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播理论与实务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1-20 16:5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2-4 00:25 编辑

【案例】
耳根的清静  
2012-01-20 01:29:36|  



   这个崇尚肉体的时代,竟从未想过要为耳朵做点什么。所有感官中,它被侮辱与损害的程度最深。                                                                                                                                   ——题记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
古人真有耳福啊。

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以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
其实,它最想念的房客有两位:一是寂静,一是音乐。
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小窗幽记》)
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黄金了罢。
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童年耳朵是有福的。
多年后,读“湖上笠翁”李渔的《闲情偶寄》,谈到睡,他说:“睡必先择地,地之善者有二:曰静,曰凉。不静之地,只睡目不睡耳,耳目两岐,岂安身之善策乎?”
古人以睡养生,睡之有三:睡目、睡耳、睡心。睡之第一要素,静也。
为求静中之颐,那些神仙级的古人还有游觅“安榻”的风尚,即四处借地儿睡,比如深林泉畔、石竹幽窗……总之,在“静”上添更多的附加值。以古天地之清宁,还朝三暮四、环肥燕瘦,真奢糜啊。试看当下星级酒店,哪个在“静”上达标?

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
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
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一朋友驾车时,总把“重金属”放到最大量,他并不关注谁在唱,按其说法,这是用一个声音覆盖一群声音,以毒攻毒,以暴治暴。
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
耳塞?地下室?使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不拦截、不过滤,不像眼睛嘴巴可随意闭合。它永远露天,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其实,耳朵也是一副心灵器官。人之烦躁和焦虑,多与耳朵有关,故有种医术,叫音乐疗法。
但,耳朵总要反抗点什么。它的反抗即生病:失眠、憔悴、抑郁……科学家做一研究:观察马路两岸的树,噪音污染越重,树越无精打彩,枝头耷拉,叶子萎靡,俨然一个惊恐的孩子。和人一样,树是有情绪的,是长耳朵的。
为抚慰可怜的耳朵,我淘过一张CD,叫“阿尔卑斯山林”,采的是纯粹的自然之声:晨曲、溪流、雀啾、疾风、松涛……买回家的那个下午,我急急关好门窗,打开音响,一个人浸泡到傍晚。
那个下午,耳朵在逃窜,我携它一起私奔,向着遥远的阿尔卑斯。
弥漫山林的,无论什么动静,都是“静”。久违的静,亘古的静,伟大的静。我给耳朵美滋滋过了个节,像杨白劳给喜儿买了尺红头绳。
此后,我多了个习惯,每逢机会,便录下大自然的天籁:秋草虫鸣、夏夜蛙唱、南归雁声、雨骤雨歇、曙光里的雀欢、树叶行走的沙沙……我在储粮,以备饥荒。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
不是么?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
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
无一座城市致力于“音容”,无一处居所以“寂静”命名。
我们几乎满足了肉体所有部位,惟独冷遇了耳朵。
甚至连冷遇都不算,是折磨,是羞辱。
做一只现代耳朵真的太不幸了,古人枉造了“悦耳”一词,实在对不住,我们更多的是“虐耳”。

有个说法叫“花开的声音”,一直,我当作一个比喻和诗意幻觉,直到遇一画家,她说从前在老家,中国最东北的荒野,夏天暴雨后,她去坡上挖野菜,总能听见苕树梅绽放的声音,四下里啪啪响……
“苕树梅”,我家旁的园子里就有,红、粉、白,水汪汪、亮盈盈,一盏盏,像玻璃纸剪出的小太阳。我深信她没听错,那不是幻听和诗心的骄造,我深信那片野地的静,那个年代的静,还有少女耳膜的清澈——她有聆听物语的天赋,她有幅画,叫《你能让满山花开我就来》,那绝对是一种通灵境界……我深信,一个野菜喂大的孩子,大自然向她敞开的就多。
我们听不见,或难以置信,是因为失聪日久,被磨出了茧子。

是的,你必须承认,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
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
我只听见耳朵的惨叫。

(《古典之殇》,王开岭著,书海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王开岭推荐阅读:
http://wangkailingcctv.blog.163.com/blog/static/182811243201202012613353/


22#
发表于 2012-1-20 22:0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2-4 00:28 编辑

【案例】
上航班机除夕夜试水沪语广播
[作者]毛懿

http://news.online.sh.cn   2012-01-19 07:41   [来源]:新闻晨报
         
    从除夕夜开始,上航将在北京、深圳、广州、香港、澳门、台湾6个返沪航班的广播中试行推出有着浓郁上海韵味的沪语广播。上航推出“沪语广播进客舱”服务项目,为让乘坐上航的旅客都能够在航班上感受浓浓的上海味,让上海籍旅客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负责人表示,如效果良好,将在上航所有的返沪航班上推出沪语广播。

    会说上海话,不一定沪语广播说得好。昨天下午,上航第一批上海籍广播员进行了沪语广播培训考核,毕业的沪语广播员共有80名。从考试情况看,要让上海籍空中乘务员说标准沪语并非易事。这批广播员虽然经过沪语广播词的听学,但想让上海旅客听出有浓浓亲切感的乡音,还有差距。好在考试现场请来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沪语播音员指导,已在读音和吐字上有了长进,下一步争取在声情并茂上加以努力。

    从记者来到的沪语广播词来看,不仅推介了淮海路、南京路,”想买啥就有啥”,而且还有外滩、城隍庙,“侬一定要去哦”。名品小吃也没落下:“交关好吃的么子:小笼馒头、红烧肉、大闸蟹,味道老灵额!”沪语味道十足。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060299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0:09: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发现19世纪德国首相俾斯麦声音片段

2012-02-06 00:17:06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0人参与

据新华社电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宣布,发现19世纪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一些录音片段。

美联社5日报道,国家公园管理处在归档一些旧式蜡筒留声机时发现一些语音片段,经识别为俾斯麦声音。这些片段中,俾斯麦朗诵诗歌,教育孩子饮食适量、要有道德。

俾斯麦是19世纪德国政治家,经一系列战争统一德国,有“铁血宰相”之称。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学者帕特里克·费斯特介绍,这些声音由特奥·旺格曼在1889和1890年录制。1889年巴黎世博会时,旺格曼受留声机发明者托马斯·爱迪生委托,“照看”留声机。

费斯特说,旺格曼在送展旅途中记录一些声音片段,包括管弦音乐会、钢琴曲、喜剧等。世博会结束后,旺格曼携留声机回到家乡德国。

德国研究员斯特凡·皮耶在一封邮件中写道:“俾斯麦不再无声,我认为他的声音是了解他的新方式。”

皮耶写道:“声音是三维的,在此之前我们通过照片和画作来认识他,现在我们可以对他多一点了解。”

http://news.163.com/12/0206/00/7PHP89MK00014AED.html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1:07: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播有领导意图么?还是我视力出现问题,为什么只看到一个logo?
@我爱听广播近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委托扬特品牌同盟北京为其全新多媒体平台──天地视频网站(T&D,Television and Digital)设计了全新的标识。 为了配合新品牌的成功推广,此标识还将应用在数字电视,手机应用程序及移动终端等诸多新媒体平台上。创新不仅体现在新媒体平台的创建,同样要体现在品牌形象的树立上。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转发(3)
|
评论(3)
2月6日15:51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8:52: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听众信箱:美国公共广播是国家台吗?
记者: 王南 | 华盛顿
  • [url=][/url]
  • [url=][/url]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王南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总部大楼


共和党主控的国会众议院通过议案,切断联邦政府对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资助。有网友问:美国公共广播是国家媒体或中央台吗?这和美国之音有关系吗?

*公共台有别商业台*

在美国,“公共广播”(public broadcasting)是指民间非营利的文化教育性质的广播,包括通过电台、电视台和其它电子媒体播放的节目,这些媒体从公众得到一些资助,包括民众捐款和政府拨款。这些非商业性质的媒体虽然可能从政府拿钱,但并不受政府控制,更不是官方媒体或政府喉舌。

商业台以收听收视率至上,但公共台不以赚钱为目的,节目内容注重严肃新闻和深入报导以及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有人形容很多公共广播节目是“阳春白雪”,不过在一些人口稀少的乡间地区,商业电台因为收听率不够不愿踏足,当地“下里巴人”在家中和汽车里能唯一能听到的可能就是公共广播节目。

商业台大量插播广告,而公共广播不放广告。不过,公共媒体也从公司拉赞助,并且会在节目中宣布赞助商,这和广告类似,但内容要比商业广告少得多。

*CPB、PBS 与 NPR*

美国公共广播历史悠久,可以说自从有了电台以后就有公共广播了。最早的非商业广播是一些大学开办的教育电台。而目前美国人一提到“公共广播”,就会想到PBS和NPR,这和1967年通过的一项法案有关。

196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公共广播法》(Public Broadcasting Act),成立“公共广播公司”(CPB,Corporation for Public Broadcasting) ,宗旨是为所有美国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和文化类的节目。CPB并不制作节目,而是把联邦政府拨款分发给民间的公共媒体。

这部法案催生了两大民间非营利公共广播网络:“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和“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 National Public Radio)。PBS是电视网络,总部在首都华盛顿城外的阿灵顿镇,在全美各地有近360家成员台。NPR是电台网络,总部在首都市内,各地有近800家成员台。

美国还有其它一些公共电视台和电台不在这两家网络之内。地方公共电视台和电台做为一个整体触及98%的美国人口,为大众提供免费节目和服务。

*联邦拨款只占小部分*

CPB直接向PBS、NPR提供一些联邦拨款,但更多款项拨给两家公司分布在各地的成员台。不在两大系统之内的公共媒体也得到联邦资助。

联邦拨款只占PBS和NPR总部收入的一小部分。以如今备受争议的NPR为例,在2010财年,NPR总预算收入为1亿4千550万美元,其中联邦拨款近5百万美元,只占总数的大约3%。成员台上缴的会费占总收入的1.9%。NPR的收入最大头是成员台缴纳的节目费,占43%,其次是公司赞助费,将近总数的四分之一。

*保守派要断公共媒体皇粮*

无论是PBS还是NPR都有独立的编辑政策并坚持客观报导和全面反映美国多元文化。然而众口难调,公共广播并不是在政治真空下运作。很多保守派人士批评NPR等公共媒体走文化精英路线,严重偏向自由派。假如是商业台,这是新闻自由问题,可公共台毕竟拿了纳税人的钱,如果某些纳税人觉得拿自己税钱办的媒体天天发表刺耳言论,自然会有脾气。切断公共媒体“皇粮”的呼声就在这种背景下发出的。

2011年2月,共和党主控的国会众议院通过的预算案要求本财年不再向公共广播公司拨款。3月间,伪装成穆斯林组织代表的保守派活动人士和NPR负责筹款的高级副总裁共进午餐,席间这位NPR高管痛骂保守派。这段谈话被秘密录像并公布到网上。原本就局势不妙的NPR更加被动。NPR总裁和那位高级副总裁立即辞职。

这起事件后,国会众议院很快通过议案,切断对NPR的联邦拨款,并禁止地方台使用联邦经费向NPR支付会费和节目费。不过,在参议院占多数的民主党人预计会力挺公共广播,奥巴马总统也反对停止资助公共广播。有关争议还将继续下去。

*美国人收听美国之音是非法?*

多数美国人提到“公共广播”话题时,和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等纳税人资助的国际广播无关。所有政府出资的非军事国际广播机构由“广播理事会”(BBG,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领导,按照《史密斯-蒙特法》(Smith-Mundt Act),这些对外广播机构不能对美国国内广播。多数美国民众并不熟悉美国之音等对外广播。

这里顺便纠正一下网上常见的误传---“美国人收听美国之音是非法的”。按照法律,美国之音的节目面向国际受众,但这绝不等于禁止美国国内民众收听收看美国之音节目或者登陆美国之音网站。更多详情请参阅美国之音在以前的报导。

*听众信箱 欢迎交流*

美国之音听众信箱欢迎听众来信。来信请寄到:北京邮政信箱9171号,邮政编码100600。您也可以给美国之音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请发至:Chinese@VOAnews.com。我们可能会选播您的评论或回答您的问题。您也可以在本文下面留言。


相关文章
  • “美国人听VOA违法”之说是误传 所谓“美国人收听美国之音是非法的”之说,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年,这里有误解误传,可能也有曲解和误导。从听众来信上看,最近有人在中国媒体上对这种不实之词添油加醋,引起受众惊诧。4月2日,我们收到一封电邮,作者姓张,他写道:“数天前,北京新闻广播晚8点《新闻面对面》节目中...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331-mailbox-119007599.html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2:22: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RI你会赢我也想知道哟!想了解哟,可能正在受伤的广播哟!! //@广播:很认真地看这一条条评论。推荐!
@广播[url=http://weibo.com/verify][/url]:【谁能帮助广播?】我要知道谁在听广播谁不在听?我要知道我的听众到底是多少?我要知道我的听众在哪里?我要知道他们收听的时长以及如何转场?我要知道广告播出的实际效果如何?我要知道广播终端到底有多少?我要知道受众内容怎样及时融入节目?我不要所谓抽样调查。如果你知道答案,请告诉我,谢谢! 转发(78) | 评论(78) 今天16:11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2)| 收藏| 评论(1) 1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21:33: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今天迎来第一个世界广播日

2012年02月13日10:45 中广网

今迎来第一个世界广播日 电波跨越时空影响世界

  中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记者张加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宣布,决定将每年的2月13号定为世界广播日,来彰显广播在促进教育,以及在自然灾害中传播重大讯息等方面所具有的载体功能。今天(2月13日)是第一个世界广播日,是广播的节日,也是广播人的节日。
  1906年圣诞节前夜,美国人费森登和亚历山德逊在纽约附近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广播,内容是两段笑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100多年以后的今天,人们终于想起来为似乎司空见惯的广播设立一个特别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的新闻官罗兰科介绍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
  罗兰科:去年最初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之一西班牙的广播学院提出这个想法,而后根据规定去年在UNESCO大会上进行自由辩论。辩论一般有正反方,有趣的是在设立世界广播日这个问题上所有成员出奇的一致,大家的发言都是广播多么重要,没有一个人反对,人们还说为什么这么重要日子现在才设立。
  那么为什么选在今天?罗兰科说,当初对于日期的提议可谓五花八门:
  罗兰科:可以说这是个折中的办法。一开始,有很多不同的提议,比如发现了无线电波存在的德国科学家赫兹、第一次发射无线电波的意大利人马可尼、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的俄罗斯物理学家波帕夫等人的生日,每个国家可能都想找一个和自己相关的人,最后我们选择了1946年联合国电台成立的日子——2月13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地为此次活动创建了一个网站,内容包括多种语言的讲话录音、社区广播手册等,而罗兰科也收到了世界各地庆祝这个属于广播的日子的信息。
  罗兰科:的确,我们收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庆祝活动,比如在哥伦比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美国、墨西哥、印度等等,而且这些活动都是自发的,我们可能会在网站上登出一张世界地图标出所有庆祝世界广播日的地方。
  曾担任里根总统撰稿人的《华尔街日报》著名专栏作家佩吉努曼说过电视给每个人一个影像,但是广播给成千上万人的大脑中呈现了成千上万种不同影像。而对罗兰科这样的职业女性来说,广播给予的是时间。
  罗兰科:对我来说,和很多职业女性一样,我最缺少的就是时间。而且我有一对双胞胎,你可以想象我是没有时间看电视和报纸的,所以我尤其喜欢在早上上班的路上听新闻、科技、文化方面的节目。当然不止女人,在我生活的地方,比如巴黎,男人大多数是听收音机闹钟起床的,而且我发现,有的男人在足球场看比赛时,还抱着个收音机听,他们要一边看现场,一边听广播里的解说才过瘾。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信息传播处项目官安卓看来,广播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尤其重要。
  安卓:有数据显示在非洲80%的家庭有收音机,一个小型广播电台只需要3000美元就能建立。来中国之前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部门工作,我在那里看到了广播电台的蓬勃发展,比如在刚果就有150家社区电台。不巧的是我的普通话还没有好到能听中国的广播,不过我爱听广播的习惯没变,幸好有网络,我可以在网上下载广播,在上班的地铁上听,大都市的地铁都很拥挤所以没法看书,所以在MP3或者手机上听节目是个不错的选择。
  世界上现在超过75%的家庭拥有收音机,全球95%的人口都可以接收到广播信号。就像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为庆祝世界广播日录制的致辞中表示的,世界在变,而广播还像老朋友一样一直陪着我们:
  博科娃:世界在发生着巨变,但是广播的神奇作用还是一如既往的重要。广播是受众最为广泛的大众媒体,特别是我们社会中最边缘的群体也可以收听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http://news.sina.com.cn/m/2012-02-13/104523924734.shtml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21:42: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江苏首家老年广播开播

2012年02月07日16:21  常州日报

  2月6日下午,在常州市文化宫黄金海岸,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同时,江苏省首家为老广播“ 846俏夕阳”正式开播,“12349”为老服务热线也开通了。据悉,老年广播节目内容以生活资讯、健康养生和文艺展 示为主。活动现场,常州市长姚晓东等领导向辖市区的空巢老人代表赠送收音机。

  当天正式开播的“846俏夕阳广播”是江苏省首家专业老年广播,也是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专业广播,由常州市民 政局、常州市老龄办和常州广播电视台主办,每天从5点到22点直播17个小时。而同时开通的 “12349”为老服务 热线,专为社会公众提供民政业务资讯以及包括虚拟养老、便民服务等内容在内的社区服务。

  据介绍,今年在老年人精神关爱方面,常州将建10个老年精神关爱点,150个老年精神关爱咨询室。(杨铁李梦 雅)

http://news.sina.com.cn/m/2012-02-07/162123895485.shtml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20:05: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F.C.C. Bars the Use of Airwaves for a Broadband PlanBy
EDWARD WYATT
Published: February 14, 2012
  • [url=][size=1em]RECOMMEND[/url]
  • [url=][size=1em]TWITTER[/url]
  • [url=]LINKEDIN[/url]
  • E-MAIL
  • PRINT
  • REPRINTS
  • SHARE



WASHINGTON — A proposed wireless broadband network that would provide voice and Internet service using airwaves once reserved for satellite-telephone transmissions should be shelved because it interferes with GPS technology,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said Tuesday.

Enlarge This Image


Kevin Wolf/Associated Press
Philip Falcone, a prominent New York hedge fund manager, is the majority owner of LightSquared.

Related
Enlarge This Image


Andrew Harrer/Bloomberg News
Philip Falcone is majority owner in LightSquared.


The F.C.C. statement revokes the conditional approval for the network given last year. It comes
after an opinion by the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which said that “there is no practical way to mitigate the potential interference at this time” with GPS devices.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gency oversees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at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The news appears to squash the near-term hopes for the network pushed by LightSquared, a Virginia company that is majority-owned by Philip Falcone, a New York hedge fund manager.
LightSquared said on Tuesday
that the testing of the network was “severely flawed.”
It “remains committed to finding a resolution with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the GPS industry to resolve all remaining concerns,” the company said in a statement.
The company said it “profoundly disagrees”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testing, which was done by a national engineering group, and the telecommunication agency’s opinions, “which disregard more than a decade of regulatory orders, and in doing so, jeopardize private enterprise, jobs and investment in America’s future.”
The F.C.C., which had granted a conditional approval to LightSquared to go ahead with its network pending the results of more testing, will now propose barring near-term deployment of the LightSquared system, the F.C.C. said. The commission will issue a request for public comment on the proposed action on Wednesday.
LightSquared has argued that its network would have relieved a potential “spectrum crunch” and created billions of dollars of investment and thousands of jobs in support of President Obama’s push to expand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around the country.
The network has been opposed by organizations and industries that make heavy use of GPS systems, including the military, aviation, construction and agriculture.
After earlier negative test results, LightSquared had proposed using only land-based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rather than satellites, to transmit broadband signals over a narrow slice of the satellite airwaves. The company intended to build a wholesale network, selling access to other companies that provide broadband service directly to consumers.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gency said tests showed that even a scaled-back version of the company’s wireless network would interfere with GPS signals and systems.
Interference of LightSquared’s signals with GPS systems is a tricky issue for the F.C.C., telecommunications experts say, because the interference appears not to be the fault of LightSquare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GPS receivers tend to pick up signals from outside of the segment of spectrum designated for GPS.
Because the satellite-telephone segment of airwaves, used by LightSquared, is next to the GPS ban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GPS devices will frequently hear those extraneous transmissions.
The F.C.C. could have told GPS users and systems manufacturers that they were at fault for letting their devices stray into nearby airwaves, but that would mean overhauling an industry now in widespread use.
Jeff Carlisle, LightSquared’s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for regulatory affairs and public policy, wrote on the company’s blog this week that the GPS industry had apparently become “too big to fail,” seeking protection from the federal government for its own mistakes.
“GPS manufacturers have been selling devices that listen into frequencies outside of their assigned spectrum band — namely into LightSquared’s licensed band,” Mr. Carlisle wrote. “The GPS industry has leveraged years of insider relationships and massive lobbying dollars to make sure that they don’t have to fix the problem they created.”
Opposition to LightSquared’s network has come from the Pentagon and military industries, as well as from commercial companies like John Deere, whose advanced farm equipment uses GPS systems.
Last July, 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issued a report saying that it would take 10 years for the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to design, develop, certify and install modified GPS equipment in the nation’s fleet of commercial and private jets.
But in January, after initial results of the latest round of testing began to appear in the media, LightSquared conducted a conference call with reporters in which the company’s executives said the testing requirements were aimed at producing a failing result and that members of the advisory board overseeing the testing “have deep ties with the same GPS manufacturers who have sold poorly designed equipment to America’s farmers, public safety officials,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Mr. Falcone’s hedge fund,
Harbinger Capital Partners, lost more than 46 percent of its value last year because of declines in the value of LightSquared, a private company whose shares do not actively trade.
Harbinger marked down the value of its LightSquared investment by 50 percent in December, a move that came after a 9 percent markdown earlier in the year. The New York Times
reported earlier this month
that LightSquared accounted for an estimated 60 percent of Mr. Falcone’s fund.
Late last year, Mr. Falcone received a Wells Notice from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an action the agency typically takes when it is planning enforcement proceedings against a firm or individual. The Times reported in December that the
S.E.C was investigatingwhether Harbinger agreed in 2009 to allow Goldman Sachs to withdraw up to $50 million from the firm’s hedge funds, while not striking similar deals with other clients.
In a federal filing disclosing the issue, Harbinger said that it was “disappointed” about the notices, and that it would “vigorously defend against” any formal charges.
Mr. Falcone was part of an investment group that bought 19 percent of the common stock of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and in 2008 reached a deal to award the group two new seats on the company’s board. The group urged the company to begin selling assets to help increase the stock price. One of the two directors has since left the board.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李智勇爷们儿,老兄逮我告儿你,zhei叫新老北京话。。。说着都绕嘴一一儿! //@_马_CHUN_然_:什么叫今儿啊?
@相声演员康松广[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建议北京广播电视的主持人,在话筒前最好说普通话。刻意地摹仿北京话,有时显得不伦不类。像“今儿、明儿、后儿”等,好多北京人现在也不带儿音了。像“北京人儿、五花八门儿”等听着就更不舒服了。前两年北京春晚有个小品,一位笑星扮演北京老大爷“爷们儿!老哥我呀……”连辈份都乱了。 转发(18) | 评论(8) 5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12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