川的平民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专注的读书让我受益很大,对于最初想要周游世界的想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被这个美丽的世界深深地感动,我想通过我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

对大一生活很满意,唯有的遗憾就是寒假想去爬峨眉山没去成 ,本打算暑假旅行却一直呆在学校里。我的走遍世界的梦想一开始就受阻了。

到了大二,我开始利用各种空闲时间出去旅行,于是有了很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旅行是在校园开展秋季运动期间,我和一个朋友揣着几乎全部生活费去了四姑娘山。

清明假期,我成功地全程徒步爬上了峨眉山。虽然没看到日出但是我很激动,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出去旅行,第一次夜宿寺庙,第一次体验徒步的乐趣,也是第一次深深地折服于蜀地大山的壮美。

五一假期,第一次跟户外团队去阿坝九顶山徒步露营。对户外活动毫无经验,穿着短袖爬上接近4000米的山顶,还下雪了,回来就感冒发烧了。但那次徒步让我记忆深刻,因为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真正看到下雪。

接着是暑假西藏行,我准备了将近一年时间。因为没钱,所以选择了搭车旅行,这对于严重晕车的我来说是个痛苦的抉择。但是假期开始,我和朋友如愿开始了搭车之旅并顺利到达了拉萨。一路上,无数次的晕车并出现了高反,可现在回想起来却早已忘记了痛苦的滋味,剩下的满是美好的回忆。一个月的长途旅行对于我的意义是重大的。一路上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成了我宝贵的人生经验。

寒假想尝试义工旅行,便去了厦门的一家荒岛图书馆当志愿者。一个月的义工生活,除了让我了解了书店的经营情况和对书的更深认识,也慢慢地发现了厦门的迷人之处。

到了大三,依旧有计划旅行。为了筹备暑假尼泊尔之行所需资金,利用空余时间做兼职赚钱。一切的事情都顺利的按照我的计划进行,可是我临时决定放弃此次旅行改为暑假实习。当我告诉母亲之后,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这样我就放心了,最近这么乱,你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的安危。”要我放弃期待了一年的旅行计划很痛苦,可是为了让父母安心我不后悔。心中早已有了以后的旅行计划,心有期待,便有希望。

因为旅行我进入了驴友圈子,在圈子里认识并结识了很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有一样的梦想,彼此理解鼓励并相互帮助。而圈子外,朋友也渐渐地不再否定我的梦想,他们开始羡慕我的生活,有些人因为受我旅行经验的影响也开始走出去看看世界。

对我来说,梦想无关大小难易,重点是我一直在行动。虽然我的梦想现在才开始,也经常碰到各种困难和阻碍,可是我从没想过要放弃。我无法欲知未来会如何,我只知道我在行动,在慢慢地接近我的梦想。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1:02:01
搭车去拉萨
肖莉丽
  我所读的大学在四川绵阳。为实现去拉萨看看的梦想,准备了将近一年。
  那一年,我到学校图书馆翻阅有关拉萨的书刊杂志,还上网点遍了各类旅行攻略。为筹备盘缠,我省吃俭用,课余去火锅店当服务员,去校外发传单。另外,我还跑步锻炼、制定计划书、自己画地图……
  准备就绪了,我跟同伴就走到高速路口,试着搭搭好心人的顺风车。等了两个钟头,一辆车停了下来,弄清了我们语无伦次的表白,他爽快地载我们一程。“天哪,这位大哥竟没把我们当劫匪!”我们一路庆幸。接着,搭上了第二辆、第三辆……半个月后,我们站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广场。
    这一路,我一路免费坐过越野车、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拖拉机和大货车。有的司机看到我们站在路就,远远地就把车速降下来,热情地载我们一程。有时搭不到车,只能在旷野的道路上徒步向前。
  我有个毛病,晕车。一天坐车下来,头晕目眩,全身无力,有时一呕吐,就更没胃口了。一到高原,我的高原反应很强烈,一天不服药就受不了。
  去时,虽然省了路费,但是一进城镇,物价都显得奇高。为了省钱,我们就吃干粮,不敢下馆子。因为住的是最便宜的旅店,不能经常洗澡,也只能忍着。
  梦想的地方,总是无限风光。一路上,那波涛汹涌的江河,那峭壁千仞的峡谷,那庄严肃穆的雪山,那碧绿无暇的湖泊,那悠然自然的牛羊,那世外桃源般的藏式村落……满足了我所有的想象。
  20岁前,我从未走出一个叫平远的山区,那里还很贫困。广州、深圳离我们很近,但我从没去过。高三那年,我跟室友聊起想周游世界,被嘲笑为“异想天开”。因为她们和我一样,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更不敢想象闯入外面的世界,竟不为挣钱,仅仅去看看。
  去拉萨前,我曾独自全程徒步爬过峨眉山,并夜宿寺庙;也曾去阿坝九顶山徒步露营,当我穿着短袖爬上近4000米山顶时,见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场面。
  在拉萨的路上,有徒步的,有搭车的,骑车的,有自驾车的。尽管互不认识,有人不时会冲你竖竖大拇指,以示鼓励。碰到志趣相投的,还会搭伴前行,互相讲述各自的故事。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姐,曾与我们一起住宿,分享她的旅行经验和生活的态度;一位自驾游的摄影师,给热心地教我们如何拍摄大自然的美丽瞬间。
    “我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美丽,我只来看看。这一看,无论路途中历尽多少困难和挫折,都已变得微不足道。留存心底的那风景、那人、那事,更加坚定了我向前走的勇气。(
完)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21:04:35
“我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美丽,我只来看看。
这才是旅游的意义所在。

在路上365  21:21:42
    文字传递的是一种有用的信息,传递的是一种思想。黄老的改,对此篇文章文字的“揉”锤炼(包括长短句的结合),谋篇布局,值得在下好好学习;
    更主要是,一是,搭车去拉萨,一个搭字,在当下人际关系看似冷漠的情况,传递着一种温情;二是,结尾以前为:
     对我来说,梦想无关大小难易,重点是我一直在行动。虽然我的梦想现在才开始,也经常碰到各种困难和阻碍,可是我从没想过要放弃。我无法欲知未来会如何,我只知道我在行动,在慢慢地接近我的梦想。
    改为“我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美丽,我只来看看。这才是旅游的意义所在。这一“豹尾”无疑深化了此文的内涵。实在高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7D$$SH8F5BOR8W96(N@%60FVY4.gif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7:35:37
搭顺风车去拉萨
( 2013-05-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声音
■草野·宇下
肖莉丽
  我所读的大学在四川绵阳。为实现去拉萨看看的梦想,准备了将近一年。
  那一年,我到学校图书馆翻阅有关拉萨的书刊杂志,还上网点遍了各类旅行攻略。为筹盘缠,我省吃俭用,课余去火锅店当服务员,去校外发传单。另外,我还跑步锻炼、制订计划书、自己画地图……
  准备就绪了,我跟同伴就走到高速路口,试着搭搭好心人的顺风车。等了两个钟头,一辆车停了下来,弄清了我们语无伦次的表白,他爽快地载了我们一程。
  “天哪,这位大哥竟没把我们当劫匪!”我们一路庆幸。接着,搭上了第二辆、第三辆……半个月后,我们终于站在了拉萨的布达拉宫广场上。
  这一路上,我们免费坐过越野车、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拖拉机和大货车。有的司机看到我们站在路边,远远地就把车速降下来,热情地载我们一程。有时搭不到车,只能在旷野的道路上徒步向前。
  我有个毛病,晕车。一天坐车下来,头晕目眩,全身无力,有时一呕吐,就更没胃口了。一到高原,我的高原反应很强烈,一天不服药就受不了。
  在路上,我们省了路费,但一进城镇,就感到物价奇高。为了省钱,我们就吃干粮,不敢下馆子。因为住的是最便宜的旅店,不能经常洗澡,也只能忍着。
  有梦想的地方,总是风光无限。一路上,那波涛汹涌的江河,那峭壁千仞的峡谷,那庄严肃穆的雪山,那碧绿无瑕的湖泊,那悠然安详的牛羊,那世外桃源般的藏式村落……满足了我所有的想象。
  20岁前,我从未走出一个叫平远的山区,那里还很贫困。广州、深圳离我们很近,但我从没去过。高三那年,我跟室友聊起想周游世界,被嘲笑为“异想天开”。因为她们和我一样,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更不敢想象闯入外面的世界,竟然不是为挣钱,而是去看看。
  去拉萨前,我曾独自全程徒步爬过峨眉山,并夜宿寺庙;也曾徒步去阿坝九顶山露营,当我穿着短袖爬上近4000米山顶时,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了下雪。
  在去拉萨的路上,有徒步的,有搭车的,有骑车的,有自驾车的。尽管互不认识,有人不时会冲你竖竖大拇指,以示鼓励。碰到志趣相投的,还会结伴前行,互相讲述各自的故事。一位40多岁的大姐,曾与我们一起住宿,分享她的旅行经验和生活的态度;一位自驾游的摄影师,很热心地教我们如何拍摄大自然的美丽瞬间。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美丽,我只是来看看。这一看,无论路途中历尽多少困难和挫折,都已变得微不足道。留存心底的那风景、那人、那事,更加坚定了我向前走的勇气。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17:39:02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0:20:34
编后:改过肖莉丽的稿子,都晚上九点了,我又写了一条“电讯评论”,写完都11点半了。上版后,又较了一遍肖莉丽的稿子,发现多处可改的地方。
黄冠·新华电讯(383247312) 0:47:37
今天改出了一篇美文,能让我感动的是“那一看”,最后加的一段。

    我认为,“这一看”对全文的文气有所升华。
    “这一看,无论路途中历尽多少困难和挫折,都已变得微不足道。留存心底的那风景、那人、那事,更加坚定了我向前走的勇气。”




[img]file:///C:/Program%20Files/Tencent/QQ/Users/352428099/Image/Image1/WGWZLCYH9F)P4LLER1%60@AQP.jpg[/img]
大家看看龙新网游戏文字案例,看看编辑为我们学生修改一篇稿子,花费多少心血
25#
发表于 2013-6-3 20:5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6-3 21:11 编辑

【案例】游戏文字案例库(字里冷暖)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都说文字越改会越好。我觉得所谓改,其实是重读的过程;重读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会逼你思考;思考会逼你去改动文字;可能改了就好了;也可能改了几次才发现第一次写的最好,于是不改。

——董桥《文字是肉做的》
    题面分号有时让人厌恶,这就是一个例子。如果脑子不清,就是把一把分号塞到文字里,逻辑也不清。改稿,关键是改表述、语序、语气和情感。这点弄不清,改稿就成了花拳绣腿。请帮香港的美文家改改这段文字吧。
刘海明(352428099)
    都说文字越改会越好。我觉得所谓改,其实是个重读的过程。重读,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会逼你思考;思考,自然逼你去改动文字。改稿,有时可能改得更好;有时反倒不如不改。
刘继忠·南师大(124204682)  
    文字越改越好。改文字是个重读、发现问题的过程。问题会比你思考,比你改动文字。问题清晰了,文字也就改好了!
刘海明(352428099)
    第一句存在歧义,有点是改糟糕了。后面那句,不改可能更好,应该存在修改失败的。
刘继忠·南师大(124204682)
    看来我还需要修炼。
刘海明(352428099)
    没有,在逻辑周全的问题。
邱冰(597905837)
人皆谓文愈改愈进。所谓改,既是重读再审。审须思,思则改。改或进或退,终须尝试。
刘继忠·南师大(124204682)  
    更精练。
王建芳(850848024)
    都说文字越改会越好。我认为改,实则是个重读的过程,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思考,再改动。改动,或好或差,差了,于是就不改。
钟惠琳·10级(869164670)
    人皆言文需重读并思而改,虽有进有退,但需尝试。
刘继忠·南师大(124204682)
    任何文字均需语境,缺乏语境,改文也就无意义。每个人均有风格。文字关键不在多,而在精、准、神。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追求精练的人多,但用感情表达的人少。
邱冰(597905837)
    感情表达?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春风又绿江南岸,又过江南岸,又渡江南岩,又来江南岸。按董桥的说法,一思考,就逼出来了。胡扯。
    比较是有标准,这个标准谈不清,怎么谈"改”?有改好,有改坏,不言自明。好坏的标准,如何拿捏?
邱冰(597905837)
    有说改不如不改的啊。这个话题可以延伸出来写论文了。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改不如不改,那是安慰的人话,也是讨巧的话——关键是对谁说了。对一个表述不清的人,谈风格是奢望;对玩家来说,处处语病,更不会把他说的当真。
岳雄·10级(100492168)
    分号时常惹人生厌。如若头脑不清,将分号塞进文字,逻辑会混乱。改稿,关键点是表述、语序、语气和情感。若此不清,改稿徒有其形。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岳雄,这哪是做题?倒像是拼凑。
岳雄·10级(100492168)
    在写作中,感觉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弱,想来在这文字游戏中吸收营养。
马庆·生命(136449736)
    使用分号需谨慎。如若毫无逻辑,一股脑将分号塞到文字里,分号就成了无头苍蝇,难免惹人厌恶。改稿之关键在于改表述、语序、语气和情感。这点弄不清,改稿就变成了花拳绣腿徒有其形。
    学生莽撞了,还请黄冠老师指点。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你真够“莽撞”,应打板子。要求改的是董桥的文字,不是老冠的题面。岳雄马庆,都忙着改“题面”了。不但不得分,还应扣分。
岳雄·10级(100492168)
    懂了。
马庆·生命(136449736)
    噗,其实之前是在改前面的,然后看到有人回以为自己理解错了。
马庆·生命(136449736)
    都说文字会越改越好,何以谓之“改”?其实是一个重读的过程。重读会发现问题,促进思考,进而完善文字。改了,可能成就了一篇锦绣文章;也可能反复几次后,恍觉第一次写的最好,于是不改。
    黄老师,现在找准题面了。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稍好。但没有改出精神,没有找到改与不改、改好与改坏的分界线。自己昏昏,他人岂能昭昭?
马庆·生命(136449736)
   嗯,有理。
岳雄·10级(100492168)
    都说文字越改会越好。我觉得所谓改,乃重读的过程。重读发现问题,促进思考。发现问题则改动文字,不断思考,不断改动,使其成为一篇美文。否则,不如不改。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再大胆点,打破原文框框,加入自己需要的元素。
马庆·生命(136449736)
    都说文字会越改越好,何以谓之“改”?其实是一个重读的过程。重读会发现问题,促进思考,进而完善文字。明晰主旨,字斟句酌的改能成就一篇锦绣文章;也可能反复几次后,为词藻牵制,改得杂乱无章。当然,几番揣度过后,情景结合,恍觉第一次写的最好,不改,也在情理之中。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改与不改,理有点不通,所以显得罗嗦。
     黄老冠的改法,欢迎批评: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并非越改越好。所谓改,只是重读、审视、思考的过程。重读一遍,小毛病容易发现。逐句审视,则要有质疑、批评、权衡的眼光。有时一改就得推倒重来,有时改来改去不如原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还原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并非易事;但是,表述逻辑、语序语气、情感起伏,则更需要比较和拿捏。因此,改与不改、改好与改坏,虽在一念之间,但要体察字里冷暖。
岳雄·10级(100492168)
看着黄老的修改,顿时觉得自己还站在笼子里面。自己思维还不够开阔,畏手畏脚呀。

  来源:摘自西南科大新闻系QQ群(47881398)



26#
发表于 2013-6-3 21:0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6-3 21:11 编辑

【案例】(松林包子)
朱丽娟(pku)(622000534)
  晚上去吃松林包子啦。
李松林·08级(416414582)
  有时间我也要来北大去吃一把松林包子。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晚上去吃松林包子啦。”此句有多种改法。谁愿试试?
杨兴东<yang283400095@vip.qq.com>
  晚上吃松林包子去啦。
李松林·08级(416414582)
  这一句还改啊。
杨兴东<yang283400095@vip.qq.com>
  吃松林包子,晚上去啦。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晚上去松林吃包子啦。
李松林·08级(416414582)
貌似香山也有一个松林包子。
邹晓丽·12级(1449564812)
吃包子上松林晚啦!
12级 汪政 (1095226390)
松林包子晚上吃啦。
意思改了。
李松林·08级(416414582)
一个包子引发的讨论。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松林上包子,去吃,晚啦。
王哲·12级<bujianzuotian@qq.com>
包子,晚上吃,去松林啦。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除字面,还有许多种改法。谁来个文言版?
松林·08级(416414582)
文字在黄老师手里就是积木,变幻多端,各种形状。
朱丽娟(pku)(622000534)

哈哈。我的意思是,晚上,我在松林餐厅吃的包子。但真实的情况是,我去嘉禾喝粥吃包子啦。是看到松林在,开个玩笑哈。
李松林·08级(416414582)

嗯嗯,我知道北大有个松林包子,北大的朋友上次还给拍照了。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幸亏吃的是包子,若豆包、豆皮、豆腐,那就更好玩了。
朱丽娟(pku)(622000534)  
也吃了豆腐。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晚上去吃松林豆腐啦
朱丽娟(pku)(622000534)
好娱乐。是娃娃菜炖豆腐。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晚上去吃松林娃娃、菜、炖豆腐啦。
捣乱,黄老冠的答案看不到了。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客至,松林垢面迎。请吃包子,无酒无肉。客纳闷:岩松弟子,竟穷困若此?松林窃喜:两元一两,一小女子,四两能打发。松林作诗人叹:京城柴米贵,不易居。又扯:发稿若干,稿费拖欠。
朱丽娟(pku)(622000534)

黄老师,下次我们一起去爬山耍。这个周末和老郑、吉玲一起去啦。
李松林·08级(416414582)

黄老冠,文字是您手里的利刃,饶了小弟吧。
黄冠·每日电讯(383247312)

游戏文字而已。去找刘老师求个情吧,别让进案例库。
李松林·08级(416414582)

刘老?今晚已经呼叫几次了,没反应,估计醉酒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