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学教育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81#
发表于 2021-9-20 10:19: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吴飞:不做昧良心的学问,不说昧良心的话

——2021年在浙大传媒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诸位到浙江大学来,总是怀有某种目的和梦想而来的。我当年就是怀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而来的。但,我想提醒诸位,“文章乃经国之大事,不朽之伟业”,你们的选择肯定会有很多的挑战,你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托马斯· 索维尔的《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从观念、经济、社会、媒体、法律、战争等多方面,检讨了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他的研究结果多少令人意外,因为他发现那些声誉显赫、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为社会病症所开出的“药方”,经常被实践证明并非良药,反而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知识分子却常常无视那些灾难而固执己见。索维尔在这里讲的主要是指为社会提供理念的知识分子,这些观念性知识分子往往以生产、传播、消费观念/理念为业,据此换取报酬、财富、声望乃至不朽的名誉,但却似乎豁免于现实原则的验证。新闻传播学和文艺美学,影视艺术这样的学科领域,同样存在大量这样的知识分子。有折子说,推特、脸书等是引发中东茉莉花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国家下令关闭这些社交媒体;有报告称,TikTok存在个人隐私被中国政府掌握的可能性,然后美国总统下令关闭TikTok;一学者论证说,文明间必定存在冲突,且往往会导致战争,于是各种打压和遏制就出现了。可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呢?这样的观念是否经得起重复经验呢?

诸位到浙江大学来,总是怀有某种目的和梦想而来的。我当年就是怀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而来的。但,我想提醒诸位,“文章乃经国之大事,不朽之伟业”,你们的选择肯定会有很多的挑战,你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托马斯· 索维尔的《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从观念、经济、社会、媒体、法律、战争等多方面,检讨了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他的研究结果多少令人意外,因为他发现那些声誉显赫、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为社会病症所开出的“药方”,经常被实践证明并非良药,反而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知识分子却常常无视那些灾难而固执己见。索维尔在这里讲的主要是指为社会提供理念的知识分子,这些观念性知识分子往往以生产、传播、消费观念/理念为业,据此换取报酬、财富、声望乃至不朽的名誉,但却似乎豁免于现实原则的验证。新闻传播学和文艺美学,影视艺术这样的学科领域,同样存在大量这样的知识分子。有折子说,推特、脸书等是引发中东茉莉花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国家下令关闭这些社交媒体;有报告称,TikTok存在个人隐私被中国政府掌握的可能性,然后美国总统下令关闭TikTok;一学者论证说,文明间必定存在冲突,且往往会导致战争,于是各种打压和遏制就出现了。可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呢?这样的观念是否经得起重复经验呢?

这似乎让知识分子陷入于“说”的困境。因为不说,他的智慧和才情就不能展现,这自然换不来饭吃,更无法货于帝王家了。所以,自然是要说的。那如何说?我的观点是:
一是要勇敢地说。历史上存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悲剧时期。大家都知道范仲俺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他还有一句话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出自他答梅圣俞的《灵乌赋》,后来因为胡适的引用同样广泛传播了。范仲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1029到1034年八、九年里,范仲淹三次被贬官,依然坚持说,真可谓“世界虐我千百遍,我对世界如初恋”。是的,为什么我们常含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知识分子,免不了流浪者和局外人的气质和命运,如赛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一书中写道:“知识分子是普遍性和地方特色的矛盾体,普遍性意味着冒险以超越因既定的背景、语言、国籍所形成的想当然的观念,而地方特色意味着知识分子必须重回生养故乡,用批判作为爱的武器,用流亡作为爱的形式,与这个世界中对他而言最为特别的那个人群,做永远的代言。”诸位来浙大,是来追求真理的,未来也会为某特别的人群做代言的,而在这个加速、流动、风险的社会之中,你必须说出来,真理才能被更多的人听见。

二是要理性地说。在社交媒体时代,似乎人们理性越来越远了,国骂出国了,网络处处是喷子。我去年与我的一位学生合写了一篇文章,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发现网络上很容易因为群体激化而形成社会流瀑。流瀑,即群体思维。当流瀑发生时,信念和观点从一些人那里传播到另一些人,以致许多人不是依靠自己对事实的把握和分析来形成观念,而是不假思索地随大流。笛卡尔在他的《谈谈方法》一书中列了四条理性思考的逻辑:第一条: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第二条: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第三条: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第四条: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做学问也好,公共言说也罢,都要严谨地对待。所谓有一分证据一分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美国总统常胡说,真学者不能学他们。三是真诚地说。我理解的真诚包括两方面,一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二是有共情心同理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一种机心的表现,虽然玩得转,但如果违心地说,没有底线,就不自然了,就成就习近平同志要打击的两面人。同时,真诚的人通常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是指能够充分考虑他人在其所处环境中的感受,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已经成为世界宗教大会确定的“金规则”了。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同学们,学术也是一种“说”。我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现在不少文章越来越空心化了,越来越没有灵魂了。我这里说的空心化,是指学术越来越不关心人间的苦难,请不要忘记布尔迪厄在晚年还组织23位一流的学者们写了一大部头的著作,书名就是《世界的苦难》。苦难是特别需要学者们去调查、去研究,去分析的,否则苦难就没有解救的机会。我说的没有灵魂,是指学术的思想越来越贫乏,甚至是不讲事实,不讲逻辑,没有理性。不少的学者,每每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用精致的方法去精雕细刻。美则美矣,但看不到如此局变的社会现实,解决的不是社会痛点问题,意义何在?更可恶的是昧着良心写文章的,比如美国有一医生,天天瞎说新冠病毒起源于中国,但提供不了任何科学的事实依据。
当今社会不缺少聪明的人,但有良心的聪明人还是宝贝。竺可桢校长经常讲,成大事者要有清醒的头脑,比如他说:“要能即事而穷其理,最要紧的是一个清醒的头脑。”,他还说“清醒的头脑,是事业成功的基础。”问题是,有些人在干坏事时并不是头脑不清醒,而是无所畏惧,这才是真正可怕而可悲的。有良心的人,都是有敬畏之心的,如康德有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送给大家。谢谢!


来源:吴家书房



编辑:王奕

282#
发表于 2021-9-23 09:47: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跟高校抢人?媒体纷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要干啥?

   10万字科研成果、为媒体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担任媒体新设部门的负责人……这些都是媒体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成果。

   1998年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先后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博士普遍用两年时间深度研究所在媒体,以科研成果为媒体和行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媒体为什么纷纷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站能发挥哪些作用?

   9月初,《传媒茶话会》对话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博士后工作站站长陈寅,封面传媒董事长、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方埜,复旦大学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孟建,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闻学峰。

媒体为什么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998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新闻战线第一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此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上海文广、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新华社、人民网、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纷纷成立博士科研工作站。

   今年,是深圳报业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成立的第13个年头。每年,工作站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若干名博士后入站开展课题研究。截至目前,已招聘9届共19名博士后,其中顺利出站15人,现有4人在站。

  今年6月,封面传媒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挂牌;9月15日,封面传媒发布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聘简章。

  媒体为什么争相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站能带来什么?

  “一是说明建站媒体对特殊人才有强烈要求,二是意味着这些媒体需要进一步知识创新。”复旦大学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评估组组长孟建分析道。

  谈及成立博士后实践基地的目的,封面传媒董事长、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方埜表示:“通过与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封面传媒自主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加快深融的发展背景下,工作站对媒体能起到哪些作用?成果如何?


1.科研成果助推媒体长足发展

    《我国区域性报业集团数字报业发展研究》是2015年闻学峰的出站课题,在当时报业数字化转型还是一个新鲜命题,拿到工作站的命题作业后,闻学峰走访调研深圳、杭州、成都、青岛等地的主流媒体,完成课题并得到了“优秀”评价。

    而在深圳报业集团,每位出站博士后均需完成10万字以上研究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历年出站博士后共发表论文64篇,出版著作5部,其中2部专著。”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博士后工作站站长陈寅表示。

    工作站科研课题,在创新内容生产模式、探索经营变现、助推融合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图片资源的开发与报业的转型研究》课题,开拓了集团的图片资源应用。再如《媒体集团与文化创意产业》《传媒集团发展创意产业园的策略研究》《传媒企业创意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及运营研究》等课题为集团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重要参考。


2.高端人才留任提升媒体竞争力

   孟建认为,媒体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人才活力强,出站博士后绝大多数成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向传媒行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输送高端人才。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赵文华,她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1998年进站的博士,也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媒体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博士后,其出站报告为《优化报业集团经营与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时间分析》。出站后,赵文华留在集团工作,并逐步晋升至广州日报社发行公司总经理。

   再如深圳报业集团,2019年博士后课题“如何在融合框架下建立新媒体视听业务”,最终成功在集团内部落地,由课题负责人牵头组建集团视听中心。该中心运营以来,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集团抢抓视频传播机遇的主力军。

   陈寅对《传媒茶话会》表示:“集团招收博士后,一方面对集团自身提升业务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加快推动转型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端人才,在多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据了解,建站以来已有3名博士后出站后留在深圳报业集团工作,成为集团内战略研究和业务一线的骨干人才,在集团转型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怎么建?研究什么?


《传媒茶话会》调查发现,媒体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安排专职站长,有的由社长/副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等分管工作站工作。

此外,也有部分媒体工作站与高校流动站联合培养,产学研用结合发挥工作站效能。

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为例,先后与宁波报业、深圳报业、上海文广、山东广电、浙江报业等媒体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首建的,两度获得全国唯一优秀博士后流动站。自1999年建站以来,累计培养近200名博士后,为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输送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孟建表示。

闻学峰就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复旦大学流动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

2011年,闻学峰从四川大学博士毕业,第二年进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完成科研课题顺利出站。“工作站的培养经历对我帮助非常大。我在校内主要教授网络舆情、新媒体概论等课程,博士后工作站经历拓展了我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空间。”闻学峰说道。

据了解,这种媒体高校联合培养模式,主要由媒体为进站博士后提供薪酬福利待遇、为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和良好科研条件,并负责博士后在站期间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以及组织专家对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评审鉴定。由高校导师指导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参与检查、考核和评估,并组织科研成果评审鉴定。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入推进,媒体博士后工作站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例如博士后招聘专业已经从新闻传播学科,扩大到大数据开发与运用、计算机、云计算等学科。

陈寅认为,媒体博士后工作站主要呈现三个新趋势。

一是博士后学科构成更加多元化。媒体招收博士后学科构成是和集团现阶段转型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媒体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博士后服务于自身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实现专业的交叉与跨界,产生更具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二是研究方向更加贴近媒体发展前沿。首先,在技术应用上更加贴近前沿。比如5G和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其次,紧扣国家和省市的战略部署与规划。再次,紧贴媒体转型的需求与前瞻探索。如深圳报业探索智库化转型路径,服务于集团智库产业的发展。

三是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媒体衡量博士后科研成果的标准进一步清晰,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落地。例如今年深圳报业在每个研究课题的设置下面,都对应一个科研项目,原则上要求每位博士后的研究课题最终都能在集团内部落地和应用。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值得建吗?



《传媒茶话会》注意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媒体普遍开出高薪酬、科研经费、生活补贴、落户等优厚待遇以吸引人才加入。

对媒体来说,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投入产出比高吗?能否带来经济效益?

“资金一部分来自集团投入,另一部分来自于深圳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财政支持。”陈寅介绍说,市政府给予在站博士后每人每年18万元(免税)生活补贴,另外,报业集团按照正式员工标准向其发放薪酬,提供五险一金等待遇。与此同时,博士后依托工作站平台,可以申请国家、省部级、市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取资金支持。

“集团建立工作站的定位是学术研究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工作站引进博士后,开展关系集团转型发展的重大前沿课题,为集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高端学术力量,所带来的效益是深远的,不是用经济收入所能衡量的。”陈寅表示。

方埜表示,长远来看投入产出比很划算。“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可以提升人机协同的生产力,助力封面传媒拓展产业链条和‘科技+传媒+文化’生态的构建。还可以大大提升封面传媒的技术软实力,如发明、专利成果等。相信技术软实力的提升转化将带来新一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


那么,什么样的媒体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有吸引力?

闻学峰认为两个指标很重要,一是媒体综合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二是媒体集团的创新能力强、处于不断探索的进程中。“这样的媒体博士进去以后才有东西可研究。如果缺少竞争力、缺少创新,博士进站后没有研究对象,也难以吸引人才。”


来源:传媒茶话会
编辑:何晓琴


283#
发表于 2021-9-29 22:11: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关于2021年度人民网奖学金开放申请的公告
人民网奖学金自2008年设立至今,已奖励全国8省(直辖市)的14所知名高校的630名同学,以及970篇优秀论文,121项优秀技术课题,67件优秀设计作品,105件优秀融媒体作品。
为进一步倡导科学成才观念,彰显优秀学子的榜样力量,落实国家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等决策部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网奖学金拟调整为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采取申请制发放。现启动2021年度人民网奖学金开放申请及评选工作,欢迎全国大学生踊跃参与!
一、适用对象
全国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
各高校学生自愿申请,可由各学校(学院)推荐(每校最多推荐10名),也可由学生自荐。

二、奖学金标准
全国共设30个奖学金名额,其中:
一等奖学金5名,每人20000元;
二等奖学金10名,每人15000元;
三等奖学金15名,每人10000元。
人民网奖学金获得者还将获得人民网实习、应聘优先等机会。
三、申请条件
申请人民网奖学金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四)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五)成绩优秀,学习成绩排名位于所在院系年级前10%(含10%),需提交详细的成绩证明材料,并加盖学校(或所在院系)公章。
(六)在以下方面表现突出(至少满足一项):
1.申请人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
2.有优秀的新闻作品或研究成果获得全国性评选或省、部级以上奖励;
3.在全国大学生相关竞赛中获得奖项;
4.在国际大赛、国家级或省、部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
5.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通过专家鉴定的国家专利(不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6.乐于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在本校、本地区产生重大影响,或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四、提交申请材料
所有申请人须在2021年10月31日前同时提交线上申请并邮寄申请材料纸质文件(以当地寄出邮戳为准),逾期不再受理。邮寄材料包括:
1.人民网奖学金申请书;
2.学习成绩证明;
3.获奖证明(如证书等)及相关成果的PDF扫描件、图片或复印件。
※以上所有材料均需加盖所在学校或学院的公章。
线上申请方式:登陆人民网或“人民网+”客户端提交申请材料。
保存二维码扫码申请或点击超链申请:

加盖公章的申请材料纸质文件请快递至: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人民网研究院 王媛媛 13810677421(收)
五、奖学金评审
此次奖学金评审将组织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相结合进行。网络投票通道将于2021年11月上旬在“人民网+”客户端开启。(投票链接另行公布)
人民网将对奖学金初评结果进行网上公示,邀请获奖候选人进行现场展示并举行颁奖活动。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媛媛、曹启昭
联系电话:010-65363611
邮箱:yjy@people.cn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编辑:蒋可心

284#
发表于 2021-9-30 22:29: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申报项目公示
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渝人社〔2021〕271号)和《202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实施细则》精神,28所在渝高校和3个直属单位共申报344项成果,现予公示。
公示期:2021年9月30日至2021年10月14日。
公示期内,如对公示项目有意见或要反映问题,请以书面形式向市教委高教处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市教委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联系电话:63857512;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北滨一路369号,邮政编码:400020。
附件:202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申报项目公示名单
来源:高教处
编辑:蒋可心

285#
发表于 2021-10-2 12:10: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蒋可心


286#
发表于 2021-10-15 23:05: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立国际新闻与传播系


10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宣布成立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是人大新闻学院的第五个系,是学院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


今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成立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表示:“人大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的成立正当其时,呼应党中央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出的要求,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品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宣读了《关于设立国际新闻与传播系的决定》并指出:“新闻学院目前已经建成了贯穿本硕博的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成立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是新闻学院建设双一流、提升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目前,人大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拥有全职和兼职教师近20名,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全英文国际新闻本科项目、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一带一路全英文硕士项目。应国家对外传播战略和主流媒体实际人才需求,人大新闻学院正在拓展小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与中法学院(苏州校区)合作共建国际传播本科项目(中外合作法语项目),预计2022年在苏州校区招生。


周勇还介绍,在未来,国际新闻与传播系还将继续和其他高校、组织和机构展开合作,搭建更为高效的国际新闻与传播教学科研平台,为国家对外传播贡献力量。


国内主流媒体领导和主要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院系的专家也出席了成立仪式,包括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任范昀、新华社人事局副局长王凡、《中国日报》社人事部主任李文莎、《人民日报》社人事局人力资源管理处处长张庆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晓红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可教授等。


同日,人大新闻学院公布了两项与业界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周勇首先宣布与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合作正式启动,并为合作导师颁发聘书。


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平认为,学界与业界要加强合作,不断创新,深化协同协作,以问题为导向,切实增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合作研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贡献。



周勇与《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吴斌在线上签署了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合作协议。在未来,新闻学院将与海南省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国际传播联动互动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合作。


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吕鸿表示,本次与新闻学院合作实现了供需双方直接对接,打通学界与业界,推动校园深度融合,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


在成立仪式后召开的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研讨会上,业界与学界专家就如何优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充分交换了意见。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编辑:古凤

287#
发表于 2021-10-31 22:03: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深切缅怀 | 新闻学院举行陈绚教授追思会

为寄托哀思,表达怀念,今天下午,在陈绚教授逝世百日临近之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行了追思会。新闻学院领导班子和陈绚教授的导师、同门、亲友、学生等线上线下参会,共同缅怀这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追思会由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对陈绚老师的溘然离世表示沉痛哀悼。他谈到,学院应陈绚老师本人和家属的意愿,丧事一切从简,正如同陈绚老师一贯的低调作风。学院此次举办追思会,简朴而庄重,意在为所有怀念陈绚老师的师生提供一个表达真挚哀思和敬意的机会。周勇用“认真”“方正”形容印象中的陈绚老师,认为她总是带着三分笑意的温婉音容会永远留在大家心中。


周勇表示,学院在新闻伦理与法规研究领域的成就,离不开陈绚老师在该研究方向多年的深耕和努力。陈绚老师为人、治学有口皆碑,短短五十九载,走完了在教学和科研上高质量的一生。陈绚老师的离开,是新闻学院和新闻学界的重大损失。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对陈绚的英年早逝心痛不已。他表示,陈绚是自己招收的首届博士生,作为开门弟子之一,为后辈们树立了榜样。童兵回忆了数年前与陈绚一同主持修订《新闻传播学大辞典》的情景,感叹陈绚在学术上的勤奋和天赋,肯定了她的学术成果和在学界的影响,望后辈学习陈绚的治学精神,接力完成陈绚未竟之业,为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做更多贡献。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著作分社社长郭银星回忆了与陈绚老师在工作中建立的深厚情谊,认为陈绚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坦诚而有原则的新时代女性,是一个难得通透、有情有义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杨保军作为陈绚老师的同门、同事,从学术成就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陈绚老师为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杨保军表示,从陈绚老师的著作、论文可以看出她在学术研究上的天分、勤勉与创新性。他认为,陈绚老师是一个学术涉猎广泛,视野开阔且眼光敏锐的优秀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新对陈绚老师离世感到痛心、惋惜。钟新表示,在与陈绚老师共事的近二十年里,能感受到她是一个外柔内刚、和善热心的人,在学术研究上才华横溢,为人处世淡泊名利,令人感佩。


浙江大学教授张文祥作为陈绚老师的学生,回忆了自己与陈绚老师交往的点点滴滴,并带领大家一同回顾了陈绚老师的生平。从旧档案、老照片里,大家再次见证了陈绚老师求学、毕业、留校任教等人生重要时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韩晓宁,党委副书记孙权,副院长李彪,党委副书记闫岩,新闻学院教授邓绍根,科研与学科发展办公室主任张怡,陈绚老师指导的学生代表等,在追思会上表达了对陈绚老师治学品格和学术成就的敬意,对陈绚老师温暖待人的怀念。她的和蔼谦卑,她的善良正直,她的音容笑貌、点点滴滴都永远留在众人的心底。



编辑:王奕

288#
发表于 2021-11-2 18:14: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魏永征教授主题演讲:《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七版修订和传播法研究展望

10月30日,第五届“东方传播法”学术工作坊在上海市松江区维也纳酒店如期举行,工作坊主题为“算法时代的言论表达与传媒治理”。工作坊总顾问、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魏永征发表题为“《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七版修订和传播法研究展望”主题演讲。经魏永征教授授权,特将演讲全文登载,以飨师友。
                              
《新闻传播法教程》(简称“教程”)于200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初版,以后基本上是每三年修订一次,至今是我国在这个学术领域内唯一不断修订的专业教材。在2019年修订第六版起邀请周丽娜博士参加,2021年初与出版社签订2022年出版合同,与周丽娜合作修订第七版。目前已经初步完成,向各位做一个汇报。
三年来我国法制建设成果丰硕,与传播法相关的有:《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颁行,《著作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大幅修订,在互联网领域,《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相繼出臺,主管部门继续发布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第七版修订主要就是补充这些新修法律、法规。
1.以传播法为视角,紧扣调整新闻传播行为与其它各方利益、权利之间法律关系这条主线。
新近出台的法律、行政法规,都不是规制传播行为的专门法。“教程”必须从传播行为的角度对有关法律内容有所取舍。如《民法典》同新闻传播有关的主要就是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而“教程”也不是单纯阐述人格权或侵权责任,而是说明新闻和传播行为与人格权的冲突、平衡和调整。《民法典》明文就新闻报道、舆论监督行为作出规定,结束了四十年来法院以《民法通则》和司法解释以及民法学理裁判“新闻侵权纠纷”的历史,实现了调整新闻报道、舆论监督行为与人格权益之间关系法律规范的体系化。“教程”力图对此有所概括,第六章“新闻传播与人格权”成为此次修订的重点。同理,《个人信息保护法》全方位规范个人信息保护,而教程只限于讲解新闻和传播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所以还是放在第六章里按照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的体制予以讲解。
2.述而不作,重在讲解法条,适当参考学理。
教程是供学生学习的,学生学了以后是要应用到将来工作的。“教程”就是讲解法条,不是学术讨论的场合,比如诽谤方式侵害名誉权,我们只能根据现行法条的规定,说明诽谤核心要件就是“捏造、歪曲事实”、“严重失实”,按照《民法典》和其他法律规定,对于侵害人格权行为除侵犯个人信息有《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实行推定过错归责之外,并无特别规定,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只能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根据是否有证据证明涉讼内容虚假和行为人主观过错进行判断,而不应以被告“不能证明事实的真实”判断诽谤成立。就是说并没有任何关于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也没有规定法院有分配诉讼两造举证责任的权力,其伸缩余地只是在于司法解释规定的证据盖然性原则,面对被指控诽谤内容的事实真假争议,法院可以按盖然性原则予以判断,而不同于刑事诉讼必须取得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
3.突出有关法律规范的发展和进步。
《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新制定法律,有许多新规定,如首次就名誉、隐私、肖像、个人信息等概念作出法定定义,就新闻报道行为免责事由、民事主体对于侵权行为请求权作出规定等,“教程”都予以突出阐述。《著作权法》是历经20年后修订的我国第三部《著作权法》,其中首次对著作权保护对象“作品”,从过去由行政法规定义提升为法律定义,但是作出了重大修改,就是将以前习用的“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修改为“能以一定形式表现”,这个修改是具有纲领性的。“教程”第七章通过分析案例对这个修改作了集中讲解。再如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实施12年后重大修订,主要表现为明文规定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主动公开实行常态化,以及取消了申请公开的“三需要”限制等,反映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和公民知情权的扩大。
4.显示党的政策的主导地位。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由于传播领域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在这个领域历来实行“党管媒体”原则,历版“教程”都在第一章宪法原则突出了这个原则。因此,与其他领域的法律规范不同,党的政策在这个领域要发挥全过程的主导功能。例如“媒体融合”,是党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政策,是“党管媒体”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中央在2014年提出媒体融合的指导意见,主导了网络空间一系列措施和法律文件的出台,2020年再次提出推进深度媒体融合的指导意见。那么这样时隔六年两次提出媒体融合究竟有什么不同意义?“教程”第六版已阐述了第一次提出“媒体融合”的主要措施,第七版则以这两个文件为指导,力求系统综合这些年来媒体融合的进展和当前的相关举措。
5.展现当前法制,适当回顾历史。
“教程”问世20年,实际上记录了上世纪至今我国传播法发展的历史。每一项重要的法律组合,书中都简要回顾其发展的历史。第九章新闻产业涵盖了新闻作为一种产业的提出、形成和发展,是每次都要修订的内容。此次修订,我曾经打算完全删除新闻媒体从事业单位转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这一节,丽娜说“别”,这段历史今天年青人已经不了解,应该留着。按照她的意见作了尽可能的删节。最近发改委负面清单征求意见稿新闻业准入八条,引起很大反响,有说违宪违法的。其实书中早就介绍了国务院2005年关于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决定,基本界限早就有了,发改委八条不是新规定。可见让人们了解历史也确实十分重要。
经过这次修订,我对今后传播法研究有如下体会:
1.关注法律的实施
法律的权威和生命力在于实施,制定出一部好的法律还只是开始,法律的精义只有在实施当中才能得到展示和阐释。新闻报道行为人,这条线究竟划在何处?上周网信办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1358家中,列有中央政务发布平台80家和省级政务发布平台31家,这是首次官方将非专业新闻单位列入新闻业务圈。司法审判如何掌握,还要观察。再有,去年可以说是公民权利丰收年,个人信息保护法,就列有知情权、决定权、限制或拒绝权、查阅权、复制权、转移权、删除权、请求解释权等等,这里每一种权利都是一篇大文章,权利人通过何种程序行使这些权利,政府和个人信息处理者怎么保证权利人行使自己的权利,权利人和义务方发生争议如何处理等等,都值得去考察、研究。
2.重视学习传播新科技
对于新传播科技,我们两人是弱项。我们看到了新科技对于传播形态引起的颠覆性变化,这是因为我们多少还参与了自媒体、社交媒体的运作。年初讨论广播电视法文稿,看到文稿把涵盖层面发展到所有音视频、直播,我就在微信视频号上发布了一个我唱京剧的短视频,点赞颇多,从而亲身感知,按照文稿,我这个自然人也可以成为广播电视法调整的对象。对于当前兴起的热门传播手段,我们确实缺乏了解。例如AI,可说完全无知。在有关AI作品引发著作权纠纷时只能客观介绍第一起法院判决腾讯公司胜诉的案件,同时列举了有的案件并不承认AI控制者享有AI作品的著作权。可以想见,今后还可能发生AI内容侵害人格权甚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那将如何处理呢?所以看到此次会议有涉及新传播科技的论文,我以非常欣喜的心情欢迎和期待。
3.注意宏观层面传媒架构制度的发展
“教程”修订至今,在章的层面上基本架构并未变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国家新闻媒体建构和管理体制架构没有变动。至今的新闻布局,还是按照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然后才是互联网。所谓新媒体,就主流媒体而言,绝大多数是传统媒体的延伸。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网络并不被当作独立的新闻媒体。如记者证,2019年底全国发放23万个,而新闻网站只有1500个。当下,这个局面正在悄然改变。一类资质的网络新闻服务项,已由2018年的1263项,发展到2021年的11081项,增项中有相当一批是县级融媒体。最近网信办发布规范稿源共1358家,比2016年430家大幅度增加,而且不但如前所说,列入政务平台,还吸收了10家县级融媒体。主管当局采取这种媒体下沉方式,将内容发布和与用户互动涵盖到最基层的群众,这对于取得和扩展网络空间舆论主导权具有很大意义。县级融媒体大多数是依托县广播电视台组成的,眼下县级报纸只有十几家。如果未来的广播电视法将视听传播全部纳入广播电视范畴,那么整个媒体架构就将转移到广播电视为中心,行政管理和产业体制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那时如果再修订“教程”,基本架构就会需要更动。
4.合理借鉴外国传播法
世纪之交,我们翻译出版了一批外国传播法著作,这对于拓展我们视野很有意义。如今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外国的情况,欧盟的GDPR甚至成为一个热点。但是总的说来有点沉寂。有的学者研究外国媒体规管的著作,有的学者翻译外国传媒法著作,都三四年了还出版不了。这影响了我们研究,引用有些国外资料过于陈旧,成为一种装饰,而对于当前国际互联网法制特点和走势缺乏总体性了解。看到此次论坛的论文中,很多采取了比较法方法,这是值得肯定的取向。

来源:华政传播学院
编辑:何晓琴


289#
发表于 2021-12-5 23:37: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九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
暨第七届新闻传播学科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

12月4日上午,第九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良师奖授予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良友奖授予人民日报社费伟伟和上海日报社王勇;学子奖授予南京大学陈丽敏、中国人民大学刘泽溪、复旦大学吕京笏、清华大学王子凯、兰州大学武莹景、华中科技大学严胜男、武汉大学湛超越、中国传媒大学张嘉琪、中山大学朱昊宇等9位在校学子。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崔士鑫,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正荣,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唐绪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人民日报社研究部部务委员、综合室主任、高级编辑曼叶平,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覃川,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段江飞等嘉宾参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主持颁奖仪式。

彭刚在致辞中指出,每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获奖者,都在用自己的作品或实践,向学界、业界展现正能量。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进程的联系紧密而复杂,新的时代也需要更加优秀的新闻人才,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学子、教师和业界人士加入新闻事业,为学科的发展、行业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他表示,范敬宜先生“做脚下沾满泥土的新闻人”、“要力戒浮躁,新闻要有文化”等谆谆教诲,于今仍有引领作用。他希望,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能继续传递范敬宜先生的精神火炬,为支持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清华智慧与清华力量。

崔士鑫通过视频致辞,代表人民日报社向全体获奖者表示祝贺。正值建党百年之时,国家开启新征程、站在新起点,新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要求。针对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工作,他提出四点建议:立大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石不可夺坚”的志气;明大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铁肩担道义的骨气;成大才,融会贯通全媒体传播,增强妙手著文章的底气;担大任,投身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增强知信行统一的锐气。

刘正荣在致辞中回忆了自己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校园生活,并点明良师、专业知识、新闻理论的重要性。他指出,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能够指引从业者的良好导向。他表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基本职责是为新闻教育服务,记协愿意加强与高校新闻学院的协作,将协会的工作成果与高校的新闻教学更好地结合,共同推动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

唐绪军在致辞中肯定了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树立模范和榜样的意义。他指出,于学子而言,该奖项是对他们求学路上艰苦努力的肯定,也是他们在新闻路上启航的风帆;于教师而言,该奖项是对他们传道、授业、解惑辛劳的表彰,也是对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行的奖励;于业界人士而言,该奖项是对他们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热心教育善举的奖励。他希望,新闻从业者们能牢记范敬宜先生的名言“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出贡献。

周勇在致辞中表示,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在新闻教育界和业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通过评选良师、良友与优秀学子,解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构建起价值标准;第二,孕育努力前行、尊重行业价值的行业氛围,给予从业者信心;第三,宣扬范敬宜先生对新闻教育、新闻学子的深厚感情,激励更多人才投身新闻教育、关心新闻学子。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审委员会执行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介绍了本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情况。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宣读本届获奖者名单。

自2013年首次评选以来,一年一度的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已经走过九年。九年间,奖项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范敬宜新闻教育思想,以培养优秀新闻人才为宗旨,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界公认的具有权威度、共识度的奖项。今年,获奖者的新闻作品呈现出三个特点:建党百年主题下的红色报道彰显时代价值;国际新闻传播作品数量大幅增加;媒体融合趋势愈发明显。

陈丽敏代表范敬宜新闻教育学子奖获得者发言,她曾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与团队走遍大半个中国,收集百年党史上的1500余封红色家书,形成报道、视频、音频、文创等多种形式的作品。颁奖仪式上,作为获奖学子代表发言时,她表示,这些经历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人生,从而克服了过去因狭隘而生的焦虑与自我。她希望,自己也能投身于传递主流思想的接力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丁柏铨作为获奖良师代表发言时表示,范敬宜先生的新闻作品以及为人处世之风给他带来丰富的思想养料。从范敬宜先生身上,他获得了诸多启示,并将其付诸新闻教学实践:在课程思政方面多动脑筋,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在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方面多下功夫,亲自、逐字批改学生的每一篇写作;引导学生注重人文,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人文理想,推崇人文境界。他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社会面临诸多新问题,新闻教育也面临诸多新挑战,但范敬宜先生留下的精神遗产有着永恒的意义。

王勇作为获奖良友代表发言。他表示,范敬宜先生的新闻思想,每每给他带来启发和力量。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授英语新闻评论写作课程时,他除了传授经验和知识,还会关注同学们的兴趣点,从中发现有意义的话题,并组织课堂讨论。他指出,在英文报道这一外宣领域,中国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他将对照范敬宜先生的新闻理念和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和教学能力,和同学们共同成长,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对话作出贡献。

柳斌杰在颁奖仪式总结发言中表示,中国正走向第二个百年复兴的新征程,新闻界也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第一,要深入学习党的百年新闻工作历史经验,通过学习党的优秀新闻记者的责任和担当,深化对党的新闻实践经验和价值的理解。第二,要扎根党的新闻工作实践,立足中国的土地,建设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新闻实践、新闻制度和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体系。第三,要聚焦中国的新闻创造,以新闻为武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指出,近年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有师生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新闻经验和新闻实践,建立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保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注重研究我党百年新闻活动的历史重要文献及人物的中国特色新闻学,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在随后举行的第七届新闻传播学科高峰论坛中,来自国内60余所高校新闻学院的院长、负责人,新闻传播学界学会的会长,国务院学科组和教育部教指委的重要专家,新闻传播学刊主编等专家学者,围绕“‘十四五’时期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时期新闻传播学科与国家战略”“‘十四五’时期新闻传播科研创新发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面向新全球化的新闻传播教育”“新闻传播学刊与学科建设”等六个话题开展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来源:清华传媒评论

编辑:古凤



290#
发表于 2022-1-23 14:56: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面向新闻教育界征集2021年新闻图片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

面向新闻教育界征集2021年新闻图片




各位院长、主任,各位会长,各位教授,各位同仁:

大家新年好!

刚刚过去的牛年,实属不易。我们新闻教育界与国家、与人类休戚与共,不仅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考验,也体验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庆以及在全国范围消灭绝对贫困的喜悦。我们成功地完成了第五轮学科评估,新文科建设顺利启航,“双万计划”硕果满枝。为了完整地记录当代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留下新闻传播教育领域重要的历史瞬间,《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22》现向您们征集2021年间的重要图片。举凡新闻传播学术会议、新闻改革教育研讨、中外新闻传播学术交流、学院或专业创立周年纪念、各学术机构或学会的学术活动、著名教授诞辰庆典等,都是我们需要的珍贵资料,年鉴将辟20个专版刊载(约70张图片)。恳请各位大力支持。所有图片均须原图,JPG格式,并请配上8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并以文字说明作为文件名。每个单位推荐图片不要超过4张。

图片请于1月20日前发到下面邮箱:zhangkun1962@163.com.

谢谢各位的支持!

此致敬礼!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昆

2022年1月3日


来源:镜鉴工作室




编辑:王奕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